卢门弟子刘力红谈桂枝法
卢门弟子刘力红谈桂枝法
卢门弟子刘力红谈桂枝法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
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
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
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
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
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
《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得比较清楚了。
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
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
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
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
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
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
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
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就是正邪的问题,这也是钦安学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刘力红与卢崇汉的对话
刘力红与卢崇汉的对话刘力红与卢崇汉的对话刘力红(徒):师父,今天想问您两个病人,一个是您这次到南宁来看过的一个食道癌的病人,男性,55岁,这例病人术后已经五年了,三年前转移到左锁骨上及纵隔,左锁骨上的转移灶形成了恶性溃烂,溃烂处有鸡蛋大的一个洞,长年流脓,恶臭不堪。
溃处连及左肩臂疼痛,活动受限。
精力渐差,饮食及睡眠还不错,大便要一周左右方解,但无所苦。
纳后脘略胀。
他这次是4月17号入院,入院时舌很淡,苔中根白厚腻,脉右滑尺浮,重取关寸全无,左脉无根。
当时考虑他是元气衰败之象已露,惟有保固元气,方有挽回的希望,所以为他处了下方(单位皆为克,下同):制附片75(先煎)生白术15 砂仁20 陈皮15法半夏20 朱茯神20 黄芪60 当归15党参30 干姜45炙甘草10这个方服了13付以后,又在上方的基础上加了白芷15,加白芷主要是考虑到他局部溃烂流脓的情况。
加减前后一共服了18付,总的情况还是有明显的好转,一方面表现在精神体力比过去强了,纳后脘胀的情况基本消除,大便的情况也有改善,尤其是溃烂处较原来小了一些,流脓也明显的减少。
您这次看过以后,在上方的基础上作了改动,用了:制附片75 生白术15 砂仁15 黄芪50陈皮15 生晒参10 杭巴戟20 菟丝子20炙甘草5生姜60这个方用了7付,溃处又有明显的好转,脓进一步减少。
现在的问题就是疼痛没有改善。
原来他每天吃两粒止痛片,最近增加到了三粒。
对于肿瘤的疼痛,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处理,也是今天很想问的一个问题,另外还是希望师父点评一下上面的方药是否恰当。
卢崇汉(师):你这次的处理基本是对路的,而且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效果出来了嘛。
病人发病到现在已经五年,而且后三年出现转移,左锁骨上溃烂长期不愈,加上脉气无根,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病人的精气已经衰败,机体已经没有能力来修复破损之处。
你初诊号脉,右尺已现浮象,这说明不但元精衰败,且有越脱之象。
我看你初诊案中写了“唯保固元气,以图万一”,这是很贴切的,这说明你抓住了根本。
韦祖醒实践中医录(三十二)
韦祖醒实践中医录(三十二)342、桂枝这一味药,可以说是火神派最常用的一味药,也是我最喜欢用的一味药。
为什么我会对它情有独钟呢?因为在《伤寒论》中,只有桂枝可以横贯六经,独步天下。
《中药学》中提到桂枝的作用: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温阳化气、温经除痹、温通胸阳。
其实,一言以毕之:开太阳、通少阴。
这个作用关键在于剂量。
太阳为开,阳门打开,生发之始,剂量在15-30克。
而病重或痹症,已深入少阴之地,小剂量必然难以攻破,轻清升,重浊降,要入少阴剂量需30-60克,看《实验录》,卢太老师最高用到90克,而仲景之天雄散亦用到了64克。
当然,桂枝的用量多少还需要和脉象结合,读者不可冒用。
而桂枝、肉桂的盛产之地就是广西,历代文人墨客诸多赞叹,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
经考证,'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
晋代文学家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
'但作者并无与广西相连之意。
在民间中诗人正式与广西挂勾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2017年3月份,应科室发展的需要和差遣,我来到号称'八树成林'的八桂大地广西南宁,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医外治的方法,认识了林医生、潘护士、蒋医生和一众共同学习的同道。
这里的外治法发展规范,种类颇多,特色鲜明,如姜疗、壮医药线等。
而更让我难忘的,是在广西崇汉堂的永恒情谊。
来广西,是因为这里有刘力红、唐农,这里有李阳波的踪迹。
而我的医学启蒙,正源自刘博士的《思考中医》、李阳波的《运气学导论》。
如今到了这里,我就开始寻找他们的踪迹,然而刘博士早已全国闻名,行踪不定;李阳波早已逝去,仙踪难觅。
一日,在网上突然发现有一则'广西扶阳医学讲堂'的免费讲座,遂欣然前往,自此结识了我亦师亦友的师兄韦祖醒、易医掌针梁吉贤、李俊松、杨振宇等老师,还有同门温庆、罗大明、梁宵、黄强、谢华钧、潘业坚、杨柠菁、梁少玲等。
我对四逆法、桂枝法的思考
这一阵子我对唐容川发生兴趣,《唐容川医学全书》中《伤寒论浅注补正》四逆汤一条,唐氏引用了陈修园《长沙方歌括》中陈蔚和陈元犀的按语。
我于是就去找《陈修园医学全书》之《长沙方歌括·卷二》四逆汤条原文:四逆汤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而微者,此方主之。
此乃温经救阳之峻剂也。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歌曰】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长男蔚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
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以救里,太阴用之以治寒湿,少阴用之以救元阳,厥阴用之以回薄厥。
【次男元犀按】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旗夺关之良将。
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也。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卷二》)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第二届扶阳论坛《刘力红讲四逆法》。
《刘力红讲四逆法》讲他历三年时间从卢火神那里领悟到卢氏心法,归结到四逆法,四逆汤收纳阳气以归伏藏,乾分一气落于坤宫,迎阳归舍。
四逆汤是收工之方,四逆法是纳下之法。
刘力红这样讲四逆汤:那么四逆是怎么去救这个元气呢?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是这个附子上的辛热才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这也是郑钦安说的。
附子的辛热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
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温而散。
而附子没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怎么样?很大,所以性温散。
所以后世讲的干姜“守而不走”这个不是很确切。
我跟师的体会,卢门并不一定是这样认识。
因为它很辛散,它怎么会守呢?它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
干姜性温而散,其所用者,为什么用干姜呢?因为群阴阻塞,祖师爷在这里很清楚地点了附子是什么作用的,它是直接透到极上的一阳,坎中的这一阳,直接去温这个一阳。
可是这个一阳在哪里?这个一阳是在海里,不是在沙漠,所以附子要透下去怎么办呢?往往到了要用这个方的时候,群阴都是弥漫的,阴霾阻隔,附子怎么下去?没法下去,群阴阻塞,附子是不能够直入根底,那怎么办?靠什么?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
我眼中的刘力红
我眼中的刘力红我眼中的刘力红(转载争议文章)_李茂春学术网我眼中的刘力红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 医学...说明:近日,我连续在论坛发表了一系列评判当代火神派的文章,皆是在系统研究了火神派之源流、学术观点、用药法度的基础上的有感而发。
而这也正是学术评判的前提,正所谓不知者不可妄言也。
所发评论,自认为尚属客观公正公允持平之论。
但或许语言过于尖锐、文辞过于犀利,以至于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招致了当代火神派的强烈不满,谩骂、恐吓接踵而至。
王国军先生再也按耐不住,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直言要“拜访李寅”、“请李寅喝酒”,“不打不成交”,泼皮无赖的嘴脸暴露无遗。
我本行道之人,岂可因无赖之恐吓而畏首不前?一则真理不辨不明,二则当代火神派众徒子徒孙不敢在学术上作讨论,反而恼羞成怒、徒效泼皮之举,更说明了我已击中其要害。
毛主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鲁迅先生也说要“痛打落水狗”。
我谨尊教导,特将当代火神派的另一主将刘力红做一评价,以观当代火神派还将做何反应。
更期待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声讨之。
正文:知道刘力红,源于《思考中医》的热销。
当时,圈内外热议、众名家推荐;我本好学之人,遂购之一读,颇多启迪。
《思考中医》中虽有众多纰漏之处,但因该书并非学术专著,所以大可不必吹毛求疵。
而正因其语言通俗易懂,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娓娓道来,才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医的广泛关注。
从这个角度来说,功劳实在不小。
尤其是从该书中体现出的刘博士对经典中医的热爱及对师道之尊重,更让我佩服之至。
在《思考中医》结尾,刘博士说道:“《老子》以五千言传世,《伤寒论》亦不过万余言,而我把一个思考,絮絮叨叨的言说了三十余万,圣凡之殊,一目了然”。
针对众多的拜师者则说:“你们拜我,出于至诚,而我拒绝你们,也是出于至诚,当然还有自知”,“以我目前的水平,只能做一个徒弟,还远远不能成为一个课徒之师,师道尊严,不是开玩笑的”。
语气何等谦恭。
经方学堂刘力红: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体会(五)
经方学堂刘力红: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体会(五)我这些年一直在说,中医是一门崇尚礼的医学,而西医是崇尚刑的医学。
我们看它是不是尚刑的医学,把肿瘤割掉、放疗、化疗。
见过放疗化疗,你就会觉得鬼子进村了,三光政策。
因为形势没有办法避免,乱世用苛刑,所以实际上卢师一直是不排斥西医的,一直认为刑、礼是要并用的;从古到今,礼部和刑部都是并列,都是一品的大员,上朝的时候,礼部尚书在左,刑部尚书在右,不能说废刑而存礼,也更不能废礼而存刑。
所以卢师强调有手术指征的,可以去手术,可以去放疗,他不排斥这一点,因为乱世用苛刑,肿瘤在疯长的时候你要想去控制它,可以借助西医,但是中医始终是第一选择。
而我在师父那里看到的病人,凡是中医跟进和介入的,就是接受放化疗,副作用都几乎降到最低,甚至降到零;在化疗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吃,能够喝,而不是那么辛苦、那么痛苦。
在我这里,因为跟师那么多年,确确实实也感受到这一点,很多这样的病人到我这里来,他的化疗的副反应可以降到非常非常低,甚至不明显。
之前来的时候不得了,确实就是太阴的症状都具备了,满、吐、利、痛、吃不下都出现了。
而中医一上,副作用很短时间就减轻,甚至有一些人没有,有也很容易过去,不像过去那样。
那么这个意义在哪里?我们从太阴就可以去品,它的意义太大。
克服了太阴证,一定能够在控制肿瘤复发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这个是值得研究的,所以为什么在师父那里的肿瘤病人,我们去看,10年的、20年的,很多,而从他对于这一类病的处理,你始终看到对于中土,对于太阴这一块是呵护有加的,为什么?我想道理也在这里。
然后我们再细细从提纲去品太阴这一篇,看太阴这一篇仲景是怎么治疗的,非常微妙,非常巧妙。
太阴这篇讲了两个法,哪两个法?就是桂枝法和四逆法,他没有讲“法”他讲“辈”,四逆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四逆法,然后是桂枝,桂枝是讲桂枝加芍药、桂枝加大黄,这是桂枝汤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彰显桂枝这一法。
所以我们去品太阴这篇,你就觉得他就是在讲这两个法。
扶阳论坛4-卢崇汉,刘力红教授答疑“用阳化阴”
扶阳论坛4-卢崇汉,刘力红教授答疑“用阳化阴”第十七个问题:希望我再谈一下如何做到“用阳化阴”。
卢崇汉:因为“用阳化阴”是卢氏提出来的,很多人无法理解。
病在阳者,扶阳抑阴,这很好理解;病在阴者用阳化阴则比较难理解。
实际上我前天谈到的四逆法,谈到的归根合一,就包含了用阳化阴的内容。
如果领会了我前面所谈这些内容,你就能够理解用阳化阴,因为四逆法就能够用阳化阴。
我们在临床上对于很多表现上看来明显是阴虚的症状,但是在四逆法的基础上适当地配合一些药,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就达到了用阳化阴的目的。
比如四逆法里面再用上炙龟板、肉桂、淫羊藿、生龙牡,就起到了用阳化阴的作用。
四逆法加上三才封髓丹,这也是一个用阳化阴的方法。
大家可以先在理上去梳理一下,要自己去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提示你要去思考,要去领悟,这样你才能够在临床上用药。
刘力红:现在说一下我对化阴的理解,师父刚刚讲四逆就是一个用阳化阴的例子,四逆是“用阳”这点没有疑问,大家的疑问可能在这个“化阴”上。
为什么能够化阴?我们可以说是生化,生化阴精,这是一个化;这在《内经》里面有非常明确的论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用好了,一定是能够化阴的;还有一个化,就是为什么能够生化呢?如果阴寒凝结,那这个化机肯定就是死的,阳和才能有化机。
如果阴寒不破掉,(化机是死的,那肯定就无所谓化阴了。
四逆汤是把这样一个障碍(阴寒)破除掉,所以它也是用阳化阴。
我们从这样一个层面去品味用阳化阴就能落到实处。
第二十个问题,我们提出来的“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卢崇汉:还有钦安书上的“用药金针”提出的“舌苔千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细有神,其人烦躁,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原因上求治,百发百中。
这个问题就是问怎么样去理解它们?实际上郑钦安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应该就在这本书里面,在“用药金针”中写出来了。
先天之极元阴元阳本身就是一体的,唯一不同的是症状上的差异,所以可以在用扶阳法的基础上加上龟板、三才封髓丹,也就是四逆法与至圣丸、潜阳丹、三才封髓丹相互配合,就能够解决用阳化阴的问题。
经方演变两大法:桂枝法--四逆法!
经⽅演变两⼤法:桂枝法--四逆法!⼀、桂枝法系列郑钦安—卢铸之对经⽅主药~桂枝进⾏了长期的配伍环境,配伍运⽤和配伍规律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套经得起反复实践,反复验证,其疗效能够经久不衰,且以桂枝为君药的法的系列,将之称为桂枝法。
这套法的系列,其理论源泉来⾃于内、难、伤寒的医学思想,⽴法根基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思维,其⽴法组⽅是严谨的,药性配伍是精练的,临床疗效也必然是灵验的。
正因为如此,这套法的系列历经近200年的传承和⼏代⼈的探索,⾄今已形成⼀套完整的,成熟的,⽽且⽤之于临床实践⽽皆效的桂枝法系列。
郑卢医学的桂枝法系列可谓博⼤精深,其⽴法组⽅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其⽴法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脉相承的。
郑卢医学把桂枝这味药的使⽤升华到了⽴法的⾼度,把以桂枝为治疗核⼼的⽓化理论⼀展⽆遗,真正应验和践⾏了内经《素问·⾄真要⼤论》之旨,即:“调⽓之⽅,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加法,万举万全,⽓⾎正平,长有天命”。
桂枝法系列是郑卢医学“⽓化理论”的临床运⽤,是郑卢医学“扶阳抑阴,⽤阳化阴”思想的⾼度体现;是郑卢医学“天⼈合⼀”⽴法体系的具体实施。
观其辨治是病解灵法,思其配伍则法解灵⽅,斟其剂量是蕴含数理,度其剂型则悉有考究。
下⾯共同去收获桂枝法系列之⼤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在临床运⽤中的据症思辨。
扶阳医学临证⼼法之桂枝法系列⼀、桂枝基本法类型之⼀【基本组⽅】:桂枝尖,贡术,楂⾁,炙⽢草,⽣姜,(淫⽺霍)。
【歌诀】:桂枝法有基本⽅,桂枝术草楂⾁姜;伤风有汗⽤贡术,配加⽺藿通阴阳。
【法解】:桂枝尖化太阳之⽓,引微阳由坎⽽⾄⾉⼭与楂⾁相合,化积消凝,健胃润肝,使阴阳道路易进易出,通达于出⼊⽣化之路。
得贡术,引⼟⽓⽽⾦,⽽⽔,⽽⽊,⽽⽕,使五⾏之运⾏循循⽆间。
刘力红讲四逆法、桂枝法
刘力红讲四逆法、桂枝法刘力红讲四逆法——第二届扶阳论坛发言整理今天,我作为一个弟子、一个学生向师父汇报,向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道汇报。
我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好弟子,没有能够按照师父的要求跟师,当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是更多主观上的原因。
那么,我这样跟师得到的感受就非常有限,但是我今天会和盘托出,我有多少感受,我会说多少感受。
没有的大家也要谅解。
我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跟师父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一些感悟。
我最先接触到钦安的学问是在99 年,99年之前,虽然这本书早就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原来是小册子,可是我一直没有因缘读这个书。
直到99 年的时候,我在《思考中医》里面也提到过,在泸沽湖给海呐博士带的美国学生上课,我和海呐是好朋友,也是师兄弟。
在这个美丽的云川交界地,我们第一次相会。
上课之后,海呐博士就把他的一个老师介绍给我,我在书里面也曾经写到过的,叫曾荣修。
曾老虽然没有直接的渊源,但他的老师田八味实际上也是卢门的学生。
我听师父说田八味是经常光顾扶阳讲坛的,经常去受教,所以他实际上也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因缘。
见了曾老之后,我曾经两次把他请到广西,他很郑重地向我介绍了钦安的三书,尤其是《医理真传》、《医法圆通》,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这几本书。
从今天来说,当初只是看看而已,好象明白了,好象印证了自己过去的一些观点。
因为我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讲授《思考中医》(后来才是整理)就已经谈到了阴阳的问题、阳为主导的问题,因此感受到三书好象是印证了自己的一个感悟。
另外我在《思考中医》里面也谈到,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阴阳辨证。
整个六经、整个《伤寒论》、整个仲景的思想就是阴阳。
只要把阴阳这个问题抓好了,《伤寒论》也就思过半矣。
阴阳的主导是阳气,主导是统一,而不是对立。
因此当初看钦安的书就好象碰到知己一样。
《思考中医》叫作《伤寒论导论》,但整个《伤寒论》我只讲了12 条,重点讲六经提纲,还有六经欲解时。
钦安先生在《医理真传》、《医法圆通》里最强调的也是六经提纲。
卢铸之心法:桂枝法是得一大法
卢铸之心法:桂枝法是得一大法桂枝法是得一大法,而得一法是桂枝法的终极立法首先要讲明白桂枝法是得一大法。
讲明白桂枝法是得一大法,就自然会明白得一法是桂枝法的终极立法。
一旦真正明白得一法是桂枝法的终极立法,就能引申出桂枝法三个浅戈、中、深三层的立法,第一层桂枝法是协和营卫之法(浅一层),第二层桂枝法是宣通内外之法(中一层),第三层桂枝法是通达脏腑之法(深一层),而得一大法囊括了三个浅一层立法。
这四个不同层次的桂枝法构成了桂枝法立法体系。
为什么桂枝法是得一大法?在卢太师所创立的桂枝法中,只有三味药,大法至简,桂枝、炙甘草、生姜,桂枝为君,姜草为臣。
卢太师讲,桂枝法乃抽爻换象之大法。
“抽爻换象”乃桂枝法之秘密,是卢太师立法体系的秘密,也是易经的奥秘。
一个“抽爻换象”把中医传承还原到五千年前的伏羲时代。
桂枝尖抽爻换象,返本还原。
生命一气从后天返先天,坎离之象抽换为乾坤;生姜通神明,与桂枝同用,引阴阳相合;炙甘草奠坤土,与桂枝同用,辛甘化阳,使阳行而阴运。
故曰桂枝法是得一之大法也。
桂枝法法简,理亦简!医者,一也。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一。
得其要者,一言而止。
遵《内经》治之极于一。
桂枝法至简,却至神!一气造化,无为而治。
卢太师讲:“遵古法,以一治万,得一万毕,是我中国医学气化之本旨。
”桂枝法的奥秘是抽爻换象,坎离变乾坤,后天返先天,得其一万事毕,故说得一法是桂枝法的终极大法。
得一法,囊括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桂枝法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者,一气之变化也。
一阳者,言生命一气阳正卫外,演绎从后天返先天的变化;一阴者,言生命一气阴主归藏,演绎由先天生后天的变化。
桂枝法演绎“一阴一阳之谓道”之“一阳”,生命一气从后天返先天,一气的气机由下而上,由内而外,螺旋形成浅、中、深三个运行轨迹,由此出现三个以浅、中、深立法的桂枝法。
浅一层为营卫,中一层为五体内外,深一层为脏腑。
(1)卢铸之心法示范:桂枝法的浅层立法:协和营卫桂枝尖,茅术,广陈皮,淫羊藿,炙甘草,生姜卢太师讲此法为元气将复未复之际,突感寒气,闭塞毛窍,使营卫协和之机突然被阻,,即为风寒伤及太阳阳明界限。
刘力红: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眼目(上)
刘力红: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眼目(上)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因文章篇数太长,所以分两部分发,明日发下半部分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一书中讲到:“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书追索。
”此言实郑氏“沉浸内、难、伤经典二十余载”之灼见!中医入门难,难在中医博大精深,若从伤寒入手,高屋建瓴、始难后易,掌握六经辨证,以六经钤百病,病位、病因、病性、病势何不明?想入精微,需费一番功夫,去琢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眼目!—愚按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我们这个学术活动到今年已经开展了十期,大家一直都在研究经方的运用和经方的理论。
我们为什么要叫“经方”呢?很简单的回答,张仲景的方子就叫“经方”。
“经方”的概念已经约定俗成了。
过去有经方派,有时方派。
经方派主要研究张仲景的学说,但是在张仲景之前仍然有经方。
我在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思考,什么叫“经方”?“经”意味着什么?我们经常说“经典”,“经”实际上是意味着不变的意思。
与“经”相对的还有一个字叫“权”,所以自古有“经”、“权”二法。
“权”就是变化。
我们看整个《伤寒论》,实际上就是张仲景在向我们演示“经”、“权”二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什么是该变的,什么是不该变的。
解决好了“经”与“权”的问题,经方运用就能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那么我们根据什么去运用经方呢?就是辨证,通过所谓的“眼目”,看清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所以我提出来的题目叫“六经辨证的眼目”,那么这个“眼目”在哪里?这个“眼目”要落实在六经的提纲上。
《伤寒论》有397条,当然我们教材没有前面那三篇,每一经算一篇,总共有六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篇里有六个提纲,在《思考中医》里面,我虽然写的是“伤寒论导论”,但实际上是就提纲展开的,而且我还加了六条,就是每一经里面的欲解时,我们要想明白六经,就必须要先开“眼目”,只有看得清“眼目”,才具备准确辨证的前提,六经的“眼目”在哪里呢?实际上就在提纲里。
过用丹巴水会不会灭了附子?
过用丹巴水会不会灭了附子?过用丹巴水会不会灭了附子?[吃惊][吃惊][吃惊][吃惊][吃惊][吃惊] 卢崇汉:现在很多附子都是入口咸苦涩立马会吐出,附片因为不按古法制作,总有一天会被废弃。
如果说附子会中毒,不如说是丹巴残留导致。
附子中毒可用甘草、绿豆、蜂蜜,熬成水喝,丹巴水中毒没有好办法我临床四十多年,一生也用了很多附子,前几年,我对附子有了警觉,附子制作不正常了,不是遵照传统的制作方法了,现在的附子制作很不科学,真正附子中毒的没有,真正乌头碱中毒的没有,实际上胆巴水中毒的现象倒是频频地出现。
为什么这样讲?现在制作附子,就是把附子从地里采收过后,进行清洗,切片,泡胆巴水,然后接着煮。
并不是不能煮,要煮,但是制作商就害怕出问题,如果出了问题,饮片公司,制药公司都有责任,于是他们就长时间地煮,本来应该煮1、2个小时的,他就煮4、5个小时。
那么在泡了胆巴水的情况下煮4、5个小时后,乌头碱分解了,乌头碱少了,附子再拿回去煎煮,药效就减弱了,所以有人提倡附子不需要煎煮2个小时,半个小时就可以了,提前半小时煮就行了。
我前几年有一段时间试过附子熬半个小时,嚼一片,不麻口,没有任何感觉,没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熬这么短的时间就已经没有了附子药性的这种感觉呢?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长时间的浸泡,长时间的煎煮,胆巴汁浸渍到附子里面,所以附子里面胆巴的味道很重,这影响了药物本身的疗效,同时还会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症状,比如很多人提出来,用附子后导致腹泻。
附子是温阳药,大温坎水,大温肾阳,振奋脾阳,怎么会拉肚子呢?但是有些病人就是拉,为什么?一检查,就是丹巴汁过重,苦寒伤阳。
本身是扶阳药,最后却变成伤阳药。
对于大剂量运用的问题,我一直把握得很紧。
比如说,我们成都有几个大的药房,一个是中医药大学的药房,一个是市面上的北京同仁堂、四川德仁堂,再一个就是我们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国医堂,他们的附片我都要尝。
只要附片质量不好,我就不用,绝对不用。
经方学堂刘力红: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体会(一)
经方学堂刘力红: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体会(一)? 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主持人说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
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既然讲路径,当然就有先后次第,先后次第就成为要中之要。
为什么我们球要打在左边,打到右边甚至又踢回来,这就是一个次第问题。
我们应该先走哪一步?六经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次第,实际上这个次第我们反反复复在讲,为什么?因为它太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繁杂的万象中分辨出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当下该做什么。
为什么《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我不厌其烦地讲过很多次,我认为师父(编者按:指卢崇汉,即卢师)这些年的教诲实际上也就是在强调这句话,不断地强调这句话。
悟透了这句话你就真正明白了。
因为你知道先后之后你就“近道”了。
我一位修行的师父经常告诉我,一切要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这句话我觉得跟卢师的教导是异曲同工。
就是你现在该干什么了,一个病人来了说了50个、60个甚至更多的症状,就把医生给搞懵了。
大家想想看我们是不是经常处在“懵”的状态中,我们再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过去当医生很沮丧,就是经常在“懵”的状态中,就是病人讲了很多之后我们不知道从何下手了。
现在我们的路径清楚之后,知道先后之后,也就是说我们要先从够得着的地方开始。
我们知道了先后,知道了什么是够得着的地方那就不乱了,就会忙而不乱,繁而不乱。
大家想想看,我们能够不乱,就是已在治中了,为什么中医叫证治呢?治是什么?就是不乱的意思,医怕的就是乱,我们能够不乱,大家想想看这个医是什么滋味,那就叫做胸有成竹。
对于一个医生,虽然不是每一个病人你都能治好,但你能够做到心里有数,以这种滋味来做医生,跟我原来做医生完全是两回事了。
所以为什么说“师者人生之大宝”,没有师父这种提点我们不知道要悟到猴年马月。
那我们怎么知道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怎么去以六经为路径呢?我经常说我们施工的路径就是六经;那我们施工的原则是什么?就是仲景的十二字薪传,叫做“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后世辨证施治的源头,也是我们讲的证治工程的施工原则,我们把握了这十二字薪传,就能在纷繁万象中理出一个头绪,就能够做到不乱。
刘师说《伤寒杂病论》:桂枝汤不仅仅是桂枝汤,而是桂枝法
刘师说《伤寒杂病论》:桂枝汤不仅仅是桂枝汤,而是桂枝法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中风证治宜桂枝汤,并随证加减。
恶风出汗厉害可加黄芪,平素阴虚火旺体质可加菊花乌梅,脾虚气虚可加茯苓白术党参,血虚可加芍药当归,寒湿关节疼痛可加苍术附子,虚劳脉大可加龙骨牡蛎,风寒肌肉疼痛可加威灵仙玉竹…桂枝汤不仅仅是桂枝汤,而是桂枝法,真正的中医治病辩明阴阳六经主要药证方证再随证加减,每一个经方都是一个法门,都是一个小系统,所谓法无定法,全在阴阳之道。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偏盛就是疾病,中医把千千万万的疾病统一分为两类,一类为阴证,一类为阳证。
阴证就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处于消极状态者,阳证就是对疾病反应处于积极状态者,所以准确的说中医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根据人体对病邪做出的反应顺势纠正身体的阴阳偏盛状态,阴平阳秘,身体自然就恢复了健康。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中医辩证寒热最难,像腰痛,实际上湿热证很多见,却用了很多温阳的药。
通过病人的欲不欲想不想去判断最为客观准确,病人发热,却不口渴或想喝热水,往往是寒证,而总以为自己虚寒怕冷的,却有种种热象,胃口佳,小便黄,头发油等,寒热往往是同时存在,错综复杂,若不能细致入微,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而致方效不显。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治病的总目标应该是在气血能量尚能支持生命的前提下,和其阴阳。
故仲景先师治病很少用到补益药,一般情况不过是草、姜、枣等寻常养津之味,而重在阴阳的调整,清解三阳、温化三阴,但求阴阳一和,病将自愈。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是偏阳盛的病证,身体抗邪于体表,主要反应在太阳经循行部位的不适症候,多见于外感发热,四肢肌肉酸胀疼痛,因汗出津液外泄而成表虚证,因此多有恶风,需要捂得严严实实,又容易出汗,稍微受风寒又极易外感,即所谓的体虚感冒。
脉有时很重要(刘力红)
脉有时很重要(刘力红)
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我师父当年的病案,大概在 1982年的冬天,先师到铁路的一个朋友家赴宴。
饭前,应朋友的要求为她的父亲诊脉,诊脉过后先师没说什么,等把饭吃好,先师的朋友送他出门的时候,先师才跟她讲:你父亲的身体要注意,不然的话,明年夏天就会出大问题。
朋友听到先师的这番话,心里很紧张。
因为她亲眼见过先师的一些预言后来都兑了现。
所以,迫不及待地问有什么办法可想。
先师当时开了一张处方,用的只有两味药,一味生石膏,一味苏木。
熬水以后当茶饮。
为什么开这两味药呢?当时是冬天,而冬天摸到的却是一个夏天的洪脉。
这个时候阳气正在收藏,不应该出现这个洪脉,出现了说明一定有问题。
在收藏的时候,还有一个天地的因素在束缚这个脉气。
在这样的时候你都会出现这个脉,而一旦到了夏天,这样的因素没有了,那不火山爆发?所以,先师断定夏天肯定会出问题。
这个脉在伤寒里也叫阳明脉,阳明病当然可以用白虎汤。
所以,我师父开的不过是白虎汤的变方,是更简单的方。
送走师父后,回到家她就跟父亲说:李医生说您应该吃一些中药调理,这样会对身体有好处。
可是她的父亲是一位老干部,很固执,并且刚刚做过全面体检,什么问题也没有,吃什么药呢?所以,就没有做理会。
到了夏天,大概是七月份的时候,突然脑溢血,送医院抢救,不到一个星期就死了。
这个病例给我的印象很深,认识到脉是很有作用的,把握好了,确实可以知道疾病,预防疾病。
但是,我们很多中医只相信CT,只相信核磁共振,偏偏不信这个脉象。
这是洪脉。
著名中医李可、刘力红先生与南怀瑾大师的一次会面
著名中医李可、刘力红先生与南怀瑾大师的一次会面刘力红先生(左)、南怀瑾大师、李可先生(右)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忆南老刘力红经历这二、三十年的中青年一代,读过南公怀瑾先生(以下尊称南老)诸书的应该不在少数。
而在我看来,这数十年里,智慧生命依赖南老“甘乳”哺育的,更不在少数。
中国文化的典籍,尤其是那些经典,不蒙接引而欲得其门径,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九十年代中期,四十尚未出头,朦胧中已经感到了人生的诸多疑惑,如何能在年届四十的时候少一些疑惑?于是找来了《论语》,期欲从中找到答案。
只是《论语》的东西真有些像颜子于《论语·子罕》一篇的感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实在不好读,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直到有一天,书店书架上的一本《论语别裁》令到我眼前一亮。
《论语》即是《论语》,还能别裁出什么花样?及至开卷细读,方明经典所以成其为经典,大抵皆由心出。
由心出不以心裁之,何以得其幽微?现今的人习惯于用脑子看书,以逻辑要书,自然品不出经典中的无穷蕴味。
经典还真有些象《论语》中描述的君子,是不可以器量之、以尺度之的。
有的人不喜欢《别裁》,认为南老讲《论语》不着边际,其实心包太虚,那有什么边际?!不过随心所欲不逾距罢了。
读《别裁》读得过瘾,真可以用“解恨”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心境。
虽说是读《论语》的《别裁》,实则已将其余诸经统统裁归其内。
既往对经典的畏惧,对经典的敬而远之,一古脑地抛向脑后。
此际的经典已变得鲜活,智慧与生命在其中流淌。
接下来,《老子》的《他说》,《孟子》的《旁通》,《列子》的《臆说》,以及《金刚经说什么》、《药师经的济世观》等等、等等,更是一路穷追不舍。
2000年的上半学期,我给学校的98传统班(广西中医学院的首届传统班)上《伤寒论》课,虽然在伤寒这门学问的理解上深受我的第一位师父李阳波先生的教益,但是读《别裁》所获的心境却无时不化现其中。
加之一个特殊的因缘,我被要求于每节课都须录音。
刘力红按腹琐记整理
刘力红“按腹琐记”整理“按腹琐记”应首先源起于“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腹部手法。
”刘力红老师随后注解实践,故将理论知识,刘老师实践及诸位有代表性的提问和实践一并纳入,以飨诸位,共同体验中医手法的奇妙。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腹部手法。
1.1《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
”意为五脏的问题,由六腑闭塞所引起。
诚如刘师所言:“六腑贵在通畅,以通为用。
六腑通,五脏才能发挥藏的功能。
”如《素问·五脏别论篇》:“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刘师:腹乃六腑之聚集地,其闭塞,其不通,我们很容易通过腹部的手法探知到,也就是适度力量的按压,若现疼痛,此处便是闭塞不通之处。
于此处保持力度,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再移它处按压,渐至整个腹部。
透过此法可使六腑通畅,六腑通畅,五脏才能藏精,生命才具有活力!此时月明夕:请教刘师,推拿中老师说,顺直肠方向按摩为泻,个人觉的为此泻即为补,内经中说顺其性则为补,腑以通为用,不知对否?刘师:其实腹部的按压都为泻,是以泻为补,通过泻来实现补。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续)1·2经曰:“腹为阴,背为阳。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然阳之六腑全居阴腹之中,亦是阴中有阳。
观医圣仲景之《伤寒论》,三阳多实证,是其发病常态;三阴多虚证,亦是常态,如三阴见到阴实之症,则难治。
以此通评五脏六腑之虚实,确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故本篇题为《素问·通评虚实论篇》。
刘师:以个人的理解,虚多言五藏,实多指六腑。
故五藏之虚多由六府之实所致。
以五藏藏精气,虚则不藏,故曰精气夺;六府传化物,实则不传,不传则闭塞聚积,故曰邪气盛。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1·3按蹻大意。
《说文》:“按,下也。
”从手,安声,意为用手向下按。
确实如同高师教授的腹部手法,也就是按。
蹻,从足,乔声,意为用脚踩蹻躯干及四肢。
高师常说:“阳经可以用力,阴经则要轻。
韦祖醒实践中医录(三十二)
韦祖醒实践中医录(三十二)342、桂枝这一味药,可以说是火神派最常用的一味药,也是我最喜欢用的一味药。
为什么我会对它情有独钟呢?因为在《伤寒论》中,只有桂枝可以横贯六经,独步天下。
《中药学》中提到桂枝的作用: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温阳化气、温经除痹、温通胸阳。
其实,一言以毕之:开太阳、通少阴。
这个作用关键在于剂量。
太阳为开,阳门打开,生发之始,剂量在15-30克。
而病重或痹症,已深入少阴之地,小剂量必然难以攻破,轻清升,重浊降,要入少阴剂量需30-60克,看《实验录》,卢太老师最高用到90克,而仲景之天雄散亦用到了64克。
当然,桂枝的用量多少还需要和脉象结合,读者不可冒用。
而桂枝、肉桂的盛产之地就是广西,历代文人墨客诸多赞叹,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
经考证,'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
晋代文学家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
'但作者并无与广西相连之意。
在民间中诗人正式与广西挂勾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2017年3月份,应科室发展的需要和差遣,我来到号称'八树成林'的八桂大地广西南宁,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医外治的方法,认识了林医生、潘护士、蒋医生和一众共同学习的同道。
这里的外治法发展规范,种类颇多,特色鲜明,如姜疗、壮医药线等。
而更让我难忘的,是在广西崇汉堂的永恒情谊。
来广西,是因为这里有刘力红、唐农,这里有李阳波的踪迹。
而我的医学启蒙,正源自刘博士的《思考中医》、李阳波的《运气学导论》。
如今到了这里,我就开始寻找他们的踪迹,然而刘博士早已全国闻名,行踪不定;李阳波早已逝去,仙踪难觅。
一日,在网上突然发现有一则'广西扶阳医学讲堂'的免费讲座,遂欣然前往,自此结识了我亦师亦友的师兄韦祖醒、易医掌针梁吉贤、李俊松、杨振宇等老师,还有同门温庆、罗大明、梁宵、黄强、谢华钧、潘业坚、杨柠菁、梁少玲等。
刘力红教授谈针道:针道何以衰微,方针何处起,黄帝内针缘起
刘力红教授谈针道:针道何以衰微,方针何处起,黄帝内针缘起针贵明理1.针道何以衰微针刺在中医的诸多治法里本来位列第一,我们从《内经》的整个篇幅可以看到,除了谈理以外,针刺内容是最为丰富的。
药物可以养生、可以疗疾,这个中的道理相对容易理解,因为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性味、不同的成分,所以能够医治不同的疾病。
那么针呢?以我们今天最常用的针具而言,尽管大小长短尺寸不一,但其“成分”都是不锈钢。
同一成分的针却要医治干干万万不同的疾病,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恐怕是最困难也是最诱人的地方。
刚刚我们从《内经》篇幅的份额谈到针刺是中医诸多治法中最常用的治法,但是,反观今天的中医,看看每一家中医院针灸科的规模,我们很清楚,现在的情况正好颠倒过来。
从最常用沦为最不常用,是什么缘由导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回顾《灵枢》的“九针十二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决閉也靈框”九针十二原。
这里面银到针刺的两个特点:一个是“易用难忘”;一个是“犹拔刺也,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
前一个特点讲的是针道的简单性,必须容易操作、容易把握,并旦一学就会,很难忘记。
如果针道复杂了,变成难用易忘的东西,那么就很难成为常用的方法,不常用,自然就难以经久不衰。
第二个特点讲的是针的效用,用针来疗疾治病,就像拔刺、雪污、解结、决闭那样快捷,那么干脆利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那么爽!如果针道具备了这两个特点,谁会不想学?!谁会不想用?!人人都想学,人人都想用,自然就能“传于后世……终而不灭,久而不绝”了。
因此,用上面的特点来对照今天的现实,我们就会发现,针道之所以衰微,之所以沦落为不常用的方法,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缺失了这两个特征。
针已经不再是易用难忘的治法,而施之以病患,亦不再有拔刺、雪污、解结、决闭一样的效果,人们自然就远离它了。
所以,我们要想重拾针道往日的隆盛,还是得从找回针道的这两个特征出发,除此别无他途!2.方针何处起今天谈起中医,大家对板蓝根冲剂、对蕾香正气水可能比较熟悉,而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经方,知道的就很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门弟子刘力红谈桂枝法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
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
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
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
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
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
《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得比较清楚了。
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
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
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
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
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
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
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
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就是正邪的问题,这也是钦安学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
钦安祖师讲了“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个邪正过程”,通体就在这两个字,你就从这两个字去深入,那么有可能伤寒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说思过半矣。
另外你也只有从这个问题去进入,才能够领悟师父的学问,为什么什么都是桂枝四逆,万病都不离这两法?实际旨归就在这个邪正上。
我们首先看看正邪,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也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要扶阳,为什么要一竿子要到底?正是什么?正者,比如我现在正在讲课,正在汇报,正者当时当令之位,当时当令。
在《说文》里面讲“止于一谓之正”,我们看正的写法,上面一横,下面一个止字,停止的止,所以止于一就叫正,那么一是什么呢?一就是当下,大家注意,二就是过去未来,一就是在当下,所以我们讲佛教里面有“八正”,有正念,什么是正念?正就是当下的念叫正念,正非常重要,当下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看《素问·阴阳离合论》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阳予之正,阴为之主”,什么叫阳与之正?阳气是主流动的,阳动阴静,阳气是属流动,刹刹不息,只有刹那刹那不息,才能够刹那刹那都在当下,无所止耳,一有止,一有停止就成为过去,不再是当下,生命也只有刹那刹那不息,刹那刹那都在当下,才能够天地相应,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什么,一是什么?一就是当下。
这就叫正,所以一旦有阻碍,就不能够正,就成为过去,这就叫做邪,非正就是邪。
邪怎么来的?不在当下就是邪。
所以,大家看看这个跟阳气的关系太重要了!阳一不主事,时时都在邪中,没有正,怎么会不生病呢?所以为什么卢门,为什么师父那么强调这个阳气?原来真是不理解。
我真真实实跟各位同仁分享这个感想,大家不要认为书上有了就有了,有了是有了,但我们自己如果不浸透下去,如果不真正入木三分,还是他是他,我是我,你还是你,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从师父所讲的去起用。
那么,由正邪我们想到了“中正”。
我们讲“四正”,也有“八正”,“四正”是什么?春正,夏正,秋正,冬正,春正是什么?春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温;夏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热;秋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凉;冬的当令之气是寒。
这是“四正”,天地之间的正气,也就是当令、当时之气。
“中”是中央,什么在中央?土在中央,所以土是不主事的。
土不在正位,因为事事的流转都要靠土。
“中正”是互相依靠的,是至为重要的。
之所以师父一直强调“中”,就是因为“中”跟“正”太有关系了!没有“中”就没有“正”,没有“正”就是“邪”。
所以,大家看看,这个真正是从细微处“一以贯之”的。
到了这样一个细微处才能够像师父这样用药,高血压也是这样的,低血压也是这样,有些没法理解。
高血压很高,师父也是桂枝法,吃了以后血压也下来了。
为什么会有高血压?就是血不在“正”,有滞碍了。
以上这些问题,确实太重要了!这个“中正”理解了,我们就知道四逆是一个全法,全体之法,不是一个偏法。
所以仲景先师起四逆汤这个名字,真是很令我感佩。
这个名字实际上把四逆的一种内涵和盘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有去参考,所以实际上四逆是一个顺逆之法,也是一个正邪之法。
所谓顺逆就是使逆顺过来,所谓正邪就是使邪正过来,是这么一个法。
保证了阳气刹那刹那的流动,就是保证了机体正常,使机体不再逆。
什么叫逆呢?我们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我们就知道什么叫逆,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已然把四逆告诉我们了,什么叫四逆?逆春夏秋冬,逆心肝肺肾,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这就是四逆。
为什么会有四逆?阳不主事,阳不为正了,就有四逆,阳不为正,那就是邪,所以四逆法实际上就是不逆春,不逆夏,不逆秋,不逆冬,四气不逆,那就是正了,就是正法。
所以说四逆法不仅仅是在逆春或者逆夏,而是一个全体之法,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收功的法,一个根本的道理就在这。
那么多病都能够治疗,道理也在这。
那么,钦安讲了,仲景一生的学问,阴阳攸分,即在四逆承气二方见之。
这个总结真是太了不起了!惟有他老人家在很多地方能够这样来点划仲景一生的学问在哪两个字,这个不容易。
仲景一生的学问,就在四逆承气两方当中。
深入了钦安,深入了卢氏,深入了师父的思想,我们就知道,虽然是两法,但最后还是一法。
为什么呢?这里面有经权。
承气是权法,四逆才是经法。
权就是权宜,权宜之计的那个权,古人讲经权之变。
所以四逆是经法,我们真正把四逆悟了,这个根底的学问才能够明了,这就是内外伤辨,这也是钦安卢氏非常重视的问题。
内伤主要是伤情志,这个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认识。
《人体使用手册》的作者吴清忠讲到生气的危害,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生气导致,尤其癌症。
陈玉琴老师也是这样认为。
为什么很多肿瘤,手术了或者治疗后好了,但是很多又复发转移了?很重要的一点:哪个生气多,就容易复发,就会转移;生气少的,甚至不生气的,就比较延缓,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中医讲的内伤。
外感就是六淫所伤,那么内外伤的缘由是什么呢?心阳不足,君火虚衰,以为七情所动,则多内伤。
大家注意,心阳不足了,君火虚衰,就是离火虚了,那么就容易被七情所伤,为七情所动。
这一点师父讲得很清楚。
为什么有些人生了气以后不病,有的人生气了不久之后就生病了,甚至大病了?《内经》里面讲“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些人大怒以后就完了,就在于离位、君位的阳气是什么情况,阳气虚衰了七情就能够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如果心阳足就没有这个问题。
如果肾阳虚弱,相火不足,就易为六淫所感。
膀胱为六经之藩篱,所以实际上肾阳的虚弱,相火的不足,是外感的一个根本;心阳的不足是内伤一个根本。
这里又统一到一个共同的问题上来。
如果君相的火都不足,实际上也是古人都讲到的,但钦安老人家提的尤其明显,即上下二火的往来熏蒸化生了中土,所以君相的火弱了、不足了,那么就不能够上下的往来,就不能够化生中土。
中土一弱,化源就没有了,化源受到损伤,反过来又没能力供养君相,这就叫“不知常,枉作,凶”,所有的问题就来了。
南北不能贯通,阻塞阴阳之交合,百病之所由生也。
阳气为什么那么重要?阳气一旺一充足,君相一充足,尤其就像师父讲的,“你从极上一立,实际上相足君就足,君相一足,中土就足,这样外感能够杜绝,内伤能够杜绝,化源又充足。
”这就进入常道,就进入良性的循环。
当时师母给我寄的小纸条里面就加了一张报纸,这个报纸就是《成都晚报》刊登师父的报道,题目叫《一把姜桂附成就火神名》,讲师父怎么用姜桂附,怎么成就他火神的名字,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一把姜桂附能够成就火神。
姜桂附都是性温可以温阳,但还是有所偏的。
古人都讲桂是入心的,桂本身是红的,主要居上,也入下,但是从偏重来讲有这样一个习性;姜是黄的,主要是主土的,当然上下都可以;附主要是在下面,所以一君一相一中土,姜桂附次序是井然的。
这样,君火壮了,相火足了,中土又旺了,百病何由而生?内伤外感没有了,火神的名为什么不能成就呢?当然就成就了。
我们看《扶阳讲记》最后列的,还有师父的两万张处方总结,用姜的占百分之九十多少,桂百分之九十几,附子百分之多少多少。
为什么?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种偏好,而是从根底上面完全的,甚至他的整个生命整个理念完全是一体的。
相对我们还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分开,还没有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有些事我们会摇摆。
我们需要真正下工夫去熏习。
这是内外伤的问题。
昨天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做一个讲座,学生就递一个条子上来,说四逆汤我们也吃了,有的女孩子吃了就崩漏,有些男孩子吃了遗精,为什么呢?四逆汤确实是扶阳,我们说是全体之法。
但是为什么你吃了就崩漏?为什么就遗精?这就是没有掌握次第,什么该先什么该后不清楚,而这个次第实际上就在桂枝、四逆二法搞颠倒了。
我举一个例子,《扶阳讲记》里面也能看到,实际上我在《扶阳讲记》的序里面是发自内心讲,大家一定要有心,一定要沉潜下来,不要那么心急,《扶阳讲记》大家有心去看,反复去琢磨,还是能体悟到的。
虽然没有机会像我一样,能有运气亲炙师父,但师父讲的都是实话,这个我可以做一个人格担保,师父要么不说,要说就不是假话。
所以《扶阳讲记》里所讲的这些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深入进去,那么确实就离道不远了。
我们看《扶阳讲记》后面几个案例,这就体现了一个次第的问题。
06年我陪师父到广东,跟着看了红斑肢痛症这个病,明明是一个阳虚,一定是要用四逆,可是为什么前面很多医生用了又不行?甚至出现反复?我刚才说的这个学生,为什么四逆吃了要崩漏要遗精?就是次第没了,这个路子我们没有理顺。
我们讲生长收藏,升降这个学问,我们讲四逆是一个收功的法,是一个纳下的法,是一个阳行阴令的法。
那么要能够下去是需要有条件的。
为什么钦安先生说了要用姜来做宣导,以为前驱,这样才能迎阳归舍,但是大家都忽略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