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的腹腔镜治疗

合集下载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概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

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以恶性居多,约占70%。

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为多。

由于肿瘤部位深在,又有一定的扩展余地,发病初期无症状,因此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肿瘤的增大、压迫或侵及周围脏器及组织时才出现症状,给彻底治疗增添了难度。

分类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恶性肿瘤约占60-80%(据国外报道约占80%,国内为56%),常见者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畸胎瘤等为常见。

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常为良性,实质性者多为恶性。

病因病因不清。

病理改变腹膜后间隙的范围颇广,它上达横膈,下至盆膈。

肿瘤可来源于其中的脂肪、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胚胎残留组织,2/3为恶性肿瘤。

因此,肿瘤的病理分类甚多。

1.良性肿瘤脂肪瘤、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囊性畸胎瘤以及化学感受器瘤。

2.恶性肿瘤淋巴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及恶性畸胎瘤等。

原发性腹膜后常见肿瘤的病理分类组织来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一间叶组织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横纹肌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淋巴管瘤间叶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内瘤血管内皮肉瘤血管外皮肉瘤淋巴管肉瘤间叶肉瘤二淋巴组织假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三神经组织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恶性神经鞘瘤神经纤维肉瘤成神经细胞瘤、节细胞成神经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四尿生殖原性中肾瘤恶性苗勒氏混合性瘤五生殖细胞源性良性囊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内胚窦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六组织来源不明囊肿、腺瘤未分化癌、异位组织癌、未分化内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类症状除少数腹膜后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能分泌化学介质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早期发现外,绝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初起时无症状。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如何诊断鉴别,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腹部MRI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WBC)、腹部CT、螺旋CT检查*一、检查:1.血常规:1)血红蛋白:恶性瘤中心坏死、出血,或儿童腹膜后肿瘤增长较快时,可伴有血红蛋白减少。

2)白细胞计数:腹膜后肿瘤坏死或继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量的升高。

2.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前应尽可能用其他方法作出诊断,如有必要,可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3.B超检查:作为术后常规随访检查手段的首选,首次术后3个月即应开始。

通过B超可以了解复发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可以判断肿瘤为囊性或实质性,能够鉴别是来源于腹膜后或腹膜腔,了解是否累及其他脏器。

4.CT扫描:B超检查发现复发肿瘤或可疑者,可行CT扫描。

CT可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为术前确诊和再次手术提供主要依据,其定位准确率达80%~90%。

螺旋CT可多角度、多层面扫描,二期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及其分支,门腔静脉走行,复发肿瘤的形状、数目、同邻近器官的关系、淋巴结转移灶等组织显示清晰,分辨率优于普通CT。

5.MRI:能较好地显示软组织,可行多方位检查,确切了解肿瘤与血管间的关系,但因检查费用昂贵,可作为特殊疑难病例的诊断。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了解主要血管的受侵及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有助于术中处理肿瘤的主要血管。

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同时,如果发现肿瘤有主要滋养血管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和血管栓塞,使肿瘤坏死、缩小,便于再手术。

7.静脉肾盂造影和胃肠道造影:可了解输尿管、胃肠道受侵情况及双肾功能,为联合脏器切除作准备。

*以上是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易混淆疾病。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化程度。
人工智能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03
பைடு நூலகம்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决策和操作,提高手术的
安全性和效果。
政策法规影响因素分析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
各国政府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政策不同,对腹腔镜手术的器械研发 、注册和审批流程产生影响。
医保报销政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保报销政策差异较大,对腹腔镜手术的推广 和应用产生影响。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晚期卵巢癌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腹腔镜 手术无法彻底切除肿瘤,术后病情恶化。
案例二
老年女性患者,患有子宫颈癌并伴有严重的心血管 疾病,腹腔镜手术风险较高,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
案例三
年轻女性患者,患有子宫内膜癌并伴有肥胖 症,腹腔镜手术操作困难,术后出现感染等 并发症。
经验教训总结
腹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仍可 能出现并发症,因此应加强术后管理和随 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创新方向探讨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01
利用机器人技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医生操作难度
和疲劳度。
3D打印技术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02
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手术导板和模型,提高手术的个性
手术步骤
腹腔镜手术步骤包括麻醉、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腹 腔、分离和切除肿瘤、止血、缝合切口等。在手术过程中, 医生需根据肿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并遵循无菌操作 原则,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为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医生 需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选择合 适的手术方式和器械。同时,术中应严 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 器官。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手术记录:右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手术记录:右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手术记录:右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右腹膜后肿瘤就诊。

影像学检查(MRI、CT等)提示:右腹膜后肿瘤,性质待定。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右腹膜后肿瘤。

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腹膜后脂肪肉瘤。

手术方式: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在患者右侧腹部做一长约20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膜,暴露出肿瘤所在部位。

采用锐性分离法将肿瘤完整切除,并尽量保持周围组织的完整性。

切除后,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并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麻醉方式:本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术中血压和心率波动;硬膜外阻滞麻醉可阻滞手术区域的神经,减轻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恢复。

手术经过:1.手术开始前准备: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单,将手术区域用碘伏再次消毒。

2.打开腹腔:切开腹膜,使用止血钳夹闭破损处,沿肿瘤周围分离,将肿瘤完整切除。

注意保护邻近组织和器官,避免损伤。

3.止血和缝合:彻底止血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检查是否有出血或漏出。

逐层缝合腹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确保伤口的密封性。

4.手术结束:将切除的肿瘤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和分化程度。

术后注意事项: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指导:术后患者需禁食6小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渐进食流质食物,再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正常饮食。

3.活动指导:术后患者需在床上休息1-2天,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幅度。

禁止早期剧烈活动和用力排便等行为,防止手术部位受到刺激和损伤。

4.创面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感染等异常情况。

按时换药,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促进愈合。

5.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需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压疮等。

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配合;护理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后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美观、患者康复快,术中术后肠道干扰少等优点,越来越深受泌尿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

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为10例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

男6例,女4例;年龄35~63岁,平均42.5 岁。

左肾癌4例,右肾癌6例。

无症状体征体检发现7例,腰痛2例,血尿1例,均行B 超、CT或MRI 检查,肿瘤直径3~7 cm,平均约5.3 cm,1例肾蒂旁淋巴结转移,均无肾静脉和腔静脉癌栓。

肾盂静脉造影发现2例患者肾肿瘤均不同程度压迫邻近肾盏和肾盂,形成弧形压迹。

未发现肺、肝等远处器官转移。

TNM 分期属T2NC 0M0期。

术前常规检查心、肺、肝等器官的功能无异常,对侧肾脏功能良好。

术前留置导尿管及应用抗生素。

2 术前准备2.1 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常对麻醉及手术产生恐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

术前1 d巡回护士到病房行术前访谈,用通俗的语言与患者讲解有关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概况、手术部位、麻醉注意事项、患者配合等方面的问题,使患者及家属简单了解手术过程,以取得支持和配合,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使患者有良好的睡眠,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有利于术后快速的恢复。

2.2 物品器械准备腹腔镜器械1 套(包括基本器械和特殊器械),20 ml 注射器,吸引管,自制标本袋,自制水囊扩张器,5 mm×7 mm 引流管1 根,0/2、0/3 丝线,大小Hem o loc夹3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升高腰桥与开放手术肾切除体位相同。

首先做3 个操作孔,即在第12 肋下缘与腋后线交界处下约1 cm 处纵行切开皮肤约2 cm,用大弯止血钳钝性分离各层肌肉,捅开并扩大腰背筋膜裂口,伸入食指将腹膜向前推移形成腔隙,放入自制水囊扩张器,囊内注入空气600~800 ml,扩张3~5 min 后取出水囊。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治疗腹膜后肿瘤有原发性与转移性两类。

腹膜后间隙是腹部脏器淋巴回流的重要通道,故转移性肿瘤不少见。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非器官性肿瘤,约占全身所有肿瘤的0.07%~0.20%,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5%。

发病率约为2.3/10万。

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其好发年龄为40~59岁,15%的患者年龄在10岁以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通常指发生于膈平面至骨盆人口处的非器官性肿瘤。

从广义的角度看,肠系膜两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与腹膜后及骶前间隙相互沟通,发生在这三个区域的肿瘤,其组织来源和临床表现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故一并叙述。

(一)手术洽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目前手术切除率在50%左右。

术前充分完善的准备工作是肿瘤得以完整切除的基础。

B超、CT应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同时行MRI及DSA检查。

认真分辨肿瘤与周围脏器及血管的关系,对可能行联合切除器官或血管者应于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肠道准备、预先输尿管插管及重建血管材料的准备。

由于再次手术出血量常较大,充足的血源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1.术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腹膜后肿瘤体积常很大,位置深在,血供丰富,且常与邻近脏器及大血管紧密相连。

必须选定合适的切口与手术入路,显露良好,直视下操作,才能保护脏器及大血管。

1)大多选用正中纵形大切口,必要时可向周围延长。

可作胸腹联合切口,也可选用旁正中切口。

2)剖腰切口:适用于肾周边及可能合并肾切除的腹膜后肿瘤,常取第11肋切口。

3)经骶部切口:盆腔腹膜后肿瘤位于骶椎低位水平,肿瘤直径小于8cm,特别是良性肿瘤,选择经骶尾部入路较为方便。

(2)分离肿瘤时应掌握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分离远离重要脏器、大血管一侧,沿包膜间隙直视下分离,再分离肿瘤基底部和靠近重要脏器、大血管一侧。

如果发现肿瘤与大血管粘连,可先将该血管的上下端阻断,切开血管鞘膜后再分离、切除肿瘤。

后腹腔镜下腹膜后神经鞘瘤切除术4例报告

后腹腔镜下腹膜后神经鞘瘤切除术4例报告
2 结 果
本组 4例 ,均 获 得 成 功 ,肿 瘤 直 径 4 6 . . ~8 3 c 平 均 5 9c 手术 时 间 7 ~ 1 0mi, 均 1 0 m, . m; 5 5 n 平 2 mi;出血量 3 - 1 0m , 均 5 。术 中血 压 无 n 0 0 l平 5ml
全麻 后 , 侧 卧位 , 健 升高 腰桥 , 常规 消毒铺 巾, 取 患侧 腋 后 线 1 2肋 下 1c 切 口, 约 2 c 切 开皮 m 长 m, 肤、 皮下组 织 , 管 钳 钝 性 分 离 肌 层及 腰 背 筋膜 , 血 手 指 向 内推 开腹 膜 , 露 肾周 间 隙, 显 置入 自制 气囊 , 注 入 空气 5 0ml 持 3 n 取 出气 囊 , 0 , 维 ~5mi, 分别 于 腋 前线肋 缘下 1c 和 腋 中 线髂 嵴 上 2c 穿 刺 , 入 m m 置
内蒙古医学杂志 InrMo g l dJ2 1 n e n oi Me 0 2年第 4 a 4卷第 5 期
63 0
及 四肢为 多 ,其次 为 胃、 纵隔 、 腹膜 后 。神 经鞘 瘤 占 所有 神经 鞘瘤 的 0 7 . %~2 7 占所 有 腹膜 后 肿 . %u , J 瘤的 0 5 ~1 % 。神经 鞘瘤通 常 无症 状 且生 长 .% 2 J 缓慢 , 多为 良性 ,少有 恶性 变 l 。发 生 于腹 膜 后 , 大 3 ] 尤 其 靠近 肾上 腺部 位者 ,易与 肾上 腺无 功 能性 肿 瘤 相 混淆 。 国内外 文 献 报 道 ,该病 多 见 于 2 ~5 0 0岁 成 年人 ,男 女发 病 接 近 。 临床 上 因 肿 瘤生 长 缓 慢 , 多 数患 者起 初 一般 无症 状 , 在体 检 时 无 意 发现 。 当 肿 瘤生 长到 一定 程度 压迫 神经 时 , 出现 腹痛 、 背 可 腰 痛及 下肢 放射 痛 或 酸 胀 麻 木感 , 沿 神 经 分 布 出现 并 触 电感 。肿 瘤 若 侵犯 临近 器官 出现 血 尿 、 骨痛 等 症 状 , 考虑 为 恶性 神经 鞘 瘤 。 则 对腹 膜后 神 经鞘 瘤 , 像检 查有 一定诊 断价 值 , 影 但 缺乏 特 异性 , 组 4例术 前影 像检查 未 明确诊 断 。 本 C T在肿 瘤较 小 时表 现 为 实 性 , 瘤体 较 大 时 , 发 当 常 生 黏液变 、囊 性 变 、 出血 或 坏 死 , 现 为 囊性 或 囊 表 实 性 。T k tr 等 J a aea 总结 日本 文献 报 道 的 1 3例 腹 3 膜后 神经 鞘 瘤 , 现 有 6 %可有 囊 性 变 。 C 还 可 发 6 T 以准 确判 断肿 瘤 大 小 、 位 及 有 无 周 围脏 器 和 重 要 部 血管 浸 润 等 。 本 组病 例 均 行 彩 超 及 C T检 查 , 囊 无 性变。 腹 膜后 神经 鞘 瘤 好 发 于脊 柱 两 侧 、 盆腔 骶 前 等 神经 组织 丰 富部 位 ,呈 圆形 、 圆形 或结 节 状 , 卵 边界 清 、 实 、 膜 完 整 ,可 将 神经 干 包绕 其 中 ,表 面呈 质 包 红褐 色 。肿 瘤 切 开 呈 鱼 肉状 , 白或 灰黄 色 , 透 灰 略 明, 可见 漩 涡状结 构 , 常伴 有黏 液变 、 囊性 变 、 死及 坏 出血 , 时囊 壁 可见 乳 头状 肿 瘤 组 织 。镜 下神 经鞘 有 瘤细 胞 呈 梭 形 , 集 , 胞 核 位 于 中 心 ,圆 或 短 棒 密 细 形 , 仁不 清 , 核 胞质 淡染 , 胞排 成栅栏 状或 旋涡 状 , 细 此型 称之 为 束状 型 ( tn A 型 ) 网状型 (A tn Ano i ; no i B 型 ) 织结 构疏 松 , 质含 水量 高, 组 基 细胞 多形 性 , 边界 不清, 为细 蜂 窝状红 染 基质 所 隔。两型 可并 存 , 也可 单 独 存 在 。瘤 体 较 小 时 以 A tn 型 多 见 ,常 为 no i A 实性 ; 瘤体较 大 时则 以 Ano i tn B型 为 主, 为 囊 性 。 多 肿 瘤有 包膜 ,容 易发 生黏 液变 或囊 变 。免 疫组 化 检 查 瘤组 织 S 一1 0 Vi ni 0 、 me t n可为 阳性 。 以往 , 神经 鞘瘤 以开放手 术切 除为 主 , 随 着腹 但 腔 镜技术 的成熟 ,后腹 腔镜 下腹 膜 后神 经 鞘瘤 切 除 手 术 已逐 渐开 展 。本组 经腹 膜后途 径腹 腔镜 下 成功 切 除神 经 鞘 瘤 4例 ,肿 瘤 直 径 4 6 . m, 均 . ~8 3c 平 5 9c . m。腹 膜后 途 径避 免 了对腹 腔脏 器 的接 触 ,从 而缩 短 了手术 时 间, 少 并发 症 的 发 生 。后 腹 腔 镜 减 手 术主 要并 发症 是 血管 或邻 近器 官的 损伤 。并发 症 的发生 与肿 瘤大 小 、 与周 围组 织粘连 程 度密切 相 关 。 其并 发症 的 发 生 率 为 0 ~1 . % 。H ny等 % 2 9 J e r 指 出 腹 膜 后 途 径 不 适 合 肿 瘤 直 径 > 5c 患 者 。 m R bn ti 【 指 出腹 膜后 途径 可 以通过 利 用 天 然 u is n等 7 e ] 的解剖平 面 来 弥补 空 间不足 的缺 陷, 腰大 肌 、 肾周 筋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查房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查房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查房首先,在术后第一天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首先要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观察术后伤口是否干净、无渗液、红肿。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评估并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

护士还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护士还应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尽量引导患者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

如果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处理。

另外,护士还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如术后护理,避免伤口感染等。

其次,在术后第二天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需要继续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护士要主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饮食,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大便情况,是否有便秘或腹泻的情况发生。

此外,护士还要检查患者的伤口,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护士还要继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包括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护士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最后,在出院前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能够平稳出院。

护士要检查患者的伤口情况,确认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是否能够自理、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护士还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

护士还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用品,如伤口敷料、止痛药等,并向患者说明正确的使用方法。

总之,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检查房的重点是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疼痛程度、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出院。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要 阐述 。
关键词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 断 ; 疗 诊 治
[ 中图分类号 ] R 3 . 755
文 章 编 码 :0 1 1 1 2 1 ) 5— 34— 2 10 —83 ( 0 1 0 0 7 0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0 64 2 .7 0
腹 膜后间隙是指腹后壁腹膜外 与腹 后筋膜之间的 区域 , 从膈肌直达 盆腔 , 向两侧移行 于腹前外侧壁 。临床上原发 性
哈 尔 滨 医药 2 1 年 第 3 01 1卷 第 5期

3 5・ 7
护士情绪劳动的影 响及关注
于 畅
( 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00 ) 50 1
助于肿瘤 的定 性诊 断 , 有助于指导手术 方案 。 由于 P T多为恶性肿 瘤 , R 具有 丰富 的供瘤 血管 , 故通 过 腹 膜 后 肿 瘤 ( r ayr rproel u o ,R ) 指 起 源 于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S 来显示 瘤体血管的来源及 分布 , pi r e oei na tm rP T 是 m t t D A) 进 腹膜后 间隙的肿 瘤 , 源包 括脂 肪、 松结 缔组织 、 来 疏 筋膜 、 肌 行血管栓塞行介入 治疗 , 同时减少或控制术 中出血有很 大帮 肉、 血管组织 、 神经 、 巴组织 和胚胎 残 留组织 , 淋 不包 括胰腺 、 助 , 大增 加了手术成功率 J 大 。 肾、 肾上腺等腹膜后实质性脏器 和腹 膜后的大血管 。 2 原发性腹膜 后肿 瘤的治疗 原发性 腹 膜 后 肿 瘤 临 床 上 较 少 见 , 占全 部 肿 瘤 的 2 1 化疗包括静脉 化疗 、 约 . 介入化疗 、 腹腔 内化疗 以及新辅 助 0 1 一 . %。 .% 0 6 目前 国内尚无 准确的发病率统计 报道 。国内 化疗 : 目前缺乏 敏感 和特异 性 的化 疗药 物 , 常用 的药 物有长 外多数资料均提示男 女 发病大致 相等 … 。腹膜后肿 瘤可发 春新碱 ( C 、 V R) 环磷 酰胺 ( T 、 C X) 阿霉素 ( D 等 一些对 软 A M) 生于任何年龄 , 高发 年龄 在 5 O~6 0岁 ,O岁 以下 儿童 约 占 组织 肿瘤相对 敏感 的药 物 , 1 对恶 性淋 巴瘤则 多采 用 经典 的 1 %。发病率恶性多 于 良性 , 5 以软组织 肉瘤 所 占 比例最 大 , CO H P方 案( T AD V R,D ) C O C X, M, C P L , H P方案 为国 际上一 约 占 6% 。 0 线 治疗非何杰金淋 巴瘤( H ) N L 推荐 的常见 方案 , N 在 HL的 腹膜后肿瘤病理类 型多样 , 一般分 为来 源于 间叶组 织 、 化疗 中占有 重要 地 位 。文 献 报道 C O H P方 案 治 疗 N L的 H 神经组织 、 胚胎残 留组织以及来源不 明四类 。常见 的 良性肿 C R率为 5 % , 8 远期生存率为 3 %… 。介入化疗则多 用于肿 0 瘤为脂肪瘤 、 畸胎瘤 、 状淋 巴管瘤 、 囊 副神经 节瘤 ; 常见 的恶 瘤复 发 、 不能手术切 除或仅行 姑息 性切 除的患 者 , 方法 是经 性肿瘤依次为淋 巴瘤 、 肪肉瘤 、 滑肌 肉瘤 、 脂 平 纤维 肉瘤 和未 股动 脉穿刺 、 插管 , 行腹腔 动脉干造 影 以明确肿 瘤 的供血 动 分化 的恶性肿瘤 。据天 津市第 一 中心医 院腹 膜后肿 瘤 的 脉 , 再行化疗药物灌 注 , 间隔 1 左右 进 行 1 治疗 。陈方 月 次 资料分析 , 腹膜后 良性肿 瘤 占 4 . % , 5 2 发病 率依 次为单 纯性 满等 曾经对 7例恶性 P T行腹 腔动脉灌注化疗 , 临床 症 R 6例 囊肿、 脂肪瘤 、 副神经节瘤 和淋 巴管瘤 ; 恶性肿 瘤 占 5 . % , 状 明显缓解 , 48 表现为 疼痛减轻 或消失 , 欲 改善 , 食 体重 增JJ J, J 以恶性纤维组织脂肪瘤 、 脂肪肉瘤和恶性淋 巴瘤常见 。 j 下肢 浮肿 消退 。故此认 为对失去手术机会 的恶性 P T 采 用 R , P T因为其位置深 , 以早 期 发现 , R 难 确诊 时往往 肿瘤 已 联合 抗癌药物区域 内动脉灌注是一种有效 的治 疗方法 J 。 较大, 切除率较低 , 放疗化疗效果差 。怎样早 期诊断、 高疗 22 放疗 : 了恶性淋 巴瘤及生殖源 性肿瘤外 , 提 . 除 大多数 P T R 效和降低复发率是 当前临床关 注的问题 。 对放疗不 敏感 。放 疗方 式包 括术 前 、 术后外 照射和术 中放 疗 1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诊 断 (n ap r i dao , R ) iro eav r itn I T 。术前外 照射一般从术前 4— t te a i O 腹 膜 后 间 隙 较 大 且 位 置 隐 蔽 , 状 出 现 晚 , 易 早 期 发 8周开始 , 照射 的 剂量 越 高 , 部 肿瘤 控 制 的效 果 越 好 , 症 不 外 局 现 。P T的临床 表现缺乏特异性 , R 与肿瘤的部位及受 累脏 器 但 由于较高 的照射剂量可 以引 起严 重 的并 发症 ( 如放 射性 有 关系。腹 胀 、 腹痛 、 腹部肿块 、 和邻近脏器压迫症状是 最先 腹盆 腔炎 、 放射性直 肠结肠 炎等 ) 因此外 照 射剂 量需 以放 , 和最常见 的临床 表现 。到产生疼痛 时 , 肿瘤较大压迫周 围器 疗后 毒性 反 应 的 大 小 而进 行 调 整 , 般 在 4 一 5~5 y 。 0 G J 官时已到晚期。因此 , 期容易漏诊而晚期则易误诊 。某些 术后 外照射则 通过术 中在 肿瘤床 上安置钛 夹或其他 定位装 早 具有 分泌功能的腹膜后肿瘤可产生 内分 泌征候群 , 肾上腺 置 , 如 术后根 据影 像 学定 位 进 行放 疗 。Jnsl oe _ 等 比较 了 4 6 外 的嗜铬细胞瘤 , 人 可有 “ H” 即 高血压 、 痛、 汗症 、 病 5 , 头 多 例原 发性和 复发性腹 膜后 肉瘤 患者 采用 术 前 、 后外 照射 术 高血 糖 症 、 谢 亢 进 症 的症 状 J 代 。 患者 的耐受程 度和副 反应 , 为术 前外 照 射对 患 者 的耐受 认 影像 学检查 ( C 如 T和 B超 ) P T确 诊有 重要 的临床 性较 好而且毒 性反应较小 , 后外 照射 在 P T的实 际治疗 对 R 术 R 意义。腹部超声 是首 选方 法 , 断 符合 率 达 8 % 。有 学 者 中应 用较少 。无 论术前 还是 术后 外 照射 , 诊 0 由于受 肿 瘤邻 近 认 为在超声 引导 下行 细针 穿刺 活检 ( U E S—F A) N 能够提 供 结构 的限制 , 次照射 剂量 多 较低 , 中放 疗 (O T 愈 来 单 术 IR ) 足够 准 确 的标 本 , 明 确肿 瘤 性 质 有 价值 。L yed报 道 愈多 地运用到对 腹膜后肿瘤 的治疗 中 ,O T的剂 量根 据术 对 ai l i IR E S N U —F A对腹膜后 肿瘤 的诊 断正 确率为 7 % L 。但 由于 后肿 瘤残 留情 况而定 , 4 s j 一般认 为相 当于外 照射 常 规分 割相 B超检查 因肠道气体 的影响 , 往往 使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 。 同剂 量的 2~3倍 ,O T有极 好 的预 防 局部 复 发 和延 长 _ IR 兀 目前 C T和 M I 诊断 P T较为理想 的方法 , R是 R 其能清晰 瘤生 存期 的作 用 。 . 手术切除是治疗 P T最 主要 的手段 。完整 切 R 地显示腹膜后腔隙的解 剖结构 , 清楚显 示肿块 的边界 、 近 2 3手 术治 疗 : 邻 脏 器受侵犯程度及肿瘤与大血 管间的关系 。C T对于肿 瘤的 除 的 P T病 人 5年生存率 与部 分切 除或切取 活检者 有 明显 R 定性诊 断有重要 价值 。螺旋 C T进行薄 层 ( 1~5ml 扫描 , i) 1 差异 , 因此应争取完整切除 。P T累及大血管 则是妨碍肿瘤 R 近年来 由于血管外科 技术及血管腔 内 能够获得优质 的 三维 重建 图像 , 晰显 示 病灶 , 清 提高 了 C 完全 切除的重 要原因 , T 现多采 用肿瘤合 并大 血管切 除及 血管 重建 。 的定位诊断率。缺点是 腹膜后 脂肪 少且肿 瘤与周 围组织 分 移植 物的发展 , 通过腹腔镜手 术治疗腹膜后肿瘤 成 界不 清 或 密 度 相 近 时 , T诊 断 有 一 定 困 难 。核 磁 共 振 随着 腹腔镜技 术的成熟 , C Wa ¨ l 通过 腹 ( I可对病 灶 进行 横 断面 、 状 面等 任意 方 位 的扫描 成 为可 能 , hL 等 曾报道过 9例腹膜 后副神 经节瘤 , MR ) 冠 像, 定位较 准确 , 同类 型 的 P T在 M / 的信号 不 同 , 不 R R 上 有 腔镜 手术 切除 , 1 中转开腹 , 无 例 无手术死亡 , 发症发 生率 并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PLT)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过去20年内有所增加。

病因不明,主要发生在腹膜空洞内,以及肠系膜侧壁。

PPLT通常分为三类:腹膜外肿瘤,腹膜原位肿瘤和内膜原位肿瘤。

PPLT表现为腹部不适,憋气,发热,血清肌酐升高,腹部超声和CT表现为弥漫性囊性高密度影像。

腹膜后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手术和化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肿瘤组织。

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决定了手术方式,可以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或微创技术。

术后肿瘤病理及其合并症会影响术后恢复情况,有时需要延长术后住院时间。

化疗是治疗PPLT的一种常见方式,主要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并改善病情的治疗。

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有心、呕吐、贫血、抑郁等,需要医生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放疗是一种用于治疗PPLT的方法,它通过使用射线来治疗肿瘤,射线的针对性能增加有效治疗的范围。

放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和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但放疗也会导致身体一些不良反应,若不加以避免,可能会伤害患者的健康。

除了采用医学治疗外,患者应该坚持饮食管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勤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来预防疾病复发。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以及咨询医生,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诊断和治疗PPLT方面,可以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方法,当然也要注意定期检查、饮食管理及规律运动等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后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后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手术 有 较 好 的指 导 意 义 。腹 膜 后 囊 性 淋 巴管 瘤 C T
物边 界后 先抽 吸囊 液减 压再 逐 次剥 离 , 果满 意 。注 效 意尽量 避 免早 期使 囊壁 破损 , 以免囊 壁塌 陷后 失去 解 剖层次 给 手术 增加 难 度 。但 对 于 有 “ 侵袭 性 ” 的淋 巴 管 瘤 而言 , 其体 积 偏 大且 与周 围脏 器 血 管 包 绕 粘连 ,
资料 , 回顾 性 分 析 其 l 特 征 及 影 像 学 表 现 。2例 均 为 女 性 , 龄 分别 为 3 岁 及 4 临床 年 9 5岁 。患 者 均 无 特 征 性 临 床 表 现 。超 声 及 C T
均 表 现 为边 缘 光 整 的 囊 性 肿 块 。2例 患 者 均 在 全 麻 下 行 腹 腔镜 腹 膜 后 肿 物 切 除 术 , 检 索 P b d和 C M 数 据 库 , 该 疾 病 相 并 u me B 对 关 文 献 进 行 复 习 。 结 果 2 均 成 功 切 除 病 灶 并 经 病 理 诊 断 为腹 膜后 囊 性 淋 巴管 瘤 。 术 后 随访 5和 2 例 4个 月 , 发 现 肿 瘤 复 发 。 未
病 。20 0 9年 6月 至 2 1 0 1年 1月 我 院 收 治 2例 腹 膜
例 l 女 ,9岁 , 因左上 腹 间歇性 胀痛 2 月 于 , 3 主 个
消 化科 就诊 时腹 部 B超 提示 左 肾 中极 外 侧 可 见 直径
约 5 5c . m×6 2c 无 回声 占位 , . m 内无 血 流 信 号 ( 图 1 。后 转入 泌尿 外科 就诊 , A) 常规 查 体及 泌 尿 系查 体 无 阳性体 征 。c 检 查 提 示 左 。 水 平 肾 内侧 可 见 T 肾门 4 9e × 4 5 m 囊 性 低 密 度 肿 物 , 扫 C 值 . m . c 平 T 1 , 强扫 描未 见强 化 ( 1 1 。拟 诊 腹 膜后 6Hu 增 图 B、 C)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文章目录*一、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二、腹膜后肿瘤的检查方法*三、腹膜后肿瘤的预防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1、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1.1、腹膜后肿瘤都应行剖腹探术,良性肿瘤应手术切除,如与重要组织粘连,不能完整切除时,可作包膜内切除术。

对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第三代头孢抗菌素),加强支持治疗(包括特需药物)以促进术后恢复。

1.2、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时,根据活检结果选择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1.3、对症进行治疗。

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通常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始被发现,当肿瘤包绕重要血管、神经时,处理非常棘手。

因此,术前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如肠道准备、血管吻合材料和器械的准备等。

术中首先要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必要时行冰冻切片检查。

其次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肿瘤能切除者应争取整块切除,忌作分块切除和残留部分肿瘤组织。

2、腹膜后肿瘤是怎么引起的腹膜后肿瘤可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组织、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化学感受器、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等,不包括肾、肾上腺、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等器官。

不包括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肿瘤及腹膜后转移肿瘤。

70%~80%为恶性肿瘤,其中以淋巴瘤、脂肪肉瘤及纤维肉瘤较多见。

良性肿瘤如脂肪瘤、平滑肌瘤及纤维瘤切除后也易复发及恶变。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儿童病例则以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畸胎瘤以及胚胎性肉瘤多见,未分化及不能定型者也不少见。

腹膜后肿瘤最多见的是良性肿块为淋巴结炎性病变、脓肿或血肿。

3、腹膜后肿瘤引发的并发症3.1、贫血肿瘤出血或儿童的腹膜后肿瘤增长较快,可致贫血症。

3.2、低钾血症肿瘤体积较大,推挤或压迫胃肠道时,患者可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致钾大量丢失和补充不足,使血钾降低,血清电解质紊乱。

3.3、急性腹膜炎肿瘤破裂时,血液刺激腹膜可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
examination revealed a 6 em mass adjacent to the uncinate process of pancreas and behind duodenum ,between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inferior vena cava, with am ple blood supply. Results The operation was accom plished without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No
机 器 人 辅 助 腹 腔 镜 手 术 系 统 行 经 腹 人 路 的复 杂 腹 膜 后 肿 瘤 切 除 术 。患 者 为 56岁 女 性 ,高 血 压 病 史 5年 ,cT提 示 腹 膜 后 6 cm
左 右 类 圆形 肿 块 ,血 供 丰 富 ,肿 瘤 紧 邻 胰 腺 钩 突 和 十 二 指 肠 后 方 ,位 于 腹 主 动 脉 及 下 腔 静 脉 之 间 ,并 压 迫 下 腔 静 脉 。 结 果
主国 剑 型 盘查 箜 0月第 l3卷第 10期 Chin J Min Inv Surg,October 2013,Vo1.13.No.10
·929 ·
· 新 技 术 ·新 方 法 ·
机 器 人 辅 助 腹 腔 镜 腹 膜 后 肿 瘤 切 除 术 的初 步经 验 — — 附 1例 报 告
Shanghai 200025,China
【Abstract】 0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afety and outcome of retroperitoneal tumor resection operated by the da Vinci robot—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刘钦;邓侠兴;沈柏用;赵良超;詹茜;赵舒霖;温成磊;翁原驰;彭承宏【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肿瘤紧邻胰腺钩突和十二指肠后方,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之间,并压迫下腔静脉. 结果手术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重要脏器、血管损伤.手术时间240 min,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血压平稳.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于术后11天出院.病理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腹腔内深在位置或大血管旁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3(013)010【总页数】3页(P929-931)【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机器人;腹腔镜【作者】刘钦;邓侠兴;沈柏用;赵良超;詹茜;赵舒霖;温成磊;翁原驰;彭承宏【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5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自引进入国内后,主要应用于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外科手术),泌尿外科(已成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金标准),普通外科(肝胆胰及胃肠道手术),妇产科(良恶性妇产科肿瘤手术治疗)等手术领域[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腹膜后肿瘤一旦诊断,除淋巴瘤外,不论良性或恶性,不论肿瘤大小,只要是无手术禁忌证,均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辅以综合治疗方案。

文献报道恶性肿瘤切除率为65%,良性肿瘤切除率为85%。

1.治疗原则(1)力争切除肿瘤,辅以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2)对确实不能完全切除者,做大部分切除或多次分期手术也有必要;(3)对无法手术者或手术有残留者,可用肿瘤毁损的治疗方法;(4)对多次复发的肿瘤仍不应放弃手术治疗机会。

2.治疗策略。

除恶性淋巴瘤外,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放、化疗多不敏感,但大量临床资料显示。

对于不能切除或部分切除的病人,在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能够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此外,对于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术前的介入治疗能使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术后介入治疗能控制残余病灶,延缓复发;对于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放射疗法仅起姑息治疗作用,可减轻疼痛、改善一般情况和延长生命等。

下列情况可以考虑作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肿瘤;切除后肿瘤复发;部分切除后的肿瘤;对放射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作为肿瘤切除后的辅助疗法,如神经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肉瘤等。

3.术前准备腹膜后肿瘤来源于腹膜后多种组织,分类复杂,临床特点颇不相同。

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术前做好周密的准备,对手术的难易度做充分的估计。

(1)血源的准备:巨大的腹膜后肿瘤或与血管粘连的肿瘤,由于分离切除时会发生大出血,要充分准备血源。

(2)肠道准备:当肿瘤侵犯到肠管,术中可能行肠切除术,特别对结肠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3)了解脏器功能状况:肾脏是腹膜后肿瘤最易侵犯的器官,术前应检查双肾脏的功能。

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

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

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
伍晓汀;严律南
【期刊名称】《腹部外科》
【年(卷),期】2001(014)003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的方法,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结合1990~1999年收治的19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就其手术处理与经验教训进行讨论.结果第1次手术肿瘤全切除154例,占78%,其中良性肿瘤全切除率为93%,恶性肿瘤全切除率为67%,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2%和63.3%,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术后复发再次手术9例,其中7例均作全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17例,第1次手术11例,第2次手术6例,再手术完整切除率75.6%.结论术野开阔,层次清晰,是腹膜后肿瘤手术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原则上应作肿瘤完整切除,肿瘤与受累脏器应联合切除.对术后复发的肿瘤,完整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者】伍晓汀;严律南
【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腹膜后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经验探讨 [J], 王培宇;樊松;施浩强;周骏;梁朝朝
2.腹腔镜手术治疗腹主动脉区腹膜后肿瘤4例报告 [J], 张斌;马飞;马奇;姬社青;张伟;孔烨;陈小兵;花亚伟
3.达芬奇机器人与开腹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对比研究 [J], 查立超;邱法波;韩冰;何向阳
4.腹腔镜手术治疗腹主动脉区腹膜后肿瘤的临床体会 [J], 张斌;马飞;马奇;姬社青;张伟;陈小兵;花亚伟
5.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疗效分析 [J], 何韵; 张豫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器人与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的效果比较

机器人与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的效果比较

机器人与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的效果比较作者:郭锦辉邱法波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年第05期[摘要] 目的比较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腹腔镜腹膜后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5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机器人和腹腔镜腹膜后良性肿瘤切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病人的年龄、性别、麻醉风险评分、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显著性(Z=-7.561~-2.588,P<0.05)。

两组并发症、开腹率、术中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安全可行,病人术后恢复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快。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 R73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0)05-0558-03doi:10.11712/jms.2096-5532.2020.56.12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obotic and laparoscopic benign retroperitoneal tumor rese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ic or laparoscopic benign retroperitoneal tumor resection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9.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nditions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sex,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score, body mass index, tumor diameter, and tumor size between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he robotic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operation time,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significantly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hospitalization costs (Z=-7.561 to -2.588,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lications, laparotomy rat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Robotic surgery is a safe and feasible treatment option for retroperitoneal tumors. It has an advantage i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ver the traditional laparoscopic surgery.[KEY WORDS] retroperitoneal neoplasms; robotic surgical procedures; laparoscopes; treatment outcome腹膜后腫瘤主要起源于腹膜后脂肪、肌肉、神经、淋巴、结缔组织等[1],手术是该病治愈的唯一方式[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述评 腹膜后肿瘤的腹腔镜治疗
牟一平 高佳琦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

它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经纤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类型。

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为多见。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由于肿瘤部位深在,发病初期无症状,早期诊断困难。

随着肿瘤增大、压迫或侵及周围脏器及组织时才出现症状,给彻底治疗增添了难度。

良性肿瘤如与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不能完整切除时,可作包膜内切除术。

恶性肿瘤能切除者应争取完整切除。

有些肿瘤术后需行放射治疗,恶性淋巴瘤则可行化疗。

传统的开腹手术作为治疗绝大部分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手段,伴随着手术切口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问题。

因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出现,寻求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也成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热点。

Targarona等[1]在1994年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下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切除。

此后国内外陆续有类似病例报道。

如Cadeddu等[2]于2001年报道腹腔镜下切除2例腹膜后囊性畸胎瘤(大小为20c m和12c m)。

2009年,M aeza w a等[3]报道了腹腔镜切除9.5c m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

2010年,Cho等[4]则切除了12c m大的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

在此,笔者根据自身进行腹膜后肿瘤切除的经验[5,6],结合文献,谈谈腹膜后肿瘤腹腔镜手术的有关体会。

首先,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腹腔镜的视野可能比开腹手术更清晰:对于某些视觉死角,可以通过镜头的移动清楚的探查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重要组织脏器的毗邻关系。

并能在近距离的观察下,完成对血管,组织结构的精细解剖。

2.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有文章报道,15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肿瘤最大直径均值为4.8c m时,平均住院仅6.8d;其中肿瘤大于5 c m时平均住院日期为8.9d,而小于5c m者仅
3.3d[7]。

Cho等[4]完成的12c m大小的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切除,于术后4d出院,并且无手术并发症。

这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3.腹腔镜可作为探查手段:如Agresta等[7]报道了1例怀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探查发现腹膜后平滑肌肉瘤,一期进行腹腔镜下切除,术后随访18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

若发现肿瘤已无法切除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减轻患者痛苦。

若肿瘤行腹腔镜下切除有困难,则可指导选择适宜的开腹手术切口,尽可能减轻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探查时可取活检明确肿块性质,如证实为淋巴瘤则以放化疗为主。

其次,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肿瘤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并进行认真的术前准备。

为了提高腹腔镜手术切除腹膜后肿瘤的彻底性,降低复发或切口种植转移,避免术中大出
DO I:10.3877/c m a..j is sn.1674-392x.2011.01.009
作者单位:05002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
通讯作者:牟一平,E-m ai:l m ouyipi ng@yahoo.co
血、输尿管损伤、化学感受器危象等并发症,手术前必须详细评估病情。

彩声多普勒超声、CT 或MR 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部位及性质,帮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 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初步了解肿瘤来源,必要时做穿刺活检明确肿瘤良恶性。

了解肿瘤是否为囊性,有无完整包膜。

评估重要血管与瘤体的毗邻关系,是否须行血管切除或重建。

了解肿瘤与临近脏器的关系,是否需联合脏器切除。

如联合胃肠道切术者,术前应做好肠道准备。

须切除一侧肾脏者必须确定另一侧肾脏功能代偿。

联合腹壁切除者准备补片。

通过对以上这些情况的了解,评估能否完整切除肿瘤,确定手术体位及Troca孔位置。

依据个人经验及国内外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对于肿瘤边界清楚,周围血管、器官无明显侵犯,且考虑肿瘤为良性者,适宜行腹腔镜手术。

此外,瘤体大小亦至关重要,对于直径 6c m 的良性腹膜后肿瘤更为合适,当肿瘤直径>6c m时,不仅腹腔镜手术切除的难度加大,肿瘤为恶性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大。

当然,部分体积较大的良性肿瘤可通过在标本袋内将其分离成几个部分,再经由不同标本袋分批取出。

但此法易导致肿瘤复发、种植,应依据肿瘤病理学行为谨慎使用。

囊性肿瘤经穿刺抽液后体积明显缩小,指征可以适当放宽。

此外,进行腹膜后肿瘤的腹腔镜手术者,应具备丰富的开腹腹膜后肿瘤手术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能,遵循腹腔镜手术套管布置的原则,依据解剖学原则显露腹膜后肿瘤,依据肿瘤学原则,完整切除肿瘤。

对于那些由于肿瘤的压迫导致邻近结构变形移位的情况,处理血管时应避免操之过急,将移位的肾脏血管、肾上腺血管等当成肿瘤营养血管离断。

尤其应注意保护输尿管,必要时可予以游离。

某些特殊类型的肿瘤,如神经鞘瘤,因其表面多有神经纤维通过,应避免切除过多,以防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

对于切除标本应常规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明确其良恶性、评估切缘及切除的彻底性。

最后还必须强调,并非所有的腹膜后肿瘤都可以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还应依据手术中探查情况决定是否需中转开腹。

如肿瘤基底很广、血液供应丰富、与重要脏器或大血管粘连紧密,则导致手术难度增加。

或有合并其他器官的切除或行血管重建而难以在腹腔镜下完成的操作时,应及时考虑行腹腔镜辅助切除或中转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对于恶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仍有争议。

在技术层面上,它与良性肿瘤的治疗并无难度差异。

但手术切除是否彻底,切口保护预防种植转移等各方面有待证实,目前尚无大宗研究报道对之进行验证。

笔者认为对于可疑恶性肿瘤者,应将标本置入标本袋内取出,以避免可能发生的肿瘤癌细胞种植。

综上所述,在同时具备丰富的开放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和腹腔镜操作技能的医疗单位,对于合适的病例,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适宜手段。

其优点在于切口小,创伤轻;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它尤其适用于与重要脏器或大血管粘连不严重的腹膜后良性肿瘤。

参 考 文 献
1 Targarona EM,M oralA,S abaater L,et a.l Laparoscop ic res ecti on of a retroperi ton eal cysti c l ymphang i o m a.Surg Endosc,1994,8:1425-1426.
2 C adeddu M O,M a m azz a J,S chlac h ta CM,et a.l Laparoscop ic exci s i on of retroperit oneal t um ors:t echn i que and revi ew of the l aparoscopic experi ence.
Surg Laparos c Endos c Percutan T ech,2001,11:144-147.
3 M aeza w a T,N aritaM,S ano T,et a.l A cas e of retroperit on eal schw anno m a treated by l aparoscop ic resecti on.H i nyok i ka K i yo,2009,55:129-131.
4 C ho Y H,K i m DH,Lee SH,et a.l Laparoscop i c resecti on of a12c m s i zed retroperi ton eal schw anno m a adjacent to retroperi toneal vital vessel s:are
l arge etroperi ton eal schw anno m as not s u itab l e f or t he laparoscop i c app roach.J Korean Su rg Soc,2010,78:253-257.
5 牟一平,李冬.腹腔镜后腹膜神经鞘瘤切除术1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599.
6 牟一平,李冬,徐晓武,等,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621-622.
7 Agresta F,S i m one PD,M ichelet I,et a.l Retroperitonea l lei o m yosarco m a m i m i ck i ng acu t e append icitis:laparoscop i c manage m ent.JSLS,2003,7:177-
179.
(收稿日期:2010-10-18)
(本文编辑:李晓霞) 牟一平,高佳琦.腹膜后肿瘤的腹腔镜治疗[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1):2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