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55726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d.png)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现实人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有机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马克思初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明确地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更加成熟。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揭示了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发展状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性、必然性,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条件,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即人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个体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1.人:现实的个人:马克思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全人类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第一,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的类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
马克思论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论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c491708bed5b9f3f90f1c5e.png)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
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共产党宣言》也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自由的。
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由是是指从自然力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压迫和自身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有三层意义。
——自由的人一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
自由的人,也就是人驾驭了自然规律,获得了支配自然的主动权的人,不断超越自然界的束缚成为自由的人,并且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自由度。
二是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通过改造社会,以民主制度代替专制制度,并且在广泛的社会领域确保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三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社会必须保障个人的自由,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第15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15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42960f004693daef5ff73d35.png)
于是,小树凭借风力,故意找别扭,天天和木桩磨来磨去。有一天,它终 于把绳索挣断了,感到非常得意,整天随着风,东摇西摆地起舞,把根部的泥 土晃松动了。一天夜间,一阵急风骤雨,它被连根拔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岿 然不动的木桩望着倒在地上的小树叹道:“你现在感到彻底自由了吧!”
作为中职学生,我们要加强学习和实践,认识和把握 ,不断提升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人生发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每人说出赞美自己的 话不少于5句,缺点一句。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 何地方都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 己的意志。
——高 尔基
送给你, 希望你更自信!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不!”小树难过地说:“我现在感到需要约束,可惜己经有点迟了!”
你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和约束?
正确理解和对待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 系
人的自由总是在一定基础上和一定条件下的自由。 一方面,任何人的个性自由应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
另一方面,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 任何个人自由都必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前提。
中职学生如何成为德能兼备的全面发 展的现代职业人?
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敬业奉献 勤俭自强 团结友善 明礼诚信 爱国守法
其次,要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再次,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厨师张立勇圆了大学梦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1.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
人的个性自由是从主体上谈人的发 展,是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施展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的独创性。
哲学与人生第15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哲学与人生第15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8b58a78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44.png)
• 自我隔离,这是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的一 种伦理责任。一方面,别人是无辜的,本 就不该有那么多人和你一起承担你个人造 成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很多不必 要的人因你而被隔离的结果,相信你也不 会就此而心平气静。所以,无论从社会角 度还是从个人角度而言,在疫区过往的人 们,高度的自觉意识应该被纳入自己的思 维与行为之中,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 “理查”她严厉道,“你用 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 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 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 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 的教诲——“理查,你用不 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是的,“你用不着跑在
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 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 会有更大的动力。
• 在生活中你敢不敢说 “我是第一”?回答 这个问题并不困难。 如果你是个渴望成功 的人,请回答:“当 然,我就是第一。” 如果想保持一点谦虚 的绅士风度,你也可 以回答:“不是第 一。”但要不失时机 地补上一句:“是并 列第一”。
• 邰丽华的故事 在她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
去了听力,难以想象她当时的 寂寞与痛苦。邰丽华小时候刚 进聋哑学校时,一堂“律动课” 对她后来从事舞蹈事业起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那天,老师踏 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 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让孩 子们由此知道什么是节奏。
当同学们为脚下变化无穷的 震动兴奋不已时,小丽华已全 身匍匐在地板上,她指着自己 的胸口告诉教师:“我喜欢!” 她努力地感受不同的震动,娇 小的身体随之摆动。她突然发 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
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好叫月朗风清夜 专为词人作雨声
目录
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二、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个性自由 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论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
![论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84c2d1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4.png)
论人的自由发展与呈面发展口李白鹤(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2)摘要: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有人的自由发展,但人的自由发展并不一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这涉厦到人类整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的关系以及相对自由和鲍时自由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人的发展;自由发展;奎面发展中固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3)09一o007一03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实践活动的产物。
人通过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论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着自身,在实践活动的发展断,并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是不自由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断的同就是由于异化劳动是由“必需和外在的目的决定要做的劳时,理论界就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其中有人动”,劳动者不是依据自己的意愿而是按照别人的目的进行认为,不能用“人的全面发展”来代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生产。
而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外在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必然展”的提法,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应该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性的外观,被看作个人自己的我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还应该强调人的自由发展。
为了正确和深刻地理解江泽民同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陬*202刖。
人“使得自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论断,本文拟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仅仅由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在分别探讨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恬动”pI””则。
因此,人的自规定性的基础上,努力揭示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由发展就应表现为:每个人的发展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目的,不一、人的自由发展屈从于外力强加给他的限制和条件;人能自己支配自己的发人的发展既表现为人类整体的发展,也表现为每一个个展。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1b98da5e45c3b3566ec8bc0.png)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类愈是发展,就愈是自由。
人的发展与自由是相互促进的。
人拥有的自由空间越高,人的发展速度与程度就越快、越高。
自由是人类所共同向往的,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为自由而努力。
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方面。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马克思非常注重对人的本性的探索,人的发展问题与马克思哲学体系紧密相关,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体系。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关于人的发展,马克思在早期就提到了人的本质、人的特性、人的属性的问题。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就在于人的自由活动,人生来就是自由的。
马克思指出: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人类的较高的属性便己开始发展起来了。
个人的尊严、口才、宗教感情、正直、刚毅和勇敢这时己成为性格的一般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残忍、诡诈和狂热。
由此,马克思认同人的本性是不断发展的,人的某些属性是固定的。
马克思十分重视人的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的内容是由人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人之后在具备了一定的需要后,才会获得发展的动力,才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们首先解决的是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短缺问题,人要在获得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充分发展,除了生理需要外,人的精神需要也要得到满足。
人只有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才获得最最充分的发展,人才称其为真正的人。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着人的全部特征的发展,人有思想,有意识,有各种需求,人性和人的需要都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这里的复杂性使得人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使得人的发展走向了自由、全面,这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方式。
人要获得适应环境变化发展的能力,人的能力要不断提升。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提出的人的发展要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了人的个性自由,人的性格、智慧、情感的发展等诸多方面。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ce6e85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c.png)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哪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所有人的自由与发展的条件。
后来他们又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地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社会形态”。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自由”是指消灭社会分工强加给人们的、使人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的状态,也就是能够自主活动。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个人能力、个人活动、个人交往。
1、个人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能力是衡量人最基本的标准。
马克思曾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就是要拥有个人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突出的领域,这正体现了不同个体自身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促进人的能力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找准个体所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可能的发掘出来,为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个人活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生命是被各项活动贯穿着的。
生命活动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的基本标准。
人类的实践活动基于劳动,因此我们的最初目的是要实现物质生产的全面发展,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更高层次的人类需求做准备。
其次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活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要怀有对共产主义坚定地信念,逐渐发觉自己的潜质并质的尝试超越。
3、个人交往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交往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特有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也要得到发展。
社会交往在个体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占有很中的地位,在我们从中学走到大学,将来又要步入社会的这一个个阶段中,随着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人的发展也由片面走向全面。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5cd5bd2cc1755270622080c.png)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者:羊凡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第11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的根本价值,人的自由与发展只有在人、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同时人本身的发展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离开了人,社会就成不了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社会也就无从发展。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与发展理论源起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18世纪到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人类获得了超过以往几千年的物质文明成果,然而,在近代工业改善和提高了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同时,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出现了两大隐忧:一是由于社会分工,使得人的身体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能力“畸形发展”。
这种分工破坏了人的个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身心发展的完整性,它只能发展人的身心的某个特征,而且这种特征的发展是靠牺牲身心其他特征而获得的,这就使人的身心各个部分被严重分割,使人的片面发展达到了顶点。
二是社会生产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造成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
这种不平等发展,主要表现为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资本家的发展和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
因而,社会内部充斥着不平等,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抗,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极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极度紧张。
因此,“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机会,使每个人的自由都得以发展并且成为发展的目的,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PPT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dc5ebbcc22bcd126ff0c6f.png)
是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17岁硕博连读神童退学的启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
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 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 院的硕博连读,被人们称为“神童”。但是, 这位“神童”在19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知识结构不合理,被迫退学。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如何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2)“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指人的“和谐 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必须获得协调的 发展,各方面发展不能失调,否则就是畸形发 展。
宋 ·许 月 卿 《 先 天 集 ·人 邑 道 中 三 首 》 : “天涵地育王公旦,德 备才全范仲淹。”
(3)“人的全面发展” 还指人的“多方面发 展”,即人的各种基 本素质中的各素质要 素和具体能力在主客 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应力求尽可能多方面 地发展。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痛苦。可以说这“天之骄子” 的身份是国家给予的,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经过十 二年努力奋斗而得来的,但我当初怎么就轻易地 毁了这一切呢?那四名被害者也和我一样,家里 都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和我一样经历了多 少年的寒窗苦读,也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 但我当初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毁了他们呢?人云: 凡事都是有原因的,又说:事物的发展总有内因 和外因,而内因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现在每天 我都努力思索,试图从自己身上寻求原因,一个 合理的解释,但此刻我亦很糊涂,只能说当初很 偶然!
(2) “自由发展”的本质就是“个性发 展”,“个性发展”的核心就是人的素质构 造的独特性。
作为奥运冠军,她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联系
(1)“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的基 础。
第五章之三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五章之三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fb56d885d0d233d4b14e69ca.png)
(3)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阶段。
1.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 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 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 ( 2 )同时也指人的“和谐发展”,即人的各种基 本素质必须获得协调的发展,各方面发展不能失调, 否则就是畸形发展。 ( 3 )还指人的“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 素质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力求尽可能多方 面地发展。
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美好人生
一方面,社会 进步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 的提高,为人的发展创造了主 体条件
促进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实 现和满足,为人的发展创造了 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推动社会向 前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 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 性的发展等),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和能力的 相对全面提高。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也千差万 别。别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想完善 自己,首先要自己充分认识自己。
在竞争的今天,充分认识自己,找出自身的优 势和劣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形势, 找准位置,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 现自己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活动:认识你自己 每人说出赞 美自己的话不 少于5句,缺点 一句。
3.正确理解和对待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为所欲为是自 由的一部分,自 律和他律是自由 的另一部分,两 者合在一起才是 完整自由。
4.正确理解和对待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的关系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885d5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b.png)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1. 引言1.1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简介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之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和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目标。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括个体的思想、理论、道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方向和终极目标。
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平等的基础上,只有消除阶级、种族、性别等各种社会不平等和压迫,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马克思提出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纲领,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2. 正文2.1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源自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必然性,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而实现的。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受到了启蒙思想和唯物史观的影响。
启蒙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唯物史观则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马克思对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更加坚定。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还受到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方式限制了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剥削。
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洞察,对启蒙思想和唯物史观的继承,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这些基础为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2.2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对个体的影响马克思提倡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鼓励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07481b8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d.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体现了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理念。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推动的。
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取消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
在物质生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
这包括食物、衣着、住房等物质生活的保障,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提供。
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追求物质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精神生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张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附属品,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弘扬正义、真理和美善的道德标准,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核心观点,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
首先,在政治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目标的基础。
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其次,在经济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的重要条件。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0e6543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a.png)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总是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而加以描述,十分强调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成员必将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
马克思甚至还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恩格斯也明确指出: “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
”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般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虽然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具有了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劳动力,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却使劳动者失去基本生产资料,不得不依靠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的劳动是处于资本家监督下的强制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仍是资本家的奴隶,不是自由的人。
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
”而在共产主义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条件下,全体劳动者都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劳动成果也属劳动者所有,劳动者完全从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过程的主人,从而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前提。
正如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第二,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旧式分工是指每个劳动者长期乃至终生被固定在由分工所形成的某一种岗位上,始终从事一种职业,从而使劳动片面化的分工。
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68bb2abcd126fff7050bea.png)
18
——马克思、恩格斯
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 经济、文化的发展 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 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19
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确定为社会生产力和 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目标,我们的社会生产 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 的发展战略;而又只有坚持促进人的自由而 全面发展,才能给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持 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 力和最可靠的保证。
4
#2
人的自由发展
5
从哲学层面来审视,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 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 是为了 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 是把 人作为目的而发展。
6
每个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外在目的, 不 屈从于强加给他的任何活动和条件。
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 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体现在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https://img.taocdn.com/s3/m/e5d4a62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59.png)
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 仲淹。”
第二十九页,共52页。
(3)“人的全面发展” 还指人的“多方面发展
”,即人的各种基本素 质中的各素质要素和具 体能力在主客观条件允 许的范围内应力求尽可 能多方面地发展。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
第九页,共52页。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痛苦。可以说这“天之骄子” 的身份是国家给予的,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经过十 二年努力奋斗而得来的,但我当初怎么就轻易地 毁了这一切呢?那四名被害者也和我一样,家里 都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和我一样经历了多 少年的寒窗苦读,也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 但我当初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毁了他们呢?人云: 凡事都是有原因的,又说:事物的发展总有内因 和外因,而内因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现在每天 我都努力思索,试图从自己身上寻求原因,一个 合理的解释,但此刻我亦很糊涂,只能说当初很 偶然!
(3)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
第二十五页,共52页。
二、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第二十六页,共52页。
1.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 完整的发展。
真
做人与做事
善
第十页,共52页。
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现在我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这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知啊 !这是多么地悲哀,多么地残酷啊!难道生命就这么 脆弱?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不是 的!现在我是这么想的,以前也是!但是那几天我的 心里只有苦恼,只有恨,诸多后果都未曾设想。很多 事情来不及思考,就这样发生了。事后才知道造成的 影响是多么大,才知道给亲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也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后悔啊 ,但木已成舟,我是无力挽回的了。我是想对整个社 会说声对不起,想对那四名同学的亲人朋友说对不起 ,但你们会接受么?对于这么一个恶魔,你们会接受 么?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af0b53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b.png)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简述】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也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学说涵盖了众多领域,其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介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深远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旨在实现人类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和综合性的进步,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觉悟的提升、社会关系的和谐等方面。
2.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实现途径1. 经济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私有制和剥削关系阻碍了人们全面发展的可能。
马克思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 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正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
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获得公正的机会,充分享受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3. 教育与文化: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马克思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全面发展。
4. 自由解放: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个体的自由解放,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中,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全面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和影响1. 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人的全面发展是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个体自由和幸福的路径。
2. 探索人的本质和价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突破了对人的简单分类和定位,以综合的、多维度的方式探索了人的本质和价值。
这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3c16bdfddccda38366bafa4.png)
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奇 医”
卫生学校毕业的马悦 凌,从小身体状况就不 好,是个“病秧子”,体 育课基本没有及格过。 毕业后她到医院做了一 名护士。到医院上班的 第一个月,她又遭遇了 车祸。 由于身体状况很 差,马悦凌的生活基本 上被治病填满了。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三、人的个性自由
§ 1.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 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 一方面,个性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自由是 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任 意的,不是头脑中想象的。另一方面,个性自由 也表现了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不同的人也会有不 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 与全面发展
2020/11/28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 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 目标
§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
§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
§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
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感悟自由和约束
§ 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 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 东西,你为什么要束缚我,剥夺我的自由?”
§ 木桩亲切地说:“小兄弟,你刚开始自 立,弄不好是会栽倒的,我是为了帮助你扎 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你茁壮正直 地成长,让你成为有用之材呀!”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 人物链接: § 马悦凌,原名马秋红,1963年出生,研究民间中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787bfaec850ad02df80410f.png)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长期以来,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普遍流行的一种提法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已有”。
却忽略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种选择性的理论阐述,反映到教学领域里,就概括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与此相对应,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属于教育目的范畴问题的研究,也就基本限定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的框架内。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各种提法中。
例如,195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迄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还是没有多大变化:“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人应该和谐发展”、“人应该有个性的发展”等观点,但依然没有根本突破原有的框架。
作为方向性规定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式。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由于缺乏“自由发展”的规定性,导致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教师中心论”自然大行其道: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灌输、规训、惩罚等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学校里也就不可避免了;受教育者如同“圆形监狱”中的被监管人,最佳的选择就是按照监管人——教育者的意图行事。
结果,外在的社会要求难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受教育者无法成为自身的主人,无法根据自身意愿、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发展,更难以有所创新,只能是顺从和模仿,人云亦云。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54d874aa8956bec0975e3b8.png)
第!"卷第#期肇庆学院学报$%&’(")%’# *+,-年.月/012)3405673089):1)9$;2<9=>/?@A!,,-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亢安毅(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D+++++)!!!!摘要: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
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
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免了因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导致的理论偏颇。
“全面”与“自由”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为目的,其思想实质和实现过程都是一致的。
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身就包涵了和谐发展、完整发展、平等发展和自由发展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自由个性更是作为其最高境界而成为其核心内容。
关键词: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图分类号:3CD文献标识码:H文章编号:D++EBC--"(!++-)+GB++D-B+-近年来,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内涵和关系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
一关于全面和自由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认为两个概念相悖,是相互矛盾的。
人的全面发展侧重发展内容即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和人的能力等横向拓展与突出,更多地作为理想存在,而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则侧重纵向的解放及社会的文明程度,会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步得到实现。
这种观点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们看到这种对比把“全面”理解为宽度上的顶点,而把自由则理解长度的过程,并以此把二者对立起来,在方法论前提上就把两个概念放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而对“全面”进行狭义化理解,得出的结论必然会有失准确。
另一种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但联系的具体方式和形式却说法不一:一是认为自由高于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的提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提“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字被忽略了。
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思想重新表述我国教育目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明确“自由”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人才培养方式一长期以来,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普遍流行的一种提法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已有”。
却忽略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种选择性的理论阐述,反映到教学领域里,就概括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与此相对应,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属于教育目的范畴问题的研究,也就基本限定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的框架内。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各种提法中。
例如,195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迄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还是没有多大变化:“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人应该和谐发展”、“人应该有个性的发展”等观点,但依然没有根本突破原有的框架。
作为方向性规定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式。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由于缺乏“自由发展”的规定性,导致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教师中心论”自然大行其道: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灌输、规训、惩罚等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学校里也就不可避免了;受教育者如同“圆形监狱”中的被监管人,最佳的选择就是按照监管人——教育者的意图行事。
结果,外在的社会要求难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受教育者无法成为自身的主人,无法根据自身意愿、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发展,更难以有所创新,只能是顺从和模仿,人云亦云。
二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自觉”是人之为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这一“自由”是对必然性的克服和超越,“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离开必然性谈人的自由。
自由毫无意义、人正是通过对必然性的克服和超越的实践活动过程,实现了能动地改造外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理想,从而把人与世界其他一切区别开来。
从自由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自由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发展史时发现,人类在“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
从这个意义上说,野蛮人与文明人、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他们之间所拥有的自由度的大小。
这成为衡量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
从自由与人类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来看,自由具有最高的价值。
这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的特征可以体现出来。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而社会则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剑桥三一学院院长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也表达了这一思想:“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而“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
当然,我们在强调自由对于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将其绝对化,或者过分强调,把自由解读为“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理论界开始反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在人的发展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还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人的自由发展比人的全面发展更重要,“讲‘自由’比讲‘全面发展’有着更重大的现实意义”。
自由意味着受教育者作为权利、义务与责任的统一体,可以自主决定接受多高层次的教育、受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受教育,包括到哪所学校或教育机构求学、学哪些课程、听哪些教师的课、一生中哪个阶段去接受教育等,可以用行动来评价学校的好坏、教师的优劣以及课程的适切性等。
这样,教育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受教育者手中,促使受教育者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克服和超越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需要受教育者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依靠自身的实践和精神升华,使“自己成为自己”。
否则,会使社会的期望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与受教育者的需要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当然,凸显“自由”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中的地位和价值,重视自由作为人的发展手段又是人的发展目的这一双重性质,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和抛弃“人的全面发展”观念,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统一于人的发展过程之中一方面,“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个人只有在成为自身的主人、能自由支配自身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的需要去发展自己。
一个不自由的人不可能发展自己,更谈不到全面发展自己”。
无论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还是陈鹤琴的“活教育”,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自由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个片面畸形发展的人,不可能占有现代化的生产力和普遍交往的社会关系,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由此可知,“自由的人”也应是“全面发展的人”。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这一“全面发展”并不是指人的各个方面在同一时间并且均等地得到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这八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分布是不同的。
假如存在一个最低值,那么,“全面发展”意味着教育者必须促使受教育者达到这八种智能的最低值,而“自由发展”则意味着教育者应当促使受教育者自主自觉地发展自身占优势的某一种或几种智能。
三综上所述,鉴于“自由”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我国的教育目的应表述为:“促使受教育者自觉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和自由人”。
这就使教育目的不仅体现社会的期望,而且更强调和体现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最终目标的内容。
同时,“自由人”这一个体的形成,“必须要具备一系列特殊的客观要素。
而且,只有当这些特殊要素持续不变时,自由个体才能得以存活。
自由个体远远不是一种人类的普遍状态,而是一种历史和社会的创造物”。
因此,要使个体成为“自由人”,就必须关注以下几方面。
改革统得过死的教育体制,创设公平、合理、透明的制度环境,推动办学主体多元化,增加学生择校自由度无论是国家举办、地方举办、社会举办还是私人举办的办学机沟,都应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如果要倾斜,那就应向起点弱势者倾斜,而且必须规范化和透明化,让它们都能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各自形成办学特色,并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
同时,这些办学机构要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让学生自由择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接受教育、发展自身。
这里,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都是学生择校的基础,要避免过去那种由于学校不均衡发展使优质学校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导致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
开设多样化课程,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推动课程和教师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提高学生选课选教师的自由度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者,而教师考核方式往往决定着课程学习质量和教师发展方向。
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意味着不仅要包含符合社会期望的强制开设的课程,也应包含符合学生发展意愿和兴趣的课程;不仅要有侧重于认知的课程,也要有侧重于情感价值和审美体验的课程;不仅要有侧重于理论认知的课程,也要有侧重于实验实践的课程。
相比较而言,发展和提高后一类课程更显迫切,如校本课程、乡土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课程、结合教师前沿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课程等。
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有几个前提:首先,教师要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其次,教师任职资格的确定必须科学合理;再次,教师要享有充分的教学自由权利,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自主决定教学,从而形成自身的教学个性、特色和优势。
课程和教师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要求打破单一的“一刀切”考核模式,不能为考核而考核。
比如对一些特色课程,可以以学生的才艺展示、读书心得告、研究成果作为课程考核结果,鼓励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挖掘自己最擅长的一面。
这样,学生在接受更高一级教育或找工作时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自己也最有优势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
而对教师自身的考核,在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达到基本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可以以教师所擅长的教学作为考核结果,也可以以教师所擅长的科研作为考核结果。
两方面都优秀的,学校应优先激励。
这样,学生自主发展才会有比较坚实的基础,才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和选择教师。
鉴于传统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当前改革的重点是不断改善和创造条件加大和提高学生选课选教师的比重和自由度。
营造民主平等的校园氛围,建立灵活弹性的学习制度,倡导负责任的教学态度,树立和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应该成为在职和未来就职的教育工的最高信念印行为准则。
教育者应当成为受教育者的贴心人和引路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和“权威”;各项教学规章制度也应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否则应当立即修订或废止,条件不成熟的也应当努力去创造条件尽早改善。
在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自由权后,固然应倡导没有惩罚、强制和权威的教育,但“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用启发式还是灌输式抑或是其它方式,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其评判的唯一标准是是否适应和有利于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应敢于承担可能产生后果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