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运用

合集下载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1. 引言1.1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的表现。

该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考布逊在1968年的研究中提出。

他们发现,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即老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对学生低期望则会使其表现不佳。

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实现预言,即人们的信念和预期会引导他们的行为,最终实现他们最初的预期。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形成了“师生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

当老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高期望时,学生会更加努力去追求成功;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持有消极的、低期望,则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挫败感,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

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教师正确的期望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2 学校教育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关系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当人们对某个人的期望变高时,该人的表现也会因此而提升,反之亦然。

在学校教育中,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现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如果老师或家长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反之如果期望较低,学生可能会丧失信心,表现不佳。

学校教育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关系可以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来解读。

教师的期望和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表现,而学生的表现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期望和评价。

这种相互作用会形成一个循环,不断加深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和实际表现。

了解和认识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和家长应该尽量理性地对待学生的表现,避免夸大或贬低学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学生也应自觉主动地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期望与评价,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努力向前。

皮革马利翁效应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皮革马利翁效应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皮革马利翁效应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摘要: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学习难度较大,信心不足,使得教学过程尤为艰难,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爱与期待”的力量永远比强制与打击有效得多,它能使学生变的积极、主动、自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从中感受幸福,降低或避免产生职业倦怠。

关键词:皮革马利翁期待赞美高职学生教师幸福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这种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优秀的教师应该适当的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提升学生自信,使之不断努力向上,这一点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1 充分发挥爱与期待的力量,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很好地发掘利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真情期望会鼓励学生,使一些成绩差、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学生实现质的飞跃,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情换情、以情感人,多给学生鼓励,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信心。

1.1 高职学生的客观现状正确的看待学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前题。

高职的学生,虽然也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通常都是在学习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入学的分数偏低,就整个同年龄学生的水平而言,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对自己没有信心,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老师过于依赖;也是由于文化基础较差,造成他们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不受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心理上比较自卑;进入高职阶段学习以后,要改善这种现状,就要发现学生的优点、提升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是将高职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案例(2篇)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案例(2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中下游,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

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不太可能取得好成绩。

案例经过:新学期开始,小明的新班主任王老师注意到了小明的潜力。

在深入了解小明后,王老师发现小明其实对数学很感兴趣,只是由于之前的成绩不理想,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王老师决定尝试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发小明的学习潜能。

她开始关注小明的进步,并在课堂上经常表扬他。

同时,王老师鼓励小明参加数学竞赛,并给予他必要的辅导。

案例结果:在王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小明的成绩逐渐提升,他开始更加自信。

在学期末的数学竞赛中,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此后,小明的成绩持续稳定,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通过关注和鼓励小明,成功地运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她相信小明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并将这种信念传递给了小明。

小明的自信逐渐恢复,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提升,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案例说明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成绩一般,性格内向。

由于从小到大成绩不佳,小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这也影响了他的自信心。

新学期,小明转到了一个新班级,遇到了一位非常关注学生的班主任李老师。

案例过程:1. 观察与了解:李老师在开学初就开始关注小明,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发现他虽然成绩一般,但非常勤奋,对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

2. 表达期望:在班会上,李老师表扬了小明的勤奋和求知欲,并对全班同学说:“我相信小明,只要他努力,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3. 关注与鼓励:李老师经常找小明谈话,询问他的学习情况,给予他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当小明遇到困难时,李老师会耐心指导,帮助他解决问题。

4. 树立榜样:李老师将小明作为学习榜样,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在班级活动中,小明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机会。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个 学 生 , 受 智 力 、 貌 和 家 庭 的 影 响 , 现 在 深 入 细 致 的 了 不 容 体
解 学 生 , 心 实 意 地 关 心 并 严 格 要 求 学 生 , 现 在 成 功 时 一 个 真 体
赞 许 的 目光 , 败 时 一个 鼓 勋 的眼 神 , 难 题 时 及 时 指 导 , 困 失 有 有 惑 时 悉 心 开 导 … …教 师 的 举 手 投 足 间 都 应 该 洋 溢 着 对 学 生 无 尽 的爱 。有 了 爱 , 会 有理 解 , 了 爱 , 会 有 信 任 , 了 爱 , 就 有 就 有 就 会 有 尊 重 , 的共 鸣 也 就 相 应 的 自然 产 生 。 这 种 爱 能 拉 近 教 师 爱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距 离 , 除 彼 此 间 的 隔 膜 , 利 于 交流 的进 行 , 消 有 进 而 形 成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 师 生 关 系 的好 坏 直 接 影 响 甚 至 制 约 着 学 生 的 情 感 和 意 志 ,
述。


关 爱学 生 。 立 融 洽 的师 生 关 系 建
“ 没有 爱 。 没 有教 育 。 教 育 是 爱 的 共 鸣 , 师 生 心 与 心 的 就 ” 是
呼 应 。但 教 师对 学 生 的爱 , 该 是 一种 可 以被 感 受 到 的全 身 心 应 的 关 爱 。 则 , 种爱 就 不会 有 共 鸣 和 呼 应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能 增 强学 生 的学 习动 机 , 高 学 习 效 果 。职 提
尊 重 , 为如 按 某 一标 准 比较 , 生 可 能 有 优 劣 之 分 , 如 按 多 因 学 但
种 标 准 比 较 , 能就 是 另外 情 况 。 就 智 力 而 言 , 国心 理 学 家 可 仅 美 加德纳认 为 . 力是多元 的, 括 语言智力 、 学一逻辑 智力 、 智 包 数 空 间 智 力 、 乐 智 力 、 体 运 动 智 力 、 际 关 系智 力 、 我认 识 音 身 人 自 智 力 。七 种 智 力 同 等 重 要 , 育 中教 师 必 须注 重 应 开 发 学 生 的 教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

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是指由于人们对某种现象或者结果产生了预期,从而导致这种预期成为现实的现象。

这一效应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如何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提升自身工作效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

学生往往会对班主任有着自己的期待和预期,如果班主任能够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尊重的关系,那么学生会更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和引导。

班主任可以通过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待,然后通过言行举止来传达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认为自己可以达到班主任的期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生活。

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体现,班主任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也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能。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来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提升工作效能。

班主任承担着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态度情感都会对学生成长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班主任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自我实现预期,激励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工作效能。

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教育,班主任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预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于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激励和鼓励,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来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影响和激励学生,从而提升自身的工作效能。

希望各位班主任在工作中能够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成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者按:英国教育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逊的一项实验发现,随机挑选了20%的学生,并告诉老师:测试结果显示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将会有飞跃的发展。

试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学生中的应用

试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学生中的应用

试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学生中的应用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

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

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爱抚她、装扮她,并向神灵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的启示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就会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状态的连续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实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这个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教师期望的影响: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重,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从而取得了好成绩。

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学生所用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教育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扶"不行。

”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学生教育中,就是要遵循平等与尊重这个教育的最根本原则。

也就是把学生当人,尊重人的本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实践(3篇)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这种效应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基础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

以下是对其理论基础的分析:1. 心理学基础: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实验研究。

他们认为,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因为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评价的影响。

2. 教育学基础: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育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爱。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传递积极的期望教师应将积极的期望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好成绩。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传递积极的期望:(1)鼓励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信任学生:教师应信任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

(3)期望具体化:教师应将期望具体化,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我相信你在这次考试中会取得好成绩,只要你努力。

”3. 调整教学方法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几种心理学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几种心理学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几种心理学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几种心理学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初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心理学知识越来越多的渗透尽我们的教学中。

深入学习后,我们会发现运用心理学规律来搞好教学工作,是一个既有趣味又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这个话题涉及的内容很多,下面就心理学中的“激将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牧羊犬效应”、“登门槛效应”等在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俗语有云:“树怕剥皮,人怕激气。

”在心理学上,通过反向刺激促使被刺激者做正向行为的心理效应,叫做“激将效应”。

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对孙权使用激将法的记载。

曹操大军即将进攻东吴和刘备。

诸葛亮会见孙权,劝他投降。

孙权反问诸葛亮:“你们的刘皇叔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说:“刘皇叔是皇室正统,即使战死,也不能投降曹操狗贼啊!”一句话大大刺激了孙权的自尊心,发誓要与曹操决一死战。

案例:“水的浮力”知识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学得非常投入和认真,物理老师采用了“激将效应”。

上课时对学生说:“今天大家要学的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中最难的问题——浮力,所以我估计会有很多同学不能跟上进度。

”听了老师说的话后,有些学生立刻很不服气地说:“还没学呢,怎么知道我们会跟不上。

”这时全班进入了学习探究新知的状态,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表现出了特别的认真和专注,效果很挺不错。

反思:中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激将法”以激起学生“不服气”情绪和进取的内驱力,从而达到促其进步的教育目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将法的效能,须做到:1. 了解学生的能及度,确定适宜的期望目标。

2. 研究学生心理的承受度,采取恰当的激将方式。

3. 把握教育情境的变化度,选择最佳的激将时机。

4. 还要学会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何谓“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学上也叫做“教师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竞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

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并把此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的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从而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为什么要采用“皮格马利翁效应”1、《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在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确保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价值熏染与引导的同时,突出更广泛视野之中的人文启迪和人文渗透,即充分注重以优秀的人文精神资源来拓展、敞开学生的人文视界,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来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同时又“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把学生置身于个体与生活世界的各种交互关系之中,让学生在必要的认知的同时,积极自主地去发现、感受、体验、判断、理解,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佐藤学《教育方法学》第六章有提到“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相传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塞浦路斯的一位王子。

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倾注了全部感情和心血,雕成后每天爱不释手,深情凝望着它,终于有一天这个雕刻的美女活了,成为王子的妻子。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启发与助手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们到一所学校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的学生然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们说,班上的这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们听。

结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在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验的结果。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出人意料的效应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有潜力,因此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

正因为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在这种体验当中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关心、信赖、爱护以及较高的人际期望。

教育实践充分表明:如果老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给他们设定较高的标准与学习目标,并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关注与更多的个别辅导,这些学生将会以较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将会更加自信、自强,将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一般都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显著的提高与进步。

这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使学生受到鼓舞与激励并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有这样一位教师,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在老师提问时,总是和其他同学一样把手举得很高,而老师让他回答问题时却偏偏“卡壳”;老师每次都要帮他找个合适的理由,让他体面地坐下。

这样几次以后,老师和他私下有了一次谈话:“怎么了,会还是不会?”“不会”,学生低下头,“我成绩不好,同学们都取笑我。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1. 引言1.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概念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某种事物或现象由于人们的信仰或期望而产生的影响,即所谓的自我实现预言。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R·罗森塔尔和李纳·J·雅科布森提出,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当教师相信某些学生智力高于其他学生时,这些学生在接下来的表现中确实表现更好,即使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比其他学生更聪明。

这说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和期望会对行为和表现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结果。

在学校教育中,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信念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

如果教师对一些学生持有负面的期望,这些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自我怀疑和消极态度,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了解和认识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于改善学校教育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和信念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尽可能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关注和支持,避免将过高或过低的期望施加在学生身上。

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对教师和同学的期望会影响自己的表现,从而树立自信心,积极面对学习和挑战。

【2000字结束】1.2 学校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学校不再只注重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化需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在应试成绩上有较大压力,学习兴趣和动力难以持久。

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一些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也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当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一定的认可和尊重时,另一个人会回应以更高的性能来回报这种认可和尊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正面的反馈,表扬学生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认可和尊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挑战,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压力下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给学生一定的挑战,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学生教育中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学生教育中应用

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摘要:”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对人的看法会产生影响,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应用这种效应,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肯定多于否定,方能达到希望的效果。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学生管理;教师期望一、皮格马利翁效应概述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有位善于雕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成后又每天用深情的目光凝视她。

这种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于是爱神给她赋予了生命,雕象变成的美女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根据这一神话故事的寓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奥克学校做了一次心理实验研究。

他们从一到六年级各选3个班的学生,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经过测验后将”最有发展前途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教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但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更为开朗,与教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

显然,”权威性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虽然始终把名单藏在心里,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鼓舞着学生,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自强。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强化学生原有的某些特性(强化效应),二是诱发某些过去所没有的行为(自证预言效应)。

教师如果对学生抱有积极期望,那么他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得到鼓励后,会激发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决心和信心。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分析及其积极影响(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发生的理论依据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认为所有的有机体都有保持、加强自身和繁衍后代的愿望并总是试图从外部的控制中获得自由、独立,成为自我调整甚至超越他自己的本质。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现象,指的是人们对一个事物的预期和信念影响其结果的现象。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莱昂•雅克布森提出,他们的研究表明,老师对学生的预期会影响学生的表现,而且这种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也就是说,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表现就往往越好。

在学校教育中,皮格马利翁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和信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甚至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学校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该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往往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老师在对学生的期望上会更加积极正面,从而激励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

学校应该注重鼓励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老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校应该注重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学校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潜能发展。

学校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会更加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期望也会更加恰当和准确,从而更好地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课堂中的运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课堂中的运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课堂中的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课堂中的运用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

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

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

而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亦借用了“皮格马利翁”这一神话故事的寓意,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课堂里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实验调查:他们考察的是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期待,想了解教师的期待是否得以实现。

于是他们到一所初级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若干班进行测验,测定了一些学生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

然后把这些学生的名单交给老师,但是不让老师和学生知道,“新近开的花朵”的选择是随意进行的,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而定。

因此,没有理由期待他们取得非同寻常的成绩。

但是在学年末完成的测验显示“新近开的花朵” 确实在学习上取得比其他学生更加优异的成绩。

研究者解释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他们总是把他们的期望传达给“新近开的花朵”,老师的期望对这些学生产生了激励效应,因此,学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绩。

他们主张向教师提供虚构的信息以表明哪些学生具有比现在还要大的潜力,哪些学生可能是“晚熟者”,哪些学生将表现出相当大的进步,并通过这些信息创造出新的现实来。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提供给实验组学生的深切期望和设想的区别对待,结果造成了他们的智力比比较组学生显著地得到较大的增进。

教师,即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收到了戏剧性的效果,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有无情感投入,有无合理的期望,都会对学生学习的成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在的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教师迫于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的双重压力,教师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完整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运用

(完整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运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该定律广泛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

其实,该效应在学校的运用也大有市场。

赞美、肯定、信任具有一定的能量,切实改变人的行为,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一位治校有方的校长,他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颇有诀窍。

每年对新录取的一批青年教师们经过短期的观察后,他总会逐一私下找个别教师进行深入谈话。

他用诚恳的语言说:“从我多年的管理经验看,你很有教育潜质。

而且,我翻看了你的个人档案资料,综合你以往的表现和我的主观判断,觉得你必定会成为我们学校的教坛新秀。

你好好努力吧!”青年教师听到校长如此抬爱,内心充满着感激之情。

然后,他耐心地给老师们介绍了一些入门技巧,提了些具体的要求。

经过正面积极暗示的青年老师们,感觉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如果不努力,觉得实在对不起校长的信任,也更对不起自己的实力。

他们潜心钻研教材,积极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翻阅教育报刊杂志。

闲暇时间,就主动辅导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掉队的孩子。

校长看到这些年轻教师的努力后,还会不断暗示,他们能够走得更远。

经过这些激励,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快速站稳讲台,干劲越来越大。

最后,这批新人果然成为名师。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师资培训上的运用。

一位教师,刚接手一个成绩比较差的班级后,该班违纪违规现象普遍。

男生如同混世魔王,三天两头打架斗殴。

女生游手好闲,争风吃醋,嚼舌根,说是非。

比谁穿着好,谁长得漂亮,谁的身材棒。

他看到整个班级的学生们在大环境的感染下,缺乏了学习的斗志,根本没有任何的理想。

他们不相信自我,觉得自己不是上学的料。

大多数学生自暴自弃,上课要么是不举手回答问题,要么是故意出洋相,看着老师生气,却又无可奈何他们。

课下,不交作业,或者乱抄写一通。

逃课、早退,是家常便饭,抱着破罐子乱摔的心态,他们厌学情绪严重。

该位教师采取了迂回鼓励的策略,他悄悄去找别的老师,邀请别的老师到教室里面听课。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表现往往受到别人对其预期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评价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视角出发,探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反思和改进的建议。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师生互动中的期望和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

研究表明,当教师对学生期待较高时,学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反之,当教师对学生期待较低时,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往往不理想。

这种预期的影响使得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对学生的评价和期望,避免出现评价偏见和对学生发展的阻碍。

教育中存在的评价偏见和刻板印象也会加深皮格马利翁效应。

一些教师因为个人偏见或者刻板印象,可能会对学生做出主观评价,使得学生在成绩和行为上受到不公平对待。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对待,也会影响学生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和投入程度。

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克服自身的偏见,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学校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发展,以缓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教师的低期望而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境地,从而影响到学习积极性和成绩的提升。

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发展,通过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从而抵制来自外部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以缓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意识水平,认识到自己的期望和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力,从而避免因个人偏见和刻板印象而给学生带来不公平的对待。

学校教育应当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公正,避免出现因主观因素造成的评价偏见。

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外部负面影响,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李特曼提出的概念,在人类社会和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因人们的期望而引起的行为变化的现象,即当人们对某个事物或人有着积极的期望时,这种期望本身会对事物或人的表现产生正面影响,反之亦然。

在学校教育中,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者对学生的期望和评价不仅仅是客观的观察和分析,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引导和塑造。

教育者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表现和成绩表现,进而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成长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需要认识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存在,并积极利用这一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

学校教育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减少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的误导性影响。

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摒弃主观的片面观点和偏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潜力发展。

也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引入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潜力发展。

学校教育需要通过加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减少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的误导性影响。

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学校教育还需要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公平性,减少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影响。

学校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和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

学校教育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家长和社会各界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氛围。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前苏联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2000)《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 出版社 [2]孙培青 (1997)《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 婉 莹 (2003)《新 课 程 呼 唤 良 好 的 师 生 关 系 》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12) [4]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 《素 质 教 育 观 念 学 习 提 要 》 编 写 组 (2001)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三联书店出版社 [5][美]M·S·斯 特 娜 / 著 张 艳 华 / 译(2001) 《M.S·斯 特 娜 的 自 然 教育》京华出版社 [6]周弘(2004)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 华语教学出版社 [7]陈 琦 刘 儒 德(2005) 《当 代 教 育 心 理 学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8]杨 琳. (2008).浅 谈 “皮 格 马 利 翁 效 应 ”在 中 职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 教 师 论 坛 .9 ,24 — 25. [9]续 润 华. (2007).论 教 师 的 期 望 效 应 及 其 对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的 启 示 . 教 育 与 职 业 .30 ,94 — 96.
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有难题时及时指导,有困 得更完善,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应抛弃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
惑时悉心开导……教师的举手投足间都应该洋溢着对学生无 重智育不重其他教育的片面的教育观,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
尽的爱。 有了爱,就会有理解,有了爱,就会有信任,有了爱,就 观;应改变只用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片面的比较观,改用全面
为天才,关键是教师能否像对待天才一样的爱他,期望他,教育 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
他。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 (2)调 整 功 能 ,教 师 期 望 效 应 富 有 感 染 性 和 迁 移 性 ,教 师 期 望 转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初一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初一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极 的期 望 则使 人 向坏 的方 向发 展 。人 们 通常这样来形 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 效
应: “ 说你行 ,你就行 ;说你不 行 ,你
者 的 自卑综合在一起 , 暗示就容易成功 。
暗示在 E常生活 中发挥着 巨大的作用 。 l
失去 了方 寸。提倡对班级 的 “ 治” , 法 并不是 否认 德育的重要性 。以法治班是 建立在教 育引导向善 的基础 上 ,它和 国 家层面上 的依 法治 国毕竟不 同 ,应 该更 多地赋予柔性 与弹性 ,在使用 “ 法”的 手段 的同时应该给予爱 和鼓励 。 所谓 “ 文
武 之 道 ,一 张 一 弛 ” , 即让 普 通 班 的 学
分 。他们大多数都会 尽量做到连续不 旷
课 以消除先前 的旷课 记录 。其实 只要 他 们 连续五个礼拜 不旷课 ,久而久之养 成
习 惯 , 以后 也 不 太会 旷 课 了 ,这 就 逐 步
工作 的难处 ,也不会认为班 主任是 在故 意 为难 他。事实上 , 自实行规 则以来从
( )可 以 让 学 生 预 先 知 道 无 故 旷 1
番苦 口婆心 的教 导 ,如果学生屡教 不
改 ,班 主任往往失去 耐心而对学生进行
严 厉 的 训 斥 ,这 往 往 达 不 到 劝 诫 教 育 的
预期效果 ,有时反 而造成班主任 和学 生 对 立局面 。采用这样 的规则 ,我们班 主
个美 女的形象 ,爱不 释手 ,每天 以深
期待是一种 良好 的心理暗示 。暗示
是 一种 社会心理现象 ,外来影 响空间 的 存在 以及易受暗示 的机会 ,还 有受暗示
情 的眼光 观赏不止 。看着看 着 ,美女竞
活 了。原来他 的这种真挚 的爱情 和真切 的期望感 动了爱神阿芙罗狄 忒 ,她就给 了雕像 以生命 。这就是著名 的 “ 皮格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运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该定律广泛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

其实,该效应在学校的运用也大有市场。

赞美、肯定、信任具有一定的能量,切实改变人的行为,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一位治校有方的校长,他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颇有诀窍。

每年对新录取的一批青年教师们经过短期的观察后,他总会逐一私下找个别教师进行深入谈话。

他用诚恳的语言说:“从我多年的管理经验看,你很有教育潜质。

而且,我翻看了你的个人档案资料,综合你以往的表现和我的主观判断,觉得你必定会成为我们学校的教坛新秀。

你好好努力吧!”青年教师听到校长如此抬爱,内心充满着感激之情。

然后,他耐心地给老师们介绍了一些入门技巧,提了些具体的要求。

经过正面积极暗示的青年老师们,感觉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如果不努力,觉得实在对不起校长的信任,也更对不起自己的实力。

他们潜心钻研教材,积极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翻阅教育报刊杂志。

闲暇时间,就主动辅导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掉队的孩子。

校长看到这些年轻教师的努力后,还会不断暗示,他们能够走得更远。

经过这些激励,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快速站稳讲台,干劲越来越大。

最后,这批新人果然成为名师。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师资培训上的运用。

一位教师,刚接手一个成绩比较差的班级后,该班违纪违规现象普遍。

男生如同混世魔王,三天两头打架斗殴。

女生游手好闲,争风吃醋,嚼舌根,说是非。

比谁穿着好,谁长得漂亮,谁的身材棒。

他看到整个班级的学生们在大环境的感染下,缺乏了学习的斗志,根本没有任何的理想。

他们不相信自我,觉得自己不是上学的料。

大多数学生自暴自弃,上课要么是不举手回答问题,要么是故意出洋相,看着老师生气,却又无可奈何他们。

课下,不交作业,或者乱抄写一通。

逃课、早退,是家常便饭,抱着破罐子乱摔的心态,他们厌学情绪严重。

该位教师采取了迂回鼓励的策略,他悄悄去找别的老师,邀请别的老师到教室里面听课。

起初,个别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去,那样无可救药的班级去了也是白去,还会生一肚子闷气。

他就死缠硬磨,陪着笑脸,好话说尽,等到人家答应后。

他又立即在夕会里做宣传鼓动,“某某老师听说我们班变化很大,他不相信,明天要亲自来验证一番,我相信大家都能够克服缺点,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你们能做到吗?”孩子们睁大眼睛,充满了惊讶。

要知道,每个老师提起这个班就会头疼,根本不会有人来听课的。

可是,看到班主任斩钉截铁的语气,他们似信非信。

老师看着孩子们的表情,继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喊着:“你们一定可以做到?大家说,是不是。

”果不然,第二天教室的角落里面摆放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凳子,那位碍不过情面的老师终于坐到了后面,所有的孩子们挺直了腰板,聚精会神地听讲,教师采取分层的策略,根据每个孩子的成绩设置相应的问题,不少孩子竟然主动举手回答,赢得了教师的赞扬。

此后,班主任继续采用了这个办法,屡试不爽。

借助正面的心理暗示,给予学生大胆的鼓励,动员更多的老师们听课,他巧妙地告诉孩子们,越来越多的老师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很想亲自过来看看每位同学的表现。

学生们开始深信不疑,因为他们自身的改变,其多数学生的成绩正在微弱地提升。

为此,他还反复找到校长,说动了校长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课。

当校长本人走进教室那刻,孩子们彻底震惊了。

他们开始更加发奋,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一定会做到,而且会越做越好。

这个班级以后的整体成绩得到了飞跃般变化。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没有一个人天生喜欢被轻视和忽略。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渴望成为一名英雄的心理,都希望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

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个体面对社会、同类产生了自卑、厌恶,从而一蹶不振。

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基于心理的归属感,遵从马斯洛夫的需要层
次理论,管理者找到教师的闪光点,教师借找到学生身上的潜在优势,同时放大这种优势,他们就可能朝着优势的方向去打拼、奋斗,从而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