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性状的奥秘”为线索,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逐步揭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规律。同时,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能够运用所学的基因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掌握基因的传递规律。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3.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使他们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3.进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运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考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第二章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能卷舌,而他本人却不能卷舌,为此, 他很困惑。你能帮他解释这一现象吗? 【禁止近亲结婚】 能否卷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 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会怎样呢? 一对健康的夫妇有可能生出患病的 孩子。像这样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我们称为隐性遗传病。什么关系的人携 带相同隐性基因的几率高呢?什么样的 亲戚关系属于近亲?为什么近亲结婚容 易患隐性遗传病呢? 同学们都读过《红楼梦》吧,林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 有什么发现?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 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 传病 ——白化病。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 患遗传病了呢?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 引入新课 来自于哪里呢?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 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 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 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 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很多人在 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 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 人,在 1858—1865 的 8 年间,他在豌豆 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 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 P33~ 探究新知 P35,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并回 答。 【材料分析】 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 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 (1)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 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 黄粒与绿粒。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 观察。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如 阅读教材并 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 思考并回 答。 以生活实例 的图片引入本节 的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3.如果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发病的风险率有多大?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显性基因(D) 板书设计 隐性基因(d)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遗传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及遗传规律有了更深入的学习需求。然而,由于遗传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来辅助教学。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关系,提高他们运用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遗传规律。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分享遗传知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设置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遗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以多媒体展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等能力。
(3)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
(4)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卷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
5.作业反馈:
(1)教师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2024年)《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数据收集与分析
01
数据收集
记录亲本、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性状表现及数量,形成完整的数据记录表
。
02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性状分离比、进行
卡方检验等。
2024/3/26
03
结果解释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并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同
时,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
3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
2024/3/26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显性基因存 在时,其控制的性状会表现出来 。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隐性基因纯 合时,其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 来。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其 在遗传中的作用;理解基因型与表现 型之间的关系。
基因型概念
指生物个体所有基因组合的总称,它 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 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基因型分类
根据生物个体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 基因组成来划分,基因型可分为纯合 子和杂合子两类。
2024/3/26
12
表现型概念及影响因素
表现型概念
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分为定性性状和定量性状两类 。
人类遗传病与显隐性关系
一些遗传病与基因的显隐性密切相关,了解 其遗传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28
拓展延伸:前沿科技动态介绍
1 2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地修改基 因,为治疗遗传病和开发新作物提供了可能。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难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运用图解方式概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和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孟德尔和豌豆杂交实验的资料。
四、相关资源《【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孟德尔》知识卡片资源、《【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视频资源、《【知识解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微课)》视频资源、《【活动设计】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活动卡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游戏引入:展示两张图片(男、女各一张),让学生们从中找出最为明显的相对性状。
同步复习:1._________控制性状。
(基因)2.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精子卵细胞)3.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父母体内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的受精卵又重合为23对。
)展示图片“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若AA双眼皮,aa控制单眼皮,那后代会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早在19世纪类似的问题就已被孟德尔通过实验解决了。
【新知讲解】(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简介展示:【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孟德尔,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遗传学奠基人。
播放演示动画:【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上图为素材库中《【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演示动画资源截图)引导学生认识杂交实验现象:纯种高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植株全部都是高茎。
2024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 • 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 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实验步骤 1. 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2. 准备实验材料,模拟基因材料并随机组合。
实验探究活动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
01
3. 进行模拟杂交实验,记录后代性 状表现。
02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基因的显性 和隐性关系。
拓展延伸:人类遗传疾病简介
人类遗传病类型
01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和科学探究有 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辅导方案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 他们深入探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关系,开展拓展性实验和研究。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加强 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和练习,
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采用 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及其遗传规 律。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理解 释复杂的遗传现象。
02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解析
01
02
03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大写英源自字母表示, 如A。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a。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孟德尔的解释:1.相 了解现象:把杂种 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没有传给子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 咼豌豆种下去,后 代?分。
代有咼也有矮,并 3、高和矮这对性状,谁为显性性状,谁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且矮的还和原来的为隐性性状?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 矮豌豆一样的矮,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其基因组成只有dd 一其体内含有矮茎基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因。
少?其基因组成有DD 或Dd 讨论分析得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两种。
出:杂种豌豆虽表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现出高的性状,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 含有控制矮性状的 的解释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如亲 基因,只是未能表 $代纯种咼茎豌豆的体细 现出来。
杂种咼茎 高蔓為¥澤X dd胞中的成对基因为 DD,豌豆体内既有咼茎V VD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就为 基因,也有矮茎基\/Db因,能够通过性状 ¥凶曾子一代Dd ®1■t* 电」 总亠//4 .基因组成是Dd 的, 表现出来的基因称 > > > 配子L D d虽然d 控制的性状不表为显性基因,被掩巒电总子二代/)0 [ )d Dd <现,但d (隐性基因)并 盖的基因称为隐性 高 高髙播葛没有受D (显性基因)的 基因。
2024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基因显隐性概念解析•基因突变与显隐性关系探讨•实验室操作:观察果蝇眼色遗传现象•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课程背景与目标1 2 3介绍基因、DNA、遗传等基本概念,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基因遗传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引入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生物界中的普遍存在。
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现象阐述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遗传规律与基因型、表现型关系课程背景介绍掌握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理解遗传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遗传现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点梳理基因的概念及DNA的结构与功能阐述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携带遗传信息的方式。
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在生物界中的表现,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人类的血型遗传等。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阐释详细解释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包括其适用范围、条件及实验验证等。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探讨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讨论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
基因显隐性概念解析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定义显性基因能够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个体中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达。
遗传规律中显隐性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光靠推测,要象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介绍孟德尔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强调杂种高豌豆与上代高豌豆一样的高
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没有传给子代吗?
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可让学生回答)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少?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为什么子一代中没有出现白花植株,难道这一性状在子一代中消失了吗?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遗传规律
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仔细阅读讨论得出结论:1.孟德尔选择了容易区别的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矮豌豆高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孟德尔把开红花的植株与开白花的植株杂交,这两个植株叫做亲代,记作P。杂交后产生第一代即子一代F1,其植株全部开红花,没有开白花或其他颜色的花的。此结果不受红花做母本或父本的影响。
复习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花的颜色这一性状为例,开红花的植株自花受粉
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指导杂交育种;预测和控制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伴性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 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特点
交叉遗传(色盲和血友病基因是 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 孙的);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 病(色盲);父患女必病,子患
母必病(血友病)。
3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分析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等。
拓展延伸:现代生物科技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遗 传病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前景。
基因诊断与治疗
介绍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如基于基因突变的疾病预测、基因 疗法等。
手段。
细胞移植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和扩 增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如造血干 细胞、心肌细胞等,用于细胞移植 治疗。
组织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可 以构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组织 或器官,用于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 或器官。
发酵工程在医学领域应用
抗生素生产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可以生产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 感染等疾病。
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其定 律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 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 念,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 及其定律,了解基因型与 表现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 物遗传现象,解释基因显 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理解生物遗传的奥秘,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 度。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案: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生物学教材,主要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具体内容包括: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学生能够解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3.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难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一个实例:父母都是双眼皮,但生的孩子却是单眼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2. 通过PPT展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3. 学生跟随PPT的示例,自己动手画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图解。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例:父母都是A型血,但生的孩子却是B型血;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个实例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几道关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练习题;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2.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遗传图解。
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标出父母和孩子的基因型;2. 请解释为什么父母都是双眼皮,但生的孩子却是单眼皮;3. 请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通过PPT和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2.学会使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分析并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
3.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遗传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体现学习效果。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3.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2.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以下知识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3.基因传递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自我反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5.教学反思:
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想一想,议一议:能卷舌(假设基因组成为AA)的父亲与不能卷舌(假设基因组成为aa)的母亲,他们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请完成下图(圆圈中填写基因型,括号中填结构名):请你推测:子代中能否出现卷舌的性状?为什么?引出主题,本节课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个问题。
学之父。
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2.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①纯种高豌豆与纯种矮豌豆杂交的后代怎么样?矮茎性状去哪儿了?是消失了还是隐而未现。
②将子一代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得到的子二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出现了什么情况?和学生一起探究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思维。
先描述实验现象,由性状表现逐步分析基因组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3.解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如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表现的性状(如矮茎)叫做隐性性状。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性状和隐性之分。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亲代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为DD,纯种矮茎豌豆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为dd,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双方,即Dd。
(4)子一代(Dd)的生殖细胞,有的含有D基因,有的含有d基因。
如果子一代之间相互交配,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机会相等,子二代决定豌豆高、矮的基因组成会有DD、Dd、dd 三种,表现有高茎,也有矮茎。
可见,在子一代中,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环节二: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如图是人类生殖过程中白化病基因的传递图解。
已知人类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请填图后回答问题:1.这对夫妇的正常肤色儿女中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AA或Aa2.这对夫妇所生的儿女中,肤色正常的可能性是多少?答:3/4新课教学二、禁止近亲结一:首先明确近亲的范畴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危害窝的孩子,孩子无酒窝的基因组成是dd,孩子的基因来自父母。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课前准备:(1)、红色和透明纸片各两张,分别用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禁止近亲结婚1、复习导入:(1)展示教材P3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片,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这个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过度至P33“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过程”。
?(2)在以上基础上提问: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以此情景引出课题。
2024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性和隐性》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实验探究:观察遗传现象•生活中遗传现象应用举例目录•课堂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背景与目标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性的传递,即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遗传的定义遗传现象举例遗传规律如血型遗传、单双眼皮遗传、色盲遗传等。
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等。
030201生物学中的遗传现象基因显性与隐性概念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能够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则不能表现出来。
举例说明如豌豆的高茎(显性)和矮茎(隐性)等。
掌握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及其遗传规律。
难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以及解释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
为了突破难点,可以采用图示、动画、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02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定义显性基因能够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生物体中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达。
遗传规律简介: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能够运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3.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4.学会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为什么子女会与父母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因素的作用。
3.引入基因的概念,简要介绍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4.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控制我们的性状的?为什么有些性状在父母和子女之间表现不同?”为学生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点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通过以下步骤为学生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基因显性和隐性关系的理解: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遗传现象案例,要求学生运用遗传图解进行分析。
2.各小组讨论案例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并尝试解释案例中的遗传现象。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运用遗传图解、实验报告等工具,培养学生整理、表达和交流科学知识的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课后巩固和拓展。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带)
教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隐性基因则不表现在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但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当这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课后作业(1)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举例说明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
(3)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特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4版年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遗传规律中显隐性关系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 给后代。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只有当隐性基因纯合时, 才表现出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表现
03
杂种后代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不表现,但在基因组
成中仍然存在。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2/2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因显性与隐性的概念,理解遗传现象中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遗传学入门书 籍,内容浅显易懂,有助于理解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024/2/2
《基因的故事》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介绍了基 因的发现、遗传规律以及基因技术 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 遗传学的兴趣。
《生物学基础》
一本较为系统的生物学教材,包含 了细胞学、遗传学、进化论等多个 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 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VS
实施过程说明
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公平、公正、客 观的原则,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细致 的评价。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 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 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2024/2/2
25
优秀作业展示和表彰机制建立
2024/2/2
优秀作业展示
挑选出质量高、有创意的优秀作业, 在班级或年级范围内进行展示,以便 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教学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重在解决相对性状与基因组成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因此我在引入时直接用了上节末对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解的内容,以作为本节学习的铺垫。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中,我选用了与教材不同花色性状。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遗传规律,我将实验过程分为两步进行讲授:第一步分析“纯种紫花豌豆与纯种白花豌豆杂交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基因的显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子一代杂种豌豆自交过程”,并让学生自行讨论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不同的基因组合后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分析遗传图解后,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去解释课前调查单双眼皮的遗传现象,并利用一个事例让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的现象,将知识从理解上升到运用。
四、教学准备:12、课前收集孟德尔实验为何能成功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显性基因1、相对性状控制隐性性状隐性基因2、如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AA、Aa 显性性状aa 隐性性状3、在Aa的个体中,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仍会遗传下去。
七、教学反思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本章内相对抽象而难理解的一节课。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对基因和性状关系的描述,我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主线,采用体验式的探究方法,遵循“问题——发现——归纳——迁移”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在具体教学中,我通过把实验过程进行图解的方式,使遗传这一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直观,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遗传规律后,放手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 或Dd 两种。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如亲代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的成对基因为DD,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就为D 。
4.基因组成是Dd 的,虽然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 (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 (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高豌豆种下去,后代有高也有矮,并且矮的还和原来的矮豌豆一样的矮,其体内含有矮茎基因。
讨论分析得出:杂种豌豆虽表现出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只是未能表
现出来。
杂种高茎
豌豆体内既有高茎
基因,也有矮茎基
因,能够通过性状
表现出来的基因称
为显性基因,被掩
盖的基因称为隐性
基因。
高茎和矮茎
这对相对性状,高
茎就是显性性状,
矮茎为隐性性状。
)
阅读教材,加深理
解
代? 3、高和矮这对性状,谁为显性性状,谁为隐
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 少?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的解释
解决问题:父母是双
眼皮而子女是单眼皮的
原因。
分小组讨论并
回答。
再分析:父母都是双眼皮,为什么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禁止近亲结
婚: 学生回答:有可能。
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眼皮的单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会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