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 (1)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基础知识》考前摸底试卷(一)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学基础知识》考前摸底试卷(一)1.【单项选择题】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 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B.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江南博哥)的C. 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 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
它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不移的,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凡是被实践推翻的见解就是谬误。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条件性,它强调的是辩证地理解实践标准,不能把它绝对化。
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完全证实或推翻现存的一切思想和理论。
因为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实践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因而实践的检验不是一次性的。
2.【单项选择题】国学大师陈寅恪给学生上课一直坚持“四不讲”: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不讲。
陈寅恪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四不讲”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坚持扬弃的观点,勇于追求标新立异的新思想B. 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
在质疑中开拓新境界C. 坚持辩证法的批判性思维。
对已有理论要有新的理解D. 要在既肯定又否定中引经据典,培养创新精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四不讲”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对已有理论要有新的理解.C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标新立异的新思想不一定是正确的。
B项中的“质疑”偏离题意指向。
D项的“既肯定又否定”不符合题意。
3.【单项选择题】在课堂教学中,吕老师会建议学生通过做笔记的方式保持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
同时吕老师也发现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用笔尖指着地图上的山脉河流,效果会比自己自始至终讲要好很多。
这体现了对学生( )的引起和保持。
A. 无意注意B. 无意后注意C. 有意注意D. 有意后注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法律法规)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教育法律关系中的( )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A.主体B.内容C.客体D.法律后果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智力成果)等。
知识模块:教育法律法规2.相对于教育政策而言,教育法规更具( )A.前瞻性B.稳定性C.时效性D.灵活性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法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它一旦制定颁布,就要相对存在一个时期,作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而教育政策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知识模块:教育法律法规3.教育政策一经制定和公布,在一定时期内( )A.可以随意变动B.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改变C.不能随意变动,而应保持一定的稳定D.不能有任何改动正确答案:C解析:教育政策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教育的实际发展相应地调整,但一经制定公布,在一定时期内就不能随意变动,而应保持一定的稳定。
知识模块:教育法律法规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不包括(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D.罢免校长正确答案:D解析: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有: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知识模块:教育法律法规5.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 )A.主体B.被监护人C.公民D.未成年人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土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我州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真题1(理论+语英学前)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四县联考)一、判断题(对的选A,错的选B,每题0.4分,共30题,共12分)()1.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这种知识量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显著因素。
()2.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3.教师关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但另一方面,“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所以关爱学生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矛盾的。
()4.启发式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5.“情通理不通”和“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等现象说明德育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这就要求德育过程可以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顺序。
()6.判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最根本的是看它是否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促进人的发展。
()7.引发求知欲、感知材料、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是所有课堂教学必备的六个基本阶段。
()8.演示法的运用要紧密配合教学:演示前,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具等的准备;上课前,将教具等带入教室,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9.区分度与难度有关,难度太低,必然区分度不高,所以增加难度才能提高区分度。
()10.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具有不稳定性。
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力求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
()11.古代没有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尤其是中等教育阶段缺失,致使学校课程缺乏纵向上的连贯性,课程的设置也极为随意。
()12.必修课与选修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学生个体的兴趣需要就难以得到关照,只有选修课没有必修课,将难以保证教育的基本质量。
()13.集中复习易发生干扰,影响其效果,不如分散复习,但复习的时间分配要适度,每次间隔时间过长,即复习过分分散,也易发生遗忘,一般而言,应先疏后密。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制度)模拟试卷1(题后含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制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判断题 5.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1.【2013年福建.单选】具体规定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是( )。
A.学制B.培养目标C.教育方针D.课程计划正确答案:A解析: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模块:教育制度2.【2014年四川成都.单选】在教育制度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 )。
A.社会教育制度B.企业教育制度C.家庭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正确答案:D解析:学校教育制度处于教育制度的核心地位。
知识模块:教育制度3.【2015年广西.单选】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说明学制制定是受(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B.人口的影响C.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D.文化的影响正确答案:C解析:学制制定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
在学制上,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切合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如题干中出于个别差异的考虑。
就有设立特殊学校的必要。
知识模块:教育制度4.【2014年江西.单选】学制在大、中、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划分方面,很多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主要受到( )因素的影响。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和科技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文化传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教育制度5.【2015年广西.单选】有利于教育逐级普及的学制是( )。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多轨学制正确答案:B解析:单轨制是由小学一中学~大学衔接而成的学制,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
知识模块:教育制度6.【2015年福建.单选】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综合型学制正确答案:C解析: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基真题模拟(一)
2020 年教师招聘考试教基真题模拟(一)一、单项选择题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教师的楷模。
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人内在素养和外在表现的统一,以德才兼备、温文尔雅的“君子”作为其教育目标。
下列选项中,展现德才并重教学思想的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C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答案是B2. 下列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文件是() 。
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答案是D3. 古代思想家王守仁曾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他主要强调的是() 。
A 学习需要独立思考B 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掌握知识C 教育应循序渐进D 教育不应抹杀儿童天性答案是A4. 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以将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之进行比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又能将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进行区分,牢固掌握。
这种教学策略是( ) 。
A 陈述性组织者B 认知结构策略C 启发性教学策略D 比较性组织者答案是D5. 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能够直接陈述,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不能直接陈述,只能通过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
A“修自行车”是陈述性知识,“音乐欣赏" 需要程序性知识B“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是陈述性知识,“加减运算”需要程序性知识C“水到100C沸腾'是陈述性知识,“水的分子式是H20”是程序性知识D“骑马射箭”是陈述性知识,“红灯停,绿灯行”是程序性知识答案是B6. ) 在皮亚杰看来,当儿童不能使用抓握获得床远端的玩具时偶然拉动床单拿到玩具,从而学会了拉动这一动作,使儿重获得新的发展的认知机能是( )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理论)-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习理论)-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分数:2.00)A.蜜蜂采蜜B.猴子练攀爬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解析:解析:A和B是动物的本能行为,C是疾病导致的行为变化,此三项都不属于学习。
2.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分数:2.00)A.学习行为B.社会理论C.社会生活实践√D.文化视野解析: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依据( )可以将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分数:2.00)A.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B.学习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C.学习时是否记住了所学内容D.学习者是否利用原有经验,并理解了所学内容√解析:解析: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4.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
(分数:2.00)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解析: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言语信息。
5.接受学习是指( )(分数:2.00)A.将教学内容内化,即将新知识融合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内√B.自己去发现内容,首要任务是去发现,然后再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C.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D.对新知识加以记忆解析:解析:要区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概念。
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奥苏贝尔√B.布鲁纳C.加涅D.杜成解析: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班级管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班级管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 ) A.校长B.班主任C.老师D.教导主任正确答案:B解析: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通常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知识模块:班级管理2.下面不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的角色的是( )A.法人B.教育者C.组织者D.领导者正确答案:A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知识模块:班级管理3.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德鲁克D.马卡连柯正确答案:A解析: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知识模块:班级管理4.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集体中心”B.“德育中心”C.“学生中心”D.“教师中心”正确答案:A解析: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知识模块:班级管理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好与管好学生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班级管理6.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种类型( ) A.权威的B.民主的C.放任的D.专断的正确答案:B解析:采用民主领导方式的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
知识模块:班级管理7.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理论是(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为目标管理的内涵。
全国教师招聘模拟卷(一)
全国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婴儿吸奶B.鸭子游水C.学生每天做广播操D.猴子骑自行车2.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都对入学条件进行了严格设置,如汉朝的宫邸学,西晋的国子学规定官品第五以上的子弟方能入学。
隋唐之国子学依旧有入学限制,其专收贵族高官子弟等等。
这体现了古代的学校教育的()特点。
A.刻板性B.道统性C.等级性D.象征性3. 知之深,爱之初,行之坚”,这说的是()三者的关系。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个性特征B.感知、情感和行动C.认知、情感和意志D.认识过程和意向过程4.源于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课程是()课程。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5.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能够选取唐诗、宋词、元曲等名篇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
A.传递和保存B.传播和交流C.选择和提升D.更新和创造6.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儿童观,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性善论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7.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本能积极地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A.准备律B.效果律C.练习律D.条件反射8.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做到()。
A.传授丰富的知识B.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C.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完全遵从学生自由发展9.发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A.奥苏贝尔B.布鲁纳C.柯勒D.瓦•根舍因10. 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老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失控型11.教师不可“跃进”,“欲速则不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2.“瘸子里选将军”是一种()。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外、校外教育)-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外、校外教育)-试卷1(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特点。
(分数:2.00)A.实践性√B.多样性C.自愿性D.组织性解析:解析: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实践性。
2.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 )(分数:2.00)A.夏令营B.春游C.文艺汇演√D.冬令营解析:解析:文艺汇演是文学艺术活动,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
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 )(分数:2.00)A.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制定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C.师生活动具有互动性D.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解析:解析: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此可知,它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4.学生在课外开展文学写作、唱歌、演奏乐器、进行手工编制,这些活动属于( )(分数:2.00)A.科学技术活动B.体育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思想教育活动解析:解析:题干所述是文学艺术活动。
5.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 )相结合的教育。
(分数:2.00)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解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的教学形式,既有按时传授的正课,又有正课之外的课余学习。
”强调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6.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B.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C.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D.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解析:解析: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相结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
5.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有( )。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现代化
6.下面关于新课程标准正确的是( )。
A.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B.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C.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D.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3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38.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46.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47.《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48.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欲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的学历要求是(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布鲁纳 D.罗杰斯
33.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page]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有(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判断题 5. 填空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2014年广西.单选】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 )。
A.客体客观性B.主体客观性C.客体永恒性D.主体永恒性正确答案:C解析: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与教育2.【2014年山东济宁.单选】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指( )。
A.0~2岁B.2~7岁C.7~11岁D.11岁以上正确答案:B解析: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为前运算阶段;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岁以上为形式运算阶段。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与教育3.【2015年陕西汉中.单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阐述了儿童智慧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抽象推理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小学生主要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C解析: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其中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与教育4.【2014年四川.单选】儿童能借助小餐具玩过家家的游戏,且他们手中的小餐具被收回,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这些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B解析: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必须借助图像和表象,知觉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了具体的餐具,就无法游戏。
符合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
知识模块:心理发展与教育5.【2015年四川.单选】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有。
教基模拟卷(一)
2021年山东省教师招聘统一考试模拟卷(一)一、判断题36.公元606年开始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笔试的教育评价方式,但其历史作用却是消极的。
()3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
() 38.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课程形态,所以在价值取向上,它是社会本位的。
()39.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是在课中进行的,而检查书面作业则是在课外进行的。
() 40.癸卯学制实行以后,班级组织便开始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
() 4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编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4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通过自我体验可以解决“我这个人怎么样”、“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从而保持健康的情绪生活。
()43.人的大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存在发展加速期和发展相对缓慢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44.有意义的学习既受学习资料性质的影响,也与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有关。
() 45.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
()二、单项选择题46.考试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但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就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
这说明教育具有()A.正向显性功能B.负向显性功能C.正向隐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47.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所以()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B.遗传素质来自先天,后天不再变化,它同时也是人的发展的限制因素C.教育不能改变遗传素质决定的方向D.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基本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48.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文化传统的继承等因素都会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但是,这些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的确定来实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模拟试卷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判断题 6. 名词解释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2015年陕西西安.单选】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 )、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A.道德规范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向正确答案:B解析: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认识、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故选B。
知识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概述2.【2015年广西.单选】学校教育实践中处理教育活动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 )。
A.教师职业标准B.教师专业标准C.教师职业道德D.教师教育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知识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概述3.【2013年四川内江.单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 )特点。
A.示范性B.理想性C.长期性D.专业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概述4.【2015年广西.单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常常用来描述教师职业道德的( )。
A.创造性B.无私性C.社会性D.教育性正确答案:B解析:这两句诗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奉献,无私、无悔,终生不渝,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无私性。
知识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概述5.【2014年四川.单选】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奉献性B.导向性C.全局性D.发展性正确答案:B解析:如果每个教师都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就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班主任与班级)模拟试卷1(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班主任与班级)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判断题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2014年河北石家庄.单选】( )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健康成长引导者。
A.校长B.班主任C.班长D.任课教师正确答案:B解析: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知识模块:班主任与班级2.【2014年辽宁营口.单选】1934年颁布的( )中规定,班级增设班主任。
A.《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B.《小学暂行规程》C.《中学暂行规程》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正确答案:D解析: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
知识模块:班主任与班级3.【2014年辽宁鞍山.单选】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 )。
A.法人B.监督人C.辅导员D.领导人正确答案:D解析: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和班级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知识模块:班主任与班级4.【2015年河北石家庄.单选】下列哪项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C.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D.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正确答案:A解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其工作重点.解决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知识模块:班主任与班级5.【2011年江西.单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学术影响力B.个性影响力C.年龄影响力D.职称影响力正确答案:B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科学研究始于( )(分数:2.00)A.现状B.问题√C.实践D.个体实验解析:解析:教育研究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为了解决教育问题,因此始于问题。
2.(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分数:2.00)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解析:解析: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创新性原则和伦理性原则。
3.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分数:2.00)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解析:解析:课题论证的过程就是对所选的题目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4.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分数:2.00)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解析:解析:问题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选题的重要依据。
5.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分数:2.00)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解析:解析:观察研究的类型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自然情景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按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分数:2.00)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解析:解析:按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有些类似于问卷调查,能获得大量确切和翔实的观察资料,并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
7.要了解直观性教学的内在规律、因果关系,应选择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历史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解析:解析:实验法是通过实验能够研究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职业道德)-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很多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劳动喻为“良心活”,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分数:2.00)A.严格性B.自觉性√C.示范性D.深远性解析:解析: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之中,职业道德意识非常关键。
职业道德意识是教师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认知的基础上萌发的认同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心理意向。
目前,多数教师基于自身对于教育的信仰和追求,往往对自身也有较高的自觉要求。
2.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分数:2.00)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解析: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 )(分数:2.00)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终身学习解析:4.“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教师坚持( )的职业道德规范。
(分数:2.00)A.为人师表B.关爱学生C.终身学习√D.教书育人解析:5.“吾日三省吾身”,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上,即要求教师要( )(分数:2.00)A.内省√B.勤学C.兼听D.自律解析: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
(分数:2.00)A.爱岗敬业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关爱学生解析:7.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教师应做到( )(分数:2.00)A.顾全大局,秉公办事,团结一致B.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不偏不倚C.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D.相互理解,互通情况,密切配合解析:8.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分数:2.00)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C.与时俱进,丰富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解析:9.“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明“为人师表”( )(分数:2.00)A.蕴含着真√B.饱含着善C.体现着美D.蕴含着人道性解析:10.“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 ( )(分数:2.00)A.为人师表B.关爱学生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解析:11.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意识和注意)-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意识和注意)-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状态。
指的是( )A.注意B.认知C.想象D.意识√解析:解析: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外部世界的觉知及自身状态的觉知。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
2.意识的( )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B.能动性C.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意识具有觉知性、能动性等特征,其中觉知性是其基本特征。
3.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
这种现象叫 ( )A.无意识行为B.对刺激的无意识√C.盲视D.无意识心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无意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其中,无意识行为是指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对刺激的无意识是指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4.( )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现象。
A.无意识行为B.对刺激的无意识C.盲视√D.无意识心理解析:解析:盲视是指受到脑损伤后,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产生了知觉行为和意识的分离。
5.绝大多数的梦都会发生在( )阶段。
A.入睡期B.浅度睡眠期C.中度睡眠期D.快速眼动睡眠期√解析:解析:睡眠分为浅睡阶段、睡眠锭阶段、深度睡眠阶段及快速眼动阶段,梦出现在快速眼动阶段。
6.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解析:解析:白日梦状态是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即我们通常说的“开小差”,也是题干中所说的想人非非的意识状态。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个性心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个性心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个性心理2.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 )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正确答案:B解析: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知识模块:个性心理3.( )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正确答案:C解析:兴趣是社会动机的一种,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与价值观相联系,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知识模块:个性心理4.需要的根本特性是( )A.目的性B.心理性C.动力性D.生理性正确答案:C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因此其根本的特性是动力性。
知识模块:个性心理5.渴望有归属感、被社会承认属于(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正确答案:A解析:归属感和被社会承认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因此是社会性动机。
知识模块:个性心理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正确答案:C解析: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低级需要满足或部分满足后,才会有对高级需要的追求。
知识模块:个性心理7.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心理过程)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心理过程)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正确答案:A解析:感受器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
知识模块:心理过程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正确答案:B解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到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知识模块:心理过程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正确答案:D解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知识模块:心理过程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 )关系。
A.反比B.正比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正确答案:A解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知识模块:心理过程5.痛觉属于( )A.皮肤感觉B.内部感觉C.知觉D.触压觉正确答案:A解析:肤觉是指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基本形态包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知识模块:心理过程6.关于运动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一种知觉B.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的一种内部感觉C.人在运动中产生的反应外界状态的一种感觉D.反映人的运动状态的一种皮肤感觉正确答案:B解析: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及肌肉紧张程度的内部感觉叫作运动觉。
知识模块:心理过程7.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实践活动影响正确答案:A解析: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
知识模块:心理过程8.冬天洗衣服,乍洗很凉,过一段时间感觉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是一种( )现象。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程)-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程)-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课业及进程是指( )(分数:2.00)A.教程B.课程√C.课表D.学期解析:解析: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分数:2.00)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解析:3.“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期间。
(分数:2.00)A.宋元B.唐宋√C.秦汉D.明清解析:解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分数:2.00)A.省级课程B.地级课程C.县级课程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解析: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分数:2.00)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解析:解析: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的生活和经验来设置课程,按照活动主题来组织教学。
其特点是动手“做”,手脑并用。
6.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分数:2.00)A.专业型课程B.结构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本位型课程解析:解析: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7.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解析:解析:这类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分数:2.00)A.读、写、算√B.读、写、画C.画、写、算D.读、画、算解析: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C )中首先提出的。
、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篇》2.“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
这句话的作者是(A )。
A.华生B.洛克C.柯尔伯格D.皮亚杰3.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4.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C)。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5.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
A.教师和学生B.教师和教科书C.学生和教科书D.教学内容和手段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A)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7.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C)。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是(B)。
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1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A)。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11.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1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12.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B)。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1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
效果律指某一行为在某一情景下出现时,如果受奖励,那么它下次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受到惩罚,下次出现的几率就减少。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4. 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
这种现象称为(B)。
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皮格玛利翁效应D.首因效应1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A)。
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16.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D)。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17.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A)。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18. 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D)。
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19.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 7 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那么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B)。
A.自知智力B.空间智力C.逻辑数学智力D.身体运动智力20. 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
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
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
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
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
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C)。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A.焦虑症B.恐惧症C.强迫症D.抑郁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
“活动中心”“儿童中心”是现代教育学派的观点。
A.教师中心B.活动中心C.儿童中心D.课堂中心E.书本中心2. 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CD)。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社区教育D.学校教育E.体育教育3.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4. 教育法的规范作用(ABCDE)。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E.强制作用5. 参观教学法可分为(BDE)。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6.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ABC)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7.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ACD)。
A.恐惧B.抑郁C.紧张D.情感冲动E. 失眠8. 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ABCD)。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E.识记过程9. 正强化包括(ABCDE)。
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10. 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ABCD)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E.澄清和评估问题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 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
2. 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错)3. 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4. 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错)5. 中小学的教育任务是升入高一级的学校。
(错)6.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对)7. 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8. 教育观察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复杂而多样的关系中,对学生的活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的偶发事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错)“教育观察力”改为“教育机智”9. 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程度。
(错)将“效度”改为“信度”10. 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错)教学设计应综合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要素。
最先要考虑的是设计教学目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答: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它们各自的作用是:(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2.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简述我国小学德育原则。
答:我国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答: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诱因是指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
动机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
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二是指向功能。
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三是强化功能。
当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挥其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
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2. 在新课改中,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于是,有些学校就出现教师站在教室后面,完全由学生来组织、决定教学的现象。
请根据所学习的教学规律分析该种现象。
这种现象违背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