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
3、品味作品中的情感,感悟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学习重点: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一、 课前预习 1、 了解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早年号项脊生,晚年号 震川,苏州昆山人。
明代散文家。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从小立志澄清天下,振兴家业,但仕途不利, 8岁丧母,23岁娶妻,29岁时丧妻。
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2、关于题目(1)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2)关于项脊轩:“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 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
3、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4、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疑难问题可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1)识记重要实词:①旧时栏楯③庭中始为篱(2)辨识特殊句式: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③余自束发读书轩中(3)我的疑问:二、研习文本(一)自主学习:知内容 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作者身处项脊轩中的感受?2、在作者眼中,“可喜”的是什么,“可悲”的又有哪些事呢?简要概括。
3、小屋修缮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作者身处其中是何感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二)合作探究:品细节 1、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
项脊轩志导学案 【完整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发情感的技巧。
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1、解释加点字室始洞然亦遂增胜垣墙周庭迨诸父异爨比去,以手阖门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而母立于兹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2、翻译句子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吾儿,就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二、深入探究1.本文围绕“项脊轩”写了哪些可敬的人围绕这些人写了哪些可敬的事?作者通过哪个语句把全文零散的材料恰到好处的组织在一起?这种悲喜之情与“项脊轩”有什么关系?清朝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文章:“振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
却自风韵疏淡。
”请问:“不要紧”三字怎样理解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到一些蕴含着深切情感的“不要紧之题,不要紧之语”,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外链接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①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②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③;入城则缉纑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⑤。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⑥。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⑦,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户内洒然⑧。
------《先妣事略》归有光注释:(1)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
(2)延画工画:请来画工(为死去的母亲)画象(3)木棉:棉花(4)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5)问遗(wèi):馈赠。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和作品的主要题材及风格。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体验文中流露出的真挚的亲情。
【学习难点】1、积累重点词语“得、然、凡”及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写法。
3、赏析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体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学习过程】温馨提示:用双色笔(红黑笔)勾出预习中的重要知识,并加以识记一、作者及背景简介1、作家作品: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但命运多舛,8岁丧母,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王锡爵称其作品“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
姚鼐谓其“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一.课题:《项脊轩志》(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6课)二.教学目标: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体会课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抒发真挚情感的特色。
3.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体会课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抒发真挚情感的特色。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贵情真,真挚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过铁路时艰难的攀援,是晚自修过后妈妈递过来的那一杯热牛奶,是遇到困难时爸爸那热情的鼓励,是遇到委屈时爸爸妈妈理解的那份心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小品《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的。
二.课前自主【知人论世】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著名古文家。
九岁能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他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论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自然,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在文学上,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反对一味拟古,提倡唐宋古文。
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项脊轩”介绍】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2
项脊轩志主备人:张芸审核人:庞银娟课后复习—总结归纳,高效记忆一、古今异义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2、南北为一(一,整体)3、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4、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5、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6、久不见若影(若,你)7、日过午已昏(昏,暗)8、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9、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10、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11、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12、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13、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14、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15、何竟日默默在此(竟,整)16、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17、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年)三、一词多义1、始室始洞然(才,连词)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2、过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大母过余曰(探望,动词)3、置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4、而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5、为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6、以以当南日(用来,动词)以手阖门(用,介词)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7、谓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8、一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9、日以当南日(太阳,名词)不能得日(阳光,名词)10、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四、通假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五、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乳二世(乳,乳养)客逾庖而宴(宴,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垣墙周庭:垣墙,砌墙,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作动词2.名词用作状语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又北向(北,朝北,行为方向)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前辟四窗(前,在前方,行为方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3.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4. 名词使动用法定语由名词和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项脊轩志优秀教师导学案
项脊轩志优秀教师导学案项脊轩,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座小楼,也是他思考创作的地方。
苏轼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作品,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与苏轼同样优秀的教师,他就是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
导学案一:名师引领学海优秀的教师相比普通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名师。
在他的课堂上,不会出现单调枯燥的讲解,而是充满着生动活泼的讨论和互动。
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导学案二: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
他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光芒。
导学案三:关注实际操作除了在课堂上展现出色的教学能力,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还注重实际操作。
他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优秀的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正是如此。
他不仅有着高尚的师德,还会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
他的言行举止都深受学生喜爱和尊重,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导学案五:用心教育,成就未来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优秀的教师需要用心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的导学案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教师。
他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优秀的教师如同项脊轩一样,引领着学生探索未知的海洋,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未来栋梁。
人教版选修《项脊轩志》导学案设计三课时 教师版
必修4:第六单元《项脊轩志》(第1课时)课程标准: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三维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学习难点:1、分析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感受文中流露出的深情2、掌握本文通过抓典型细节叙述生活琐事来追忆亲人的写作技巧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
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
明代散文家。
仕途不顺,嘉靖十九年(35岁)中举人。
其后20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60岁)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隆庆四年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成疾,卒于南京。
著有《震川文集》。
归有光是明代第三个致力于描写家庭生活和日常琐事的作家。
他的小品文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感染力极强,正体现了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2.《项脊轩志》简介本文选自《震川集》,有删节。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有追念祖先之意。
轩,指小室;志,就是“记”的意思。
作者借一阁以睹三代的遗迹,睹物怀人,笔墨极清淡而感情极浓挚,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
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文章随事曲折,绘影绘声,自然动人。
3、目标重读:这篇课文,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尤其要体悟到文章是如何在写景和叙事中,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的。
高二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脊轩志导学案(4)(教师版)新人教版
项脊轩志第四课时㈠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归、稍、置”等实词及“以、然、于、已、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顾、去、归”等多义词的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⒉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
⒉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二、重难点:①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②积累文言知识,增强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三、课前提问四、文本探究余既为此志,既:副词,已经。
从这句以下,是作者在相隔十多年以后所作的补记。
后五年,吾妻来归。
来归:嫁到我家来。
旧时女子出嫁叫“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从:介词,向。
或凭几学书。
凭几:伏在几案旁。
学书:学写字。
○以轻描淡写之笔,形象地勾勒出了少年夫妻相依相伴、耳鬓厮磨的情状。
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述诸小妹语曰:这是妻子探望父母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话。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且:提起连词,那么。
○问话传神,童稚娇憨之态可掬。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把“室坏”与“妻死”互相联系地写出,有无限哀伤。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卧病:因病卧床。
“病”是“卧”的补语。
无聊:(精神上)无所寄托。
聊,依赖,寄托。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乃:副词,于是,就。
复:副词,再,又。
其制稍异于前。
其:它的。
制:格局,样式。
于:同。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自后:从此以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所手植:亲手种植的。
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盖:伞盖。
○结尾抒物在人亡的感叹,情意缠绵深永。
五、实战演练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15题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借助工具书,结合注解通读全文,在括号中填上省略的成份,在行间空白处写出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定句: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
)室仅住持,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名作状,往下)注;每移案.(几案),顾视..(北向,..(环视)无可置者.(……的地址)。
又北向名作状,朝着北向),不能得.(取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助词,无义)修缮 (qì),使(省略“之”)不上.(名作状,从上面)漏。
前.(名作状,在前面)辟.(开)四窗,垣墙..(名作动,砌垣墙)(省略“于”,在)周庭,以.(来)当.(挡住)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的样子)。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在)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就)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端正)坐,万籁有声;而.(表顺承)庭阶寂寂,小鸟时.(不时,时常)来啄食,人至不去.(离开)。
三五之.(的)夜,明月(省略谓语,照)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但是)余居于.(在)此,多可.(值得)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一体)。
迨.(dài)(等到)诸.(各个)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设置)小门,墙往往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可不译)是(如此)。
东犬西.(名作状,向西)吠,客逾.(越过)庖(páo) 而.(表顺承)宴,鸡栖于.(在)厅。
庭中始.(起初)为.(动词,筑)篱,已.(后来)为墙,凡再.(两次)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在)此。
妪,先.大母婢也(判定句:那个妻子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乳.(名作动,用乳汁喂养)二世.(代),先妣(bǐ)抚之.(代“她”)甚厚。
室西连于.(介词,引进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可译“与,和”)中闺,先妣尝一至。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项脊轩志》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含预习版、上课版、教师版)
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学生预习版)【上课时间】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第节【上课地点】均安中学【上课班级】均安中学高一班【授课老师】陈志昌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案(一)背景知识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5岁,开始读书1513年,8岁,丧母1528年,23岁,娶妻魏氏1533年,28岁,丧妻1540年,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66岁,病逝(二)预习检测1、给下面字注音并明确意义:项脊轩.()垣.()墙偃.()仰逾.()庖而宴异爨.()老妪.()先妣.()冥.()然兀坐扃牖..()而泣..()休憩.()枇杷..()呱呱象笏.()栏楯.()阖.门()奴婢.()万籁.有声()渗漉.()修葺.(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顾.视无可置者()迨.诸父异爨..()()凡再..抚之甚厚()而.母立于兹.()()..变矣()先妣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或凭几.学书.()()比.去,以手阖.门()()轩凡.四遭火()殆.有神护( )吾妻来归.()吾妻归宁..()3、词类活用(1)垣墙..周庭_____________ (2)乳.二世_____________(3)雨泽下.注_____________ (4)前.辟四窗_____________-1-(5)东犬西.吠_____________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4、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寺院的主持(2)往往..而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相当于“每每”“常常”(3)三五..之夜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二、质疑提高自学了《项脊轩志》以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呢?请写在下面: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调查问卷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性别:_____ 在班上担任职务:___________1.你是用什么时间完成上面的预习检测题的?A.上课时间 B. 晚自习时间 C. 课余时间 D. 其它_________2.对于上面的预习检测题的难度,你觉得如何?A.很难 B. 还行,不难 C. 很容易 D.说不清3. 上面的预习检测题你是怎样完成的?A.独立完成,不用查资料 B. 独立完成,有查资料、问老师或者参考同学的C. 我承认,我功课很紧,我抄的D.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4.完成以上练习你大概花了多长时间?A.十分钟以内 B. 10~20分钟 C. 半小时以上 D. 不记得了5.通过自主学习,你对《项脊轩志》一文了解了多少?A.基本读懂了 B. 一知半解 C. 完全读不懂 D. 说不清6.你知道这篇文章我们需要掌握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吗?A.我确定我知道 B.不是很有把握 C.真的不知道 D. 说不清7.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概括归有光,你会选择?A.黄色 B. 红色 C. 绿色 D. 蓝色 E. 紫色 F. 白色G. 黑色H.其它______ 8.班上哪位同学平时上课最活跃、发言最积极?请把他/她的名字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对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是怎样看的?A. 很好B. 还不错C. 没感觉D. 不喜欢E.说不清F.其它______________10.老师打算用一些小礼品奖励在上课表现最积极的三个小组,你希望老师奖励什么比较好?A.学习用具 B. 零食 C. 奖状 D.时尚杂志 E.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2-第16课《项脊轩志》导学案(学生上课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用)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项脊轩志归有光编制人:李云松审核人:于海峰审批人:许志旭【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
2、注重诵读,因声求气、披文入情。
3、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项脊轩志》的文意。
二、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是思考感悟的基础。
请把这篇文章读至少十遍,分别画出文中你认为最感人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三、认识作者。
1、作者有关知识: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明代著名散文家。
江苏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善于记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真挚生活感受。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奏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
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课题有关知识:“项脊轩“,书斋名,双重含义,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自号项脊生,又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生曰①:“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其余清台②。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③。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④?余区区处败屋之中,方扬眉瞬目⑤,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⑥??
注释:
①项脊生:作者的别号。②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清,秦代蜀地的一寡妇名。丹穴,朱砂矿。利,利润。甲,第一。史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能守其业,用财自己,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③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玄德,刘备的字。陇中,即隆中,诸葛亮隐居之地。④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方,当。二人,指寡妇清和刘备。昧昧,不明的样子,指不被人知道。隅,墙角落。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世,世人。之,指代二人。⑤余区区处败屋之中,方扬眉瞬目:区区,渺小的样子。败屋,破旧的房屋,这里指项脊轩。扬眉瞬目,眼睛一睁一困。⑥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知之者,定语后置,知之之人,知道他的人。其,指人知之者。谓,认为,以为。坎井,一说是浅井,一说是废弃的井。
《项脊轩志》导学案
导学
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难点:
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作者
背景
作者简介: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中了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会试屡次不中,徙居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四方来从学的人很多,海内称为震川先生。六十岁上,嘉靖四十四年才中了进土,选为湖州长兴县知县,移顺德通判。隆庆中,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隆庆五年,1571)。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项脊轩志
明确:文章的结尾,托物抒情。睹物伤怀,物是人非。虽没有一个字涉及思念,但思念之情却表现得诚挚感人。看到枇杷树,并突出是妻当年“手植”,使人不由得想起当年的欢聚。项脊轩的欢声笑语,妻子的喁喁私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亭亭如盖”的树,仿佛亭亭玉立的身影。但这一切终是虚幻。物还在,人已去,空留一腔怅惘之情。结尾虽只一句话,却将归有光的全部由回忆引起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确实是惨恻隽永,感人肺腑。
明确:着一“旧”字,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问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项脊轩呢?
明确:两个方面——修缮前,修缮后。
问3:修缮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修缮前的项脊轩有三个特点:
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④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人亡物在,再加上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家道日衰,而深情难忘,这又怎能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呢?
总之,一根亲情线,无限的伤痛,贯穿文章始末。
(2)平凡之景,琐屑之事,普通之物——借景言事抒情,托物寓情。
文中写景、叙事、描物都与一个“情”字关联。
②余稍微修葺:葺,本义是用茅草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
③垣墙四周:垣墙,名词活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
④亦遂增胜:胜,光彩,美观。
⑤小鸟时来啄食:食,名词,食物。
⑥珊珊可爱:珊珊,同“姗姗”,本形容女子行走时缓慢从容,这里形容树影婆娑摇曳的样子。
二、问题探讨
问1:文章开篇一个判断句,何以言其“旧”呢?
明确:三件事,叙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共出现了诸伯父、乳母、先母、大母等人物,重点追忆祖母和母亲。
《项脊轩志》 导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容易读错的音(二)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今: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2.往往而是(往往,古:到处;今:表示根据以往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三)一词多义1始室始洞然(才,副词)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2置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弃置)3过大母过余曰(访,探望,动词)从轩前过(经过,动词)过蒙拔擢(过分)无乃尔是过与(责备)4而余扃牖而居(表修饰,无实义,助词)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表转折,连词)某所,而母立于兹(你,你的,代词)5为轩东,故尝为厨(是,动词)余既为此志(写)吾属今为之虏(表被动)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何辞为(呢)为击破沛公军(替、给)何为其然也(因为)6以以当南日(用来,介词,表目的)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7前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面)人往,从轩前过(前面,名词)8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助词)他日汝当用之(代象笏,代词)9西东犬西吠(向西边,名词作状语)室西连于中闺(……的西边,名词)10得不能得日(得到,获得,动词)得不焚(能,能够,助动词)11然室始洞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然予居于此(然而,但是,连词)12归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动词)吾妻归宁(归,返回,动词。
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乳.二世(乳,喂养)(2)客逾庖而宴.(宴,赴宴)(3)执此以朝.(朝,上朝)(4)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这里指考取功名)(5)或凭几学书.(书,写字)2.数词用作名词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一体,整体)3.名词用作状语(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2)前.辟四窗(前,在前面,指在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3)东犬西.吠(西,朝西,表行为的方向)(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5)内外..多置小门墙(内外,在内外)(6)垣墙..周庭(垣墙,用矮墙)(7)时.至轩中(时,不时)(五)文言句式翻译1.判断句(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教科研导学案模板do项脊轩志教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的】1.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预习提示:一、关于作者归有光(1502-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命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来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
无奈,后来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
学生称之为震川先生。
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写重大的社会题材,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
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
《项脊轩志》可为代表。
二、解释加点的词雨泽下.注()迨.诸父异爨()东犬西.吠()凡再.变矣()大母过.余曰()久不见若.影()轩凡.四遭火()吾妻来归.()三、词类活用垣墙..周庭:客逾庖而宴.:乳.二世:吾家读书久不效.: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庭中通南北为一.:四、通假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而母立于兹()五、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今:(2)往往..而是古:今:(3)三五..之夜古:今:(4)余久卧病无聊..古:今:(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二、解题 1、 “志”着重于记人,“记”着重于记事。
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2、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命名的几种解释。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
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3、积累文言字词4、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重点、难点:1、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2、文言虚词的积累一、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幼年丧母,仁途坎坷。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2、解题“志”着重于记人,“记”着重于记事。
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存疑)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命名的几种解释。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二、完成预习:1、自读全文,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项脊(jǐ) 尘泥渗漉(shènlù)修葺(qì) 垣墙周庭(yuán)旧时栏楯(shǔn)偃(yǎn)仰啸歌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无声迨(dài)诸父异爨(cuàn) 逾(yú)庖而宴家有老妪(yù)先大母婢也(bì)先妣(bǐ)呱呱而泣(gū)以手阖(hé)门象笏(hù)令人长号(háo)不自禁(jīn) 余扃牖而居(jiōng yǒu)2、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写了有关项脊轩的什么事、什么人为什么写怎么写主要篇幅是怀人。
写了已逝世的母亲、祖母、妻子。
为什么写这些人物一间书房与上述人有什么联系文章是怎样把书房与这些人建立联系的三、合作探究:自己翻译全文,疑难词句积累下来小组讨论。
1、第一自然段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项脊轩经过修葺幽雅怡人。
)2、通过写项脊轩来写作者“我”,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由物到“我”。
物皆着“我”色。
“我”是一个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
)3、接下来的段落,作者写了那些事写了那些人表现了一个什么“我”(事、:分家,人:母、大母、妻,“我”:感怀(悲)4、写这些人物由一个什么字来统领为什么这些人物给作者一种“悲”感(悲字统领,这些人物都与项脊轩有关,都离“我”而去了,所以都给作者以无限的悲感。
)5、分别说出作者都回忆了母亲、祖母、妻子那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课本上划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1)、对母亲的刻画及作者的情感。
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问饥问寒的情景。
“某所,而母立于兹。
”(作者幼年丧母,对母亲的回忆几近为零,追念亦无从依凭,以至于连别人旁述的母亲的点滴足迹亦深深记取。
或曰,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这一细节看似平淡,实蕴深情。
)“妪亦泣”(侧面赞美了母亲的品德,照应“先妣抚之甚厚”。
)2)、对祖母的回忆及作者情感。
(1)、概括事件: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情景。
(2)、人物形象:“吾儿,久不见若影。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有嬉笑怜爱之态,又含疼宠之情,并有赞许之意,人物情态跃然纸上。
“比去,以手阔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
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
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
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哺哺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
(3)、作者情感:既有深深的怀念,又有自我激励之意,或许还有辜负亲人的期望的沉痛。
3)、回忆妻子。
(1)、琐事一:“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
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
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
这一层从正面写。
(2)、琐事二:“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
“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
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
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
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
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
(3)、作者之情:“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
句句记实,字字含情。
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
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
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
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
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
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
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
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6、.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悲喜之事答:本文以悲喜的情感为线索,围绕这条线,作者写了“五喜五悲”。
五喜:修缮后,“不上漏”、“室始洞然”,一喜;兰桂增胜,二喜;“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庭阶寂寂,小鸟来食,三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四喜;补记一段,夫妻欢乐,五喜。
第二段,作者用“然余居于此,亦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写了五悲:诸父异爨,庭中多墙,一悲;祖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祖母对自己的厚望到现在还没实现,二悲;轩四遭火,三悲;妻死室坏而不修,四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人亡,五悲。
7、. 有人称赞归有光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本文如何体现这一点的答:这篇散文有如下特点。
①善于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形散神聚。
本文以悲喜的情感为线索,围绕这条线,作者写了“五喜五悲”。
②善于摄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毕肖。
写母亲、妻子是这样,而写祖母尤为出色。
作者抓住了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一个感人场面,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细致入微地表露了祖母的激动和对孙儿的殷切期望。
随即,“持一象笏至”,激励作者为改变“读书久不效”的家庭景况而奋发向上。
祖母的这动作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作者就是抓住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感人肺腑的细节和语言,运用传神笔,使祖母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全跃然纸上。
③行文朴素清淡,叙事以白描见长,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亲切而感人。
作者在叙事中往往能直接透露自己的感受。
课堂检测练习一. 基础知识1. 同一项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B )与(D )A. 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B. 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C. 旧时栏楯时至轩中D. 余稍为修葺其制稍异于前2. 为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a.√流入b. 集中c. 记载)。
②迨(a. 趁着b.√等到c. 赶上)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客逾(a. 超过b. 更加c.√越过)庖而宴。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a. 模仿b.√效果c. 验证)。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a.√盖子b. 遮掩c. 伞盖)矣。
3. 下列说法,你认为对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你认为错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
①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此名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归有光的祖父曾住在太仓项脊轩,用此以纪念祖先;一说是形容书房的狭小。
(√)②三五之夜即指农历每月望日月明之夜。
(√)③“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④“北向”是指屋子坐北朝南。
(×)⑤扃,本指关闭门窗用的门闩、环纽,引申为关闭的意思。
“扃牖而居”的“扃”,用的是引申义。
(√)⑥“室仅方丈”的“仅”和“墙往往而是”的“往往”古今义都相同。
(×)4. 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C )A.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B.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C.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D. 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旧时栏楯,亦遂增胜(B )A.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C. 沛公不胜杯勺,不能辞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B )A.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D.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6. 下列句子诵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庭中/通南北/为一B.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 已为墙,凡再变矣已:已经B. 妪每谓余曰每:每次C. 先妣抚之甚厚抚:抚养D. 令人长号号:哭8. 选出疑问句不同的一项(B )A. 儿寒乎欲食乎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 壮士,复能饮乎D.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9.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墙往往而是——隔墙到处都是B. 某所,而母立于兹——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D. 令人长号不自禁——让人长久地号叫禁也禁不住10. 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D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