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及答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
《项脊轩志》【复习目标】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 “置” “归”等的用法。
总结虚词“所”的用法课前案【知识积累】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墙往往而是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室始洞然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迨诸父异爨往往而是逾庖而宴已为墙凡再变妪每谓余曰而母立于兹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余扃牖而居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且何谓阁子也先大母婢也轩凡遭四火,得不焚顾视无可置者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垣墙周庭四、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鸡栖于厅课堂案一、翻译下列句子⑴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⑵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⑶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课外文段拓展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更始笑曰:“茧栗(兽角初生如茧如栗。
借指牛犊)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更始败,憙为赤眉兵所围,迫急,乃逾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
仲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于道。
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每道逢贼,或欲逼略,憙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
既入丹水,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炭,饥困不能前。
憙见之悲感,所装缣帛资粮,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时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项脊轩志》学案及答案
《项脊轩志》学案一、相关知识介绍:1、题解: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归有光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3、归有光的散文: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风格朴实,感情真挚,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归有光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
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
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也很感人。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语言清新,不事雕琢。
④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⑤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4、文学知识小卡片:①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
②“三五”表示“十五”。
古人记时,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
再如“年方二八”,表示为十六岁。
项脊轩志导学案及答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掌握文中第一段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过程和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段大意和层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在第一段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第一段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在了解第一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自主学习:1、题解与作家作品:《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取名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志,此处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明“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
自幼苦读,但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考进士不第。
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其文风发扬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成就最高。
其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王锡爵称其作品“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
姚鼐谓其“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改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第8课《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
项脊轩志1.学习、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积累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3.了解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本文笔墨清淡朴实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体会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刻感受作者珍爱亲情的情怀,以及这种情怀的普遍意义。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项脊因江苏太仓项脊泾得名,轩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车子,因而把像轩车的屋子、走廊都叫轩。
归有光的远祖曾住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因此作者自号项脊生,斋名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据说项脊轩如此命名还因为它低矮狭小,高如颈背之间。
志,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归有光(1506年—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仕途经济路径狭。
归有光九岁能文,二十五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但科考坎坷,三十五岁才中举。
以后连考了八次均落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学生达数百人,被学生称为“震川先生”。
六十岁中进士,做了湖州长兴县县令。
由于为人正直、为政清廉,不为豪门大吏所容,被明升暗降做了顺德府通判。
后由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实录》。
上任一年后,病故。
2.文章风流成大观。
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时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
他提倡“出于胸臆”,发扬唐宋的优良传统,被列入“唐宋派”。
他的散文源于《史记》,取法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实,主要是通过记叙一些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被誉为“不予雕琢而自有风味”。
他的散文承前启后,对清代散文产生了重大影响。
著有《震川文集》。
本文和《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是他的代表作。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考中举人。
05《项脊轩志》答案
5、下列多义词,词义有相同的一组是(B)
⑤相为应答---作出⑥轩东故尝为厨---做⑦余既为此志---写
6、之: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②久之顷之—音节助词
③先妣抚之甚厚–代词,她④儿之成则可待也—取独
7、而:①往往而是--表修饰,可不译②客逾庖而宴--表顺承,可不译③而母立于兹--通“尔”,你
8、以:①以当南日(执此以朝)---连词,来②以指扣门扉(以手阖门)--介词,用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答案
【课前预习案】
二、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项脊轩:xuān渗漉:lù修葺:qì垣墙:yuán栏楯:shǔn偃仰:yǎn万籁:lài迨:lài异爨:cuàn老妪:yù婢:bì先妣:bǐ呱呱:gūgū阖门:hé象笏:hù扃牖:jiōng yǒu长号:háo枇杷:pípa
【课内探究案】
③以足音辨人--介词,凭
探究三:句子翻译
①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②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
③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
④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
【拓展提升案】
1、找出下列各组中词语注音错误的一个,并改正。
探究一:名词活用
①雨泽下注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②使不上漏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③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④垣墙周庭名词用作动词,筑墙。
⑤执此以朝名词用作动词,上朝。
⑥内外多置小门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状语,在里外。
⑦东犬西吠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面。
项脊轩志导学案 【完整版】
《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发情感的技巧。
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测1、解释加点字室始洞然亦遂增胜垣墙周庭迨诸父异爨比去,以手阖门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余扃牖而居大母过余曰而母立于兹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2、翻译句子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吾儿,就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二、深入探究1.本文围绕“项脊轩”写了哪些可敬的人围绕这些人写了哪些可敬的事?作者通过哪个语句把全文零散的材料恰到好处的组织在一起?这种悲喜之情与“项脊轩”有什么关系?清朝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文章:“振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
却自风韵疏淡。
”请问:“不要紧”三字怎样理解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到一些蕴含着深切情感的“不要紧之题,不要紧之语”,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三、课外链接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①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②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③;入城则缉纑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⑤。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⑥。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⑦,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户内洒然⑧。
------《先妣事略》归有光注释:(1)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
(2)延画工画:请来画工(为死去的母亲)画象(3)木棉:棉花(4)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5)问遗(wèi):馈赠。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精品学案4篇及习题精选(含答案)
《项脊轩志》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归有光。
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熟读课文,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把握以“喜”“悲”统摄全篇的写作特点。
3、探究细节描写的精妙,理解“事细而情深”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文题背景(参看课文第47页注释⒀)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此外,项脊轩也含有室小之意,颈之背为项,不大,与脊同在不为人所注意的身体的背面,轩小而北向,居于屋的背面,故以项脊为喻。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叙事记人、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选为湖州长兴县知县,移顺德通判。
隆庆中,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
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
他的作品能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记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超然。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于元、明两代的作家中,独取归有光,把他作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课文解析1.生字词项脊()尘泥渗漉()修葺()垣()墙周庭旧时栏楯()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无声迨()诸父异爨()逾()庖而宴家有老妪()先大母婢()也先妣()呱()呱而泣以手阖()门象笏()令人长号()不自禁()扃牖()2.课文解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第8课《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
项脊轩志1.学习、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积累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3.了解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本文笔墨清淡朴实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体会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刻感受作者珍爱亲情的情怀,以及这种情怀的普遍意义。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项脊因江苏太仓项脊泾得名,轩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车子,因而把像轩车的屋子、走廊都叫轩。
归有光的远祖曾住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因此作者自号项脊生,斋名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据说项脊轩如此命名还因为它低矮狭小,高如颈背之间。
志,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归有光(1506年—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仕途经济路径狭。
归有光九岁能文,二十五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但科考坎坷,三十五岁才中举。
以后连考了八次均落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学生达数百人,被学生称为“震川先生”。
六十岁中进士,做了湖州长兴县县令。
由于为人正直、为政清廉,不为豪门大吏所容,被明升暗降做了顺德府通判。
后由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修《世宗实录》。
上任一年后,病故。
2.文章风流成大观。
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时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
他提倡“出于胸臆”,发扬唐宋的优良传统,被列入“唐宋派”。
他的散文源于《史记》,取法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实,主要是通过记叙一些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被誉为“不予雕琢而自有风味”。
他的散文承前启后,对清代散文产生了重大影响。
著有《震川文集》。
本文和《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是他的代表作。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考中举人。
《项脊轩志》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导航】: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3、积累文言字词、4、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重点难点】:1、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2、文言虚词的积累。
【知识链接】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幼年丧母,仁途坎坷。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2、解题: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课堂导学】一、初读课文,断句正音尘泥渗漉( ) 修葺 ( ) 垣墙周庭()旧时栏楯()偃( )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无声象笏( )迨( )诸父异爨( ) 逾( )庖而宴家有老妪()先大母婢也()呱呱而泣()以手阖( )门1、疏通文本,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项脊轩志学案答案
5)、五六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相对比,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
归有光,字,其学生称之为,朝昆山人,著名。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
我的疑惑
(1)()
(2)()
(3)()
自我评价:_____ ____课上探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熟读第一段
㈠⑴重点词语解释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2、以当南日
3、室始洞然
4、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5、日影反照
6、冥然兀坐
3、“顷之,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手板。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
用象牙做的手板。
一、自主先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尘泥渗漉()余稍微修葺(垣墙周庭()旧时栏楯.....()
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迨诸父异....
爨()().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家有老妪()先大母婢也()....
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
4、或凭几学书
5、吾妻归宁
6、其制稍异于前
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五、读第2—5思考
1、第一段以后的段落,作者写了那些事?写了那些人?表现了一个什么“我”?(事、:分家,人:母、大母、妻,?我?:感怀(悲)
2、写这些人物由一个什么字来统领?为什么这些人物给作者一种“悲”感?
凡再变矣()
(5)乳二世()(6)而母立于兹()(7)大母过余曰()
《项脊轩志》导学案答案
明·归有光
朗读课文
(一)读准字音
项脊轩: xuān 渗漉: lù 修葺: qì 垣墙: yuán 栏楯: shǔn 偃仰: yǎn
万籁: lài
迨: dài 异爨: cuàn
老妪: yù
婢: bì 先妣: bǐ
呱呱: gū gū 阖门: hé 象笏: hù
扃牖:jiōng yǒu长号: háo 枇杷: pípá
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树,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 如今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 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 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 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 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昏暗了下来。我稍微 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 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 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 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 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 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 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 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 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 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
《项脊轩志》 导学案(学生版)A4稿
《项脊轩志》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容易读错的音轩漉葺垣迨爨妪妣闺扉呱阖笏扃牖(二)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方丈,古:;今: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2.往往而是(往往,古:;今:表示根据以往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三)一词多义1始室始洞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2置顾视无可置者()沛公则置车骑()3过大母过余曰()从轩前过()过蒙拔擢()无乃尔是过与()4而余扃牖而居()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某所,而母立于兹()5为轩东,故尝为厨()余既为此志()吾属今为之虏()窃为大王不取也()何辞为()为击破沛公军()何为其然也()6以以当南日()能以足音辨人()7前前辟四窗()人往,从轩前过()8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他日汝当用之()9西东犬西吠()室西连于中闺()10得不能得日()得不焚()11然室始洞然()然予居于此()12归吾妻来归()吾妻归宁()(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乳二世()(2)客逾庖而宴()(3)执此以朝()(4)吾家读书久不效()(5)或凭几学书()2.数词用作名词庭中通南北为一()3.名词用作状语(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 )(2)前辟四窗()(3)东犬西吠()(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5)内外多置小门墙()(6)垣墙周庭()(7)时至轩中()(五)文言句式翻译1.判断句(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 妪,先大母婢也(3)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4) 轩东,故尝为厨2.被动句得不焚3.倒装句(1)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交错种上兰桂竹木)(2)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居住)(3) 室西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4) 鸡栖于厅(在厅里栖息)(5) 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稍微不同)【精读细研】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怀有怎样的感情?2.“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项脊轩志》导学案(B4横排可直接打印)
高二语文YW-13-02-000《项脊轩志》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 掌握“归、稍、置”等实词及“以、然、于、已、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顾、去、归”等多义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及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2.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学法指导】1.翻译熟读全文。
了解作家和文章的内容。
2.讨论:领会本文的散文艺术之美。
【知识链接】1.题解本文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市)的项脊泾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含有追念祖先之意。
轩,指小室。
志,就是“记”的意思。
本文分正文和补记两部分,分别是作者18岁和30岁前后写的。
文章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把真挚的感情寄寓于琐事的叙述之中,生动感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项脊轩志导学案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高二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导航】: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3、积累文言字词、4、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重点难点】: 1、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2 、文言虚词的积累。
【知识链接】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幼年丧母,仁途坎坷。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2、解题: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课堂导学】一、初读课文,断句正音尘泥渗漉 ()修葺 ()垣墙周庭()旧时栏楯()偃 () 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无声象笏 ()迨 () 诸父异爨 ()逾()庖而宴家有老妪()先大母婢也()呱呱而泣()以手阖 ()门令人长号 ()不自禁 ()余扃牖而居()先妣 ()二、咬文嚼字,语篇疏通1、疏通文本,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导学案及答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及答案XXX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也被称作旧南阁子。
这个书斋只有方丈大小,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水从屋顶渗进来。
每次移动桌子,都发现没有合适的地方放置。
书斋朝北,无法得到阳光,到了中午已经昏暗了。
归有光稍微修葺了一下,使屋子不再漏水。
他在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周围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树木,围墙周围种满了植物,使得阳光照射进来,屋子变得明亮起来,也增添了一些美感。
书斋里摆满了书,归有光时而仰卧,时而啸歌,静静地坐着,周围万籁俱寂,庭阶上只有小鸟时不时来啄食,人们来了也不想离开。
夜晚,明月半挂在墙上,桂影斑驳,微风吹动,非常美丽。
然而,归有光居住在这里,既有喜悦,也有悲伤。
最初,庭院南北通透,没有墙壁隔开。
后来,家里生火做饭,就在室内外之间加了小门,墙也逐渐多了起来。
东边的狗不停地吠叫,客人从厨房穿过来吃饭,鸡也在厅里乱跑。
庭院里开始是篱笆,后来又变成了墙。
家里还有一位老妇人曾经住在这里,她是先大母的女仆,曾经哺育了两代人,先妣非常疼爱她。
书斋的西边连着中闺,她就住在那里。
A。
在南面开了四个窗户,围墙高耸,以应对南方的阳光。
B。
东边的狗在叫,西边的狗也在叫,客人们在厨房里享用美食,鸡在厅里自由活动。
C。
我家读书已经很久了,但似乎没有什么效果。
D。
庭院里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前亲手种下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了。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C.瞻顾遗迹,如在昨日)②旧时栏楯,亦遂增胜(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本文讲述了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作《项脊轩志》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空白”艺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
文章中的空白艺术特别体现在回忆与他最亲密的三位女性身上。
对于母亲,作者只引用了老妪的两句话,没有过多解释母亲生前对儿女的深情,而是在“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这句话中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生前与“我”与老妪之间的深情。
XXX是旧南阁子,房间仅有一丈见方,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记叙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品味作者用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
4、体会归有光散文的平淡朴实风格及在叙事中抒发感情的特色。
二、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记叙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2、品味作者用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难点1、体会归有光散文的平淡朴实风格及在叙事中抒发感情的特色。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轩()(2)啸()(3)阈()(4)呵()(5)渗()出(6)偃()仰(7)曝()晒(8)珊珊()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3)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4)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5)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填空。
(1)《项脊轩志》的作者______是______代______家,字______,号______,又号______。
他和______并称“唐宋派”。
(2)本文在体裁上属于______,内容上属于______。
所写内容是围绕______这一轩展开的,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以及日常的家庭生活来反映感人至深的______和______。
这种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来抒写怀念之情和人事变迁之叹的表现手法和风格与作者另一名篇《______》非常相似。
4、阅读课文下面的注解①,了解作家作品。
《项脊轩志》复习学案一、文学常识1、作者:归有光,字思端,号丹溪,明代著名文学家。
2、文体:古代散文。
二、主旨本文通过记述项脊轩的变迁,追忆往昔生活及母亲的遗事,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要点梳理1、重点字词(1)修葺(2)垣墙(3)枇杷(4)偃仰(5)啸歌(6)先大母婢也(7)乳二世(8)持笏(9)瞻顾遗迹(10)如在昨日2、通假字(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阻挡)(2)竟日无语而望臭烟(臭通嗅)3、词类活用(1)雨泽下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2)使不上漏(上:名词作状语)(3)垣墙周庭(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4)名词作状语:东犬西吠、东邻西舍、狼藉斑驳、室西连白墙、鸡栖于厅4、古今异义(1)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义:自成童子礼始;今义:把头发扎起来)(2)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过:古义:到,来看;今义:走过,经过;引申义,超过)(3)先妣抚之甚厚(抚:古义:对待;今义:抚摸)(4)而母立于兹(而:古义:你;今义:转折连词)5、重点句式及翻译(1)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
项脊轩志导学案(一)高二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二)编写:孟艳使用日期:姓名:【学习目的】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自主学习】1.下列说法,你认为对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你认为错的,就在其后的括号里画“×”。
①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此名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说归有光的祖父曾住在太仓项脊轩,用此以纪念祖先;一说是形容书房的狭小。
()②三五之夜即指农历每月望日月明之夜。
()③“来归”和“归宁”都是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④“北向”是指屋子坐北朝南。
()⑤扃,本指关闭门窗用的门闩、环纽,引申为关闭的意思。
“扃牖而居”的“扃”,用的是引申义。
()⑥“室仅方丈”的“仅”和“墙往往而是”的“往往”古今义都相同。
()2、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的笔调写身边琐事,“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亲切动人。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写作者对它的深挚眷恋之情,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是?【合作探讨】(二)、整体感知,自读思考1、文章的文体“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本文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悲喜之事?3.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取材来于身边的生活小事)课堂检测一. 基础知识1. 同一项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与()A. 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B. 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C. 旧时栏楯时至轩中D. 余稍为修葺其制稍异于前2. 为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a.流入 b. 集中 c. 记载)。
②迨(a. 趁着 b.等到 c. 赶上)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客逾(a. 超过 b. 更加 c.越过)庖而宴。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a. 模仿 b.效果 c. 验证)。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a.盖子b. 遮掩c. 伞盖)矣。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重难点:一、写作背景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轩,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二、作者介绍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江苏昆山人。
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归有光出生于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策》。
60岁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
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明事实真相。
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获释。
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专门管辖马政。
由大学士高拱、赵贞吉推荐,于隆庆四年(1570)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卒年六十六岁。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
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三、常识积累1.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志,作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
《项脊轩志》名为记“物”,但内容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
2.唐宋派:明代的一个主要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
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项脊轩志导教学教案含答案
项脊轩志导教学教案含答案项脊轩志导教学教案含答案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问题一:项脊轩是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问题二:归有光(1506-1571):字,号,(现在江苏昆山县)人。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嘉定(现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问题三:注意字音:阁(gé)子(zi)渗(shèn)漉(lù)修(xiū)葺(qì)垣(yuán)墙(qiáng)偃(yǎn)仰(yǎng)啸(xiào)歌(gē)栏(lán)楯(shǔn)冥(míng)然(rán)兀(wù)坐(zu)斑(bān)驳(bó)问题四:②③④分别描写了项脊轩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问题五:⑤⑥⑦有描写了项脊轩的什么特点?问题六:⑧中人的行为是什么?写鸟的作用是什么?问题七:⑨中的写夜晚之景有什么特色?问题八:概括一下项脊轩修葺后的环境:问题九: 对项脊轩的情感是什么?问题十:在这一段中如何表现的生活情趣的?问题十一:这一段写项脊轩的是哪几句话?写先妣的哪几句?写祖母的是哪几句?问题十二: 直接表现情感的句子是哪两句?分表表现了怎样的'感情?问题一答案: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问题二答案: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问题三答案:略问题四答案:②: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班级:姓名:小组:项脊轩志【知识链接】1.归有光 (1506~1571年 ),明代散文家。
宇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在文学上,归有光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
《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
2.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学习过程】一、疏通文本,给加“”注音,解释加“·”的字,翻译“”的句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内容解析】1.说说第2节首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并试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3.作者补写后两节有什么作用?与前文相比,最后一节在表达感情方式上有何特点?三、【课后巩固】(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1.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旧时栏楯(shǔn)冥然兀坐(wù)B.垣墙周庭(yuán)先大母婢也(bēi)C.余扃牖而居(jiǒng)呱呱而泣(gū)D.家有老妪(ōu)万籁无声(lài)2.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吾妻归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
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子”、“妾”则常作谦称。
4.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a. 流入 b. 集中 c. 记载)。
②迨(a. 趁着 b. 等到 c. 赶上)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③客逾(a. 超过 b. 更加 c. 越过)庖而宴。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a. 盖子 b. 遮掩 c. 伞盖)矣。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与下面例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A.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B.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C.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D. 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旧时栏楯,亦遂增胜()A.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C. 沛公不胜杯勺,不能辞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填空题7.《项脊轩志》选自代后期著名散文家的《》,项脊轩是名,“志”是意思。
本文通过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了、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和的思想感情。
8.文中描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月夜之景的语句是,,,,。
【延伸阅读】于无声处觅深情——谈《项脊轩志》的空白艺术作家汪曾祺曾说过:作诗文要知躲避,有些话不象别人那样说,有些话干脆就不说。
这是讲写文章选择材料运用语言,应有取舍。
有些文章,写了许多内容用了许多笔墨,看着却让人感觉枯燥乏味;有些文章,只选了稀稀疏疏的几件小事甚至几句话,读来却情味深长。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作《项脊轩志》就是后者的典型。
《项脊轩志》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回忆老屋的变迁,回忆与祖母母亲妻子的感情。
照理,写的内容可以有很多。
但归有光只选了一二件极细小的事或是极平常的几句话来写。
全文一共才五百多字,但它却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产生这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想就在于归有光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空白”艺术。
清袁枚说过:“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譬如一室之内……若窒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
”文章中的空白,就好象音乐中的休止,电影中的空镜头,能给人不尽的想象。
《项脊轩志》中的空白艺术特别表现在回忆与他最亲密的三位女性身上。
先写母亲。
只引了老妪的两句话。
一句写母亲生前曾站在某地;一句写母亲隔门询问老妪“儿寒乎?欲食乎?”句与句之间存在一定的跳跃性。
作者没有主观地站出来,解释母亲生前对儿女是如何地疼爱,只在“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依据中让读者体味到了母亲生前与“我”与老妪之间的深情厚意。
次写祖母。
相对其他两位而言,这是作者文字用得最多的一个。
但也只回忆了祖母的三句话。
三句话包含了祖母对孙儿既疼爱关切又殷切期望的复杂感情,对于担负着家族命运重任的作者而言,祖母的这番话对他应是深有触动的,但他没有写当时面对祖母时自己是如何回答她的,自己的感想如何。
只是在“瞻顾遗迹”时,才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伤痛,光阴易逝,辜负亲人重托的愧疚心情让读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最后写妻子。
妻子本该是与作者举案齐眉白首偕老的终身伴侣,但不幸早逝,作者内心的哀痛可想而知。
但在语言上,归有光仍是用了淡淡的笔触。
写妻子来归后,只用了一句话“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这使我想起了苏东坡在《江城子》一词中对亡妻的怀念:“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这俩者何其相似!所记的也是日常生活小景,无需再加叙述,读者自然会通过想象去补充作者未说出来的情感,让人感觉亲切而沉痛。
这正是作者创作上的高明之处。
再写妻子归宁后,述诸小妹们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想来他的妻子还应向小妹们解释“何谓阁子”的,然而就写到这儿,不写了。
写出来,就失去了大半的意味,只写半句,反而使闺阁姐妹们的闲话神情鲜明地显映出来。
古人所说的“花开一半,月留半圆,缘尽半分”,包含的也就是这种含蓄之美。
《项脊轩志》的结尾写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个中国古文中著名的结尾,在平淡中包含几许凄恻,读来令人感伤不已。
换了别人,也许还要回忆一番当年妻子在庭中植枇杷之情之景,归有光把这些笔墨全省去了,在平淡干净的文字中让人感到他内敛的深情。
《项脊轩志》中运用的空白,并不影响全文的流畅自然。
桐城派作家姚鼐曾评论,说“归震川(归有光,世称震川先生)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
”正因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这些空白,才让读者的情感不知不觉地加入其中,引起我们种种感慨,余韵无穷,使整篇文章的内在情绪得到连贯统一。
阅读归有光,还让我想起苏格兰著名作家布朗的文字,同样的平静、干净,同样的运用空白,也同样地感人至深。
从现代创作方法的角度看,归有光确实该算是中国古代作家中最有现代味的一位了【参考答案】一、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名词作状语】注;每.(每次)移案,顾.(回头看)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稍微)为修葺,使不上.【名词作状语】漏。
前.【名词作状语】辟四窗,垣墙..【名词用作动词】周庭,以.(用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才)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优美的景致)。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美好的样子)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这、此),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等到)诸父异爨,内外多置.(设置)小门,墙往往..(到处)而是.(表示存在)。
东犬西.【名词作状语,向西面】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起初)为篱,已.(不久)为墙,凡再.(两次)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名词用作动词】二世,先妣..(过世的母亲)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经常)谓余曰:“某所,而.(你)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表修饰]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偏指一方,代“而母”)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指少年,古人15岁时将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以示成童,步入少年)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探视)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像)女郎也?”比.(等到)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奏效、取得成果),儿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成,则.(连词,倒是)可待乎!”顷之.[音节助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表层接,相当于“而”]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看)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哭泣)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