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赏析结业论文
《明清小说》论文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明清小说名著导读论《儒林外史》学院_____材料与能源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高分子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别_______09一班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3109006975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袁燕清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编号__31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 4 月20 日论《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故事情节虽然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的灵魂所在。
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
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
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
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
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
论明清小说
论明清小说的时代性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
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有很重要的位置。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自诞生那天起,身份就不甚高雅。
既无"登高能赋,可为大夫"的堂皇遭际,又不像"诗言志、歌咏言"那样受圣人青睐。
它无"经"可"崇",也无"圣"可"征",注定了属于世俗民间。
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历程.(1)小传统加强,大传统弱化每一个民族文化中都有大传统和小传统,我们称雅和俗,即俗文化和雅文化,有文野之分。
小说一词在汉语中出现最早见于《庄子》杂篇中的《外物篇》,庄子所说的"小说",是指与"大达"对举的小道理。
东汉时桓谭《新论》中也谈到"小说",但已不是指那种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理",而名之各种篇制短小、无法归类的杂书。
俗形式雅文学的文学格局从社会性来看已不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宋代社会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变化。
社会群体在群体规范和价值意识方面的变化无疑是深刻的。
(2)真性意识加强,理念意识弱化宋明之际,随着儒文化理念的僵化,理教对人的禁锢越来越多。
可是,下层意识仍然在不断觉醒,促使俗文学冲破层层禁锢,茁壮发展起来。
被朝廷和地方称作"坏人心术"的淫词小说和戏曲传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浸入上流社会沙龙的。
在中国,"文以载道"的思想源远流长,千年传统的礼教、伦理在人民的心上形成了坚固、厚重的沉淀,因此,自然本能、合理的欲念与儒家的纲常礼教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
在宋元话本中流露最多的是肯定血肉之躯。
拟话本有许多作品不光写爱情,而且写情欲,写以生理为基础的性爱。
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人性揭示
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与人性揭示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阶段,它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色和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明清小说的文学特色以及它们对人性的揭示。
其一,明清小说注重情节的安排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的小说中,情节的设置往往十分复杂,充满悬念和戏剧性。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丰富的情节设计,使读者对故事的发展充满好奇和期待。
小说中的事件扣人心弦,情节的发展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这种注重情节的安排和发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吸引力,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
其二,明清小说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配角,明清小说都着力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细腻入微,读者可以透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形象丰满、独特的角色塑造,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种种弱点和优点。
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就,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其三,明清小说以细腻的笔触传达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小说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仅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物,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灵魂。
通过对他内心世界的描写,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良与堕落、痛苦与欢乐等多个方面。
明清小说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复杂性,让读者深思不已。
其四,明清小说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明清时期社会发展迅猛,小说也成为了一种表达批判和反思的方式。
小说中往往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例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的诸多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呈现出了一个真实且批判性的社会画卷。
明清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弊端和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明清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色和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
明清小说赏析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一、引言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时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更展示了古代读者的审美追求。
本文将以明清小说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力量与文学魅力。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小说形式更加成熟,文学表达更加精彩。
明清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 剧情曲折:明清小说以曲折复杂的情节为特点,丰富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沉浸其中。
比如《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关系错综有致,如同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让读者欲罢不能。
2. 人物丰满: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机智勇敢,天马行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角色。
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则是一个胸怀天下、反抗封建社会的英雄形象,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明清小说活力。
3. 描述细致:明清小说在描写细节上下了功夫,通过对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的场景。
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建筑环境等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
三、明清小说的独特力量明清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载体,具有独特的力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学价值:明清小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不仅包含了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通过作者的刻画和描绘,明清小说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情感张力:明清小说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能够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爱情的甜蜜与痛苦,还是友情的忠诚与背叛,明清小说都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3. 思想启迪:明清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例如《红楼梦》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西游记》中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这些思想启迪让读者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清代小说与明代小说的对比研究
清代小说与明代小说的对比研究引言清代小说和明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和对比清代小说和明代小说,在文学风格、题材内容、受众对象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以探索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文学风格清代小说的文学风格清代小说在文学风格上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节的推进。
清代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以及其他重要作品如《金瓶梅》、《老残游记》等,都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深入描述。
清代小说通常采用抒情的笔触,情节紧凑动人,情感细腻,给人深刻的感受。
明代小说的文学风格明代小说在文学风格上相对简单直接,注重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和娱乐性。
明代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代表,这些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冒险、战斗和传奇元素,给读者带来了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明代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曲折,充满了戏剧性和惊险感。
对比分析清代小说更注重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文学风格更加细腻动人。
而明代小说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娱乐性,文学风格更加直接简单。
这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清代小说更加注重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刻刻画,而明代小说则更加追求故事的连续性和娱乐性。
题材内容清代小说的题材内容清代小说的题材内容通常围绕着婚姻、家庭、宫廷生活、人情世故等方面展开。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等角色的婚姻和命运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复杂性。
《金瓶梅》则以潘金莲等角色的桃色事件为背景,展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代小说以其对封建社会生活的深入描写而备受赞誉。
明代小说的题材内容明代小说的题材内容更加多样,涵盖了历史、传奇、武侠、神怪等各个领域。
《西游记》以孙悟空等角色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修行的道理。
《水浒传》以晁盖等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为主线,展示了民间英雄的形象。
明代小说在题材内容上更加广泛,丰富多样,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最新论文《浅谈汉语言文学中的小说鉴赏研究》
摘要:如今出现了许多汉语言小说,然而只会阅读而没有真正弄懂汉语言小说的现象普遍存在着。
学会鉴赏小说,第一步应当领悟出其中的道理,再来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从而了解我国汉语文化的历史悠久。
本文简单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的小说鉴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小说鉴赏;研究对于小说鉴赏,存在着许多有关的专业人士。
汉语言文学是以研究我国语言的词语、语法,赏析古今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主要内容。
通过对汉语言的学习,从而更好的鉴赏小说。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典小说特别是长篇章回小说的繁荣时期。
一、明清小说的概述明清是我国小说史上的兴盛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充分体现出了其社会意义与文学价值,打破了传统诗文的垄断现象,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我国古典小说盛级而衰并想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与题材方面来说,最大程度的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以形象、动人的故事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
这个时期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三国演义》等作品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金瓶海》、《儒林外史》等也是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
在短篇小说方面,《三言二拍》、《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
这些作品体现了社会斗争与阶级矛盾,塑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画面,反对封建礼教,歌颂美好的爱情,在思想性与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1. 小说内容丰富清明小说内容丰富多样,除了在民间流传多年并且经过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法反应生活的神魔小说之外,小说作者的写作笔法更加贴近了人们的实际生活。
世情小说直接描写了社会世态人情,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意味着小说创作迎来了成熟发展的新局面。
2. 贴近实际生活相关文学理念的不断推广,使得人们的实际生活逐渐成为了小说关注的重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对其展开描写。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友情等方面的变化来展现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体现时代的面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清明小说的特点与长处。
明清小说小论文
明清小说人物论题目:关于唐僧和宋江的人物形象的比较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级学院专业名称班级2012年06月关于宋江与唐僧的人物形象的比较摘要: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及时雨”。
原本是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成为梁山的首领,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不久被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
《西游记》中讲的唐僧是一个率领徒弟经过千辛万苦取得真经的高僧。
唐僧和宋江这两个人物形象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是两个集团的道德领袖,他们都经历重重劫难才取得成果,本身无什么法力,靠仁义道德来管教手下,是作为两位领袖人物而存在的。
关键词:宋江;唐僧;领袖1 引言历史上的宋江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盗跖式的英雄,而唐僧则是一个大智大勇的得道高僧。
但作为文学形象,宋江和唐僧却平庸、无能,缺乏文学感染力。
两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
宋江,一个郓城押司,在飘泊途中遇到了各方绿林好汉,成为梁山泊首领,后来伏身招安,最后被毒死。
而唐僧是吴承恩《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他是西天取经的关键人物,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取经途中所有苦难的最大承担者。
但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为统帅群雄的几位领袖,宋江和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
但若仔细分析,两人都具备“无能”之能,即个人的文武之资质未必出众,但有驾驭群雄、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合纵连横的出众才能,克服自身的文才武略之不足,脱颖而出。
2 宋江与唐僧形象分析2.1 宋江:徘徊于成功与失败之间的领导者对于宋江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多重意蕴,他身上既有着仗义疏财、孝忠1两全的一面,又存在着愚昧固执、薄情寡义的一面。
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他的思想是变化的,他的性格也随着所面临的环境的变化在情感的催发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纵观《水浒传》,似乎整个悲剧都是他一手导演出来的,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的确,作为主要角色,宋江的选择决定了一大帮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的命运,他招安的决定给失败终使整个梁山基业崩溃倒塌。
作文《《明清小说》的魅力》
《明清小说》的魅力哎,说起明清小说,那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就好像我前几天吃的那碗螺蛳粉一样,闻着臭,吃着香,越吃越上瘾!事儿是这样的,那天我为了赶一篇论文截止日期,熬夜到凌晨三点,饿得肚子咕咕叫,直接下单了一份螺蛳粉,那种闻起来酸爽刺激,让人又爱又恨的那种。
等它送到的时候,我打开盖子,那股“酸爽”直接扑面而来,我差点没被熏晕过去,心想:完了,这玩意儿,我是吃还是不吃呢?但是,我肚子实在太饿了,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开吃!结果呢?越吃越香!那酸爽、那鲜美、那辣味,跟明清小说里的情节一样,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就好像《金瓶梅》里西门庆那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样,你以为结局会是A,结果来了个B,再来了个C,让人猜都猜不透,但就是忍不住要往下看!你看,这螺蛳粉的香味,就跟《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一样,层层叠叠,回味无穷。
你第一口吃下去,可能觉得有点冲,但是越吃越能品出它的妙处来。
那酸笋的脆爽,腐竹的软糯,还有那粉条的劲道,就像《水浒传》里一百零八将的性格一样,各有千秋,让人印象深刻。
而且,这螺蛳粉的汤底啊,浑浊得跟《儒林外史》里的官场一样,看似一团糟,但仔细品味,里面有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当时吃得那叫一个投入,完全忘了论文的事儿。
等吃完收拾好碗筷,发现天都亮了。
虽然论文没写完,但我心里却充满了满足感,就像是读完一本精彩的小说一样,意犹未尽。
你看,这明清小说,就像这碗螺蛳粉一样,它或许一开始会让你觉得有点“臭”,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就会发现它里面蕴藏着无尽的魅力。
它有复杂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人情冷暖,有世态炎凉,总之,就是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这感觉,就跟凌晨三点吃那碗螺蛳粉一样,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爽的!嘿嘿。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专业:测绘工程姓名:李力学号:2009301610329“三言”道尽世俗事以冯梦龙“三言”为代表的明代拟话本小说乃是对宋元话本的一度深加工,这番深加工却达到了脱胎换骨,点石成金的效果!以唐传奇为标志的文人文化的融合,宋元话本为标志的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碰撞离析,而后小说的发展已具备大江巨河般的形势,一发不可收。
但正是那些元明清三代被正统文化结构所排斥的落魄文人,承担了把说话之风和文人之趣相融合的使命,从而使明清小说与唐诗,宋词,元曲并举,成为整整两个朝代的代表性文体。
而冯梦龙的“三言”无疑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
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如《施润泽滩阙遇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
在这些作品里,强调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悖的。
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识的体现。
“三言”中的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
它的刊行,推动了短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冯梦龙是晚明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观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对于代表封建时代传统文化价值的文献典籍以及文学作品表示大胆的轻蔑,又竭力强调“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以出于天性、自然流露的“情”,与“理”即既存伦理教条相对抗。
在冯梦龙看来,“发于中情自然而然”的文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
所以,他在通俗文学领域的活动是他认为最能够实现其文学理想的途径。
“三言”的书名带有浓厚的道教训诫色彩。
明清小说论文
明清小说论文第一篇:明清小说论文《儒林外史》读后感在读完《儒林外史》后我深深感到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虚伪。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他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吴敬梓,他出生于清代,他从四十岁左右开始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了《儒林外史》,吴敬梓出生于豪门,却沦为穷儒,家境的升沉变化,使他体会到世态炎凉,为其创作《儒林外史》打下了基础。
全书共五十六回,三十多万字,描写的中心是儒林文士。
《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则展示了一幅清初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任用诙谐幽默而又笔触尖锐的文字描述元末明初的一段考场官场趣事。
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民间士林人士。
通过对许多民间正直儒士的倾赞和对腐朽政客的鞭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改变如此灰暗世界的期望。
他用这部小说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旧理学的憎恶而当时一场农民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本小说有多个小故事组成而每个故事之间又有一些联系,其中较有名的有《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打秋风》等。
《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则展示了一幅清初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
周进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给商人管帐的地步。
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
在南海主考时,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
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
我尤其欣赏第三回《范进中举》一节,能代表全书思想艺术的主要特色。
作品开头写的是范进的主考官周进,因几十年落第,已经六十多岁了,仍未功遂名就。
他满腔哀怨,见到贡院,痛哭不已,一头撞在号板上,众人急忙抢救,才算活过一条命来。
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再次应试,竟巍然高中,做了钦点广东学道,一举成名。
小说就通过他引出了范进。
明清小说浅析
明清小说浅析一、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形式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清小说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突破性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从题材、艺术手法和影响等方面对明清小说进行浅析。
二、明清小说的题材多样性1. 历史题材明清小说中的历史题材作品较多,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创作,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2. 神魔题材神魔题材是明清小说中的另一大特色,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人与神魔之间的斗争和交流,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探索。
3. 侠义题材明清小说中的侠义题材作品也颇受欢迎,如《西游记》、《鹿鼎记》等,这些作品通过对侠客形象的刻画,探讨了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等道德议题。
三、明清小说的艺术手法1. 描写细腻明清小说在描写上追求细腻入微,通过对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等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
2. 对白生动明清小说中的对白生动有趣,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展现了各种社会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3. 叙事巧妙明清小说在叙事上常常采用巧妙的手法,如倒叙、插叙等,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读者往往会被吸引住,想要一探究竟。
四、明清小说的影响1. 文化传承明清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经典的明清小说被广泛传播和阅读,成为后来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2. 社会反映明清小说以其真实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明清小说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价值观塑造明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常常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如忠诚、孝顺、正义等。
这些价值观通过明清小说的传播和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
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第一篇: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时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形式而言,明清小说更是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广阔社会生活场景、丰硕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明清小说的叙事以情节为中心,虽然在内容的结构编排及语言的锤炼上都比前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股“复古”的潮流,那就是诗化小说的诞生和风靡。
具有诗化特征的明清叙事小说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
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
从理论上来看,有着诗意美的小说,具有一种从有限的形象画面,升华到无限的思想、理念的升腾力,一种从具体的人物情节提高到普遍的意蕴、诗情的概括力,它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
小说家不再让具体事件捆绑、摆布自己的思想,常常在小说中像诗那样运用情绪的流动,内心的独白,放射性的结构,思维空间大大开拓,能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旨蕴意念。
它的抒情性的因素突破了严密的结构框架,冲淡了完整的情节密度。
将以上比较抽象而又理论化的解释用自己较为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作家在叙述故事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与想象,运用喜爱的诗歌形式流畅而又大胆的吐露自己的情感与内心,并在具有丰富感染力的渲染下放大和扩宽其小说的抒情特质,从而使小说叙事的环节功能得以弱化,做到能带给人深刻情感共鸣的叙事性。
明清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固来以其结构叙事的艺术特征而被大家所推崇的作品。
《聊斋志异》小说中将诗词化的语言运用其中,还不乏完整的诗词曲,它不似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那般几乎全数直接引用已有的前朝诗作,也不像魔幻神游小说《西游记》完全是以作者吴承恩的角度来进行描写叙述,纵观《聊斋志异》四百三十八篇短篇作品,蒲松龄很多是按照每个故事的人物来进行特定的创作,而且也与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以及自身所处的环境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作文《明清小说读后感》
明清小说读后感哎,说真的,读完明清小说这堆书,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穿越了一趟似的。
一开始还觉得挺枯燥的,那些什么“才子佳人”、“江湖侠客”,听着就感觉老套,跟现在这些偶像剧似的,感觉没啥新意。
后来仔细琢磨琢磨,嘿,还挺有意思的!就说我最近读《金瓶梅》吧,这书…怎么说呢,尺度是真的大啊!我当时一边读一边还偷偷摸摸的,生怕我妈突然冲进来,看到我看的书名,那可真是要解释半天了。
那天我正看得起劲儿呢,是潘金莲那段儿,描写她偷情那阵势,啧啧,那叫一个细致!跟现在某些网络小说比起来,那细节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当时就想起上周六去菜市场买菜的事儿了。
那天我排队买菜,前面有个大妈,她挑菜那叫一个仔细!就跟潘金莲挑汉子似的,一个一个的翻,摸摸茄子,看看辣椒,还时不时地闻闻,那神情,那专注,简直跟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似的!她挑了半天,才挑了一小把青菜,几根黄瓜,还有两个看起来特别嫩的西红柿。
那西红柿啊,红彤彤的,个头不大,但是看着就水灵!跟我家阳台种的那几个蔫巴巴的小西红柿完全不一样,真是让人羡慕啊!这大妈挑菜的认真劲儿,让我突然联想到了《金瓶梅》里潘金莲对西门庆的“挑剔”,虽然一个是挑菜,一个是挑男人,但那种认真专注的态度,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金瓶梅》可不止描写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
它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那些官场腐败、市井生活,看着也挺有意思的,让我对明代的社会情况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是通过一些…比较“刺激”的方式了解的。
这感觉就像,你看一部电视剧,虽然里面有打打杀杀,但你也能从细节里看到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人情世故,对吧?就像我看着那大妈挑菜,我就能感觉到她对生活的认真,对生活的热爱,也顺便联想到买菜的钱都得省着点花,才能买点好的。
总之啊,读完这些明清小说,感觉收获还挺大的。
不仅了解了历史,也培养了我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以前我可能就只会匆匆忙忙买个菜就完事儿了,现在我可能会多花点时间去看看那些菜,想想那些菜是怎么种出来的,体会一下生活的小乐趣,哈哈。
作文《《明清小说》读后感:小说的魅力》
《明清小说》读后感:小说的魅力哎,最近迷上了明清小说,感觉自己像掉进了个巨大的八卦漩涡里,根本停不下来!那些故事啊,比现在那些狗血电视剧精彩多了,还特别真实,不像现在好多剧,为了流量,剧情狗血得让人想翻白眼。
我记得有一次,朋友小丽过生日,我们一群人去KTV嗨歌。
我点了一首周杰伦的歌,兴致勃勃地唱了起来,结果唱到一半,突然卡壳了,脑袋一片空白,想不起下一句歌词是什么了。
我当时那个尴尬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感觉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空气都凝固了。
这感觉,和读《金瓶梅》里西门庆被潘金莲各种算计,结果最后惨死的情节,有种异曲同工之妙!哈哈哈,虽然程度完全不同啦,但那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又夹杂着些许无奈的感受,真的很像。
说回明清小说,它们为啥这么吸引人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人设太真实了。
不像现在很多小说,主角光环闪得让人睁不开眼,动不动就“天下无敌”。
明清小说里的那些人物,个个都活灵活现,有七情六欲,有缺点毛病,甚至还有点“坏”。
比如《红楼梦》里的薛宝钗,表面端庄贤淑,其实内心也有她的算计和无奈。
再比如《水浒传》里的那些好汉,虽然说是“替天行道”,但其实也各有各的小算盘。
这种真实感,是AI程序永远模仿不出来的。
AI那些“训练数据”再怎么庞大,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我的KTV卡壳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那种大脑空白,面对众人目光的局促,以及事后自我安慰、略带懊悔的心情,AI能模拟出来吗?我觉得不能。
它可能写出“主人公经历了尴尬的瞬间”,但绝对写不出我当时心里那种万马奔腾,又窘迫又想笑的复杂感受。
明清小说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它抓住了人性的本质。
它不给你灌输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让你自己去感悟人生,领会其中的道理。
就像我这次KTV经历,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对人际交往、以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有了新的思考。
所以啊,与其说我是在读明清小说,不如说我是在窥探人心,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
元明清小说论文
明清小说论文明清小说概述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观念的史传性小说艺术的史传性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
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惩劝模式牢笼创作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
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
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
明清经典小说鉴赏论文《西游记》的真相摘要:《西游记》家喻户晓,师徒四人各有特色,翻拍成无数影视作品,深受大众喜欢。
要说里面师徒四人,个个特点鲜明,唐僧慈悲为怀,孙悟空活泼好动,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任劳任怨。
然而,原着里的他们并不是这样,甚至截然相反。
关键词:《西游记》、性格、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正文:《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着作,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被翻拍成各种电视连续剧、电影、动画,深受大众喜欢。
要说里面师徒四人,个个特点鲜明,唐僧一心向佛慈悲为怀,孙悟空活泼好动武艺超群,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沙和尚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然而,这些都是影视作品中勾画的人物形象,在《西游记》原着里,这四个人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或许看了原着之后会发现,《西游记》根本不是简简单单的神话小说,更是一部富有讽刺意味的作品。
首先,从唐僧讲起。
在影视作品中,师徒四人里取经愿望最强烈的就是唐僧了。
但相反,在原着中,唐僧恐怕最不愿意西天取经。
此话怎讲?其实唐僧取经是被逼无奈的。
原着中这样写到,一天,菩萨变成一个老僧人带着禅杖袈裟来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宫中,当时唐僧正在诵读佛经,群臣跪首。
唐太宗喝到来者何人,老僧人便说自己有两件宝贝,禅杖和袈裟,价值不菲。
李世民当即就买下送给唐僧,唐僧感激不尽。
随后老僧人讲到唐僧如此讲经不能普化众生,唯有大雷音寺如来佛祖的真经才能普度众生,永保大唐盛世。
李世民听得心动,问大臣谁能为朕取得真经。
然而群臣鸦雀无声,刚刚太平盛世,谁愿意出去受苦?李世民盯着唐僧,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刚收了别人礼物的唐僧只好说道,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前去取得真经永保盛世太平。
这样一看,唐僧并不是很愿意去取经。
而唐僧答应后,他的弟子们问他为何要自荐,唐僧无奈回答:“得蒙圣上恩宠,不得不尽忠报国耳。
”可以看出,唐僧是多么不情愿。
而取经刚开始,唐僧一路上哭哭啼啼,看见什么野兽,害怕得要休息很久才动身,所以,为什么唐僧如此喜欢猪八戒,正因为他们有共同之处,取经的意志并不坚定。
明清小说结课论文
明清小说名篇赏析结课论文——红楼梦的艺术技巧很高兴这个学期选上了吴光正老师的《明清小说名篇赏析》课,怀着对明清小说的向往我完成了这门课的学习,到了结课的时候,说对哪一篇小说印象最深,我想还是《红楼梦》吧。
研究《红楼梦》的人数以千计,我只不过是对其感兴趣的众多人中的一个。
说起我和《红楼梦》的相逢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叫肖芳,一个叫刘心武。
前着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是她第一次用“元迎探惜”四个字将我引入了那个充满浪漫气息和文学魅力的世界,我也被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折服,当然那时候只觉得曹雪芹很厉害,可以写出这么多的诗词,并没有感受到这部小说真正为世人惊叹的一面。
后面一个人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老师也在课堂上提过这个人,就是作家刘心武,同时也是一位红学家。
虽然老师上课时对他的评价不怎么高,但我对红楼梦的认识有很多都是受到他的影响。
上高中的时候喜欢听《百家讲坛》,不经意间听到了刘心武在讲《红楼梦》,觉得很有意思,他对《红楼梦》中判词以及人物的还原进行了分析,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红楼梦》的世界,从那一刻我就深深地爱上了《红楼梦》,对这一部站在中国古代小说巅峰的名著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用我最喜欢的漫画《火影忍者》的话说,就是羁绊。
如今来看,对《红楼梦》又有别样的看法,因为老师在课上引导我们学会分析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一草一木都不简单,人数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老师说这是一部书写青年男女感情的小说,与政治无关,这和我以往听到的观点大相径庭,我也不知道谁对谁错。
下面我结合相关书籍就《红楼梦》的艺术技巧简单的谈一下我的看法。
命名艺术就如初中语文老师讲的“元迎探惜”四春其实意味着整个故事应该是“原应叹息”的基调,曹雪芹在这部小说里大量运用的类似的技巧,这个不是文字游戏,这个是文人的游戏,是一种艺术技巧。
类似的命名艺术还有很多,我一一说来。
先就书名来说,原名《石头记》是自譬所记石头之事;《风月宝鉴》则戒妄动风月之情;《情僧录》指宝玉有情人做了和尚;《金玉缘》记金锁与宝玉相配的姻缘;《金陵十二钗》则明指书中十二女主角的故事。
明清小说中的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
明清小说中的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明清小说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更是不容忽视。
写实主义的小说在现代文学中颇受欢迎,然而在明清时期,小说更多的是以浪漫、幻想、夸张为主调,却不失真善美的表现手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明清小说中的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探究小说家们对于社会现实、人性张力的表达与感悟。
一、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表达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不但要用艺术语言表达思想,还要通过故事情节来阐述社会现实。
在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社会的存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百姓,贫困落后的工农生活深深影响了他们的精神状态。
小说家们深知这一现象,故在作品中揭示了农村百姓贫困、官僚腐败等社会弊病。
例如,程德全所著《镜花缘》就是一部大力揭露封建社会晦暗面的小说。
小说家通过镜子将人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相互映照,表现了那些善良美好的人在封建社会下的艰辛生活和被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所迫害的悲苦遭遇。
而这部小说也因此成为了当时社会正义的呼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二、明清小说中的人性张力表现在明清小说中,往往可以看到小说家们对于人性的深刻刻画与感悟。
他们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测性,深挖人性内在抉择的复杂和张力,表现出无私的关怀和宽容的心态。
例如,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就是明清小说中人性表现最为深刻的一部,全书共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心路历程和人性深层次的抉择。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江湖人物生活的凄美、悲怆、狂妄、豁达等多重情感,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张力,使得小说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三、明清小说中的艺术感染明清小说的作者往往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将社会现实和人性张力与美学享受融为一体,以此感染观众,达到一种深入人心的艺术效果。
例如,施耐庵所著《水浒传》就是一部充满艺术感染的小说。
小说中的宋江、方腊等“梁山好汉”形象,其表现手法是典型的浪漫艺术,透过其各自的性格、形象、行为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发出观众浓烈的情感共鸣。
明清小说论文
明清小说赏析院系: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班级:09艺设(1)班姓名:张昭学号:2009041274 内容摘要:通常人们最熟视无睹的,往往是一个民族最独特的。
研究发现,明清章回小说的开头并非千篇一律,也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的。
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下、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开头模式,尽管有俗套之嫌,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小说的叙事结构、内容寓意及读者接受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功能。
关键词:正文:凡是读过明清章回小说的人,都会对其先诗词、再议论,然后才开始正式叙述故事的开头模式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
也许正因为人们对这一明显的文本构成现象太熟视无睹,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研究。
但是,通常人们最熟视无睹的,往往是一个民族最独特的。
研究发现,明清章回小说的开头并非千篇一律,也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的。
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下、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开头模式,尽管有俗套之嫌,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小说的叙事结构、内容寓意及读者接受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功能。
这些开头模式是中国章回小说叙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决不可抛开这些具体的特征而去谈抽象的理论。
这些模式的形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审美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其他文学体裁的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作家个人的思想、经历及创作习惯有关。
本文将在分析章回小说开头模式的基础上,着重从文体形成的角度展开对明清章回小说开头模式的研究。
明清章回小说沿袭了话本小说的创作体制,它的开头也从话本小说的篇首诗词、入话、头回演变而来。
以诗词议论开篇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惯用的手法,这是受话本小说入话的影响。
诗词议论可以点明主题,概括全文的大意;可以烘托某种情绪,抒发一定的感慨;也可以论说作品主旨,进行劝诫。
如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的篇首是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清小说结课论文
赏析《红楼梦》之抄检大观园政法学院政治20101班刘书海学号:2010502280内容:通过抄检大观园一事,作者描写了众人不同的反应,既展现了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也刻画了人物的鲜明性格。
王夫人缺乏心计,耳软面硬;凤姐精明干练,老于世故;王善保家的阴毒奸险,没有眼色;探春刚毅果敢,明辨是非;晴雯脾气刚烈,司棋敢作敢当等,均给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
摘要:小小的一个绣春囊,不过是引发这个重大事件的导火线。
书中的描写从人物性格特点出发,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特点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关键词:抄检性格特点内部矛盾反抗精神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其寓意是相当深刻的,是《红楼梦》全书中一个高潮。
它是贾府内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构成的情节也更加生动。
抄检大观园这场轩然大波的产生是由于贾府主子间内部矛盾所引起的。
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背后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拿去了。
邢夫人就派她的陪房、心腹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交给了弟媳、贾府的当家人王夫人。
王夫人把这看作是出了一桩非常事件,吓得“泪如雨下”,马上去找侄媳王熙凤商量,经过一番策划,由王熙凤领头,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作为助手,对大观园连夜进行查抄。
查抄结果,一批年轻的女奴,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她们中有些被撵走,有的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从而结束了大观园中自由欢乐的生活。
抄检大观园应该是荣国府中邢、王家族长期争权夺利斗争的一个公开化的反映,是在野派和当权派斗争的直接体现。
在荣府,由于贾母的偏爱,大权不在长房手里,而是由二房王夫人和她的内侄女凤姐来掌管。
凤姐虽是长房邢夫人的儿媳妇,但却处处和姑妈王夫人站在一起。
她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因此长房贾赦夫妇对这种情况是十分不满意的,他们常常借端发作。
在抄捡大观园之前,在贾母八十大寿的时候,邢夫人借为捆绑的奴仆讨情,当众叫管家少奶奶凤姐下不了台,以发泄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智深的人物性格分析
刘静2011514468 医学院11级口腔1班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可谓是妇孺皆知,而我却跟喜欢《水浒》,水浒中一百零八好汉,个个仁义,侠肝义胆,而我却更偏爱鲁智深。
喜欢他的正义、仁义、狭义也喜欢他的慷慨、豁达和智谋。
鲁达,也叫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里面的天孤星,排行十三。
《水浒》中描述,他生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
只从外貌上看,我们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极富正义感,刚正不阿的人。
他在渭州城,也就是自己就职的地方一出经常光顾的茶馆和天微星九纹龙史进偶遇,原来史进是来找寻自己最仰慕的师傅王进。
虽说王进没寻着,但二人意气相投,就准备一起喝两杯。
可巧的是,在从茶馆到酒楼的路上,有巧遇史进的拳脚启蒙师傅地僻星打虎将李忠,即使李忠还想卖点大力丸,但架不住鲁达近乎鲁莽的热情,三人很快就一同坐在潘家酒楼的一个叫做济楚阁的雅间里吃喝上了。
由于为一阵烦心的啼哭声所打扰而了解了受人欺负以致卖唱为生的金家父女的情况,鲁达的侠义本性被激发,若非史进、李忠二人拦住,当时就要去打抱不平。
冷静下来的鲁达很周详地安排好金家父女的出路后,就在第二日上演了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的“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好戏,当然,鲁达自然明白打死人应该承担的法律后果。
所以,粗中有细的鲁达在指责郑屠装死以掩人耳目后,飞也似地跑回住处,几下子收拾完“衣服盘缠、细软银两……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鲁达可真是好汉,绝不吃眼前亏。
就这样,鲁达出逃了。
作为一个军官,鲁达应该知道大宋的律法。
可是,当他得知世上还有如此不公平的压迫时,还是挺身而出,要为弱者出头,从中就体现出他的侠肝义胆,刚正不阿。
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亡命到雁门一时走投无路的鲁达的侠义心肠很快就得到了不错的报答。
鲁达在金家父女的间接帮助下,成了五台山文殊院里的一个和尚。
鲁达也就成了鲁智深,这个和尚可谓地地道道的“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吃了人命官司而跑到寺院,纯粹逃避法律制裁。
按书中所写,好像是鲁达因为偶然两次吃酒而耍酒疯才被请出五台山文殊院,其实,鲁达是早有预谋并且有一套完整的“出五台山记”的计划。
因为五台山实在荒凉,而和尚又吃不得酒肉,这两点注定会逼得鲁达有其他想法。
也许当他通过与其他和尚沟通而得知本院住持智真长老有一个智清师弟在开封大相国寺当住持,就有了换个寺庙的想法了。
想想看,开封在那时可是首都啊,一定很热闹,出去搞点酒肉也容易。
可是,要去那里必须得有本院长老的介绍,也就是说,鲁达得拿着推荐信才行。
要是直说,成功率恐怕不是太高,因为你鲁达本来就是个半路出家的,哪能要求那么多呢?何况,鲁达心思并不粗,于是,鲁达开始想办法迫使智真长老为自己写推荐信。
根据书中描写,鲁达“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地都是。
”这其实就是鲁达有意的。
想想看,鲁达怎么说是当官的人,方便要找茅房这个体统应该晓得。
之所以如此,就是好让一些人打小报告到主持那里。
当然,仅凭这些是不够的,还要搞点大的。
于是,后面的喝酒、吃狗肉、毁坏公物、斗殴等事端层出不穷,随地大小便同时继续。
智真长老实在忍无可忍,还真的把鲁达梦寐以求的去往首都寺庙的推荐信交给鲁达了。
还有一点,就是鲁达在下山之前就找好铁匠,给自己打造混江湖用的家伙,一根六十二斤重的禅杖以及一口好戒刀。
这足以说明鲁达的计划在
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的确是鲁达刻意为之。
鲁达这个人,做人挺讲究。
即使是为躲官司而当和尚,也要尽量当得舒心、当得自在一点。
既然不好向原来的住持名言,就以行动来促使人家主动说。
这便体现出他为人自在洒脱,并且很有些小聪明。
书中,他本就是一个侠义、细致、负责、豁达的男人,对他的人物性格描述很多,事例也很多,然而英雄总逃不过一死。
但水浒一百零八好汉中就属鲁智深的结果最好了吧。
我总认为他一生行侠仗义,历经世事沧桑,听潮而死也便是他最好的归宿。
英雄已死,但花和尚鲁智深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