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杨彩丽
各位老师,大家好!
研读课标,把握教材,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追求。
相信我们对教材的每一次解读都注定是一次美丽的跨越。
今天,我和大家就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共同分享我的理解,欢迎赐教!
说课的顺序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学法,说教法模式,说教材开发,说教学建议
一、说课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共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前言部分由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三块组成,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部分由总目标;阶段目标两块组成;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由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四块组成,最后是附录由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两块。
语文课程的4个基本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下面主要说说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第四学段(7~9年级)阶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意图:
七年级上册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力求改革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这六个单元分别是:家庭亲情、学习生活、自然美景、人生体验、科学世界、幻想世界。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
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
每个单元有 5 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
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
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
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每个单元后的“写作·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
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
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
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附在后边,还附有三篇名著导读文章,另附有《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三)内容结构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内容结构线索,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写作”,部分单元还有“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
每单元5课。
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教材安排了六次作文集中训练,分别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
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3、综合性学习安排3次: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
(四)关于教材调整
调整原则:
1、落实2011版课标要求:
(1)注重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改变过分夸大人文性的倾向,重视语文的能力、方法、习惯等基本目标的达成。
)(2)重视阅读,强调“读书”: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强调教师的组织、引领和指导。
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增加关于语音、文字、词汇、文体、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5)调整“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6)避免出现偏差: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自主、合作、探究,防止流于形式,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2.反馈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吸收合理化建议:
3、控制调整幅度,实现平稳过渡
调整内容
1. 框架微调
阅读+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增加了写作)
4. 增加写作内容
5. 减少综合性学习
6.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7、调整课后练习
(五)、本单元单元内容重点:
这个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取课文。
有的文章与学校生活密切有关,如:《我的老师》、《王几何》;有的家庭式的特殊式教育如《再塑生命的人》;有的则由校内延伸至校外’涉及整个少年时期的学习与实践‘如《我的早年生活》;有的则是古人的言论’涉及学习方法、态度、品德修养等如《论语十二章》。
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逐课分析
《我的老师》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
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故事感人,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
《我的早年生活》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文通过对丘吉尔在哈罗公学和军事院校的两种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者的自信、乐观、坦然和伟大的气魄。
选材典型’叙事清晰;语言诙谐幽默、自然、生动。
也没有阅读障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王几何》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作者马及时,课文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渊博的老师形象,表达了对老师的热爱、赞赏之情。
该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人物。
指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论语》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所选十二章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学习该课让学生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六)、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采用默读的阅读方式,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
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3.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加强文言文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文言的习惯。
过程和方法
1.在理解的课文内容方面,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刻的哲理。
2.采用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质疑法、诵读法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理请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三、说学情学法
1、知识与技能要求
(1)关于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特点: 形散神不散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
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中心集中鲜明
(2)关于修辞
(3)关于读书方法
2、七(1)班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七(1)班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表达能力较差。
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从研讨课文和激发学生兴趣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查找资料,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充实课堂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文件,设计各种表演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意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说教法模式
(一)、教法原则: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2、听、说、读、写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教学模式解析(说教学程序):
1、本单元的教学设想:
现代文阅读,指导学生默读,并圈点勾画重点词句。
一方面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积累这些词语,另一方面重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怎样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不同方面刻画人物的方法。
并结合本单元写作要求说真话抒真情进行写作训练。
学习《论语》十二章,熟读成诵是关键。
因此,要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并以灵活、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行独立思考,联系实际,加以体会。
2、我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说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按“朗读导入——初读课文,理解内容(预习交流)——重点研讨,赏析语言(展示精讲)——拓展延伸(图片展示)--教师总结,播放歌曲”进行教学。
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再塑生命”的理解这一环节。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目标
⑴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⑴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㈠导入:以“瞎子猜字”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盲聋哑人的世界。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计算成功率。
导入正课
设计意图:借助课堂小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
流中,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情
㈡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⑵你怎样理解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⑶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分小组讨论问题
全班交流,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领会沙莉
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并学习
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㈢重点研讨,赏析语言。
1、教师导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
为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品析语言,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
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
㈣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上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列举古
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设计意图: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充实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㈤教师总结,布置作业:对本课内容作概要回顾,点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明有声音的世界里,可我们身边还有一群人仍生活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我们的爱可以重塑他们的生命,带给他们温暖和光明。
让我们一起做手语:“我爱你”。
同时播放刘欢的歌曲《重头再来》作为背景音乐。
作业:搜集有关残疾人成才的事迹,摘抄到积累本,增加积累,更好地体验情感。
设计意图:结束播放刘欢的歌曲《重头再来》,以烘托课堂高潮,结束教学。
㈥、板书
《再塑生命》
师:关爱善
导
热爱生活
爱——获得光明、勇气、信心、新生——关爱他人
生:好学自
强
扶助弱者
㈦说教材开发
1、学生课堂生成问题准备:
(1)、塑造人物的常用方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文言文阅读(15分)(吉林省2010年中考试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省”的具体内容。
(2分)
2.请写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理解。
(2分)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原因。
(2分)
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学则感受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的所获得的启示。
(4分)
㈧、说建议准备
1.建议启动“阅读工程”。
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年级内启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进行评比展示。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七年级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动“阅读工程”。
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