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独秀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陈独秀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作者:李艳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

摘要: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革命领导者,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在谈及辛亥革命之时,人们时常将其和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相联系,殊不知,陈独秀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陈独秀;辛亥革命;贡献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32-02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辛亥革命的成功进行,是社会各阶级联合的结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其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陈独秀等优秀的党员,他们对革命的贡献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在革命运动的初期,陈独秀作为青年爱国知识分子,代表着中下层的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投身于革命之中,对辛亥革命的顺利开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协办《国民日日报》

陈独秀早年考中过秀才,人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905年3月,陈独秀在安庆举行爱国演说会时,邹容在上海出版了轰动一时的名著《革命军》。陈独秀深受启发,此时恰逢“《苏报》案”发生,陈独秀前往上海。后章士钊创办《国民日日报》,章士钊担任期刊主编,陈独秀帮助其发行报纸。对陈独秀在报社工作期间的工作情况,章士钊提到:“这个报是他和陈独秀总理编辑事宜,负责全部文字和校对,两人常常彻夜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才休息。”《国民日日报》是一份资产阶级性质的报纸,它从近代中国屡屡惨败中看到了国民的劣根性,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同时对国民性改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国民日日报》对唤醒中国人的新国民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辛亥革命进行了积极的舆论准备。在刊物发行期间,陈独秀以“由己”为笔名作诗两首,分别是《哭汪希颜》与《题西乡南洲游猎图》。在诗中抒发了陈独秀的爱国情怀,他认为要摆脱中国落后的现状,就要向西方学习,实行新的制度。为达到这个愿望,他决心带领国人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不贪图富贵名利。诗中表达了作为一个革命者坚强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制度的决心和勇气。

二、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进步思想。唤醒广大劳苦大众的思想觉悟

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通常是以办报来宣传革命思想的。1904年,陈独秀从上海潜回安庆,来到桐城学堂,他在演说时痛批清政府的腐朽与没落及国人的劣根性:中国即将亡国灭种

之际,国人却活在自己的梦里而未能觉醒,对外界之现状视若无睹。同时,陈独秀还创办《爱国新报》:“运广长舌,将众人脑筋中爱国机关拨动。”鼓舞民众反对殖民者的侵略。后因清廷的迫害而失败,使陈独秀流落他乡。不久又折回安庆,冒着牢狱风险联络爱国人士共同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进步思想,大部分稿子都由陈独秀“自任之”。

《安徽俗话报》于1904年3月31日创刊,其经费大多是由安徽的爱国民众赞助。该报是一种杂志兼有报纸特色的革命刊物,办报宗旨可概括为八个字:“救亡图存启迪民智”。事后陈独秀在提及此事之时,说道:“我那时也是二十几岁的少年,为革新感情所驱使……日夜梦想革新大业。何物臭虫,虽布满我衣被,亦不自觉。”这时的陈独秀可以说是风华正茂,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堪称青年革命民主派中的佼佼者。其创立以来共出版刊物22期。陈独秀以“三爱”为笔名,在其刊物上发表众多文章,大都用易于理解的白话文来议古论今,这种开拓性举措,在当时也是破天荒之举,很有革新的气势。《安徽俗话报》大力宣传反侵略、反封建思想,不仅发挥了唤醒的作用,也为后来陈独秀在国内领导新文化运动做了铺垫。

晚晴时期,一个困扰国人已久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曾经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发展到近代开始逐渐的落后于世界”?对于这个问题,陈独秀也曾经认真思考过,在他看来,只要是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与国民素质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时的国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眼中,只知个人的小家,而不知民族的大家;只知道安逸而不关心国家的发展;只知道认命而不思改变。

面对这种现状,陈独秀反复强调:“全树将枯,岂可一枝独活?全巢将覆,焉能一卵独完?自古道国亡家破四字相连。”作为革命家的邹容也认为革命首先要“去奴隶之根性”。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内心不满人民的麻木不仁,希望能够经过自身的努力去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并不厌其烦的向民众阐发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启发民智,去除留在民众内心深处的封建落后思想。

由于大力宣传进步思想,努力唤醒民智,使《安徽俗话报》影响越来越大。它所刊载的文章,有着鲜明的政治观点、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装帧,在当时报刊界可与享誉国内的上海《中国白话报》一争高下,因而在安徽地区的革命报刊中有颇高的知名度。其影响范围也非常的广泛,除了在安徽省内广受欢迎,在广大的南方和北方城市都有发行。正如蔡元培所说:《安徽俗话报》是“表明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的工作”。正因为如此,使它成为锋利的革命武器。也因此,《安徽俗话报》遭到帝国主义的打压,最终被迫停刊,但革命的火花并没有因此而被扑灭,反而越烧越旺,为后来的辛亥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参加暗杀团,创立岳王会,对辛亥革命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陈独秀办报之时,国内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革命党人决定以暴力来抵抗清廷的残酷镇压。章士钊写信请陈独秀来上海,并加入了爱国协会。革命党人准备杀清廷五大臣,后因华兴会的起义因泄密而流产。虽然陈独秀不赞成以暗杀来进行反清,并对暗杀活动进行了批评。他认为进行暗杀的个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能去除民众懦弱的心理,也没有达到唤醒民众的目

的,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不是可取的方法。陈独秀说:“暗杀只是一种个人浪漫的奇迹,不是科学的革命运动,科学的革命运动,必须是民众的阶级的社会的。”在清末的反抗清廷镇压过程中,陈独秀虽然没有亲自怀揣炸弹或持枪前往清朝官员府宅从事暗杀行动,但是他亲身参与了暗杀行动的策划,当时的他不可避免地也带有一些“英雄主义”色彩。

陈独秀到安徽芜湖之后,为了促进安徽革命形势的发展,用暴力推翻清王朝,陈独秀与柏文蔚、安徽公学师范班的学生常恒芳于1905年夏成立了岳王会,该会以发扬英雄人物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为核心,在当时吸引了不少具有先进觉悟的知识分子的加入,其中不光有安徽公学的一些先进觉悟的知识分子,同时还有武备学堂的热血爱国青年军人,人数大约30多人,所订章则,核心内容就是反清。岳王会的第一次会议是在芜湖召开的,会上以传统的民间组织形式宣读会议誓约,租用当地两间民房当做联络点。芜湖为岳王会的总会,由陈独秀任会长。常恒芳鉴于安庆人太少,力量不够,后来常恒芳进新军干部训练班学习,并在新军中发展会员。岳王会的成员“大多数是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他们“在新军士兵和各种军事学堂中散发《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读物,并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制造兴汉排满舆论,新军中多数下级军佐和士兵都受了他们的影响,倾向革命”。

岳王会虽然没有同盟会、华兴会那样出名,但它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以往的起义帮会,注重个人英雄行为,提倡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而岳王会却更注重群体的作用。它的成员构成由以往的民间会党会员为主转向以新军中的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为主,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岳王会因此在革命力量可以称得上是急先锋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病故,岳王会认为时机成熟,当机立断,推举熊成基为总指挥,发动武装起义,与清军血战数日,因力量力量过于悬殊而失败。起义失败后,熊成基逃往日本(后回东北谋杀载洵,被捕杀)。主要骨干范传甲、薛哲、张劲夫、葛兰瑞等英勇就义。幸存者大多加入了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起义虽然失败,但对其他地区的革命志士影响很大,使革,命党人开始注意去做新军的工作,为后来辛亥革命时新军的武装起义发挥了示范作用。

从1901年陈独秀在安庆藏书楼的爱国演说会,到1905年建立岳王会为止,他在辛亥革命前的活动是以安庆和芜湖为主要基地而展开的。他所领导的拒俄演说会被誉为“安徽革命的第一声”,他的《安徽俗话报》在沉睡的中国大地上最先开启了新的风气,此后又联络革命志士组织岳王会,宣传革命思想。因此说陈独秀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

(责任编辑姜黎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