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积累
舜( shùn ) 畎亩(quǎn) 胶鬲( gé )
孙叔敖( áo ) 傅说( yuè ) 拂士( bì )
【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士】狱官。 【市】集市。 【入】指在国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空乏】财资缺乏。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乱,扰乱。 【恒过】常常犯错误。 【而后作】奋起。文中指有所作为。 【而后喻】了解、明白。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译文: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
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
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
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整体感知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这篇短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 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 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 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 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 “人和” 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 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 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细读感悟 1.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 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 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 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 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 正的大丈夫。
震慑
武力的强大
译文: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 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河的险要;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同“叛”, 极点 背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
归顺,服从
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 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 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 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 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施行仁政 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词类活用
苦其心志( 使动用法,使……痛苦
)
劳其筋骨( 使动用法,使……劳累
)
饿其体肤( 使动用法,使……饥饿
)
空乏其身( 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
)
所以动心忍性( 动: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
人恒过( 名词作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
疏通文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兴起,指被任用
分析内容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 态度)
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 被起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救出来并受 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 百里奚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 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 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 他所没有的才能。
通假字
亲戚畔之( 同“叛”,背叛 )
疏通文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 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 人心所向。
外城
表转折,却。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奋起,指有所作为
显露、流露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征验、表现
后喻。
了解、明白
指在国内
辅佐君王的贤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守法度 的大臣
指在 国外
势力、地位 相当的国家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遵循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 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细读感悟 2.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 大丈夫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 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板书设计
课文总结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 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 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 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 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 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梳理
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 (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 想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 家大师,被尊为“亚圣”,与孔子 并称为“孔孟”。他主张实行“仁 政”,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 暴政害民。
字词积累
米粟( sù ) 亲戚畔之( pàn ) 域民( yù )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军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 甲、冑、盾之类。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指粮食。
一定的说服力。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句,开门见 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 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第4句进一步阐 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 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 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 和极强的逻辑性。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充足 放弃
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 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 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限制 凭,靠
巩固国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 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 丈夫。
忍耐力,增强其能力)。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 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 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2、3两句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 证。第2句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 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 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 句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 “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 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 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 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 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
准则,标准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 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 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 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这篇短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严谨。
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论证,下部分运 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
板书设计
《二》富贵不能淫
疏通文意
真正,确实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选拔、任用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狱官
集市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违背 扰乱
增加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所不能。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
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 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怎么,哪里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
行冠礼 教导、训诲
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
告诫
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指丈夫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拓展延伸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 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光辉形象,谈谈你所了解的大 丈夫形象,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情景导入
有一个经典故事,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 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 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 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里,同样锅里也煮 着水,不同的是,水没煮开,青蛙觉得挺舒服:这个 热水澡洗得好呀!结果青蛙被煮熟了!也就是说青蛙 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中却死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 古人的经典中寻求答案吧!
22 《孟子》三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运用,背诵课文,
积累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 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新课导入
孟子语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 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表现在脸 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 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 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 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整体感知
1.课文第1段开头列举六个历代名臣成才的 故事,共同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经历了一段艰难困顿的生活之后 才发愤而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②他们都经历过艰苦的磨炼,都成就了不平 凡的事业。
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些方面经受艰苦 磨难?磨炼的目的是什么?
♦ 思想——苦其心志; ♦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 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