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精讲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题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题答案

第一章文化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的勤劳、善良、团结等品质属于( B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行为文化2.我国各族人民在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 C )A.阶级性B.时代性C.民族性D.地域性3.中华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是( A )A.农耕经济B.海洋经济C.游牧经济D.商品经济4.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谁创立于什么时期( B )A.商纣王商代B.周公西周C.孔子东周D.秦始皇秦代5.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建立在( B )之上。

A.姻亲关系B.血缘关系C.朋友关系D.君臣关系6.诸子百家的兴起,其目的主要在于( C )A.彰显个人才华B.争取统治地位C.救时之弊D.获得一官半职7.玄学追求的是( A )A.放任旷达的生活旨趣B.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C.长生成仙的人生理想D.普渡众生的人生志趣8.理学家以天理遏制人欲,个人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约束,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 D ),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A.开放包容B.天人合一C.和合精神D.气节与德操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了( B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0.在致力于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应确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这体现了( A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1.我们做事情求大同存小异,兼容并包,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讲求胸襟与格局,这些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深受( C )思想影响。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2.我们自小就立志高远,自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不甘人后,面临困境能从容勇敢面对,这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 D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3.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句话体现了( D )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网课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网课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网课答案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全世界瞩目的瑰宝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课来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

这篇文档将为大家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网课的答案,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重要领域的知识。

目录1.中国传统文化概况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3.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4.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5.总结1.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文学、哲学、绘画、音乐、戏剧、工艺美术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演化和发展,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千百年的历史,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伦理道德,强调个人品德和家庭责任。

•文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字文化非常重要,包括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艺术表现。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与自然相互依存。

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3.1 文学作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封建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悲欢离合。

•《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学的经典著作。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早期的民歌和宫廷诗歌。

3.2 绘画作品•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的中国绘画传统,追求自然的美和审美的内涵。

•花鸟画:以花卉、鸟类为主题的中国绘画传统,注重描绘生动的自然场景。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中国绘画传统,突出个性和情绪表达。

3.3 音乐作品•京剧: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古琴:中国古代的弹拨乐器,被誉为“乐器之王”,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京胡:中国传统弦乐器,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和戏曲表演。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西北大学中国传统文化选修答案

西北大学中国传统文化选修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一、基本概念1、文化:A、对“文化”一词的考察•“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如:“物相杂,故曰文” (《易传·系辞》)、“五色成文而不乱”(《礼记·乐记》)。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此义。

后来,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以及由此引申为人们的具体道德。

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比如《礼记·中庸》中有“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文化”一词的出现《易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说苑》:“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B、举例说明“文化”含义:•例一: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共业”,它包含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例二:爱德华·泰勒(1871《原始文化》)•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总之,对文化的界定,首先要注意文化的针对对象是人,这包括用文化来教化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

其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实际上就是指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则仅仅指精神文化,而且人们经常所指的文化都是指精神文化。

而且就精神文化来说,内部也存在层次之分,比如制度、观念、行为等等。

2、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

梁漱溟认为西洋、中国、印度的文化的差异在于“(一)向前面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要求……”李大钊认为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确定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分层精练) (含答案)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必修4)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分层精练) (含答案)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必修4)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分层精练基础过关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对此论断的恰当理解包括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源远流长的高度契合性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借鉴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价值遵循④中国式现代化优于西方现代化模式,更适于当代人类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4年春晚主题以生僻字“龘”为题眼,登上网络热搜。

“龘”字由三个“龙”字组成,看起来就像是一群龙在天空中飞舞,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龘”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

历代书法家在尝试“龘”字的书写时,因其结构复杂而对称,创造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效果。

由此可见()①“龘”字是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实证②“龘”字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③“龘”字注重实际运用,为书写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④“龘”字有独特的结构体系,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央视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播出以来,不断掀起收视热潮。

节目用影像解构出25个中国汉字背后的基因密码和历史文化典故,每个汉字都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隐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从《汉字听写大会》、《汉字五千年》,再到《“字”从遇见你》,央视一直坚持向国人推广汉字的主要价值在于()①展现深厚内涵,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和文化发展方向②激发文化共鸣,让不同年龄的人形成对社会和历史的共同认知③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汉字特有的文化魅力以提升文化认同感④坚定文化自信,从汉字中体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中国色彩——青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考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考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后题答案一、填空题1.团圆节2.苏轼3.月亮4.长寿5.“辟邪翁”6.百家争鸣7.大自然;人类;互相理解,结成友谊8.仁;礼;中庸9.和而不同10.重和谐;主张中庸11.汉字12.大汶口文化时期13.陶文14.商代的甲骨文15.隶书16.气势.意态.韵律17.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和柳公权等18.笔.墨.纸.砚19.尖.圆.齐.健20.线条.结构.墨色21.人物画22.山水画23.青绿山水24.水墨山水25.以形写神.形神兼备26.一年四季27.冕旒28.花钿妆29.天揖30.维吾尔族31.宫殿建筑32.明33.四合院34.川35.印度36.乌龙茶37.取.沏.端38.凤凰三点头39.尝茶.闻香.观汤40.盖.碗.托41.营养42.淮扬菜43.尝鲜44.饺子45.苏东坡二、单选题1-5 CCABA 6-10 CCADD 11-15 CDDAD 16-20 BCCAB 21-25 ACCAB 26-30 ABACD 31-35 BBBAC 36-40 BABCD 41-46 CDBCBD三、多选题1-5 ABD ABCD BC AC ABC6-10 ABCD ACD ABCD ABCD ABCD11-15 ACD BCD AC CD ABC16-20 ABD ABCD ABCD AC ABC21-25 ABD ABC ABCD ABCD ABCD26-30 ABC ABD ABCD BC BCD31-35 ABD BCD BD ABCD BCD36-40 CD AB ABC ACD ABCD41-45 ABCD ABD ACD ACD ACD四、判断题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五.简答题1.拜月、赏月、吃月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

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

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

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

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

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

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

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

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近年来,传统文化备受重视,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

作为中国语文的核心,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中考语文,笔者搜集整理了一份《传统文化》知识点课件,其中不仅有对各个文化概念的详细解释,还有大量的例题演练以及答案详解,相信会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词语解释篇传统文化的词语解释篇主要通过对各个概念的介绍,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内容和发展历程。

根据内容的主要分类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传统文化概念:包括对传统文化定义的解释和阐述,例如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等。

2.文学类:包括对古代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品的介绍,例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

3.哲学类:包括对思想家和流派的介绍,例如老子、庄子、孔子、儒家、道家等。

4.历史类:包括对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人物的介绍,例如三皇五帝、夏商周、秦始皇、汉武帝、明朝等。

5.艺术类:包括对传统艺术形式、代表作品的介绍,例如京剧、曲艺、漫画、瓷器、绘画等。

二、例题演练篇除了对传统文化概念的介绍,课件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例题演练,旨在加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例题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选择题:主要测试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李渔)2.填空题: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写答案,例如《千金小姐赋》是谁写的?(填写作者名)3.判断题:测试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第一部现代百科全书是清代科学家李约瑟所著。

(判断对错)4.阅读理解题:测试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下列选段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给出作品名,同学需要阅读选段并进行分析判断)三、答案详解篇课件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案详解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同学们答题的正确性,二是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网络课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网络课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网络课答案
一、原题
1.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它源于中国古代文明,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宗教、艺术、
文学、习俗、礼仪、技术等方面的精华。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道家、法家、兵家、医家、墨家、儒家、佛家、礼仪、书法、园林、音乐、舞蹈、戏曲等为辅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

它以“仁义礼
智信”为核心价值观,以“尊师重道、敬酒畏色”为行为准则,以“谦虚谨慎、恭敬有礼”为礼仪规范,以“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为
学习态度,以“自强不息、致力于公益”为精神追求。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
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
区的文化发展。

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都受到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

(2)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如日本的封建制度、韩国的朝鲜王朝制度等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的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如日本的家族社会、韩国的宗法社会等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如日本的佛教、韩国的道教等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发轫于(),形成于西汉,并经后来历代的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而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

2.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忽视功利,虐杀了(),使社会呈现僵化而有秩序的状态。

3.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

中国文化又具有以“求治”为目标的()。

4.中华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5.以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外靠以专制王权为核心的行政力量,内靠以()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6.宗法传统,使中国文化归于以()为目标的“道德型”。

7.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8.()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9.中国传统科技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二是经验性。

10.强调()在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哲学逻辑上,重辩证逻辑而轻()。

12.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内容及方法上,其重心和运思的特征是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所注重的是()问题。

1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仁、崇()、重节三方面。

14.明清时期,理学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的大力提倡。

明清两朝皇帝都把朱熹( )作为科举取士的准则。

15.范缜的(),对佛教唯心主义的神灭论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

范缜从理论上冲击了佛教思想,并丰富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6.整个唐代诗歌以浪漫主义与()精神为主流,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17.书法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三国时钟繇创真书(楷书),东晋时()使字体更为活泼而富有生气,他也因之被称为“书圣”。

18.文艺理论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文士的推动下,中国文学终于摆脱了依附儒学的附庸地位,蔚为大观。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传统》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2.《诗》、《书》、《礼》、《易》、《乐》、《春秋》3.《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道德经》、81章5.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澈、曾巩6.民族、民权、民生7.民主、科学8.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9.经、史、子、集10.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1.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12.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13.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14.徐光启15.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近代新学16.金、木、水、火、土17.风、雅、颂二、名词解释1. 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关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理念。

2. 道统论是韩愈提出的按照佛教“法统”建构起来的自尧舜以至孔孟的儒家仁义之道的传授系统。

3. 老子提出的哲学命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道作为天地万物的规律和法则,体现出自然而然的状态。

4. 宋明理学中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强调心为本原的儒学流派,主张“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5.二十世纪一十年代,以《新青年》为主要舆论阵地,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以反对旧伦理,建立新道德,反对文言文,主张白话文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启蒙运动。

6.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包括儒、墨、道、名、法、阴阳诸家,体现了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涉及天人、名实、常变、古今、义利、善恶等方面,是古代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7.晚清张之洞提出的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的关于中西古今关系的文化理论。

8.孟子发挥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的以民贵君轻、王霸之辨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学说。

9.孔子提出的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偏不倚的常道的辩证思维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答案绪论1【单选题】(1分)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正确2【单选题】(1分)《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正确3【单选题】(1分)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正确4【多选题】(1分)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B.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仁为本B.以人为尊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夫妇有别B.君臣有义父子有亲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D.“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自我修养)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共性)中寻找5【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6【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董仲舒)8【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仁礼的统一)10【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第三章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史官)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清虚卑弱)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无神论)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推己及人)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治人事天莫若啬)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 ) A.道法自然B.反向思维C.祸福相依D.相反相成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 CD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AB ) A.天之道,利而不害B.弱者,道之用C.天道酬勤D.忠恕之道第四章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B)A.庙里的塑像B.智者、觉者C.传说中的人物D.神仙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中国B.古印度C.尼泊尔D.泰国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公元前6世纪秦代C.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少林寺B.白马寺C.南华寺D.普救寺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版)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版)本课主要涉及中华文化简史、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例题:(2023全国卷3第19题)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

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

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②表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取决于时代的变迁③增强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④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①由题意知,从“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到“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华民族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不断焕发生机,这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①符合题意。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是否焕发生机取决于是否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社会实践的变迁,②错误。

③传统文化中有优有劣,坚守的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

④在我国“历来注重敦亲睦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④符合题意。

【易错知识点】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是否焕发生机取决于是否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社会实践的变迁。

二、变式训练1.I.“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B【解析】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说法错误,排除①。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如何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

2.结合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继承。

3.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它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知识点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作用(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知识点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议话题·强认知]通过上组图片可知:(1)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提示: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有: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篇巩固提升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

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

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

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甲骨文中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探索和记载影响到后期天人思想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故选D 项;甲骨文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意义,“真实状况”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早期自然崇拜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而非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甲骨卜辞与秦汉以后政治文明走向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

2.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周礼”。

这主要说明了“周礼”()A.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B.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C.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D.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周礼”是对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的整理、改造,为西周统治服务,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这充分说明“周礼”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故D项正确。

3.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A.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B.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C.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西周先王崇尚德政、慎用刑罚、以民为本的思想,注重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是孔子的仁爱思想,体现了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故选D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礼仪教程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礼仪教程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礼仪教程答案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五大美德:仁、义、礼、智、信。

(2) 三大仁爱:仁慈、慈爱、仁爱。

(3) 三大礼:礼仪、礼节、礼貌。

(4) 三大义:义务、义正、义直。

(5) 三大智:智慧、智谋、智见。

2、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教程
(1) 礼节:礼仪是一种规范的行为准则,它包括礼貌、礼节、
礼仪等。

(2) 礼貌:礼貌是一种行为准则,它包括礼貌的言行、礼貌的
态度和礼貌的行为。

(3) 礼仪:礼仪是一种礼节行为,它包括礼貌的礼仪、礼节的
礼仪、文明的礼仪等。

(4) 礼节的历史:礼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5) 礼节的作用:礼节不仅可以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还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指出:“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

2.“汉朝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有既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

”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上天会降下灾害惩戒,这一思想可以被士大夫利用,用来限制君主的权力,故D项正确。

3.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 )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魏晋时期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A 项正确;题干材料与佛教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推断魏晋玄学为理学的兴起创造条件,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传统儒学受到挑战,故D项错误。

4.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

明朝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 )A.道德修养B.君主专制C.科学真理D.经世致用,讲求人的品行,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科学真理的信息,排除C项;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排除D项。

5.晚清思想家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以授众匠。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习题(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习题(含解析)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 )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②先继承后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④符合题意;“先继承后发展”观点错误,②错误;应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不是一切文化,③错误。

2.山东烟台1861创意产业园区从外部看并无特别之处。

可走进园区,立刻从都市的钢筋水泥来到了非遗的世界,制陶、木艺、剪纸、绒绣、雕刻等各种工坊星罗棋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

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们应该( )①继承传统,注重保留非遗的具体形式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③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④把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之中,实现非遗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故①错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故③错误;根据“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可知,②④正确。

3.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这要求我们( ) ①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努力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③大力改造创新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④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中“拒绝外来文化”说法错误;④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

4.六十多年来,一代代西沙官兵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牢记使命,克服重重困难,把孤岛变成能攻能打、能守能防的“海上钢铁长城”,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胸怀祖国、爱岛如家、乐于奉献、团结奋进”的“西沙精神”。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授课)(答案)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授课)(答案)

综合训练 参考答案
20、材料:在我国,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到保护和发扬, 在每年的雪顿节期间与其他歌舞、话剧相映生辉,使雪顿节 成为藏族欢乐喜庆的综合艺术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回、 维吾尔等民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壮族等的“三月三”,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得到大力传承 和弘扬。 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积极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的原因。(12分) 20、[答案]:①积极保护各少数民族文化,是尊重民族文化多样 性的表现,是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 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要继承保护好少数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③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少数 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 瑰宝 ,中华民族的 骄傲。它们在相 互交融中,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④中华民族文化特 有的包容性,要求我们要善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吸收借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和 史书 典籍 。 • (1)汉字,是 中华 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 标志 。 •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一脉相传 的重要 见证。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启示:要正确对待 中 华 文化,继承 传统 ,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 化与 时代 精神的结合。既保持 民族 性,又体 现 时代 性。
★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博大精深?
•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 2、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 (1)受历史、 地理 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区域 特征。 • (2)但不同区域文化既保持各自的 特色 ,又渐趋 融合 。
• 3、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 (1)中华各 民族 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 瑰宝 ,中华民族 的 骄傲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 ,又有各自的 民族 特性 。) • (2)中华各 民族 的文化,相互 交融 ,共同 熔铸 了灿烂的 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中华 文化 的强烈 认同 感和 归属 感, 显示了中华 民族 强大的民族 凝聚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

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

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

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

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

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

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

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

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神农氏结绳为治,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文字的先驱,刻画在史前的骨器、玉器、陶器上,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都是单个出现,尚未连缀成书面语言,很难或不可能释读,基本用于记事。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刻画符号更接近事物形象。

龙山文化发明了文字诞生可靠证据,笔画比较流畅,个个独立成字,显然脱离了刻画符号和文字画的阶段。

文字中除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

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契”。

商周时的巫师们也会以已出现的文字作为垄断神权的手段。

3、关于龙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哪些说法。

P41红山文化玉龙和相关玉器做的研究认为:猪是龙形象的来源之一,表明龙的起源与原始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

身如蟒蛇是先民对蛇的恐惧而崇拜,以它作为龙形象的一部分,表达了期望避免危害和获得农业丰收的愿望。

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

濮阳西水坡蚌壳龙图案做的研究认为所有迹象都可用天文学观点加以解释。

最初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出现,是先民崇拜的对象。

章二1、试简述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的认识。

天人关系的中心问题是把天看做有意志的至上神还是把天看做无意志的、无目的的大自然。

一、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P49二、天道自然的观点三、天人相分的观点四、天人交相胜2、试简述中国古代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P57内容:一、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

二、关于“有对”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圆圈的观点(变易之学的核心)三、关于对立双方必有一方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P63特点:变易之学主要特点是注重运用,而非纯哲学理论。

一是用在思想方法上,反对片面性,主张全面性。

另一个是运用于社会实践生活领域,即运用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各个方面。

3、试论中国古代会通之学的内容和意义。

P68.会通之学:就是融会与贯通、咀嚼、消化各种文化和思潮,吸收对我有用的东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鲜明特征。

会通之学善于相互辩论又相互吸收,各学派之间和学派内部的都有,贯穿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始终。

善于融会、吸收各门具体学科的思想成果,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影响各门具体学科,如天文学,医学等。

善于融会外来文化为我国现实环境所用,帮助我国各领域不断进步。

章三1、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道德型文化?P74-78伦理道德精神渗透于中国史学、文学和一切人文文化之中。

孟子认为一个人即使不能治国平天下,也不能放松个人的道德修养,仍然要承担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义务。

孔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主张“仁”,他认为这是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的准则。

例如孔子提到仁者爱人和忠恕之道,强调调节君臣、父子等人际关系应该双方按照忠恕原则,相互尊重。

从这些例子看出,孔子所说君子等都是从伦理道德方面说的。

中国道德学说提出多种道德规范,这和孔子都有密切关系。

孔子把做人的道德品格摆在重要的地位,认为一个人处理事情不能违背道义原则。

孔子在指出仁实际上是各种美德的总称的同时,又把此价值标准成为道。

例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的这些道德标准和精神,对我国道德教育有开创之功。

2、中国史学中的道德人文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传统美德,史学特色,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和艺术3、请以诗歌和戏曲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人文精神。

P107古诗探讨诗心诗眼诗情和诗才,这些正是道德人文精神的反应。

诗心是古诗歌中与自然界社会万事万物息息相通的,忧乐与共的仁民爱物之心,如《悯农》的诗心“农夫犹饿死”揭露了封建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的暴敛苛征的剥削。

诗眼指是人独具的慧眼,摄取不同的诗材去写诗如陆游的《追感往事》是议论时事的,不仅回忆南渡之初的旧事,更是在指斥当时的主和派当权者。

诗情:诗缘情而绮靡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诗情是强烈的真挚的、有典型性的,如《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表达出作者面对“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感叹戏剧p105章四1、试述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P120佛教始创于印度,以四大为空,以追求精神解脱为最高目标。

佛教是西汉末年经中亚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佛教中国化,一方面指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佛教中国化从两汉之际已经开始,到隋唐时期臻于成熟。

按照其中国化程度可分为格义、玄化、儒化几个阶段。

两汉到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始传,为了克服文化语言障碍,当时佛学者多采用格义的方法翻译佛经介绍教义。

南北朝玄学盛行,佛学也逐渐与玄学合流。

隋唐时期,在新儒学思潮的推动下,佛教各个宗派相继形成,从此实现并完成了佛学的中国化,即儒学化地过程。

佛学的儒学化,从形式到内容与儒学融会贯通,是佛儒一体化。

中国佛教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儒家的心性说改造了印度佛教的佛性说,把佛从外在的偶像变成了人内心信仰。

从佛向人的转移是佛教中国化成熟的标志。

在价值观点上,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特别是儒学更以“经世”为用。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就逐渐被注入儒家的价值观,不断地从出世间就解脱乡不离世间求解脱方向发展。

例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思想。

在艺术观点上,中国佛教造像、造塔都是从印度传入但有其自己的风格。

佛教中国化,另一方面是指佛教内部各宗派之间的融合,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会通精神。

总趋势是佛教各宗派与禅宗的融合。

2、简述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

P123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古代特有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取西方仙道、黄老道以及经学、墨家等宗教或学派的某些观点和方法逐渐形成的。

道教与经学有一定文化渊源,经学对道教的影响贯穿于两汉的始终,经学各派对道教的形成都有影响,许多今文经学家精通方术。

3、简述佛教道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作用。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P136.3中国佛教学者客观、实事求是地输入和整理印度佛教文化的成果也输入了印度语文、佛教艺术、医学、天文、数学、哲学,为中国传统文化开辟一条新路印度佛教造像和开凿石窟的风气也为中国僧俗所借鉴,莫高窟、云冈、龙门石窟越南、朝鲜、日本的佛教都是由中国传入的,加强国家间友好往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哲学的影响:促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佛教中佛性和儒家的性善、尽善等相融合。

2)、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封神演义》、《西游记》很多情节出自佛经故事。

3)、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石窟的开凿、佛塔寺塔的修建4)、对汉语的影响:促进音韵学发展,很多日常用语来自于佛教语汇,如刹那、清规戒律等。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历代王朝政治生活的重要影响:唐朝借提高道教地位推行清静无为的方针,曾发生四次大的灭佛事件,许多农民起义和道教有关(黄巾起义)。

§2、对科学(化学、医学、养生学)的贡献:强调“生道合一”,与长生必须安神固形,性命双修。

有很多养生术,如外丹、内丹、夫妻、胎息、服饵、辟谷、导引。

气功:来自道教内丹学,以吐故纳新、除欲净虑为要旨。

§3、道教对民俗生活的影响:不断造神:龙王、土地、关帝、碧霞元君、送子娘娘推广神仙信仰: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吕祖、真武大帝,很多活动转化为民俗,如三月三,妈祖诞。

§4、道经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探讨人和宇宙的关系,探究宇宙和人类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5、道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道教仙话演变出民间故事,形成传奇文学,如八仙传说。

则借助了道教的境界。

§6、对民族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强调与人为善,讲天地良心,相信善恶报应;听天由命、谨小慎微、因循守旧;道教养生及气功有助于养成心境平和、心胸宽阔、淡薄纯净的心理状态。

对建筑学也有影响总结: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

4、中国佛教与道教的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P131 132道教吸收了佛教的思想,健全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道教建立初期就曾利用佛教的某些教义编造道书,模仿佛教的某些戒规来制定道教的科仪。

例如老君五戒,佛教有神通,道教有五通。

道教不仅吸收了佛教的某些制度,而且吸收了佛教的某些理论。

道教本身只讲究不死,成仙,但是由于佛教“轮回转生”能增强宗教力量对人们心灵的控制,对人们的丑恶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所以道教学者就假托真人之口把佛教轮回转生之说引入道教。

章五1、中国古代玉器的演进经历了哪几种形态?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变化?2、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反映了哪些丰富的文化内容?P1493、青铜器折射出哪些文化现象?P152章六1、试谈你对中国传统教育人文特色的理解。

2、试比较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的异同。

异:1、官学稷下学宫,汉代教学形式:经师大班讲课与学生课外进修相结合,还有分班教学的形式,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学校行政管理制度完备,唐朝有了专门的机构:国子寺、国子监2官学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主要是表现教育目的、对象和内容等方面有统一的规定性私学在办学方针、内容和方法上往往享有相对的灵活性和自由独立性,较少政治干预和思想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