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2、出示圆明园图片
图片上有些什么?这里美吗?这就是现在的圆明园,100多年前的圆明园可不是这样的,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呢?
听老师谈话
听读
观看图片
思考交流
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图片,感受现在圆明园的落魄
二、学习2-4自然段
(一)自由读2-4自然段,并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圆明园的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朗读训练、讲解等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北京?北京有哪些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圆明园的课文——(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2、理解重点词语“众星拱月”、“瑰宝”、“精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扬荣知耻的时代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回答问题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思想聚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思想聚焦|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怎样的呢,以下是unjs我细心整理的相关内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题目: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与了相关沟通研讨活动。
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 ,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仔细端详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消失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与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 300 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哈尔威船长》姓名班级学科丁艳红四班级语文工作单位教材版本太平镇小河学校长春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学问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哈尔威船长》是长春版学校语文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文是 19 世纪法国最宏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
这篇课文叙述了“诺曼底”号在海上失事,船长临危不惧地指挥船员,使船上全部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以身殉职的感人故事。
哈尔威船长危险时刻舍己为人、镇静机灵、指挥有方的宏大形象永久留在人们的心里。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标要明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通过语言及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名贵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同学对预备学问的把握了解状况,同学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把握状况,如何设计预习)四班级同学有肯定的阅读分析力量,喜爱表达,但是语言表达不够精确,也不够完整,需要老师提示。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抽屉原理
姓名:
彭高兴
工作单位:
苗市中学
学科年级:
小学数学六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的依据我们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抽屉原理”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能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抽屉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师在学生汇报后,相应的进行板书:
7本2个3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书);
9本2个4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本书)。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影相关概念
基本掌握投影相
关概念
仅知晓投影部 分
概念
对投影相关概 念
全然不知
区别比较
对不同投影能作
出准确区分
对不同投影能作
出基本区分
对不同投影能 做
出简单区分, 但不
够准确
不能区分不同 投
影
实际运用
能熟练运用投影 概念解决实际生 活中的问题
运用投影概念基 本能解决实际生 活问题
运用投影相关 概
念仅能解决生 活
中一些简单问题
不能有效运用 投
影概念解决生 活
中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1、 趣味情景导入;
2、投影相关概念讲解;3、学生之间互动,课堂讨论;4、相关习题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投影
学科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湘教版2013年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课题来自于湘教版2013年版第三章第1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 正投影的概念,能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正投影,会利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解决实际问题。该 课题所关注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对本节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方能认识我 们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以及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
生:观看图片,充分发表意见
触和掌握的知识有初
关系吗?
步认识和了解
相关概念讲解
边观察图片边听老师、墙壁
生:配合老师开展教学,对老师提出
学生对投影有最基本
等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 把物体映成
的问题及时作出回应。
的认识,发现不同投影
它的影子叫做 投影 。
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1、120 160=
2、120 160 =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姓名:
赵亚楠
工作单位:
红山子乡总校
学科年级:
六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89页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难点:理解如何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互化
学生以小组形势完成习题
掌握三者之间的联系
2、准备题: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并汇报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坐井观天》。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只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后来它跳出井口,才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开阔视野,不要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开阔视野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青蛙坐在井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坐在井里吗?它认为天空有多大?”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道理。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5. 实践环节:学生分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课堂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坐井观天青蛙——井里→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跳出井口→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生字词造句。
(2)复述课文内容。
2. 答案:(1)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了广阔的天空。
(2)课文讲述了一只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后来它跳出井口,才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自主学习、讲解课文、课堂讨论、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创新和综合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单元教学计划。
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等,其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因此这种教学计划可称为信息化教案。
2、学生电子作品范例。
给学生提供参考用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电子信息源中选取或由教师自行制作。
3、学生作品评价量规。
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利用这种量规来评价学生电子作品,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既可以让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4、教学支持材料。
为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准备的各类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教师用电子讲稿等。
5、单元实施方案。
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以及征求社会支持的措施等。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原则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演示文稿课件和参考范例等。
2、强调“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
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演示软件、网页开发、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1)
师:(幻灯片展示)解题过程
六、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师:本节课你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有何收获?
生: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
七、课外作业,巩固新知
P141习题2—基础好的同学做:(1)-(6)基础差的同学做:(1)-(4)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三、创设情境,数轴表示
师:(幻灯片展示)同学们在动物园看到大象时的对话:甲:“这头大象好大呀,体重肯定不少于3吨”乙:“,我听管理员说,这头大象的体重不足5吨呢!”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出来?(网络资源)
生:练习、讨论、交流、展示
x≥3①
师:(幻灯片展示)运用数轴,探索上题不等式组
X<5②
(幻灯片展示)本节课你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有何收获?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
学生归纳
(七)课外作业,巩固新知
P141习题2—基础好的同学做:(1)-(6)基础差的同学做:(1)-(4)
分层作业、课后完成
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幻灯片展示)
思考:在三角形中,三边之间有哪些关系?
1、三角形中两边之和()第三边
2、三角形中两边之差()第三边
生:……
师:(幻灯片展示)
1、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切实地把学生组织到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去,在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和认识频数(率)概念的实际含义与来源。
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统计活动和实例,让学生理解频数(率)对于具体问题的具体含义,逐步掌握各种具体的频数(率)的共同本质,从而形成关于频数(率)的一般概念,不要抽象地了讲解频数(率),不给出频数(率)的数学定义,也不要求学生掌握和叙述定义。
(2)长度在5.95—6.45cm的麦穗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______.
(3)众数在_____组,中位数在___组.
四、课堂小结
学生交了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小结频数、频率的意义。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完全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会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并能列出相应的统计表。基本能能根据数据独立处理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频率=频数÷总个数
频数=频率×总个数
总个数=频数÷频率
2.频数之和等于总次数,频率之和等于1。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件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发现,更进一步理解频数及频率。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合作、交流、讨论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课堂练习。
(4)小丽根据小明的结果制成了下面的图表,你能从中迅速判断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篮球明星吗?还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一般地,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称为此数据的频数,而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此数据的频率。
2、整理频数,频率和总个数之间的公式。
3、由上表你有什么发现?1频数,频率和总个数之间的公式: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衡量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等,对本章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2024年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比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比赛)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2.网络应用:浏览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在线学习平台等。
3.多媒体制作:图片处理、音频编辑、视频剪辑、动画制作等。
4.编程基础:编程语言、算法与程序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编程基础。
2.教学难点:编程思维培养、算法与程序设计。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协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式教学法:提问、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领域,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演示基本操作。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4.网络应用:介绍网络应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多媒体制作:讲解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动手实践。
6.编程基础:介绍编程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编程思维。
7.项目实践:布置实际项目,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8.成果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
9.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关注作品的质量、创新性等。
3.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4.家长评价:听取家长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模板:教学设计方案 (邓光亚)
二、 进行 新课
演示:力推物动,力撤 物停。 提问: 这说明力对 物 体的运动 起什么 作 用? 演示: (1)轻推物体, 撤力物体立刻停止运 动。 (2) 猛推同一个物体, 撤力物体不立即停。 提问: 出现两种不同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追问: 若撤力时同一 物体速度相同, 是否停 下时的距离一定相 同? 引导学生做探究 实验:速度相同的小 车在不同水平路面上 的运动距离有何不 同? 提示:两次释放 高度必须相同的原 因?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牛顿第一定律》 姓名: 学科年级: 邓光亚 高一物理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洋县中学 人教版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 内容的重要性)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揭 示了运动和力的的关系,是牛顿定律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 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得出。 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 论的支柱和基石。另外,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 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示了伽 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 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因其 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理想实验的魅力。学生通过回顾历史,了解亚 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的观点,并了解理想实验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 论。第二部分,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利用第一部分的实验,归纳总结出惯性定 律的内容。第三部分,惯性与质量。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学习和认识什么是惯性以及惯 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材内容从阐述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出发,引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验证,最后 由动力学奠基人牛顿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 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3.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4.理 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 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6.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在发 展要求中:1.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角度的差异。2.会识别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二一、教学内容1.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2.比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90%的学生能够说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步法,70%能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90%的学生会持球三步单手肩上投篮,80%学生能够跨步拿同伴手中的球连贯三步单手肩上投篮,且有一定的命中率,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手臂力量等身体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相互观察与评价,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及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跳的步法的动作和节奏掌握。
教学难点:三步上篮的第一步跨步接球及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协调、连贯。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设计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1.5
设计方案的实践效果
2.0
该设计方
案的特点
您认为该设计方案最有价值和最吸引人的方面有哪些?
对设计方
案的改进
意见
您认为该设计方案不足之处有哪些?请提出建设性意见。
对设计方
案的评论
您的总体感受和建议。
评价人:评价日期:年月日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照相机。
介绍实验器材。介绍物距和像距。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凸透镜、蜡烛、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应按什么顺序摆放?
2.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实验中,如何读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上的难点,为学生能顺利进行实验探究做好准备。教师要成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凸透镜还能成什么样的像?
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
通过观察发现是因为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能存在的关系。
我学妈妈洗衣服)
看到妈妈的辛苦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洗衣服的活动过程
介绍材料和示范操作
学会操作方式
让幼儿学习使用方法
幼儿自主操作
幼儿自主操作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次活动以幼儿看到妈妈在洗衣服为本次课程的启迪,让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的掌握这项技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
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他们能够很好的完成对此课程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观察法、范例和演示、语言指导、自主操作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
自己用手洗完自己手帕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大胆的动手能力Biblioteka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吸引幼儿注意力
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我学妈妈洗衣服
姓名:
谢榕华
工作单位:
勐腊县幼儿园
学科年级:
中班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学妈妈洗衣服》让孩子更够体验到在实际生活中妈妈的辛劳。同时掌握洗衣服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1、区分洗衣粉和洗衣液的使用
2、培养幼儿大胆的动手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板书设计
无
文学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教案优秀范文
文学精选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教案优秀范文《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模板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21 桃花源记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
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
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阔人民的愿望。
这同陶渊明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
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
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全文表达委婉曲折,层次清楚,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
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假设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
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2)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2)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3)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江南》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docx
3.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
2.学生在学前教育已有了一定的看图表演的想象能力
3.能认识8个生字并会写其中的4个生字。
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生字熟练掌握。
4.我们一起演一演
和老师一起玩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游戏能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价设计
会听
我能听懂课文内容
☆☆☆☆☆
我能认真听同学的回答
☆☆☆☆☆
会读
我能大声地朗读课文
☆☆☆☆☆
会演
我会演小鱼
☆☆☆☆☆
我会演采莲人
☆☆☆☆☆
会做
我会背一背
☆☆☆☆☆
我能写生字
☆☆☆☆☆
八、板书设计
第20课江南
江可采叶何鱼戏间
东南西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采用了激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江南美丽风景的情境中学习。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
2难点:理解诗句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江南
姓名:
曾从娥
工作单位:
董地乡董地小学
学科年级:
一年级
教材版本: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姓名:
李军涛
工作单位:
商州区金陵寺中学
学科年级:
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承接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实验操作的课程,意在强化初中阶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时对高中阶段的实验学习打下基础,再就是对溶液中离子的鉴别和分离进行初步的学习。主要内容有过滤、蒸发、结晶、蒸馏、分液、萃取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是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什么要进行分离和提纯?你知道有什么方法吗?
回忆已学知识为了衔接后面实验操作。
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过的过滤和蒸发。
(1)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在设计实验方案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中存在一定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逐步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学生快速摆放,课件演示。
请学生继续思考: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
把10枝铅笔放进9个文具盒里呢?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呢?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2呢?多3呢?多4呢?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3)交流,说理。。
(4)课件演示。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抽屉原理”,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站,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站两个同学。)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猜测
多媒体出示例1:4根小棒,3个茶杯。
师:4个人抢占三个圆圈,不管怎么做,总有一个圆圈至少有两个同学。4根小棒放进3个茶杯中呢?
4.课件演示出现的几种情况及小结,
5.请学生继续思考:
如果把5根小棒放进4个杯子里,结果是否一样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占高地的教师宣布游戏开始,然后叫“停”!
师:都冲上了“高地”吗?总有一个“高地”上至少有2位同学。老师说得对吗?
师: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
请4位同学站在起跑线,前面画三个圆圈代表高地。
老师宣布游戏规则:4位同学听到老师的口令后,跑进圈中,表示占领了“高地”。
2.课件出示:开动脑筋,a.把11双袜子放到3个袋子中会怎样?b.把15个球放进4个箱子里呢?
3、课件出示:你知道吗?世界上任何13人中,至少有2名成员在同一个月过生日,为什么?
4.课件出示:扑克牌抽取游戏。
六、全课总结评价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再交流说理。
10
探究
合作
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并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10
数学
思考
积极互动,深入思考;师生、生生之间能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能采纳别人好的建议,做到资源分享。
10
学习
效果
本节课学懂学会,知识技能扎实到位;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本的数学思想得以体现,基本活动经验得以建立;学习效能高,当堂检测效果好,合格率达95%以上。
20
教师的教学活动
(40分)
教学
理念
教学理念新,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角色定位准确,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落实好;正确处理教与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大的数学教育观。
5
教学
目标
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目标含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层面;目标具体、明确、恰当。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请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想法的再进行汇报,汇报时可以借助演示来帮助说明。
学生分小组自由探究,师巡视了解情况。
4、再次汇报。
5、观察发现。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呢?
学生观察后会发现用除法得到,故教师完成黑板上的除法算式:
教师在学生汇报后,相应的进行板书:
7本2个3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书);
9本2个4本……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本书)。
6、质疑明理。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7、介绍原理。(略)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探究,用数学书做实验,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抽屉原理
姓名:
彭高兴
工作单位:
苗市中学
学科年级:
小学数学六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的依据我们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抽屉原理”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能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抽屉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说理。
.课件出示:学生春游图,学生思考交流说理。
学生分组进行抽取扑克牌游戏,得出结论。
学生发言。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抽屉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用,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此时,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然后提出疑问: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或操作验证。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说理活动。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上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抽屉原理”,并建立起数学模型,培养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
五、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想一想,a.把5块蛋糕放到2个小盘中,会出现什么结果?b.把10颗珠子放到3个盒子中呢?
课堂教学评价表
执教人执教年级课题时间
评价项目
评价要 素
分值
得分
学生的学习活动
(60分)
课堂
表现
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乐于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全班学生100%参与学习活动;90%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0
习惯
培养
养成认真、勤奋的学习习惯;90%的学生具有倾听、思考、质疑、交流、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引你发现了什么?
导学生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不论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铅笔数比文具盒的数量多,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
三、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第70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题设计理念与策略: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占高地”,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15
教师
素养
课前准备充分,工作态度积极;教态亲切和蔼,富有激情;普通话标准,语言简练准确,富有启迪性;知识面宽,教学技能娴熟;板书规范美观。
10
总评
评价人:
总分
注: 90分以上为“优质课”,75-89分为 “良好课”,60-74分为“合格课”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抽屉原理
小棒杯子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
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三道除法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算式的定势引导下,可能得出:5÷3=1(本)……2(本),用“商+余数”得出“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这时,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不同想法,认为是“商+1”。】
5
教学
内容
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5
教学
过程
落实“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抽象概括,总结升华——拓展应用,巩固提高”五环节教学模式;教与学活动安排合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方式灵活而富有新意;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