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制度69389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一、前言风险是指不确定的事件或情况会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企业经营中,各种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等。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抵御能力,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为管理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体系,用于识别、评价、处理和控制各种风险。
而风险控制制度则是针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制定的具体控制措施和方法,用于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风险管理制度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机制,对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识别。
这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开展专业的风险调查和评估,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评估风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所涉及的资金、市场、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出哪些风险是最紧迫和最重要的,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
3. 风险处理在确定了主要风险之后,企业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处理。
这包括规避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
规避是指通过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或运作方式,消除或减少某种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明确认识到某种风险的存在,但选择接受这种风险带来的影响;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控制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将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降到最低。
4. 风险监控风险处理完成后,企业仍需要对风险进行监控。
监控风险的目的是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和新的风险,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善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包括专门的风险监控部门、风险监控流程、风险监控指标等。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内部用于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的体系和流程。
它旨在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并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个标准格式的文本,详细描述了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背景介绍风险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商业环境而建立的。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都可能对组织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组织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以最小化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其原则包括:1. 综合性:风险管理制度应覆盖组织内的所有业务和活动,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2. 风险导向:风险管理制度应以风险为导向,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来指导组织的决策和行动。
3. 持续性:风险管理制度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监测和更新风险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整体性:风险管理制度应与组织的其他管理制度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
三、组织结构和职责为了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应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应负责:1. 制定和更新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2. 负责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和工具的开发和应用;3. 监测和报告组织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情况;4. 提供风险管理培训和指导。
四、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四个主要步骤。
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可能对组织造成影响的各种风险。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来进行风险识别。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可能性。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如使用风险矩阵、风险价值分析等工具。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避免等,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规范风险管理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流程以及相关措施,以确保企业在面对各种风险时能够做出恰当的应对和决策。
二、目的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能够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各种风险,以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提前预知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及时应对和处理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
三、范围风险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全体员工和相关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高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员工和供应商等。
无论是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都应纳入风险管理制度的范围。
四、责任1. 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修订风险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高层管理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 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
部门经理应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及时报告和应对风险事件。
3. 员工: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及时上报风险信息,并配合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4. 供应商:应遵守合同约定的风险管理要求,配合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五、流程1. 风险识别:通过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收集员工反馈、分析历史数据等方式,识别潜在的风险。
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指标等。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可以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共担等,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4.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跟踪和监测已经控制的风险,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避免风险再次发生。
5. 风险应对: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并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以改进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连续发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要求,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含公司管理层、中层干部、员工等。
全部员工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紧要构成部分,旨在识别、评估、掌控和应对风险,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和良好发展。
第二章风险管理体系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含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风险管理流程等。
第一节风险管理组织架构1. 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执行。
2. 风险管理部门直接汇报给公司总经理,或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构成,负责协调和决策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3. 公司各部门应搭配风险管理部门工作,供应风险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第二节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1.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订立公司风险管理政策、规定和制度,组织风险评估和掌控工作,帮助各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2. 公司各部门应搭配风险管理部门工作,执行公司风险管理规定,共同参加风险评估和掌控工作。
第三节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a)公司各部门应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收集、整理各类风险信息,并及时报告风险管理部门。
b)风险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风险识别工作,梳理全公司范围内的风险,并建立完整的风险清单。
2. 风险评估a)风险管理部门应依据风险清单,订立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并组织风险评估工作。
b)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措施。
3. 风险掌控a)风险掌控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公司安全和稳定运营。
b)风险管理部门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订立风险掌控措施,并监督各部门执行。
4. 风险应对a)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对和应急处理。
b)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及时响应和处理风险,减少损失。
第三章风险管理措施第五条为了有效管理各类风险,公司应采取以下风险管理措施:第一节内部掌控措施1. 公司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内部掌控制度,订立相关管理政策和规定,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为了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它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提高组织的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一个标准格式的风险管理制度的文本,详细介绍了该制度的背景、目的、范围、责任、流程和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风险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组织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组织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1. 确保组织能够识别和评估各种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2. 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降低风险对组织造成的损失;3. 提高组织的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部门和员工。
所有部门和员工都有责任积极参与风险管理活动,并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相关措施。
四、责任:1. 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并确保其有效实施;2. 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并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风险管理情况;3. 员工有责任积极参与风险管理活动,并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执行相关措施。
五、流程:1. 风险识别:组织通过调研、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2. 风险评估:组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3. 风险控制:组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4. 风险监测:组织定期监测已识别的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5. 风险应对:组织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
六、措施:1. 建立风险管理团队:组织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协调和推动风险管理工作;2.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流程;3.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组织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用于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4. 建立风险控制措施:组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减轻和转移等措施;5. 建立风险监测机制:组织建立定期的风险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风险;6. 建立风险应对预案:组织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关键内容。
一、风险管理目标好的风险管理制度应该明确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以确保所有相关方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例如,风险管理目标可以包括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保障员工安全等。
这些目标应该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传达并得到员工的共识和支持。
二、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常见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
通过对风险的综合评估,企业可以确定每种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三、风险应对策略在识别和评估风险之后,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应该有针对性、可操作,并综合考虑风险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规避和风险承担。
通过合理选择和实施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四、风险监控和报告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有效的风险监控和报告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监控指标、制定监控计划和流程等方式,对风险的实时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风险报告的制度,及时向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汇报风险情况。
风险监控和报告的有效实施可以提供决策者所需的信息支持,帮助其及时调整战略和决策。
五、风险回顾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具备持续改进的机制。
企业应该定期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回顾和评估,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企业可以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效能和效果。
结语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能。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引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面对不同的风险,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规避和控制风险,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保证经营稳健的必要条件之一。
风险管理制度的定义风险管理制度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旨在规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影响,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等环节,通过对企业全面的风险管理,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应是全员参与的过程。
风险管理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工作。
因此,在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明确各岗位之间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沟通机制,确保全员有机会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的连续性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评估、控制和应对风险。
企业应在日常运营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以保持风险管理的连续性。
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风险管理应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模型。
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和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风险管理的灵活性风险管理应是一种灵活的管理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同时,企业还需要随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以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并保持企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风险管理制度的环节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制度的第一步。
企业需要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
风险识别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市场调研、业务风险分析、内部管理流程分析等。
风险识别工作的重点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我司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投资回报,保证公司安全、稳健、持续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结合市场及公司实际需求,制定本管理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第四条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力求实现以下风险管理总体目标: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内外部,尤其是公司与股东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房地产行业相关规定;确保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第五条风险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臵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第六条公司本着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尽快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第七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公司所属各事业部及子、分公司各事业部及子、分公司应依据本制度制定本公司的风险管理办法,报公司风险控制部备案。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降低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
它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各种潜在风险,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组成要素以及实施步骤。
一、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风险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一体化原则: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整体战略和运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
2. 风险分级原则:将风险根据其重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类和评估,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风险控制原则:通过预防、减轻、转移和应对等手段,控制风险的发生和影响,确保企业能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4. 监控与反馈原则: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风险管理制度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改进。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组成要素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态度和目标,为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
2. 风险评估与识别:通过调研、分析和评估,确定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标准和方法。
3. 风险监控与控制:建立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风险动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4. 风险应对与处理: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包括危机管理、灾备计划和紧急响应措施等,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5. 绩效评估与改进: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评估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运行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时的改进和优化。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确定风险管理的范围和目标: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涉及的业务领域和组织层级,并确立实施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指标。
2. 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调研、分析和评估,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优先处理高风险。
3.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计划,包括控制措施、应对预案和资源要求等。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摘要风险管理制度是组织为管理各种风险而制定的系统性的方法和程序。
本文将探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实施步骤和案例分析。
一、引言风险是指事件发生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
在组织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制度是指组织为管理各种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则、程序和方法。
其核心是通过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各种风险,确保组织的目标实现和利益最大化。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组织抗风险能力: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事件,降低损失。
2. 促进决策的科学性:风险管理制度能够为组织提供风险信息,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
3. 提高组织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增强持续经营的能力。
四、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各类风险。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 风险应对: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减轻风险带来的影响。
4. 风险监控:建立监控机制,及时跟踪风险状况,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案例分析: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实践某公司在面临市场变化、人员流动等风险时,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公司采取了定期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等措施,有效应对了各类风险,保障了公司稳定发展。
六、结论风险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对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组织应注重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避潜在的风险,确保组织的长期发展。
通过本文对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组织的重视,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实现更好的经营效果。
以上是针对风险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概念、重要性、实施步骤和案例分析的介绍,希望对读者对风险管理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它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管理机制,旨在帮助组织降低风险,保护组织的利益和稳定运营。
一、引言风险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原则、流程和职责,以及相关的监督和改进机制。
二、目的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以减少潜在的损失和不确定性。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组织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组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范围风险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部的所有部门和职能,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市场营销等。
所有员工都应遵守风险管理制度,并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四、原则1.风险识别原则:组织应全面、系统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
2.风险评估原则:组织应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3.风险应对原则:组织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风险的避免、减轻、转移和接受等策略。
4.风险监控原则:组织应定期监控风险的变化和效果,并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5.风险沟通原则:组织应建立良好的风险沟通机制,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五、流程1.风险识别:组织应通过各种途径(如内部审计、市场调研等)收集风险信息,并进行分类和整理。
2.风险评估:组织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优先级等。
3.风险应对:组织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制定预防措施、建立应急预案等。
4.风险监控:组织应定期监控已实施的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5.风险报告:组织应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报告风险情况,包括已识别的风险、评估结果和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六、职责1.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内部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
风险管理制度及方案
风险管理制度及方案一、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投资效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和风险的合理性。
2.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每个部门和员工都应该对自己所负责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和责任。
3.明确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步骤,确保能够全面、系统地管理各种风险。
4.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传递各种风险信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5.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规范和指导风险管理活动的开展,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6.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各种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活动。
7.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每个企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风险管理方案在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风险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案。
下面以某公司为例,介绍一种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案: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市场波动引起的损失风险,包括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商品市场等。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公司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的策略,定期进行市场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风险管理制度(5篇)
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职责3.1总经理或总经理委派副总经理组织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本单位目前无重大危险源)。
3.2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
副总经理协助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全公司的风险评审工作。
3.3综合办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门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____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控制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____公司的风险根据《公司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综合办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综合办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终审批准。
4.1.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所在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本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4.1.5风险评价、分析的范围及职责a.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做安全预评价;b.项目的建设应由综合办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c.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丢弃、废弃、拆除、处置与开停车等)风险,应由各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完整版)风险管理制度
(完整版)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一、概述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所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帮助组织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风险,从而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二、风险管理流程1. 识别风险a. 定义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目标。
b. 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风险。
c. 分析和评估可能的风险,并确定其潜在影响。
2. 评估风险a. 确定风险的程度和优先级。
b. 制定评估风险的标准和方法。
c. 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风险的准确性和更新。
3. 控制风险a.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和策略。
b. 确定责任和角色,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执行。
c. 监督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 应对风险a. 制定应急预案和恢复措施,以应对已经发生的风险。
b. 建立紧急通讯渠道和相关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团队的快速响应。
三、风险管理的责任和角色1. 高层管理者a. 提供风险管理的战略方向和支持。
b. 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级和目标。
2. 部门经理和团队负责人a. 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计划。
b. 确保团队了解和遵守风险管理制度。
c. 及时报告和跟进风险事件和变化。
3. 员工a. 参与风险管理培训,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政策和规定。
b. 及时报告风险事件和问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和评估。
四、培训和沟通1. 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传达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更新。
五、监督和改进1.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审查风险管理的执行和效果。
2.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
六、法律合规性在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法律和合规要求,确保风险管理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七、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旨在帮助组织预测、评估和控制风险,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
通过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流程,明确了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和角色,提高了组织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风险管理制度是组织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风险管理制度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制度的概念、重要性、建立步骤、实施方法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风险管理制度的概念1.1 风险管理制度是指组织为了识别、评估和处理各种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1.2 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工具等内容。
1.3 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匡助组织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保障组织的稳健运营。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2.1 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组织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减少风险对组织的不利影响。
2.2 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匡助组织建立风险意识和风险文化,提高组织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2.3 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决策质量,降低不确定性,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三、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的步骤3.1 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明确组织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
3.2 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确定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3.3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建立应对风险的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四、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4.1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负责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
4.2 制定风险管理流程和工具,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3 建立风险管理培训机制,提高组织成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五、风险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5.1 建立风险管理监督机构,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5.2 定期进行风险管理审核,检查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5.3 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适应组织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总结风险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匡助组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高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组织应当重视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引言风险管理是任何组织或企业成功运营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来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本文将讨论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并介绍其重要性。
风险管理制度的定义风险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和程序,用于指导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
它涵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和工具,以确保组织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转移风险。
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与分类:–组织应建立一套清晰的流程和方法,用于识别和分类各种潜在风险。
这包括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类风险。
–风险分类可根据风险的性质、来源、影响程度等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不同类型的风险。
2.风险评估与量化:–风险评估旨在确定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将其量化为可比较的指标。
这有助于组织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并为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风险指数法、风险价值法等。
3.风险控制与规避:–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或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政策和程序,以及制定适当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准则。
–在风险控制中,规避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即通过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发生。
这可能包括避免某些活动、事务或合同,以降低风险。
4.风险转移与共担:–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责任通过合同、保险或其他方式转移给他人。
这有助于降低组织面临的风险和负担,并提供额外的保护。
–风险共担是指与其他组织或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承担某些风险。
这有助于减轻单一组织面临的风险压力,并通过共享资源和专业知识来应对风险。
5.监测与修正:–风险管理制度应建立监测与修正机制,以及适当的报告和沟通渠道。
组织需要在实施风险管理策略之后,持续监测风险的状况和效果,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它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并进行风险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风险管理制度的定义、目标以及实施过程,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风险管理制度。
一、风险管理制度的定义风险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各种内外部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它可以涵盖风险识别、评估与定级、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与执行、风险监控及回顾等方面。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 保护企业利益:通过及时识别和控制风险,降低损失风险,保护企业的财务和声誉利益。
2. 促进企业发展:通过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减少错误决策和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决策效率: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依据,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4. 维护合规要求:企业在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下,能够更好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降低违法风险和处罚风险。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1. 风险识别:企业需要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等。
2. 风险评估与定级:对于已确定的风险因素,企业需要进行评估和定级,以确定其对企业的潜在影响程度和优先级,为下一步的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3. 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与执行:企业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明确责任与权限,并确保其落地和执行。
4. 风险监控及回顾: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及时了解风险状况的变化,并进行定期的风险回顾和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以适应新的风险情况。
四、风险管理制度的关键要素1. 领导支持和参与:企业高层领导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和参与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2. 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企业需要明确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为了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所有员工都应该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并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
2.风险管理与业务结合:风险管理制度需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相结合,确保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科学决策:风险管理需要依据科学分析和决策方法,以确保制定的措施和策略能够真正降低风险。
4.持续改进:风险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变化。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与评估: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
3.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并通过预警系统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4.风险应急响应: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建立应急响应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5.风险沟通与报告:建立风险沟通渠道,确保风险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并定期向管理层进行风险报告。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明确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制定风险管理政策,为后续的制度建设提供指导。
2.组织风险管理团队:成立风险管理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
3.建立风险管理框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等。
4.制定风险管理流程:明确风险管理的各项流程,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流程等。
5.培训与宣传:对全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通过内部宣传活动推广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的体系。
它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减少潜在风险带来的影响而存在的。
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一系列的政策、流程和措施,旨在匡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和应对各种风险。
一、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组织的利益,确保组织能够在面对各种风险时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组织的竞争力等。
2. 原则:风险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性原则: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涵盖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
- 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 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全员参预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对风险管理负有责任。
- 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和决策。
- 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透明的过程,需要及时向相关方披露风险信息。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组成和流程1. 组成: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风险管理政策:明确组织对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责任分工等。
- 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 风险管理工具:如风险评估模型、风险控制措施等。
- 风险管理培训:为组织成员提供相关的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
- 风险管理监督:建立监督机制,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2. 流程:风险管理制度的流程普通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风险识别: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可能性。
- 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或者消除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 风险监测:持续监测已控制的风险,及时调整措施以应对新的风险。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效果评估1. 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组织的全员参预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永宁汇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增强宁夏永宁汇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行《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内,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
第三条风险管理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
(一)全面管理原则。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经营管理的各项事务和每个环节,都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人人参与、各司其职。
(二)制度优先原则。
开展各项事务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定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实行全程监控。
(三)预防为主原则。
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
防范和处置风险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第四条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类型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战略风险是指由于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战略规划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违约行为或怠于行使自身的法律权利等所造成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造成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员工操作不当或不完善、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资金流动性状况出现不足及其波动性所造成的风险。
第五条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包括监事会,下同)、经营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本行的各项活动之中,旨在用于识别可能会影响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本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之内,并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六条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不同的侧面关注和管理风险,并力求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四个目标,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是指某个时期内打算实现或完成已确定的一项或几项重大计划。
经营目标是指为实施战略目标而在一个阶段内需要实现或完成的主要经营计划。
报告目标是指一个报告期间(通常为一个年度内)需要实现或完成的工作计划。
合规目标是指各项活动应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合规事件发生或由不合规事件发生所造成的风险控制在既定目标之内。
第七条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四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应具备以下相互关联的八个构成要素:(一)内部环境。
即:董事会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经营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
经营管理层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以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各支行(部)的任务能得到有效执行;执行适当的内控政策,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
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要促进内部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层级员工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所有员工都要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
(二)目标设定。
即:内控制度要与本行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合理确保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促进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事件识别。
即: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建立涵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
负责组织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
(四)风险评估。
即: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
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
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
(五)风险对策。
即: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
总行负责组织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督促各业务部门、各支行(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督促经营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经营管理层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业务部门和各支行(部)落实。
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
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业务部门和各支行(部)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经营管理层的监察部门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依据法律规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
(六)控制活动。
即:内部控制要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套适当的内控结构,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对是否遵守风险头寸进行检查,并在出现违规情况时进行监督;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
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员工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对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加以识别,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
(七)信息与沟通。
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本身应该是及时可靠的,随时可以获得,并且前后一致。
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反映所有重大业务的情况;所有信息,包括以电子方式持有和使用的信息,必须保密,独立监测,并且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有完善的措施作为备用手段。
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
(八)监控。
即: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测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还由业务部门、合规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评价。
合规部门强调的是对合规风险持续的识别、评估与监测,重视对法律、法规、准则最新发展的持续跟踪、准确理解与研究消化,使之落实于本行的内部制度、工作手册、操作指引当中,并在日常运营中随时发现、提示可能的风险点,同时参与改进、优化业务流程,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内部控制还包括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向经营管理层报告。
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论由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员工发现,都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处理。
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直接向经营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同业务性质、复杂性以及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潜在风险相适应,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第八条认定全面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对八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运行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所作的判断。
因此,构成要素也是判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
构成要素如果存在并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则可能已经被控制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之内。
如果确定全面风险管理在所有四个目标上都是有效的,那么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就可以合理保证他们了解本机构,在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企业的报告可靠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程度。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第九条风险管理层级包括整个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
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八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
第十条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包括监事,下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由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施操作,以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的风险控制人员为主要参与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分级负责。
第十二条本行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对辖内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
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对辖内风险进行垂直管理。
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日常部门开展工作。
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均设立风险控制人员。
各职能部门、各支行(部)的风险控制人员对本级负责人只承担风险报告任务;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上一级风险控制人员负责,直到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各支行主管会计作为合规联络员,是派驻单位风险控制的关键人员之一,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以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应在第一时间向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及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
在特别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
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风险控制人员对管辖内的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分级负责。
董事会对辖内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
第十三条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并结合我行实际,对市场定位、信贷投向及资产运作方向、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二)对信贷、投资和其他资产运作中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规定、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三)对预防经营和管理中的全局性、突发性、倾向性重大风险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防范建议;(四)对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提出建议;(五)拟定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重大风险问题解决方案;(六)对须经董事会批准的相关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七)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督查,并向董事会报告;(八)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