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经典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层大气 2000~3000KM
无线电短波通讯
分
50—55KM
平流层
O3层吸收 升高 紫外线
层
17~18KM(赤道) 地面
降低
对流层 8~9KM(极地)
平流 对流
O3吸收紫外线 有利于飞机飞行
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天气现象 复杂多变
大气对垂流直层分—层——与人—类对活流动层最近、最密切的大气圈层
地面长波辐射
2、圈层的划分:
速度/km.s-1
地面
0 3 6 9 12 15
速变化
地S 壳P
固体
33
33千上米地幔S、P增加 莫霍界面
990000
1000
下地幔 地
S
固体
2000
幔P
2900 深3000 度
4000
2900千米
古登堡界面
S(消失) P(突然减小)
地 S(消失) P(突然减小)
液 体
/km
55105000-
温度、压力和密度
核 内核
很大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干
组洁
空
大成
气
N2 O2 CO2 O3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保温作用(吸收红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悬浮物 水汽
气 分层依据:
成云制雨 主要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
厚度
直接热源 温度变化 运动形式 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其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知识框架
内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活动探究
教材P23活动
(点拨:这是一个拓展内容,对四大圈层的学习,重点放在其空间分布上,对它们 的相互联系,不要求此时就能完全回答,可留待以后章节再深入探讨。)
如开放性问题: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吗? 2.地震、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它们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3.为什么生态系统内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却是守恒的? 4.海水为什么会不断运动?洋流与潮汐是一回事吗?
新知导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新知讲解
新知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新知讲解
1.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新知讲解
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新知讲解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1)概念: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 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 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 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如下图: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如上图)。
(3)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新知讲解
3.地球内部圈层 (1)内部圈层的划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内部圈层的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 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
理解生物圈特殊性的思路 1.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 生存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 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稿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圈层,为后续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索历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重点阐述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划分依据、主要特点等。
接着,教材又讲述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圈层的具体特征和相互关系,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探究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高一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掌握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图,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共27张PPT)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地幔
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地区
■ 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地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壳 结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km 构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地壳的厚度
规律——地表大范 围海拔越高,地壳越 厚;海拔越低,地壳越 薄.全球平均17千米
在图中用字母 D 表示。 (5 )C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铁类、镁,的硅酸盐
G层的物质成分以 铁镍
为主。
(6)莫霍界面是字母_BC 表示的
两层之间的界面,
古登堡 面是 FG 字母表示
的两层之间的界面。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 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书不仅是 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 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 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 吃者长疾瘤。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 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若不抽出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
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
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其划分依据;2.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示意图,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掌握抓住主要特征图示结构组成的学习和表述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结合我国深空、深海、深陆探测计划和地球圈层结构图绘制,体验地球结构的优美,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内外圈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教学重点。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环境,对认识以后各章涉及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具有统摄作用。
教学难点:1.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是难点所在,这是因为本节涉及了较多的地球圈层,在层之间形成的跨层结构容易和其他圈层相混淆。
二、说学情学生已具备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知识,具备一定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但由于本节内容的宏观性,学生接触不多、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教师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比喻方式,提供相关图文资料,设置必要的问题,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启发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图表形式把复杂关系条理化。
三、说教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和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 ppt课件
部 分薄,硅铝层不延续分布
莫霍面
1、上部存在软流层〔能够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
古登堡面
圈组成 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形状。
温度、压力很大
2、内核能够呈固态
;
思考
人类的生存,与地球外 部的哪些物质息息相关呢 ?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讨论:看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讨论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 气体 和 悬浮物 组成的复杂系统。
;
水圈
地球
表层水体
构成的延
续但不规
那么的圈
层,处于
不延续的
;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命活动浸透到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中。 因此,生物圈成为地球;
思索:他们觉得这三个地球外部圈层有什么关系吗?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 相互联络、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
;
80千米
图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构 造
1.27
33千米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由岩石组成
的巩固外壳。厚薄不一,大洋部分薄,大陆 部分厚,平均17千米。
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能 够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内核和外核, 温度、 压力和密度很大。
;
地壳
第一章 ·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
疑惑
神奇的地球内部,终 究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 家是靠什么探测到地球内 部的构造的?
;
一、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划分根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遭到剧烈的冲击会发
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的方式向周围传播,这种 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高一地理必修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9张PPT)
软流层在此!
注:可以将蛋壳和蛋白间的
膜连同蛋壳一起看作岩石圈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 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 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P28[活学巧用]1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思
考
我们如何得知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联想:啄木鸟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
通过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 实心树木与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不同。
我们怎么办???
1、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地圈震层来了的,依陆 据
(1)概念:
地上的人先感
(2)分类:
觉到什么震动, 后感觉到什么
震动?海洋上
纵波VS横波
的人呢?
primary
sec快ondary固、液、气 上下震动划分依弱据
慢
固态
左右晃动 强
速度都随物 质性质的变
化而变化
纵波横波 波速都明
速度(千米/秒) 0 3 6 9 12 15
显增加
1000
深 度 2000
横波
千
米 3000
莫霍界面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
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
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 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 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 是液态。
思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6张ppt)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界线
它有几层?
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
我们的地球 可以分几层
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地球内部由于地壳的 阻挡,对人类来说始 终是神秘的,那我们 要通过什么手段才能 认识地球内部呢?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地下 物质受到强烈的冲 击会发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这种弹性 波就叫地震波。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第一章都学习了什么?
行星地球
我们认识的宇宙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
•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及划分依据,了解地壳、 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征;
• 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78.当你看到一个没有右手的人,就不会抱怨你右手上的哪个胎记了。 25.成功就是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在坚持一下。
连续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52.活在昨天的人失去过去,活在明天的人失去未来,活在今天的人拥有过去和未来。 87.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34.给事物赋予什么样的价值,人们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14.学的到东西的事情是锻炼,学不到的是磨练。 3.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73.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50.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4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68.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22.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著! 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爱他。 79.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无味。 13.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39.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34.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74.成功并非想要,是一定要,一定要,就一定能! 61.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94.六个不能:不能饿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检查,不能老了再后悔。 75.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6.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45.快乐是一种能力。 61.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 灵性。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课标细化】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点。
2.概括横波和纵波的特点 ,正确区分横波和纵波。
3.掌握岩石圈的概念 ,理解岩石圈的划分。
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根本特征与联系【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四节 ,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 ,被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之后。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根底。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激发学生地理探索的兴趣 ,学会以地理视角看世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画图来分析掌握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 ,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运用图解方法 ,正确表示出地球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
2.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教学难点】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地球的形状──球体 ,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 ,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 ,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假设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2张PPT)
莫霍 界面 古登堡界面
组成 分层
最活泼 的圈层
19
练习:
1、〔2008年上海高考题〕地震波横波 〔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 〕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C、S波、P波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20
练习:
〔一〕地壳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 地 壳
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局部,高山.高原区 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结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 构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16
(三)生物圈 地球外表有生命的地带被称 为“生物圈〞。
问: 生物圈的范围(上到哪,下到哪)? 生物圈和生物的区别?
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植物、动物和微 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环境〔空气、水、 岩石、土壤等〕
17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 是地球自然环
组成的包围地球的 物质,主要成 境的重要组成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地壳
下地幔
地幔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
活动
读图思考: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 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 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7张PPT)
地壳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地
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 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
壳 甚至缺失
结 构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27
小结:
内部
地
圈层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划分 依据
组成 大气圈
地震波
地壳 地幔 地核
外部 圈层
水圈 生物圈
纵波 横波 莫霍 界面 古登堡界面
2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横_波____,F__纵__波____。 (2)不连续界面:A__莫_霍__界_面__,B_古_登__堡_界__面_。 (3)圈层;D__地__壳____,C___外_核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11
地核
地壳
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 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呈固态
外核
地
核
内核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外核。
12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33
上地幔 地 幔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同学们,咱们现在开始学习高中中图版必修第1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四节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
这部分内容可有趣啦,就像探索地球这个大“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每一层都有它独特的地方。
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地球的圈层结构呢?咱们先来说个事儿。
大家有没有想过,地震的时候为啥房子会晃,而且有的地方晃得厉害,有的地方晃得没那么厉害呢?这就和地球的圈层结构有关系啦。
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机器,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作用,这些“零件”就是地球的各个圈层。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发生的很多现象,像地震、火山喷发呀,还有为啥有的地方有温泉,有的地方就没有呢。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如何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地球这么大,我们又不能像切西瓜一样把它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科学家们可有办法啦!他们就像侦探一样,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其中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就像小信使,它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时候会发生变化。
比如说,有的地震波能穿过固体和液体,有的只能穿过固体。
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就推测出地球内部是有不同圈层的。
2、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就像地球的“皮肤”。
这层“皮肤”可薄啦,在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概有30 70千米,而在大洋底部就很薄,只有几千米厚。
就好比一个鸡蛋,地壳就像鸡蛋壳,不过这个鸡蛋壳可不像真的鸡蛋壳那么均匀。
咱们生活在陆地上,脚下踩的就是地壳。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就像站在一块漂浮在地球内部其他圈层之上的“板子”上呢。
我给大家讲个真实的观察。
有一次我去爬山,看着那些高高的山峰,我就想,这些山其实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地壳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一直在缓慢地运动。
有的地方地壳会往上抬升,就形成了高山;有的地方地壳会下沉,就可能形成盆地或者海洋。
这就好像是地球在玩“堆积木”的游戏,把地壳这块“积木”一会儿堆高,一会儿放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S 波完全消失,P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 波完全消失,S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33
解析:第 1 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 界面处,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第 2 题,宫古市以东海域地震的震源深度 为 17.5 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 答案:1.A 2.B
16
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名称
含义
特征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为_氮__和__氧___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连__续__但__不__ _规__则___的圈层
生物圈 地表生物及其_生__存__环__境__的总称
始终处于循环运动之中
其范围是指大气圈的底部、水 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17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外部圈层
概念
由气体和悬浮物 大气圈
组成的复杂系统
组成
其他
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大气
减小了地面昼夜温差)
18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28
[解析] [答案] (1)C (2)B
29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
30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36
5.下列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解析:第 3 题,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第 4 题,地球内部的 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 究。第 5 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答案:3.C 4.A 5.D
上地幔 莫霍界面古 17~1 000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下地幔 登堡界面 1 000~2 900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
外地核 内地核
2 900~5 150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5 150~6 370
9
[例 1]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完成(1)~(3)题。
34
读下图,回答 3~5 题。
35
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 C.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 D.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 A 表示 横波 ,B 表示纵波。 A波:传播速度慢,只可以通过 固体传播
(2)特性B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
气体 传播
4
(3)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平均 33 千米 C 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 ②在地下 2 900 千米 D 处:A 波 完全消失 ,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称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界线不明显;是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
19
[例 2] 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 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6
[典例]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27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20
(2)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就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圈层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21
[解析]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37
课时作业
38
7
2.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分界意义
莫霍界面
17
纵波、横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 地壳和地幔古登堡
界面
2 900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幔与地核
8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地壳
平均17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 均,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
地幔
(3)从地壳到地心( )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
11
[解析]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是
(3)的信息:从地壳到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地心,压力越来越大;
(2)的信息:①是莫霍
④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
波速越来越小,其中 S
界面,是地壳和地幔
25
图表判读(六)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从“顺序”“数据”两个方面入手 (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 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层” 即由两个界面分成的三个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下题中的-33 千米为莫霍界面, -2 900 千米为古登堡界面,12 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5 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
体等;横波和纵波在①处速度加
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
的分界面。
快,在②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
面之下;内地核的密
降,横波完全消失。
度较大。
[答案] (1)B (2)D (3)A
12
巧记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征 (1)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就好像建房子,高楼必须挖深地 基一样。 (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就像煮熟的鸡蛋一样,有蛋壳(地壳)、蛋白(地幔)和蛋黄 (地核)。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31
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 部分较厚;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圈层 ③和④是地核,其中③为外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④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 密度都很大。 答案:(1)B (2)C
32
[随堂演练]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 2016 年 2 月 2 日 13 时 30 分许,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 5.6
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古市以东海域,震源深度 17.5 千米。据此回答 1~2 题。
1.地震波横波(S 波)和纵波(P 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 波、P 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 B.人类活动 D.地壳运动
15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古登堡界面可知,④为内核,地震主要发生在岩石圈;图 中③为外核,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图中②为 地幔;根据图中莫霍界面可知①为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第(2)题, 地震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是地壳运动引起的。 答案:(1)D (2)D
6
1.地震波
项目
内容
概念
地震的能量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
分 纵波(P波) 类 横波(S波)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传
共性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 射和折射现象
播
特性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 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意义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 C 为 莫霍界面 ,D 为 古登堡界面 。 (3)圈层:由内向外 E+F 为 地核 ,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5
[误区警示] 地壳就是岩石圈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3
(1)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
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