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周,周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百家姓由来
百家姓的由来黄相传黄姓是伯益之后。
伯益为禹所重用,他助禹治水有功,名重一时。
周代有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西),是伯益后裔的封国。
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消灭掉,其子孙以国为姓,称黄氏。
据考证,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县东南)。
黄姓最早南迁到宁都黄石田坑。
黄姓也是唐朝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
黄姓氏宁都第三大姓,也是赣南客家大大姓。
周周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相传周人的祖先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沙县西南)。
到商朝后期,游牧民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
于是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
当地百姓认为赧王是周家后代,因此称为周氏。
另外,还有一些改姓周的,如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
据赣南历代府县志记载,周姓从唐朝起历次大南迁都有移居赣南的。
赵造夫从华山一带得到8匹千里马辣的车子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他。
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
由于造父在这次平叛中立了头功,周穆王就赐给他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
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
造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
赵姓氏唐朝至五代南迁到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也是赣南客家大姓之一。
徐相传徐国是夏、商、周三代的诸侯。
在周穆王时的徐君偃聪明仁爱,很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
后来他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剑,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
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
周穆王此时正在西王母那里做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
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立即收兵,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
百家姓华夏民族姓氏起源姓氏PPT课件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
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 “ 别 婚 姻 ” 、 “ 明 世 系 ” 、
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 “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
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壹 姓氏起源
Yún Sū Pān Gě Xī Fàn Péng Láng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Lǔ Wéi Chāng Mǎ Miáo Fèng Huā Fāng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Yú Rén Yuán Liǔ Fēng Bào Shǐ Táng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Fèi(Bì) Lián Cén Xuē Léi Hè Ní Tāng 费 廉岑薛雷贺倪汤 Téng Yīn Luó Bì Hǎo Wū ān Cháng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Liáng qiū Zuǒ qiū Dōng mén Xī mén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Shāng Móu Shé Nài(Mǐ) Bó Shǎng Nán gōng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Mò Hǎ Qiáo Dá Nián ài Yáng Tóng 墨哈谯笪年爱阳佟 Dì wǔ Yán Fú 第五 言 福 《 百 家 姓 》 终
Lè(Yuè) Yú Shí Fù Pí Biàn Qí Kāng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Wǔ Yú Yuán Bǔ Gù Mèng Píng Huáng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Hé Mù Xiāo Yǐn Yáo Shào Zhàn Wāng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 Qí Máo Yǔ Dí Mǐ Bèi Míng Zāng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JìFúChéng Dài Tán Sòng Máo Páng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Xióng Jǐ Shū Qū Xiàng Zhù Dǒng Liáng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百家姓:周姓的来源,姓周的名人
百家姓:周姓的来源,姓周的名人导读:本文百家姓:周姓的来源,姓周的名人,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周一、周姓来源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
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
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南朝陈时,有一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
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
唐末有叫成讷的,后梁时赐姓周。
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
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
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分布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
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
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
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又称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
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
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
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
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后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
百家姓古,古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古氏历史来源:「古」源出:古(Gǔ)姓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
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
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
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
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
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回族中有古姓。
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
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
《扬州府志》有载。
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
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
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
回族姓氏之一。
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
(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得姓始祖:古公亶父。
古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亶父,他在担任周族人的首领时,率领族人定居在岐山脚下肥沃的渭河平原。
在这里,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坚固的城墙和宫殿,使周国初具规模并逐渐强盛起来。
古公亶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亶父为周大公。
古公亶父其后代一支子孙,为了纪念祖上就以祖父称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古,故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为古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古姓人口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
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陕西省武功县),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居无宁日。
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众人另辟家园。
结果在歧山(今陕西省歧山县)定居,古公亶父致力农业,政治各方面的改革。
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姓周
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姓周1. 引言本篇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姓周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呈现,能够增进对姓周的了解。
2. 姓氏起源与文化背景姓周是中华文化中常见的姓氏之一。
据考证,姓周起源于远古时代的部落社会,当时以居住地命姓的情况比较普遍。
周这个姓氏来源于古代的都城周口,据传周文王后裔居住在周口附近,因此后代子孙便以周作为姓氏。
姓周的文化背景深厚,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相关。
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他们建立了西周王朝,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文王提倡礼乐文化,周武王则有“克己复礼”的治国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 姓周的地域分布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和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姓周在我国的分布相对集中。
根据《中国百家姓》的统计数据,姓周在中国人口中的排名大约在第20位左右。
在各个省份中,四川、湖南、江苏、安徽和陕西是姓周人口最多的地区。
对于姓周的分布情况,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猜测。
有人认为,姓周在四川地区的分布较为广泛,可能与周文王的后裔较多有关。
同时,湖南、江苏、安徽和陕西这几个地方也是古代的文化重镇,周朝的影响在这些地方可能更为深远,所以姓周的分布相对较多。
4. 姓周的历史人物姓周作为中国的一个常见姓氏,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下面介绍几位代表性的姓周历史人物:•周恩来: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周口店北京人: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类化石之一,证明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并拥有广泛的智力。
•周瑜: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在赤壁之战中一度让曹操败北,被誉为“赤壁之战的英雄”。
•周树人:中国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和诗人,其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5. 姓周的宗祠和家训姓周的人们在家族团结和传承方面非常重视,大多数家族都有自己的宗祠和家训。
中国人姓氏的来源
中国人姓氏的来源一、“姓”和“氏”最初有别“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
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
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
二、关于姓氏的9种来源1.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
2.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4.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
8.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
9.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三、姓氏祖先是伏羲氏相传中国第一位有姓氏的人是伏羲氏,据载他“因风而生,故为风姓”。
伏羲氏被称作“三皇之首”,又是“人文始祖”。
上古时期,人们群居杂婚无法避免近亲结婚。
伏羲氏早早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还规定了同姓不婚。
四、最早混言姓氏的人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后人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姓氏合一的演变过程,对先秦人物,书中清楚写着其何姓何氏,而对战国末期后的人物,则姓氏混称。
如秦始皇为“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
五、一入佛门本无姓你可知“僧不言姓”为何故?原来是因为僧人从出家时起,便不再用俗家姓名,而用师父赐予的法名。
姓则为“释迦牟尼佛”的“释”,统称“释氏”。
六、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姓柴姓:源自江姓,山东、湖北等省尤多此姓。
米姓:源自芈姓,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后改为同音字米,多分布在湖南、山西等。
关于百家姓的姓氏故事
关于百家姓的姓氏故事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蒙学教材。
以下为大家提供关于百家姓的姓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赵姓氏起源: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
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
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
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
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
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
公元前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钱钱姓的来源果真与钱有关。
相传,钱姓是一个由掌管钱财的官名“钱府上士”而来的姓氏。
《通志·氏族略》记载:“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
”因此,这一官职起源于周代,乃是负责钱财的管理和调度。
彭祖的子孙孚任职时就拿了官名当作自己的姓,从此就有了钱姓。
之后,其子孙后代沿袭了这一称呼,世世姓钱。
从钱姓的来源上看,钱姓是由彭姓分化而来,与彭姓有着共同的祖先。
钱姓和彭姓常常自认是一家人,曾有着遇难相帮、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约定。
事实上,钱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属江苏),与彭姓的发源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并不在一处。
但是,钱姓人一向把彭城作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于与彭姓同源的缘故。
钱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
下邳位一于现今江苏徐州的附近。
徐州古称彭城。
下邳、彭城两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证明了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
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摘要: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
《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
河南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
这片土地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八大古都河南居半,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
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
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先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先和自己。
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
华人祖根在河南,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大姓,大都发源于河南;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出自河南。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姓氏文化的概念: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姓氏文化的开端:从人祖太昊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算起,姓氏发展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
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
但当时部落男女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因此,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正姓氏”。
他首先自定为“风”姓。
接着,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姒、姜、姚、姬等。
他为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
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有以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象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等。
中华姓氏起源脉络图,看看你的姓是从哪里来的【图文】
中华姓氏起源脉络图,看看你的姓是从哪里来的【图文】中国姓氏的由来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
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
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
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姓氏在最早期,其‘姓’与‘氏’有着不同的意义。
‘姓’如字面所示,是指女人生的子女,原义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就是同姓。
随着社会由母系发展成父系社会,姓则由随母姓转为随父亲。
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
由于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而开始分散居各处后,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会保留姓以外,还往往以生地、居住地、封国、封地、官职等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在当时一个家族的姓是永恒的,而氏却会时常变化。
中国姓氏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未能做出确切的统计。
这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姓氏繁杂,造成了统计相当困难之故。
若要对中国姓氏的历史溯源,则往上可达四五千年之久。
从上古的传说中可以知道,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就有姓氏,分别为:风、东方、姜与轩辕。
在上古时代,中国的姓氏是男女有别的,在男子为氏,女子为姓(姓字的女字偏旁也源出于此)。
这诚如古书《通志.氏族略序》所说:「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
」此外,在上古时期只有少数贵族才能有姓,奴隶与平民是只能有名不得有姓的。
随著社会的发展与民族的繁衍,中国男女的氏和姓逐渐统一为姓,并且姓氏也逐渐地平民化。
《百家姓》的由来
《百家姓》的由来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的由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百家姓》的由来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
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熟悉它,于古于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
《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后经增补到五百余个。
但据有关报道,研究姓氏的专家从古今文献上能够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内的数千个姓氏。
周字的来源历史作文
周,甲骨文(如下),字形像种满了庄稼的田园,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
田园里,种满庄稼,而且很有安全感。
造字本义:封地而建、划界而种的围墙。
最早的“周”字是指界限分明的农田,田里种满了庄稼。
这种田间阡陌纵横的农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种植各种农作物。
早期周人活动中心在周原地区,都是属于平原地方。
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
”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
由于纵横交错的农田里种植有密密麻麻的作物,所以“周”字就被训诂为“密”、“周密”的意思。
由于在书写“周”时加上“口”,后来人对“周”的解释就增加了另外的意思。
表示国家政令之所出。
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最早的“周”字出现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辞中。
唐玄宗李隆基时,为避“基”讳,诏令全国姬姓改周,这是周姓的一大来源。
五年级关于周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
五年级关于周姓氏的研究报告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周姓氏的研究报告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关于周姓氏的研究报告。
先从周姓氏的由来说起吧!周姓氏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时代,最早的周姓始祖是西周的王室,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封建制度的朝代。
所以周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我们再来看看周姓的人口分布。
根据统计,全国人口中有1.5%左右是周姓,大约有2000多万人。
从地理分布来看,周姓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
特别是在河南,居住着最多的周姓族人。
周姓人口那么多,肯定也有很多很有名的人物。
比如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周恩来同志,就是当代最杰出的周姓人物之一。
再比如武术家李小龙的外公,也是一位名叫周振武的周姓人士。
说到武术,我们不得不提到"周氏拙剑谱"。
这是一本描述太极拳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著作,可以说是太极拳的"圣经"。
据说作者周自革先生是太极拳的开山鼻祖,所以该书对研究太极拳和中国武术文化都有重大意义。
除了人物和著作,一些地名也与周姓有关。
比如湖北省宜昌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就叫"周郎洞"。
传说它是因为一位叫周郎的周姓人在山洞里隐居而得名的。
再比如浙江省有一座名叫"周村"的古镇,也是以当地的周姓族人命名的。
最后说一说我对周姓的感受吧!我觉得周姓不仅源远流长、人口众多,而且在历史文化上也很有渊源。
无论是名人、武术还是地名,都能看到周姓的影子。
我很荣幸能够深入研究这个古老而又有趣的姓氏。
希望通过这个报告,大家也能对周姓有进一步的了解。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周姓氏的全部研究报告,谢谢大家的聆听!篇2大家知道吗?在我们国家,姓"周"的人可是超级多的!全国排名第四哦,仅次于王、李、张三个超级大姓。
而且,周姓在全世界也是很常见的姓氏呢。
那么,"周"这个姓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先从古代说起。
周姓氏的分布与演变历程
周姓氏的分布与演变历程周姓,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周姓氏的分布情况以及其演变历程,以揭示周姓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一、周姓的起源与分布众所周知,周姓源于古代的封姓制度,最早的周姓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国家,代表了一个氏族或家族的名字。
根据史书记载,周姓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周王朝建立了以封建制为基础的社会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姓开始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并逐渐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姓氏。
根据现代的统计数据,周姓在中国人口中的占比约为5%,位列中国姓氏排行榜的前列。
同时,周姓也在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存在,尤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区中更为常见。
二、周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1. 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周姓被视为贵族姓氏的代表之一。
根据史书记载,周姓的族人大多居住在中原地区,担任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职位。
周姓在这一时期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如今的陕西、河南、山西等地。
2. 中世纪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姓的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到其他地区。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周姓在福建、广东、江苏等省份的人口中占据较大比例。
这也与南方地区的发展和历史背景有关,南方地区早期商业和海上贸易相对发达,吸引了不少外来移民,其中许多人使用了周姓。
3. 现代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姓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更加均衡。
尽管周姓在农村地区仍然有较高的集中度,但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也可以找到相当数量的周姓人口。
三、周姓与中国社会的影响作为中国姓氏中的重要一支,周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周姓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传统封建制度和礼仪文化的价值观。
周姓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古代贤臣周公和南宋理学家周敦颐等,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周姓在中国社会中承载着亲情、族群和祖先崇拜等重要的社会文化传统。
0百家姓及其由来D
百家姓及其由来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丘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鬱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卻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翟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丌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郈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赵姓起源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宋朝的皇帝赵姓。
实际上并非如此。
赵姓出自嬴姓,是古帝王少昊的后裔。
赵姓的具体祖先是少昊的裔孙,造父。
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奴车马的能手。
一次周穆王外出后有战事必须很快赶回,这时造父驾车日行千里,使周穆王及时打败了来犯之敌,于是周穆王赐赵地(今山西洪洞县北)给造父,自此以后,造父族称为赵氏。
钱姓起源钱姓源与彭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姓氏。
赵姓的远祖始于上古,人称“人瑞”的彭祖,他是陆终的儿子,颛顼的玄孙,也就是黄帝的后裔。
百家姓详解大全
百家姓大全《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它共收有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
中国古代对族姓很重视,《百家姓》的出现正适应了人们追根认祖的需要。
而且它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诵读和记忆,能让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背完数百个姓氏并且快速认识四五百字,因此极具实用价值。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2009年,《百家姓》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本书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既是孩子们了解中国姓氏的寻根宝典,也是普及古代文化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丘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于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候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治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辕轩令狐钟离宇文长孙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丌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阎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佰赏南官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趣味组图:乳名叫阿宝最新百家姓排名1 王2 李3 张4 刘5 陈6 杨7 黄8 孙9 周 10 吴11 徐 12 赵 13 朱 14 马 15 胡 16 郭 17 林 18 何 19 高 20 梁21 郑 22 罗 23 宋 24 谢 25 唐 26 韩 27 曹 28 许 29 邓 30 萧31 冯 32 曾 33 程 34 蔡 35 彭 36 潘 37 袁 38 于 39 董 40 余41 苏 42 叶 43 吕 44 魏 45 蒋 46 田 47 杜 48 丁 49 沈 50 姜51 范 52 江 53 傅 54 钟 55 卢 56 汪 57 戴 58 崔 59 任 60 陆61 廖 62 姚 63 方 64 金 65 邱 66 夏 67 谭 68 韦 69 贾 70 邹71 石 72 熊 73 孟 74 秦 75 阎 76 薛 77 侯 78 雷 79 白 80 龙81 段 82 郝 83 孔 84 邵 85 史 86 毛 87 常 88 万 89 顾 90 赖91 武 92 康 93 贺 94 严 95 尹 96 钱 97 施 98 牛 99 洪 100 龚101 汤 102 陶 103 黎 104 温 105 莫 106 易 107 樊 108 乔 109 文 110 安111 殷 112 颜 113 庄 114 章 115 鲁 116 倪 117 庞 118 邢 119 俞 120 翟121 蓝 122 聂 123 齐 124 向 125 申 126 葛 127 柴 128 伍 129 覃 130 骆131 关 132 焦 133 柳 134 欧 135 祝 136 纪 137 尚 138 毕 139 耿 140 芦141 左 142 季 143 管 144 符 145 辛 146 苗 147 詹 148 曲 149 欧阳 150 靳151 祁 152 路 153 涂 154 兰 155 甘 156 裴 157 梅 158 童 159 翁 160 霍161 游 162 阮 163 尤 164 岳 165 柯 166 牟 167 滕 168 谷 169 舒 170 卜171 成 172 饶 173 宁 174 凌 175 盛 176 查 177 单 178 冉 179 鲍 180 华181 包 182 屈 183 房 184 喻 185 解 186 蒲 187 卫 188 简 189 时 190 连191 车 192 项 193 闵 194 邬 195 吉 196 党 197 阳 198 司 199 费 200 蒙201 席 202 晏 203 隋 204 古 205 强 206 穆 207 姬 208 宫 209 景 210 米211 麦 212 谈 213 柏 214 瞿 215 艾 216 沙 217 鄢 218 桂 219 窦 220 郁221 缪 222 畅 223 巩 224 卓 225 褚 226 栾 227 戚 228 全 229 娄 230 甄231 郎 232 池 233 丛 234 边 235 岑 236 农 237 苟 238 迟 239 保 240 商241 臧 242 佘 243 卞 244 虞 245 刁 246 冷 247 应 248 匡 249 栗 250 仇251 练 252 楚 253 揭 254 师 255 官 256 佟 257 封 258 燕 259 桑 260 巫261 敖 262 原 263 植 264 邝 265 仲 266 荆 267 储 268 宗 269 楼 270 干271 苑 272 寇 273 盖 274 南 275 屠 276 鞠 277 荣 278 井 279 乐 280 银281 奚 282 明 283 麻 284 雍 285 花 286 闻 287 冼 288 木 289 郜 290 廉291 衣 292 蔺 293 和 294 冀 295 占 296 公 297 门 298 帅 299 利 300 满相关文章>>·名人成长离不开早期识字阅读·王姓宝宝起名字大全幼儿阅读百家姓的好处中国人是最重视祖先、家族的,直到今天,人们初次见面,问的第一个问题常常就是“您贵姓”。
姓氏来源
玄机一: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第二名:王
王姓为第二大姓,占总人数的12%。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随后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很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最多的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另外,姓王的人也有些是商纣时比干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第三名:张
张姓为第三大姓,占总数的11.8%。据《元和姓纂》中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因此相传张姓源于黄帝,是黄帝的后代,张姓自汉代开始逐渐增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有关,当时盛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
⑦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騑,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则数代即发生变化。
以姓氏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为序,新编成当代人的“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候、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等。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科学家还将陆续发表中国前300个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重新出版《中国姓氏大辞典》,包括至今已收集到的23000多个姓氏,以推进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
百家姓的来历
百家姓的来历姓氏的来源记忆着祖先的繁衍生存,姓氏的迁移述说着祖先的辗转奋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百家姓的由来,欢迎阅读。
百家姓的来历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
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与原始的姓并非同一概念,而是包含了古代的姓与氏两方面的内容。
中华民族的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微号,这就是图腾。
“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摘要》中明确指出:“图腾一辞表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
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
由于那时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
“姓”的造字属于会意,古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
用“女”与“生”组合成姓字,最早见于秦国该石《诅楚文》,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
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姓,如姬、姒、姜、赢等,都带有“女”字。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解释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思。
《左传·隐公八年》记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这是说,帝王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出生血统赐给姓,分封给他土地并且根据封地命名氏。
由此可见,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社会职能上说,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姓是决定是否能够通婚的依据,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正如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序》所说:“氏所以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氏同姓不同者,婚回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能”。
《百家姓》(注音译文姓氏由来)完整版
《百家姓》(注音译文姓氏由来)完整版《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的启蒙读物,《百家姓》很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姓氏由来 : 1、赵Zhào: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
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
2、钱Qián: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
3、孙Sūn: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
4、李Lǐ:皋陶的后人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妻儿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其后人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
5、周Zhōu:唐代为避玄宗名讳,姬姓大臣改姓周。
6、吴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其子孙称为吴氏。
7、郑zhèng:郑桓公遗族以国名为姓。
8、王Wáng: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
9、冯Féng: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
10、陈Chén:最早出自姚姓,胡公满的子孙们以国为姓。
11、褚Chǔ:恭段受封于褚邑,,子孙就都以“褚”为姓。
12、卫Wèi: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建立了卫国,他的后代以国名为姓。
13、蒋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龄,被封到“蒋”,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
14、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
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15、韩Hán:周时贵族武子,受封于韩原,子姓以地名为姓;战国时的韩国,被秦国并,原韩国王族世代姓韩。
16、杨Yáng:上古时候,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到杨邑,称做杨侯,建杨国,子孙用杨姓。
17、朱Zhū:西周时,周武王封曹侠到邾,后代以地名为姓,写作朱。
百家姓: 家姓起源
百家姓:家姓起源家[jia]【姓氏源流】家姓起源有三:①、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
据《姓苑》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孝王之子家父,周幽王时在朝中做官,称周大夫,他看到幽王爱喝酒,沉迷女色,残暴无道,整日游逸*乐,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很不满意,就做了一首《节南山》诗(见《诗经·小雅》)讽刺他。
家父忠诚正直,后世子孙以他为荣,就取家字为姓,世代相传。
②、源自以祖字为氏。
据《姓苑》和《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鲁庄公之孙名驹,字子家,子孙取祖字为姓,世代姓家。
③、出自复姓家仆氏。
据《中国姓氏大全》载,周代晋国有大夫家仆徒,为家仆复姓之始。
后改为单姓家,称家氏。
始祖:家父。
【迁徙分布】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带,后逐渐向周边地区迁移,汉唐之际在陕西、甘肃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为郡望。
宋代以后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区。
如今在江苏、上海、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当前家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①、郡望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今陕西西安至华县一带。
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188)分汉阳郡置,治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
相当今甘肃陇西东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②、堂号京兆堂、南安堂。
【历史名人】家父,西周诗人。
家氏,名父,周幽王时(前781-前771)贵族。
《诗经·小雅·节南山》末章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可信《节南山》一诗乃家父所作。
旧说此诗是刺幽王宠信太师尹氏,尹氏任人唯亲,使朝政昏乱,百姓遭殃。
它揭露了权臣炙手可热的气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对统治阶级奉为最神圣的“天”发出了一连串责难:“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吊昊天,乱靡有定”,“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反映了西周末年统治思想的动摇,是《小雅》中一首较好的贵族讽刺诗。
家定国(1031-1094),宋文学家。
字退翁,眉山(今属四川)人。
皇佑间进士及第,除雅州名山县尉。
调永康军司法,徙澧州司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氏历史来源:「周」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
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
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
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
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遥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他姓改为周姓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
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
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就藩长沙。
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
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
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
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二、迁徙分布:1、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
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
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生十子,徙于安成。
周仁5世孙周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
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
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
周颤,周嵩。
周馥等著名人物。
安城周氏周景家族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形成旺族.其后裔世代在朝廷为官,散居各地.隋唐时期其中一支由山东迁徙湖北后再迁徙湖南,即周敦颐家族.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五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
此现象堪称历史奇迹.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2-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
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
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
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人闽,居住马伏,为人闽之始祖。
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
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3-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
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
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
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
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王宣),始迁梅县。
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4-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
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
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
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
明初,永乐袭位,濂溪后裔周是修公尽节而殁,后其弟周特修有子三化名为伏姓至赣入蜀,隐居重庆府涪州,后复姓为周,明末清初,该支周有仁宁君之子周可伦自重庆涪洲响水沟从戎至四川苍溪落业。
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
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等剩5-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
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
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
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后死于任上。
6-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剩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
1)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
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
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
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
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
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
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
三、郡望、堂号:1郡望(汝南、沛郡、陈留、浔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昭州)汝南郡:《在汉朝以后分出郡望为:临汝郡、陈留郡、河间郡、河东郡、》汝南安城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
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
汝南安城周氏在汉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这支周姓人中历代人才辈出.有汉执金吾周球.汉决曹掾周燕.东吴大都督周瑜.晋征西将军寻阳侯周访.晋梁益诸军都督鹰扬将军爵建城公周楚.晋龙镶将军周虓.梁庐桂二州刺史保城侯周灵起。
唐武卫大将军周法尚.唐左屯卫大将军谯郡公周绍范.唐左金吾大将军征南大元帅周如锡.唐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当朝宰相周墀.宋礼部侍郎周元孙等人.自周邕开基之始,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世代文武进士及第入仕.赫显历代朝廷.临汝郡:<唐天宝初年改汝州置,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乾元初又复名汝州。
临汝周氏也是由汝南安成周氏分出的,是汉汝坟侯周仁的第三十二代裔孙屯田员外郎常州长史周基。
周基子周允元,仕至凤阁侍郎、平章事沛国郡: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汉代汾阴侯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河间郡:西汉高帝置.河间周氏世居河间文县(今属河北),自称出自汉汝坟侯周仁之后,是汝南安成周氏的分支。
这支周姓人中最为著名的是北周时的周惠达。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改华州置,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
华阴周氏的族源尚不明确。
其家谱称为晋宋之际有位名为周谟的人,曾随大将朱龄石北伐,自丹阳(今江苏南京)入关,后来留居华阴(今陕西华县),遂为华阴周氏开基。
隋唐时,这支周姓人中有乐州刺史周儒、嘉川公周护仁、亳州刺史周志珪、少府监周元珪、冀州刺史周履顺等人。
河东郡:初置于秦代,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隋朝时移治河东县(今山西永济西南),一度改名为蒲州。
汾阴县即是该郡辖县之一。
河东周氏也是汝南安成周氏的分支,自称是汉汝坟侯周仁的后代,世居河东汾阴县(今山西万荣西南)。
唐代时,这支周姓人中有主客员外郎周子敬、登州刺史周征冲、蜀州刺史周彭年、大理司直周万年、大理评事周载、国子博士周元达等人。
清河郡:西汉置,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移治甘陵县(今山东临清东北),称清河国,此后亦郡、国互称。
北齐移治武城县(今清河西北),隋唐时一度称贝州。
这支周姓人的祖源待考,是唐朝时出现的新郡望。
其中有凤阁舍人周茂祯等名人。
江陵郡:唐天宝初年改荆州置,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河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荆州。
这支周姓人的血统源流尚待进一步考察,在唐代有卫尉少卿周敏道等人知名于世。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长安周氏本属于姬姓,是周赧王的后代,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这支周姓人自北朝以来就是关中大姓之一,曾相继出了北周太子太仆姬愿、唐职方员外姬思忠、万年令姬处逊、丹州刺史姬思恭、长安令姬道斌等著名人物。
唐代以后,这支周姓人中的一些人又恢复了姬姓,但大多仍保留周姓不改。
河南郡:即秦代的三川郡,汉代改名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下辖22个县,相当于今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
河南周氏出自鲜卑拓跋部,开基始祖为周遥这支周姓人中有右千牛将军周虔智及其子周思亮、周思敬等人。
昭州郡:贞观八年(634年)由乐州改。
乐州,武德四年以始安郡平乐县改,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