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一点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鲁刚
转眼辉煌的2008年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2009年,这是一个在我省的教育系统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2009年我省将全面进入新课程的改革。
回顾这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年初的新课改的教师培训到后半年紧张的高三复习备考,可以说过得相当的充实且意义非凡。
2008年一月,我有幸成为了武汉市第一批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之一,在为期不长的学习中,与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一起探讨、研究新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改是不是变相的让教师下岗?这是参加培训的每个人在开始时的想法,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再结合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家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在当代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然而传统的高中教育完全以高考为最终目的,不管学生掌握了多少学习方法,只管会不会做题解题、高考的分数高不高就够了,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对教师的能力也是一种浪费和制约。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
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也是传统高中教育所欠缺的。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所以进入新课改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如果顺利带完09届高三的话,极有可能会接受我省第一批新课改的学生。俗话说得好“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参加完培训后,我并没有因为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忙、压力大而放松对新课程改革的关注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并学习了大量的各地区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和有关专家撰写的论文和心得,同时结合自己近十年的教学经验,简单的在头脑中勾勒了一个新课改的大致框架,为迎接9月份到来的新生做好了准备。
2008年十月,我与其他几位老师共同加入了江汉区教委组织的由陈建华老师任首席名师的物理名师工作室,荣幸的成为了工作室的一份子。虽然学校之间相隔比较遥远,交通也不大方便。但是每逢教研活动的时间,我都会尽可能的赶到并参加活动,与大家一起交流总结探讨。上次听了陈老师的一节展示课《用实验探讨安培力的大小》深受启发,教师上课应该把启发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作为一节课凌驾于传授知识之上的重点来
把握。
从2008年九月开始,我任教的班级进入到了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中。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频繁的考试、繁重的作业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虽然学生也知道高考是很重要的,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个个强打起精神来上课,这样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慢慢有意识的减少作业量,减少课堂例题的数目,但是多选取一些训练思维方法和想象力的题目,晚自习的时间也由原来的单纯的考试改成前一半时间考试后一半时间讲解试卷,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自己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普遍反应学习物理轻松了,成绩反而提高了。
回顾这一年来的时光,感觉最期待就是新课改,因为马上就要真正接触新课改了,虽然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毕竟谁也没有真的接触它,可以说之前所做得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不过,我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能力,期待2009年!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