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生态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生态瓶》综合活动设计方案

一.理论依据

1.培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围绕三条线索加以展开,即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制作生态瓶这一项目,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基本内容。环境教育涉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问题。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生态失衡,资源短缺,能源危机,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本次制作生态瓶可以更形象地让学生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养成保护绿色植物,保护自然的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

2.合作学习

本次生态瓶制作活动已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分工明确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为了共同目标而一起努力,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认识与能力。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倡导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充分考虑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合作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3.协同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程度很高,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将要求打破打破小学以学科划分为基础对教师进行劳动分工的做法,提倡协同性原则。在本次活动中,作为小学非科学教师我们可以去请教小学科学教师相关理论知识,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强调教师在合作中不断学习提高。

4.亲历性原则

教师应利用各种物质条件,文化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法,拓宽其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来获得实践能力以及正确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5.学生思维具有可逆性,习得守恒,去中心化的概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将运算界定为某种用于转换信息的基本认知结构,具体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在本次的综合实践中,学生能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动物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之间的转换。其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习得守恒的概念。生态瓶制作的成功离不开生态系统的平衡,制作生态瓶的过程中需把握好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从而更好地巩固守恒的概念。其三,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习得去中心化的概念。去中心化是指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客体或事件的几个属性。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会理解“水草”这一客体不仅具有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属性,还具有给“螺蛳”提供

玩耍和休息场所的属性。

6.情感和个性发展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大多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本阶段的儿童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在制作生态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鼓励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于制作生态瓶成功的同学要予以表扬,对于制作生态瓶失败的同学要帮其找出原因并加以鼓励。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互相提出意见,共同协作完成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感受和体会与人合作学习的乐趣。

(2)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2.知识:

(1)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2)理解植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3)理解动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4)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

3.技能:

(1)能够制作简易生态瓶。

(2)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方法

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学习建构而获得的,结合这一理论,我对本课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

本课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水底生物的环境以及做生态瓶的几个步骤,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

2.“引导——探究”法。在教学中我以“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做生态瓶——交流评比”为线,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探索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并在做生态瓶中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内的平衡。

3.应用开放性原则,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四.实施过程

1.需要准备的材料

矿泉水瓶(洗净),螺蛳,学校小池塘的水,水草,沙子,小石头。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看一段有关池塘的录像.

2.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这个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预设生成:鱼、水草、浮游生物、微生物,水、石头、泥。

②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预设生成:如水为鱼提供生活的场所,石头为鱼提供躲藏的地方等。)

③这些植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生成:水、阳光、空气、养分)

养份从哪儿来的呢?从动物的排泄物中来的。

④这些水草对动物生存有哪些帮助呢?(水草为鱼提供足够的氧气,提供隐蔽的场所,为鱼的提供食物。)

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3.探究交流,设计方案

生态瓶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先来设计一个生态瓶制作方案。

1.你认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非生物条件、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制作的步骤

那我们先把这个设计方案完成,然后,再动手制作生态瓶。

2.小组讨论,尝试制定方案。

在我们尝试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之前,我们要进行合理分工,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