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检测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贤 梅;任 重
计算机技 术与发展
2014-1027 14:29
期刊
文章简介:
H.265是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与第二代视频标准AVS和H.264相比可提
升1倍的编码效率,但其复杂度也随之提升了4倍以上,给H.265的DSP嵌入 式实时实现带来挑战。文中为实现DSP实时视频编码,通过对H.265视频 编码算法复杂度进行分析,并基于TI公司的TMS320C6678 DSP芯片,从使用 快速算法、针对芯片特点进行结构优化和使用汇编加速指令及重新安排
性能最佳化。
基平于台A的n研dr究oid与的实多现路视频监控用户
李宗
南京邮电 大学
2014- 硕 03-01 士

文章简介: 本文通过研究当前主流的视频解码、传输技术,并结合Android移动操
作系统,详细地分析、设计并具体实现一个基于Android的多路视频监 控移动用户平台。用户平台旨在将传统监控系统中的功能尽可能地移植 到手机与平板电脑上,实现对视频监控系统更为便捷的访问与控制。文 中针对移动终端的两种不同监控需求,提出两种不同的解码解决方案, 分别实现传统的多路多场所画面预览与高清分辨率的单路画面预览。之 后通过将实现的监控显示功能与其他一些控制功能整合,设计出一款功 能高度集成的移动用户控制平台。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学 习、分析和比较了与移动视频监控相关的技术。主要研究了视频编解码 的原理和算法,以及移动视频传输当中需要用到的一些流媒体传输技 术。研究了本文所设计的用户平台所在的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相关的 平台架构,应用程序组件,开发环境搭建以及多媒体框架。(2)系统 设计。针对所要实现的多路监控用户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功能划分和 框架设计。主要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的中心(服务器)端原有的数据模 块,对其进行优化,使得其节目、用户等信息的管理符合用户平台的需 要;还对服务器的管理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针对服务器端如何整合编 解码器与用户平台给出了解决方案,介绍了监控系统中编解码的实现方 式、采用相关设备的型号与规格,支持的协议与接口信息。在上述研究 结果之上给出了移动用户平台的详细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平台整体的功 能、软件结构、数据结构等。(3)实现了移动用户平台的多路和单路 解码功能。从VLC开源播放器入手,将VLC编译、移植到Android平台, 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经过反复地实验、调试、修改,实现满足监控系 统对视频清晰度与流畅性要求的多路视频播放器。通过研究Android最 新的MediaCodec API,将其用于系统专门录制的H.264文件播放,实现高 清1080P视频解码功能。(4)在整合了两种解码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 移动用户平台的其他主要功能模块。先从服务器与用户平台的交互入 手,设计了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设计在用户平台上获取、解 析、显示的功能模块,并对模块进行了调试、优化。随后在用户平台中 加入设备控制、画面控制等功能。
上,设计了基于DSP的总体硬件结构和基于DSP和H.265的相关软件总体实
现流程,然后对其硬件和软件的总体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和实现。最后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对H.265与H.264的编解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
时还给出了基于DSP和H.265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效果图。在实现
H.265解码和视频显示中,对视频数据的同步化管理采取了多线程技术、
法、利用桶形移位方式进行BIT转换的设计方法、复用和解复用中同步
的实现方式,以及通道动态分配和具有优先级的传输方法的实现等等,并
就该方案有待于继续改进和发展的问题进行的分析。
基与于远T程M控S制32系0D统M的81设68计的与高实清现视频传输
陈 敏 洁
南京邮 电大学
2014- 硕 04-01 士
文章简介:
口转换的设计
欢 大学
04-01 士
文章简介:
本文研究了高清视频接口和高清视频传输的技术,设计了一种传输单路
高清视频的光纤传输系统,并使用低端FPGA实现了视频格式的转换,大大
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这种高清视频光纤传输系统,可以大大的降低
高清视频业务普及的成本和复杂性。系统整体方案简洁有效,适合高清
电视用户,视频会议和安防监控等应用,非常具有商业应用价值。文章首
视频传输的途径有:光纤传输、无线传输、网线传输。高清视频传输技
术成熟,查询到的相关文献也很多,我觉得可以将远程控制和无线高清
传输相结合来入手。
3.基于同轴缆1080p传输 H.265
该项目可分解为:H.265视频压缩、1080p高清视频采集、同轴缆传输
相关资料
HT现M.2优S6先352视出0版频C6编67码8器上在的优化实
FIFO技术以及Overlay技术,其中,采用Overlay技术可以避免高度运动图像
出现的撕裂情况。
下H.2一6代5的视核频心编技码术标研准究优先
出版
安然; 王浩 全; 张秀林; 刘 玉
计算机技 术与发展
2014-01- 期 28 11:41 刊
文章简介:
在数字视频应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中,面对视频应用逐步向高分辨率、
求,建立了HTTP请求处理子模块来解析和处理HTTP请求,并建立了系
统控制子模块完成控制功能的具体实现第四,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TSP协
议的流媒体客户端完成了与流媒体传输模块的RTSP交互,码流接收与解
码播放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接收缓冲区和基于时间戳的音视频同步方案,
减缓了由于网络延时造成的抖动和音视频的不同步此外,MP4封装模块
增聚大式3集D成观成看像视角的会
邓欢; 李述利; 吴 非; 王攀;王琼华
光学精 2014- 期 密工程 01-15 刊
文章简介:
提出了一种会聚式集成成像法用于增大其3D观看视角。该成像方法包
括会பைடு நூலகம்式集成成像3D拍摄和会聚式集成成像3D显示两个过程。在3D拍
摄过程中,各透镜元的3D拍摄视角不再是中心对称的,而是根据透镜元在
微透镜阵列中所在的位置来设置其3D拍摄视角,每个透镜元的拍摄视角
分别由上、下、左、右拍摄视角组成。在3D显示过程中,设置的参数与
3D拍摄时的参数完全相同,图像元节距大于透镜元节距,使得每个透镜元
的观看视角互相会聚,从而增大了集成成像的3D观看视角。
集方成法成像3D拍摄与显示
王琼华;邓 液晶与显


2014-04- 期 15 刊
统的总体方案其次,设计并实现了服务器的流媒体传输模块该模块基于
Live555开源库进行开发,采用单播和多播方式进行网络传输主要完成了
RTSP平台搭建和交互,编码模块到传输模块的数据传递,音视频数据的
RTP封包以及发送工作第三,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服务器的远程控制
模块该模块搭建了Boa服务器,通过Boa服务器接收网页客户端的控制请
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做了介绍。其次,介绍了影响和制约高清视频复用
和传输的主要技术,包括光收发模块、高速收发模块、FPGA芯片性能,
以及相关的协议的关系和发展。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进步对视频传
输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如何更好的在视频传输中运用相关技术和产品。再
次,讨论了HD-SDI多路复用及传输系统设计时应该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
式拍摄法等,提出的稀疏相机阵列法和计算机生成法将是未来集成成像
3D拍摄的发展方向。对基于视点和深度平面的两种集成成像3D显示方
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由于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3D图像的立体效果,将具
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项目分析:(个人想法) 海底视频摄像和视频传输,公司那边一直在做,应该不成问题,而3D
视频要求较高,代价也高。3D海底视频想法很新颖,未查找到相关的研
多输路系H统D设-S计DI高清视频复用及传
王学 电子科技 科 大学
2010- 硕 03-01 士
文章简介: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发展态势,给出了一种多路
HD_SDI信号通过单根光纤复用传输的实现方案。首先,通过视频光端机
的发展和变化分析了视频复用传输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需求,论证了高清
非压缩视频复用及其传输技术的研究价值。并就HD-SDI视频光端机的
实时的将音视频数据封装成MP4文件,实现了边播边存的功能最后,对
本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实现高清视频和音频的
传输,用户可以通过网页对服务器进行远程控制,通过流媒体客户端实
时播放音视频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同步性,画面清晰流畅,基本达
到预期要求,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项目分析:(个人想法)
究文献,但有其局限性。
1.海底光线昏暗,摄像头成像范围取决去探照灯照射范围,即成像范围
小,3D视野小,实用性不高。
2.采用激光或雷达对海底进行大范围3D建模,然后对感兴趣物体进行视
频重点拍摄、研究的适用性更好。
3.项目系统组成复杂,难道系数高。
2.高清视频传输
部分相关文献:
数字高清视频传输系统及其视频接 刘 电子科技 2010- 硕
先介绍了高清视频接口标准和相关音视频协议,阐述了该视频光纤传输
系统的总体构架,详细的描述了整个方案从选型到硬件实现的全过程。
文章主要设计实现了如何利用低成本的FPGA,完成HD-SDI的数据解析提
取,完成HD-SDI到HDMI的音视频格式的转换,音视频同步输出的设计。
基纤于传F输P系G统A的的高研清究视与频实光现
指令流水线三个层次进行优化实现。实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 可以获得25倍的视频编码速度的提升,实现了D1分辨率视频的H.265实时 编码处理。该方法可进一步扩展获得更高的编码速度的提升。
基系于统D研S制P和H.265的视频监控
宋从 安徽理工 超 大学
2015-06- 硕 01 士
文章简介:
本文设计了基于DSP和H.265的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以TI公司开发的
以及各个模块的相关作用,并给出了框架结构图示。并对各个模块可选
的实现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对各种技术的搭配使用和合理选择
提出了一些看法。最后,给出了一种以高性能FPGA和光收发模块为核
心,以资源的动态分配利用为主要特点的复用和解复用实现方案。详细
讲述了方案中HD-SDI信号的接收发送、一种新颖的异步FIFO的设计方
廖 加 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 2013-硕 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5-01士
文章简介:
本课题针对大容量高清数字视频通过电缆实现远距离传输比较困难的
缺点,提出了非压缩高清数字视频光纤传输设计方案。同时对传输的视
频前期还原插值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颜色插值算法的缺点,研究
了不同插值算法的效果。所做工作如下:1.>该课题实现了高清数字视
文章简介:
三维(3D)显示实现了人类"真实地还原所见世界"的愿望。基于光路可
逆原理的集成成像3D显示能全真地重建出原始3D场景,目前这一技术已
成为3D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集成成像3D
拍摄和显示,首先对集成成像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概述了
几种典型的集成成像3D拍摄方法,如全光学拍摄法、直接拍摄法、扫描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TMS320DM8168的高清视频传输与远程控制系统,
完成高清视频和音频的采集编码与远程传输,并接受客户端的远程控制
首先,本文分析了研究该课题的现实背景和应用价值,阐述了系统的功
能需求在研究和比较达芬奇技术产品后,选择了TMS320DM8168嵌入式
开发平台作为系统中音视频服务器的硬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系
1.3D海底视频
该项目可分解为三个部分:3D成像、海底视频摄像、深海视频传输
3D成像查询的相关资料有:
3D立体成像研究
赵亮 科技信息
2011-03-15 期刊
文章简介:
本文首先介绍了3D立体成像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成像原理,然后着
重研究了3D立体成像在眼镜式和裸眼式技术中的几种主要技术,指出了
3D立体成像技术的缺陷,最后分析了3D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TMS320DM642为核心芯片,采用H.265视频编解码技术,包括:视频图像的
采集、编码、解码和显示播放操作等。系统首先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
行数字化处理,再将处理过的视频数据发送给DM642芯片,进行硬件编码
操作,然后把压缩过的视频图像发送给远程解码端,进行解码显示播放等
操作。论文首先对H.265编解码算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之
频的光纤传输系统软件实现该系统以FPGA为核心控制芯片,在FPGA内
实现原始输入视频数据的各种颜色插值算法的研究,并改进了一种插值
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双线性插值以及一阶梯度边缘导向颜色插值
算法有较好改善。同时在FPGA内部完成高清视频的生成、串行与解串芯
片的控制时序以及接收端解包等部分,该部分通过使用Verilog语言在
Xilinx程序设计工具ISE环境下编写并进行了功能及时序仿真,并对部分
控制电路在Modelsim中仿真,仿真结果正确。2.>完成了高清数字视频
光纤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硬件总体分为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发送端
包括前端镜头板块、信号处理板块以及并串转换电光转换板块。接收端 包括光电转换模块、并串转换模块以及后续处理模块。系统采用 GENNUM公司的专用高速并串转换芯片GS2972和串并转换芯片GS2971来 实现多路并行数据的串行传输和在接收端的解串行输出。电光转换模块 用来实现把高速串行电信号转换成适用于光纤传输的光信号。而光电转 换模块用来实现在接收端把光信号恢复成高速串行电信号,以供后续电 路处理。3.>该光纤传输系统具体参数该系统能够实现输入视频满足 SMPTE296M高清电视格式和SMPTE274M扫描格式的HD-SDI输出,输入 接口格式满足SMPTE292M,输入时钟为74.25MHz,通过处理后经过SDI 口串行输出数据流为1.485Gbps。前端自对焦相机功耗为6W(100V X0.06A),后端处理板功耗为4.1W(5V X0.82A)。目前通过3000米单模光纤 的传输实验,视频效果优异。对比3米单模光纤峰值信噪比,3000米光 纤传输质量下降不大。该系统工作稳定,实时传输效果良好,画面噪声 较小,传输距离远,工作模式可以更改,是远程视频传输系统的一个实 用方案。
高帧率、高压缩率方向发展的趋势,当前普遍采用的H.264视频压缩标准
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H.265标准是ITU-T VCEG继H.264之后所制定的
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5标准围绕着现有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保留了
原来的某些技术,同时对部分技术加以优化改良。新标准使用先进的技
术用以改进码流、编码质量、延时和算法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