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崛起看品牌架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星崛起看品牌架构助力多元化企业打造强势品牌

打造一个世界百强品牌需要多少年?三星的答案是:10年。

作为韩国第一大企业,三星有着70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其蓝底白字的品牌logo已在全球范围内为人知晓。然而,有历史、有业务、有规模,并不意味着有品牌。三星集团虽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发展壮大,但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建设却是从1993年开始的。经过前期业务积累和90年代后对市场机会的洞察与把握,三星潜心建设品牌十余年,于2003年成功登上世界品牌百强榜。

全球性品牌的打造并非遥不可及却也非一帆风顺。本文将以三星集团为例,从品牌架构角度研究多元化企业的品牌打造过程,归纳影响品牌架构选择的因素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一、三星品牌的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政策导向的产业发展(1938-1992年)

1938年,韩国大邱成立三星商会是三星集团最早的雏形,主要向中国出口鱼干、蔬果和面粉等。历经太平洋战争的萧条,三星成立物产公社重振旗鼓,正式开展国际贸易业务,以每年创利20亿韩元成为当时韩国商界新星。直至1950年遭遇南北朝鲜战争导致韩国物资紧缺,各种生活必备品严重依赖进口。经政府积极扶植与鼓励恢复生产,三

星将重点集中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如制糖、制药、纺织,并不断开拓其他业务,如百货、报纸、造纸、保险等。60年代初,韩国政局动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三星发现电子产业已在一些发达国家悄然兴起,且这种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稀缺的韩国而言非常合适,决定效仿日本进军电子产业。于1969年成立三星三洋电子,主要为日本三洋公司组装黑白电视机。初创期的三星,其业务领域主要受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且受限于自身技术的局限性。由进出口贸易获得原始资本积累;战争背景下发展制造业解决企业生存问题;未掌握基本新兴技术时,代工处于衰退阶段的低档产品(贴上三洋品牌)销往海外低端市场。“三颗星”的品牌logo只出现个别产品上,大部分业务有产品无品牌。

70年代初,韩国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独立,开始鼓励重化工业发展。三星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响应政府号召,对重工业和化学产业进行集中投资,成立三星重工业、三星造船厂、三星精细化工、三星建设、三星石化、三星精密机械等。通过大规模兼并拓展工业领域,实现高速扩张。70年代中后期,三星并购韩国半导体公司成立三星半导体,并将原三星三洋电子并入三星电子。随着黑白电视机在海外低端市场取得不错业绩,三星已不甘于让产品关键技术掌控在日本三洋手中。通过获取并学习外国技术,三星努力提升产品技术档次。此外,三星简化了原品牌中的logo图案,添加英文标识,使品牌图文并茂。因资料有限,集团下各业务是否采用该品牌无法验证,品牌数目不详。

80年代起,韩国政府为扩大出口市场、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本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三星又一次响应政府号召,将家电、电信、半导体业务同时并入三星电子以壮大产业规模,并开始向全球市场提供半导体产品和家用电器(如冰箱、微波炉、彩电等)。期间,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出口加工行列,面对竞争和成本压力,三星以低成本优势占据了家电领域的中低档市场,给全球市场留下低价位、低质量、仿制品的品牌印象。在工业、化工、金融领域,三星也同步进行扩张兼并。例如:将三星造船厂并入三星重工业;成立三星数据系统、三星BP化工厂、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收购KOCA信用卡、Kukie Securities 等。然而,五十多年来对各类业务的大举开拓使企业不堪负荷,暴露出运作效率不高,业绩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即使三星再次改变集团品牌logo,但多数被兼并公司仍使用原品牌与原名称。由于品牌意识薄弱,三星集团上下呈现出品牌数量众多、品牌架构混乱的现象。

第二阶段:市场导向的品牌发展(1993-至今)

93年起,三星意识到业务与品牌方面的诸多问题,为实现公司生存与发展,决定以高科技产业为核心,树立高端品牌形象。技术上,三星增加研发投入,网罗全球一流研发人才;生产运营上,逐步完善各经营环节,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营销上,借助体育营销、娱乐营销、公益营销,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品牌推广。直至97年亚洲金融风暴打破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景象,三星被迫对旗下各类业务进行全面梳理,集中力量发展未来有较大需求与潜力的产业,撤去增长缓慢、发展潜力较小的业务(造纸、百货、制糖、零售等)。这一时期是三星集团品牌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引入新的公司识别计划,诞生了沿用至今的集团品牌logo。重塑后的集团品牌隐去了三颗星图案,使品牌英文名SAMSUNG位于深蓝色椭圆形标识之上,给人以动态活力的印象,也使logo更为简约大气、国际化。

此外,集团旗下各子公司开始逐渐统一品牌标识,大部分采用与集团品牌一致的logo,形成单一品牌架构雏形。

借助业务重整、品牌重新定位,三星自99年起迎来全新的自主发展,强化了三星电子的核心产业地位,实现了企业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成功转型。产品研发方面,除开发处于导入阶段的新产品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外,同时开发全新产品以创造新需求和新高端市场。三星的自主研发与产品创新能力在该时期显著提升,多项产品已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品牌建设方面,各业务统一使用三星集团品牌,不再主推其他品牌,并更新子公司名称。例如:将KOCA信用卡改为三星信用卡、将Kukje Secutities改为三星证券、将第一毛织改为三星第一毛织等。种种举措使集团内各子公司间具备了更明显的三星属性,形成典型单一品牌架构。2003年,三星品牌首次进入世界品牌百强榜。2004年,品牌价值达到125亿美元,上升至世界第21位。

05年后,集团确立以三星电子为首的四大主营业务:电子、重工业、化工、金融,同时兼顾其他业务,如酒店、制药、广告、餐饮等。电子领域的创新尤其突飞猛进:研发世界第一台OLED 40"电视、世界第一款7兆像素拍照手机、世界第一款双面液晶显示器等。如今,三星已不局限于采用单一品牌架构:旗下合资公司,如三星BP化学、三星道达尔化学采用了主副品牌形式;与四大核心业务相关性较弱的子公司(如杰尔思行广告公司)及长期拥有自身品牌识别的子公司(如新罗酒店)则采用独立品牌形式。总体而言,三星集团目前采用单一品牌为主,独立品牌、主副品牌为辅的混合式品牌架构。

二、影响三星品牌架构选择的因素

回顾三星品牌的发展历史,其品牌架构的选择因素可归四点

1、品牌的业务包容性

三星成立之初是一家贸易公司,主要出口各类食品物资。以贸易为业务开端的三星,并没有以某一类业务打响自身品牌。93年前,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三星依次发展制造业、重化工业等。当时,提起三星品牌,它并不等于某一特定业务。多元化发展路径使品牌具备一定的业务包容性,为三星日后采用单一品牌架构打下基础。单一的架构形式也使企业更顺利的在不同业务间开展“统一视觉识别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