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必考知识点.docx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1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源:河南京佳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一、什么是公共基础知识二、公共基础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三、公共基础知识的分类1. 科学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地理知识•天文知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2. 历史知识•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3. 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政治学知识•社会学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4. 文学艺术知识•文学知识•艺术知识•音乐知识•绘画知识•雕塑知识•戏剧知识5. 哲学知识•逻辑思维•伦理道德•美学思想•心灵哲学•形而上学四、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1. 多角度学习•阅读多种资料•参与多样化的讨论•观看多种观点的视频2. 系统化学习•设定学习计划•追踪学习进度•温故知新,逐步深入3. 实践运用•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性思考,解决难题4. 综合运用•联系不同领域知识•综合运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全面素质,做有思想的人五、公共基础知识的影响1. 提高自身素质•扩宽视野•增加知识面•增强综合能力2.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尊重他人观点•平等对话,互相启迪•共同探讨,促进进步3. 促进社会发展•创新驱动•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六、总结•公共基础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公共基础知识需要多角度、系统化、实践运用和综合运用•掌握公共基础知识能够提高个人素质,促进交流和社会发展。

公基知识点总结打印

公基知识点总结打印

公基知识点总结打印一、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总纲。

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政权的构成和分配、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政策等。

法律是国家的一种权力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

法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行政和司法机关的职权、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程序等。

二、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行体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的构成和分配、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等。

我国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性质和性质、国家的政府机构、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性质是指国家的性质和性质,国家的政府机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职能范围,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具体设置和职权范围,国家的社会组织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社会权利和义务是指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活动的基本条件。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法律和政治体制下享有的基本人权,是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公民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其中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组织、结社和言论自由等,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财产权和教育权,文化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科学研究自由和传统文化保护等。

公民的义务是公民在法律和政治体制下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对国家权力的支持和维护。

公民的主要义务包括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社会主义事业的义务、国防义务和税收义务等。

四、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机构设置,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权范围。

国家机构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国家机构的职权范围包括国家机构的职权范围和国家机构的职权分配等。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政治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如,中国制定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例如,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过度开发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就是在认识能源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平等、民主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先进社会意识,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各项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公基常考知识点【精选文档】

公基常考知识点【精选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概况、职业道德、公文与论文写作、科技常识和环境保护、文史知识、地方省情知识和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概述1.哲学的概念。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物质和意识1.物质的概念。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质量互变规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5.对立统一规律。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和本质。

2.内容和形式。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和现实性。

(六)认识、实践、真理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打印)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打印)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打印)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打印)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同盟会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3.我国公务员退休需要满:30年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你的工作年限未满三十年,年龄离国家退休年龄也超过五年(《公务员法》规定男退休年龄为60,女为55),所以不能提前退休。

4.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5.江泽民同志最早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间是:2000年2月6.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7.在中国的地震探测史中,有一个驰名中外的地震探测仪:侯风地动仪8.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主持人是:陈云;工作中心是: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10.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1.其效力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里的是:学理解释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任意解释网上有说A 也有说C 我遇到过2套试卷也是2种解释立法解释是立法者确定的对于法律的解释,是符合法律基本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解释。

尤其是符合立法者意志和国家意志的一种能够得到法律承认的解释行为。

学理解释只是学者从纯学理角度对于法律进行解释,虽然在理论上具有权威性和完整性,但是如果不能得到统治者或是立法者承认的话就没有普遍约束力,不能被社会说普遍接收了。

这题待意,,,12.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13.基本法律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4.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标志是:具体行政行为15.我国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职能16.我国最早设立行省机构是在:元代17.遗传编译与物种演化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生物之间的融合18.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泰勒19.我国国家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20.为了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一般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21.我国古代远古居民中,使用新石器的是:河姆渡氏族22.文化建设的基础恭城是:发展科技和教育23.“三个代表”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24.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应当是:公平因素25.任何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是:政治职能26.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7.在现地技术领域中:“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28.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召集和主持本纪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29.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唐六典》30.现在领导班子不仅要求每个成员具备良好的个体素质还要求整个领导班子具备优化的群体结构31.在我国,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3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33.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34.行政诉讼不属于行政司法35.行政确认行为的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36.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37.依据决策的条件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38.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作品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39.区别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根本标志是:革命领导权不同40.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经济基础41.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优质文档】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打印版

【优质文档】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打印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打印版第一篇政治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2、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实践基础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和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4、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与价值5、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问题①谁为第一性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

②有无统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一切的唯物主义者&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版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版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版公共基础知识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公共基础知识的电子版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政治篇1. 国家制度: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宪法、政治体制、国家机构等。

2. 国家领导人:熟悉国家领导人的职责和作用,以及他们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 国家政策:掌握国家的基本政策,包括经济政策、外交政策、教育政策等。

经济篇1. 经济体系:理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的应用。

2. 经济指标:了解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含义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3. 个人理财: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包括储蓄、投资、保险等。

法律篇1. 法律基础: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体系和法律的作用。

2. 宪法:熟悉宪法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3. 民法与刑法:区分民法和刑法的主要内容和区别。

文化篇1. 传统文化: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节日、习俗、艺术等。

2. 文化遗产: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和本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 文化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科技篇1. 科技发展:了解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 信息技术: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3. 环境保护:了解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社会篇1. 社会结构:了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

2. 社会责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3. 社会问题:关注并理解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贫困、教育不平等等。

国际篇1. 国际关系: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包括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

2. 全球化:认识全球化对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

3. 国际组织:熟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结束语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也是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Doc版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Doc版

领这局部费用。

26、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

混合制中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素质和作风。

(2〕按照上下级之间享有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的大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3〕按业务性质和管辖X围不同,分为层级制、职能制和并用制。

层级制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其特点在是有利于指挥统一,节制严明,相互衔接,行动迅速,但有时难免草率;职能制亦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其特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明确,有力于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

〔 4〕按指挥监控权是否集中或分散于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分为完整制和别离制。

完整制也称“集约制〞、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别离是也称“独立制〞、“多元化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

“一27、非领导职务指数的限制八个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国务院各部门的巡视员和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该部门司局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超过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 75%。

40%,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巡视员不超过 30%,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务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数的 50%。

省辖市〔行署、州、盟、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设置的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超过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

县级〔地辖市、旗、省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各部门,设置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职务职数的50%。

28、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条件(1〕在近两年度考核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

(2〕晋升科、处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级副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哲学部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

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常识)

常识●沙漠风暴伊拉克●超级舰队西班牙●灵渠梯级船闸●太平洋铁路1863~1869 14000中国人●吴道子唐画圣《送子天王图》《地狱变相》●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中国海军实力10●卧虎藏龙音乐谭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万里长城2300公里●法家指春秋战国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依法治国”●儒家先秦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

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道家先秦老子庄子道●人类发射卫星4000●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专利法1984年●知识产权来源法国●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医圣张仲景●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讽刺小说代表●行星之王木星●《核舟记》明代魏学洢由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捕蛇者说》唐·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人类第一颗卫星升天1957年●海洋面积3.6亿平方公里●《马关条约》长江上游内河航行权●开放南京《天津条约》●710海里大陆架●海洋公约生效时间1996年7月7日●我国海洋国土300万●大唐西域记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清代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曹雪芹●铁路公路夸长江直接相连一五期间●现代意义美国宪法监督制度建立马伯里起诉麦迪逊案件的判决●古代较完整的行政法典《唐六典》●文学太阳普希金俄罗斯●推敲的主角贾岛●海洋沉积层平均厚度300m●海洋{大陆边缘(大陆浅滩,大陆架,大陆斜坡),海洋床,主要海脊,次要海脊,海隆}●海槽深度3000~6000m●大陆架坡度每公里1.5-2●最陡的大陆坡位于锡兰东部●大陆架和深水区最典型沉积软泥●最初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麦地那●日本新型科学城筑坡●首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美国政府●国际贸易诞生标志欧洲商人开始到其他地方经商●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香港●绿色旅游针对文物古迹破坏●维新派政治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南稻北栗母系●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隋文帝开皇之治●文景之治: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陆源沉积物水流●中国水利世界第一●老舍人民艺术家●湘西作家沈从文●大陆法律渊源自由大宪章●撒哈拉以南气候热带雨林和萨瓦那气候斑马、长颈鹿●唐两税法(租庸调法)明代张居正一条鞭法(废除人头税)清地丁银(摊丁入亩)制度宋:方天均税法●海沟宽50~60海里长1000海里面积半个欧洲●表层水最高温度带北纬5~10●高原大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西洋最深的海渊波多黎各●三大工程材料:钢筋、水泥、木材●船的速度一节= 1海里每小时●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土耳其运河埃及●2000年7月八国首脑会议日本冲绳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科学管理理论提出者泰勒●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赵理海●联合国海洋法庭专案分庭3人组成●中日双方于1972年9月29日发表两国政府联合声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來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口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1.政治学:政治制度、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法治与社会治理、国家元首及其职权等是政治学的重点内容。

2.经济学: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经济增长与发展等是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3.法学: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是法学的重点内容。

4.历史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等是历史学的重点内容。

5.文化学: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等是文化学的重点内容。

6.教育学: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方法论等是教育学的重点内容。

7.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应用等是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8.地理学:地理的定义、地球的结构与变动、地理分区与地理环境、地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是地理学的重点内容。

9.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等是环境科学的重点内容。

10.社会学:社会学的定义、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是社会学的重点内容。

除了上述内容,公共基础知识还包括语言学、信息技术、人文艺术、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

要掌握好公共基础知识,需要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理解和巩固。

掌握公共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对于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考点会因不同的考试或者面试而有所不同,所以在准备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把握。

同时,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和思考,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一、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作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矛盾。

3、法律的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4、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

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政治常识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2、政治的基本形式:民主、专制和法治。

3、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政治的核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三、经济常识1、经济的概念: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法制和开放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变量,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5、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管理常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活动。

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要点识记一、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9、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0、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12、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4、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5、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个性包含共性。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8、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0、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的矛盾。

26、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27、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公共知识点重点总结

公共知识点重点总结

公共知识点重点总结一、政治常识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2. 首都的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和国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旗是五星红旗。

4.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一致、各负其责。

5. 政府的职能和宗旨政府的职能是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安全、服务人民群众。

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 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利益。

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1. 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包括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吐火罗文明、新石器文明。

2. 中国历史的五大发展阶段中国历史的五大发展阶段是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3. 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是儒家和道家。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5. 中国近代的两大历史事件中国近代的两大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7. 中国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争,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8.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提出的政策,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