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1)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1、因地制宜承接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劳动密集型产业。
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
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2)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
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3)农产品加工业。
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装备制造业。
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
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5)现代服务业。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
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务贸易基地。
(6)高技术产业。
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1、因地制宜承接开展特色产业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根底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开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开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劳动密集型产业。
承接、改造和开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
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2〕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开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开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
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3〕农产品加工业。
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开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装备制造业。
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开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
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根底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5〕现代效劳业。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开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
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效劳、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效劳企业,开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筹划中心,推动效劳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开展。
依托效劳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效劳外包,培育和建立效劳贸易基地。
〔6〕高技术产业。
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开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转移1
一是整车运输不便,运费偏 高,接近市场可以降低成本; 二是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 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 车设置关税壁垒。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市因素
3.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 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 有何作用? 极大地刺激了汽车的消费, 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 汽车市场更加广阔和更具 潜力,更能吸引国际汽车 产业向中国转移。
4.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 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引起印尼、菲律宾 国际经济环境 等国政局动荡,东南亚的投资环境恶化, 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 环境、用地 5.北京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
小结
概念和分类
产 业 转 移 劳动力因素 影响产业 转移 的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 其他因素
海尔集团1984年建厂,从1995年起, 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在1996年,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 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 产企业――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 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 ● 1997年,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 成立; ● 1997年,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 有限公司成立; ● 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 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 成立。 ●1999年在美国洛杉矶建设设计中心,在 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 制造中心。
我们再来认识一些中外合资的汽车徽标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是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市场因素
中国的汽车 市场空间有 多大?
市场空间广阔
5.11 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1996年)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阶段与基本特征
近几年,许多跨国公司将亚太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城市移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其中很多为全球500强企业。到2005年底,外商在北京市设立的外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已经达到239家,投资性公司146家,由商务部和北京市认定的地区总部45家。2005年5月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03家(经过认定的达到54家),投资性公司达到115家。跨国公司服务业务向中国的转移,为北京、上海等城市发展总部经济,进而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服务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新格局
服务业是全球跨国投资数额很大,比重较高的行业。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服务业以前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多,项目数和引资额都大大低于制造业,服务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还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02年,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2880.14亿美元,仅占合同总金额的34.78%。
总体来看,尽管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领域,但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重要领域。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见表)
(四)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企业为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做贴牌生产,积极开展加工贸易。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要是港商,并以中小企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大量台商到大陆投资,这些企业大都是为跨国公司代工的制造性企业。9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直接到中国进行投资,大量制造业务使用了外包方式。据估计,对外开放以来,直接或间接与加工贸易有关的外商直接投资约占我国制造业引进外资总额的80%左右。从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看,我国经历了从“三来一补”到进料加工、从“两头在外”的作坊到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从简单技术加工装配到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换,这代表着我国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轨迹。我国早期的加工贸易以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华从事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01年,加工贸易出口机电产品882.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0%,占全部机电产品出口的74.3%。自从我国实行加工贸易政策以来,加工贸易取得了“爆炸式”增长,使我国形成了强大的制造能力,加工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增加就业、保持外汇平衡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工贸易的技术与管理“外溢效应”也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占据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了4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4.66%。
一带一路与开放强省试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亲测可用100分)
1. [ 单选题 ] 承接产业转移,按转移动因一般包含成本驱动、市场驱动和()三种类型。
A.行政驱动B.法律驱动C.资源驱动D.人为驱动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 C2. [ 单选题 ] 实现从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变是()提出来的。
A.中共XX省第十次代表大会B.中共XX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C.中共XX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D.中共XX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 B3. [ 单选题 ] 开放型经济具有互利性、互补性、()特点。
A.互动性B.互赢性C.互换性D.互排性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 A4.[单选题 ] 开放强省具有相当大的开放经济规模,主要衡量指标是其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以上。
A.2%B.3%C.4%D.5%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D5. [ 单选题 ] 到 2025年,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X区要引进()家以上的世界500 强企业,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A.80B.90C.100D.110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A6. [ 单选题 ]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X区现有XX南岳、永州零陵等()座机场。
A.2B.3C.4D.5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 C7. [ 单选题 ]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X区森林覆盖率达()。
A.59.24%B.64.24%C.68.24%D.69.24%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 B8. [ 单选题 ] 沿海向内地的()产业转移格局加速形成。
A.高新技术B.高加工度产业C.现代农业D.集群式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 D9. [ 单选题 ] 所谓内部化提升模式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式来实现存量激活。
A.要素嫁接B.行政嫁接C.法律嫁接D.完全置换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 A10. [单选题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X区内具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等园区平台优势的是()。
A.XX市B.XX市C.XX市D.湘西州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 B11. [单选题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X区涵盖的()个市州,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各不相同,应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A.5B.6C.7D.8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 B12.[单选题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X区可以结合本地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和基金收支水平,按规定在一定区间内自行确定示X区内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费率水平,在缴存住房公积金时,可在()到当地规定的上限区间内自主确定缴存比例,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申请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1)
平 基础设施因素 政府政策支撑 企业技术水平 当地 居 民的 支持
度 劳动 者 的整 体素
质和能力 本地 企 业网 络建
设 各种 联 盟及 其支
撑作用 产业对接程度 企业 经 营与 管理
能力 企业 内 部交 易成
本 Total
Frequenc y 6 86 22 9
表 3 本地企业网络建设排序频次
3.00
28
4.00
5
5.00
3
Total
120
23.3 4.2 2.5 100.0
23.3 4.2 2.5 100.0
93.3 97.5 1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选择劳动力的成本作为第一和 第二的影响因素,足以见得其影响之大,进一步分析,可以得 出,东部发达地区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劳动密集 型产业转移,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对于劳动力的成 本要求非常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说对于广西北 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影响。
- 164 -
万方数据
列如下:企业技术水平、领导者的工作能力、当地居民的支持 度、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招商引资力度、 各种联盟及其支撑作用、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企业市场建 设水平、专门机构设置与管理水平、资源因素、其他因素等。 表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调查总体情况
2.5
15.8
3.5
8.2 4.2
3.8
100.0
Cumulativ e Percent
1.0 15.3 19.0 20.5
25.8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几个问题1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几个问题韦伟(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3)安徽参与泛长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极为重要的方面是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安徽能否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黄金周期的历史机遇,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安徽的未来。
本文认为,当前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是培植优势产业,重点是组团式转移及配套体系的完善,基础是软硬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而政府职能的适时转变将是把握产业转移黄金周期的强有力保障。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规律性与机遇性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该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下产业分工的结果,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
产业转移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渐次推进。
目前,产业转移的浪潮已经成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20世纪三轮大的产业转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
第一轮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能工业向日本、西德等新兴国家转移,持续了近20年时间;第二轮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全球制造业向亚洲四小地区转移,持续了15年左右的时间;第三轮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全球制造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聚集,持续了10多年时间。
新形势下江西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思考(一)
新形势下江西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思考(一)摘要本文在分析产业转移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江西省域划分为重点承接区、优化承接区、限制承接区、禁止承接区,提出江西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基本思路,即完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对接工业园三个平台,健全项目发现、项目布局、项目推进三种机制,进而分别提出承接资源型产业、现代制造业、高新产业、传统产业的目标和办法。
关键词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承接;思考一、沿海产业转移概况(一)产业转移的特点1、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主动性增强。
当前,中西部地区各省对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高度关注,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招商,现场决策。
相关部门为项目落户提供全程服务,代办(或指导办理)各种手续i各地普遍成立了集中办证中心,实行限时办结制;重大项目调度会议、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协商会议、领导挂点重大项目等制度,显著提高了推进项目的能力。
江西省近年蓬勃发展的新余赛维LDK、鹰潭铜产业基地、宜春和景德镇陶瓷产业都是地方领导和相关部门主动招商、亲商、安商的结果。
2、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速。
2007年江西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增幅比2006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2007年,江西省亿元投资以上计划新开工项目为33个,比上年增加13个,2008年计划新开项目为85个,比上年增加52个,加速增长的态势比较明显。
由于产业发展较快,2005-2007年,全省用电量年均增长14.6%,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8.7%,增幅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由于运输量上升,当前萍乡、新余、宜春、南昌、上饶等地同时申请规划建设11条铁路专用线,建设规模空前之大。
3、企业集群式转移日趋显著。
经过近几年发展,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了由单个项目向产业链和企业群的转变。
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江西省从沿海发达地区承接了陶瓷企业群、铜材加工企业群、盐化工企业群,一年发展超过几十年的积累。
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
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产业转移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作为一个产业大国,我们必须要积极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本文将就产业转移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许多传统产业在成本、环保等方面面临着压力,因此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环保要求更宽松的地区。
这种转移不仅会影响原产业基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也会给接收产业的地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产业转移的动态,找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特点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在引导产业转移方面,可以采取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激励措施,吸引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我国。
在接收产业的地区,可以加大对新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提升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环保、劳工权益等方面的监管和保障,确保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执行。
产业转移实施方案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确保政策的公平公正。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产业转移实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促进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承接产业转移方案
承接产业转移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制定本承接产业转移方案。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同时,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也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以提升本地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二)意义1、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承接先进产业的转移,可以引入新技术、新管理经验和新的商业模式,推动本地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业竞争力。
2、增加就业机会承接产业转移能够带来大量的投资和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优化产业结构引进不同类型的产业,可以丰富本地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推动城市化进程产业转移带来的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二、本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劣势(一)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2、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产业基础较好本地在某些产业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承接相关产业转移的条件。
(二)劣势1、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本地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弱,难以满足高端产业的技术需求。
2、人才短缺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
3、配套服务不完善金融、物流、信息等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影响产业转移的承接效果。
4、市场环境有待优化市场竞争不够充分,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在未来X年内,承接X个重点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增加值增长X%,带动就业人数增加X万人,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承接产业转移的意思
承接产业转移的意思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转移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会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成本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影响。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产业转移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同时也可以拓展市场。
但是,产业转移可能也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失业,环境污染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产业转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但也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外资的流入,可获得更多的投资,带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其次,承接产业转移可以提高就业率。
外资企业的到来,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国内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承接产业转移还可以提高技术水平。
外资企业通常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资企业的到来。
其次,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
外资企业需要良好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需要有优秀的人才。
外资企业需要人才,而国内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以满足外资企业的需求。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挑战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
外资企业的到来,可能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
其次,需要保护国内的企业。
外资企业的到来,可能会对国内企业造成竞争压力,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
同时,需要解决劳动力问题。
外资企业的到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国内的劳动力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技能不足等,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解决。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一)夯实基础工作,强化产业转移项目储备包装是做好产业转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加强对外宣传是拓展招商网络和招商渠道根本举措。
一是抓好项目策划和包装。
围绕园区规划和我县重点发展、承接转移的产业,编制优质特色项目,为投资客商提供精品项目菜单,提高项目吸引力。
不断更新招商图册,在内容、图片、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充实、完善和更新,达到了最佳的宣传效果。
二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不断更新制作产业项目推介幻灯片、招商专题片,提升了推介的力度和深度。
组织参加了西洽会、哈洽会、宁洽会等经贸活动,宣传了XX、联络了客商、推介了项目。
邀请大企业、大集团的企业负责人来平参观考察,让外地客商更多地了解XX、认知XX、走进XX,提升了经济交流合作水平。
(二)创新工作举措,注重产业转移实效面对激烈的产业转移竞争,XX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力求提高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发扬“一种精神”。
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充分发扬攻山头、打战役的精神,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盯线索、盯签约、盯开工、盯进度、盯投产、盯达效,紧盯不放,一盯到底。
在引进立达尔、德信恒通、大林科技、中钢等项目过程中,相关领导多次叩门招商,不气馁、不放弃,不辞辛苦、不遗余力,最终使项目成功落户XX。
突出“三种方式”。
坚持重效果、要结果,不图形式、不求热闹。
重点突出三种方式:第一是小分队招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搜集和分析招商线索,组织不超过5人的小分队灵活机动地外出招商,重点项目由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亲力亲为,每年县四套班子成员每人带队招商都在20次以上;第二是以商招商,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召开投资客商联谊会、座谈会,落实企业联席制度,调动企业参与招商的积极性,吸引项目上游产品供应商和下游产品客商来平投资;第三是“人脉招商”,把握“长线经营”的原则,精选一批XX籍在外成功人士、社会名流及专家学者,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同国企、中国500强等大型企业开展对接,挖掘企业在西部战略布点意图,千方百计运作,促使项目落户XX。
四川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 产业转移(1)
四川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2 产业转移(1)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62分)1. (6分) (2019高二下·蕉岭月考) 鄂尔多斯集团现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产销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善、营销网络最为成熟、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羊绒制品的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全国的40%和世界的30%以上。
下面左图示意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变动,右图为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小题。
(1)据上面左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是()A . 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比重均呈下降趋势B .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下降C . 目前第二产业比重小于第三产业D . 第一产业比重变化幅度大于第三产业(2)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有()A . 靠近黄河,水运便利B . 劳动力丰富C . 本地市场广阔D . 靠近原料产地2. (4分) (2018高二上·海珠期末)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A . 劳动力成本B . 能源资源C . 环境承载力D . 市场需求(2)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④减缓企业用工荒A . ①②B . ②④C . ①③D . ③④(3)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B . 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 . 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 . 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3. (4分) (2015高二上·台中期中)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转移是自然态势。
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1、因地制宜承接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劳动密集型产业。
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
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2)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
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3)农产品加工业。
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装备制造业。
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
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5)现代服务业。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
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务贸易基地。
(6)高技术产业。
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1、因地制宜承接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2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3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4装备制造业;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5现代服务业;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务贸易基地;6高技术产业;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创新要素对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7加工贸易;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提高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发挥沿边重点口岸城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深化国际区域合作,鼓励企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加快发展;2、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1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2规范发展产业园区;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扩区升级;支持发展条件好的产业园区拓展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发展,避免盲目圈地布点和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起;3发挥重点地区引领和带动作用;按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在中西部地区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雄厚的重点经济区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规模效应,提高辐射带动能力;3、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破地区封锁,消除地方保护,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1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区域间交通干线和区域内基础交通网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2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区域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3改善营商环境;规范政府行为,防止越位和错位,不得采取下硬性指标等形式招商引资,清理各种变相优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制环境,保障投资者权益;4、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加强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1严把产业准入门槛;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2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耕地资源保护,防止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侵占基本农田;制定相关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和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提高废污水处理回用率;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及实施相关项目建设,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鼓励和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发展循环经济;3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建设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实现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5、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合作纵深发展,创新产业承接模式,探索建立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机制;1深化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推动相关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做好转移企业工商登记协调衔接;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发展和完善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2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中西部地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支持中西部毗邻地区之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3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建立省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提升各类大型投资贸易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地方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好产业转移与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的衔接;6、加强人力资源支撑与就业保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人才开发和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步伐,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免学费政策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产业转移需要,新增和调整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2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各地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适合农民工租住的住房,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3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根据本人意愿在中西部地区落户;7、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引导和支持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1财税政策;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民生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产业承接环境;对中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对投资中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和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规定免征关税;完善和规范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办法;2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东部地区企业并购、重组中西部地区企业提供支持;支持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投融资活动;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到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有序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集合债券和上市融资;3产业与投资政策;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强化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和支持;根据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门槛,适当下放核准权限;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情况,加快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类别;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转移项目,根据权限优先予以核准或备案;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鼓励省级技术改造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先用于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根据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需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4土地政策;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5商贸政策;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支持有条件的沿边地区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对加工贸易重点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加大对“大通关”建设和口岸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省份的区域通关改革;6科教文化政策;鼓励东部地区转让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中西部地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产业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提高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鼓励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提升人才培养与创新服务能力,结合产业转移重点办好特色专业;支持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承接产业转移的意思
承接产业转移的意思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一些传统制造业产业逐渐向中国的内陆和欠发达地区转移。
而承接产业转移,也成为了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那么,什么是承接产业转移呢?承接产业转移,是指一些企业或地区通过转移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等要素,来带动新地区的发展,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的一种经济行为。
产业转移,不仅仅是单一的企业的行为,更是一个广泛的经济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有些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一些传统制造业的生产企业,由于劳动力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逐渐把生产线调整到地价低廉的内陆地区。
在此过程中,承接产业转移便应运而生。
承接产业转移的市场需求空间越来越大,这是中国在高速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其中的原因有一定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人口压力中国地域广阔,土地面积较大,但由于人口过剩的原因,很多地区都面临着就业压力。
而内陆地区,人口基数宏大,而且经济相对欠发达,这就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廉价的 land 的资源。
二、资源供给和环保压力现代工业生产建设不仅需要优质的劳动力,还需要更多的土地、水源和能源等资源。
由于一些大城市人口过多,导致当地已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资源需求。
而内陆地区有大量的未经开发的土地资源和水源,这些资源将成为空间上配合产业转移的优质储备。
三、政约束近年来,我国有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时,强制性的规定进行“去业务化”,逼迫大型企业逐渐搬迁到地价低廉,就业空间空旷的区域。
这种政策就是一种产业转移的策略手段,通过产业转移,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之,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多方面的现象,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扩张,也与地区的发展紧密相联。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企业、劳动力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实现内地地区的新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接产业转移
1清远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产业转移是伴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升级和零售业壮大而生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地区间的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
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适宜,投资商就飞到哪里,产业集聚也就孕育而生。
靠什么争夺产业转移的落地权,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清远的优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优势。
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地处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结合部,为粤、湘、桂“三省通衢”,是接受港澳和珠三角经济辐射的最前沿。
清远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纵贯南北,大、小北江通达港澳。
随着清连、广乐、漳昆、二广等四条高速公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及延伸至清远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等的建设,清远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资源优势。
清远拥有丰富的土地、矿产、水力、旅游、农副产品和人力资源。
全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土地开发率仅占国土面积的4.7%,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以上,可为发展大工业提供充足的土地。
全市总人口400多万,劳动力充足富余。
(3)环境优势。
清远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全省生态旅游的新“亮点”。
近年来,清远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龙舟之乡”、“港澳及海外华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闲度假之都”、“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等称号。
清远空气质量良好,环境综合指数居全省前茅。
(4)基础设施。
交通、通讯发达,水、电、能源充足,城市基础设施
配套齐全。
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完善硬环境的同时,
清远的软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
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推进“双转移”的优惠政策,对进入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营的企业实行“零收费”,大力营造“洼地效应”,是广东省投资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2产业转移对清远经济的正面影响
产业转移促进了清远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为了获取新的互
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
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
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
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增值链
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
一方面,由于某地的资源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分手在附近的同类企业,为了实现外部规模经济逐步转移到该地,且高度集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另一方面,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引
进地区外产业转移到本地,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进而形成集聚。
以佛山对清远的产业转移为例,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对清远陶瓷产业集
聚的影响:①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②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清城区陶瓷资源丰富,清远地处南岭山脉金属成矿带,各类矿藏工业
总储量达10亿吨以上。
尤其是瓷土储量丰富,是全国三大陶瓷原料生
产基地之一。
自2004年开始,佛山的陶瓷开始向清远转移,截止2007年,清远源潭建材陶瓷工业城内已投产的陶瓷生产线有72条,产值42亿元,实现工商税收8000多万元。
整个建材陶瓷工业城目前提供就业
岗位20000多个,有效地带动了附近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佛山市在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扶贫开发等各方面给予了清远大力支持,
两地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推进“双转移”工作中,佛山与清远市签订
了一系列劳动力和产业转移协议,并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推动产业
向清远转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清远市
承接佛山转移产业计划总投资约800亿元。
大大促进了清远产业集群
的发展。
目前,清城区有陶瓷企业16家。
源潭建材陶瓷工业城内有10家、龙塘镇有6家。
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马可波罗等四个中国建筑陶瓷名牌相继落户,主要产品有墙地砖、卫生洁具、日用瓷、各类陶器等。
3产业转移对清远经济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环境的污染及后续发展问题:陶瓷产业的高耗能、资源性以及高污染的产业特性对清远环境将带来很大的挑战。
佛山由于产业的升级压力,将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清远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由产业转移承接地转变为产业转出地,这期间相隔的时间取决于目前在清远形成的产业集
群。
以陶瓷产业为例,陶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清远的主要原因,在于清远的土地租金便宜,劳动力相对低廉,但不久的一天清远的土地成本也会上升,劳动力工资也会上调。
因此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要考虑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不能说承接过来,没过几年又转移出去。
清远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考虑清楚未来的方向,要不要走佛山经济发展的老路——先工业化再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先引进后移出。
(2)大规模产业转移容易超出当地环境容量,影响旅游经济。
结合本地区的长远经济发展目标来引进相关产业。
清远凭借其本身的优势,整个旅游行业发展蒸蒸日上,旅游业成为清远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清远旅游业的发达在于其山清水秀,空气质量高,一旦环境被破环,清远的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困难。
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为了GDP的增长而以产业园的形式承接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承接转移要有条件——不能超出当地的环境容量,要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要求,绝不能先发展再治理。
(3)清远资源的耗费。
经济的增长很重要,但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
产业承接不当会破环本地原有的资源优势及原有的环境优势,给清远市未来经济的发展将带来极大的阻力,因此在承接过程之中应充分考
虑本地的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要保护本地区现有的优势,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要贯穿始终。
陶瓷产业是高能耗、资源性的产业,清
远原有的资源能支撑多久,清远的水电等方面的供应在目前是相对充
足的,但虽然工业园的增多,产业转移的加大,还能不能低价提供,
会不会出现拥挤现象。
土地资源也是相当有限,因为清远是山区,土
地开发的成本相对较高,若干年后可能出现现在佛山、东莞等地区所
面临的瓶颈问题。
4建议
(1)政府要严把环境关,不能为了业绩的提升,大量引进产业,以环
境的恶化为代价。
在引进产业之前就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达到
标准的产业才能引进。
决不能松环境关。
对于引进的产业要加强其环
保意识,加大废水废气的利用和处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定期
进行评比,对环保表现突出的企业定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激励。
(2)树立节约意识,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加强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条例、法规。
同时也要加强对各个县级、镇级政府的监督,尤其是土地利用
等方面的监督力度。
对于土地规划合理,使用节约的地方政府给予一
定的激励。
(3)承接产业转移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要今天
不要明天。
要从整体上统一各个部门之间的思想,有选择性的承接发
展空间较大的企业。
制定严格的产业引进计划,并征求各方面专家人
事的意见和建议。
承接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