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上的过错与责任资料

合集下载

受害者过错责任法律规定(3篇)

受害者过错责任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法律体系中,受害者过错责任法律规定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它是指在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当受害者自身存在过错时,其过错程度会影响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本文将从受害者过错责任的法律规定、过错认定的标准、过错程度的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受害者过错责任法律规定概述1. 法律依据我国《民法典》第1174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有过错的,可以根据过错的大小确定各自的责任。

”此外,《侵权责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也对此进行了规定。

2. 法律意义受害者过错责任法律规定体现了公平原则,有利于平衡受害者和加害人之间的利益,促使受害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三、过错认定的标准1. 客观标准过错认定应从客观角度出发,即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判断受害者是否存在过错。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违反交通规则、违反劳动保护规定等。

(2)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如违反公共道德、破坏公共秩序等。

(3)违反社会公德:如恶意诽谤、侮辱他人等。

2. 主观标准过错认定还应从主观角度出发,即判断受害者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故意:受害者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仍然故意为之。

(2)重大过失:受害者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3)一般过失:受害者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但因一般过失而没有预见。

四、过错程度的认定1. 过错程度的划分根据过错程度的不同,可将过错分为以下几种:(1)无过错:受害者不存在过错。

(2)轻微过错:受害者过错程度较轻。

(3)一般过错:受害者过错程度一般。

(4)重大过错:受害者过错程度严重。

2. 过错程度的影响过错程度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具体如下:(1)无过错:加害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轻微过错:加害人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受害者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3)一般过错:加害人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受害者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法律上的过错以及案例(3篇)

法律上的过错以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上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因故意或过失而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过错是法律责任的基础,也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本文将从法律上的过错的概念、类型、构成要件以及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法律上的过错的概念与类型1. 概念法律上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因故意或过失而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过错是法律责任的基础,也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2. 类型(1)故意过错:故意过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仍然故意为之。

故意过错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2)过失过错:过失过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法律上的过错的构成要件1.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违法行为是过错的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不存在过错。

2. 违法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违法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具有违法性。

违法行为的违法性是过错的核心要素。

3. 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是指违法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

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是过错的社会危害性表现。

4. 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具有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是过错的法律要素。

四、法律上的过错典型案例1. 故意过错案例案例:甲因与乙有仇,故意将乙打伤。

分析: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乙的合法权益,仍然故意为之,构成故意过错。

2. 过失过错案例案例:丙在驾驶过程中,因疏忽大意导致交通事故,造成丁受伤。

分析:丙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丁的合法权益,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导致丁受伤,构成过失过错。

3. 共同过错案例案例:甲、乙共同故意侵犯丙的合法权益,造成丙重大损失。

分析:甲、乙共同故意侵犯丙的合法权益,构成共同过错。

民法典中的法律责任与过失责任

民法典中的法律责任与过失责任

民法典中的法律责任与过失责任民法典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规范,其中包含了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在民法典中,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大方面,而其中的过失责任则是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民法典中的法律责任与过失责任进行探讨。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形式法律责任是指在法律规范下,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法律责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是个人或组织依法应承担的抚养、赔偿、修复等违法行为后果,而行政责任则是公共权力机关对违法行为者进行追究和惩罚的方式。

二、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过失责任是指因过失行为导致违法行为或者侵权行为,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在民法典中,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三个方面:过失行为、损害结果和因果关系。

过失行为是指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职责要求的行为,损害结果是指因过失行为而导致的损害或者侵权后果,而因果关系则是指过失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三、过失责任的类型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过失责任主要包括简单过失责任和重大过失责任两种类型。

简单过失责任是指因轻微的过失行为所导致的责任,需要承担的后果相对较轻。

而重大过失责任则是指因严重的过失行为所导致的责任,需要承担的后果相对较重。

四、过失责任的认定和举证责任过失责任的认定是指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法行为人是否存在过失进行判断。

在认定过失责任时,法院或仲裁机构通常会根据事实证据进行综合评估,以推定其过失责任。

同时,在过失责任的举证责任上,民法典中规定,损害结果的发生是过失责任的重要证据,违法行为人应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其不存在过失行为。

五、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和限制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实际损失和合理费用两个方面。

实际损失是指因过失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

而合理费用则是追偿行为所产生的合理支出费用。

此外,过失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赔偿限制,主要包括事先承诺责任限制、证明责任限制和刑事责任限制等。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与无过错责任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与无过错责任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与无过错责任民事责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个人或机构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责任。

其中,过错与无过错责任是民事责任法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定义、适用范围、与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法律概念。

过错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过失、疏忽、违法行为或者其他过错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一种形式。

在过错责任的适用中,法律通常会明确规定必须具备的条件,如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行为人的过错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如果一方违法驾驶导致他人受伤,便属于过错责任的范畴。

此时,违法驾驶的行为就成为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违法驾驶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过错责任则是指在一定情况下,即使当事人没有过错行为,仍然要承担民事责任。

无过错责任的适用通常与事实关系、法定责任、风险责任等有关。

例如,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当事人驾驶的汽车因技术原因导致事故发生,尽管驾驶者没有过错,但仍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这是因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驾驶者作为汽车的使用人,承担着安全保障的义务,并应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负有特别责任。

在实际应用中,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不是绝对的划分,它们常常会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具体事实和法律规定,综合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来确定法律责任。

有时,一方可能在行为中存在一定的过错,但由于对方承担无过错责任,法院可能会相应减轻其承担的民事责任;而在其他情况下,尽管当事人没有过错行为,但由于被告行为过错且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依然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进一步说明过错与无过错责任的应用。

胡某驾驶私家车在一处路口被交通信号灯指示红灯停车,但由于胡某注意力分散,未停车冲入路口并与李某骑车相撞。

在这个案例中,胡某明显存在安全驾驶过错,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根据过错责任原则,胡某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承担李某的医疗费用、交通费用等损害赔偿。

研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研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研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引言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

为了保护公民和法人的权益,我国制定了侵权责任法,明确了侵权行为所产生的责任。

在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界定责任的性质和程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并探讨其理论依据和适用情况。

一、过错责任的概念与理论依据过错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因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他人权益受损而承担的责任。

依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七条的规定,过错责任分为重过失和轻过失两种形态,具体责任的承担取决于侵权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及其造成的损害程度。

过错责任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过错责任与自由法理论:过错责任体现了自主意识和个人责任的观念,依照自由法理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侵权行为人应承担责任。

2. 过错责任与社会公平原则:过错责任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依照公平原则,侵权行为人应对其过失或故意行为的后果负责,以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3. 过错责任与保护权益的需求:过错责任是一种对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通过追究侵权行为人的责任来实现对被侵权人权益的修复。

二、无过错责任的概念与理论依据无过错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在未过失或故意的情况下,因非人为原因造成他人权益受损而承担的责任。

依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无过错责任主要包括承运人责任、产品责任和建筑责任。

无过错责任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无过错责任与弱势群体的保护:无过错责任是为了保护消费者、乘客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弱势群体常常无法掌握所需的信息,难以辨认和证明责任。

2. 无过错责任与权益平衡:无过错责任体现了保护权益平衡的原则,依照此原则,当涉及到风险转移和分摊时,侵权行为人应负责任。

3. 无过错责任与社会效益最大化:无过错责任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民事责任法是指规定了在民事行为中产生的责任关系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定。

在民事责任法中,有两种常见的责任形式,即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种责任形式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正确运用民事责任法。

一、过错责任过错责任是指在民事行为中,当事人因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时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过错责任原则下,需要证明责任人存在过错行为、损害结果以及因果关系三个要件。

只有这三个要件齐备,才能认定过错责任,并由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 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1)过错行为:过错行为是指责任人未尽到特定的注意义务,或者以过失或故意方式违反法律规定。

例如,交通事故中一方驾驶者没有注意交通信号灯,导致事故发生,这种行为就属于过错行为。

(2)损害结果:损害结果是指过错行为导致他人权益遭受实际损害,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3)因果关系:责任人的过错行为必须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责任人的过错行为,损害结果就不会发生。

2. 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过错责任适用于大部分民事行为中,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合同违约等。

在这些情况下,当事人的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他人受到损害,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责任。

二、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是指在民事行为中,当事人不必证明责任人存在过错行为,只需证明损害结果与其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可。

无过错责任的设立,主要是考虑到某些特殊情况下,责任人并非存在过错,但其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损害。

1. 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1)损害结果:与过错责任相同,无过错责任的适用依然需要有明确的损害结果。

(2)因果关系:责任人的行为必须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 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无过错责任适用于特定的民事行为中,主要包括产品责任、隐私侵权等。

在这些情况下,当事人并不需要证明他人存在过错行为,只需证明损害结果与其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可。

法律中的过错责任

法律中的过错责任

法律中的过错责任过错责任在法律领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法律原则,旨在确定在特定情况下,当一个人的行为导致另一个人受到损害时,责任应由谁来承担。

本文将讨论过错责任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以及相关案例。

一、过错责任的基本原则过错责任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法律中,当一方通过疏忽、不当行为或过失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害时,该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种责任的确定基于以下几个要素:1. 过错:必须证明行为人存在过错或违反了一定的法律规定。

这种过错可以是故意的、疏忽的或违规的。

2. 因果关系:要求证明被告的行为是直接原因或发生了连锁反应,导致原告遭受了损害。

3. 损害:必须证明原告有实际的经济或非经济损失,如财产损失、身体伤害或精神痛苦。

基于这些原则,法律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以确定何时和如何应用过错责任。

二、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过错责任适用于广泛的法律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民事侵权:当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例如人身伤害、名誉侵权、虐待等,被侵权人可以寻求过错责任的赔偿。

2. 合同违约:在合同法中,一方未能履行其在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便构成违约行为,主体可以要求过错方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3. 职业过失:医生、律师、司机等在履行职业职责时,如果由于疏忽、错误或不专业的行为而导致他人受到伤害,他们可能会被要求承担过错责任。

4. 产品责任:制造商或供应商如果将不安全或有缺陷的产品交付给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受伤或财产受损,制造商可能需要承担过错责任。

以上仅是一些过错责任适用范围的例子,实际上,在法律中,过错责任原则几乎可以被应用于任何情况下导致他人受损的行为。

三、过错责任案例以下是一些有关过错责任的案例:1. 交通事故:假设驾驶员A在道路上超速行驶并未按交通规则驾驶,导致与另一辆车B发生碰撞,造成车辆损坏和驾驶员B的受伤。

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A可能会被认定为有过错,并需要赔偿车辆损失和驾驶员B的医疗费用。

民事法律责任与过错责任违法行为与赔偿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与过错责任违法行为与赔偿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与过错责任违法行为与赔偿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单位在民事关系中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

而过错责任则是指在民事关系中,由于疏忽、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所产生的违法行为。

本文将从民事法律责任和过错责任两个角度来探讨违法行为与赔偿责任之间的关系。

一、民事法律责任在民事关系中,法律对于违法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并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种类繁多,包括合同违约、侵权行为等。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任何一方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均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而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民事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履行义务、返还义务、修复义务和赔偿责任。

履行义务是指违约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履行;返还义务是指违约方应当将受到的利益归还给对方;修复义务是指违约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将损害的状况恢复到违约前的状态;赔偿责任是指违法行为方应当支付给受害人相应的经济损失。

二、过错责任过错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主体,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是一种疏忽责任,是违约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过错责任是建立在过错行为的基础上,即主体在进行特定行为时造成损害的行为疏忽。

过错责任具备三个要件,即违反法定职责/行为义务、违约行为的法定程度和损害结果的存在。

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有一定的义务,而不履行该义务或者未尽到合理努力,从而导致他人的损害,即构成过错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有故意过错、重大过失和轻微过失。

不同类型的过错责任对应着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因此赔偿责任也不同。

三、违法行为与赔偿责任违法行为是指依法规定的行为或者不作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无论是民事法律责任还是过错责任,违法行为都是其基础和前提。

在违法行为中,造成他人损害的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律规定的过错(3篇)

侵权责任法律规定的过错(3篇)

第1篇一、引言侵权责任法是调整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旨在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在侵权责任法律关系中,过错是构成侵权责任的基本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过错的概念、类型、认定标准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对侵权责任法律规定的过错进行详细阐述。

二、过错的概念过错是指侵权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违反了法定义务,具有过错的心理状态。

过错是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一,是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基础。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三、过错的类型1. 故意故意是指侵权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

(1)直接故意:侵权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2)间接故意:侵权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虽然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但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2. 过失过失是指侵权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

(1)疏忽大意的过失:侵权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导致损害发生。

(2)过于自信的过失:侵权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但轻信能够避免,导致损害发生。

四、过错的认定标准1. 故意的认定在认定故意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侵权行为人的认知能力:侵权行为人是否具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2)侵权行为人的主观愿望:侵权行为人是否具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意图。

(3)侵权行为人的行为表现:侵权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明显的故意性。

2. 过失的认定在认定过失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侵权行为人的注意义务:侵权行为人是否尽到了应有的注意义务。

(2)侵权行为人的认知能力:侵权行为人是否具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责任与过失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责任与过失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责任与过失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责任与过失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存在的,它规定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也规定了人们对自己行为所承担的责任。

在法律中,责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过失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法律基本知识中的责任与过失问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运作机制。

一、责任的定义与种类责任是指因行为或事物而应承担的义务、义务的内容,或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法律领域中,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形式。

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定,因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它主要涉及双方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例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

民事责任的判定通常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即当事人在行为中是否存在过失或疏忽。

在民事责任中,责任的承担通常是通过赔偿金的形式实现的,旨在弥补损失和恢复受害人的权益。

2.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它主要关乎犯罪行为对社会的损害,并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通常以刑罚形式体现,如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

刑事责任的判定通常依据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程度,例如故意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等。

判定刑事责任时,法律权衡了行为的主观恶性和行为后果的严重性,以确定处罚的程度。

二、过失的概念与分类过失是指在法律义务范围内,因疏忽、不慎或未能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而造成损害的行为方式。

过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故意过失、简单过失和轻微过失。

1. 故意过失故意过失是指作为行为人的个体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导致损害,却故意忽视并继续该行为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故意性,尽管他们没有直接的故意去造成损害,但不可否认他们是有意进行某种行为的。

2. 简单过失简单过失是指行为人在注意义务方面存在瑕疵,但是他们未预见或未必料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损害。

简单过失通常是因为行为人在行为中未能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但他们未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研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研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研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一、引言侵权责任法是民法中的重要分支,主要规定了侵权行为所引发的民事责任。

在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是两种主要的责任形式。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存在过失或疏忽,导致损害发生,并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过错责任则是指行为人无需证明其存在过失或疏忽,只需证明其实施了导致损害发生的特定行为即可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本文将对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进行深入研究。

二、我国侵权法中的过错责任1. 过错原则在我国侵权法中的地位在我国现行《民事侵权法》中,明确规定了“有违反义务”的“有故意”的“有重大失职”的“有轻微失职”的违反义务者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赔偿义务。

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在侵权赔偿领域普遍适用的原则即“有故意、重大失职、轻微失职者承担侵权责任”的过错责任原则。

2. 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违反义务、过失、损害和因果关系。

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需要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同时存在过失或疏忽,导致损害发生,并且存在因果关系。

3. 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在我国侵权法中,过错责任适用范围广泛。

无论是在民事侵权行为中还是在刑事犯罪中,都适用过错原则。

同时,在民事侵权行为中,无论是人身损害还是财产损害都适用过错原则。

4. 过错责任的举证和分配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举证主体原则上由损害方承担。

即被告需要证明自己没有存在违反义务、没有存在过失或疏忽、没有导致损害发生等情况。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劳动关系中的工伤赔偿等方面,则由被告承担举证主体。

三、我国侵权法中的无过错责任1. 无过错责任的概念和特点无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无需证明其存在过失或疏忽,只需证明其实施了导致损害发生的特定行为即可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这种责任形式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法律关系,如道路交通事故、产品质量缺陷等。

2. 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在我国的侵权法中,无过错责任适用范围相对狭窄。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民事责任法中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民事责任法是我国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整对人民民事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责任问题。

在民事责任法中,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形式的责任。

一、过错责任过错责任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因过失、疏忽、违法或侵害他人权益而造成损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适用于多数民事案件,其核心原则是“过错即责任”。

在民事责任法中,过错责任主要分为三种情况:1. 故意过错责任:指当事人故意行为造成损害的情形。

例如,故意侵犯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等行为,均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过失过错责任:指当事人因疏忽、不慎或无意中造成损害的情形。

例如,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由于驾驶人未按规定注意安全造成损害的行为,应承担过失过错责任。

3. 法定过错责任:指在特定的法律规定下,当事人无需证明过错,只需证明损害事实的责任形式。

例如,在某些危险行为或场所中发生的损害事故,由于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责任人无需证明过错,即可被认定承担责任。

二、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即使当事人没有过错行为,但由于参与某种活动或拥有某种权利而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不同,其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法律规定而非当事人的过错。

在民事责任法中,无过错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法定无过错责任:指根据法律规定,特定的当事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无需证明过错即可承担责任。

例如,道路管理单位在道路损坏、路面凹陷等情况下未及时修复,致使交通事故发生,道路管理单位需承担无过错责任。

2. 侵权责任的举证责任:在侵权纠纷中,原告主张被告存在过错行为,被告可以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行为来减轻甚至免除责任。

3. 公共服务人员的职责责任:特定职业群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造成损害的,应该承担相应的无过错责任。

例如,医生在治疗患者时由于医疗技术不当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医生需承担无过错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界限并不总是清晰明确,需要依据具体案件的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过错责任法律后果(3篇)

过错责任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过错责任是现代民法中最基本的责任原则之一,它强调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法律实践中,过错责任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民事纠纷的解决。

本文将从过错责任的定义、法律后果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过错责任的定义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避免给他人造成损害。

如果行为人未能尽到注意义务,导致他人权益受到侵害,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故意过错责任: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损害,却仍然实施该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到侵害。

2. 过失过错责任: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等原因,未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损害,导致他人权益受到侵害。

3. 疏忽过错责任:行为人因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未能发现可能造成他人损害的因素,导致他人权益受到侵害。

三、过错责任的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过错责任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包括:(1)赔偿损失: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2)恢复原状: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恢复原状。

(3)消除危险: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危险。

(4)排除妨碍: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排除妨碍。

(5)赔礼道歉: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2. 行政责任在特定情况下,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可以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3. 刑事责任在严重的情况下,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还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中的过错责任划分要素讨论

法律责任中的过错责任划分要素讨论

法律责任中的过错责任划分要素讨论在法律界,过错责任是一种常见的法律责任形式。

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某人的过失或错误行为导致他人受到损害,该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要确定过错责任的划分要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过错责任的划分要素之一是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具有明显的过失或错误意识。

这种过错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过失的。

故意过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损害,但仍然故意进行该行为。

而过失过错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由于疏忽或不慎而导致他人受到损害。

在法律上,故意过错和过失过错的责任承担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界定。

其次,过错责任的划分要素还包括行为人的客观过错。

客观过错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或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在法律上,行为人的客观过错通常会被认定为过错责任的重要依据。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如果一方违反了交通规则,导致了事故的发生,那么他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客观过错的划分主要依据于对行为人的行为进行客观事实的认定和分析。

此外,过错责任的划分要素还包括行为人的能力和条件。

行为人的能力和条件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在法律上,行为人的能力和条件可能会对过错责任的划分产生影响。

例如,在刑法中,如果一名未成年人犯下了某一罪行,法律可能会对其进行特殊的判罚或减轻其刑责,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可能不具备充分的认知能力。

最后,过错责任的划分还需要考虑到行为人的行为后果。

行为人的行为后果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他人受到了损害。

在法律上,行为人的行为后果通常会成为划分过错责任的重要依据。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丧失了生命或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那么他就应当承担更严重的过错责任。

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只是导致了轻微的财产损失,那么他的过错责任可能会相对较轻。

法律责任中的过错责任解析

法律责任中的过错责任解析

法律责任中的过错责任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责任问题,而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责任形式就是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在法律上,当一个人因自己的过失或疏忽导致他人遭受损失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过错责任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首先,过错责任的特点之一是主观性。

过错责任的成立需要证明责任人存在过失或疏忽行为,也就是说责任人在行为过程中存在故意或过失。

这一点与其他形式的责任,如严格责任或无过错责任形成鲜明对比。

在过错责任中,法律注重个体的主观意识和行为,要求责任人在行为中保持谨慎和注意。

其次,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过错责任适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合同纠纷等。

在这些领域中,当一方因疏忽或过失导致他人受伤或遭受经济损失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当一方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事故发生时,他应对造成的损失负有过错责任。

然而,过错责任并非一刀切的,法律对其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首先,过错责任需要证明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要求责任人的过失或疏忽行为是导致他人损失的直接原因。

如果没有证明因果关系,责任人可能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过错责任也受到一定的免责事由的限制。

例如,当事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但不可避免地造成他人损失时,他可能会被认定为免责。

此外,如果受害人自身存在过错行为,也可能减轻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在过错责任的适用中,法律还对不同情况下的过错责任进行了细分和规定。

例如,在医疗事故中,法律规定医生应当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医疗服务,并对医疗事故的过错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在合同纠纷中,法律对违约行为的过错责任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这些规定为过错责任的适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使责任的认定更加准确和公正。

最后,过错责任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困难。

一方面,过错责任的认定需要充分考虑事实和证据,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困难。

法律规定的过错责任(3篇)

法律规定的过错责任(3篇)

第1篇在法律体系中,过错责任是一种基本的归责原则,它强调行为人的行为与其所造成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贯穿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中,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过错责任的定义、构成要件、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过错责任的定义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里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在行为过程中违反了法定义务,未能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旨在恢复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1. 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导致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

损害事实是过错责任的前提,没有损害事实,就不存在过错责任。

2.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实施了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过错责任的直接原因,只有当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才能构成过错责任。

3.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只有当违法行为直接导致损害事实的发生,才能认定行为人承担过错责任。

4. 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在行为过程中,未能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

过错是过错责任的内在因素,是行为人承担责任的依据。

三、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1. 民事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过错责任原则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明确规定,行为人因过错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刑事法律关系:在刑事法律关系中,过错责任原则也具有重要作用。

犯罪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行政法律关系: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过错责任原则同样适用。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过错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四、过错责任的例外1. 无过错责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行为人没有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规定过错解释(3篇)

法律规定过错解释(3篇)

第1篇一、引言过错,是法律术语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在侵权法、刑法等领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过错解释,即对过错这一法律概念进行阐释和理解的过程,是法律适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过错的概念、过错解释的原则、过错解释的具体方法以及过错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过错的概念1. 过错的基本含义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在法律上,过错是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

2. 过错的分类(1)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2)过失: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三、过错解释的原则1. 依法解释原则过错解释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解释结果符合法律精神。

2. 文义解释原则在解释过错时,应当优先考虑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避免随意扩大或缩小解释范围。

3. 目的解释原则过错解释应当考虑立法目的,确保解释结果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合理解释原则过错解释应当符合逻辑,避免出现自相矛盾或无法自圆其说的解释。

四、过错解释的具体方法1. 文义解释(1)直接解释:根据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直接确定过错的概念。

(2)间接解释:通过法律条文中的相关概念或条款,间接解释过错的概念。

2. 目的解释(1)立法目的解释:从立法背景、立法意图等方面,解释过错的概念。

(2)政策目的解释:从政策导向、政策效果等方面,解释过错的概念。

3. 体系解释(1)横向体系解释:将过错与其他相关法律概念进行比较,解释过错的概念。

(2)纵向体系解释:将过错在不同法律部门、不同法律层次中进行分析,解释过错的概念。

4. 理论解释(1)法理解释:从法理学角度,解释过错的概念。

(2)比较法解释: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制度,解释过错的概念。

五、过错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1. 侵权法领域在侵权法领域,过错解释对于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侵权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认定过错的法律规定(3篇)

认定过错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过错是承担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是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

因此,认定过错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认定过错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二、过错的法律定义1. 民法上的过错民法上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2. 刑法上的过错刑法上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三、认定过错的法律规定1. 民法上的认定过错法律规定(1)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在没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推定行为人有过错。

根据《民法典》第1218条的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2)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因过错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1198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刑法上的认定过错法律规定(1)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根据《刑法》第15条的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3. 行政法上的认定过错法律规定(1)行政过错行政过错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导致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民事过错责任的法律规定(3篇)

民事过错责任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过错责任是民事责任中的一种,是指因行为人的过错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到损害,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

在我国,民事过错责任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本文将从民事过错责任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事过错责任的定义民事过错责任,是指因行为人的过错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到损害,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

其中,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观状态。

三、民事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1. 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他人权益受到损害的客观事实。

损害事实可以是财产损失,也可以是人身损害。

损害事实是民事过错责任的前提条件,没有损害事实,则不构成民事过错责任。

2.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定的行为。

违法行为是民事过错责任的直接原因,是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

3.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即违法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违法行为的结果。

因果关系是民事过错责任的重要构成要件,只有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 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定的主观状态。

过错是民事过错责任的核心要件,没有过错,则不构成民事过错责任。

四、民事过错责任的法律适用1. 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因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一般侵权责任:行为人因过错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2)特殊侵权责任:法律规定的特殊侵权责任,如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等。

2. 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艾特机械网分析过错是行为人未尽自己应尽而能尽的注意能力,从而违反注意义务,因而为法律所不容、应受非难和谴责的行为的意志状态。

过错是法律上的重要概念。

行为人如果违反了法律规定,要否承担法律责任,一般均要考虑其主观因素。

不过,在部门法上,对此项因素的要求标准,有较大差异。

了解它,可以很好地诠释法律的价值。

关键词:法律过错;过错标准;法律责任一、法律上的过错(一)过错的概念过错是行为人未尽自己应尽而能尽的注意能力,从而违反注意义务,因而为法律所不容、应受非难和谴责的行为的意志状态。

(二)过错的要素在撇开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体层面的情况下,过错概念中包括了下列要素:1.主体要素——具有完全或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它以意思表示能力、判断行为后果的能力为前提。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凭自己的心智完全能够判断行为后果,故能成为过错的主体;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与其相适应心智的行为,能够判断部分行为的后果,故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过错的主体。

2.主观要素~主观心理状态过错是指行为人欠缺注意的主观心理状态。

行为人行为时的主观状态,应当是行为人实施客观行为的决定因素,是发动或支配行为的动力。

若受有瑕疵的心理状态支配的行为,造成了对他人的损害,则该有瑕疵的心理状态,就是有过错的。

至于注意义务的标准,依主观过错标准和客观注意标准而有所区别。

3.客观要素——行为人从事了在法律上应受到非难的行为过错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要素相结合的概念,有过错的心理状态已外化表现为,行为人从事了在法律上应受到非难的行为事实。

4.客体要素——法律的否定从过错的形成机制看,其因果顺序应当是:存在法律→行为人欠缺对法律的注意义务→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应承担法律责任。

(三)法律上的过错与一般语义下的过错之别过错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应当突出法律对于行为人(自然人)心理态度的否定,也就是说基于过错而为的行为,都为法律规则所不容,一般也被社会道德所否定。

但是,社会道德并不能代替法律规则。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在某种情况下,法院会责令行为人对某些符合道德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在某种情况下,法律并不认为某些不道德的行为会构成侵权,因为作为社会中的人,彼此之间都存在容忍的义务,法律并不能够对于所有的伤害都要加以救济。

所以,在法律上,“过错”首先应当认定为法律概念。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法律规则与社会道德之间,紧密相连。

至于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体层面,由于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组织体,有自己的机关等机构,而这些机关等机构是由自然人组成的,可以形成并实现自己的意思,从而决定了它们具有意思能力,这也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体形成过错的基础。

二、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引起的。

当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已经形成了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其违背了这种设定或者发生法律规定的事件,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见,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引起,而应由法律主体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促使义务主体履行法定义务,又可对权利主体的被害权益,进行权利救济,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处罚、保护、教育与预防之功能。

法律责任有两个特点:第一,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最终依据是法律。

第二,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即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当然,国家强制力只是在必要时,在责任人不能主动履行其法律责任时,才会使用。

法律责任有以下五种类别:1.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的特点是:第一,产生刑事责任的原因在于行为人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只有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才构成犯罪,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

它与民事责任由违法者向被害人承担责任有明显区别,刑事责任的大小、有无,都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三,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责任,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

第四,刑事责任基本上是一种个人责任。

一般来说,只有实施犯罪行为者本人才能承担刑事责任。

当然,刑事责任也包括集体责任,有些国家称为法人犯罪,在我国称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不管是惩处个人,还是惩处单位,都是为了惩罚犯罪者,救济被侵害的权利,预防犯罪的再发生。

第五,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实行罪行法定。

2.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由于违反法律、违约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事由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因,将民事责任分为:由违约行为产生的违约责任;由侵权行为产生的一般侵权责任;由法律规定产生的特殊侵权责任。

民事责任的特点是:第一,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

民事责任的功能主要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

当然,民事责任也执行惩罚的功能,具有惩罚的内容,如违约金本身就含有惩罚的意思,但这并非主要功能。

第二,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第三,民事责任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责任。

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多数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3.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点是:第一,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第二,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

第三,通常情况下,对行政相对人适用过错责任,特殊情况下,则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

在法律规定的一些场合,对执法主体实行违法责任原则。

第四,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多样化。

首先,行为责任是行政责任中数量很大的责任形式,如停止违法行为,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履行职务或法定义务,恢复原状、返还原物等;其次,精神责任在行政责任中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法律责任,如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再次,财产责任仍然是行政责任的重要形式,如赔偿损失、罚款;最后,行政责任也包括人身责任,如拘留。

这些责任共同执行着行政责任惩罚、救济与预防的功能。

4.违宪责任。

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的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主的法律责任。

虽然广而言之,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宪行为,但是,构成违宪责任的违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宪法规范不仅为普通法律提供了立法依据,而且,它还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社会组织、广大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违反这类宪法规范的行为,是不能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来预防和制止的。

5.国家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行使公共权力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权利与合法利益,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的特点是:第一,产生国家赔偿责任的原因,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不法侵害行为。

第二,国家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国家。

第三,国家赔偿责任的范围包括:行政赔偿与刑事赔偿两部分。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行政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而给予的赔偿。

刑事赔偿是指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侵犯当事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而给予的赔偿。

法律责任与法定权利和义务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后果,防止权利人权利行使不当或滥用权利;其次,在权利人受到妨害,或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又成为其救济权利、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追加新的义务的依据;再次,法律责任通过否定的法律后果来对权利、义务的顺利实现,提供终局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责任的承担,一般是以行为人存有过错为前提的。

比如,在我国,对明星做广告代言人出了问题,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过去长期并无专门的法律规范,而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对其有所涉猎,该法第55条指出:“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这就是说,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可能要与生产者向消费者承担连带赔偿的民事责任。

但如果是故意的,又造成严重后果,那就不只是民事责任的问题了,而可能涉嫌共同犯罪。

所以,为防患于未然,明星应当尽到一个“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仅仅是“查看”有关代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到有关主管部门核实证件的真伪,到现场实地考查,向有关知情人调查,以核实代言内容的真伪,避免“过错”。

这样,才可能有效降低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

三、法律上的过错与责任之关系(一)过错与责任的逻辑关系在法律上,有过错必定承担法律责任,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个法律责任不一定由其本人来承担。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没有过错,根据法律规定有时也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般存在于民法领域。

所以,任何人生活在世上,均存在法律风险。

比如,民事赔偿法上的公平责任原则和替代责任的适用,以及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运用,均增加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对法律风险,应有足够的估计。

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行为的违法性。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2)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财产权、人身权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

(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所引起的结果。

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一个损害后果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

这个主观心态,要考虑违法行为人的认知能力(年龄因素、智力因素)、控制能力,以及行为可能损及他人和社会合法权益的危害性、危险性判断。

过错包括故意与过失两种形式,而过失的核心在于注意义务,这就引发注意义务标准的问题。

根据国外的学说和实践,一般分三种:一是普通人的注意,即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即可尽到的注意程度;二是应为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的注意,即行为人平日处理自己事务所用到的注意程度;三是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它与罗马法上的“善良家父之注意”和德国法上的“交易上必要之注意”相当,即依据交易上的一般观念,具有相当知识经验的人,对于一定事件所用到的注意程度。

(1)普通人的注意。

普通人的注意,指在通常的情况下,仅用轻微的注意,即可预见到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