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危机爆发原因及其扩散传导的隔离

合集下载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2008 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场危机不仅导致了众多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还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呢?首先,宽松的信贷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大幅降低了贷款标准。

这意味着很多信用状况不佳、收入不稳定的人也能够轻易获得贷款,尤其是住房贷款。

这种宽松的信贷环境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房价不断飙升。

人们普遍认为房价会一直上涨,于是纷纷贷款买房,甚至进行投机性购房。

次级抵押贷款的泛滥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就是向那些信用记录较差、收入较低、还款能力较弱的借款人发放的高风险住房抵押贷款。

金融机构将这些次级贷款打包成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抵押债务债券(CDO),并出售给投资者。

由于这些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评估困难,投资者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其真实价值和风险水平。

金融监管的缺失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融创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监管的步伐。

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来规避监管,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违规行为。

同时,评级机构在对金融产品进行评级时也存在严重的失误,给予了一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过高的评级,误导了投资者。

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泡沫化是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宽松的信贷政策和投机需求的推动下,房价持续上涨,远远超出了其实际价值。

当房价达到顶峰并开始下跌时,很多借款人发现他们所欠的贷款金额超过了房屋的价值,于是纷纷选择违约。

这导致了大量的房屋被银行收回并拍卖,进一步压低了房价,形成了恶性循环。

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也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一些新兴经济体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并主要投资于美国的国债等低风险资产。

这使得美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一步推动了其消费和借贷行为。

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制造业逐渐空心化,经济结构失衡。

信用危机应急响应措施方案

信用危机应急响应措施方案

信用危机应急响应措施方案背景介绍信用危机是指企业或个人信用受到严重损害,导致金融、商业和信任体系受到影响的紧急情况。

信用危机的爆发可能是由于市场波动、财务困境、疑似违规行为以及透明度不足等原因所导致。

在面对信用危机时,企业和个人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减少损失和恢复信用。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危机应急响应措施,以保护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并尽快恢复信任和声誉。

应急响应措施1.立即召开危机应对团队会议在发生信用危机后的第一时间,召集企业或个人的危机应对团队成员,评估危机情况,明确责任和任务分配,并制定危机应对计划。

2.确立危机应对领导者选派一名有丰富危机应对经验的领导者来负责危机管理,他或她需要与主要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并制定适当的公关和危机处理策略。

3.及时公开信息危机发生后,要及时向相关方(如股东、客户、员工、媒体等)公开信息,包括事实、危机影响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透明和真实的信息公开可以有效减少流言蜚语和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4.开展危机传播管理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传递正确信息,回应负面报道和谣言。

建立危机传播管理机制,对外界质疑和批评做出积极回应,并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

5.进行危机现场管理对于涉及现场事故的信用危机(如产品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要及时调派专业团队进行现场处置,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被影响方的利益,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6.及时调整业务战略在危机发生后,需要对企业或个人的业务战略进行即时调整,考虑到安全、合规和监管等因素,削弱危机的影响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7.加强内部管理在危机应急响应措施中,也需要对内部管理进行调整和加强。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员工意识,加强对公司或个人信用危机的预警、监控和评估,以减少未来信用危机的发生。

8.与关键利益相关方沟通合作与关键利益相关方保持开放和诚信的沟通合作,建立互信关系。

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等合作,获取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共同应对信用危机。

中小企业“过度担保危机”的风险传导机理与化解对策

中小企业“过度担保危机”的风险传导机理与化解对策

2021年6月第38卷第6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u b e i U n iv e r s ity o f E d u c a tio nJ u n.2021Vol.38 N o.6中小企业“过度担保危机”的风险传导机理与化解对策王丽亮(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福建石狮362700)摘要:过度担保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进步的阻碍,研究中小企业“过度担保危机”的风险传导机理与化解对策非常必要。

首先分析中小企业过度担保的定义,研究过度担保成 因以及过度担保的双重性、特殊性、可控制性和不对称性特征,探究过度担保危机风险传导过 程和路彳圣,最后从中小企业、政策、银行、社会多个方面分析解决中小企业过度担保危机的措 施,以期通过共同努力协作的方式化解过度担保危机。

关键词:中小企业;过度担保;危机;风险;传导机理;化解对策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21)6-0063-07一、弓I言融资一直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 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

由于国家正规金 融供给有限,申请流程过于繁琐,放款条件限制众 多,许多中小企业为了发展转而向民间金融寻求 帮助。

民间金融的出现,加快了非正规金融市场 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小企业目前寻求融资的主 要来源[1]。

由于担保融资发展速度过快,许多不 规范和不安全的问题不断涌现,例如某公司在融 资后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某公司在炒期货的 工程中出现严重亏损;还有公司由于资金周转不 灵而导致破产。

目前我国经济存在重大压力,担 保链和资金链相互重叠,更为增大了过度担保的 风险[2]。

过度担保危机爆发,会导致企业之间互 相脱保,银行担心出现资金不能回拢而争相收贷 回款,即而导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降至冰 点,整体金融风险出现破裂,严重影响当地整体经济的未来发展m。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 成环节,融资缺陷和信用不足共同制约着我国中 小企业发展[4]。

疫情后的社会信用与信任危机

疫情后的社会信用与信任危机

疫情后的社会信用与信任危机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的爆发,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疫情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也让人们对社会信用和信任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与关注。

本文将就疫情后的社会信用与信任危机展开探讨,旨在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社会信用与信任的定义与重要性社会信用和信任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它们构成了一个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撑。

社会信用是指个人、组织或社会群体在交往活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积累后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评价,反映了该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信用度。

而信任则是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或群体基于信息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一种主观期望,体现了对他人的信心和依赖。

社会信用和信任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它们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合作、商业交易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依赖。

缺乏社会信用和信任的社会将面临诸多问题,包括经济交易的不畅、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政府行政的低效。

二、疫情对社会信用与信任的影响1. 社会信用面临挑战疫情期间,许多企业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缺乏收入和业务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维持生计,例如虚假销售、拖欠供应商款项等,这些行为将对企业的信用形成重大打击。

此外,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封堵、隔离和限制措施,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中的义务,从而引发了信用风险。

2. 信任危机的产生疫情期间,许多信息的不准确和传播的不当使公众对信息产生了怀疑。

从政府的防疫措施到疫情数据的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这种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导致了公众对相关机构和组织的信任下降。

此外,疫情期间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

公众对他人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例如对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的偏见以及对疫情期间物资囤积和哄抬价格的谴责。

这种不信任的情绪进一步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1. 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为了加强社会信用和信任的建设,各行各业应该加强自律和监管机制。

企业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债务危机是指企业面临无法偿还债务的危机,造成企业资
产负债率过高、现金流不足等问题。

以下是企业债务危机形成的原
因及对策:
1. 债务过高:企业债务过高,超出了其可承受的范围,而且债
务融资的成本高,造成企业资金压力增大。

应对策略是控制债务规模,加强债务监管和风险管理。

2. 经营不善:企业经营不善,市场竞争压力大,收入下降,导
致现金流不足,无法偿还债务。

应对策略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确
保经营健康稳定,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3. 金融市场波动:金融市场偏冷,市场 interest rates 上升,企业债券融资难度增大,造成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和融资难度提高。

应对策略是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减少对外债务的依赖,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4. 财务管理不善:企业财务管理不善,缺乏规划,不善于使用
资金,无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造成现金流不足。

应对策略是加强
财务管理能力,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

5. 不利环境变化:如自然灾害、政治形势变化、市场突发事件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产生债务危机。

应对策
略是建立危机响应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和敏捷的危机管
理能力。

总之,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以及该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首先回顾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分析导致这场危机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过度的信贷扩张、监管缺失、金融市场复杂性和不透明性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危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导,特别是它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我们将重点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政府政策制定的挑战。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次贷危机影响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又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其根源可以追溯至21世纪初的美国房地产市场。

当时,由于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推广次级抵押贷款,即向信用记录较差或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提供购房贷款。

这些贷款往往具有更高的利率和更宽松的贷款条件,以吸引更多人申请。

然而,这种贷款模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较差,他们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

同时,由于贷款条件宽松,许多借款人在没有充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的情况下盲目申请贷款,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过度放松了贷款审批标准,甚至通过金融创新工具,如资产证券化,将这些高风险贷款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往往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收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次贷危机的发展。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后的信用扩张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滥用。

这种以高风险换取高收益的行为模式,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和全球经济的动荡。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发生的,而是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放大的。

其传导机制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金融市场的传导。

在次贷危机初期,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抵押债务债券(CDO)的价值大幅下跌。

企业危机与危机处理123

企业危机与危机处理123

浅谈企业危机及危机处理单位:文秘0701 姓名:丁艳艳摘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任何一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危机,所谓“突然”发生,那是因为企业对危机缺乏必要的认识。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果危机处理不当,就会使企业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化为乌有。

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是现代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企业危机原因危机预防管理进入21世纪后,日趋激烈的竞争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多,企业或组织面临着越来越多复杂的生存环境。

这些复杂性表现为既有不可抗拒的天灾,也有不可预测的人祸;有来自政策立法方面的阻力,这些都会直接给企业或组织带来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损失。

因此,处理突发事件成了现代企业公关活动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危机的发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企业只有通过预防,以使这类突发事件的可能性缩减到最小程度。

或者一旦发生危机,企业积极确定和实施详细周密的危机管理方案,以尽可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1危机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危机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潜伏的祸根,二是指严重的问题或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

从字面上看,“危机”中既包含“危”——危险和危难,也包含“机”——时机和机遇,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同在的。

中国的一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辨证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

危机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危机的机遇性在于:首先,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为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其次,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危机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一次机遇。

企业危机是一种使组织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性事件。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任何一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危机。

如何应对危机,变危机为转机,让企业在危机中求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

1.1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

金融危机原因、传导机制、影响及预防

金融危机原因、传导机制、影响及预防

金融危机原因、传导机制、影响及预防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简介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

本轮危机发源于美国,自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

2008年9月9日,危机开始失控,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并由于金融国际化的影响力,使危机传导至其他国家。

蔓延成全球性金融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直接原因直接起因于美国的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大房屋贷款中介发生的危机,两个公司占到全国房屋贷款的比重过大,购房者资质越来越低,房产公司为了自己的财务流动性,又将这些贷款统一打包证券化,变为债券卖给各个投资人。

如果购房者的违约略不高于证券化计算的最高值,这个资金链条不会断裂,但因为2007年9月开始,大批量的购房者因断供违约,导致房贷公司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金融行业的资金流动性,于是就产生了金融危机。

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一) 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风险增加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

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

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二) 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给国际金融市场的健康与安全带来威胁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

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

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

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

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

“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doc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doc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7 年 2 月 13 日,作美国第二大次抵押款公司的美国新世金融公司出2006 年第四季度盈利警,美国次抵押款开始浮出水面。

随后,次危机的影响逐蔓延, 5 月到 6 月,一些西方冲基金破;7 月次致私人股本运失灵;8 月次危机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常生;8 月至 9 月,出全球性信,多国中央行多次向金融市注入巨金,也无法阻止次危机的爆。

2008 年 9 月,美国次危机再度激化,金融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款机构、投行蔓延到保公司、蓄机构和商行。

9 月 7 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9 月 14 日,美国行收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9 月 15 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破保;9 月 16 日,美国邦系宣布向美国国集 (AIG) 提供 850 美元急款;9 月 25 日,美国邦管机构接管盛互惠行,并将其部分出售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或被政府接管,次危机演成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

更重的是,危机很快展到全球,使得世界增明放,部分主要达国家或地区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急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多国政府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膨力增大,世界易境化,多国就形峻,失人数不断攀升。

至今日,然全球整体呈复,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使国金融体系遭受到重的冲与考,同也逆了世界增的。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一)直接原因第一,度的金融新。

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信用住房抵押款的券化,而次券化和次券正是足金融家尽可能多的高利的追求。

“两房” 通券化,将到的商行及房公司流性差的款成券在市上售,吸引投行等金融机构来。

投行再利用所的金融工程技,把的券行分割、打包、合并出售。

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条加了,没有人再去关心些金融品真正的基价,大家关心的是它更高的投收益率。

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各国的应对措施08年金融危机原因:(1). 国际经济失衡。

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

(2). 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

(3). 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游资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

(4). 中国经济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过程:(1).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

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

(2).具体过程: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企业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

企业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
第2 8卷
第 8期
吉 林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J R A FJLN IS IU E O H MIA E H O O Y OU N LO II N TT T FC E C LT C N L G
Vo . 8 N . 12 o 8
Au . g 2 1 01
作者简 介 : 雄 ( 9 5) 男 , 邓 18 一 , 湖北 随州人 , 庆工 商学院 中级经 济师 , 肇 主要 从 事高 校工 商管 理理 论的教 学与 研究 工作 。
第 8期

雄: 企业危机的成因及其对 策
思考 , 甚至 一 开始就 选错 行业 , 使企 业 在运 营 中举 步维 艰 , 当企 业 处 于成 长之 时 , 早 实 行 多 元 而 过
方面:
对企业来讲 , 决策者要 能根据企业成 长的不同时
期 , 合 外 部 环 境 的 变 化 作 出 科 学 合 理 的 决 结 策¨ 。但许多决策者不能及时分析 、 j 了解和运用 环境的变化 , 不能对企业进行全方位 、 长期性战略
收 稿 日期 :0 l 61 2 1 - —5 0
化, 寻求过快增长 , 把企业引入歧途 。
二、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分析
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 ・ 希斯曾提出危机 管理 4 R模式 , 如图 2 所示 , 即缩减力 、 预备力 、 反 应力 、 恢复力 四个阶段组成 。企业 管理者需 要主
动将 危机 工作 任 务 按 4 R模 式 划 分 为 四类 —— 减
系统应包括 预警 分析与警示 预报两个方面 的内 容: 预警 分析就 是要 对危 机迹 象进 行 检测 、 别诊 识
危机 , 将危机事件带来 的损失降到最低 , 并防止危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融危机。

我们都知道⾦融危机的危害⾮常⼤,可是对于为什么会爆发⾦融危机,很多⼈的都不是很了解,以下店铺就带你们⼀起去看看吧。

⾦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

国际炒家⼀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保持固定汇率,⼀⽅⾯⼜扩⼤⾦融⾃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泰国就在本国⾦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的流动畅通⽆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本国的外汇储备⼜不⾜以弥补其不⾜,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性经济⾼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较⾼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当⾼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贷款的坏账和呆账;⾄于韩国,由于⼤企业从银⾏获得资⾦过于容易,造成⼀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即膨胀的状况。

不良资产的⼤量存在,⼜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预过度,特别是⼲预⾦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另⼀个是⾦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出⼝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的不⾜:⼀是当经济发展到⼀定的阶段,⽣产成本会提⾼,出⼝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的不平衡;⼆是当这⼀出⼝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出⼝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法保持竞争⼒的。

企业信用风险应急预案

企业信用风险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企业信用风险,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维护企业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企业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全体员工,适用于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识别、评估、监控、处置等各个环节。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企业信用风险应急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企业信用风险应急管理工作。

2. 设立企业信用风险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财务部,负责企业信用风险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信用风险防范与监控1. 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对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等主体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实施动态管理。

2. 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降低合同风险。

3. 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4. 强化内部审计定期对信用风险进行内部审计,确保风险监控措施有效执行。

四、信用风险应急处置1. 发生信用风险事件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2. 企业信用风险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会议,分析风险事件原因,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3. 根据风险事件性质,采取以下措施:a. 加强与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的沟通,了解风险事件情况,争取时间化解风险;b. 寻求法律援助,依法维护企业权益;c. 妥善处理债权债务,确保企业资产安全;d. 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风险事件扩大。

4. 风险事件处理完毕后,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原因、处理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上报企业主要负责人。

五、预案修订与实施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修订。

原因一:世界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

原因一:世界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

世界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科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华尔街危机,进而引爆世界金融危机。

从演进路径看,这场危机已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向全球扩散蔓延,阻断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致使世界面临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来罕见的严重经济危机。

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欧洲金融业。

随后巨大的金融冲击波对欧洲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也是空前的。

一欧洲银行业遭受重创此次次贷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以及这些贷款被不断证券化后形成的包括初级金融衍生产品RMBS(住宅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衍生的衍生金融产品CDO (抵押贷款担保债务凭证)和CDS(信用违约掉期)。

这些创新的金融债券具有高收益、高风险、以及风险可无限转移等特点,受到欧洲银行和投资基金的青睐。

因此,金融危机首先冲击欧洲金融业,持有大量美国次贷证券的欧洲银行因此遭到重创,信贷急骤紧缩、资金流动性严重短缺,最终导致几乎欧洲所有主要银行和保险公司均受到危机的牵连。

从时间上来看,迄今为止,欧洲金融业前后遭受了二轮巨大冲击。

第一轮的时间大约在2007年7月—2008年4月期间。

在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提出破产申请后,2007年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是欧洲最早宣称卷入美国次级贷的银行,不久媒体还披露德国IKB工业银行在美国拥有两只此类基金而濒临破产边缘,法国兴业银行以及瑞联银行等均宣布卷入了美国次级债而蒙受损失。

2007年9月,英国北岩银行遭到储户挤兑标志着欧洲的信贷紧缩已经升级为信用危机,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发生罕见股灾,欧洲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5%,加剧了欧洲民众和投资者的危机恐慌心理。

第二轮冲击的时间从2008年9月至今。

2008年9月中旬,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旋即欧洲银行业、保险业接连报损,信贷紧缩,市场信心急骤下跌,特别是当比利时、荷兰合资的富通集团濒临破产终被拆分,标志着欧洲银行业危机全面升级。

企业信用风险案例

企业信用风险案例

企业信用风险案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信用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各种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忽视了对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来探讨企业信用风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案例一:一家家电企业的信用风险某家电企业在市场上以其品质优良和经济实惠的价格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疫情期间,该企业并未及时向客户提供服务,导致客户投诉率极高。

后来,该企业出现了供应链断裂的问题,导致公司质量的下降和产品交付时间的延长。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该企业的信用风险爆发,无法承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压力。

对于这个案例,企业在应对信用风险时应该非常重视客户投诉,及时解决与客户的矛盾,保证企业信誉良好。

同时,企业要在供应链管理上加强拓展,这样可以减轻因供应链断层而产生的质量问题。

案例二:大型零售企业的信用风险某大型零售企业因为在产品宣传和价格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上的地位非常显著。

然而,在近年来,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开始暴露。

由于利润的驱动,该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进行了一些妥协,贴牌低价的产品挤占了公司高价位的产品。

这种做法导致了公司品牌价值的下降,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信任度降低。

对于这个案例,企业在打造品牌价值的时候,一定要把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作为核心目标,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品质。

否则,即使企业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大的利益,但最后还是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度,造成信用风险。

案例三:建筑工程企业的信用风险某建筑工程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颇高,而且以承接各种大型公共工程而闻名。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家企业没有对公司进行一些必要的银行控制和会计管理。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该企业的净资产负债率失衡,账目冗杂,负债迫近了资产总额。

这样,若该公司再次承接大型工程,将面临巨大的财政风险。

对于这个案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好资产管理和账目清晰。

同时,企业还必须配备一组专业的银行控制和会计管理人员,定期在各个环节中进行审核和调查。

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及启示——学习马恩列斯经济危机理论的体会(1)

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及启示——学习马恩列斯经济危机理论的体会(1)

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及启示——学习马恩列斯经济危机理论的体会(1)第四,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危机导致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

”(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0页。

)就是说,批发商业危机和货币信用危机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大量生产中,直接购买者除个别的产业资本家外,只能是大商人。

在一定的界限内,尽管再生产过程排出的商品还没有实际进入个人消费或生产消费,再生产过程还可以按相同的或扩大的规模进行。

”(注:《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9页。

)这样,商业和产业就会出现虚假的繁荣。

而生产的极度扩张,又是借助信用来实现的。

信用和产业资本本身的规模一同增大。

例如,信用使工厂主、商人等都可以大大超过他们的资本从事经营;信用使货币形式上的回流不以实际回流的时间为转移,从而加速了资本在形式上的回流速度;等等。

因此,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必然引起信用的扩大,而信用的膨胀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

这一切都会使产业和商业资本家通过各种信用形式,获取追加资本,用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同时,在繁荣阶段,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巨大增长和各种投机活动的大量兴起,又为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信用的繁荣导致产业和商业的繁荣,产业的繁荣进一步加强商业的繁荣。

但是,手中堆积着大量商品的批发商的资本回流却非常缓慢,数量非常少,“以致银行催收贷款,或者为购买商品而开出的汇票在商品再卖出去以前已经到期,危机就会发生。

……于是崩溃就爆发了,它一下子就结束了虚假的繁荣。

”(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1页。

)实际上,信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加速了经济危机爆发。

第五,主要消费品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以棉布为例,如果棉布充斥市场造成市场停滞,会使织布厂主的再生产遭到破坏。

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

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

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一、信用及信用风险1.1信用信用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用关系已经成为一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基本要素,不仅各类企业之间普遍形成信用关系,家庭个人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于信用。

故讨论信用风险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信用”。

1.1.1信用概述“信用”一词产生之初属于社会学范畴,它是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标准。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信用”一词的经济意义逐渐突出。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主要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在信用活动中,商品或货币在一定时期的使用权被贷出者转让出去,借入者向贷出者支付一定的利息作为报酬,期间所有权不发生变化,所以到期借入者应偿还所借商品和货币。

信用是在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条件下,以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为形式的一种价值单方面转移活动,它有四个基本特征:期限性、偿还性、收益性和风险性。

1.1.2信用的职能信用自产生之日起,便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发挥着独特的职能作用。

信用首先发挥的是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的职能,从而它大大加快了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和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也有利于推动一国的经济增长。

信用一方面把社会闲置资金累积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特殊的资金运动形式把这些资金分配出去。

上述属于社会生产要素的分配,而信用活动中得利息可以看做是对生产成果的分配。

所以信用的第二个职能是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信用的第三个职能是节约流通费用,这可以使得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信用通过分配职能促进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还给国家提供了调节经济运行的工具。

1.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交易对手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证券或投资组合的价值。

违约,即交易对手不愿或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是信用风险的一个极端例子。

通过品牌战略改善我国企业信用状况

通过品牌战略改善我国企业信用状况

通过品牌战略改善我国企业信用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使国内企业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只能被动的接受市场挑战。

在竞争过程中,种种不当竞争手段导致的诚信问题暴露在人们面前,企业诚信危机成为关注的焦点。

通过建立品牌战略,建立企业诚信形象,才能使企业获得社会认可,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持已有的市场份额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当前,品牌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谁拥有卓越的品牌,谁就拥有顾客、市场和未来。

标签:品牌战略企业信用危机商业信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各种矛盾和冲突在利益面前暴露出来,企业的诚信问题逐渐被关注。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即诚实守信,讲信誉。

狭义上,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以按时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即以企业为主体授受的直接信用,主要形式是以商业票据为工具的商业信用,以债券为工具的企业债务信用和以股票为工具的企业股份信用。

近年来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危机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害。

一、企业信用缺失及其表现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所谓信用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某种预先约定为基础、以偿还或增值为特征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企业再生产过程是企业资金流、商品流和要素流有机统一,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要求三者之间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不断从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要素形态和商品形态,最后再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然而,在企业经济运行当中,却经常会发生资金流、要素流或商品流的中断,其原因除了经营状况恶化之外,可能还有以下几个客观原因:一是市场需求波动性和供给均衡性矛盾,当需求处于谷底时,可能会由于供给过剩而造成资金的短缺;二是供给波动性和需求均衡性的矛盾,当供给处于谷峰时也会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资金暂时短缺;三是生产要素采购波动性与生产均衡性矛盾,如有些原材料生产具有季节性,需要一次性采购而供常年使用,大量采购原材料也会造成资金的暂时短缺;四是生产规模扩大而又无法通过自身积累加以实现,也会造成资金短缺。

信用悬崖效应及其成因、传导与应对

信用悬崖效应及其成因、传导与应对

信用悬崖效应及其成因、传导与应对导读:敏感时期的评级调降行为可能引发信用悬崖效应,并通过影响市场整体投资偏好的方式传导至同类型受评主体,对资本市场产生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信用悬崖,指评级机构在敏感时期调降某受评主体的信用级别,引发该受评主体外部融资渠道快速受限或关闭,甚至影响受评主体的正常经营,使其现金流恶化和债务压力陡增,最终导致受评主体信用迅速恶化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悬崖现象往往表现为评级下调―风险恶化―评级继续下调―风险急剧恶化的恶性循坏,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短时间内评级大幅度断崖式下调的情形。

信用悬崖现象会对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评级调降后,投资人因外部监管或内部风控限制被迫集中抛售其持有的相关债券,导致相关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对二级市场产生冲击,甚至影响到市场整体的投资偏好,进而可能将风险传导至同类型受评主体。

特别的,在主权债务危机中,当一国的主权债务评级下调到投资级以下时,所有投资管理人由于投资政策限制被迫卖出其持有的相关债券,这一集体行为将引起金融市场动荡。

在次贷危机期间,由于多数投资的评级大幅下降,银行不得不补充大量资本,银行在最需要用资本来应对高额损失的时期,还要承担更高的筹资费用,导致银行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信用评级因此继续下降,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2009年12月8日,惠誉率先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同时将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确定为“负面”。

当月,标普和穆迪也相继跟进调降希腊评级,由此引爆了希腊债务危机。

2010年4月的最后一周,短短两天内,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这3 个欧元区国家轮番遭到降级。

其中,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从“BBB+”降为“BB+”沦为垃圾级。

这引发了全球市场一片恐慌,对于希腊债务危机正在欧元区扩散的担忧空前高涨,希腊债务危机也由此上升为欧洲债务危机。

信用悬崖效应产生的原因信用悬崖效应的产生,既有宏观经济和企业信用突然恶化方面的因素,也有评级机构评级虚高以及评级滞后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用危机爆发原因及其扩散传导的隔离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步入关停或破产的境地,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企业信用危机爆发原因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信用危机,Joe Peek and EricRosengren(1995)将银行监管和信贷规模缩减联系起来[1];ErikBergl 觟f and Gérard Roland(1997)认为在转型经济国家预算软约束和信用危机并存[2];Martin H. Wolfson(1999)研究了金融脆弱性和信用危机之间的关系[3];SEZA Danisog-LU Rhoades 和Z. NurayGüner(2003)提出经济不确定性对于信用危机有消极影响[4].其中,Stiglitz and Weiss(1981)与Laffont and Tirole(1994)的研究与文章论点较为一致。

Stiglitz and Weiss(1981)提出企业之所以可以不偿还银行贷款,是因为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银行难以弄清企业的真实状况以及很难监督企业对信贷资金的有效利用,因此避免信用风险应该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入手[5].Laffontand Tirole(1994)用委托-代理关系来解释信用危机,认为银行的机会主义行为,即银行对企业进行放贷或者收贷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容易导致企业出现信用危机,给社会经济造成较大损失[6].文章中的新型企业信用危机指的是由于信贷资金膨胀与收缩导致企业到期无法偿还银行借款的本息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

国内对于企业信用危机的研究较为宽泛,拖欠货款的商业信用、制假贩假的产品信用、逃避银行债务的银
行信用都包括在内。

只有少数学者的研究与文章较为接近:许国平等(2002)认为企业的集体非理性行为导致了信用危机的爆发,结果是企业、银行和政府的多方面受损,因此解决企业危机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以及银行的多方合作[7].宋文昌和童士清(2009)以信贷配给的相反面---信贷拥挤为研究对象,认为短期内银行偏好收益、厌恶风险的风险收益观是造成信贷拥挤的主要原因[8].杜宽旗等(2013)以社会网络分析原理为理论基础,对长三角钢贸信贷危机的根源进行探究,最后得出金融生态环境的落后、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以及商业银行制度设计缺陷是导致长三角钢贸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二、当前企业信用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特征
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步入关停或破产的境地,勉强经营的企业也因受到与之存在担保、区域、产业、行业或资金关联的资金链断裂企业的影响而举步维艰,这就是当前形势下企业信用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给企业以及经济和金融造成巨大冲击的新特征。

当前企业信用危机的爆发除了经济低迷、信贷规模收缩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原因之外,还包括几个新的因素:
1. 金融机构加剧企业融资规模的大幅波动
经济上行时,金融机构为了抢占市场,获得利润,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大对实体企业授信融资,除抵押担保融资外,大量开展担保贷款、质押贷款、纯信用贷款等融资方式,盲目扩大对企业的授信和融资。

在扩大对实体企业融资过程中,各种担保方式交织在一起,形成
了一个脆弱的融资和担保关系网,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当经济下行时,即实体企业开始出现原材料上升、销售市场萎缩等现象时,资金却成了企业继续维持发展的关键要素。

然而,此时作为风险零容忍的金融机构来讲,控制风险是第一要务。

因此,一刀切地大幅压缩对企业的授信,导致企业资金链直接断裂,或者因对其他单位的担保而被金融机构追讨,最终要么代偿导致资金链断裂,要么没有代偿而陷入诉讼追偿,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持续支持而陷入资金链断裂境地,最终爆发信用危机。

因此,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对本轮企业信用危机的爆发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也加剧了企业信用危机的传导和影响。

2. 融资企业无度的财务规划
实体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都是技术出身,没有资本运作的经验,对金融的概念和风险理解基本为零。

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又根本离不开金融和资本这一关键要素。

因此,技术出身的经营者在经营企业时本身就是在经营一种风险。

在经济上行时面对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授信,企业主在没有做好财务与投资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扩大融资和投资,大规模投资于固定资产、公司上下游产业、公司非关联的行业。

当企业主大量投资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后,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即投资失败-继续融资-担保关联圈不断扩大-潜在风险不断扩大,这些潜在风险在经济金融上行时不会出现,或者不会被人发觉。

当经济下行时,金融机构大幅收贷的情况下,企业主要么因大量
投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而无法及时回收流动性,要么投资失败导致直接损失,无论何种原因都只会出现一种结果-无力筹措资金而被金融机构贴上违约的标签。

当此类信贷违约企业越来越多,文章所描述的信用危机就会出现。

3. 政府服务机构“政绩观”的助推
在我国,政府服务机构对属地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体上讲,政府服务机构,如金融办、经济发展局、地方经济局等单位对企业的发展都是绝对支持的态度。

在融资方面,政府服务机构经常召开各类推介会和协调会,帮助需要融资的企业融资,也帮助属地金融分支机构推动授信和贷款。

属地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是政府服务机构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在当地政府等服务机构“政绩观”的推动下,不断协调所服务企业通过互保等方式增加融资额度,而服务和支持的企业并不全是急需资金或效益较好的企业,在金融机构收贷时这些企业的抵抗力往往低于通过自身实力进行融资的企业,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酿成信用危机。

综上,当前形势下企业信用危机的爆发有其内在原因,典型特征是信贷资金的无度膨胀和急剧收缩,这种膨胀和萎缩因伴随着大量的互保和关联,导致企业信贷资金膨胀和萎缩形成单个企业信贷危机后,通过之前已经形成的巨大的互保网和关联网快速扩散和传导,最终形成了新形势下企业信用危机独有的特征[9].
三、信用危机扩散路径与传导模式
在当前经济金融环境持续低迷的形势下,由信贷资金膨胀与收缩引起的新型企业信用危机必然会迅速扩散和蔓延,扩散的路径主要包括担保、关联关系、资金往来等多种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