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浪漫主义雕塑
雕塑家阅读答案雕塑史答案.doc
![雕塑家阅读答案雕塑史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e92b8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1.png)
雕塑家阅读答案雕塑史答案.doc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雕塑史答案.doc”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名词解释:青铜: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属于甘肃马家窑文化。
夏、商、周三代为鼎盛期,而后还有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
当时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是政权的象征作为器物附属,青铜雕塑作品风格多凝重而庄严,且装饰器特征明显。
兵马俑: 用泥土和木头制作的士兵和战马的全身塑像,作为随葬品列队排在墓穴里;特指在西安附近的秦始皇墓里出土的兵马俑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
是一种特殊的明器雕塑。
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
其间,朝代更迭,人事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迄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一变化,而且将这一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像石:指在石料上雕刻平面图像的石刻艺术,盛行于西汉至唐,多见于墓室、祠堂,也有的刻于石碑、石阙、门楣、棺椁等处。
在雕刻技法上有阴线刻、浅浮雕和凹雕等。
阴线刻就是用阴刻的线条表达物体形象。
浅浮雕是把所要表达的物体形象以外的石面普遍凿去 1 厘米左右,使物体的形象凸出石面,凹雕是在物体形象的轮廓线以内凿成凹面的技法。
马踏飞燕:马超龙雀,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
一匹千里马正在疾驰飞奔,它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
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
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
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传统的多彩釉陶器工艺。
罗丹 作文素材
![罗丹 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162163f83c4bb4cf7ecd1dc.png)
罗丹作文素材积累优秀作文片段:艺术家中的无畏者,敢于将自己的才华交由时间审判。
在巴黎,罗丹用十年时间雕刻成了那座《披着晨衣的巴尔扎克》,但连当时很高明的鉴赏家也难以接受此种新的表现手法,而多年后那尊塑像被抬出接受再一次的审视时,人们却不得不讶异于罗丹那技巧的创新为雕塑界开辟了一个宽广的新领域;同样是巴黎,贝聿铭耗时十三年设计卢浮宫,设计之初就因建筑风格与巴黎城传统建筑不合而饱受非难,而近日的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已被巴黎人民认可为塞纳河畔的经典之作;梵高年少时拒绝为教会创作那一成不变的神像,而是走向繁星、走向泥土、走向炽烈的向日葵,用厚实的颜料创作出令时人皆哗然的画作,虽穷困一生,而其画作却得到后人极高的认可。
罗丹的十年、贝聿铭的十三年、梵高的一辈子,都选择抗争的、不肯囿于前人思路的创作形式。
他们漠视外界的质疑与哂笑,勇敢地用璀璨的艺术品诠释了内心的冲撞与灵感。
人物简介: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
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简介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
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
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之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78658bfef8c75fbfc77db28f.png)
雕塑艺术鉴赏与实践论文题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美学任课教师姓名:郑德东学生姓名:薛嘉伟学生学号:220131212015-05-14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美学西方雕塑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代、罗可可时期、19 世纪、20 世纪,一直到了今天。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对今天的雕塑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雕塑艺术发展的这些时期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
从14 世纪到16 世纪中叶的三百五十年,是西方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被称“文艺复兴时期”。
它突破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束缚,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重新肯定了人类的生存价值和个人的意义。
它不仅是古代文化艺术的复活与再生,而且是全面的新文化的诞生与繁荣,并且具有一种新兴和蓬勃的时代特点。
它虽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基础,但却超越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将人本身作为自己的美学象征和表现对象,在包括雕塑在内的各个艺术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在这里我将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美学风格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的美学风格概论(一) 文艺复兴与意大利雕塑简述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13 世纪末,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借助研究和回归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艺术,主张现实生活中人生价值的追求、个性的解放以及反对宗教与迷信思想的宣传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文化运动,就是常说的文艺复兴。
在意大利,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涉及了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表现文学、绘画、雕塑等各个方面的艺术作品; 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称之为“美术三杰”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和绘画家,代表作品有《哀悼基督》《大卫》《摩西》《最后的审判》以及奴隶雕像; 受文艺复兴思想潮流的影响,其主要进行人体雕塑,特别是裸体的雕塑,并且总是能够展现出健硕之美。
《自由女神像》赏析
![《自由女神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21e03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8.png)
《自由女神像》赏析《自由女神像》是一座坐落于美国纽约港内的著名雕塑,是美国的象征之一,代表着自由和独立。
它是法国人赠送给美国的礼物,作为纪念美国独立宣言百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于1886年10月28日落成。
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巴托尔迪。
自由女神像的形象是一个身穿长袍,身着王冠的女神,雕塑高92.99米,包括底座,从地面到王冠的高度为46.05米。
她的身体形态是从古希腊女神艾忒俄斯塔斯的形象演化而来,同时也带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妇女头饰的特点。
雕塑一手拿着一个点燃火把的火炬,象征着启示和知识,另一只手则托着一个铭刻着年份1776的青铜卷轴,代表着美国的独立和自由。
她的脚下则是踩在代表美国革命战争时期的碎片上,这些碎片代表了美国和法国之间的友谊和联盟。
自由女神像承载着许多象征意义,它的存在也影响着世界历史和文化。
它标志着美国国家意识的提升,是美国国家形象在世界范围内的代表。
同时,它也是世界民主政治的象征,鼓舞着无数人追寻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自由女神像有关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她从法国来到美国的传说。
据说,在雕塑完成之前,雕塑的头部先被制作完成,并在法国进行了展示,吸引了无数人的好奇视线。
后来,美国报纸报道了这个事情,并写道美国也应该拥有这样一座雕塑。
一位美国报纸编辑看到这篇报道后,开始了一场筹募活动,以筹集建造自由女神像的经费。
法国政府向美国赠送雕塑并承担了其建造成本。
另一个传说则与镀金铜雕塑的颜色有关。
自由女神像最开始是呈棕褐色的,但随着时间推移,铜表面逐渐氧化并变成了现在的绿色。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称,自由女神像变绿是因为它被闪电击中,导致铜被氧化。
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传说,雕塑变绿是因为铜表面的自然氧化作用。
综上所述,自由女神像作为世界著名的雕塑,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
它代表了自由、独立、文明和文化的发展,是美国和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西方雕塑欣赏
![西方雕塑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c3d1ddc77232f60ddcca1e7.png)
之而无不及,技巧上的成熟程度,更大大超
过数百年前的艺术家。这件纪念碑式的艺术
品,共塑造186个人,作品的中心主题是通
过“地狱篇”中“你们进到这里,便丧失一
切希望”的含义,用多结构形式,和象征性
构图,及真实人物的造型,来综合表达罗丹
的总体构思,表现全人类的各种苦难。
结合“地狱之门”完成的“吻”、“思想
被
垂
缚
死
的
的
奴
奴
隶
隶
罗伦佐·美第奇
美第奇
暮
昼
夜
晨
《夜》与《昼》、《晨》、《暮》
• 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伦佐教 堂的一座小礼拜堂内,断断续续地前后施工长达 15年之久。米开朗基罗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 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尼摩尔公爵朱利亚诺·美第奇 陵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雕像《昼》与《夜》和乌 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 雕像《暮》与《晨》,这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 件象征性雕刻。
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和古罗马 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创造了一种美的 标准。
维纳斯和玛斯的 儿子
• 阿芙罗狄德是希腊中爱与美的女 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 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和 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由于 这尊大理石雕像在希腊的爱琴海 域米洛斯岛被发现,因此被人们 称为《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远离人 间的神:她那匀称、妩媚的腰枝, 丰腴起伏的乳房,柔软细腻而富 有弹性的肌肤体现着健美的青春 活力,也体现着古代希腊的人本 主义精神,可是她那椭圆的脸庞、 直鼻、窄额和丰满的下巴以及那 含蓄、安详的面孔、微微扭转的 动势的又是既来源于希腊女性又 超越希腊女性,既模仿自然又超 越自然的理想古典美体现,难怪 19世纪末法国著名的雕刻大师罗 丹认为她是“奇迹中的奇迹”、 “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 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虽然 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 她的整体美感,无论人们从哪个 方位欣赏,都能得到美的享受。
弗朗索瓦·吕德
![弗朗索瓦·吕德](https://img.taocdn.com/s3/m/14c00f6227d3240c8447efb8.png)
《马赛曲》
《马赛曲》
《马赛曲》构图复杂,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有很多在欧洲雕塑艺术中经常出现的 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有各自不同的含义,但通过雕塑家的合理组合构图,表现出 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这些象征符号大量出现的前提就是雕塑本身对复古风格的选择。 如果没有这种复古的风格,雕塑靠大量含义丰富的象征物来表现主题就变得几乎不可 能。这些象征符号包括旌旗、雄鹰、骏马、狮爪、宝剑、弓箭等。旌旗象征着向胜利 的冲锋,作为旗杆的长矛象征着男性和世间的力量,代表着骑士风范和耶稣受难,折 断的长矛还象征着圣乔治中有经验的士兵。宝剑除了进攻,还有权威、正义、智慧和 光明的含义,在艺术作品中宝剑体现出的是坚忍、刚毅、愤怒等感情。弓象征着能量、 意志力、抱负、随即变化的张力,而箭的含义是穿透。雄鹰是胜利的标志,在古罗马, 人们认为雄鹰是“朱庇特之鸟”,在拿破仑通知下的法国,雄鹰是先行官的象征,在 本雕塑中也有先锋的含义。骏马是动物活力、速度和英俊外表的象征原形,有征服和 高高在上的含义,在浪漫主义艺术作品中,马还常常有生命力的含义。“雕塑中的狮 爪在老战士的盔甲上,象征着军事胜利和英勇无敌”。《马赛曲》中的象征符号还有 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通过这些象征符号,雕塑更能激起人们勇往直前的冲动, 并且表现出了法兰西民族保卫祖国的正义性和必然胜利的信念。可以假设,如果吕德 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马赛人民奔赴战场的场景,即使能表现出上述内涵,也不会表达 的象复古风格这样强烈,更不会体现出一种神圣性,而仅仅是一场世俗战争的写照。
《那不勒斯渔童》
吕德创作的大理石雕像《那不勒斯渔童》,创作 于1833年,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大理石雕刻《那不勒斯渔童》是一件造型极为优 美、雕刻技巧非常精制的作品。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 渔家少年,他笑眯眯地戏弄着刚捉到的水龟。这种反 映劳动者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对于学院派的古典传 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突破,也是欧洲雕刻史上,从 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的一件名作。由于作者对于 生活的深入理解和观察,将渔童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生 动。在渔童的欢欣愉快的面容中带有一种村野的质朴 气息,尤其那蓬松的卷发越加显示出性格上的无拘无 束。他的右手扶在泥沙地面,双腿自然地盘坐,伸出 左手用一根绳子轻轻地牵扯着水龟的颈项,使它举足 不前,由于孩子开心地笑了起来,脚趾也随着挠动。 雕像的整体姿态虽为盘坐,但不是静止的,躯干四肢 都在活动,恰巧反映了少年的旺盛精力,其在劳动之 余还贪恋着游戏。 《那不勒斯渔童》确实是一件喜人的雕刻,因为 它通过生动的写实技巧和完美的形象,给人带来了欢 悦与美的享受。
【西方雕塑欣赏】第八章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雕塑
![【西方雕塑欣赏】第八章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雕塑](https://img.taocdn.com/s3/m/07734a7ab9f3f90f77c61b26.png)
卡尔波——灿烂的微笑
卡尔波
卡尔波(Jean Baptiste Carpeaux 1827-1875 ), 著名的法国雕塑家,是吕 德的学生。法国19世纪中 期,他的作品表现出反学 院派的倾向,是一位现实 主义雕刻家。他在1861年 创作的《乌谷利诺及其子 孙》就是例证。虽然那件 作品当时受到舆论的抨击, 但拿破仑三世却赏识它。 1862年,他回到巴黎后, 与皇室的交往开始密切起 来。他的雕塑也逐渐得到 公众的承认。特别是在完 成了这件最富代表性的创 作《舞蹈》以后,人们对 他更注意了。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罗丹 怀着盲目的民族主义爱国之 情应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 身无分文的罗丹曾在自己的 雕像上刻上他的老师卡里埃贝勒斯的名字去赚钱,被人 发现后赶出了工作室。一个 也曾在贝勒斯工作室学习过 的人,拉着他合伙作些传统 雕像卖钱。不久,罗丹对这 一切感到厌恶,他想逃出来, 想呼吸一点真正的艺术空气。 他用手中仅有的一点钱去了 荷兰和意大利,在那里他为 米开朗基罗所折服。
《花神》
《 舞 蹈 》
《 舞 蹈 》
《 舞 蹈 》
吕德 与 凯旋门
• 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在雕塑
上,与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东、罗丹等人齐名。其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
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
《地狱之门》
• 罗丹在1880年接受了制作《地狱 之门》的艰巨任务。雕刻家为此耗 费了近20年的时光。他为了表现那 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186个分 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 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有雄健 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 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品。 《思想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 之一。
罗丹雕塑大师2
![罗丹雕塑大师2](https://img.taocdn.com/s3/m/62ece5116edb6f1aff001fe4.png)
经典作品—沉思
这是一个秀丽的女 性的头像,她线条之高 雅与细腻,直臻神妙之 境。她的头微微倾侧着, 幻想的光辉笼罩着她, 有超离人世之概。头巾 的边缘仿佛是梦幻的翅 膀,可是她的颈项就陷 在大块的白石中像一座 枷,使她摆脱不得。
“罗丹常常一个人孤独地迷恋着一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 摩,盘算着,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直到从石料中幻视到美好 的形象时才动手。”大理石雕像《沉思》,就是在这种创作灵 感的火花中闪现的艺术构思。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在端庄的正 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沉 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表 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 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可是在这美丽 的头部下面,却既没有肩颈身躯,也没有手足,而是一块粗粗 凿成方形的石头。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 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他认为, 在一些和主旨无关的局部上加工雕琢,只会损害对中心主题的 注意,因此是不必要的。这就是他在这个年轻妇女头像下面保 留了一整块粗糙石头的原因。人们在看这件作品的时候,初时 会感觉好象未做完,形象似乎不完整,但渐渐地,注意力就会 完全被这个仅有头部的美丽女性所吸引,会随着她的沉思冥想 而驰骋在自己的想象中,而不会再因为她没有手足,没有身躯 而深感困惑。
1878年,罗丹展出 《青铜时代》引起了不 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 这是艺术作品,因为它 太逼真了,说它是根据 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 丹震动不小,使他开始 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 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 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 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 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 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 神气息。
经典作品—加莱义民 经典作品 加莱义民
论浪漫主义艺术中富有激情的丑
![论浪漫主义艺术中富有激情的丑](https://img.taocdn.com/s3/m/107565f79b89680203d825f9.png)
在艺术的长河中,浪漫主义艺术是激情四射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不断摆脱古典主义束缚的艺术。
浪漫主义艺术于资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逐渐兴起,称得上是启蒙主义的延续。
浪漫主义注重争取个性的解放,并且肯定人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特别关注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压制的个性和人权,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人的精神世界激情的表达和对个性的描绘。
浪漫主义艺术体现了与同时代解放运动相关联的人民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愿望,它注意到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在与新古典主义的斗争中,浪漫主义艺术开辟了一个情感洋溢、对理想热烈渴望和有创作幻想的新的艺术世界,并在发展中逐渐成就了自身的艺术创作语言。
浪漫主义反映人民为争取自由而斗争,为向往的正义和幸福的未来而奋斗,体现出对情感的表现和对个性的强调,对幻想的主观世界的偏爱和对灿烂色调及大胆构图的爱好。
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语言曾多方面地给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巨大和有益的影响。
浪漫主义注重主观情感且突出个性气势的表达,在气氛的渲染上把激情放在第一位,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段处理画面,画面是交错的、不稳定的、冲突的、对立的、矛盾的、紧张的、悲剧性的,主要代表作有《梅杜莎之筏》《自由引导人民》《希阿岛的屠杀》等。
浪漫主义艺术打破了古典主义艺术的理想化的、平顺的、简约的、稳定的美术风格。
相对于古典主义艺术中稳定的构图、精细的笔触刻画、人物的美感而言,浪漫主义艺术是不稳定的、笔触粗犷的,画面人物表现更是丑陋与不精致的。
浪漫主义是充满激情的丑的艺术,是充满痛感的艺术。
浪漫主义艺术的征兆在大卫的肖像画的热情激动中,在格罗的军事画紧张的戏剧性中,在普吕东的浸透着诗意的幻想的作品里也不难看到。
它是在复辟时期和七月革命时期,是在与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顽强的斗争中形成和壮大起来的。
浪漫主义的先驱是席里柯,他的《梅杜莎之筏》以悲剧性的力量、宏大而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动人的人物形象、森严沉郁的色调以及强烈的光影对比震惊了当时的巴黎美术界;在画面构图中采用交错穿插的形式,一改古典主义中的中轴对称美的形式;布局上采取对立的斜三角的形式,突破了古典主义金字塔式的稳定式构图,给人以矛盾的冲突感,相较于古典主义来说是丑陋的;作品中的设计为逆风行筏、生死对比、明暗冲突转折等,将腐烂不堪的尸体形象搬上画面,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那些形象是丑陋的、不堪入目的。
浪漫主义绘画现雕塑P2
![浪漫主义绘画现雕塑P2](https://img.taocdn.com/s3/m/7acaacd1240c844769eaeeb7.png)
/\" \"
弗 里 德 里 希
/\"Rugen \" /
海 白 色 的 悬 崖 ( 局 部 )
《北极海希望号的遇难 》
弗 里 德 里 希 /\" 从 画 室 眺 望 ( 右 手 之 窗 )
弗 里 德 里 希 /\" 窗 边 之 女
雾 中 漫 步 者
辛克尔/\"水边的哥特大教堂
La porta nella roccia
形象比喻
如果把古典时期的理性比作冰层,而古典
主义作品中情绪的激流只能在这冰层下边 翻滚,那么,浪漫主义却已经是从热情的 火山爆发出的熊熊烈火了。这种情绪的烈 火,不管是爱是恨,是英雄性或是诗意的 痛苦,它的反映带有很强烈的戏剧冲突。 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诸领域中打开了一个 崭新的世界--一个满怀热情、追求理想 的世界,一个耽于幻想、勇于创造的世界。
雨、蒸汽、速度18Fra bibliotek4年 藏于伦敦国立美术馆
《夕照》
描繪放逐後的拿 破崙,但是英雄 拿破崙已成為背 景,主題是夕照、 是即將進入黑夜 的悲劇幻滅感, 這種唯美的心靈 暗喻,才是拿破 崙之後、浪漫時 代的重點──拿破 倫失敗了,藝術 家取而代之,藝 術取代政治,透 過美,得到自由。
贩奴船
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点
古典主义极力强调理 性在创作中的作用。 古典主义总是强调美 的规范。 古典主义强调描绘人 物时画出一类人的特 征。
浪漫主义则认为情感 与想象力才是最重要 的。 浪漫主义则提倡创作 的自由发挥。 浪漫主义则认为情感 才是最重要的,而色 彩是表现情感的手段。
高中美术欣赏
课件制作与讲授:管伟
论西方雕塑与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的差异
![论西方雕塑与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1cef1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a.png)
论西方雕塑与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的差异摘要:雕塑艺术由远古时期人类的祭祀器具,发展至当代,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各种艺术派别层出不穷,使其已拥有独立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
在此之间,受各个国家的地域文化,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中国与西方的雕塑形式产生了内在与外在明显的差异性。
中国传统雕塑的“写意”观念,与西方具象“写实”雕塑的理念,具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依据中西方雕塑的发展脉络,于中西方的具体雕塑艺术作品分析,加以类比来论述中国雕塑造型方面的差异性。
借此希望在自身创作当中,能够更加清晰,理性的认识到艺术创作的多面性,多维度考虑创作的理念,并能灵活借鉴各种能运用到自身创作当中的、不同方向的的理论与技能。
关键词:西方雕塑;中国传统雕塑;造型差异一、西方雕塑的具象“写实性”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时期,充满理性思维的希腊人的神话信仰当中,认为神灵应该是人类形象,具有与人相同的性格、特征,神灵会以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行为,唯一不同的是,神灵比人的形体等各方面更趋向完美。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 结果竟奉为偶像, 在地上颂之为英雄, 在天上敬之如神明。
”在古希腊人看来, 英雄和神明拥有最为完美的形体, 他们的形体是其他形体的典范,有着最为精确的比例和最为和谐的状态。
古希腊人物雕塑标准特征为:整体呈椭圆形,弧形眉弓,高鼻深目,表情单一。
不会因为刻画对象身份的不同而区别具体相貌。
直到公元四世纪的晚期,古希腊才出现肖像的观念。
艺术家打破限制,并在刻画表情细节的同时又不破坏美。
罗马时期,对希腊艺术进行了一定的延续,罗马人与古埃及相似的用真人面容的塑像来保存灵魂的信仰,促进了罗马肖像雕塑的发展。
与希腊截然不同的是,罗马人是讲求实际的民族,对幻想的东西不大感兴趣,从罗马开始,艺术家们所塑造的肖像雕塑更加真实,脱离了标准化、概念化与美化艺术人物。
罗马肖像雕塑的基本特征为:一定程度延续了希腊对人物塑像概念的经验总结,在其基础上打破概念。
中西 方雕塑欣赏
![中西 方雕塑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e38f0e16fc700abb68fce3.png)
第六章 西方雕塑鉴赏
西方雕塑的发展历史
史前和古埃及雕塑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ogo
14-16欧洲文艺复兴
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 18世纪法国浪漫主义
19世纪法国雕塑
20世纪西方雕塑
史前雕塑
(旧石器时代)
《维林多夫的裸女》
《维林多夫的裸女》 石灰岩 奥地利 维林多夫洞穴内发现
古埃及雕塑
• 胡夫的圣旨:在公元前2610年, 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 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 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 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 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 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 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长五 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 "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即 眼镜蛇)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 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 有二米多长
维纳斯断臂100多年来之谜 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 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 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 臂下垂,手抚衣衿,可上臂 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 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得 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 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 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 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 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 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 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 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 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 神像。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 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 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 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 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 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 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 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 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 女神。
说不尽的吻——从美感角度解读罗丹的雕塑作品《吻》
![说不尽的吻——从美感角度解读罗丹的雕塑作品《吻》](https://img.taocdn.com/s3/m/9185eaff9e314332396893fb.png)
艺术教育36ART EDUCATION 2012 · 03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大师。
他擅长通过人体雕塑表达生命内在的情感情绪。
罗丹最擅长开垦美的处女地,即挖掘常人未发现的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内涵的美,不如说是一种个性真情的美,因为罗丹始终坚信:“艺术即感情”。
可以说,罗丹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艺术观念的证明,也都深刻揭示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情绪。
罗丹似乎更加偏爱“悲壮”主题,善于从扭曲残破的律动中发掘力与美的统一,因而他的艺术作品总体上呈现悲壮深沉的美学品格,这是艺术家本人亦是作品的思想和精神魅力之所在——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
《吻》,是罗丹的雕塑代表作之一。
它创作于1884—1886年,是用大理石制作完成,高85厘米。
这个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以无可阻挡的飓风席卷了全世界。
它用什么拨动着世人的心弦,历经百余年仍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和震撼?笔者试从美感角度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
一、爱情主题——天性美美感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联的直接的经验,它是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显现(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美感的核心就是生成一个不可重复的意象世界。
《吻》正是通过有形的人体雕塑,把人间转瞬即逝的情感之火物化为一种凝固的崇拜物,唤起观众内心对爱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吻》取材于但丁《神曲》里所写的一个爱情悲剧(主人公是保罗与弗朗切斯卡)。
罗丹以其特有的质朴的“裸体语言”,塑造了这对情侣不顾世俗诽谤勇敢相爱并在一次幽会中热烈接吻的幸福“瞬间”,双方都很陶醉,以致达到忘我的境界。
罗丹于平凡的世界中汲取人类普遍的爱情主题,极易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通过罗丹那双“会说话的手”的创造,又升华丰富了人类的这种朴素而伟大的情感。
如果说古希腊雕刻追求的是庄严肃穆的崇高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追求的是光影交响的灵动美,那么罗丹则是用他整个生命在诠释一种灵肉和谐的天性美。
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一位优秀的雕刻家塑造人体时,他表现的不仅是肌肉,而且是使肌肉运动的生命。
滑田友之雕塑艺术浪漫主义的剖析
![滑田友之雕塑艺术浪漫主义的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f7c9da284ac850ad0242a9.png)
滑田友之雕塑艺术浪漫主义的剖析
本文基于滑田友的现实主义的生存背景,着重地点出其生平中几个重要阶段来阐述:跟随雕塑家江晓鹣做助手、修复保圣寺以及出国留学阶段。
年幼的滑田友因家境贫寒,被迫失学,而且时常靠借钱过活。
所以他暗自发奋图强,在师范艺校的学业成绩突出,艺术创作屡受好评。
与徐悲鸿先生相识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起点。
虽然他在巴黎求学,但由于语言不通、饥寒交迫并屡次陷入绝望之下的他依旧选择坚持到底,吃苦耐劳。
滑先生还十分关怀祖国的安危,面对日寇对祖国的威胁,他从战乱的处境和自己的生存状况中汲取灵感,以强烈而激愤的情感投入创作,诞生出诸如《轰炸》、《五四运动》等大作.后半篇从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哲学观去分析滑先生的作品如何渗透着浪漫主义的因素。
该部分对滑先生作品的总结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小节,它们依次是道德层面(真诚,真实)、社会层面(自由)、美学层面(建筑感)。
本文从与以往学者不同的研究角度——浪漫主义的哲学观去论证滑田友在现实主义的背景下——在他留
学的西方、生存的东方以及在他的艺术的生命之中渗透着浪漫主义这一文化因子。
此次研究滑先生及相关浪漫主义的内容资料将对后辈们未来的艺术实践有
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第6单元 西方雕塑艺术之美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第6单元 西方雕塑艺术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cf7d155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a.png)
感 谢观
看
4. 希腊化时期 在希腊化时期,艺术家对理想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正如温克尔曼所说,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胜利女神像》等闻名世界的希腊雕塑作品体现着某 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即使是充满悲剧色彩的《拉奥孔》,虽然作品中人物的身体极度扭曲,心 灵极度煎熬,但也没有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希腊化时期的雕塑体现着完美、优 雅、永恒的美学标准。
二、 西方雕塑经典作品鉴赏
(1)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又称《断 臂维纳斯》,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高204厘米, 材质为雪花大理石,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视频链接
(2) 《大卫》是16世纪著名的雕塑家米开 朗基罗的代表作品,由大理石雕成,整体高550 厘米,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视频链接
(四) 法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
18—19世纪,法国成为西方的艺术中心。法国大革命的浪潮掀起新兴的自由 民主风气,席卷了整个艺术界,很多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不满过去服务 于上层阶级的艺术形式,开始寻求突破束缚的途径,在题材上多选择讴歌勇于斗争 的英雄,形成了充满感情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雕塑,如吕德著名的浮雕作品《马赛 曲》。卡波尔虽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大师,但他的作品为现实主义铺设了道路,如 《舞蹈》《微笑的男孩》等。
第六单元
西方雕塑艺术之美
一、 西方雕塑知识
(一) 古希腊时期 1. 荷马时期
希腊神话形成于荷马时代,它为希腊造型艺术提供了最初的灵感。由于这 一时期希腊战争频发,北方的多利亚人南下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人被迫重 建文明,因此,目前仅留下那一时期的少量小型雕塑,如《战争与马》《赫拉 克勒斯和萨提洛斯》。
菲迪亚斯也是该时期著名的雕塑家,据说他主持 重建了雅典卫城,创作了三尊雅典娜女神像,可惜原 作已经被损毁。
西方雕塑史讲座心得体会
![西方雕塑史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dfbdd7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1.png)
在这次关于西方雕塑史的讲座中,我受益匪浅。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对西方雕塑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西方雕塑的发展历程西方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再到现代雕塑,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以下是我在讲座中了解到的一些重要时期和特点。
1.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雕塑以其优美、和谐、庄重而著称。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主要体现在神庙、公共建筑和墓葬等方面。
其中,代表作品有《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拉奥孔》等。
2. 古罗马时期古罗马雕塑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雕塑的传统,但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以纪念性、实用性为主,如肖像雕塑、建筑雕塑等。
代表作品有《罗马法老像》、《凯撒像》等。
3.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雕塑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多出现在教堂、修道院等宗教场所,如《圣母子像》、《圣约翰像》等。
4.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贝尔尼尼的《圣德肋撒的神韵》等。
5. 现代雕塑现代雕塑在形式、材料、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雕塑的束缚。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亨利·摩尔《斜倚的人》、亚历山大·卡尔德《移动的雕塑》等。
二、西方雕塑的艺术风格1.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主要艺术风格,强调和谐、比例、秩序。
这一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复兴。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个性,追求自由、奔放。
这一风格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雕塑作品中较为突出。
3.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雕塑在形式、材料、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一风格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的雕塑作品中尤为明显。
三、西方雕塑的代表作品1.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这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艺术之花”。
中西方雕塑对比
![中西方雕塑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f7a2302bd64783e08122b06.png)
大卫
(作者:米开朗基罗)
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 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 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 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 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 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 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 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 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 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 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 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 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 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伏虎
这件作品是霍去病陵墓群雕中一件十分著名的作品。与其他石雕一样,《伏虎》也 是利用整块石料因材施艺而成的。在形象刻画上,作者采用了写实手法:石虎沉着 地卧在那里,神情机警而威猛;它的四肢强健有力,长长的尾巴卷搭在后背上,仿 佛正蓄势待发,准备扑向猎物。
《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的石刻群雕
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 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整 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 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 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 功的象征。雕塑的外轮廓准确有 力,形象生动传神,刀法朴实明 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 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 品的典范之作。
秦始皇兵马桶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l 500米处秦 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 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 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 总 面 积 14260 平 方 米 , 四 面 有 斜 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 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 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捅坑布局 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 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 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 空档的过洞中
论浪漫主义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影响及意义
![论浪漫主义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影响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7afd00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1.png)
论浪漫主义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影响及意义
浪漫主义是一种西方文化,产生于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由此,可以理解浪漫主义
在当下艺术创作中是多么重要,也可以证明其对于当今艺术创作的重要影响。
首先,浪漫主义赋予了当下艺术创作更多的独立性,浪漫主义的理念鼓励艺术家勇于挑战
权威,打破传统的界限,以其独特的自我觉醒风格和创新思维,开创全新的艺术表达空间。
无论是视觉艺术、雕塑艺术还是文学艺术,浪漫主义的影响都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凸显出来。
其次,浪漫主义也推动了当下艺术创作的多元宽容化和流动性,而且,由此形成了一
个跨越文化或时代的特质,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今很多艺术家创作中既有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子,也有新时期的多元文化的基础,这正是浪漫主义的重要影响之一。
最后,浪漫主义的影响也使当下艺术变得更加具有政治意识和情感冲击力,更加关注人与
世界间的联系关系,探讨人性及其特性,甚至发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声音,追求更高的社会
关怀和文化包容度。
总之,浪漫主义对当下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艺术自由度的提高,使
得艺术表达得以更加深刻而有活力,正是浪漫主义精神使当下艺术创作更加富有意义和前
瞻性。
简论卡尔波及其浪漫主义雕塑艺术
![简论卡尔波及其浪漫主义雕塑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b672674011ca300a6c39074.png)
简论卡尔波及其浪漫主义雕塑艺术作者:唐珂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9期摘要:十九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巴蒂斯特·卡尔波的雕塑艺术以恢宏的结构、细腻的手法、多变的情节和张扬的造型曾经引领一个时期的艺术潮流。
文章通过对卡尔波个人艺术的成长、风格的形成及具体作品的分析,让人们认识其不凡的经历和卓越的成就,并由此管窥十九世纪晚期法国雕塑艺术的整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卡尔波;浪漫主义雕塑;造型与结构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6-0093-01让·巴蒂斯特·卡尔波(Jean-Baptiste Carpeaux,1827-1875年),法国雕塑家、画家,出生于北方瓦朗谢纳(Valenciennes)的一个石匠之家。
卡尔波早年曾在著名雕塑家弗朗索瓦·吕德(Franois Rude,4 January 1784 - 3 November 1855)的作坊学习雕塑技巧,因而深受吕德的影响,尤其是吕德雕塑的灵动与浪漫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显著,这种特征伴随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
1844年卡尔波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艺术,1854年,在竞赛中获得了罗马大奖赛的头奖,获得了前往罗马深造的机会。
卡尔波在意大利逗留长达八年之久(1854-1861年)。
在罗马其间,卡尔波系统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对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和韦罗基奥等人的手法和风格有了详细了解,同时对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创作原则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巴洛克的运动感和自发性特征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
当然,由于身处19世纪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连串的政治运动造成的社会巨变也对卡尔波的艺术创作也带来了深刻影响,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时代的灵魂和面貌成为卡尔波创作重点之一。
为了表现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题材和形象,卡尔波经常深入社会基层,到街道乡村寻找可供表现的对象和主题,真实再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浪漫主义雕塑
姓名:胡全玉
班级:艺设三班
学号:0908023020
指导老师:李春娟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出现于19世纪20年代,首先表现在绘画上,其次也影响到雕刻艺术。
浪漫主义者反对单纯的形式美和理性的束缚,追求跳跃式的生命,热情肯定生活和自然,并以它为表现的核心。
强调个性,把感情和想象看作是创作上的重要因素。
浪漫主义没有统一的风格,只有相近似的流派。
法国的浪漫主义雕塑家束缚少、派别多,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刻的代表人物为弗朗索瓦·吕德。
他的杰出作品是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
在古典主义影响较大的法国,吕德的成功创作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
其他尚有大卫·丹格尔。
他是位有民主信念的雕刻家,在艺术上他追求生命的感受和真实的形象,创作有《哥伯特将军纪念碑》以及大量的浮雕肖像。
法国又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雕刻家为扬·巴蒂斯特·卡尔波,他最有影响的雕塑为《花神》,他动用了明暗的塑造方法,显得活泼和富有生气。
《舞蹈》是他另一件杰出作品,有着强烈的运动感和艺术魅力,突破了学院派的稳定死板的表现形式,显现出勃勃生机,在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中形成浪漫主义的重要特色。
18世纪,浪漫主义出现在欧洲,到19世纪50年代左右渐渐衰落。
浪漫主义运动宣告个人与个性先于一切的地位,它以强烈的感觉和想象回答了冷酷的理性王国,表现了对新古典主义的反叛。
它标志着艺术与往昔一切想法的彻底决裂。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是吕德,他是巴黎凯旋门著名的《马赛曲》雕塑(如图)的作者,他以象征的手法使雕塑在表现为正义而战的人民时激情涌动。
还有大卫·安格尔斯和巴地斯特·卡尔波也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是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属于唯心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romantique是其形容词,意为浪漫的,“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
而来。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思想特征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
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
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
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
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浪漫主义在19世纪上半叶出现,20-40年代发展到顶峰,中心在法国,代表
人物是吕德。
浪漫主义雕塑的最大特点是强调雕塑家主观情感的抒发和追求雕塑的绘画性效果。
弗朗索瓦·吕德(1784-1855),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
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也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
代表作为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
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