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主义
德国浪漫主义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特征: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
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
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
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
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法国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
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
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
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
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
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
在这部著作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
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
英国浪漫主义: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
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
德国浪漫主义介绍

德国浪漫主义介绍德国浪漫主义是19世纪早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艺术和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对于德国文学、音乐、绘画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欧洲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德国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德国,当时正值欧洲政治和社会的动荡时期。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人们对于传统权威、理性主义和启蒙思想的怀疑增加,寻求一种更加自由、感性和个体化的艺术和文化表达形式。
浪漫主义在德国被广泛接受并得到了理论上的诠释。
浪漫主义者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无限深邃而神秘的,艺术应该通过表达个体情感和内心体验来展示这个世界的美和真理。
浪漫主义追求的是自由创作与感性表达,将艺术视为创造和诠释内在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
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和希尔德布兰德·利特迈尔。
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爱情、梦幻和超验的描绘,强调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性。
此外,浪漫主义文学也关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将其作为表达内在情感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的手段。
在音乐领域,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是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和门德尔松。
他们的作品强调了情感的直接和个人化表达,注重音乐的独创性和创意性。
他们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激情澎湃和丰富表现力的特点,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哲学思想。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和弗里德里希·冯·席勒成为了浪漫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强调了主观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通过直接体验和情感来认识世界。
他们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德国本土。
在欧洲其他地区,浪漫主义创建了一种新的文化氛围,激发了许多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热情。
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如柯勒律治、雪莱和拜伦,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
同样,在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和法国印象派画家们也从中受益。
总体而言,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了19世纪早期德国文化的独特风格。
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艺术

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艺术德国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的一场文化运动,被视为是欧洲文化史上最为伟大的一次现象。
这场运动的出现,是因为在当时的欧洲,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追求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表示不满,渴望一种更加真实的、个性化的文化表达方式。
德国浪漫主义的兴起,得益于众多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和音乐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他们发挥了独特的创造性,在德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德国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是这场运动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涵盖了人文主义、怀旧主义、宗教主义、民间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感性、个性、幻想、梦境、情感、自由等要素,反对理性、普遍、自然、严谨等传统观念。
由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极为广泛,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交融,而这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诗人诺瓦里斯的《夜之歌》。
《夜之歌》描绘了一个诗人梦中的幻境,表现了他对生命、自由、爱情以及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这首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充满了对自然、人性、历史、宗教和神秘的热爱和向往。
《夜之歌》不仅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更被西方文学评论界誉为“世界文学宝石”。
另外,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文学流派,比如德国民间童话和黑暗浪漫主义。
德国民间童话的特点是情节奇诡、人物多变,具有浓重的想象力和民间趣味。
这些童话中的人物和场景,常常反映出民间的传说和神话,深刻反映了古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而黑暗浪漫主义则强调恐怖、神秘、血腥和死亡等题材,其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含有悲剧性、自毁性和暴力性,一种强烈的荒诞感更是无处不在。
除了文学艺术,德国浪漫主义在音乐上也表现出色。
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特点是激情、自由、个性,注重对情感和精神的深入探讨。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施特劳斯等著名作曲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1.早期浪漫派
(1)德国封建割据的局面长期存在,决定了德国浪漫主义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有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蒂克等人。
(2)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宗J神秘色彩很浓。
代表作为《夜的颂歌》。
2.后期浪漫派
(1)进入19世纪以后,一批年轻的德国浪漫主义者走上舞台。
重要人物有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等人。
他们被称为后期浪漫派。
(2)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搜集和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很有名。
(3)霍夫曼是一个在创作上受到浪漫派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神秘色彩。
他主要是通过奇异幻想和荒诞离奇的情节反映现实,对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进行讽刺和批判。
(4)沙尔索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中进步倾向最明显的一个。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童话体小说《彼得·史雷米尔奇异的故事》,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5)海因利希·海涅也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的。
但是,他的《论浪漫派》的发表,却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海涅后来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一、定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以思想和表现形式为主导的文学风格,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行一时,其特点是表现主义、情感主义、强调个人体验和抒发心灵幻想,重视人性的探索。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内容反映追求自由、抵抗封建的主题,以及社会主义等思想风潮;表达浪漫情怀和理想愿景;关注自然环境和生物景观;重新发现古典文学和古老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而创作了大量著作。
三、代表作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卡尔·弗尔多夫(Karl Friedrich Von der Weltenschlacht)、弗里德里希•贝克(Friedrich von Bitter)、托尔斯泰(Tolstoy)、沃夫岑(Wolfgang von Goethe)等。
四、营造浪漫氛围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热衷于以诗歌、绘画、歌曲等创作形式营造浪漫的氛围,引发大家的情感与思想的共鸣,特别注重细节、唯美化,以凸显自然美和人间美,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注入张力,以达到宣泄心情的作用。
五、启发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潮流深深启发了当代文学、文化和思想,衍生出不少有影响力的流派。
它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和情绪,振奋了人们的精神力量,带给人们更多理想和憧憬,激励人们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和改革。
六、影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给出了一种超越现实意义和追求自由和平的精神视角,进一步完善了文学创作的技法,如:对人物性格的全面刻画,有利于情节的圆满发展;用自然的美感和事物的特性来体现特殊的意义,扩展了文学内涵。
七、结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表现为表现主义、情感主义、强调个人体验和抒发心灵幻想;它丰富了人们的情感格局,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德国浪漫主义

海涅在他那本答德•斯达尔夫人的《论浪漫派》一书中,给德国的浪漫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
他说:“德国的浪漫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不是别的,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这种文艺表现在中世纪的短歌、绘画和建筑物里,表现在艺术和生活之中。
这种文艺来自基督教,它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
”德国这朵浪漫主义苦难之花的开放与当时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紧紧相连。
十八世纪末叶,德国仍处于孱弱的小朝廷统治下。
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在内向而深沉的德国人中激起什么波澜。
却助长了他们形而上学的冥想。
拿破仑横扫整个欧洲,德国拜倒在这位军人的摩下,整个德意志陷入死寂之中,普鲁土崛起后打败了拿破仑,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然而这个帝国无非是各邦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镇压进步力量的工具。
德国人民并未从中获益,他们所向往的统一和自由仍然是个泡影。
于是,知识分子更是噤若寒蝉,大多假托放浪以自保。
思想逐渐从客观的大风雨退缩到主观的甲壳之中,由现实转向空想。
因而,出现了一批观念论的哲学家,如费希特提倡自我哲学,认为自我是一切的创造者,一切“非我”都由“自我”的能力产生,极端强调个人主观的作用,为浪漫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的特点提供了哲学基础。
自然哲学家谢林、黑格尔主张提供艺术与自然一致的学说,认为自然本身就是艺术。
莱尔玛哈提倡“美的宗教哲学”,反对以理性处理宗教,主张以直觉及感情对待宗教,把美学和宗教合而为一。
这些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正是形成当时德国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上应运而生的德国浪漫派具有放纵恣肆、好奇尚美、随心所欲的特点。
他们抹煞各门艺术的界限,主张文学越俎代疱,承当一切艺术的功能;要求文学家采取玩世不恭的嘲讽态度,攻击一切他们所认为的文化上的门外汉和审美上的低能儿,反对追踪希腊、罗马,强调发掘民间文学,鼓吹精神与自然相一致,以及以中世纪的天主教信仰为生活和创作的基础。
这种一味地追求神秘性、无理性、方向幻境的逃遁以及在夜的朦胧的状态中的沉缅,出现了一大群古怪而病态的人物:患肺病的兄弟会教徒,带有亢奋的情欲和亢奋的神秘渴念的诺瓦利斯;玩世不恭的忧郁病患者,带有病态的天主教倾向的蒂克;论天才,他有反抗的冲动,论无能,他又易于向外部权威屈服的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兴起的一股文化运动,它在文学创作中强调情感、幻想与个体自由。
浪漫主义作家通过表达内心情感和关注人类存在的痛苦,将文学从理性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后世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与内涵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理想和超然境界的追求。
他们对于现实的厌恶和对人类灵魂的探索使他们更加关注内在世界。
浪漫主义文学对于个体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于幻想和梦境的渴望,贯穿了整个创作。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个体的情感被放大,他们追求激情和个体解放。
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想象力。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理想与信念,通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他们试图探讨人的存在意义和命运。
他们批判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于物质世界的崇拜,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解放。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 情感与幻想的表达:浪漫主义文学通过情感的表达传递作家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们追求个体情感的真实性,通过对幻想和梦境的描绘来体现内心世界的独特性。
2. 自然与超自然的融合: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然,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将超自然元素融入作品中,通过幻想与神秘的形式来反映个体灵魂的追求。
3. 历史与民族的关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对于历史和民族的关注,他们试图通过对德国民族精神的探索来反思现实世界的局限和制约。
4. 艺术与文学的综合: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注重文学作品的创作,还探索了艺术的其他形式,如音乐、绘画等。
他们试图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综合,来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宏大。
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 格林兄弟:格林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他们的童话故事影响深远,如《小红帽》、《灰姑娘》等。
2. 诗人莱纳:莱纳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他的诗作充满激情和幻想,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和美的向往,代表作有《渔夫的爱情》、《死亡之歌》等。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代表作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代表作1. 引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末期,是一股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自由的文学运动。
本文将探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几个主要特征,并列举一些代表作品来加深我们对这一时期文学的理解。
2. 特征2.1 情感与个人自由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和个人内心体验的重要性。
作家们试图通过描绘深情、痛苦和憧憬等强烈情感,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他们也倡导个人自由,并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境地。
2.2 想象力与幻想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力和幻想的力量。
作家们常借助幻想元素、神秘氛围和奇幻景观来传达内心世界或表达社会批判。
这种特点使得浪漫主义文学充满了奇异、超自然以及寓言式的叙事形式。
2.3 自然与人类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关注,并将自然视为与个体内心世界相通的存在。
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气息,作家们试图表达人类内心与自然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2.4 反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是对古典主义文学传统的反叛和违抗。
他们批判了古典主义文学所倡导的理性、客观和规范化的观念,认为这种传统束缚了个体表达真实情感和独立思想的能力。
3. 代表作品3.1 舒伯特《魔王》舒伯特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和文学领域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魔王》以其富有情感、幻想元素丰富并具哲学意味而闻名。
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灵魂在欲望与道德之间挣扎求索的故事,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对爱情和人性辩证看待的思考。
3.2 格里姆兄弟的民间故事收集格里姆兄弟是著名的文学与语言学家,他们以收集、整理和出版德国民间故事而闻名。
这些故事通过奇妙的情节和神秘的角色,展示了浪漫主义对幻想、奇迹和自然魔力的追求。
3.3 诗人草房子群体包括席勒、诺瓦利斯等一批诗人在内的草房子群体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通过创作抒发了个体情感、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4. 结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以其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人自由的特点,并通过一系列代表作品如《魔王》、格里姆兄弟的民间故事收集以及草房子群体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该时期文学重要特点和作品风貌的窗口。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的奇迹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的奇迹德国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的一股文化运动,它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音乐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冲击和回应,它追求感性、情感与幻想,希望通过艺术去创造更加自由、真实的世界。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独特性,主张自由发挥想象力和表达情感。
作为一种情感至上的文学形态,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对逻辑的严格要求,追求远离理性束缚的艺术创作。
德国作家歌德、席勒和诗人诺瓦里斯等人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
二、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也致力于表达情感,并追求音乐的真实性和自由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积极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尤其是交响乐的发展。
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人都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的相互影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们通过诗歌、小说等形式,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音乐家们则通过作曲,将文学中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音乐的语言,通过音乐来传达和表达。
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被视为能够直接触动灵魂的艺术形式,与诗歌被认为拥有相似的力量。
音乐家们常常会选择文学作品作为灵感的源泉,将其中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方式再度演绎。
例如,舒伯特就将歌德的诗歌创作为他的杰作《船歌》提供了灵感。
另一方面,文学也受到音乐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家们认为音乐在表达情感和感知世界方面比文字更加纯粹、直接。
他们试图通过描写音乐来传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让读者通过阅读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德国浪漫主义的奇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成为了浪漫主义运动的奇迹。
它们共同追求超脱现实的幻想世界,通过音乐和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坚信艺术的力量,他们的作品激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和创作热情。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潮流。
它强调个人情感、追求自由和细致的感受,以及对自然、历史和神秘之美的渴望。
这篇文章将探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影响和代表作品。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其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歌德、作家诺瓦利斯和颇受推崇的格林兄弟。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对自然的关注和崇拜。
作家们普遍相信自然是无尽的灵感源泉,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
著名作品包括歌德的《浮士德》,诺瓦利斯的《蓝花》和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拜伦、雪莱和济慈。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英雄气概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诗人们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来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
拜伦的《唐璜》、雪莱的《不列颠训诫录》和济慈的《好意踽踽》都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作家雨果、美钠斯和格莱泽。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人的激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作家们尝试通过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和批判来唤醒公众的意识。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以及美钠斯的《在天堂看到的事物》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
四、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普希金和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深受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作家们以强烈的情感和对人类痛苦的洞察力来揭示社会的黑暗面。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都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五、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乔尔吉、莱奥纳第和曼佐尼。
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艺术的美学价值和对古典传统的回归。
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将痛苦、激情和爱情的主题融入到了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之中。
乔尔吉的《神曲》,莱奥纳第的《贫穷的海蒂》和曼佐尼的《五月》都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著名浪漫主义作家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著名浪漫主义作家浪漫主义是一种追求个性、自由和情感体验的文化运动,它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各国,并对德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著名的作家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并重点探讨著名的德国浪漫主义作家。
一.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多样而丰富的,它强调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化和理性的束缚,注重个体与自然的和谐,鼓励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以下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几个重要特点:1. 自然与超自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启蒙时代重视理性和科学的倾向,而是强调与自然和超自然相联系。
浪漫主义作家常常运用景色描写、自然象征和神秘主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 对过去的追溯: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和古老传统的热衷,对于过去的追溯和重塑是德国浪漫主义的一大特点。
他们对古老传说、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借鉴,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神秘感和感伤情怀。
3. 自我情感的表达:浪漫主义文学强调内心体验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作家们将自己的内心冲动和情感直观地呈现在作品中,使其充满个人魅力和感染力。
二. 著名的德国浪漫主义作家1.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歌德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浮士德》堪称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超越个体欲望的道德选择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等重要主题。
2.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席勒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作品《骑士图》和《威廉·泰尔》等深刻地表达了对人性和自由的思考,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
3.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虽然他主要是一位哲学家,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浪漫主义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德国浪漫主义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浪漫主义一词源于德国,而其文化运动则被称为德国浪漫主义,它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于德国,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和世界各地。
德国浪漫主义不仅影响了文学、哲学、音乐和美术等众多领域,同时也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德国浪漫主义的背景德国浪漫主义诞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正在发生重大的历史变革,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
这些变革不仅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德国浪漫主义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德国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和探讨人的本质、自由、理性等问题,这也是德国浪漫主义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德国浪漫主义主张天真、纯真、感性、本真和个性表达,强调人的内心情感和个体经验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命元素。
这与当时的现实生活相比,强调理性、逻辑和功利性显得更为珍贵和有内涵,而这也对现代西方文化的演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德国浪漫主义对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影响德国浪漫主义对文学、艺术和音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们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大量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出浪漫主义世界的美好景象。
他们强调个性化、感性化和超自然化的叙事风格,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格式,给人以新的文学体验。
比如,大名鼎鼎的歌德、席勒、诺瓦利斯、埃舍纳赫等人作品的影响深远,不仅对当时的德国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艺术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同样给人以巨大的创新和冲击。
德国浪漫主义艺术家们追求表达个性、内心和灵魂,注重感性的体验和象征的意义。
例如,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画作中,常以苍茫、宽广的自然为背景,表现出人类无限的豁达、梦想和品质等,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钦佩。
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审美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审美特征德国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德国文学和艺术领域兴起的一股强烈的思潮。
在这个时期,浪漫主义的诗人们追求真实和个性的表达,他们探索了情感、自然和超自然的主题,并试图通过艺术实现灵魂的解放。
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下面将从叙事性、情感表达和超自然元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叙事性特征鲜明。
与许多其他流派的诗歌相比,浪漫主义诗歌更强调叙事的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诗人们常常通过叙事来传达他们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席勒的《贝鲁特》以故事的形式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人类存在的思考。
而歌德的《浮士德》一诗则以叙事的手法展示了主人公对权力、知识和欲望的追求与挣扎。
浪漫主义诗歌的叙事性特征,使诗歌不再仅仅是记录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展示情感与思想相结合的复杂性。
其次,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表达极为丰富多样。
浪漫主义诗人们致力于表达和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包括爱恨、喜怒、悲伤和欢乐等。
这些情感常常是复杂而矛盾的,而浪漫主义诗歌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将其展现出来。
例如,诗人席勒的《莎灵玛》通过描绘悲剧女主角莎灵玛内心的痛苦和无助,表达了对命运的批判和对人生的追问。
而诗人海涅的《船歌》则以凄婉而激昂的语调呈现了对自由与浪漫的渴望。
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体的情感体验,更承载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共鸣。
此外,德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经常包含超自然元素,这是浪漫主义诗歌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们相信超自然力量存在于人和自然之间,他们认为人类与自然具有神秘而紧密的联系。
这种超自然主义的思想贯穿于许多经典的浪漫主义诗歌中。
例如,诗人诺瓦里斯的《黑色豹》中,主人公独自伫立在森林中,感受到了超自然的存在。
还有歌德的《学徒本雅明》中,诗人以超自然的手法描绘了主人公的成长和自由解放。
通过超自然元素的运用,浪漫主义诗歌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使诗歌作品更具有拓展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特点。
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德国浪漫主义是一种充满激情、浪漫和幻想的文化运动,它兴起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并在当时迅速发展。
它贯穿了德国文化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
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是文学,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影响深远,对德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甚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德国文学的前浪漫主义阶段德国浪漫主义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18世纪晚期,德国文学开始流行一种理智主义的文学风格,强调思维和理性。
这个时期一个代表性的作家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他的作品代表了德国文学的理智主义特色。
但是,在歌德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对理智主义的声音,这些作家开始关注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感知,这就是浪漫主义的雏形。
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兴起,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二、德国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德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了德国浪漫主义的核心特色。
1. 感性和情感德国浪漫主义在许多作品中强调感性和情感,这是因为浪漫主义认为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必须保留情感才能更好地体味生活的美好。
2. 自然和理性的统一德国浪漫主义认为,自然和理性是统一的,自然中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德国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自然的美所启发。
3. 对过去的向往德国浪漫主义认为,人类的灵魂本质上是被历史和文化所塑造的,因此,德国浪漫主义深深地向往历史和传统文化。
在德国浪漫主义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对过去文化和历史热烈的追随。
三、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德国文学中发扬光大了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不胫而走。
1.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席勒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许多作品,如《迈克尔·科赫》、《瓦尔特·冯·冕舒特爵士》和《昏迷》等作品,表现了浪漫主义特色,并深深地影响了德国文学的发展。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民族精神与理想追求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民族精神与理想追求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早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其作品以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对自然和传统的崇拜、批判社会不公和现实世界种种弊端为特点。
在这些作品中,明显体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于理想追求的表达。
1.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民族精神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德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正值德国历史上民族觉醒的阶段,人们追求自由和唤醒民众意识。
作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试图将国家与个人联系起来,激发起人们对于民族认同感和共同利益的思考与关注。
2. 浪漫主义文学中理想追求的表达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理想追求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各种手法得到表达。
这些作品常常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一个完美而纯净的社会环境。
浪漫主义文学将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3. 文学作品中的民族精神与理想追求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理想追求。
例如,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就通过他的《蓝花》一书,描写了一个幻想而纯洁的世界,追求爱、美和智慧的奇妙体验。
另外,费希特(Friedrich)在其著名小说《坎伯尔》中描述了骑士与吟游诗人之间传统价值观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
4. 浪漫主义文学对后世影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于后来的文学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现代西方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在情感上、思考方式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也为今天我们信仰自由和渴望理想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总结: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展现民族精神与理想追求的文学运动。
通过对个人情感、自然和传统的崇拜以及批判社会不公和现实世界弊端的揭示,这些作品体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旺盛的民族精神和对于理想追求的独特表达方式。
它们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上内容为作者根据主题编写,希望能够满足您所需。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尤其是对自然、历史、神秘主义和东方文化的追求。
这种文学形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由、个性和真实情感的渴望。
2.崇尚自然与神秘: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崇尚,以及对自然力量的神秘和崇拜。
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秘主义的热爱,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3.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构思上。
4.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尤其是对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反思。
这种关注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批判性。
5.重视语言和修辞: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视语言和修辞,尤其是对诗歌和韵文的热爱。
这种对语言的热爱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德国浪漫主义

• 除了格林兄弟以外,影响最大的是霍夫曼,主要 成就是小说,喜欢写黑暗死亡,人与黑暗的关系, 他把黑暗作为约束、压制人的因素,不是作为赞 美的对象,代表作是童话《侏儒查赫斯.绰号朱 砂》,查赫斯是一个极丑陋的侏儒,什么都不会, 头上有三根魔发,能使别人做得好事都变成他的, 而他做的坏事都算到别人账上。他靠三根魔法到 处招摇撞骗,以致成了最高独裁者。后因作恶多 端,三根魔法被人拔掉,他跳到水桶里被淹死。 这部小说对德国病态社会和统治阶级作了揭露和 讽刺。霍夫曼作品对社会的揭露和讽刺,及其神 秘怪诞的风格,对后来许多作家如大中马、巴尔 扎克、波德莱尔、爱伦坡、狄更斯、果戈理、陀 思妥耶夫斯基等都有影响,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文 学中,影响仅次于歌德和海涅,一般认为他是西 方颓废派先驱,浪漫派的最后一个诗人。
• 诺瓦利斯是对史雷格尔兄弟理论的完成,他一生 多病,他的作品也是病态,以病为美,歌颂黑夜、 死亡、疾病,是一种变态反常,灰暗、悲观、消 极的思想,《夜的颂歌》是其代表作。 • 蒂克是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开始创作的,以后转向 浪漫主义。他重视民间文学,创造了德国文学中 的童话小说的体裁,采用浪漫的嘲讽,带有美化 中世纪的思想倾向和基督教神秘色彩,如著名作 品《法朗茨、斯特恩巴尔特的游历》。
第一代耶舍派: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史雷格尔 兄弟、蒂克、诺瓦利斯。 史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通过浪漫主义 刊物《雅典娜神殿》宣传自己的主张,打 出“浪漫主义”旗号,强调作家创作的绝 对自由,提出浪漫主义的第一条法则就是 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约束,甚至把诗 人的主观性强调到可以无视客观存在的地 步。
德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德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潮在19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但德国文学界却成为了其最为重要的发展地之一。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们不仅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还对欧洲文化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和发展浪漫主义思潮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化中。
在这一时期,欧洲由于不断地战争和政治动荡,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与此同时,浪漫主义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思潮。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们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文学作品应该如何表达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他们认为,文学创作需要关注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重视人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他们将浪漫主义这一文学思潮带到了欧洲。
二、浪漫主义思潮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思潮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
首先,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们创作的许多作品成为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一。
例如,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鲁道夫十二世》等书籍都成为了欧洲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
其次,浪漫主义思潮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也表现在其中一些思想和文化传统之中。
例如,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在思考自由、人权等问题时,浪漫主义思潮对人类情感和自由的思考影响了欧洲的文化、思想和艺术。
三、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对欧洲文化产生的启示德国浪漫主义思潮不仅仅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也更加显著。
例如,浪漫主义思潮对自然和环境的重视启示了欧洲人民对环保、生态保护问题的关注。
此外,浪漫主义思潮对人文主义的影响也是不言自明的,这不仅可以看到在欧洲文学中的体现,也可以看到在欧洲文化之外的领域。
总而言之,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对欧洲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时间已过去了两个多世纪,但浪漫主义依然是欧洲文化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之一,同时也是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文学和艺术的一种重要思潮,而德国浪漫主义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是浪漫主义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自然的理解和表达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义。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将自然视为人类灵魂的寄托和源泉。
浪漫主义者们认为,自然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人与世界间最直接、最真实的联系。
他们赞美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并试图通过艺术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将自然与灵魂相融合。
浪漫主义者们相信,人的内心和自然界是相通的,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人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
他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与自然相处来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描写。
浪漫主义者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自然景色描绘得充满诗意和魅力。
他们追求对自然的真实再现,同时又注重捕捉到自然中的情感和意义。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自然的神秘感和超验主义的追求。
浪漫主义者们相信,自然中存在着超越人类理解的力量和存在。
他们试图通过对自然的探索来揭示这些神秘的力量,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作家诗人歌德。
歌德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探索。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自然中的力量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入探索了自然与人类内心的关系。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开创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它强调个人情感和体验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去发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它也引发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思考和关注。
德国浪漫主义自然观是浪漫主义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视为人类灵魂的寄托和源泉。
浪漫主义者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同步素材】德国的浪漫主义和英国的浪漫主义

【同步素材】德国的浪漫主义和英国的浪漫主义德国浪漫主义德国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较早,较突出。
由于德国经济落后,封建势力顽强,资产阶级软弱,哲学家和诗人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探索个性解放的途径,却丧失了狂飙突进文学中那种战斗的、反封建的精神。
他们对法国革命后果的失望和对社会现实的厌恶表现为缅怀过去,歌颂封建的、教会的中古时代。
因此,德国浪漫运动的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色彩比较浓厚。
以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为代表的早期浪漫派(或称“耶拿派”),依据费希特、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提出了要求个性解放、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的浪漫主义美学理论,主张打破各门艺术界限。
由于拿破仑占领期间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以阿尔尼姆、布伦坦诺等为代表的中期浪漫派把注意力转向德国民间文学。
他们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整理出版,给德国诗歌注入了新的血液,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
沙米索、霍夫曼等后期浪漫派作家的创作加强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揭露,显示出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因素。
此后德国浪漫运动日渐衰落,海涅在《论浪漫派》(1836)等著作中宣告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的结束。
德国诗人海涅海涅于1797年12月13日出生于杜塞尔多夫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
1819年秋海涅在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听奥·威·施莱格尔的德国语言史课,并经常与他往来,因而受到浪漫派的影响。
后来海涅又加入格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听过黑格尔的哲学课,并参加柏林的文学沙龙。
1825年他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同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822年他的第一部著作《诗集》在柏林出版,次年又出版了《悲剧——抒情插曲》。
1827年他把早期的抒情诗汇集在一起,题名《歌集》在汉堡出版,引起轰动,从此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一时期,他又创作了一系列散文游记,如《哈尔茨山游记》、《观念——勒·格朗集》、《从慕尼黑到热那亚旅行》和《卢卡浴场》等,这些作品分别以《旅行记》第1、2、3卷出版,也引起巨大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涅在他那本答德•斯达尔夫人的《论浪漫派》一书中,给德国的浪漫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
他说:“德国的浪漫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不是别的,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这种文艺表现在中世纪的短歌、绘画和建筑物里,表现在艺术和生活之中。
这种文艺来自基督教,它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
”德国这朵浪漫主义苦难之花的开放与当时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紧紧相连。
十八世纪末叶,德国仍处于孱弱的小朝廷统治下。
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在内向而深沉的德国人中激起什么波澜。
却助长了他们形而上学的冥想。
拿破仑横扫整个欧洲,德国拜倒在这位军人的摩下,整个德意志陷入死寂之中,普鲁土崛起后打败了拿破仑,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然而这个帝国无非是各邦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镇压进步力量的工具。
德国人民并未从中获益,他们所向往的统一和自由仍然是个泡影。
于是,知识分子更是噤若寒蝉,大多假托放浪以自保。
思想逐渐从客观的大风雨退缩到主观的甲壳之中,由现实转向空想。
因而,出现了一批观念论的哲学家,如费希特提倡自我哲学,认为自我是一切的创造者,一切“非我”都由“自我”的能力产生,极端强调个人主观的作用,为浪漫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的特点提供了哲学基础。
自然哲学家谢林、黑格尔主张提供艺术与自然一致的学说,认为自然本身就是艺术。
莱尔玛哈提倡“美的宗教哲学”,反对以理性处理宗教,主张以直觉及感情对待宗教,把美学和宗教合而为一。
这些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正是形成当时德国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上应运而生的德国浪漫派具有放纵恣肆、好奇尚美、随心所欲的特点。
他们抹煞各门艺术的界限,主张文学越俎代疱,承当一切艺术的功能;要求文学家采取玩世不恭的嘲讽态度,攻击一切他们所认为的文化上的门外汉和审美上的低能儿,反对追踪希腊、罗马,强调发掘民间文学,鼓吹精神与自然相一致,以及以中世纪的天主教信仰为生活和创作的基础。
这种一味地追求神秘性、无理性、方向幻境的逃遁以及在夜的朦胧的状态中的沉缅,出现了一大群古怪而病态的人物:患肺病的兄弟会教徒,带有亢奋的情欲和亢奋的神秘渴念的诺瓦利斯;玩世不恭的忧郁病患者,带有病态的天主教倾向的蒂克;论天才,他有反抗的冲动,论无能,他又易于向外部权威屈服的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被监视的梦想家,沉溺于半疯狂的鸦片幻境中的霍夫曼;愚忘的神秘主义者维尔纳;以及天才的自杀者克莱斯特。
结果,使人感觉到,浪漫派的结局真仿佛是一场恶魔的宴会,这里有愚民主义者发出的雷鸣,神秘主义者的咆哮,政治家高呼要求警察国家,圣职人员和神权政治,神学和接神术扑向了各种科学。
“病态”的德国浪漫主义2010-06-20 10:41:00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法国大革命一声炮响,震撼整个欧洲,敏感的知识界顿时失去平衡,产生了精神危机,浪漫主义运动便是危机的反照和产物。
德国社会经济落后,处于四分五裂状态,资产阶级软弱,因而其浪漫主义别具特色,起步较早,影响深远,以致有人把德国文化等同于浪漫主义文化。
袁志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打开门窗,让一阵浪漫清风进来也许不无裨益。
Romantik(浪漫)是从Romanze(罗曼司)和Roman(小说)那里派生出来的。
其实“浪漫”一词中国本来就有,苏轼曾有“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之句,“浪漫”在此是放荡不羁之意。
舶来的“Romantik”其音其意都与本土的“浪漫”甚为契合。
如今说起浪漫,中外融为一体。
浪漫是一种精神内涵,浪漫主义则是文学分期,它盛行于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这一时期,欧洲处于大分化、大动荡、大变革、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阵痛之中。
法国大革命一声炮响,震撼整个欧洲,敏感的知识界顿时失去平衡,产生了精神危机,浪漫主义运动便是危机的反照和产物。
德国社会经济落后,处于四分五裂状态,资产阶级软弱,因而其浪漫主义别具特色,起步较早,体系庞杂,影响深远,以致有人把德国文化等同于浪漫主义文化。
法国大革命前,德国文学运动从启蒙到狂飙突进都是相对统一的。
大革命爆发时,德国绝大部分作家都欢呼了一阵子。
随着革命的深入,雅各宾专政的加强,罗伯斯庇尔必要或不必要的恐怖日甚一日,国王被送上断头台,热烈的欢呼很快转变为强烈的憎恨。
野心勃勃的资产阶级新登上历史舞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一切神圣的感情“淹没于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文学上形成三大派别。
一是以歌德和席勒为首的古典派,他们拒斥法国革命,把革命说成是“群众成了群众的暴君”,反对“在德国人为地制造出类似的场面”;改造社会势在必行,但不愿走法国人的路,要通过文学改善社会成员的道德面貌,或者说首先要来抓“精神文明的建设”。
席勒视戏剧舞台为道德法庭,把幸福与困厄、智慧与愚蠢、德行与罪恶昭示于众,以涤荡人的灵魂。
要通过审美教育造就完善的人,感性和理智相和谐的人,亦即所谓的“古典英雄”。
古典文学闭眼不看眼前而往前看,为未来描摹人道主义图景。
第二派别是雅各宾派,主张文学干预政治,为革命鼓呼。
他们书写传单,发表演说,号召起义,甚至建议莱茵区与法兰西共和国合并。
席勒对其行动表示“殊不可解”,认为这将使他们“蒙受耻辱”。
第三个文学派别与这两派并存交叉,也就是所说的浪漫派。
浪漫派也反对法国革命,更反对在德国演出那同样的“血腥场面”;提出文艺要独立,要作者读者脱离眼前的困扰而回归自身、回归主观;要在文艺中追求美,追求自由,追求无限,使生活诗意化。
弗•施莱格尔说:“浪漫主义的诗艺是一种进步的、包罗一切的诗艺,它的使命是将诗艺中相互分裂的体裁重新结合起来,使诗艺和雄辩术与哲学相联系,还应把诗与散文、天才与批评、艺术诗与自然诗混合或融合起来,使诗充满活力,无拘无束,并使生活与社会充满诗情画意。
只有浪漫主义的诗才是无限的,才是自由的。
诗人任凭兴之所至,而不能忍受任何规律的约束,此乃它的第一要义。
”浪漫派从狂飙突进运动那里接受了对天才的崇拜,将艺术的主观性和非理性强化到至神至圣的地步,放大了艺术家的自我意识。
其实这正是浪漫派艺术家在政治上软弱无力的表现,艺术成了政治失意的代偿物。
正因为如此,在浪漫派的作品中艺术家自身的问题往往处于中心地位。
他们痛苦的经历、孤芳自赏、自命不凡、自我意识,以及与鄙俗的环境所发生的冲突,常常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浪漫派的背后是唯心主义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叔本华),在这种哲学的鼓舞之下,施莱格尔、诺瓦利斯、蒂克等人将精神、想象力、诗的创造力抬到吓人的程度。
施莱格尔所说的“诗人任凭兴之所至”,正是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绝妙体现。
后来诺瓦利斯也有类似的表述:“世界一定要浪漫化……我赋予卑微以高深,俗常以神秘,已知以未知的威严,有限以无限的灵光。
如此这般,我便完成了浪漫化的进程。
”诺瓦利斯简直成了魔法师,手挥魔杖,念念有词,说声“疾!”,界限就会消失,腐朽就会化为神奇;大千世界的沉浮完全由其主观精神主宰,宇宙万物成了“自我”的一统天下。
浪漫派追求的是无限,是下意识,是梦境、奇境、幻境,是神怪,是无休止的渴望;它取消信仰与知识、艺术与宗教之间的界限;它强调所有艺术之间的联系;它要建立一种整体艺术,一种“包罗一切的诗艺”,最后将一切归化为诗。
大而言之,这是所有体裁的混合;小而言之,追求一种“联觉”的效果。
浪漫文艺主观随意性强,追求“无限”这一高远目标,因而结构松散,与古典文学前后呼应、工稳严谨、和谐统一的文体不可同日而语,这在前期浪漫派身上表现尤甚,作品常常采取开放形式,即所谓有头无尾的“断片”体。
唯心主义哲学最后的归宿往往是宗教。
在大动乱的年代许多人处于“无树可栖,无枝可依”的彷徨境地,宗教便成了最好的庇护所。
浪漫派作家的作品或多或少,或浓或淡都带有宗教色彩。
诺瓦利斯在《基督教还是欧罗巴》一文中鼓吹宗教是立国之本,认为有着统一基督教的中世纪才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对待德国浪漫派,以往抓住它的某些弱点常常扣上“反动、病态、消极”的帽子,全盘否定。
其实德国浪漫派远非步伐协调、整齐划一的运动,从1798年施莱格尔兄弟创办《雅典娜神殿》算起,到1830年结束,长达三十多年,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同一阶段也有不同的派别;即使同一派别也各有其侧重点。
这里切忌以偏概全,以某一派的特点概括整个浪漫派的特点,以某一人的特点概括某一派的特点。
在进行评价时要抓实质本质,不可抓住片言只语而不及其他。
浪漫派本身充满着矛盾,应当尽可能客观全面地看待浪漫主义运动。
歌德批评过浪漫派,说浪漫派是病态的,浪漫派诗人是“病院”诗人,可他本人受到浪漫派极大影响,他的《浮士德》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海涅在其《论浪漫派》一书中嬉笑怒骂,对浪漫派进行了批判,但也不得不指出,他也有些偏激,甚至大耍粗口,进行人身攻击;他本人却对浪漫派挥之不去。
浪漫派和古典派在创作方法上有分歧,前者主张“任凭兴之所至”,后者则认为,“在限制中才显露出能手,只有规则才能给我们自由”(歌德)。
他们面对现实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一个是“顾后”,一个是“瞻前”。
但两者都不满现实,逃避现实,都在现实面前迷惘。
它们都欢呼过法国大革命,都对四分五裂的德国的落后鄙陋状态深恶痛绝,都对孜孜为利、蝇营狗苟的小市民抱着反感的态度。
两者都逃避,浪漫派逃避到中古和东方,古典派则逃避到古希腊和罗马。
浪漫派从封建宗法社会的“好处”和“妙处”来批判资本主义的“坏处”,但其出发点和古典派是吻合的,都向往一个幸福康乐和谐的社会。
以席勒和歌德为代表的古典派闪耀着民主人道的光辉,浪漫主义文艺沙龙也充溢着民主进步的气息:突破了封建等级的界限,参加者除了思想自由化的贵族而外,主要成员是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
沙龙的中心人物往往是才智出众的女性;在这里,自由讨论取代了死板的礼仪,对友谊爱情的看重代替了贵族那种洛可可式的玩世不恭;在这里,思想比理智更受到重视。
沙龙完全不同于思想僵化、等级森严的贵族团体,也和那种重利轻义的资产阶级环境大异其趣,是友情和共同的追求将沙龙参加者联结在一起。
最初的浪漫派在沙龙里曾掀起歌德崇拜的第一次热潮,诺瓦利斯所属的耶拿派对歌德推崇备至。
过去过分强调了古典和浪漫之间的差异,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共同处。
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浪漫文学,都同属于资产阶级文学,因它们有共同思想基础。
德国浪漫派的实质并非复辟倒退,而是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是现代意识的表现。
如前所述,德国浪漫派的哲学基础是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强调精神,放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重视灵感,崇拜天才,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在自为的,它本身就是哲学领域内的浪漫主义运动。
没有浪漫主义,就不会有德国古典哲学的伟大成果。
正如恩格斯所说,古典哲学的浪漫主义“是政治变革的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