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表现主义

合集下载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世界电影史展示: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电影文案历史事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时代印记与社会背景,特定的时代背景不仅影响社会事件与国家命运,更影响着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独立的、会思考的灵魂。

因此在探究文艺作品以及当中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时,我们绝对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人们整个的思考与探索的精神状态。

而说起欧洲先锋派电影,说起“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我们不得不探讨起的是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中,除了极小部分的民族解放与国家自卫目的之外,其余的参战方都怀有野心勃勃的政治经济利益。

战争历时四年多,战场浩大,战线苦长。

生死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伤痛却是一辈子的。

战争之后,战胜国职权者忙着瓜分利益,战败国职权者忙着复仇与重兴。

但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每一方的人民,不仅他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他们的心理与精神状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戕害。

这些充满苦闷、怀疑、恐惧的人们,他们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解脱,但是他们想要表达,想要转化这样一种情绪。

于是,这个战争时代下的文艺与思想产物附有浓重的时代印记。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时代的作品风格各异,诞生了许多流派与大家。

一战后,世界形成一股现代主义思潮,在美国,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产生,作为战胜国人民,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却目睹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

他们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

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文学、建筑等领域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出现了衰退趋向。

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开始兴起,中国深受世界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像。

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诞生了法国的“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流派,德国的“表现主义”“写实主义”流派。

论新表现主义的现实意义

论新表现主义的现实意义

论新表现主义的现实意义作者:刘晨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11期摘 ; 要:新表现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于德国,作为一股新兴的艺术形式,新表现主义在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具有新时代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新表现主义;德国;流派中图分类号:J20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2-0286-01所谓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顾名思义,它是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

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

作为波普艺术(流行艺术)和极少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

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

他们抓住德国的创伤,试图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

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 ,1941-)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于1941年生于莱辛贝格/伯门。

七岁时随父母迁居西德。

在西德,他从1956-1961年先后在克莱菲尔德和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学院学习。

21岁的吕佩茨到了西柏林并开始了他所谓的“颂赞绘画”。

[表现主义,德国,特征]论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德国,特征]论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论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和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

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

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一、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人物代表先驱:蒙克、康定斯基等。

表现主义的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 瑞典。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

他把梦魇鬼魂搬上银幕,将人、亡魂幻影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

在20 世纪初的欧洲文艺运动与思潮中,表现主义以其鲜明的外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典型代表人物:凯尔希纳(1880-1938),是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凯尔希纳早期从事绘画与木刻,在慕尼黑艺术学校进行深造学习。

他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疾病与穷苦的煎熬。

他深受高更和梵高创作画风的影响,强烈崇拜反自然主义色彩的表现方式。

1901 年他前往德累斯顿学习建筑,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于1905 年与海克尔、洛特鲁夫等成员成立桥派。

他们期望如巴黎野兽派一样能在当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凯尔希纳1911 年定居柏林,开办现代绘画研习所。

在1933 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从美术馆移出、没收捣毁。

纳粹上台后迁居瑞士,然而这次的迁徙并没有使凯尔希纳看到希望,德军进入奥地利,边境距离凯尔希纳的家25 公里。

这一次他彻底感到绝望,在长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开枪自杀身亡。

他的主要作品有:《街道》《街头五个女人》《桥社画家肖像》《马戏团的骑士》等。

凯尔希纳作为桥社的重要一员,他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绘画风格上,凯尔希纳以叛逆、抽象躁动、狂放不羁惊世,他崇拜梵高与塞尚,但在作品的表达气质上并不具备欢快的灵动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德意志民族的坚韧奋发的风格。

德国表现主义、巴黎画派

德国表现主义、巴黎画派

苏丁
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史密洛维奇地区一个犹太人 家庭。父亲是当地的一位裁缝。他从小喜欢画画。 16岁时曾先后在明斯克和维尔纽斯的美术学校作 过短期培训。1913年他得到了一个有钱医生的赞 助,前往巴黎;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在巴黎 期间,他结识了同样具有犹太血统的艺术家夏加 尔、莫迪里阿尼等人,并通过他们认识了巴黎其 他先锋艺术团体的艺术家们。在和这些先锋艺术 家们的交往中,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二者差别
“桥社”的艺术家们可以说是德国表现主 义的一批纯粹的表白者。
“青骑士”更注重理论上的探索。他们对 形而上、宗教、社会心理学等方面都感兴 趣。同时,也受到了后印象派、野兽派和 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与“桥 社”相比,“青骑士”的艺术家们更具有 知识分子的气质。同时,他们的艺术探索 导致了以后几年中所产生的绝对抽象的艺 术表现形式。
力的挑战。后来由于内部成员之间的观念 发生了争议,到1913年,这个艺术团体宣 告解散。
“青骑士”成立于1911年。创始人是康定斯基和 马克。这个团体的雏形是为了记载1911年前后在 德国出现的现代艺术活动所创办的一个年鉴编辑 社。创办这本年鉴是为了对抗当时德国慕尼黑新 艺术家协会中的保守势力。他主要以介绍先锋艺 术为主,因此深得许多年轻德国艺术家们的拥护。 久而久之,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就团结在了“年鉴” 的周围,形成了这样一个先锋的艺术团体。由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时的发起人之一马克 和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应征入伍。马克战死在德国, 而康定斯基也返回了俄国。所以,到1914年,这 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团体也就这样悄然解体。
纵观苏丁的作品,无论是人物、风景,还 是静物等其他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形色关 系,都是他通过直觉直接表达出来的某种 内心极其愤恨的情感和强烈的对现实社会 的不满的呐喊。可以说,他的作品的变现 力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派

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

【7.4】德国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主要有两个集团组成:德累斯顿的“桥”社(北德)和慕尼黑的“青骑士”俱乐部(南德)。

桥社成立于1905年,它的创始人是凯尔希纳、黑克尔,尔后参加的有诺尔德、佩希斯泰因等。

凯尔希纳在一份宣言中声称:“每一个人,每一个属于我们的人,直接地、毫不虚伪地表现出驱使他们进行创作的东西。

”他们赞赏凡·高和高更的作品,对蒙克持肯定态度,而且对原始艺术怀有虔诚态度。

不过他们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他们描绘自然和城市中变化多端的世态万相,总带有一股愁闷的、空虚的、木偶般的神态。

桥社在风格上的探索,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在形式上起先多采用流畅、松弛、自由、柔和的线条,尔后就逐渐倾向于紧张、曲折、斜向,最后又变得短促、坚硬,这只是总的画风。

在南德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活跃着另外一个表现主义集团,取名“青骑士”,成员有马尔凯、克利等。

法国的德劳内在立体主义基础上的松散的几何形结构,大胆吸收色彩光学原理而创造的色彩技法,都给“青骑士”成员很大的启发,他们视他为“现代美术”的缔造者。

青骑士集团的宗旨与桥社一致,但表现语言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

他们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任何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

主要表现在康定斯基的艺术中。

∙2008-7-4 12:01∙回复∙∙小雪love庆庆∙2楼康定斯基等人1911年脱离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而成立青骑士社。

“青骑士”一词,产生于这年初冬康定斯基与马尔克的一次闲谈。

康定斯基曾在其《自传》中回忆道:“我们都喜欢蓝色。

马尔克喜欢马,骑士则是我的主题。

我们两个很自然地说出…青骑士‟的名称”。

在青骑土社中,康定斯基是最核心的人物。

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艺术家,早年曾在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学和政治学,曾受聘为俄国一所大学的法律教授,也从事过业余的人种志研究。

他精通音乐,还系统钻研过西方现代哲学,尤其信奉通神学和通灵术……。

德国新表现主义

德国新表现主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 以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当然,它不是简单 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作为波普艺术和极少 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 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 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 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代表人物:约尔格· 伊门多夫 乔治· 巴塞利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艺术凭借“没有有 力的文化传统因而也就没有文化传统的压力”这一 年轻野蛮的优势,裹挟其在东西方冷战中形成的 “霸主”地位.开始在国际艺术界扮演着领导者和 文化输出大国的形象。 二战之前,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 欧洲一直扮演着高高在上的“文化贵族”角色,是 美国的“奶妈和移民文化寻根的归宿地”,在欧洲 知识精英的眼中,美国文化通常被视为欧陆文化的 一个劣质拷贝。 产生了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一种“反哺”现象
代表人物
乔治· 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作为德国 “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发展出一 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重现传说中的英雄人 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巴塞利兹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 叙事性和象征性。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 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在 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 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 特的画面形象

进入1960年代以后,美国艺术的创新已经显得毫无 节制而且粗制滥造,艺术逐步走向一种力和荣 誉地位的丧失使德国人产生失落心理,德国人强烈 的文化自尊心导致悠久的表现主义艺术传统的复苏 另一方面,德国文化传统使德国艺术家对美国文化 的浅显和波普化倾向的抵触。
归纳

德国新表现主义浅议

德国新表现主义浅议
社 科纵横
青年与社会
德 国新表现 主义浅议
郭 锐
新乡 4 5 3 0 0 7) ( 河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河南
【 摘 要】 德 国新表 现主 义是一 个 多元化的 艺术运动 ,在2 0 世纪八十年代 对欧洲与 美国的艺术产 生了深远 的影响。德 国 新表现主 义艺术 家试 图探 索德 意志文化 的根基 ,让 自己的创作与德 国历 史与文化观 念 紧密相连 。他 们在作品 中往往 呈现 出对 民族传统 的缅怀和对战败 历史的反思 ,抑或批 判社会 阴暗面 ,抑或 自我嘲讽 。德 国新表现主 义艺术成为战后 第一面能与 美国
艺 术 相 抗 衡 的 旗 帜 ,对 视 觉 艺术 的 发 展 方 向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 关键词 】 表现 主义 ;新表现 主义 ;巴塞利兹 ; 基弗
德 国是一个有 着厚重积淀的文化强 国,它的哲学与艺术 对 世界 文化 有着深 远影 响。2 O世纪初 期 出现 的德 国表 现主 义拥 有基 希纳 、黑克尔 、康定斯基 、马尔克 、克利 、贝克曼 、 迪 克斯等等大师级 的艺术家 ,德 国表现主义也 由此推动 了西 形象来表达思想 ,他们不 主张过度地扭 曲现实对象 ,认为变 形与夸张是为 了更好地表现表现主义更为具 象。 德 国新表 现主义绘 画出现了诸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其 中乔 治 ・ 巴塞利 兹是最 为有名 的一位 。巴塞利兹 1 9 3 8年生 于东 德 ,2 0岁 时穿越柏 林墙来 到西 德。从七 十年 代末 开始 巴塞利兹开始 画一些上下倒置 的人物或动物形象 ,这些作品 往往尺幅 巨大 、色彩鲜艳 、笔触奔放 。巴塞利 兹这种倒置的 作品表现形式与人们一般对 于架 上绘 画的欣赏习惯相悖 ,正 是这点将观者 的 目光 引领 向作 品本 身。不过他的作品却并未 因为画面 的翻转而削减 画面 的稳定性 ,反 而加强了在混乱颠 倒 中呈现 出来 的独特个人情感 。巴塞 利兹 强调作品的形式特 征 ,他说 : “ 我想绘 画对象 不再具有 固有 的重 要性 ,所 以我 选择没有意义 的东西 ……绘 画客体不 表达任何 东西 ,绘画不 是达到一个 目的的手段 ,相反 ,绘画是 自发的” 。 安塞姆 ・ 基 弗 是 另 一 位 重 要 的新 表 现 主 义 画 家 ,他 1 9 4 5年生 于德 国 ,曾被 誉为 “ 成 长 于第三帝 国废 墟之 中的 画界诗人 ” 。他 的作 品主题往往 晦涩难懂 、饱 含诗 意 ,画面 呈现 出厚 重 的沧桑感 ,形式 极其 现代 。基 弗 是波伊 斯 的学 生 ,他秉承 了他老师 的很多观点 ,也被视 为”德国罪行的考 古学家 ” 。基弗 重视对德 国历史文 化 的重新 审视 ,特别 是纳 粹时期的德 国,他寄希望用绘 画去介人历史 ,助其民族的复 兴。但不 同于波伊斯 的是他避免在作 品中探讨 当下的社会问 题 ,更没有波伊斯那样 的政治野 心。基弗 在作 品里描绘了大 量纳粹时期遗 留下来 的沦为废墟 的建 筑 ,这些 建筑曾经是集 权的象征 ,不过现 已被 战争毁坏殆尽 。他 在绘 制这些遗迹时 运用 了大量油彩 ,以及废 金属 、石 头 、砂子 、树 叶 、稻草 、 树脂等等综合材料 。他在作 品中一再反 映纳粹 时期的德国景 象 ,但很难从作品里读懂他对于纳粹 的真 实态 度 ,不过不管 他是持批评或是 同情都不可抹杀他作 为一 位伟 大的艺术家的 身份。 除了巴塞利兹 和基弗 ,德 国新 表现主义画家的杰出代表 还包括 A・ R・ 彭克 、约 尔格 ・ 伊 门多夫 、马库斯 ・吕佩 尔 兹等等。新表现主义 的艺术家们坚持用传 统的材料 和方式与 美国艺术相抗衡 ,将具象艺术重新带 回被抽象 和观念把持的 七十年代 ,使二战后的欧洲艺术家重新受 到国际关 注。这一 流派动摇 了纽约作为 当代艺术 中心 的地位 ,决定 了后十年艺 术的发展 方向 ,其 意义深远 ,影 响至今 。 参考 文献 【 1 ]王瑞 芸. 新表 现主 义—— 西方 后现 代 艺术 流派 书 系 【 M】 . 北京: 人 民美术 出版社, 2 0 0 3 . 作者简介 :郭锐 ( 1 9 7 7 - ),重庆人 ,毕 业于四川美术 学院油画 系,现为河 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 师,研 究方向 :

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

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

浅析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概述:发生于1970年代末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区别于原来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以美国主导的波普艺术、抽象艺术以及观念艺术世界中,以德国国家力量推出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成为西方艺术内部一股强有力的抗衡力量,深深影响了世界艺术发展的轨迹。

关键字:德国;新表现主义;格林伯格;一.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世界背景及环境(1)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世界背景①.时代背景:德国新表现主义是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以绘画为主的思潮。

其世界背景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一分为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争中最大的胜利方在经济上迅速发展,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霸主,在文化上一度成为标杆,并对欧洲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压制状态。

欧洲战后的文艺界有强烈的不愤,认为美国属于暴发户,他们认为文化精神的根在欧洲,决定在艺术内部要有一些作为,这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形成的内在动力。

德国在战后尤其是60年代后,社会秩序与国家经济恢复的异常迅速,德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国家内部开始强调尊严、文化、精神等问题,并开始重新思考在西方内部的位置。

②.文化背景:欧洲的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在欧洲兴起并方兴未艾的时候,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产生发展的时期,新的思想被生产出来并为德国新表现主义注入了思想动力。

③.人文背景:左翼色彩浓厚的博伊斯带出来的一批学生,如基弗、伊门多夫都有艺术上的对抗性,并延展在政治方面的抗争。

(2)德国内部艺术的状态首先,德国经济的快速复苏,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使得德国本身也具备了实力与资本与美国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本土的艺术家想要扮演更多国际舞台的角色呼声越来越高。

其次,从艺术界内部来看,威廉帝国时期非常重视历史画工程,因其从国家的历史与民族的传奇为出发点,能够很好的为本国的合法性做图像的证明,以此来团结凝聚人心,并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所以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统治时期,德国艺术界一直有重视具象绘画的传统在。

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

表現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前言假如說印象主義是法國的:那麼表現主義則是德國的。

印象主義僅只一種情調,或是一種美學的努力:它附帶的沒有特殊的戲劇形式或技巧。

表現主義則反:他對於戲劇的題材既抱有一定的態度,對於這個題材的處理也有一套新鮮的方法。

表現主義的作風,自從一九一O年至一九二O年之間發展在柏林,由於其內容廣泛,使一般批評家對他的意見頗不一至。

究其因有二:一.方法與目標沒有分清楚。

二.表現主義再基本目標上雖是反寫實主義的,但它擁有一大批理想不盡一致的信徒,這一點也是大家沒認清的。

譬如斯特令堡和韋特金所用的某些方法,可說是表現主義「方法」的前身,然若這兩位前輩作家的目標是「表現主義的」,那就錯了。

因此,要尋出表現主義的真義,首先必須在我們的心目中,把它所用的技術與方法,和他追求的理想目標分別開來,然後,在從它的複雜矛盾的各個作品中,去尋求他們共同的精神。

表現主義的目標一般來說,表現主義的戲劇技巧,乃是取自霍卜特、曼韋特金和斯特令堡等人的實驗,而加以演化者:他以短的「場」(scenes)代替較長的「幕」(acts);對話多語出突兀,音樂上頓音的效果;以寓言式的象徵代替「真實的」人物;自由的使用燈光,以代替寫實主義的佈景;講求集體的效果,不用單個的人物。

這些技巧上的新穎作風,在三十年代裡,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其中並包括了若干以心理分析為目標的「主觀劇」作家。

我們所必須認清的是:真正的表現主義的作家,是絕對反對印象主義的內向性的。

他們所追求的,不是個人靈魂的隱密,乃是群體之中人的暴露:縱有時寫出關於心理的分析,也是屬於觀眾心理。

的若說印象派劇作家是浪漫詩人的後亦,則是表現主義者即屬於一種現代的古典主義。

表現主義的基本原則,是逃避心理分析,逃避整個新浪漫主義間接的、兜圈子的方法,而代之以突出的、經濟的、直線式的表現法。

表現主義的方法,與一九O八年誕生於巴黎的立體派(Cubism)繪畫頗為接近:即深入現實的曲線之下,表現它的基本的平凡的平面。

德国表现主义的起源

德国表现主义的起源

德国表现主义的起源德国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运动,受到广泛认可并在多种艺术形式中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且重要的艺术流派,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因素、主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等方面探讨德国表现主义的起源。

一、历史背景表现主义的兴起与德国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正面临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一时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渐被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所取代。

人们在新旧交替的环境中体验到深刻的不安与动荡。

随着城市人口的大幅增加,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贫富差距扩大,人们普遍感受到生存环境的压迫与精神的孤独。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紧张局势也愈发严重。

政治动荡和社会问题让人们内心愈加焦虑,这种焦虑和苦痛催生了艺术家们对自我、现实和存在的重新审视。

在这种背景之下,德意志帝国所培养的一批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希望通过更加直接和主观的表现手法来发掘内心真实的情感。

二、文化因素除了历史背景外,德国文化与思想潮流也是影响表现主义形成的重要因素。

19世纪末期,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了一种对传统道德观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新思潮,他认为个人应该超越既有的道德框架,自我实现真正的自我。

这一理念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得许多艺术家接受了打破传统界限、追求个体情感和内心世界表达的新思想。

此外,心理学的发展也为表现主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引导人们关注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欲望,艺术家们开始探索人类心理深层次的冲突。

表现主义强调情感与心理状态,通过极具个性化和主观性的手法传达作者对生活及存在的不满与疑问,这无疑使其温室中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强烈的表现模式。

三、主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德国表现主义涵盖了绘画、文学、戏剧等多个领域,其中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在风格上具有鲜明特征。

以下是一些主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1.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虽然爱德华·蒙克是挪威画家,但他的许多作品在德国表现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德国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的共性和差异

德国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的共性和差异

术家所具有 的革命精神” 这也值得质疑和商榷 。 。 新表现主义 家 多数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 间 , 他们 的 笔所向 。 往 涉及到“ 战争和 民族分裂 ”涉 及到德 国“ , 最不光彩 的纳粹历 史” 。
国 宝 级 的 大师 伊 门多 夫 的作 品展 示 着 德 国历 史 上 “ 多 的政 治 和 诸
际 情 况 的 , 少 是不 全 面 、 深刻 的 。 至 不
主 义绘面为例 , 阐述其不 可否认的社会意义 , 以廓清人们对它 的
误解。
2 0世纪之初 的表现主 义者画笔所 向是 当年“ 文明 ” 1业 带来 的一系列社会 问题 , 希特勒执政后 , 们更是将锋 芒对准 了法西 他

情 绪 发 泄 各 有指 归
长期 以来 ,有一种观点认为 :德国传统表现主义很少有象 “ 征性 。德国的早期表现主义基本上没有观念 , 尤其没有当代 艺术
所 强 调 的政 治 和 丰 会 批 判 的观 念 ,他们 是 用 色 彩 和 笔 触 来 强 调 十
艺术家个人 的情绪 , 并以此去对抗失去 了人性 的现代城 市 , 而不
斯 的 独裁 统 治 , 为社 会 底 层 的 黑 暗 、 苦 、 痛 死 而呐 喊 。正 凶 为 如 此 , 特 勒 将 这 派 画 家 视 为 眼 巾 钉 、 中刺 , 恶 痛 绝 地 斥 之 为 希 肉 深
通常意义的表现主义是相对 于写实 主义而言的 ,绘画领域
里 的 表 现 主 义 也 是 如 此 。 从 这 种 意 义 上 看 , 有 冠 之 以 “ 现 主 所 表 义 ” 艺 术 流 派 自然 有 它 的共 同性 。 一 个 多 世 纪 来 , 德 国画 坛 的 在
上先后 登 台过两 次表现 主义 , 即传 统 “ 现主 义” 新表 现主 表 和“ 义” 。传统表现主义m现在 1 世纪末至 2 9 0世纪初 。当年德同的 三大艺术运动 , 桥社” “ 骑士派” 新客观 派” 重个 性 、 即“ 、青 和“ , 重 感情 色彩 、 重主观表观 , 色彩上追求强烈 的对 比 、 型扭 『和 在 造 ¨ I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参考的书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参考的书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参考的书德国表现主义油画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强调情感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种艺术风格的书籍参考,对于了解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历史和艺术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列举了一些值得参考的书籍:1.《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史》《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史》是一本系统介绍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发展和代表作品的著作。

该书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油画艺术家和作品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于理解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历史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2.《德国表现主义油画作品全集》这本书是一部收录了大量德国表现主义油画作品的作品集,涵盖了诸如艾米尔·诺尔德等众多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3.《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理论与批评》该书对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理论和批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到作品的受众反应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价值。

4.《德国表现主义油画与社会变革》这本书从德国表现主义油画作为一种反映社会变革的艺术运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德国表现主义油画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通联。

总结来说,以上列举的书籍是关于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重要参考书目,通过阅读这些著作,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历史、艺术风格以及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是学习和研究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重要资料。

续写:5.《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和传承》上述提到的书籍重点介绍了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历史、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而《德国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和传承》这本书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和艺术传承。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德国表现主义油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影响,还探讨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传播和影响。

该书以系统性的角度,剖析了德国表现主义油画与当代艺术的通联,以及其对后世艺术的启发和影响。

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doc

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doc

分析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特色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表现主义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简介】电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海报一、关于表现主义在德国表现主义兴盛之前,意大利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法国的艺术电影都将电影的想象力局限于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对于电影的探索尚在爬行之中,而从罗伯特维内开启了表现主义的大门,电影进入一个疯狂的幻想世界。

尽管这疯狂的幻想世界也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却使电影艺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值得肯定。

表现主义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作用。

表现主义电影典范《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希区柯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的巨大成就在于首先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表现形式,其次是使得电影艺术化,从表现表象到剖析本质表现心理探讨人类社会的救赎策略。

先锋派的表现主义运动则在1910年前后开始于慕尼黑。

它是一种反对印象主义及自然主义的流派,同时表现在音乐、文学、建筑、绘画等各个方面。

在德国战败之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表现主义入侵柏林的街道上,广告画、剧场、咖啡馆的装饰,商店招牌和窗饰上都蒙上了表现主义的色彩。

而《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的诞生也与一个重要前提紧密相关——魏玛共和国时代。

民主的议会制整体的建立,包括妇女选举权在内的公民权的进步,推动了社会上的一系列深刻变革。

除了受政治的影响,表现主义的诞生还受到其它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三位“狂飙社”表现派画家: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与华尔特·雷曼。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学艺术如果不知道德国表现主义,是不能原谅的,这个学派时间虽然不长,却广泛地影响到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领域,很多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都曾喜爱并尝试过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电影学派,它再一次把人们对真实的探索引入人的内部,进而通过个人去发现社会的现实。

时间: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人物:罗伯特·维内、弗里茨·朗、弗莱德立希·茂瑙、保罗·莱尼、乔治·威廉·派伯斯特、保罗·威格纳意义:1.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们在扩展表现真实的角度和手段上功不可没。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反对对现实的描摹,艺术的品质和力量都来自于对内在的实质的揭露。

艺术家家理应穿越日常经验的表层和外在世界的环境,直接抵达灵魂的处所。

一切外在的表象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并且是不重要的。

从这样的立场出发,表现主义作家们反对印象主义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的肤浅,同样也反对自然主义对生活现象的陈旧摹写。

他们的中心在于——穿过具体可感的表象,获得对抽象的永恒的内质的把握。

2.表现主义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手段,造型的风格化以及对于环境、气氛的渲染手段后来被很多主流电影使用,如今,在恐怖片、犯罪片等电影类型中,表现主义手法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起因:1. 源于绘画:在1901年巴黎举办的一场画展中,法国画家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的一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组油画作品的总题名就是《表现主义》。

摄影术的出现使绘画走向抽象主义的道路。

而电影作为新兴技术形式(当时普遍不认可电影是真正的艺术)也迫切得需要得到艺术界的认可。

2. 超现实倾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最新 什么是新表现主义?-精品

最新 什么是新表现主义?-精品

什么是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New-Expressionism〕[基本概念]所谓新表现主义,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1个新流派,顾名思义,它是以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

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

作为波普和极少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1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

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新表现主义作品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有1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

他们抓住德国的创伤,试图探索德意志的根基。

早在60年代,尽管还鲜为人知,但德国的表现主义已经开始复兴,或可以说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

东德的维尔纳·蒂布克和维利·西特的作品已开此先河,他们的作品混合了毕加索、古图索和德国第2表现主义的特征,尽管内容粗俗,但却是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和交流的媒介。

同时,出生地在东德却因“政治不成熟”被子驱逐的巴泽利兹,在西德也开始以他的个人画展向人们展现这种新的艺术风格。

它们奠定了德国新表现主义思想上的基础,这就是不可能保持脱离政治的态度,而是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对民族命运和政治风云的反映,这对8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产生了影响。

吕佩兹7作10年代作的《酒神颂歌》系列作品,有效地利用钢盔、谷穗、军帽等典型的德国素材。

而约尔格·伊门多夫的《德国咖啡馆》系列则通过分割的画面表现出对德国分裂的批评态度。

浅析安塞姆·基弗的装置艺术作品符号

浅析安塞姆·基弗的装置艺术作品符号

装置艺术是场地、材料和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综合使用各种艺术手法的自由开放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地点分为室内和室外。

观众被带动起所有感官系统,置身于作品之中,成为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基弗有很多装置艺术作品,如《两河流域—女祭司》《罂粟和记忆》《容器的破碎》《二十年之孤独,1971—1991》《大革命中的女子》《古代的女子》《七重天塔》《乌克兰—给保罗 策兰》等。

从2006年开始,他越来越关注巨型复合型的装置艺术作品,如《陨落的星空》等。

一、装置作品中的符号——书书这一符号在基弗的创作中出现较为频繁,他对书非常热爱。

2008年,基弗被授予德国“图书和平奖”。

基弗说,他的作品大半属于书,而他制作的书并不是常见的纸质书,而是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

他的书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是精神和物质的混合体。

1993年,基弗在纽约举办了“二十年的孤独”展览。

这个展览的主装置由基弗不同时期的三百张画布随意叠放而成,其中掺杂着碎石、尘土、树枝和干枯向日葵等。

后厅的两张桌子随意放置了36本书,少部分书页有几张照片、咖啡渍和创作者的精液,书页大部分是空白的。

在基弗眼中,这些页面包含了一切,他把这二十年的时光深藏在书里。

《植物的隐秘生活》也是书籍形式的作品。

这一系列作品造型为将近与人等高的打开放置的书。

在巨大的铅制书籍面前,观众显得如此渺小,不禁让人们想到“每颗星星在地球上都有与其对应的植物”。

基弗的书籍作品似乎在诉说:实体书籍正在经受着电子革命的侵袭,随着电子书的兴起,有着千年历史的纸质书籍正在被人们遗忘,文本格式的转移使人们的阅读变得更加碎片化。

二、装置作品中的符号——塔楼《七重天塔》是基弗配合铅制书、铅制舰和花等物体建造的系列大型混凝土结构的作品,为2004年至2005年在米兰展出的七座塔楼。

铅在350摄氏度的温度下能变成流动的液态。

在《七重天塔》中,混凝土象征脆弱,铅在各个楼层间起到了减震的作用,使相对脆弱的混凝土有了柔韧性。

新表现主义

新表现主义
了冷战时代的恐怖与隔离的心理经验,特别是德国一分为二之后机心态的典型代表。
A.R. 彭 克 作 品
西格玛· 波尔克(Sigmar Polke,1941-2010)是一位画家、摄影师及版
画家,是上世纪60年代“资本现实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德国新
表现主义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在德国享有盛誉。 波尔克1941年出生于奥莱希尼察(现波兰领土),1953年搬家至德国
维利希,同时给一名玻璃画家当学徒。波尔克后来到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
求学,并创作出他的第一件资本现实主义作品,其作品针对于社会写实主 义和波普艺术有着反讽的意味,在1963年的一次展览中,波尔克组织格
马 库 斯 吕 佩 尔 兹 作 品 ·
马 库 斯 吕 佩 尔 兹 作 品 ·
马 库 斯 吕 佩 尔 兹 作 品 ·
马 库 斯 吕 佩 尔 兹 作 品 ·
约尔格· 伊门多夫(Jörg Immendorff)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大 师,1945年生于德国布勒卡德,70年代他曾属于一个崇尚毛泽东思想 的党派,这在当时欧洲青年反思社会时是有代表性的倾向。他曾被冠 以“政治卡通大师”、“社会现实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名头, 当时的东德还曾称他是“修正主义”,从这些名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有极强的政治性的艺术家。这些冠名随着世界政治的变化都渐渐失去 意义,而他的艺术本身依然是世界艺术中有持续影响力的语言之一。 而约尔格· 伊门多夫的《德国咖啡馆》系列则通过分割的画面表现出对 德国分裂的批评态度。
《德国咖啡馆系列—爱你的祖国》
《德国咖啡馆系列—给谁的光芒》
《德国咖啡馆系列—FF带来的》
《德国咖啡馆系列—胜利》
A.R.彭克(A.R.Penck,1939-),曾用名Ralf Winkler,1939年生于德累斯 顿,在东德接受艺术教育,后来到了西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历史上,德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以其哲学和艺术具有对世界根本性的影响力。

产生于20世纪早期的德国表现主义,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绘画大师,他们发展了来自法国的后印象主义的风格,加入德国精神,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二战的结束,这种文化上的荣誉地位却很快归属了纽约。

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于1945年熄灭之后,世界被一分为二。

两大对立的阵营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对弈格局。

德国作为战争的肇事者在战败后,成了分割和对立的标本,东、西德国被人为地拉向两个方向。

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却在战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华盛顿作为政治强势极点的同时,纽约成为战后世界艺术的中心。

美国人在战后的40年里,始终把文化艺术作为有力的冷战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身的文化强势,在意识形态领域施加影响。

评价: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它采用了色面绘画的色面层次组织,也采用了最少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和波普艺术的形象。

他们的作品没有限定的题材内容,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

他们的作品起到了恢复德国艺术影响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德国的文化精神。

德国人认为,德国文化的独特使命就是发掘原始的、精神性的图像的意义,新表现主义的探索正是这一意义的体现。

新表现主义绘画体现了德国绘画和文化的伟大历史传统,是真正具有德国性的艺术形式。

背景:
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以一个有活力的现代主义流派的荣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政府以经济为手段的强力推动下,它的影响力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艺术的主流。

然而这种美国艺术风格的源头却来自德国。

战后,德国影响力和荣誉地位的丧失,使德国人产生的失落心理是容易理解的。

另一方面,德国文化传统使德国艺术家对美国文化的浅显和波普化倾向的抵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博伊于斯的“社会雕塑”观念正是以一种充满历史和社会关怀的德国方式对美国文化进行了有效地对抗。

在绘画领域,一批艺术家创造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潮流所获得的世界影响力成功地恢复和加强了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文化地位。

乔治-巴塞利兹,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兹,A-R-彭克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群体中的四位杰出代表。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
——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重现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巴塞利兹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叙事性和象征性。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

在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特的画面形象
代表作《倒置的形象》
巴塞利兹以“倒置的形象”强调了其作品的独特形式与个性,这种发掘原始精神性图像的意义,正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不断探索展示的精神内涵。

约尔格·伊门多夫(Jörg Immendorff)
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大师,1945年生于德国布勒卡德,70年代他曾属于一个崇尚毛泽东思想的党派,这在当时欧洲青年反思社会时是有代表性的倾向。

他曾被冠以“政治卡通大师”、“社会现实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名头,当时的东德还曾称他是“修正主义”,从这些名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极强的政治性的艺术家。

这些冠名随着世界政治的变化都渐渐失去意义,而他的艺术本身依然是世界艺术中有持续影响力的语言之一。

代表作《德国咖啡馆》
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
1941年4月25日生于波希米亚的莱布瑞克,1948年举家迁往德国西部。

他曾干过一年煤矿工人,后在杜塞尔多夫学院学习,1962年到柏林。

1970年获得艺术奖学金资助,使他有机会在佛罗伦萨学习生活一年。

次年,赢得德国批评家协会奖。

1974年,参加首届柏林双年展。

1977年,他拒绝参加第六届卡塞尔文献展。

但是在1981年,他改变了主意,参加了该年举办的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同年,完成了歌剧《文森特》的舞台设计。

1984年,他游览了纽约,并发表《纽约日记:1984》。

1994年,参加“德国艺术1964-1994”展。

吕佩尔兹是70年代最活跃的德国艺术家之一,擅长绘画和雕塑,他的作品为欧美多家大博物馆收藏。

他还是一个诗人,出版有好几本诗集。

变化多端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其艺术的特征。

吕佩尔兹的艺术不回避政治,不回避历史,他冷静、大胆地直面当时分裂的日耳曼民族和德意志国家不光彩的纳粹时期,他把纳粹的一些标志和象征移用于自己的作品里,创造了极为独特而令人震惊的画面,充满隐喻和象征。

吕佩尔兹自己也说:“我的画里充塞了对于未来的秘密符号,我自己不懂,观众也不明白。


A.R.彭克
德国著名画家,版画家,雕刻家。

1939.10.3.出生于德累斯顿,本名拉尔夫-温克勒(曾用笔名麦克-汉姆、米奇-斯皮雷恩、a.Y..以及Y)在原来表现主义的基础上,他参照了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的表现语言,吸收了50年代以来一些流派的手法,使现代艺术具有新的反叛精神。

A.R.彭克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对原始艺术的热爱,重新在自己的画中复苏了表意符号、象形符号和书法,让人回想起洞穴文化,古埃及、玛雅和非洲的艺术。

他相信原始人的精神同现代人是类似的,而原始图像对二者而言同样可懂。

此外,彭克认为这一主题物传达了冷战时代的恐怖与隔离的心理经验,特别是德国一分为二之后的情况。

所以,他的作品是其新表现主义同伴们所共有的危机心态的典型代表。

安塞尔姆·基弗1945年出生于德国多瑙埃兴根。

画家,雕塑家。

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艺术家。

作品媒介包括稻草,粉煤灰,粘土材料,石头,铅,虫胶以及铅铁等金属元素。

他的艺术渗透着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与思考。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年3月8日出生于德国多瑙埃兴根。

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艺术家。

70年代安塞尔姆·基弗曾师从德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约瑟夫·波伊
斯(Joseph Beuys)和Peter Dreher。

他的作品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为主题,并大量使用稻草、灰土、虫胶、石头、模型、照片、版画、沙子以及铅铁等金属元素。

著名犹太诗人保罗·策兰的诗歌对安塞尔姆·基弗作品主题的表现影响甚巨,他通常会以策兰的诗歌为作品命名或是作为展览主题。

无论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采取何种形式,如绘画、行为、摄影、综合材料、装置还是雕塑,它们都渗透着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和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张力,震撼人心。

充满强烈而忧郁的美感以及深涉德国历史意义却常常被观者误解。

要说在当代画家中谁对二十世纪末的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意义,而安塞尔姆·基弗就是那个无愧于这个称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