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03 第三章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五、德国室内剧
卡尔· 梅育、茂瑙等人,在二十年代初摆脱表现主义 的产物。
梅育将德国戏剧导演马克思· 莱因哈特创造的概念 (遵守古典悲剧三一律,只在小剧场演出的舞台剧) 借用到电影上,带有现实主义倾向,多描写社会小 人物的日常生活,现实处境以及冷酷疯狂的命运。 恪守三一律,故事简单,叙述冗长,寓言式的人物, 背景单调,道具有象征意味,表演严肃。现实风格, 并延续了表现主义电影关于人物内心活动的传统做 法。
五、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成就
•电影表达手段上的突破国“室内剧”电影的启发作用
•对世界电影的贡献
美国恐怖电影(斜射的灯光照明、棱角分明的画面构图、咄咄逼 人的物象,表现人物恐惧、紧张和不正常的精神状态) 对20世纪40~50年代的“黑色电影”的影响
黑色电影(Film noir) 1946年第一次被法国评论家Nino Frank使用,指称 好莱坞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一批侦探片。
一、表现主义
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 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 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 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 泄内心的苦闷,以主观为唯 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 观性。 主张原始艺术非实在的、 装饰性的美,致力于绘画语 言的革新,重视研究光线、 色彩、空间结构等造型问题。
二、表现主义电影 1920年,德国拍摄了第一部 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社会背景:一战战败以后, 德国破败的现实,工业社会 的冷漠,资本膨胀对人的异 化。
茂瑙 《最卑贱的人》 (1924)
标志其室内剧艺术最高峰 影片改编自果戈里的小说 《外套》,以喜剧的手法 和结尾表现了一个小人物 的悲剧命运。 对小市民阶层将官服作为 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并 以此为荣的膜拜心态进行 讽刺和批判。
浅谈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特点

浅谈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特点131605223 翟志鹏首先谈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就不得不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处于这样的惶惶不安的社会氛围下,人们急需要一个渠道来表达出内心的惶惑与不安。
所以,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就应运而生。
其是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德国表现主义影片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类型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它的题材类型选择。
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比如罗伯特·威恩执导的在1920年上映的《卡里加里博士》,影片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梦魇般的回忆,叙述了一个身兼心理学博士和杀人狂双重身份的卡里加里的生活,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1920年),描写了一个由社会政治所造就的专制暴君的残酷性,并借此转喻为威玛共和国初期德国的命运。
弗立茨.朗格的《三生记》(1921年,又译《疲倦的死》),在命运之神囚禁着千万条生命的高垒坚壁的城堡中,一次爱情与死亡的冲突,终于征服了命运之神。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等一系列影片出现,他们同是关于谋杀、死亡和暴力的主题的表现,同样突出了表现主义影片的恐怖、幻想和犯罪的特色,都是以主观的手段创造出来充满神秘主义的作品。
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往往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和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找出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知识点

关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知识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知识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德国兴起的一种电影风格,它是表现主义艺术运动在电影领域的延伸。
这种电影风格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绪化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首先,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视觉效果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该电影风格通过运用黑白对比、夸张的场景布置和配乐以及扭曲的摄影和摄像技术,创造了一种阴郁、压抑、甚至恐怖的氛围。
这种独特的视觉表达方式使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与其他传统电影风格截然不同。
其次,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通常以反映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为主题。
这些电影多以黑暗而扭曲的情节为背景,探索人类的梦境、噩梦和幻觉等主题。
它们常常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压抑和痛苦,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些内心体验可视化。
此外,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还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这些电影经常以对社会结构的质疑和对当时政治和经济状况的关注为背景,传达着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担忧。
这种批判的精神使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成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反应。
最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对后世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著名的导演如弗里茨·朗、弗里茨·昆克、洛伊德·博纳和罗伯特·维恩等都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响,并将其风格和技术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这种影响使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总结起来,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情绪化的表演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闻名。
它不仅仅是一种电影风格,更是对社会和人类内心的深入探索和反思。
通过它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对后世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第三章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 在艺术表现方面不求形似,重视写意,强调艺术 假定性,有意把不相似作为艺术手段,甚至有意 歪曲客观事物的形象。 • 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甚至有宿命论的观点。他 们着重表现人生的不幸,残酷和悲惨,有强烈的 讽刺性。
• 表演一般比较夸张,展示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 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
• 题材和类型方面,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 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 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似乎与现实隔绝的、 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 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 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 态,关注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透视那些 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 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 和社会价值。
五、表现主义电影的艺术成就
•电影表达手段上的突破 •对电影成为独立艺术的推动作用
•对德国“室内剧”电影的启发作用
•对பைடு நூலகம்界电影的贡献
美国恐怖电影(斜射的灯光照明、棱角分明的画面构图、咄咄逼 人的物象,表现人物恐惧、紧张和不正常的精神状态) 对20世纪40~50年代的“黑色电影”的影响
黑色电影(Film noir) 1946年第一次被法国评论家Nino Frank使用,指称 好莱坞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一批侦探片。
电影题材大多来自社会黑暗面;电影的整体观点较 为灰暗,主角对人生悲观,善恶划分不明确的道德 观。 黑色电影在形式方面的特点是摄影与灯光都有鲜明 的光暗对比,往往利用阴影切割画面或演员的部份 脸孔,利用光暗反差扭曲视觉效果,明显受到德国 表现主义的影响。
这些拍摄形式上的特点,再配合反映社会和道德黑 暗面的主题,即所谓“黑色电影”。此外,黑色电 影的臵景和场地都经常是室内景和夜景,更为加强 阴暗的效果。
形式的咏叹与华彩:以关注自我的名义——谈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

派 、旋 涡派等 一类 的流 派或 运动 , 而且在 二十 世纪 艺术 文献 中所 赋予 它 的
意义 也不 是一 成 不变 的 。“ 表现 主 义 ”最早 是 用 来描 绘那 种 以表现 感 情 为
其 突 出特 征 的 艺 术 的 。作 为 “ 象 主 义 ” 的 反 义 词 ,“ 现 主 义 ”不 印 表 可避免地 被应用 于那 些 已经脱 离了 印象主义 的视 觉写 实主义 (h p ia t eo t cl RealiSm ) ,而接 近 于 突 出体 现 大 自然 外在 特 征 的体 貌 写 实 主 义 (x r s i e R a i m E p e s v e l S )的艺术 流 派。表 现主义 一 词最初 是 评论家 路 易 ・ 沃塞 尔 ( 创 造 了 “ 兽 派 ”这 一名 称 )对 1 1年在 法 国 巴 黎举 办 的 他 野 0 9 马蒂 斯 画展上 茹 利 安 ・奥古 斯特 ・ 尔维 ~ 组油 画 的称 谓 。l 1年希 勒 埃 l 9 尔在 《 风 》杂 志 上 刊 登 文 章 , 首 次用 “ 现 主 义 ”一 词来 称 呼柏 林 暴 表 的先锋 派 作家 。“ 表现 主 义 ”于 1 1 后 开始 在 德 国流 行起 来 , 开始 时 1 年 9 内容非 常 笼统 ,包括 所有 欧 洲的 ,特 别是法 国 的先锋 派 艺术 。1 1 年 后 , 94 表 现主义 一词逐 渐 为人们 所普遍 承认 和采用 。在 2 世纪初 至 3 年代 盛行 于 0 O 欧美一 些 国家 ,第 一 次世 界大 战后 在德 国和奥 地利 流行 最广 。它 首 先 出现 于美 术 界 ,后 来 在 音 乐 、文 学 、戏 剧 以及 电影 等 领 域 得 到 重 大 发 展 。 表 现主 义从 来不 是一 个完 全统 一协 调的运 动 ,其成 员 的政 治信仰 和哲 学 观点之 间存 在着 很 大的差 异 。但他 们大 都受 康德 哲学 、柏格 森 的直 觉主 义 和弗 洛 伊德 精 神 分析 学 的影 响 ,强 调反 传 统 ,不 满 于社 会 现 状 ,要 求 改 革 ,要 求 “ 命 ” 在创 作上 ,他 们 不满 足 于 对 客 观 事物 的摹 写 ,要 革 。 求进而 表现 事物 的 内在 实质 ;要求 突破 对人 的行 为和 人所 处的 环境 的描 绘 而揭示 人 的灵魂 ;要 求不 再停 留在 对暂 时现 象和 偶然现 象 的记叙 而 展示 其 永 恒的品质 。 “ 德国表 现 主义 电影 “ 发源 于 l 2 则 9 0年前 后 ,大致 经 历 了 5年 的时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艺术特质浅论——从《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到《大都会》

上文提到过 心理叙 事在影 片中的 出现 , 用最 多 使
的是 表现幻想 的镜 头。在人 物 的幻 想 中, 常 出现 多 通 个 同样 的形 象 , 《 比如 大都会》 中的类似 于苍蝇 复眼的
形象 , 自典 型的多次曝光的效果 。 多次曝光在 电影 来
用, 为街道剧 的特 色之一 。阴影有时直接作 为演 员 成 参与表演 , 比如吸血鬼 的双手 的 巨大阴影、 悚影》 《 中手 执利剑 的 阴影 和《 大都会 》 中男女主人 公 巨大 的前景
从《 卡利加 里博 士的 小屋 》 大都 会》 被 认 为是 到《 ,
表现 主义影 片的大约 为 2 4部 ,均在 12 9 0年至 12 97
年之 间上 映。在 这些 杰 出的影 片 中, 我们 不仅 看到 了
二、 表现 主义的影像风格
德 国的艺术 、 学等上 层 建筑 , 能从 电影 这 面镜子 哲 还
l 剧 之 家I 0 R MA 戏 MED A H
在表现 主义影片 中, 灯光 最大的作 用是 制造 了无
数 的 阴影 , 而这 些导 演似 乎 已经把 阴影作 为 了影 片的
重要组成部分。街道上的 阴影起 到 了构 图的线条的作
可 以说 , 没有特 技 的帮助 , 表现 主 义电影就 不 可能成
一
片里 , 外景地 的拍摄 中也故 意将大片 阴影 收进画框 在
中。 2构 图、 . 剪辑与场面调度
在 画面构 图上 , 线条和 色块承袭 了表现主 义绘画 的一些特 色。 线条是粗 壮的线条 , 不规则的斜线。大量
场景 中出现 的倾斜的楼梯和路 灯等等都是如此 。倾斜
而不是 水平是表现主义 电影另外一大特 色。这种做 法
德国电影史

(3) 叙事中心理因素的视觉化表现。
德国“街道电影”: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出现于德国,一些电影创作者携带摄影机离开了封闭的摄影棚,走上了街道,捕捉外部世界的现实,拍摄了一些以街道为主要背景的德国影片。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创造了“街道电影”这个词来概括这类影片。代表作品有卡尔•格吕纳的《街道》(1923),乔治•派勃斯特的《没有欢乐的街》(1925)和布鲁诺•拉恩的《街头惨剧》(1927)等。这些影片以一种直接的、不尚虚饰的和客观的风格,简练的演技和力求真实的布景,来反映德国下层平民的日常生活。
二战后,德国分裂为隶属于不同政治阵营的东德和西德两部分。50年代和60年代初,西德电影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最低谷。1962年2月28日,德国的奥伯豪森市举办了第八届西德短片节,一批年轻的、主要来自慕尼黑的短片导演,带来一个重要宣言,他们在宣言中阐明了要“创立德国新电影”的要求,这个宣言后来被称为“奥伯豪森宣言”。主要精神有两点:与传统的商业性电影进行决裂;创立新的国际性的电影语言。
(1)《卡里加里博士》被称为电影美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布景成为这部电影首要的表
现手段。三位美工师:赫尔曼•瓦尔姆、瓦尔特•吕利希与瓦尔特•莱曼都是表
现主义画家,在他们的画笔下,一切真实的事物──房子、门、楼梯、街道、树
木、烟囱──都通过弯曲的线条或倾斜的角度,不自然地、令人恐惧地展现在布景上。
1924年,《最卑贱的人》是德国室内剧电影的顶峰之作。
1、 叙事主题:影片通过一个年老的旅馆侍役的悲惨命运,触及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的一种致命的国民性:对当权者的盲从与对权威的笃信、膜拜。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郑迪081281024 摘要:本文阐述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背景及兴起,具体分析代表电影《卡里加里博士》,探究了德国精神及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响。
关键词:表现主义,德国精神,卡里加里博士一、表现主义①电影定义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代表作品是:罗伯特·维内②的《卡里加里博士》。
二、表现主义电影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签署《凡尔赛合约》面临叛乱和无政府状态的为吗共和国在风雨飘摇中无所适从。
通货膨胀形势严峻,人民失业,食物短缺,经济恶化,社会的现实状况强化了人民对生活的失落感和危机感,于是,人们开始呼唤心灵,整个时代变成了一种求救的呼声。
艺术反应时代,与时代脉搏息息相连,此时艺术也向着光明呼唤。
为达到表现内在意识的要求,德国电影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电影世界,它用心灵王国代替物质世界:整个宇宙被极度夸张变形,风格化地表现为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
三、表现主义电影特点1.影像:表现主义的导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倾向于电影的平面艺术。
构图中建筑物倾斜,地面失去水平线,光的存在不真实。
超现实的扭曲形式,不寻常的幻觉世界有效体现了作品的叙事背景和情调要求,也起到了视觉主导作用。
常用人物特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注重明暗对比,完全使用人工照明。
2.表演、化妆: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奇装异服、戏剧脸谱式的化妆。
3.题材和类型:恐怖、灾难、犯罪,从中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
内容荒诞离奇,生与死、梦幻和现实没有明显界限。
四、《卡里加里博士》在上述社会背景和表现主义绘画及戏剧的直接作用下,《卡里加里博士》于1920年诞生了,并取得了强大反响和商业上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pressionism
学艺术如果不知道德国表现主义,是不能原谅的,这个学派时间虽然不长,却广泛地影响到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领域,很多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都曾喜爱并尝试过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电影学派,它再一次把人们对真实的探索引入人的内部,进而通过个人去发现社会的现实。
时间:
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人物:
罗伯特·维内、弗里茨·朗、弗莱德立希·茂瑙、保罗·莱尼、乔治·威廉·派伯斯特、保罗·威格纳
意义:
1.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们在扩展表现真实的角度和手段上功不可没。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反对对现实的描摹,艺术的品质和力量都来自于对内在的实质的揭露。艺术家家理应穿越日常经验的表层和外在世界的环境,直接抵达灵魂的处所。一切外在的表象的东西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并且是不重要的。从这样的立场出发,表现主义作家们反对印象主义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的肤浅,同样也反对自然主义对生活现象的陈旧摹写。他们的中心在于——穿过具体可感的表象,获得对抽象的永恒的内质的把握。
影片以具象的场景设计与空间建构创造出机械化未来世界的虚拟时空,引领观众走入一个基于机械美学而创造的冰冷空间,机械文明的过度发展所带来的可能是人性的泯灭,一如片中邪恶的科学家及其所创造的机械人玛丽亚。因此,对科学文明的质疑与检视,成为贯穿《大都会》全剧的主题思想。
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1927)
3.作为艺术形式的保留: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深远。从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到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柯克与奥逊·威尔斯也受表现主义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的电影中时常可以看到表现主义的手法,事实上,表现主义已经成为电影艺术常用手法或者风格。
表现主义的特点:
1.影像:表现主义的导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倾向认为电影的影像应该成为平面艺术。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往往在一个构图中用相似的形状并列而形成相当具有表现力的镜头。表现主义电影经常摒弃常规的影像形态,采用倾斜、颠倒的影像,采用常规电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摄角度,画面的明暗反差一般会很大。表现主义电影常用人物特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使用特写可以看作是在“放大”表演,增强戏剧性;而对环境的渲染可以看作是对人物行为和灵魂的“解释”,力图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诱因。此外,主观镜头也是表现主义常用的手法,表现主义艺术家轻视局限于客观的写实,强调表现“主观的现实”。
2.表演:表现主义的表演一般比较夸张,基本放弃了写实主义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
3.题材和类型: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内容荒诞离奇,有时结构散乱,情节变化突兀,故事人物类型化,往往鬼魂与活人同时出现(《吸血鬼》等),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关注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透视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2.超现实倾向: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优秀作品赏析:
卡里加里博士Das Cabinett des Dr. Caligari (1920)
罗伯特·维内导演。标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卡里加里主义”成为表现主义的代名词。《卡里加里博士》在叙事上富有创造性的主观表现,被克拉考尔评价为:“即使在今天,电影叙事也没有能够普遍地取得这样出色的成就”。
《卡里加里博士》属于首映后不久就被奉为经典的影片,1920年代时就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不断有人对这部电影进行剖析,但是没有人模仿它去拍摄电影,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它所体现的美学思想残酷而极端。
大都会Metropolis(1927)
这是弗里茨·朗一生中拍摄的最重要的影片之一,也是德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这部影片带有表现主义和科幻色彩,通过对一个虚构的大都会的建筑的描绘,分析了未来的技术社会,而这个社会将导致人类走向毁灭。影片独特,风格怪异犀利,无可争议地使他确立了自己在德国电影史上牢固的地位。
凶手M M (有声电影,讲述了一个精神变态的人残害儿童的故事,他在影片当中出色地运用了声音和画面结合的手法,把气氛渲染得十分成功。《M》的场面调度、悬疑性、光影和声音的运用、节奏、细节的利用,为日后黑色电影的片种奠定了基础。这部影片给弗里茨·朗带来的声誉,甚至超过了影片《大都会》,此片成为电影研究的范本。
茂瑙到美国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本片标志着默片时代最高艺术水准,也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创作巅峰,获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两项金像奖及一项特别奖——艺术质量奖。茂瑙对光影的触觉非常敏感,在默片时代所营造的画面构图,不单为大多数导演仿效,他的作品在80多年后的今天,魅力依然没法抵挡。堪称光与影一代宗师的茂瑙,在电影史上多方面创先河,他不断探索电影新技巧——歌特式古堡、吸血僵尸、幽魅的影子、浮士德和魔鬼遨游万里的壮观场面。茂瑙一生只拍过21部影片,流传下来的只有12部。
2.表现主义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手段,造型的风格化以及对于环境、气氛的渲染手段后来被很多主流电影使用,如今,在恐怖片、犯罪片等电影类型中,表现主义手法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起因:
1.源于绘画:在1901年巴黎举办的一场画展中,法国画家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的一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组油画作品的总题名就是《表现主义》。摄影术的出现使绘画走向抽象主义的道路。而电影作为新兴技术形式(当时普遍不认可电影是真正的艺术)也迫切得需要得到艺术界的认可。
3.哲学渊源:来自于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斯特纳的神秘主义。
4.社会背景:表现主义电影折射了当时的德国,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德国。他们思考的驱动力来自于战败后德国破败的现实,工业社会的冷漠资本膨胀对人的异化塑造了他们思考的姿态——面向共同的人类精神世界发问。在表现暴力、谋杀和死亡的主题时,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无不倾向于在影片中制造出一种迷幻、扭曲和阴冷的世界。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心怀恐惧是全人类的共性,在这样一个世界中逃亡出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之地也是全人类的愿望。当时的德国中产阶级对现实不满,带有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反叛助长了表现主义的发展。参加表现主义运动的人,在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有无政府主义者、虚无主义者,也有社会主义者。因此,表现主义运动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也很少有始终如一的“纯粹”的表现主义者。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即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恐怖内阁Ministry of Fear(1944)
弗里茨·朗为好莱坞拍摄的一部悬疑片,导演很好地把握了神秘气氛。从这部影片紧凑的故事情节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看到,表现主义与好莱坞商业电影系统的成功融合。此片的风格和希区柯克电影非常相象。
结果:
1.衰落:1924年以后,随着德国经济的暂时好转和社会的相对稳定,表现主义戏剧逐渐衰落。但是它的探索与创新的成果保留了下来,并继续被运用。
2.争议:表现主义的地位曾经受到争议,卢卡奇将它看作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颓废流派,因此予以否定;布莱希特则认为表现主义暴露和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可克服的矛盾,虽然不能揭示产生这些弊病的真正根源,找出克服这些矛盾的正确途径,却也能引起人震惊,启发人思考;在艺术方面也作了有价值的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