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方案

合集下载

灵东矿软岩巷道底鼓机理与治理方法

灵东矿软岩巷道底鼓机理与治理方法

引言 灵东矿位于 内蒙 古 自 治 区东北 部, 采 取巷道 围岩属于典型的软 岩。 煤层顶底 板围岩强度低于 煤层强度, 不得 不将巷道底 板布置在 煤层中。
向外部变 形, 围岩只得 向内部 变形 , 这样 就产生了底鼓 可见, 巷 道两帮 的压力会传 递给底 板 , 底板 的强度不足于承受上不传递 的压 力时 , 就 会 变 形破 坏, 变现 为底板 的煤 或岩石像 巷道内部移 动, 从 而形成了我们 看

灵东矿软岩巷道底鼓机理与治理 方法
1 . 中煤三建南龙铁路项 目部 福建三明 陈琛’ 黄莲莲 3 6 5 0 5 9 2 . 中煤三建二十九工程处 安徽宿州 2 3 4 0 0 0
【 摘要 l 灵 东矿w 1 o 1 采取位于软岩中 , 采 区内大部 分巷道掘进一个 月
后底鼓量达到1 2 m 。 为了 解决运输 和通风等问题, 采 用太沙基 理论 分析 了 底
坏极 为严 重, 其变形 破坏特 点与 前面相似 。 其他部 分巷 道虽然没有这 两
段严重, 但是表现 出类似 的破坏 类型。 鼓产生的机理 , 针对底板 岩层的受力特征 设计 了 连体底 板注浆锚杆 的布置 2 . 3 巷道变形破坏 机理分析 方式。 在 巷道返修的过 程中, 严格按 照设计图纸使用, 保证 了 底板锚杆的施 根据太沙 基理论 , 当墙 体受力时会把压 力传 递给地 基 . 墙 体下的地 工质量。 实践证明, 连体注浆锚杆是 解决软岩巷道底 鼓有效的方法。 基会产生变形 , 一般 会产生两个对称 的滑移 面, 土体 滑移从而在 地面上 【 关键 词l软岩; 底 鼓; 锚注支护 产生鼓包 。 在巷 道施工 过程 中, 当地 压较大而 底板 的围岩 强度较低 时, 同样会产生类似 的效 应 , 不过因为巷 道帮部 的外侧 是 围岩, 阻 止了围岩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随着煤矿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巷道底鼓成为影响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

根据神华杭锦能源公司塔然高勒煤矿在巷道底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详细分析了巷道底鼓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治理技术措施,对塔然高勒煤矿以及其他矿井的底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巷道底鼓;矿压;膨胀;反底拱;钢制盖板1 引言塔然高勒矿井是神华杭锦能源公司下属首个在建矿井,也是东胜煤田在鄂尔多斯杭锦旗范围内首个深部矿井,是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批准立项的神华首座千万吨级现代化立井。

塔然高勒煤矿矿建二期工程与三期工程施工过程中井下部分巷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现象,影响了巷道的正常使用,导致断面缩小,增大了事故的发生率。

后期,为便于井下车辆运输、通风和人员行走,对底鼓地段的主要巷道进行进行一次甚至二、三次的翻修,对顺槽巷道进行起底,额外增加了施工工程量,增加了人力和财力,最终造成生产投资成本增加。

底板翻修处理时间长且影响生产。

因此,研究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其其治理等问题,对提高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保证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巷道底鼓受矿井开采深度、布置方式、巷道断面形状及大小、围岩性质、受力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1 开采深度塔然高勒煤矿采用立井开拓,主、副、风井筒设计深度分别为696.9米、612.65米、573米,首采煤层为3-1煤,根据塔然高勒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3-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3-1煤深度均大于600米,属于深部开采,巷道布置深受地应力影响,较浅部开采矿压明显增大。

2.2 布置方式塔然高勒煤矿二期工程中的井底车场巷道平行布置中最小巷道中線间距25米(实体护巷岩柱20米)。

例如井底车场中的大巷胶带机头硐室配电室与大巷胶带机头硐室平行布置,巷道中线间距25.6米,实体护巷岩柱17.8米。

大巷胶带机头硐室配电室先行掘进,巷道采用锚网索+W钢带护板联合支护后,采用添加防水剂与钢纤维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砌碹,成巷三个月后巷道均为变形、顶板滴水等现象。

双富煤矿主井井底底鼓治理技术方案

双富煤矿主井井底底鼓治理技术方案
1、锚杆布置成三花形。锚杆间距为900mm。每根锚杆装两支药卷,一支K2335,一支Z2360.
2、锚杆规格为¢20-20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扭距为100N.m.托板规格为100×100×8mm,采用Q235钢板加工。
3、所铺设金属网规格为1×2米,要求双丝双扣隔孔相联。所采用金属网用8号铅丝加工而成。
双富煤矿主井井底底鼓治理技术方案
一、概况
主井井底 米- 米处巷道受压较大,出现严重底鼓,影响了主皮带出煤系统的安全运行,需采取措施对底鼓段进行治理。 理底鼓:
清理完底鼓段的浮渣,清理到硬底。对底鼓段打锚杆挂网加固底板,加固完成后,用混凝土进行硬化。
三、技术要求
4、混凝土采用C20标准。硬化厚度为100mm。
5、所加固段必须清理完浮渣,巷道底板清理到硬底。
四、安全措施
1、压风管路接口,必须连接牢固。
2、打锚杆作业时,袖口必须收紧,防止锚头绞手。
3、锚杆扭距要达到设计标准。
4、联网要符合要求。

煤矿巷道底鼓测试及治理技术研究

煤矿巷道底鼓测试及治理技术研究

煤矿巷道底鼓测试及治理技术研究随着煤矿深度开采和煤炭产量的增加,煤矿巷道底鼓问题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底鼓是指煤矿巷道底部发生的局部隆起或下沉现象,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了解决煤矿巷道底鼓问题,矿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测试和治理技术,本文将对这些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1. 底鼓监测技术底鼓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煤矿巷道底部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常见的底鼓监测技术包括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应变片、倾斜仪等设备的应用。

利用这些监测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底鼓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底鼓成因分析技术底鼓成因分析技术是指通过采集地质、地震、地下水等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对底鼓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煤层、岩层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可以找出底鼓发生的原因,为后续的底鼓治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二、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技术研究1. 岩层注浆技术岩层注浆技术是指利用注浆材料,对底鼓周围的岩层进行注浆加固。

注浆材料可以选择水泥浆、聚合物浆等,通过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改善矿巷底部的岩体力学性质,提高其抗压、抗剪强度,从而减缓或避免底鼓的发生。

2. 煤层顶板支护技术煤层顶板支护技术是指对煤层的顶板进行加固,从而减缓或避免底鼓的发生。

常用的煤层顶板支护技术包括煤层顶板钢架支护、锚杆支护、预应力锚杆支护等。

这些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层的稳定性,减少底鼓的发生。

3. 底鼓综合治理技术底鼓综合治理技术是指结合岩体力学、地质灾害学、矿山测量学等学科知识,对底鼓进行综合治理。

该技术可以通过结构加固、灌浆加固、控制矿压、改善地质条件等手段,减少底鼓的发生,并对已经发生的底鼓进行治理。

1.某煤矿在煤层采煤过程中,发现了底鼓现象。

经过底鼓监测技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发现底鼓是因为煤层顶板结构不稳定所致,并采用了煤层顶板支护技术对煤层进行了加固,最终消除了底鼓隐患。

底鼓巷道围岩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底鼓巷道围岩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底鼓巷道围岩综合治理措施研究摘要:涡北煤矿长期受巷道变形影响,如何提高围岩强度、制定围岩治理方案,使巷道在有效地服务年限内服务生产,避免前掘后改的现象,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巷道的受力特征,重点从治理巷道底鼓这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围岩;底鼓;研究;治理方案1巷道围岩结构稳定特征从巷道围岩空间状态来看,巷道是由顶板、帮部和底板组成的复杂结构体,各部分在矿山压力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不同,其围岩性质往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当巷道顶板岩性为强度较低的泥岩,其他部位为砂岩时,巷道顶板发生明显的弯曲下沉,直接影响到巷道上部的稳定性,顶板过度弯曲下沉将导致其断裂和破碎,顶板低强度部分应作为支护重点管理。

当巷道底板为软弱层时,巷道支护的重点应在底板,底板在水平集中应力作用下的地鼓变形十分明显,围岩控制的重点将是地鼓。

当巷道两帮结构为软弱岩层时,巷道围岩变形主要表现为两帮岩层在垂直集中应力作用下的内移,两帮变形在中部和上部比较突出,巷道支护和让压的重点在两帮。

当巷道围岩性质没有显著差异时,围岩各部分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形,可以采用通常的支护理论于设计方法进行加固支护设计。

2巷道围岩加固措施无论是回采巷道还是准备巷道,都存在仅有某-局部稳定性差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若仅为了巷道局部的稳定性而采取保守的支护方式会造成浪费,若对该局部考虑不够又容易导致局部破坏从而影响整条巷道的使用,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控制局部稳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稳定部分的自承能力。

对局部稳定性差的围岩进行控制有三种方法:(1)改善局部围岩应力状态,进行卸压保护;(2)加固巷道局部围岩;(3)前两条共同作用。

巷道围岩加固及卸压的重点在底板。

因为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巷道来说,一般不需要采用封闭式支架,这样顶板及两帮均能得到有效的支护,唯有底板在自身属于不稳定类别时容易引起地鼓,造成顶底板移近量过大。

我矿三条巷道的地鼓形式不同,虽然存在绝对的底板鼓出和屈曲破坏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地鼓是两者的组合,支架腿部钻底也使地鼓问题恶化。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嘿,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呢。

咱先说说为啥会有巷道底鼓吧。

一般来说,可能是地压太大啦,或者是水的影响啥的。

反正这底鼓起来了,可不好办,得赶紧想办法处理。

一个办法呢,就是用锚杆加固。

在巷道底部打上锚杆,就像给它钉上钉子一样,让它别再鼓起来。

锚杆的长度和直径得根据具体情况选好哦,不能随便乱用。

打锚杆的时候要小心,别打到不该打的地方。

还可以用混凝土浇灌。

把底鼓的地方挖开,然后用混凝土填上,等混凝土干了,就结实了。

不过这混凝土的配比可得弄好,不然不结实。

浇灌的时候也要注意,别弄得坑坑洼洼的。

另外呢,也可以用支架支撑。

在巷道底部安装一些支架,把底鼓的地方顶住。

支架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安装支架的时候要牢固,不能松松垮垮的。

还有哦,如果是水的问题,就得把水排出去。

可以挖一些水沟,或者安装排水管道,让水别积在巷道里。

不然水一直泡着,底鼓会越来越严重。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有个煤矿,他们的巷道底鼓得可厉害了。

一开始他们也不知道咋办,就试着用锚杆加固,但是效果不太好。

后来他们又用混凝土浇灌,可还是不行。

最后他们请了专家来,专家一看,原来是水的问题。

他们赶紧挖了水沟,把水排出去,然后又用支架支撑了一下,这下底鼓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所以啊,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有很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能盲目乱搞,不然可能会越弄越糟。

你要是遇到巷道底鼓的问题,就好好想想办法,肯定能解决的。

巷道底鼓类型及治理措施

巷道底鼓类型及治理措施

巷道底鼓治理底板一般做成水平的,从形状上看不如拱形稳定,而且底板跨度比边墙高度要大,因此底板支护难度比顶板和两帮不小。

底鼓问题的出现与人们对底板支护不重视有关,顶与帮支护力度都比较大,底板则是一个薄弱部位。

经常是不采取任何支护措施.1.底鼓类型1)低强度或破碎软岩挤入性底鼓第一种情况底板岩石强度低、破碎,如软砂岩等,两帮和顶板岩层完整、强度大大高于底板。

底鼓机理是两帮的压模效应和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底板被挤入巷道内。

淮北芦岭矿6号交岔点,顶、帮用U钢支护,底板为后6m的粘土岩,并且没有支护,在两帮压模效应和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底板鼓起1200mm。

第二种情况整个巷道位于极软岩层中淮南谢桥矿c组大巷位于松软的泥岩中,层理发育,埋深440m,断面高4m,宽5.6m。

全断面锚喷支护,缝管锚杆长1.8 m,0.5×0.5 m布置,顶帮喷浆厚度20 mm,底板100mm。

巷道开挖70天后底鼓1000mm,.原因缝管锚杆支护强度不足。

第三种情况碎张性底鼓巷道整个围岩(顶、底、帮)都在破碎岩层中,此时不存在压模效应,顶和帮施加支护,底板不支护,在地应力作用下底板岩石挤入巷道内。

徐州柳新况211工作面运输巷位于断层附近,围岩破碎,在地应力作用下,破碎围岩产生显著碎胀变形,底板没有支护措施,碎岩从底板挤入巷道,巷道由梯形变为矩形。

(2)遇水膨胀性底鼓当底板是遇水膨胀岩石时,由于水的作用,岩石体积增大,底板挤入巷道。

(3)薄层状岩石溃折性底鼓(结构性失稳底鼓)当底板是层状岩体时,岩层厚度小于巷道跨度的1/8~1/15时,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溃折失稳,底板鼓起。

实例:龙口洼里矿底板为层状页岩,开挖后底板鼓起1000mm。

此类底鼓与巷道跨度关系密切。

(4)剪切错动性底鼓(高应力剪切性底鼓)底板岩石较完整,层厚大于巷道跨度的1/7,不会形成溃折性底鼓。

在高应力作用下,底板角部应力集中,被剪切破坏,形成底鼓。

13.2 有限元研究的某些结论在底板角部形成应力集中也时在角部最大集中系数达4,底板出现塑性区。

底鼓治理措施

底鼓治理措施

回采巷道底鼓治理措施的探讨(黄成军)摘要:回采巷道底鼓是煤矿巷道底板常见的矿压现象之一,强烈的底鼓导致巷道断面缩小,阻碍通风、运输和井下交通。

随着支护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然而对于防止底鼓却一直缺乏既经济又有效的办法。

在煤矿生产中,几乎所有回采巷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因此有必要探索引起回采巷道底板鼓的真正症结,进而为防治巷道底鼓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在大量了解前人对底鼓所作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的分析了底鼓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总结了不同的治理措施,为巷道底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关键词:回采巷道,底鼓,治理措施1概述底鼓是煤矿巷道中经常发生的动力现象。

底鼓的主要原因为采掘影响顶板压力经两帮传至底板产生底鼓。

巷道的强烈底鼓导致断面缩小,阻碍运输、通风和人员行走,底鼓严重的矿井需要进行繁琐的巷道翻修工作,甚至有的巷道因底鼓严重而报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事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和煤矿技术人员对巷道底鼓的机理、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底鼓控制技术,这些成果对巷道底鼓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原岩应力的增加和岩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在巷道的底鼓控制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围岩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法及治理措施。

2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分析2.1巷道底鼓原因回采巷道底鼓产生的外在原因是矿山压力。

由于掘进巷道,引起巷道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其中应力升高区的作用是产生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回采工作面的开采,在工作面前方10~30m的范围受采动影响比较明显。

而影响最剧烈是在工作面后方15~20m处。

这些区段的应力对底鼓起加剧作用。

回采巷道产生底鼓的内在因素是巷道底板强度较低。

这常存在于以下情况:底板岩体自身强度低、深部开采、巷道底板积水和底板硬岩节理发育。

回采巷道底鼓问题可以归结为岩体的力学作用和其自身物理性质变化的结果。

回采巷道底鼓特性及其整治方案

回采巷道底鼓特性及其整治方案

回采巷道底鼓特性及其整治方案针对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回采巷道底鼓现象的特性研究,探讨底板岩层鼓入巷道的方式及机理。

总结巷道底鼓现象的防治措施:(1)底板锚杆;(3)底板注浆;(2)巷道底板开卸压槽(孔)。

标签:回采巷道底鼓底板锚杆卸压1引言随着我国地下煤炭的开采,近些年来煤炭开采逐渐走向深部,进而地应力相应增大,巷道底鼓问题日趋严重,从而暴露出很多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1]。

底鼓是煤矿井巷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

巷道掘进后,围岩由三向应力状态转变为二向应力状态,在复杂的集中应力影响下,底板岩层拉伸破坏形成底鼓。

大量实测数据表明,巷道变形大约有2/3体现为底鼓。

底鼓的主要危害是缩小了巷道断面,致使行人、运输、供排水、井下通风等都受到影响,因底鼓而造成巷道报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因此,研究巷道底鼓的机理、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等问题,对于我国深部资源开采,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人员安全保证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回采巷道的底鼓主要发生在工作面回采期间,是主要由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等原因而诱发的岩层运动。

回采巷道是否底鼓及底鼓的强弱与底板岩层的应力分布有关,而底板岩层的应力分布除了与本身的力学特性有关外,还与两帮、底板及顶板的力学特性有关。

众所周知,当水平应力垂直于巷道轴线时,巷道最不利于维护,这个因素设计者已考虑到这一点,但地应力往往比较复杂,尤其是局部的应力集中,再加上回采时的扰动,应力状态在局部区域常常发生变化,所以采取避开高应力区布置巷道,条件有时是不允许的。

另一方面由于开采系统的综合布局,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巷道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垂直或斜交[2]。

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主动的控制,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

我省矿井绝大多数矿井巷道有底鼓现象,因其安全隐患远低于顶板事故,所以往往被人忽略,生产中发现产生底鼓,只好被动地采取掘底,甚至进行二次或三次掘底以满足生产需求,尤其是皮带运输顺槽,在回采动压的作用下,巷道底鼓更为严重,直接影响皮带的运输,采取的措施就是停止生产,掘底重新安装皮带架,虽然造不成事故,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亭南煤矿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对策

亭南煤矿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对策
L i g H NF n —mn U Q a ,C E a g ig n
( h a x C a g u Tn n n C a MiigC mp n t . S an i h n w ig a o l nn o a yLd ,Xi y n 1 6 2 hn ) a a g7 3 0 ,C ia n
S u y o Io a eM e h n s fM i e S f Ro k Ro d y t d n F o r He v c a im o n o t c a wa
a d Co t o un e me s r si n n n M i n n r lCo t r a u e n Ti g a ne
r s t h we ha h o z na tucu e sr s n h tra s r to weln ft e s li ly mi e a ul e t e ul s o d t tte h r o tlsr t r te sa d t e wae b o p in s lig o h welngc a n r lwo d b he s i

炭 工

2 1 年第 l 0 1 2期
亭南 煤 矿 软 岩巷 道 底 鼓 机理 及 控 制 对 策
吕 强 , 陈方 明
( 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 限公 司,陕西 咸阳 7 30 ) 16 2

要 :亭 南煤 矿软 岩巷 道 底 鼓 剧 烈 ,最 大底 鼓 量 达 50 m,严 重 影 响巷 道 的 正 常使 用 。 0m
Ab t a t sr c :T e e w r e o s f o e v s o c re n te s f r c o d a f T n n n Mi e T e h g e t f o e v h r e e s r u o r h a e c u r d i h o o k r a w y o ig a n . h ih s l r h a e i l t o cud b 0 o l e 5 0 mm n a e o sy af ce ot e n r la p iain o e mi e ra wa . Wi h n i e r g g oo y, a d w s s r u l f t d t h o ma p l t ft n o d y i e c o h t t e e g n e i e lg h n t e s f r c n i e r g me h nc n h h ce c h oi sa d w t h t o o ie i h i n i e r g h ot o k e g n e i c a is a d t e mu i i n e t e re n i t e meh d c mb n d w t t e st e g n e n n s h h a o d c e n t e f o e v eo ma in a d f i r r c s ft e s f r e o d a . T e x mp e e p su y w s c n u t d o h o r h a e d fr t n a l e p o e s o h o o k r a w y l o u t h

泥岩巷道底鼓治理技术

泥岩巷道底鼓治理技术
关键词 :泥岩巷道 ;底鼓 ;治理技术
1 引 言 软岩巷道 ,特别是在具有膨胀性 的岩层中掘进巷
道 ,大多都会发生底鼓 ,底鼓是造成巷道破坏 的主要
原 因 。在 软岩 中掘巷 ,若 不 治理 底 板 就实 施 支 护 ,其 结 果 往往 是底 板 先行 严重 鼓 起 ,然 后 两 帮失 稳 ,最 后
黄土地基的处理中,要特别注意各方法的特殊要求 。
6 结论
()青海 地 区湿 陷性 黄土 的湿 陷性 主要 由其 物理 1 化学 性 质 和孔 隙微 观结 构 特征 决定 ,黄 土结 构 强 度 的 丧失 或减 小对 湿 陷性起 决 定性 的作 用 。
[] 焱勋 ,王兴 刚 . 5宋 陇东地 区黄土 湿 陷性 研 究 f. —基 础 , J土 l 1 = =
( 2 )青海地 区湿 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与其天然含 水量之间不存在对应关 系,随着孔隙比的增大而增大, 与孔 隙 比之 间存 在 着 指数 对应 关 系 ,随天 然 干重 度 的
增大 而减小 ,与 天然干重 存在着 负指数 对应关 系 。 () 黄土 的湿 陷性 在 黄 土地 区是 最 普 遍 和工 程 人 3 员最 为关 注 的问题 ,对 于 青海 地 区的湿 陷性黄 土 我 们
术的现场试验 与效果分析f. J 岩土力学, 0 8 (1 :9 — 9 . 1 20 ,s )5 3 5 7 [ 吴燕开 ,邱勇 ,李永利 . 3 ] 西湟一级 公路 湿陷性 黄土处理探 讨 『. J 公路 交通科技 ,2 0 ,2 () 2 — 2 】 04 1 4 : 8 3. 【 陈云 ,周志军. 4 】 青海高速公路 湿陷性黄土地 基处理技术研 究
[1孙强 ,张晓科 ,李厚恩. 1】 湿陷性 黄土变形的微结构突变模 型

回采巷道底鼓防治措施

回采巷道底鼓防治措施

永川煤矿回采巷道底鼓防治措施引言底鼓、冒顶及侧突是巷道发生变形破坏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大量实测数据表明,巷道变形破坏大约有2/3是由底鼓引起的。

底鼓的主要危害是缩小了巷道断面,致使行人、运输、供排水、井下通风等都受到影响,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

因此,研究巷道底鼓危害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环境,有实际应用价值。

1.巷道底鼓的危害长期以来,控制巷道底鼓一直是矿井维护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开采深部增加,回采巷道底鼓越来越多,给生产和安全带来了四个问题:(1)底鼓造成运输轨道隆起,给运输带来安全隐患;(2)底鼓造成巷道通风断面缩小,风阻增加,风速时常超限,严重影响通风安全;(3)底鼓造成巷道维护消耗大量人、财、物、多次起底满足生产需要;(4)底鼓造成巷道支架失稳。

为此,研究解决回采巷道底鼓影响安全生产问题成为现有巷道支护进行补充完善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2.影响巷道底鼓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底板岩性、围岩应力、巷道断面和形状、巷道积水、支护强度等,都是影响巷道底鼓的主要因素。

2.1底板岩性巷道中,底板岩层的强度和结构状态对巷道底鼓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底板岩层的结构状态决定着巷道底鼓的类型;底板岩层的强度、分层厚度和破碎程度决定着地鼓量的大小。

2.2围岩应力巷道开挖使得底板岩层局部和部分卸载,随即将产生弹性恢复。

当应力超过岩层的屈服强度时,就会产生塑性变形,软岩在应力偏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会产生扩容现象,造成岩石体积增加。

巷道开挖后,导致底板岩层局部区域垂直应力降低,水平应力增加,必然引起应力偏量的增加,因而扩容变形是引起巷道底鼓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巷道断面和形状巷道掘进中,断面及形状设计应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等安全要求。

开挖面积过或形状不同将引起巷道收敛变形造成巷道底鼓。

2.4巷道积水底板岩层含水,水的存在和对岩石的浸泡作用将导致岩体强度的减弱,浸水后的巷道底板往往产生严重的底鼓,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1)底板岩层浸水后,其强度降低,从而史容易破坏;(2)泥质胶结的岩层,浸水后易破碎、泥化、崩解,甚至强度完全丧失;(3)当底板岩层中含有蒙脱石、伊利石等膨胀性岩层时,浸水后会产生膨胀性底鼓。

巷道底鼓机理与防治技术

巷道底鼓机理与防治技术

岩石名称

厚度 咖 )
岩性描 述
在地应力作用下底板两帮 的移动体将 向巷道内压挤 , 不仅只发生底 顶底板柱状图 , 见图 1 。 鼓, 还将 出现底压 。 2 力 学模 型 3 动 压 巷 道 围岩 变 形 及 支 护 建议 巷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岩遇水鼓起 , 巷道底鼓 围岩应看做为软弱体 , 其 抗拉 、 抗 3 . 1 松散岩层 的折算摩擦 角。巷道 围岩 的稳定性主要取 决于岩 剪、 抗弯性能极 其低 , 依据郎肯土压力理论总结 其巷道底鼓机理 。 假
石性质及其破碎程度 , 折算 摩擦角越大 , 巷道围岩完整性越好 、 破碎 程度较 弱时 , 巷道 围岩的最大破坏深度较小 、 底压较弱 , 响应 的动压 影响也不 明显 。倘若岩石非 常破碎 、 完整性较 差时 , 动压影 响较 明 显。 底压较大对巷道底板产生较大影响 。 3 . 2回采巷道受动压影响 。未受采动扰动 的巷道 , 底 压垂 直巷道 底板向上。受采动扰动的巷道 , 换算摩擦 角和动压值导致底压偏 移 的角度 , 由于偏移角度 的变大连续 向受采动巷道一帮偏移 。 3 . 3巷道宽度影响 。巷道断面宽增宽 , 导致 巷道底板 最大破坏 深 度增深 、 底压 明显 。巷道 围岩完整性较差 时 , 巷道越 宽 , 所受 到的动 压作用就很明显 , 底压增高 的程度很大 , 产生大面积的底鼓 现象。 3 . 4巷道底板支护 。提高巷道支护强度 、 采用有效的支护方式以 平衡巷道底 板应力 , 并选取合 理的安全 系数 , 可有效控 制动压巷 道 的底鼓现 象。但 围岩 岩性较差 、 围岩破 碎时 , 由于巷道底 板压力 较 大, 控制底鼓 的措施应在动压影 响结 束后予 以实施 。当围岩岩性较 好、 围岩 完整 时 , 从受力分析可知 , 降低底 鼓程度 、 降低底压 , 可采取 以下方 法 : ① 主动方式 , 采用锚 杆 、 锚 索贯穿底板 破坏主 动区 , 使破 坏岩层 固定在稳定岩层上 ,这样可 以防止 巷道底板荷载 向下 传递 , 避免主动破坏区向巷道底板下方扩大 。 这种方式等于使得岩石 的内 摩擦角提升 、 主动压力减小 , 致使巷道底鼓位移 量减小 了、 减小 了底 压; ②被 动方式 , 采 用底板锚 杆将底板松散 围岩与稳定 岩层 连接成 整体 , 防止被 动区向上 移动 , 使被动 区内摩擦 角变大 、 滑移块体 的有 用滑移力 降低 、 底 压降低 ; ③ 固结松散岩体 , 采用注浆 的方式加 固围 岩, 其本质是增大围岩强度 。 在实际的生产 中, 底鼓 的防治方法应有 机 的结合 以上三种方法 , 主动方式 、 被 动方式和 固结作用 相互协调 , 形成有机 的整体 。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底鼓是矿井巷道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了巷道底鼓的原因,并探讨了底鼓治理措施,对提高人员安全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巷道;底鼓;原因;治理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煤矿巷道底鼓机理和控制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底鼓控制技术。

研究表明,引起巷道底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因素是底板岩层性质、围岩应力、水理作用、岩体强度和地温等。

有效控制底鼓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防止,即采取措施将底鼓量减少到允许的范围内;二是清除底鼓,将巷道已发生底鼓的部分岩石清除,恢复巷道断面积。

1 底鼓的危害底鼓所导致的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和行人、妨碍矿井通风,使得许多矿井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严重的会造成整条巷道的报废,对矿山的生产与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

2巷道底鼓原因2.1 巷道围岩性质及地压影响大围岩性质和结构对巷道底臌起着决定性作用,底板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厚度,决定着底臌量的大小。

另外围岩中存在高地压是造成巷道底鼓的决定性因素,深部巷道遇到底鼓的情况比浅部巷道多,这完全是由于地压增高所致。

再加上各项采掘活动的持续深入及地应力的增加,导致部分区域应力非常集中,顶压过大则压力巷道两帮就会将压力传至底板,底板没有相关支护则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最终出现形变现象且向上鼓起,这就是底鼓现象。

2.2 巷道底板岩石弱化随着采掘程度加深,铅直地应力或者是水平地应力随之加大,导致深层巷道掘进之后围岩出现松动圈,围岩承受的荷载力也持续降低。

巷道临近位置集中荷载量超出了围岩自身承载力,造成巷道顶板下降和两帮移动量提升,以至巷道围岩塑性区域的范围加大。

加之部分地质构造应力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巷道围岩出现软岩。

采掘深度加深及地温偏高,最终造成围岩出现更大的塑性形变。

通常巷道底部是没有任何支护条件的,不能控制塑性区域扩张外部阻力,导致巷道底部围岩弱化,从而极易出现底鼓现象。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1、用锚杆加固底板底板通常是成层的,因而非常适合用于锚杆加固。

木锚杆一般用于巷道范围内的垂直钻孔,钢锚杆则用于斜孔,锚入两帮下面(约与巷道两帮成35—40°的)底层中。

其作用在于减小巷道底板的破碎程度。

这样支护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将软弱底板岩层连接起来,抑制因软弱岩层扩容、膨胀引起的裂隙张开及新裂隙的产生,阻止软弱岩层向上鼓起。

其次是把几个岩层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组合梁,起承受弯矩的作用。

此组合梁的极限抗弯强度比各个单一岩层的抗弯强度的总和大。

在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下所做的试验表明,成功的加固软弱底板并不一定要求它具有层状构造,底板岩层经过锚杆加固以后增加了抗弯强度。

2、底板注浆底板注浆一般用于加固已破碎的岩石,提高岩石抵抗底鼓能力。

当底板岩石承受的压力超过岩体本身的强度而产生裂隙和裂缝时,应采用注浆的办法使底板岩层的强度提高,达到防治底板底鼓的目的。

由于选择注浆的形式、材料、压力和时间长短不同,岩层中的裂隙可能全部或部分北粘合,当注浆压力高于围岩强度时,会产生新的裂隙并有浆液渗入。

注浆后岩层达到结合强度主要取决与注浆材料:采用聚氨酯材料,岩层间结合强度较高,加固的效果较好,但底板潮湿时粘和强度较低,成本也较高;注水泥浆虽然成本低,但结合强度低,所以在选择材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还应指出,软岩进行底板注浆不能保证取得成功。

如果浆注浆和锚固结合使用,就可以使原来只适用两者的范围得到发展。

3、巷道壁充填在巷道和未采煤柱之间的巷道壁充填,主要是通过把侧翼底层压力支点转移到远离巷道的地方而改善压力分布,从而增加底板粘土从未采煤柱的下面向巷道流动的阻力。

另外一种用于永久性巷道的底板支护是,在巷道地板上先挖出矩形坑槽,然后再填以遇水硬结的材料,使之成为混凝土反拱。

这种支护具有较高而且平均一致作用与底板上的支护阻力。

加装可伸缩支撑件可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反拱,使其获得更大的抵抗底鼓的残余变形阻力的能力。

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方案

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方案

**煤矿回风下山巷道维护及治理方案一、巷道基本情况回风下山位于**煤矿一采区,掘进煤层为9+10号煤,顶部沿9号煤层顶板掘进,底部留有2.5—2.8米的底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5.2米,掘高4.2米,S掘=21.84㎡;净宽5米,净高4米,S净=20㎡。

回风下山位于采区三条下山的西侧,东部分别为胶带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与胶带下山中间实体煤柱25米,胶带下山与轨道下山中间实体煤柱为25米。

胶带下山掘进煤层为10号煤,底板沿10号煤底板掘进,顶部留有2米的9号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4.8米,掘高4.75米,S掘=22.8㎡;净宽4.5米,净高4.5米,S净=20.25㎡。

轨道下山掘进煤层为10号煤,底板沿10号煤底板掘进,顶部留有2.2米的9号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4.8米,掘高4.45米,S掘=21.36㎡;净宽4.5米,净高4.25米,S净=19.13㎡。

二、巷道现支护参数回风下山现为锚网索+钢带支护,未喷浆。

胶带下山0-500米支护为锚网索+钢带+喷浆,0-1000米为锚网索+钢带支护。

轨道下山支护为锚网索+钢带支护。

支护参数如下:1、锚杆采用直径Φ20mmⅡ级无纵肋左旋螺纹钢(HRB335),锚杆长2400mm,锚杆钢托板规格为150*150*10mm。

间排距800mm*800mm。

锚固剂规格为快速K2335,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各1卷。

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少于80kN,预紧力矩不小于300N〃m。

2、金属网用Φ6.5mmⅠ级普通钢筋(HPB235)焊接而成。

3、锚索规格为直径17.8mm长6300m的钢绞线制成,托板采用300×300×16mm钢托板。

锚索锚固剂规格为快速K2335树脂锚固剂 1卷、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 2卷,每根锚索的锚固力不小于200KN,预紧力不小于120KN。

4、钢带使用BHW3-280-4800型钢带,排距800mm。

例析软岩巷道底鼓机理与治理方法

例析软岩巷道底鼓机理与治理方法

例析软岩巷道底鼓机理与治理方法引言灵东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采取巷道围岩属于典型的软岩。

煤层顶底板围岩强度低于煤层强度,不得不将巷道底板布置在煤层中。

即使施工中采取一系列防止顶底板破坏的措施,然而巷道施工过程中,仍出现顶板来压较大,造成一段巷道出现大面积垮落、下沉,部分位置下沉量达800mm以上。

采取巷道底鼓嚴重,W10102工作面回风顺槽前期底鼓量达1~2m,严重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

为此,组成了治理底鼓的技术攻关小组,对底鼓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试验首先在W10102工作面回风顺槽进行。

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巷道底鼓返修支护设计,有望探索出有效的支护技术,为该区和类似地层大断面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经验和指导。

1、工程地质条件分析1.1工程地质概况灵东煤矿W10102工作面回风顺槽位于Ⅱ2-1煤层中,该煤层倾角较平缓,一般为2~5°;断裂构造不发育,富含水、导水性较差,断层较可靠。

该巷道水文地质特征与一般煤田的水文地质特征不同,主要特点是煤层含水。

煤层含水层既是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和强导水层,又是裂隙含水层。

煤层顶板、底板岩层含水层时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弱含水层,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

第四系砂砾含水层也是主要含水层和强导水层。

地下补给水源为煤及围岩露头的大气降水顺层补给。

1.2工程岩石特征W10102工作面回风顺槽穿越的煤层厚度为14.16~18.55m,煤层节理裂隙发育,顶板松软;煤层已块状为主,粉末状次之,透气性差。

煤呈黑褐色,条痕褐色,弱沥青光泽,断口多呈平坦状、贝壳状及参差状,脆性易碎,易风化,可见龟列现象。

见有不发生的内生裂隙。

煤的结构多为水平层理;煤的硬度系数f 值为2.5。

顶板岩性为泥岩,底板为细砂岩、泥岩,顶底板岩石强度比煤层强度低,给支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W10102工作面回风顺槽的支护方式为锚网+钢筋梁+锚索。

锚杆选用直径为Φ18mm,长度为L=2100mm的左旋无纵肋螺纹锚杆;托板为碟型钢板,规格为150mm×150mm×10mm金属钢板;每根锚杆配制2卷K2350型树脂锚固剂。

红石岩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

红石岩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

红石岩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张恩强;张军华;陈永光;郑延鹏;宋坤;贾一兵【摘要】Sever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ten occurred in the floor of 12406 air-return way in IV winning district of Hongshiyan Mine, for this reaso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soft rock roadway was made and the control measure by reinforcing the roadway side and relieving the floor pressure to control floor heave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oof and floor displacement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roadway in three support patterns of no support, original support and combined support by grouting reinforcement and pressure relief slot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the combined support pattern by grouting reinforcement and pressure relief slot can decrease the heave amount of the roadway by half as comparedto that by original support pattern and there is an obvious control effecton the floor heav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grouting reinforcement and pressure relief slot were carried out, the combined support pattern can control the sever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the average heave amount reduced from 1 200 ~1 500 mm by original support pattern to 245 mm by the combined support pattern, this thus ensured the roadway stability.%红石岩煤矿郁采区12406回风巷底板经常发生大变形破坏,为此分析了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原因,提出巷帮加固、底板卸压的治理思路控制底鼓。

煤矿底板治理方案

煤矿底板治理方案

工作面回采巷道底臌治理实施方案1 试验目的针对**煤矿巷道底臌现状,采用“深孔区间爆破法”对巷道围岩特定区段进行爆破处理,通过对试验区域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特征的监测,论证该治理方法理论基础的合理性,为**煤矿底臌治理工作探索新的手段与方向。

2 试验地点要求为实现效果对比,在同一顺槽内共设置两个区域进行监测,两者间距不小于50m,其中一个区域进行爆破试验。

要求两个监测区域在围岩变形量、围岩完整性、地质条件等方面无明显区别,同时避开起伏较大及巷道转向处。

3 实施方案3.1 深孔区间爆破方案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确定巷帮主要承载区域分布在距帮4~12m区段,该部分煤体将上部岩层压力传递给下部泥岩及砂岩,引起底板变形与破坏,成为导致底臌的主要原因。

为削弱该因素的影响程度,“深孔区间爆破法”对帮部主要承载区域煤层的完整性和强度进行破坏,进而削弱其传递上部压力的能力。

同时在承载煤体对应的下部砂岩底板部位进行爆破,以减弱水平应力对底板变形的贡献程度。

试验走向范围设计为30m,该范围内巷道两帮各布置一排水平炮孔,同时两侧基角处各布置一排炮孔,如图1、图2所示,具体爆破参数如下:(1)底角炮孔参数炮孔倾角:下倾45°;炮孔间距:5m;炮孔长度:17m;炮孔直径:Ф60㎜;药卷直径:Ф50㎜;装药区段:5.7~17m;封孔区段:1.7~5.7m;装药方式:连续装药;起爆方式:正向起爆,一次起爆炮孔不大于2个。

炮孔数量:两侧各布置6个,共12个。

(2)帮部炮孔参数炮孔倾角:0°;炮孔间距:5m;炮孔长度:12m;炮孔直径:Ф60㎜;药卷直径:Ф50㎜;装药区段:4~12m;封孔区段:0~4m;装药方式:连续装药;起爆方式:正向起爆,一次起爆炮孔不大于2个。

炮孔数量:两侧各布置6个,共12个。

注:“深孔区间爆破法”的核心为特定区域的爆破,同时对围岩浅部区域进行保护,因此,需严格保证装药区段和封孔区段达到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回风下山巷道维护及治理方案
一、巷道基本情况
回风下山位于**煤矿一采区,掘进煤层为9+10号煤,顶部沿9号煤层顶板掘进,底部留有2.5—2.8米的底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5.2米,掘高4.2米,S掘=21.84㎡;净宽5米,净高4米,S净=20㎡。

回风下山位于采区三条下山的西侧,东部分别为胶带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与胶带下山中间实体煤柱25米,胶带下山与轨道下山中间实体煤柱为25米。

胶带下山掘进煤层为10号煤,底板沿10号煤底板掘进,顶部留有2米的9号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4.8米,掘高4.75米,S掘=22.8㎡;净宽4.5米,净高4.5米,S净=20.25㎡。

轨道下山掘进煤层为10号煤,底板沿10号煤底板掘进,顶部留有2.2米的9号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4.8米,掘高4.45米,S掘=21.36㎡;净宽4.5米,净高4.25米,S净=
19.13㎡。

二、巷道现支护参数
回风下山现为锚网索+钢带支护,未喷浆。

胶带下山0-500米支护为锚网索+钢带+喷浆,0-1000米为锚网索+钢带支护。

轨道下山支护为锚网索+钢带支护。

支护参数如下:
1、锚杆采用直径Φ20mmⅡ级无纵肋左旋螺纹钢(HRB335),锚杆长2400mm,锚杆钢托板规格为150*150*10mm。

间排距
800mm*800mm。

锚固剂规格为快速K2335,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各1卷。

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少于80kN,预紧力矩不小于300N〃m。

2、金属网用Φ6.5mmⅠ级普通钢筋(HPB235)焊接而成。

3、锚索规格为直径17.8mm长6300m的钢绞线制成,托板采用300×300×16mm钢托板。

锚索锚固剂规格为快速K2335树脂锚固剂 1卷、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 2卷,每根锚索的锚固力不小于200KN,预紧力不小于120KN。

4、钢带使用BHW3-280-4800型钢带,排距800mm。

三、巷道顶底板岩性及变形情况
1、9号煤层
顶板岩性为中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平均厚度 3.71m;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厚度0.2m。

根据《地质报告》对煤层顶底板岩石进行的测试,9号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时,抗压强度为18.90MPa,属软弱岩石;9号煤层顶板为中砂岩时,抗压强度为26.0~29.60 MPa,平均为27.60 Mpa,属软弱岩石。

底板为泥岩时,抗压强度为18.0~25.80 MPa,平均为21.90 Mpa,属软弱—中硬岩石;底板为砂质泥岩时15.20~20.80 MPa,平均为17.60 Mpa,属软弱—中硬岩石。

2、10号煤层
顶板为砂质泥岩、泥岩,为9号煤层的底板, 厚度0.2m;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平均厚度3.30m。

根据《地质报告》对煤层顶底板岩石进行的测试,10号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时,抗压强度为8.80~12.0MPa,平均为10.80MPa,属软弱岩石。

底板为泥岩时,抗压强度为11.70~20.80 MPa,平均为16.30 Mpa,属软弱—中硬岩石;底板为粉砂岩时22.0~22.80 MPa,平均为22.40 Mpa,属中硬岩石。

岩石力学试验结果表
3、巷道从2015年1月开始施工,目前掘进990米。

到现在为止,巷道不同程度出现底鼓、两帮向外鼓出、顶板变形及下沉现象,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其中440-610米段内顶板钢带出现挤压折断现象,并且顶板在靠近巷帮位臵,出现了“台阶”式下沉现象。

四、顶板下沉及底鼓的原因分析
1、巷道围岩岩性较差。

巷道埋深为-250~-410m,从柱状图
(图1)看,回风下山围岩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岩块强度较低、完整性差,而且岩体结构面极为发育,围岩整体强度较低。

同时9+10号煤层为东高西低,回风下山位于西侧布臵,东部巷道开掘后压力向低处传递,导致回风下山承压而发生底鼓及顶板下沉。

综合柱状图比例 1:200
图1 回风下山综合柱状图
2、回风下山440—610米段,在大巷煤柱中开掘采区变电所、
临时避难硐室,由于交叉点多、空间布臵密集(图2),围岩应力峰值互相叠加。

巷道掘出后易产生整体变形量大、长时间流变特性,单纯的锚网索支护难以控制巷道围岩的强烈变形。

图2 回风下山平面布臵图
3、其他原因
巷道支护结构的压力来自四周,由于一次支护只对顶板和两帮进行锚网索支护,未喷浆(见图3),巷道底板没有进行支护,处于开放状态,就形成支护结构的薄弱带。

底板岩层强度显著降低,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和剪切破坏,就很容易底鼓。

图3回风下山现支护断面图
五、治理方案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持续时间较长,巷道扩刷、卧底后巷道围岩更加破碎,围岩松动圈发育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根据回风下山围岩岩性特征及变形特点,以及参考其他矿井治理经验,采用补强巷道支护、加固两帮会对底鼓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但传统的锚杆补强支护方式很难有效、长久的控制巷道变形,需采用主动+被动支护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回风下山底鼓、顶板下沉。

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治理:
1、巷道注浆加固
通过对巷道顶部注浆,使浆液充填围岩内部裂隙,并对破碎围岩进行胶结,恢复围岩的完整性,有效抑制扩容性破坏向围岩
内部发展,承载能力增强。

2、加强两帮支护强度。

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和自承能力,限制两帮内移,帮部的稳定有利于控制巷道底鼓,实现巷道底板稳定。

3、底部采用反底拱+锚索+注浆。

⑴底拱及锚索可加固底板岩体,形成加固圈,提高底板稳定性。

⑵减弱巷道角部应力集中程度,在两帮及底部形成自承能力较高的承载拱,控制两帮和底部围岩塑性区的发展。

⑶减少由于两帮破裂围岩压缩下沉所造成的底鼓、体积膨胀量,从而减少巷道底鼓。

⑷给底板围岩注浆,通过注浆将破碎围岩胶结成整体,改善围岩的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围岩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巷道的变形。

4、采用金属支架+锚索支护相结合。

⑴有效提高巷道顶部、两帮内移能力,减少巷道底板所承受的水平力,控制巷道底板岩层的离层和断裂。

⑵支架对顶板的支撑力提高了巷道的受力状态,通过锚索起到二次加固的作用,通过将锚索与工字钢组合来加强支护强度并防止工字钢梁变形,从而大大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增加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六、支护技术方案
1、巷道注浆加固
440—610米段内顶板下沉严重,如挑除下沉顶板,会造成顶部冒落,巷道不好控制高度,且挑顶作业危险较大。

通过合理分析和考察,决定采用注浆的方式对巷道进行加固,注浆材料使用FSS化学加固材料。

注浆孔距及参数由注浆单位根据现场进行确定,专门制定注浆施工方案。

2、金属支架+锚索支护
注浆后再采用架设工字钢棚梁和锚索补强的方式对巷道进
行维护。

工字钢采用矿用11#工字钢,棚距0.8米,相邻两架钢棚之间用Φ14mm的圆钢拉筋连接,拉筋间距1米,棚架与顶部空隙处用勾板背紧。

每根顶梁用2排4根锚索悬吊,顶部锚索规格Φ21.6×8300mm;每侧棚腿用2排4根锚索拉紧,帮部锚索规格Φ21.6×4300mm;锚索与工字钢用200×200×16mm钢板、锁具连接,每根锚索使用1支K2335快速锚固剂和3支Z2360中速锚固剂。

锚索预紧力不小于120KN,锚固力不低于200KN。

图4回风下山工字钢棚+锚索支护断面图
2、施工底拱
工字钢棚支护结束后,随即施工底拱。

先将底部施工成拱形,最大深度860mm,分别在底板中间、两侧用钻机施工深10米的注浆孔,将锚索插入注浆孔中,利用注浆泵将水泥浆注入孔中,最后铺设金属网、BHW3-280-5400型钢带,最后用16mm钢托板将钢带、金属网和锚索固定,最后浇筑C25混凝土至设计底板(见图5)。

图5回风下山底拱施工图
3、喷浆支护
最后对巷道进行喷浆,喷射混凝土强度C20,喷层厚度0.1米。

七、支护效果分析
先对440-610米处按该方案进行处理,如能有效控制巷道形、效果明显,随后再对其余地段进行加固。

如效果不佳,则聘请专业支护单位设计维护方案再进行治理。

*****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六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