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道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声音的特性
通过实验感受初中二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
通过实验感受初中二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
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并能被人类的听觉系统感知。
在初中二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生通常会通过实验来感受和探究声音的特性。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讲解声音的传播、音调和响度等方面的特性。
一、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媒介传播的,而在常见的情况下,空气被当作声音传播的主要媒介。
为了感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传递声音的绳传实验材料:一根长绳、两个小铃铛、一名同学1. 将绳的一段系在一根桌腿或者其他固定物体上,让同学拿着绳的另一端。
2. 音距离同学稍远的地方,将两个小铃铛用绳子绑在桌子上。
3. 让同学在桌边轻轻拨动绳子,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
4. 听觉良好的同学站到距离铃铛稍远的地方,观察是否能够听到铃铛的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当绳子振动时,振动会传递到铃铛上,触发铃铛产生声音。
这说明声音通过绳子传递,而不仅仅是空气。
实验二:传递声音的长骨传导实验材料:一根长骨(例如牛的股骨)、两个小铃铛、一名同学1. 将长骨在桌上放置,并用另一根细绳系住。
2. 让同学两手扶住长骨的两端。
3. 音距离同学稍远的地方,将两个小铃铛用绳子绑在桌子上。
4. 让同学用长骨的一端轻轻敲击桌面,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
5. 听觉良好的同学站到距离铃铛稍远的地方,观察是否能够听到铃铛的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声音通过长骨传导,传递到铃铛上,使其产生声音。
这再次证明了声音的传播不仅限于空气,还可以通过固体媒介传递。
二、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为了感受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三:水杯音阶实验材料:几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清水、一根银制勺子1. 将水倒入第一个玻璃杯中,确保水位大约为杯子高度的三分之一。
2. 用勺子轻轻敲击杯口,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声音的特性实验报告
声音的特性实验报告声现象总结与测试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页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物理声音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并学习如何利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二、实验器材1. 一根长铁管2. 一个敲击锤3. 一根橡皮筋4. 一个塑料瓶5. 一个气球6. 一个麦克风7. 一个扬声器8. 一个计算机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的产生(1)将铁管的一端插入塑料瓶中,另一端露出瓶口。
(2)用敲击锤轻轻敲击铁管,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产生情况。
(3)分析敲击铁管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1)将橡皮筋固定在桌子边缘,拉伸橡皮筋。
(2)用麦克风分别靠近橡皮筋的两端,观察麦克风捕捉到的声音强度。
(3)分析声音在不同位置传播的强度差异。
3. 实验三:声音的特性(1)将气球吹大,用麦克风分别捕捉气球振动和静止时的声音。
(2)比较两种情况下声音的频率和音调。
(3)分析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4. 实验四:声音的放大与传播(1)将扬声器连接到计算机,播放一段音乐。
(2)用麦克风分别靠近扬声器的不同位置,观察麦克风捕捉到的声音强度。
(3)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放大与衰减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敲击铁管时,声音是通过铁管的振动产生的。
当敲击力度增大时,声音的响度也会增大。
2. 实验二:橡皮筋振动时,靠近振动端的声音强度较大,远离振动端的声音强度较小。
这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影响。
3. 实验三:气球振动时,捕捉到的声音频率较高,音调较高;气球静止时,捕捉到的声音频率较低,音调较低。
这说明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速度有关。
4. 实验四:扬声器播放音乐时,靠近扬声器位置的声音强度较大,远离扬声器位置的声音强度较小。
这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影响,声音的频率和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速度有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
声音的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2. 了解声音的传播特性;3. 分析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等特性;4.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纸屑;3. 空气泵;4. 麦克风;5. 耳机;6. 数据采集器;7. 计算机等。
三、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3. 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等;(1)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3)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四、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实验(1)将音叉放在桌面上,用手指轻轻敲击音叉,使其振动;(2)观察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并用麦克风采集声音数据;(3)将采集到的声音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2. 声音的传播实验(1)将空气泵连接到实验装置,调节空气压力;(2)观察空气压力变化对声音传播的影响;(3)记录不同空气压力下声音传播的距离和速度。
3. 响度实验(1)将纸屑撒在桌面上,用手指轻轻敲击音叉;(2)观察纸屑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3)记录不同振动幅度下纸屑的跳动高度和声音响度。
4. 音调实验(1)用麦克风采集不同频率的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2)观察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3)记录不同频率下声音的音调。
5. 音色实验(1)分别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音叉进行实验;(2)观察不同材料制作的音叉产生的声音音色;(3)记录不同材料制作的音叉的音色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声音的产生与振动频率、振幅等因素有关。
2. 声音的传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压力有关,压力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3. 响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纸屑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成正比,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4. 音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声音频率与音调成正比,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特性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研究声音的传播特性,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之间的关系。
4. 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会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4. 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实验器材1. 发声物体:钢尺、鼓、橡皮筋2. 介质:空气、水、固体3. 测量工具:秒表、刻度尺、分贝计4. 辅助工具:录音笔、电脑四、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实验:a. 将钢尺固定在桌面上,用手指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情况。
b. 用录音笔录制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分析声音特性。
2. 声音的传播实验:a. 将发声物体(如钢尺)分别放置在空气、水和固体中,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b. 用秒表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计算传播速度。
3. 声音的强弱实验:a. 用鼓作为声源,分别用轻敲和重敲的方式敲击鼓面,观察鼓面振动幅度。
b. 用分贝计测量不同敲击力度下鼓面发出的声音强度。
4. 声音的音调实验:a. 将橡皮筋固定在桌面上,用不同力度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频率。
b. 用录音笔录制橡皮筋振动产生的声音,分析声音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实验:钢尺振动时,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实验: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3. 声音的强弱实验:重敲鼓面时,鼓面振动幅度较大,声音较强;轻敲鼓面时,鼓面振动幅度较小,声音较弱。
这说明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4. 声音的音调实验: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也不同。
物理声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
2. 探究声音的传播介质,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钢尺3. 橡皮筋4. 气球5. 音量计6. 真空玻璃钟罩7. 塑料袋8. 水槽9. 闹钟10. 耳朵四、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实验(1)将音叉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音叉,观察音叉振动情况,并用手触摸音叉,感受其振动。
(2)将橡皮筋绷紧,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情况,并用手触摸橡皮筋,感受其振动。
(3)将气球吹大,用手指弹击气球,观察气球振动情况,并用手触摸气球,感受其振动。
2. 声音的传播实验(1)将闹钟放在空气中,用耳朵倾听闹钟声音。
(2)将闹钟放入真空玻璃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出空气,观察是否还能听到闹钟声音。
(3)将闹钟放入塑料袋中,将塑料袋密封,放入水槽中,用耳朵倾听闹钟声音。
(4)将钢尺的一端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弹击钢尺,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倾听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1)将音叉放入水中,用耳朵倾听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2)将音叉放入空气中,用耳朵倾听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3)将音叉放入固体中(如橡皮筋),用耳朵倾听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实验结果:在空气中,我们能够听到闹钟声音;在真空中,我们无法听到闹钟声音;在水中,我们能够听到闹钟声音;在固体中,我们能够听到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结果:在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次之;在气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
《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观看了《声音的特性》这节课,作为一名教师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有意欲未尽的感觉;作为一名学生不但学到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各种能力,感到收获满满。
总之,这节课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实际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这节课制定了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
从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决定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了物理学问题的方法;在情感方面,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
其次,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先学后教的形式(也就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利用导学案做引导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查资料来了解和解决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做不但为课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实验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再者,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语言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的驾驭课堂,使学生在讨论、展示、再次验证各个环节上完成实验,而且在时间的安排上合理,体现了主次分明。
合理有效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总之,这堂课设计主线明确,实验探究突出,符合新的课标要求。
而且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知识点开展学生实验,是应该积极提倡的。
教师和学生准备都很充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整堂课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真正作用,互帮互助,每一个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而且在实验环节教师大胆放手交于学生,而且收放自如。
在知识点的落实上注重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师结合多媒体合理设计板书,做到板书准确,最后的习题设计也很精炼。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解析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解析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声音的概念和特性。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学中与声音特性相关的知识进行解析。
一、声音的定义及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传播的结果。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个纵波,这个纵波的传播就是声音的传播过程。
根据物质的性质,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米/秒。
在液体和固体中,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声速一般会比在空气中更快。
三、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的周期性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调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四、声音的幅度和音量声音的幅度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大小,也称为声音的强度。
声音的幅度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量的大小。
幅度越大,音量就越大;幅度越小,音量就越小。
五、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会沿着直线传播,但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绕射等现象。
当声音传播到一个障碍物上时,一部分声音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造成回声。
当声音传播到不同介质之间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声速也不同,因而会发生折射现象。
绕射则是指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或孔洞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六、声音的回声和回音当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我们能够听到回声。
而当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时,我们则听到的是回音。
七、声音的共鸣当外界的声波与物体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物体会发生共鸣现象。
共鸣可以使声音的幅度增大,产生更强的声音。
八、声音的消声和吸声消声是指采取措施减小声音的传播距离,例如利用隔音墙、隔音板等阻挡声波的传播。
吸声是指将声音所携带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利用吸音材料吸收声波的能量。
九、声音的利用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音乐演奏、声纳技术等。
声现象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究声现象的基本规律,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液体和固体。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1. 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音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音量计3. 蜡烛4. 玻璃杯5. 水盆6. 橡皮筋7. 刻度尺8. 秒表9.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音叉实验(1)将音叉轻轻敲击,观察其振动情况。
(2)将音叉放置在玻璃杯边缘,观察其振动频率。
(3)用秒表测量音叉振动频率。
2. 响度实验(1)点燃蜡烛,将音量计放置在距离蜡烛一定距离处。
(2)调整蜡烛的火焰大小,观察音量计的示数变化。
3. 音色实验(1)将橡皮筋固定在玻璃杯边缘,调整橡皮筋的松紧程度。
(2)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用秒表测量橡皮筋振动频率。
4. 声音传播实验(1)将水盆放在实验台上,向水盆中加水。
(2)将音叉轻轻敲击,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3)用刻度尺测量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距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音叉实验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音叉振动时,振动频率较高,音调较高。
2. 响度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声音的响度与蜡烛火焰的大小有关,火焰越大,响度越大。
3. 音色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得知橡皮筋的长度与振动频率有关,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 声音传播实验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慢,传播距离较短。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班级:组号:学号:
姓名:同组人: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2013 3.22
黄婷婷、凯山江12一.实验目的
研究声音的三个特性
蒋丽声音的特性10级物理定向一班二.实验器材
声波传感器、计算机、音叉
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四.实验步骤
将声波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连接好开始实验记录数据,用不同的力度,敲响音叉。
或用相同的力度,敲响不同的音叉,用示波的形式表现出来,保存图像。
实验图像:
误差分析:
实验过程中,压强传感器不能调零调,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可能1、在推注射器时,要缓慢地进行,避免摩擦生热,对压强产生影响,2、在推注射器时,还没推倒一格就已经记录数据,3、在测试的过程中手不能触摸注射器管。
实验分析:
图
1
实验总结:
用这些实验仪器做出来的实验数据比传统的实验仪器做出来的实验数据要精确。
实验过程比较直观,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学生易懂易理解。
现在学生的思想很先进,已近不满足于现有的实验室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2。
声音现象的实验报告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2. 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如响度、音调和音色;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4. 探究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二、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固体等。
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响度、音调和音色。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有关。
-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 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声源的振动波形有关。
三、实验器材1. 音频发生器;2. 耳机;3. 音波发射器;4. 钢尺;5. 水盆;6. 玻璃杯;7. 橡皮筋;8. 直尺;9. 计时器;10. 记录纸。
1. 观察声音的产生:将橡皮筋固定在桌子边缘,用钢尺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产生的声音。
2. 声音的传播速度:- 空气中:将音波发射器发射的声音传至耳机,计时声音传播的时间,记录下来。
- 水中:将音波发射器发射的声音传入水盆,计时声音传播的时间,记录下来。
- 固体中:将音波发射器发射的声音传入玻璃杯,计时声音传播的时间,记录下来。
3. 声音的反射:- 用音波发射器发射声音,在墙壁前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记录反射角度和反射时间。
4. 声音的折射:- 将钢尺斜插入水中,观察钢尺在水中的折射现象,记录折射角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声音的产生:橡皮筋振动时,能够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速度:- 空气中:声音传播时间为1秒;- 水中:声音传播时间为0.5秒;- 固体中:声音传播时间为0.3秒。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的反射:在墙壁前,声音发生反射,反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相等。
4. 声音的折射:将钢尺斜插入水中,钢尺在水中的部分与空气中的部分形成折射,折射角度约为30°。
声音物理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声音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介质传播。
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其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小实验。
以下是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详细记录。
二、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2.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3. 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人离声源的距离等因素的关系;4. 体验声音的音色特性。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盆3. 纸杯4. 小铁棍5. 手机6. 鼓7. 小纸屑8. 铃9. 汽车模型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1)将音叉轻轻敲击,观察其振动情况;(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盆中,观察水波的产生情况;(3)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产生的水波可以直观地展示声音的产生过程。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1)将敲击后的音叉分别放入空气、水和固体(如铁块)中,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2)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人离声源的距离的关系(1)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轻轻敲击鼓,观察小纸屑的跳动情况;(2)用力敲击鼓,观察小纸屑的跳动情况;(3)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4)保持鼓的振动幅度不变,逐渐增加人与鼓的距离,观察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化;(5)结论:声音的响度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4. 声音的音色特性(1)播放不同歌手的歌曲,让学生猜是哪个歌手演唱的;(2)结论:声音的音色具有独特的特性,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其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产生的水波可以直观地展示声音的产生过程;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人离声源的距离等因素有关;4. 声音的音色具有独特的特性,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
声音特性探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2. 研究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声音的三大特性分别为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三、实验器材1. 弹性塑料片2. 书页3. 钢尺4. 桌子5. 硬纸片6. 梳子7. 视频记录仪四、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 用手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拨动书页,观察塑料片振动快慢的变化。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 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将耳朵紧贴在桌子的一端,在桌子的另一端轻轻敲击。
-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特性。
4.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变化。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 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观察钢尺振动频率的变化。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6. 探究音色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用硬纸片片先后经过疏密不同的梳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音色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 实验现象: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实验现象: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拨动书页,观察到塑料片振动快慢的变化。
- 分析: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现象:在桌子的一端敲击,耳朵紧贴另一端能听到声音。
- 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实验报告关于声音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研究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4. 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振动源产生,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包括密度、弹性模量和温度等。
本实验通过搭建实验装置,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研究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以及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三、实验器材1. 发声器:用于产生稳定的声音信号;2. 测距仪:用于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3. 音频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标准的声音信号;4. 分贝仪:用于测量声音的强度;5. 铅笔:用于记录实验数据;6. 纸张:用于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将发声器和测距仪分别固定在两个房间内,确保房间墙壁密封良好,避免声音泄露;(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测距仪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4)记录下不同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
2. 实验二:声音的反射现象(1)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反射面,如墙壁或镜子;(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分贝仪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度;(4)记录下反射声音的强度,分析反射现象。
3. 实验三:声音的折射现象(1)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折射面,如玻璃板;(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分贝仪测量折射声音的强度;(4)记录下折射声音的强度,分析折射现象。
4. 实验四:声音的衍射现象(1)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衍射障碍物,如障碍物;(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分贝仪测量衍射声音的强度;(4)记录下衍射声音的强度,分析衍射现象。
5. 实验五: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1)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长距离传播路径;(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分贝仪测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4)记录下能量损失情况,分析能量损失原因。
初中物理声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2. 学习测量声音的音调,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传播。
3.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即声波。
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4. 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三、实验器材1. 破坏性实验器材:橡皮筋、尺子、木块、塑料瓶、纸杯、小铁块等。
2. 测量器材:秒表、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等。
3. 其他:棉线、棉絮、酒精灯、水等。
四、实验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将橡皮筋拉紧,用木块敲击,观察橡皮筋振动,听声音。
(2)将橡皮筋放在塑料瓶中,敲击橡皮筋,观察塑料瓶振动,听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棉絮中,敲击橡皮筋,观察棉絮振动,听声音。
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用橡皮筋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橡皮筋振动,听声音。
(2)用尺子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尺子振动,听声音。
(3)用塑料瓶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塑料瓶振动,听声音。
3. 声音的反射与回声(1)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观察声音传播的距离。
(2)在墙壁附近大声喊叫,观察回声现象。
五、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1)将橡皮筋拉紧,用木块敲击,观察橡皮筋振动,听声音。
(2)将橡皮筋放在塑料瓶中,敲击橡皮筋,观察塑料瓶振动,听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棉絮中,敲击橡皮筋,观察棉絮振动,听声音。
2.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1)用橡皮筋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橡皮筋振动,听声音。
(2)用尺子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尺子振动,听声音。
(3)用塑料瓶制作一个简易的音叉,观察塑料瓶振动,听声音。
3. 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实验(1)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观察声音传播的距离。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实验分析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实验分析声现象考点的考察一般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实验分析,是初中物理比较有难度的科目。
同学们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1.音调(1)实验1:观察锯条(或钢尺)露出桌面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的不同。
实验时把锯条紧紧地压在桌面上,分别将锯条的1/4、1/2和3/4伸出桌面边缘,拨动伸出桌外的部分,使其振动,实验时应使锯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思考锯条伸出桌面的长短跟振动快慢有什么关系?声音高低跟振动快慢有什么关系?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锯条振动快慢对声音高低的影响锯条振动部分的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锯条长度的1/4 快高锯条长度的1/2 较慢较低锯条长度的3/4 更慢更低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如果一个物体在1 s的时间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 Hz。
(2)实验2:使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或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
换一个不同频率的音叉做实验,边听边分析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结论: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的频率较低。
(3)超声波和次声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归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超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
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
超声波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
(4)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2.响度(1)猜想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系吗?例如,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
物理声音特性实验报告
1. 研究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 探究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通过实验验证物理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物体振动的波形决定。
三、实验器材1. 手机2. 吸管3. 鼓4. 纸屑5. 耳塞6.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音调实验(1)依次变短的吸管粘一排,然后用嘴吹,观察不同吸管长度对应的音调。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音调与吸管长度的关系。
2. 响度实验(1)拍手,观察响度变化。
(2)制作小鼓,观察拍击力度与鼓面震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音色实验(1)敲击各种物体,观察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音色与物体材料、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4. 探究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只改变一个变量,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音调与吸管长度的关系:吸管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2.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音色与物体材料、形状等因素的关系: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六、实验结论1.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音色与物体材料、形状等因素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七、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
2. 研究不同乐器、不同人声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
3. 利用实验结果,为音乐创作、音响设计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课件_声音的特性PPT
体验:用不同的力敲桌面,体会声音响度的不同.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 结论: • 响度跟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振幅越小响 度越小。
2.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 度越小. 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响度越小.
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音色 对声音音质
的感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由声源的振动频 音调高:声音清 率决定;频率大, 脆、尖细;音调低: 音调高;频率小, 声音粗犷、低沉 音调低
由声源的振动幅 度决定;振动幅 度越大,响度越 大
响度大:震耳欲 聋;响度小:轻声 耳语
不同发声体的材 料、结构不同, 发出声音的音色 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 发出的声音的重 要特征
例2 在听熟人打来的电话时,容易听出对方是谁,其
原因是不同的人讲话时声音的(C )
A.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B. 频率不同 D. 响度不同
解析: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音振动的频 率决定的,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源振动 的振幅决定的,音色表示声音的特色,故打电话 时分辨出熟人是由于人的音色不同。
执教者:横道中学 应玉国
一.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原因
•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振动 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
次数 钢尺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1、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
声音的特性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自制乐器并展示
琴弦,使琴弦_振__动___而发声;小王不断用 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是为了改变音__调____。 2.吹奏笛子时,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___高___,音调越_____高__
依据是: 音色 三、音色 决定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四、波形图分析
结论
256Hz
512Hz
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 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的频 率较低
轻敲512Hz音叉
重敲512Hz音叉
结论: 响度大的波形振幅较大,响度小的波形振幅较小
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和长笛分别发出音调1(do)的声音,看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
描述 物体 振动 的幅 度
实验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 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 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 上面的实验
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人听到的声音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发声体的响度、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 活动一:听声辨人 这种听音辨人的依据是什么?
3.以下填空从音调、响度、音色中三选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 响度 )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 响度 )
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响度 ) 女高音、男高音中的高、低是指(音调)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说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音色 )
单位:赫兹 简称:赫 符号:Hz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一、音调
想想议议
一只蚊子从你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班组别:成员:成绩:优良差
探究课题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备用器材
鼓、鼓槌、米粒、钢尺、扬声器、录音机
器材选取
知
识
储
备
1、乐音是物体做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是指声音的。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大,音调。
4、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
5、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跟发声体的和距发声体距离的有关。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
6、音色是用来发声体的。探究 Nhomakorabea过
程
探究结论
组长签字
指导教师
注:1、本次活动本着“物理源于生活”的理念,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本次活动内容:声音的特性。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
横道中学物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