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叙事的身体性思考

合集下载

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的身体叙事

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的身体叙事

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的身体叙事身体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在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身体叙事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身体叙事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身体作为表达、传达信息的媒介,并探索身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首先,身体叙事在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反映了身体的力量和脆弱性。

艺术家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身体体验的空间。

这些作品通常以身体的动作、姿态、声音为基础,强调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展现身体的脆弱性,艺术家引发观众对身体的关注和思考,探讨当代社会中身体的弱势和压迫。

其次,身体叙事在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探讨了身体与科技的关系。

艺术家通过将身体与科技相结合,呈现出身体和科技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通过使用传感器、摄像机等技术设备,艺术家可以捕捉和记录身体的运动和变化,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这种身体与科技的结合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段,同时也引发了对科技对身体的影响和依赖的思考。

最后,身体叙事在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媒体技术,艺术家可以超越传统的平面和立体艺术形式,实现对身体的全方位感知和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参与性的方式与作品互动,体验到身体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这种身体叙事的突破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同时也挑战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和定义。

总之,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中的身体叙事通过创新的手法和技术,呈现出身体的力量和脆弱性,探讨身体与科技的关系,突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

这种身体叙事不仅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也引发了观众对身体、科技和社会的思考。

通过身体叙事,艺术家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身体紧密相连的艺术体验。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一、本文概述空间叙事研究作为文学、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空间叙事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然后回顾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和研究项目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反思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

通过对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全面梳理和反思,本文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推动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本文也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对空间叙事研究的关注,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繁荣。

二、空间叙事理论概述空间叙事理论是近年来在文学批评和叙事学研究中逐渐崭露头角的一个理论框架,它强调在叙事作品中空间元素的重要性,并将空间视为与时间并行的叙事维度。

在传统的叙事理论中,时间往往被视为叙事结构的主导因素,而空间则常常被视作是背景或场景,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空间转向(spatial turn)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

空间叙事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舞台,更是推动叙事进程、塑造人物性格、构建主题意义的重要力量。

它强调空间在叙事中的动态性和建构性,认为空间不仅仅是静态的容器,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叙事,与时间一起共同构建故事的深度和广度。

在空间叙事理论中,空间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和功能。

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场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

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进而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

空间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通过空间的转换和变迁,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2024年创伤叙事、身体感知、空间修辞——后3·11语境下电影《驾驶我的车》的美学分析》范文

《2024年创伤叙事、身体感知、空间修辞——后3·11语境下电影《驾驶我的车》的美学分析》范文

《创伤叙事、身体感知、空间修辞——后3·11语境下电影《驾驶我的车》的美学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驾驶我的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创伤与思考的日本社会现实之中。

在3·11大地震后的语境下,这部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与美学的独特性,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创伤叙事、身体感知以及空间修辞三个方面,对电影进行美学分析。

二、创伤叙事电影《驾驶我的车》以一种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灾难后的心理创伤。

影片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多个故事片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也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在叙事过程中,电影通过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角色的心理创伤。

例如,角色在驾车时无意识的重复某个动作,或是独自面对空旷的街道时流露出的孤独与无助,都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角色的情感世界,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了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

三、身体感知电影《驾驶我的车》通过身体感知的细腻描绘,将观众带入了角色的生活之中。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角色们在灾难后的身体状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身体来表达情感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影片中的角色们通过驾车这一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在驾车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在移动身体,也在通过身体的感知来体验世界。

例如,角色在驾车时对路况的感知、对天气的敏感度等,都体现了他们的身体感知能力。

这种身体感知的描绘,不仅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角色的生活状态,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身体与情感的关系。

四、空间修辞电影《驾驶我的车》的空间修辞也是其美学特点之一。

影片通过空间的运用和变化,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场景的切换和空间的转换,这些空间的变化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表达了角色的情感变化。

例如,影片中空旷的街道、废弃的房屋等场景的描绘,都让人感受到了灾难后的荒凉与无助。

身体叙事理论

身体叙事理论

身体叙事理论身体叙事:一种突出描写人的身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常用在小说和电影中。

身体叙事作为一种文学或艺术的表现形式未尝不可,但若过多突出人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描写,难免会跨出传统道德底线,成为一种情色艺术。

身体叙事:一种突出描写人的身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常用在小说和电影中。

身体叙事作为一种文学或艺术的表现形式未尝不可,但若过多突出人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描写,难免会跨出传统道德底线,成为一种情色艺术。

出现背景叙事是人类组建意义世界最重要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观念的演进,电影、行为艺术都成为新的身体叙事形式,身体成为新的叙事载体。

在传统材料、传统艺术形式内部的革命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创作需要的时候,寻找一种新的载体,使用一种新的材料就成为首要任务与突破口。

众所周知,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最大区别就是载体的不同,而由于材料本身的质地、密度、柔韧度等物理特性的不同也确实表现出个不相同的表现力。

而这种新材料不但能产生新画法、新观念,而且还能激发新激情,于是身体这种“旧材料”“新载体”便适时浮出水面了。

具备条件作为一个隐讳的名词,身体与肉体(flesh)、裸体(nude)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

肉体是身体最粗浅的层面,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它代表的是无色情、无感官肉欲的医学和解剖学的对象。

裸体给人的模糊印象并不是蜷缩和无助的躯体,而是一种平衡、丰饶和自信的躯体:重构的躯体。

行为中的身体多为裸体,而裸体诉说的是被剥光了衣服,暗指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的“被看”的、窘迫的状况,也是人最本真、最自然、最未被物质世界污染的状态,当然更是人在被动情景中直视自身、审查自身的契机。

同时,身体又集合了社会观念的诸种因素:艺术、政治、人性、道德、甚至宗教都被整一性地思考。

它连接了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公众的审美习惯,又反映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原则,同时还刺激着政府的法规政策和社会禁忌。

双重身份在叙事过程中,身体是行动的主体也是叙事的主体。

它是展现行为的载体,也是叙事的承担者。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导语:剧本杀游戏,作为一种全新型的娱乐方式,近年来迅速走红,吸引了大批玩家的参与。

在这个游戏中,玩家们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解谜、推理、互动等方式来进行推断和找出凶手。

此创新游戏呈现一种沉浸式体验,通过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将玩家们带入一个真实的故事世界中,并激发出他们解谜、推理、互动的欲望。

本文将从空间叙事、身体感知和社交互动三个方面探讨剧本杀游戏的特点及其对玩家的影响。

第一章:空间叙事与剧本杀游戏一、剧本杀游戏的定义及起源剧本杀游戏,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基于推理和解谜的桌面游戏。

玩家们以扮演各式角色为主要特点,通过剧情引导,展开一段段令人惊叹的故事。

随着游戏的发展,剧本杀逐渐演变成一种现实体验,脱离了传统的桌面游戏限制,融入了更多的沉浸式元素。

二、沉浸式体验的特点剧本杀游戏给玩家带来的最大特点便是沉浸式体验。

在游戏中,参与者可以穿梭于真实或虚拟的场景中,身临其境地参与故事的发展。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可以深入故事情节中,感受到角色间的纠葛、冲突以及责任。

这种沉浸式体验,使得玩家们可以忘记自我,全情投入到游戏中。

三、空间叙事与游戏情节融合在剧本杀游戏中,空间叙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布置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游戏将玩家们带入一个具体的故事场景,让他们感受到角色的思绪和情感。

比如,在一个类似于侦探局的游戏场景中,玩家们可以感受到犯罪现场的氛围,通过观察、推理和互动,逐渐解开故事的谜底。

第二章:身体感知与剧本杀游戏一、剧本杀游戏的身体交互剧本杀游戏强调玩家们身体的参与,通过触摸、移动、语言等方式,使得玩家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与传统的桌面游戏相比,剧本杀更加注重玩家的身体感知,通过身体的交互,增加游戏的真实感。

二、身体交互的影响剧本杀游戏的身体交互使得玩家们更加投入到游戏中,增加了游戏的乐趣和挑战性。

从身体到行为: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身体叙事艺术

从身体到行为: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身体叙事艺术

从身体到行为: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身体叙事艺术◎郭宜章杨思宇在对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官方解释研究中,博物馆机构的概念是一个空的容器,它和它的使用者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

随着博物馆专业化的开始,博物馆机构不断对自身配置进行重组,人的身体必须与文物保持距离成为参观博物馆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

一、空间认知的历史21世纪,物理空间作为容器是一个常识性的假设。

在对空间的学术研究与概念理解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哲学关于空间的研究是动态且充满争议的探索。

空间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欧几里得和牛顿哲学中的一个空容器。

牛顿认为“空间的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1〇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稳定框架结构。

空间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笛卡儿哲学观念里物体及其关系定义的。

在笛卡尔看来,具有某种广延特征的空间定然存在实体2〇。

这也是物质的本性,能占据世界上所存在的其他所有可想象的空间3〇。

近代科学与数学的学科发展为空间提供了形而上之外的新视野,空间哲学和空间科学应运而生。

从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等为代表的理性空间,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论空间,康德的先验空间,直至黑格尔的辩证时空,这些先进理论的诞生像滚滚浪潮推进着空间思想的发展,空间的认知与概念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

胡塞尔试图借助现象学还原世界的本真。

他认为“自然科学创造出了一种数学自然科学的全新理念”4〇,遗憾的是依托这种观念来观摩与量化世界,“使得方法、公式、理论的本真意义永远的成为了不可理解的,并且在这种方法的质朴的形成过程中从未被理解过”5〇。

海德格尔推进了人与空间及世界之间的建构关联,“空间本质上在世界之中显示自身……此在本身在本质上就具有空间性,与此相应,空间也参与组建着世界”6〇。

人们通过活动来认识空间、理解空间,并将自身的理解与领悟应用到建构空间的过程中,从而成为组建世界的一部分,这种带有一定自发性的行为并非纯粹的数理设定能达成的。

海德格尔所理解的空间与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世界透过“物性”特质的表达,以“上手之物”的姿态呈现于能被人所感知的位置及空间特征,而人之所以能依附于空间在世界找到栖息之所也正因如此。

“封闭空间”视角下的人性思索——以《彗星来的那一夜》为例

“封闭空间”视角下的人性思索——以《彗星来的那一夜》为例

影“封闭空间”视角下的人性思索○寇嫒丽摘 要:《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人文片。

它成功地运用“封闭空间”的叙事模式,让人物禁锢又穿梭于若干个相对隔绝的平行世界,通过极端化的空间环境凸显人性深层的矛盾与弱点,从而完成对人性的深度思索。

同时,这部低成本的“烧脑”科幻片还凭借着故事叙述、结构架构和科学概念阐释上的突破与创新,实验了一条科幻影片的另类成功路线。

关键词:《彗星来的那一夜》 科幻 封闭空间 人性荣获2014年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黑郁金香奖的影片《彗星来的那一夜》,英文片名为Coherence,直译为《相干效应》。

“相干”一词作为量子物理学多世界诠释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直指架构影片的科学理念。

作为“相干”的反义词“退相干”,意指现实生活中同时存在着若干个平行世界,彼此间不会出现交集或相互作用。

中文译名《彗星来的那一夜》则凸显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特殊条件:彗星。

彗星的到来,使得“退相干”变成了“相干”,让那些原本各自独立、封闭的平行世界产生了短暂的交集甚至相互作用。

人们不仅遭遇了来自于其他世界的“自己”,甚至侵入并扭转彼此的生活轨迹。

这部小成本的、沉闷“烧脑”的科幻片,脱离了时下流行的如《星际迷航》《独立日》等影片的“感官狂欢”式的路线,凭借故事叙述、结构架构和科学概念阐释上的突破与创新,赢得了电影学界和观众的双向认可,实验了一条科幻影片的另类成功路线。

影迷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反复地研究其中复杂纷乱的空间关系和搜寻不易察觉的细节,并就影片中究竟存在着多少个平行世界,人物的空间归属以及开放式的结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披着科幻外衣的人文片该片尽管被影迷们誉为“年度科幻神作”,但究其本质,实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人文片。

故事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一幕场景,即八位好友的晚餐聚会,——以《彗星来的那一夜》为例生活的原生态,给观众以强烈的代入感。

就在观众奋力辨识每一个人物的姓名、身份以及彼此间的关系状态时,导演通过离奇事件、人物叙述和科学著作阐述有层次地注入科幻元素,使得平淡沉闷的剧情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想象空间。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

2021/5下管理平台终端接触“剧本杀游戏”最早被翻译为“谋杀之谜(Murder Mystery Games )”,是一种旨在推理真相的社交游戏。

它最早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欧美国家的派对游戏,一名客人秘密扮演凶手的角色制造一场凶案,而其他客人通过搜证和调查,进而推理出真正的凶手。

2000年以后,“杀人游戏”被海外留学生介绍到中国,发展成为席卷全国校园的线下桌游“狼人杀”。

但是,“狼人杀游戏”的内容较为单一、角色设置固定化,也逐渐开始式微。

2016年,芒果TV 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正式上线,每一期节目明星都需要在“案发现场”寻找证据,通过推理找出凶手。

该节目的火爆也直接导致“剧本杀游戏”开始在国内流行普及起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剧本杀实体门店,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创作题材各异的剧本。

据报道,我国目前有超过6500家“剧本杀”门店,2020年共新增“剧本杀”相关企业超过3100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63%。

[1]“剧本杀游戏”通常需要4—9人参加,游戏开始前,主持人(Dungeon Master ,简称DM )会分配给每个玩家相应的人物角色和剧本,在阅读完各自的剧本后开始自我介绍,两到三轮公开讨论和案件线索的搜取,最终指证凶手还原作案手法和动机。

除了线下的“剧本杀游戏”,也孵化出“百变大侦探”“剧本杀”“我是谜”等诸多线上“剧本杀”游戏APP 。

“剧本杀游戏”的盛行与狂欢,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亚文化。

作为一种新型的亚文化现象,目前对“剧本杀游戏”的关注还不多。

本文从“剧本杀游戏”的特点之一———沉浸式体验出发,分析它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探讨“剧本杀游戏”的魅力所在。

“剧本杀游戏”与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 )是一种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全体验的服务模式,提供给人一种集各种视听效果和多种媒介于一体,作用于人全身心的难忘经历。

[2]“剧本杀游戏”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游戏本身带给玩家长达数小时的沉浸式体验,这种体验主要来源于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玩家在游戏开始后的几个小时内置身于剧本提供的叙事空间中,经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叙事详细内容

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叙事详细内容

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叙事详细内容【摘要】行为艺术是一种以身体行动为媒介的艺术形式,身体叙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和表情等,艺术家能够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身体叙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例如舞蹈、肢体语言等。

在行为艺术中,身体叙事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符号,具有深刻的意义和隐喻。

观众在面对身体叙事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体验,这种互动与交流是行为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身体叙事在行为艺术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意义给艺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未来,随着人们对身体表达和情感交流的需求不断增长,身体叙事在行为艺术中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肯定与发展。

【关键词】行为艺术,身体叙事,角色,表现形式,情感表达,符号意义,观众体验,价值,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行为艺术的定义行为艺术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强调艺术家以行动方式创作并呈现作品,其中艺术家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媒介。

行为艺术作品常常通过身体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以及与观众产生直接而真实的互动。

行为艺术通常是一种即兴的、非传统的、非商业性的艺术形式,强调体验和过程而非产物和结果。

通过行为艺术,艺术家可以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边界,以身体和行动作为创作的核心,从而打破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创造出更加直接和深刻的艺术体验。

在行为艺术中,身体不仅是艺术家的工具,也是作品本身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传达情感、观念和意义。

行为艺术的定义是多元且开放的,可以包括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行为实践,但其中身体作为媒介和表现形式的特点是其最为核心和重要的特征。

1.2 身体叙事的重要性身体叙事在行为艺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艺术家通过身体语言和姿态来传达情感和意义的主要手段。

身体叙事能够深刻地触动观众的内心,激发情感共鸣,拉近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更加投入到艺术作品中。

通过身体叙事,艺术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情感体验中。

浅谈叙事性空间在展示设计方面的运用

浅谈叙事性空间在展示设计方面的运用

浅谈荣誉奖堂之叙事性展示空间的运用【摘要】本文结合我的毕业设计——荣誉奖堂,就叙事性展示空间入手, 阐述了个人对叙事性展示空间的理解, 试列举展示空间作品,对叙事性展示空间中时间、空间布局、多媒体技术、互动展示、情感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叙事性;展示空间;时间;互动展示;多媒体技术;情感设计一. 对叙事性展示空间的定义理解及分类1.对叙事性展示空间的定义理解照字面意思理解,叙事就是我们以一种说话的方式方法,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设计主题的阐释, 叙事性设计既是一种设计方法, 也是一种设计思维, 好比通过“故事” 引导参观者进行体验旅程。

我想,就像一个好的故事会吸引观众一样,设想一个叙事性空间也被认为是在展示设计中进行传播和体会的有效方式。

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叙事展示空间可以将物体融入背景。

叙事空间是单个展品与其放置的位置之间的简单关系,讲述关于灯光和投影、反射和物体外形的关系,使展品能激发视觉吸引力和视觉传达力。

叙事空间的创造,更多地涉及展品的解读以及展示设计的解读,即要建立一个放置展品的故事情节背景。

近来,无论是文化展示中还是商业展示中,都强调创造一个故事情节以激发一种情感回应,使之作为观展体验的核心成分。

2.叙事性展示空间的分类叙事性展示空间避免了大百科式的展示方式,而选择各种重点和素材构成综合的背景,形成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强度层面。

其实,许多展示设计都可以看作叙事性空间。

这里,我可以看到这些当代展示设计方法,创造了一个故事情节和一个潜在的情感内容,目的在于吸引观众。

这个主题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小的领域:2.1 格式化:是根据年表和传记的最简单的叙事形式2.2 故事讲述:包含了更多样化的诠释,讲述既可以围绕个体的展品展开,也可能是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

(如图一、图二为中国香港博物馆)它通过一个由展示和实物构成的叙事进程,讲述常规的生活故事,展示设计以故事性的叙述手法展示香港的历史,传播香港文明,在空间规划上以时间为序,参观的路线是沿着一条已经设计好的路线进行,展示的 设计以营造真实的历史环境、立体造景和虚拟展示的方式构建,配以声、光、电的特殊效果,栩栩如生地介绍我国香港的自然生态、民间风俗及历史发展2.3拼贴叙事:拼贴叙事包含了更多的彻底的并置,让出乎意料的展示部件穿越传统的边 界,与主题发生关联。

浅谈商业空间设计中叙事性手法的运用

浅谈商业空间设计中叙事性手法的运用

浅谈商业空间设计中叙事性手法的运用作为商业空间设计师,除了满足功能性需求外,更需要考虑如何让空间具有吸引力、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叙事性手法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为空间赋予更多的魅力,让顾客在其中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情感联结。

本文将就商业空间设计中叙事性手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叙事性手法的运用1. 故事情节的融入商业空间设计的细节处处都有故事,可以通过设计布局、装饰品、陈列等手段将故事情节融入其中。

一家咖啡店的老板是一位喜爱旅行的摄影师,那么店内装饰可以融入他的摄影作品、各国风情的装饰品,顾客在其中就像置身于一个有着丰富故事的摄影展览馆。

又或者一家餐厅主打海鲜,可以通过装饰、餐具、服务等细节将海洋文化与故事元素融入到空间设计中,让顾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2. 空间的体验感叙述商业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静态的布局和装饰,更需要考虑顾客在其中的体验感叙述。

可以通过音乐、灯光、氛围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情绪和氛围,让顾客在其中更容易产生共鸣。

一家时尚潮流的服饰店可以通过音乐挑选、灯光设置、橱窗布置等手段来营造一种时尚、前卫的氛围,让顾客在其中不仅仅是购物,更是一次与潮流文化的互动和体验。

3. 视觉与情感的交互空间设计需要考虑顾客的视觉和情感的交互,通过色彩、材质、布局等元素来引导顾客产生情感共鸣。

一家轻奢品牌的专卖店可以通过高贵的金属材质、柔和的灯光、典雅的色彩等元素来营造一种奢华、典雅的氛围,让顾客在其中感受到品牌的尊贵与独特。

1. 提升品牌故事性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叙事性手法可以提升品牌的故事性,让顾客对品牌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一个富有故事性的空间设计可以唤起顾客对品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加品牌的吸引力和记忆点。

2. 营造情感共鸣叙事性的空间设计可以让顾客在其中产生情感共鸣,通过与空间的互动和体验来加深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

营造出愉悦、舒适、有趣的氛围让顾客愿意停留和互动,从而增加品牌与顾客之间的情感联结。

游走在城市空间中的身体——论《变》中的身体叙事

游走在城市空间中的身体——论《变》中的身体叙事

游走在城市空间中的身体
— —
论 《 变》中的身体叙事
岳 璐
【 摘要 】在 当下 ,我 们 正处于各 种 关系相 互连接 的网状 结构 中, 由此带来 了对 空 间逻 辑 的深 入研 究 。本 文 以身体 为媒 介研 究法 国新小 说 《 变 》中的城市 空 间逻辑 ,认 为身体可 以决 定 时 间和 空 间 ,不 同 时空 中 的身 体可 以交 叉 进行 。换 言之 ,身体 可 以等 价 于 空 间, 并 因此 可 以成 为其 他 东 西 的参 照 。本 论文 聚焦 于身 体与 城 市这 两个 要 素 ,借 助 布托 尔 的 《 变 》来展现 身体 体验 与城 市形象 之 间的相互 关系 ,从 而得 出结论 ,认 为身体 移置 对于城 市空 间发展 具有 重要 意义 。 【 关键 词 】布托 尔 《 变》 身 体 城 市 空 间 阻 隔 [ R 6 s u m6 ] No u s n o u s t r o u v o n s d e n o s j o u r s d a n s d e s r 6 s e a u x o f t o u t e s s o r t e s d e l i e n s s e
f a i t l ' o b j e t d e n o r t e a n a l y s e p a r l e mo y e n d u c o r p s q u i e s t d 6 c i s i f p o u r l e t e mp s e t l ' e s p a c e . C’ e s t
v i l l e a t t i r e n t n o t r e a t t e n t i o n d a n s l ' e x p 6 r i e n c e c o po r r e l l e d e Mo d fc i a t i o n .

解密写作中的空间叙事手法

解密写作中的空间叙事手法

解密写作中的空间叙事手法现代写作中,空间叙事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小说、散文及其他文学作品中,以丰富故事情节和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空间叙事手法能够通过对场景、环境、地理位置等元素的描写和运用,将读者从现实世界中的身体空间引导至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虚拟空间,从而深化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可读性。

一、物理空间的描写物理空间作为空间叙事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和人物行为的动因。

通过对物理空间的描写,如建筑物的外观、布局、装饰等细节,可以让读者直观地感知到故事中发生的情节。

例如,在推理小说中,作家通常会利用物理空间的描写来隐藏关键线索,读者需要通过对物理空间的详细观察和分析,才能解开故事的谜团。

二、心理空间的刻画除了物理空间以外,心理空间的刻画也是空间叙事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心理空间是指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思考方式、感知能力等。

通过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空间,如思绪的起伏、情绪的变化、思考的深度等,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内心的世界,进一步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一篇散文中,描写主人公独自漫步在海边,通过将主人公的心理空间描述成宁静、悠闲的状态,可以更好地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三、交叉空间的构建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交叉空间的构建被用来丰富情节,并突出主题。

交叉空间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空间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将不同的空间场景进行交叉叙述和转换,可以加强文学作品的连贯性和意义的延展。

例如,在一本奇幻小说中,作家通过描绘主人公从现实世界转入到一个神秘的魔法空间,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并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

四、时空跳跃的运用时空跳跃是一种常见的空间叙事手法,通过将故事情节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跨越,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

时空跳跃有时可以用来揭示主题、展示人物的成长和发展,有时也可以创造悬念和疑问,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例如,在一篇回忆录中,作家可以通过跳跃描写自己从童年时代到成年时期的经历,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转变。

体育、空间与身体哲学叙事

体育、空间与身体哲学叙事

体育、空间与身体哲学叙事【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空间与身体哲学叙事的视角,认为空间性存在这一根源性的事实,对于人的存在样式具有第一性的重要意义,这样作为世界内存在的人的存在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了,旨在提升对西方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关键词】体育哲学;身心观;辩证法人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的含义是什么呢?在日本语中的“间”,意味着物与物相隔开的空间距离。

从这一意义上讲,人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句话,就包含着存在于一定空间场所的含义。

当然,和辻所指的“人间”的这种关系,并非是物理学空间的位置,而是生活世界中各种意义关联的“生活的场所”。

而且更重要的是,和辻在把握人的基本存在样式的企图后面,包含着这样的认识:空间性存在这一根源性的事实,对于人的存在样式具有第一性的重要意义。

和辻认为,所谓“间”就是主体空间的广延性。

他所说的主体性空间与“间主体性空间”或者“间主体的场所”是同义词。

在谈到对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主张的从时间性中寻求人的基本存在样式的观点时,和辻是这样说的。

和辻哲郎的伦理学被称之为“人间之学”。

在这里所说的“人间”并非指man意义上的“人”,而是意味着“人与人的‘间’”。

即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各种关系。

“人间”一词在日语中来源于佛教有用语,是与畜生界、天上并列的表示“人居住的世界”这一含义。

和辻试图以此所要表明的是,他对人的存在样式的把握,首先是将人置于“关系”这一点。

所谓“关系”也就是指我们的生活世界之中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按照容易理解的说法,某个人他总是处于某个城镇的居民,或者某一公司的职员这样一种被赋予的社会意义网络中的关系。

自己作为“人间”生存着这一事实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关系之中生存着。

自己在开始考虑风土问题是在1927年初夏在柏林阅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时候。

将人存在的结构从时间性方面予以把握对于自己是非常感兴趣的事情。

但是,如若将时间性作为主体存在的结构而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那么为什么空间性为什么不能同时作为根源性的存在结构。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近年来,国内空间叙事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文学、影视文本空间叙事解析;空间叙事理论兴起及其发展脉络;空间叙事的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空间叙事概念梳理;图像叙事理论的探讨。

空间叙事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空间叙事理论的介绍多于建构,当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空间叙事理论;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形成对文本分析的有效指导;空间叙事研究缺乏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国外前沿的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及时地翻译、引入国内;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与国外空间叙事理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互补。

对此,我们应该树立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宏观视野中积极建构本土的空间叙事理论,并形成对文本空间叙事分析的有效指导。

七、对空间叙事研究的反思以上研究说明中国的空间叙事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龙迪勇志在创建“空间叙事学”的系列论文,以及张世君发掘、梳理明清评点空间叙事概念的研究成果。

但不容忽视的是,空间叙事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而且国内的空间叙事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于挖掘与开拓。

首先,空间叙事研究的概述、梳理和单个文本分析多于理论建构,当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空间叙事理论。

很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空间叙事兴起、发展的概述及具体文学文本的解析,虽然也有学者试图界定空间叙事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但是学术界普遍对空间叙事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如《从线性叙事向空间叙事的转向——德语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结构初探》一文认为:“所谓的空间叙事,指的是那种不遵循因果关系、不顺着时间的线索去讲故事的叙事方式。

”[10](P38)其实,在顺叙的文本中也存在着空间叙事,任何文本都是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的结合,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空间叙事概念的所指也含混不清,诸如空间叙事特征、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明晰界定和深入探讨。

空间叙事理论仍呈现为松散的状态,需要进一步系统化。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

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导言:在文学作品中,除了人物和情节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空间。

空间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和环境,还通过描述地点和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故事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以不同层次和角度来观察这一现象。

一、物理空间的描写和符号化物理空间的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叙事手法之一。

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描绘,作家可以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

例如,经典小说《红与黑》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法国,作者透过对巴黎市区的描绘,展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爱情的悲剧。

而具体的地理设置,如工厂、宫殿和乡村等,在《雾都孤儿》中也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暗示着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现状。

二、内心空间的探索和抒发除了物理空间,内心空间的表达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作家可以直观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思考过程。

例如,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通过对罪犯拉斯柯尼科夫的内心世界的描写,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和决绝。

这种对内心空间的叙述,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也增强了读者的共情能力。

三、复杂空间的交错和交织一些文学作品中将不同的空间巧妙地交错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叙事结构。

这样的叙事手法既可以增加悬念和紧张感,也可以展现多元世界的复杂性。

例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将不同时期和不同家族的故事交织在一起,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跳跃,展现了一个神奇而多样化的魔幻现实主义世界。

这种交错和交织的空间叙事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感和魅力。

四、空间叙事中的思考和启示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是作品的一部分,更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通过描述不同的空间,作家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展示了社会的现实和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空间叙事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空间的思考。

剧本杀游戏_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

剧本杀游戏_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近年来,剧本杀游戏在国内快速兴起,成为一种风靡的社交娱乐活动。

剧本杀游戏是参与者扮演特定角色,在设定好的情节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推理,通过互动和推理找出凶手者的一种游戏形式。

与传统桌面角色扮演游戏相比,剧本杀游戏在沉浸式体验、空间叙事和社交互动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为玩家带来了更加真实刺激的游戏体验。

首先,剧本杀游戏通过提供沉浸式的游戏环境,将参与者完全带入到角色和情节中。

游戏场景通常是一个模拟的现实环境,如别墅、酒店或者探险场所,这些环境布置精细、逼真,使得参与者有如置身于电影情节中的感觉。

参与者不仅需要扮演各自的角色,还要通过观察环境、搜集线索、与他人互动来推进游戏进程。

这一沉浸式的体验让参与者更加投入到游戏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其次,剧本杀游戏通过空间叙事的方式,将游戏情节进行有机结合,并引导参与者主动担当起推理解谜的角色。

游戏开始前,通常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介绍,为游戏情节设定基调。

随着游戏的进行,参与者需要通过任务和与他人的对话,逐渐揭示隐藏在故事中的秘密和真相,解开谜题。

这种空间叙事的方式不仅使得游戏更加有趣,也给了参与者展示创造力和推理能力的机会。

此外,剧本杀游戏通过身体感知的元素,增加了游戏体验的真实感。

参与者不仅需要通过观察环境,还需要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获取线索。

例如,听到某个音乐声、触摸到某个物体可能会有重要提示的出现。

这种身体感知元素的引入,让参与者更加投入到游戏中,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感和紧张氛围。

最后,剧本杀游戏强调社交互动,在游戏中让参与者与他人进行合作和竞争。

在游戏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和目标,需要通过互相合作来达成共同目标。

参与者可以通过对话、推理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线索和猜测,共同解谜。

而在角色间的竞争中,也可以通过猜测他人的真实身份,对局势进行分析,达到自己的目的。

《日出》的空间政治与身体叙事

《日出》的空间政治与身体叙事
摘 要 : 间 的 构 成 不 仅 仅 是 物 理 的 构 成 同 时 也 是 社 会 关 系 的 构 成 , 间 的 生 产 同 时 意 空 空
味 着 生 产 关 系的 再 生 产 。 曹 禺 的 《日 出》以 旅 馆 为 舞 台 的 主 要 场 帚 是 这 一 理 论 最 确 切 的 表
征 。 陈 白露 与 旅 馆 这 种 “ ”而 “ 属 于 ”的 关 系 , 馆 这 一 空 间 的 公 共 性 与 私 密性 兼 有 的 特 在 不 旅
口 荣 《 出 的 政 与 体 事 缪军 日 》 空间 治 身 叙
HUNDR CH00 S I T ED S L N AR S
文章编号 :0 3—90 2 1 ) —00 0 10 14(0 1 0 4 2 8— 4
《 日出》 的空 间政 治与 身体 叙事
缪 军 荣
( 京林 业大 学 人文学 院 , 苏 南京 2 03 ) 南 江 107
中, 也有一部《 日出》 集 中切 入写作都 市社会 生活。以前论者 , 在分析这部作品时都着重强调 资本 主义社会 使人堕落 , 而陈 白
露就是这一朵开在 资本主义文 明社会里 的堕落之花 。同时也
空间的所有权则是通过临时买卖关系而得 以成立 。这一 商业 化 的空间也就喻示着陈 白露身体 的商业 化。当方达生买 好 了 车票要竹均 ( 白露 ) 陈 离开这个旅馆 , 离开这个 大都市时 , 白 陈
是在此地“ 客居” 从 地域与人 的关 系上来说人 和那个 地方 的 , 关系是“ ” 不 属于” 在 而“ 。而人生 活在这样 的空 间, 于这一 对
空间 , 也就成 了都市人群生存活动 的基本场所。现代 文学在 2 0
世纪 3 0年代就有刻意表现都市生活形态的作品 ,批判——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叙事的身体性思考空间理论的兴起与完善,让文学叙事走出时间的桎梏,让创作的空间性尝试与叙事的空间化表达得以实现。

空间的身体化与空间叙事的身体性成为空间重构与叙事转向的内在要求与必然结果。

空间叙事的根本在于,它可以通过恰当的文字为身体建构存在的空间,运用独特的叙事为空间唤回身体的本源。

空间叙事的身体性营构预示着文学空间已经进入身体的时代,它不仅让空间与身体在文学叙事中实现融通,而且让文学回归自身更加自然、更为原始的起点即空间与身体上来。

标签:空间;空间叙事;身体一、空间与文学叙事思维方式决定叙事理路。

传统思维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始源形态是空间,空间叙事是中国传统文学主要的叙事方法与路径,比如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

与之相对,西方传统叙事学因受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影响,沿袭以时间为主的线性叙事模式与逻辑,时间性成为理解和把握西方文学叙事的根本视角与核心参照。

莱辛对文学艺术时间性和造型艺术空间性的规定,正是西方文学观念由时间主宰的最好例证。

西方文学不谈空间只谈时间的传统,以及叙事学的西方源头,造成空间叙事研究在中国的隐匿。

因而,谈及西方文学叙事的空间转向,不可越过中国传统文学叙事理路而不顾。

凸显时间的叙事功能与艺术价值,表明时间已经固化为文学叙事的主要模式,情节已经内化为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由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内容所构成的情节自然而然地成为西方文学经典叙事模式的格式化推进路径与存在形态。

作为标示人类客观存在和现实体验方式的空间,则因此遭受遮蔽、遭遇冷落,尽管空间表面上看起来一直非常自然地存在着。

与时间相比,空间明显地处在西方文学叙事的边缘,无论是定位与地位,还是认可度与接受度,均与前者相差甚远。

严格来讲,空间只是作为时间的附属物而隐性地存在着,无法真正独立承担属于自身的文学使命与叙事担当。

时间的在场和空间的缺席,这样的不对等地位与不平衡局面几乎构成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叙事的整体格局与普遍观念。

时间的必然性与空间的偶然性,使得西方文学叙事的话语体系牢牢地由时间所建构和把持。

但是,空间的缺失并不意味着空间的消失。

20世纪以降,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受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空间转向的深刻影响,时间在叙事学中的绝对话语地位开始出现松动,文学叙事的时间一统观念逐步瓦解。

空间理论的兴起与完善,为空间进入作家视野和文学世界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文学创作的空间性尝试与文学叙事的空间化表达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迅速崛起,并导致西方“文学研究观念和批评方法的空间化,空间批评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①。

与之相契合,空间叙事正在成为当下西方文学叙事研究的热门与焦点,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均取得相当的研究成果。

但是,文学叙事确实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双重特征,二者缺一不可,并且往往以时间作为叙事的基础。

空间及其叙事丰富多元、变化多端,所以对空间叙事的把握与阐释也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来进行。

当前,学界在对空间叙事的研究不断深化的同时,依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有待进一步探讨。

这其中,对空间与身体相互关系的必然性和空间叙事的身体始源性等方面的研究,虽有极个别提及,但缺乏系统的梳理、深入的剖析和专门的论述。

作为人类思维共同基点的空间与身体,彼此之间的密切关联性显示出哲学思辨向自身原点回归的强烈愿望与迫切需求。

从精神到身体、从时间到空间双重转向的发生,均取决于人类思维的内在逻辑和人类生存的现实经验。

因此,从身体视角考察空间中的文学和文学中的空间,具有很大的批评实践意义与理论创新价值。

二、文学叙事的空间转向空间转向促进空间话语的建构,并形成可以与时间话语相抗衡的局面,空间的内涵不断得以发掘,空间的价值持续得以高扬,空间的地位获得空前提升。

“通过对空间的强调、对时间意识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对一种新的空间思维的呼唤”②,当今世界已经开始从被时间支配的年代走向由空间定义的时代,不仅时间具有了空间的特性,而且周围的一切存在也似乎空间化了。

空间开始摆脱时间的束缚与遮蔽,走向开放、独立与增值的道路。

以往给予时间的青睐与重视,开始转移到空间上来。

空间被赋予更深层的内涵和更多维的含义,空间性成为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继时间性之后新的话语标准与行为准则。

作为对时间性和历史性的抗争,空间性在解构时间霸权地位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凸显与张扬,空間从静态的边缘与背景一跃成为动态的中心与前景。

地位的变化带来空间含义的延伸和价值的深化,空间逐渐上升为各种理论的建构基础与动力来源,成为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与热门话题,备受理论家的欢迎与热捧。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福柯的“权力空间”、梅洛-庞蒂的“身体空间”、索亚的“第三空间”和巴赫金的“时空体”等理论,无不表明空间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边缘走向中心,空间在世界经验中受到的关注和所起的作用已经不可轻视,尽管时间依然非常重要。

“当今的时代或许应是空间的纪元。

我们身处同时性的时代中,处在一个并置的年代,这是远近的年代、比肩的年代、星罗棋布的年代。

我确信,我们处在这么一刻,其中由时间发展出来的世界经验,远少于连系着不同点与点之间的混乱网络所形成的世界经验。

”③福柯对空间的重视与呼唤无疑是令人振奋的,空间经验在他看来比时间经验更丰富、更深刻,空间的重要性必将随着人类世界经验的积累和现实体验的并置而日渐凸显。

福柯真正要强调的是,空间为当今的时代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开创了前进的新纪元。

同时性与并置性使得空间概念更加明晰,空间体验也更加逼真,世界的时间性经验正在被空间性体验所延展化、丰富化。

空间在整个社会中占有的份额和拥有的话语权,体现出自身具有不亚于时间的支配作用与优势地位,空间的价值正获得普遍的认可,属于空间的时代即将真正到来。

1.空间的关系建构空间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可见可触的物理或地理空间,也不是简单意义上时间的对照体与对立面,它像是摸不着、看不见而又无处不在的关系之网,或者更为精准地说是无形无状却又充满多维动态感与多元丰富性的空间网络。

“空间不再是永恒、静止的背景与框架,而成为意义丰富的前景和中心”④,它不仅关乎地理范畴与实体图景,更关乎心理表征、文化指向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

“空间是一种社会关系吗?当然是……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

”⑤列斐伏尔认为,“只有当社会关系在空间中得以表达时,这些关系才能够存在:它们把自身投射到空间中,在空间中固化,在此过程中也就产生了空间本身。

因此,社会空间既是行为的领域,也是行为的基础”⑥。

空间成为社会存在的方式与载体,空间可以有效界定、表达、生产各种社会关系;反过来,社会关系与实践也能够生产空间,也就是说空间又是社会及其所开展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卡夫卡《变形记》里的格里高生活在被异化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中,必然要直面异化的社会关系和异化成甲虫的自我。

“空间本身既是一种产物,是由不同范围的社会进程与人类干预形成的,又是一种力量,反过来影响、指引和限定人类在世界上的行为与方式的各种可能性。

”⑦空间中所交织的就是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空间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生产与再生产。

简言之,空间和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类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交错、相互表征、相互生产的复杂关系。

空间的社会意义、文学价值与叙事潜力正在于此,这也是空间存在于文学的关键。

2.空间的叙事参与空间转向的发生极大地增强了文学空间的叙事意向,激发了文学叙事的空间意识。

空间的增值与“去时间化”,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文学叙事的空间转向。

巴赫金率先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文学的空间意义,但其空间与时间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时空体。

约瑟夫·弗兰克在其经典著作《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中,创造性地提出“空间形式”和“空间并置”等重要概念,专门强调文学线性逻辑之外的无序性和空间性。

实际上,空间已经成为当下西方文学叙事主要的表达维度与表现途径,尤其是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话语体系下,西方文学叙事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空间的建构上。

例如《星期六》是伊恩·麦克尤恩基于后“9·11”真实存在的一天所创作的作品,作家为其取了一个时间性很强的名字,却为读者呈现一个空间性更强的家园。

但这并不能说明时间正在消失,只能表明时间的空间化存在态势,时间本身开始凝固在空间中。

只有在空间中铭刻上社会的印记,并将其视为社会化的空间性存在,文学才能够有较为充足的理由以空间为支点将自然、人类和社会在叙事中实现统一。

因此,作为反映社会和表征现实的文学,其自身的创作与解读必然会越来越空间化。

“空间具有生产性,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应该被看作蕴含丰富文化意义的场域,而不是文化和历史叙事借以发生的僵滞、虚空的背景。

”⑧具有较强生产性和再生产性的空间开始占据西方文学叙事的高地,空间的定位从传统意义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转而成为预示情节发展的前景。

西方文学叙事中空间元素的植入和空间媒介的凸显,表明空间具有极为强大的叙事功能,而且这种叙事功能是时间所无法替代的。

福克纳在《喧嚣与骚动》的开篇就为读者设定一个由栅栏围成的空间,奠定整部作品的叙事基调,决定整部作品的叙事内容。

“空间不仅仅是事件发生的场所,而且大大丰富了故事的内涵。

”⑨空间已经超越自己过去在文学中的功能定位,呈现出明显的叙事意识和强大的叙事表现力。

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点、场所与环境等背景性空间,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开放流动的叙事性支点与轨迹。

文学叙事空间意识的增强促进空间叙事在表现力上的强化、程度上的深化和广度上的延伸,空间成为除时间以外文学作品实现叙事功能的另一种重要路径。

张世君认为,“空间叙事是所有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叙事都存在的现象,但人們尚未给予它充分的重视与肯定,并对它进行深入切实的研究。

迄今为止的叙事学理论大都重视对时间的研究,强调叙事结构在时间序列中建构,忽视叙事中的空间作用”⑩。

这里对空间叙事的概念化呈现与文本性分析,意味着空间在以往文学叙事中是一种隐性的存在,它的价值在叙事学领域未曾得到应有的体现。

空间思维的隐匿既是对叙事逻辑的拆解,也是对叙事文本的偏离。

宗白华认为,“以读画的方式审读文本,是要在时间叙事中突出空间的形态性,把时间空间化。

它强调文学叙事中绘画的形象性和视觉艺术的可视性,以唤起读者对叙事的文字绘画的想象性,突出叙事的空间性特点”B11。

虽然宗白华是以诗画为研究的文本,但同样可以启示作家和读者“用图像的眼光”去审视空间在文学叙事中的强大表现力,从而更好地把文学叙事的空间性特征凸显出来。

在传统文学叙事的大舞台上,空间虽有戏分,却基本扮演着一个不起眼的配角,掌声总是属于舞台上绝对的主角——时间。

但是,作为人类存在共同维度的空间,也必然会对文学叙事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力,文学对世界的叙说、表征与再现也必定体现出或多或少的空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