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剧文化与中国城市发展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路径

当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路径

当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路径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当代中国文化正在逐步实现多元性的发展。

多元化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思想观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元、更有趣的体验。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路径。

一、城市化与多元文化众所周知,文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提速,这无疑为当代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城市是各种文化聚合地,城市中人口密度极高,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介入和融合程度也高。

换句话说,城市中的文化是多元的,它是由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杭州等,这些城市就是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典范。

这些城市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消费者前来感受和体验,也给当代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新生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然而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为多元性的文化发展做出努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是具有代表性的。

例如,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和当代的技术与科学融合,通过创新的方式融合成了新的、富有活力的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演出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和平台举办,如博物馆,艺术展览,文化节庆和艺术表演等等,以此来展示和庆祝中国的多元性文化。

三、全球化与西方文化影响作为世界经济的重头戏,全球化早已触及了中国的领土和文化。

在这个进步的时代里,西方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对中国的多元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模式,使得中国吸纳了许多优秀的西方文化元素,使得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性。

这个时代之所以被称作多元化文化的时代,就在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影响力这两个因素,其使中国的文化在全球层面上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和多元化。

新时代之下,多元化的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通过上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多元化的中国文化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多人们的青睐。

中国戏剧发展流变

中国戏剧发展流变
今天,我们将分两个部分为大家介绍戏剧的发 展流变。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歌舞。最 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这种歌舞可能是打 猎之前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也可能是打猎归来后的 庆祝仪式。
尧舜时代到北宋末期,是戏曲的孕育期。 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宫廷中出现十分活跃的优戏活 动,这是专职的艺人所从事的简单戏剧表演。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 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 《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关汉卿用 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 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 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 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白朴与《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是一出爱情喜剧。写裴少俊与李千金因 相互爱恋而私自结合,在裴家花园匿居七年。后被裴父 发现,将李赶出。后裴考中状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订 亲之女,却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赔礼,夫妻团圆。
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 呈现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 术上的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 前后,它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 个时期的繁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 完整为标志的。《白蛇传》、《将相和》、 《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 出台,也将京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戏剧梅花奖设立 为表彰戏剧优秀演员而设立的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1983 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全国性戏剧 演员评奖活动。
第一届中国京剧节在天津举行 1995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设立金、银、铜三类 奖项,推出一批优秀京剧剧目。其中获奖的剧目有《曹操与杨修》、 《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

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方略

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方略
会 没有 自 2 0世 纪 8 年 代 开 始 的 工 业 化 亦 即 城 市 化 0
到底 如 何 做 , 能 使 戏 曲得 到 传 承 与 健 康 地 发 才
展 ? 笔 者 用 了 两 年 多 时 间 对 近 3 多 年 来 戏 曲 的 剧 0
本 、 演 、 演 、 乐 、 美 、 团管 理 以 及 市 场 营 销 作 导 表 音 舞 剧 了较为 全面 的研究 , 生 了一些可 能还 不够 成熟 的看 产 法 , 公 布 出来 , 供 同仁 与关 心 戏 曲命 运 的各 界 人 现 以
占 人 口 大 多 数 的 是 市 民 而 不 是 农 民 , 果 戏 曲 再 不 以 如
用 中西 方 文 化 中 的 优 秀 的 内 容 。 由此 可 见 , 这 个 较 在 为 自由 、 明 的 时 代 , 观 上 存 在 着 若 干 个 文 化 信 奉 开 客
不 同的人 群 。如若 我们 采取 排他性 的态度 , 么只允 要
响 , 难 触 及 其 灵 魂 , 然 , 响 的 程 度 比 起 足 不 出 户 很 当 影
目前 戏 曲 界 有 两 种 尖 锐 对 立 的 观 点 : 种 是 要 原 一 封 不 动 的保 持 戏 曲 传 统 的 艺 术 特 征 , 牡 丹 亭 》、 《 《玉 簪 记 》、 长 生 殿 》等 经 典 剧 目不 能 删 改 ; 派 、 派 、 《 梅 程
花 齐 放 , 传 统 剧 目 、 统 的 表 现 方 式 来 满 足 今 日依 用 传
是 , 们 提 出 了 一 句 响 亮 的 口号 : 戏 曲 都 市 化 ”。 他 “
客 观 地 说 , 两 种 意 见 都 有 局 限 性 。 保 守 派 不 了 这
解 戏 曲 自诞 生 之 后 起 , 在 不 断 地 变 化 : 杂 剧 不 同 就 元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

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

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

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

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

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

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

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

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

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

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

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文化较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

地方性传统小剧种的发展研究——以甬剧为例

地方性传统小剧种的发展研究——以甬剧为例

地方性传统小剧种的发展研究——以甬剧为例庄丹华【摘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地方传统小剧种在新的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让它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已是当务之急.甬剧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小剧种,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良好的适应性,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做了种种尝试.这对地方传统小剧种的保护与发展颇具借鉴意义.【期刊名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9)002【总页数】4页(P10-12,76)【关键词】地方性传统小剧种;文化传承;甬剧;发展史【作者】庄丹华【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36.55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传统文化艺术所带来的影响是异常明显和深刻的,戏曲样式、戏曲剧种这些年来一方面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传统艺术,它所遇到的困难和濒危程度让人触目惊心。

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剧种,成了“天下第一团”面临解散,或随着当家老艺人的过世而消失。

也许,在数百个剧种中那只是一个小剧种,但对于彼地方地区而言,它是地方文化的凝结,它的消亡,意味着某种具有历史和文化多重价值的、又一种典型的地方文化样式的消逝。

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地方传统小剧种在新的时代、社会环境中的保护与发展之道,让它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质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已是当务之急。

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甬剧,是目前仅有的保留纯正宁波话的曲艺形式,它蕴含了浙东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并与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城市人文精神密切相关,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蕴含,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小剧种。

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良好的适应性,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做了种种尝试,应该说对地方传统小剧种的保护与发展颇具借鉴意义。

笔者在此文中就以甬剧艺术发展的历史为例,来探讨地方性传统小剧种的发展之道。

甬剧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属滩簧艺术,早期曾名“串客”,它是宁波地区田头山歌、马灯调与盲人“唱新闻”的融合,是最早进入上海演唱的外来戏曲剧种之一。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浅谈戏曲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摘要: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任何艺术,都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或是对其强烈的批判,或是对其进行褒奖,都体现了戏曲艺术家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反过来,社会现实又制约着艺术的发展,在宽松的社会条件之下,人们自由表达思想,百花齐放,在禁锢的条件下,艺术有不免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本文以这两方面入手,以戏曲艺术为例,讨论了戏曲艺术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戏曲介绍: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宋等至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独特的虚拟性与程式性的艺术特征,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上以及在世界艺术宝库里占有独特的地位。

至今留给人类精神宝库的优秀作品不计其数。

戏曲鉴赏——浅谈戏曲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

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下面是我对戏曲艺术的一些认识。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艺术家通过自身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思考,经过艺术手法加工与润色,以语言、歌曲、绘画、舞蹈、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在娱乐世人、展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引发人们对社会的思考,启迪世人的智慧,为世人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看待问题的方法与态度,给社会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步。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当代的城市文化发展状况

中国当代的城市文化发展状况

中国当代的城市文化发展状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具有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特点,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文化的多元性中国历史悠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期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在城市中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

比如北京作为中国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如紫禁城、天坛、长城等,同时也是现代文化的中心之一,如798艺术区、三里屯等。

上海则以近代历史风貌为主,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时代气息,如外滩、南京路等。

广州则是中国南方的商贸中心,汇聚了广府文化和海派文化,如荔枝湾、西关古街等。

此外,中国不同地区的城市文化也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成都的文艺气息、杭州的生活味道、南京的文化底蕴等等,这些文化特色在城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文化。

二、城市文化的现代性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城市文化也不断引入新的元素和创新精神,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城市文化。

比如新兴的科技创新文化、互联网文化、创客文化等,许多中国城市也成为了这些文化发展的热点地区。

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华强北等都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成为了各种新兴产业的聚集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互联网文化也在中国城市中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如BAT等成为了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巨头,北京和杭州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中心。

创客文化则在支持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政策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中国城市都成立了创新创业园区,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

三、城市文化的艺术性中国传统文化独具魅力,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城市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有新兴的艺术形态和产业涌现。

中国城市的艺术文化包括了丰富的美术、音乐、戏剧、电影等形式。

在中国城市中,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电影院等艺术空间不断涌现,各种体裁的艺术作品在城市中得到展示。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发展京剧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发展京剧

姓名:苑令辉学号:5902112048 班级:能动121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浅析当代大学生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京剧,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凝聚了千年来文人智慧与风雅的艺术。

京剧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京剧可以负起教育的使命,成为指示人们回归精神家园、安抚人们焦虑的心态的一种路径。

因此,大学生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概述了京剧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列举了高校对京剧的传承活动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展京剧文化。

关键词:京剧大学生传承一、京剧在国内的发展现状(1)京剧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中国是目前少数几个仍然延续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度之一。

现在被人们称作“国粹”的京剧,虽然形成于近代,然而其文化源头却在中国的古代,因为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其内容,均脱胎于中国古代的戏曲文化、历史片断。

随着京剧的发展,人们在创作中愈加精益求精,尤其是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断充实京剧的形式和内容,京剧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上日臻完善。

中国京剧音乐自上世纪50年代初的“戏曲改革”到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结束的20多年间得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运用西方作曲技术,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至在之后的几十年京剧音乐发展和创作中,这些经验仍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京剧申遗成功2010年11月16日,京剧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京剧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京剧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成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和中国人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

申遗倾注了心血与努力,但申遗本身并不是目的,为的是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京剧将薪火相传,它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戏剧的发展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戏剧的发展

《戏剧之家》2018年第17期 总第281期15特别论坛戏剧是最古老的艺术,它作为国土语境中的一种特殊表达,一直被视为国家文化的重要图腾。

戏剧所呈现的音效享受与视觉冲击,不仅表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和历史性格,也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脉络、认同和传承。

戏中的人文冲突、关系结构及情景假设是整个社会风貌的描绘。

人们经常在戏剧中寻找自己的身份缩影与情感共鸣,也经常在戏剧中感叹兴衰、变迁、重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国戏剧,是中国戏剧焕发长久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戏剧的重要意义十九大宣告我们已经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

其中的文化自信,就要求我们要坚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不充分的文化发展也不能满足人们欣赏的诉求,这也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一切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戏剧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国宝,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精神世界的历史产物,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她凝聚了我国古人民的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力量。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戏剧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兴盛繁荣,坚定我国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10993228_现实议题、广角叙述与文化寓言:伴随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城市电影

210993228_现实议题、广角叙述与文化寓言:伴随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城市电影

2022中国城市与中国电影伴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叩关、打开国门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起步。

诸多早期研究者将“影戏”与其他艺术形式在基本形式、思想功能与美学本质上分隔开之时,也正是“摩登城市”中区别于乡村的道德伦理、文化空间、结构形态被发现并引以关注之时。

换言之,中国城市电影在历史与文化基因中便携带着反身性的现代化自觉。

一些秉持形而上学观念的研究者认为城市电影似乎只是一个中国电影的种类。

从类型电影的角度来说,城市电影并不是某种基于市场经验的商业类型,而是一种以城市为主要叙事空间的亚类型。

城市电影以城市特征作为文化标志,它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与电影的整体格局到底意味着什么,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问题。

一、现实议题:社会文明交替下的身份主张在早期中国电影中,围绕新旧文化道德展开的城市电影构成了重要的影片类型,城市也成为中国电影进行现代化叙述的重要空间;时至今日,城市电影仍然关联着中国的现实问题,其中社会文化与道德伦理等内容展现出的多样性与种种差异也值得我们关注。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似乎恒久不变,总是通过城市空间表现出来,意味着发生在城市中的用影像记录并表达出来的故事。

当我们说城市电影是复杂的、多元的和值得讨论的,实际上很重要的维度是中国城市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显现出巨大的差异,城市电影的变化随着社会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过是暴露和放大了这一在时间维度上的明显事实。

城市电影与关于城市的种种现实议题紧密相关,中国电影对城市题材的处理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

在近代以来的经济转型引起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变迁之后,最早一批城市电影便开始以先在的反省意识深刻地切入到现实社会深切的民生疾苦之中。

新兴起的城市与广大的、传统的乡村地区相对照,成为多种文明碰撞与新旧思潮博弈的浓缩场域,以及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面临挑战的空间。

例如在《国风》(罗明佑、朱石麟,1935)中,一对家境贫寒的姐妹张兰和张桃在中学毕业后,姐姐张兰留在乡下成为小学教员,妹妹张桃则在丈夫的支持下去上海读大学,两人就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姊妹花》(郑正秋,1933)也以一对姐妹在分别去往城乡后不同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新生活运动”倡导的价值观。

浅谈戏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戏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34李艳辉:浅谈戏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浅谈戏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李艳辉(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作者简介:李艳辉(1986-),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黄河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摘 要】戏曲是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改进,最后成为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

戏曲萌芽于先秦,形成于唐中后期,发展于宋金,在元明清走向成熟和繁荣。

而如今众多戏曲争辉,随着我国的历史一同走向了现在的社会,主要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为核心,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戏曲却也不复明清时的繁荣。

如今文化内容丰富,戏曲在人民生活中的占比较之前有所下降,影响力也随之降低,为避免戏曲文化走向没落和消亡,我们应对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戏曲文化;现代化;戏曲传承;艺术发展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034-0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戏曲一直存在人民的生活中,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众多的戏曲形式,最初只是人们生活中突然的哼唱、身体的活动,流传至今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对于戏曲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承,它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人,只有经过人的一番演绎才能给戏剧、曲谱注入活力,让其装扮、步履呈现在大众眼前。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我国年轻人更倾向于简单、高效的生活,对需要细细品味、琢磨的戏曲开始疏远,大众对戏曲文化也逐渐失去兴趣,这给需要青黄相接进行传承的戏曲及其发展带来众多阻力。

一、我国戏曲文化逐渐衰落的原因(一)缺乏改变与创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戏曲传承至今也一直在改变,但是其依托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些符合大众的传统唱腔和表现形式。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东西方文化深入的交流与融合,戏曲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实景演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实景演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实景演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实景演出是指通过真实的场景、角色和道具来呈现出一部戏剧或者表演作品,是一种逼真的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景演出在中国市场上也逐渐兴起,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包括内容创新、演出质量、市场竞争等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实景演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实景演出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从大型演艺城市如北京、上海到小城镇的实景演出园区,都有不同类型的演出作品在上演。

以自然风光为背景的实景演出、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实景演出等,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样。

中国的实景演出市场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演出公司和艺术家前来合作和演出,促进了中国实景演出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市场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实景演出作品,也为中国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选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内容创新上入手。

实景演出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当代生活、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应该注重深度和内涵,创作出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加大对实景演出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创作者和艺术家参与实景演出的创作,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作平台和资源支持。

也可以通过文化引导和政策扶持等方式,为实景演出市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演出质量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为了提高实景演出作品的质量,可以建立统一的演出评价标准和认证机制,对演出作品进行审核和认证,推动实景演出行业的艺术水平和制作质量提升。

建立行业协会或者联盟,加强行业自律,通过行业内部监督和管理,推动实景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市场竞争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小型演出团体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小型演出公司和团体的成长和发展。

也可以加强市场监管,遏制大型演出团体滥用市场优势,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实景演出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通过加大对实景演出的支持、加强管理和监督,以及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可以有效解决实景演出市场的发展问题,推动实景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十现当代戏剧

第十现当代戏剧

2.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 《雷雨》的戏剧冲突紧张、激烈而扣人心弦。 人物相互之间的纠缠和人物本身的隐痛及其目的 追求,构成了全剧主要的矛盾冲突。其结构主要 是采用了“回溯式”写法。
3.周朴园、蘩漪、周萍、侍萍的形象 作为一家之主的周朴园,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 的人物。他曾留学德国,是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 长,冷酷、自私、虚伪、专制。他外表上蛮横、 威严,但内心情感极其焦灼、隐忍而又充满着无 以诉说的痛苦。
(二)老舍《茶馆》(节选)
1.老舍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其主要笔名。出生于北京贫困的满族家 庭。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1929 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教师。1930 年回国受聘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
1934年夏起,在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抗战开始后 ,老舍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 1946年,与曹禺同赴美讲学并写作。新中国成立 后,老舍回国,历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 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66年“文化大 革命”开始不久,老舍因被迫害而投水自尽。
1928年升人南开大学政治学系,第二年转至清华 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同时也陶 醉于中国传统戏剧艺术。1934年在天津河北女子 师范学校任教。1936年在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
抗战开始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同时编辑戏剧 刊物,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 厂编剧等职。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 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1949年后,历任北京 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 职。
其中写于1950年的三幕话剧《龙须沟》,是新中 国成立后话剧舞台上第一个以北京市政建设为题 材、热情讴歌新社会的剧本,直接展示了新中国 成立后人民政府改造臭水沟、造福百姓的功绩, 同时也反映出人民群众翻身当主人的自豪。

中国城市的历史演变与城市文化的形成

中国城市的历史演变与城市文化的形成

中国城市的历史演变与城市文化的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市不仅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中国历史上,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且城市文化也逐渐形成。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的历史演变和城市文化的形成。

第一阶段:古代城市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从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56年)开始,城市开始出现。

这些城市通常都在大河流域,如长江和黄河流域,特别是在东部地区。

这些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这些城市中,建筑和城市规划开始发展,如对城墙的修建、宫殿和公共建筑。

这些城市也是封建王朝的中心地区,各种文化活动比较繁荣,如书法、绘画、音乐和戏剧等。

第二阶段:封建城市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城市如南京、北京、杭州、苏州等成为了重要的文化和商业中心。

这些城市的形象也逐渐得到改善,城市中心的建筑和街道布局也在改善。

在这些城市中,建立了许多文化和学术机构,这些机构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三阶段:现代城市的形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城市的面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许多城市如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成为了中国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城市中心建筑开始出现现代化的特征,摩天大楼、公共交通等设施开始被引入。

同时,工业化也在中国的城市中开始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第四阶段:当代城市的发展当前,中国的城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各种现代化和科技化的设施和建筑被引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许多城市成为了国际化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城市的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强,如园林绿化、地铁建设等。

城市型态的多样化和产业的多元化也是当前城市发展重要趋势之一。

城市文化的形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文化也开始逐渐形成。

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类活动的总和,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特色产品和文化活动。

中国戏剧大趋势

中国戏剧大趋势

中国戏剧大趋势----690b00d5-7155-11ec-ac56-7cb59b590d7d 艺海2002年02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市场化进程对中国戏剧艺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种影响形成了中国戏剧生存和发展的大趋势。

了解这一大趋势,有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够把握这一大趋势,无疑是对戏剧事业的贡献。

当代戏剧,是以审美和娱乐为主要前提的,而我们艺术家追求的更多的是戏剧的审美效应。

然而,由于智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推进,当代人的审美活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变化都要显著。

这种变化的总体特征是:审美需求的泛化、审美趋势的时尚化、审美意识的世俗化和审美形式的休闲化。

这种变化主要根源主要有两个:首先,社会信息的激增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快速、频繁更新。

信息的广泛、快速传播对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媒体已经成为时尚的主人和宠儿。

人们的审美意识不再局限于艺术,而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种具体实践方式。

文化艺术走出了沙龙,进入了人们的世俗生活;对于人们来说,避免噪音和调整生活节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二,这种变化是由于市场文化所特有的市场品行和文化品行所造成的。

市场文化,它能使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所有物质的、精神的关系越来越带有一种临时的性质。

如在人际关系中,不太珍惜天长地久,而习惯于某种暂时甚至交易式的联系;在整个社会交往中也不要质的深度,只要量的广度,特别讲求实惠。

广度为“多”,临时为“变”,多变即造成审美的泛化和时尚化;求实惠,既是一种世俗,又与审美的休闲化密切相关。

除了审美关系的巨大变化外,与戏剧艺术相关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也会发生或将发生巨大变化。

这些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总的趋势。

这一趋势将推动或影响戏剧艺术的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戏剧。

中国城市化视域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中国城市化视域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16刘 婕:中国城市化视域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中国城市化视域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刘 婕(安徽省徽京剧院 安徽 合肥 230000)【摘 要】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作为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的戏曲,其不仅体现了传统农业文化,而且其还受到目前城市工业及都市文化的影响,所以戏曲当下的发展非常不利,想要保证戏曲民族艺术的继续传承、发展,笔者认为,戏曲需要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同时根据从戏曲自身的发展、传承、市场情况以及新杂剧三方面出发,研究了中国城市化视域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对策,希望对戏曲民族艺术的传承及持续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化视域;戏曲;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16-02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戏曲艺术中不仅蕴含了历史文化,还集合了各项艺术共同发展。

所以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戏曲受到严重性的冲击,致使戏曲传承、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根据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视域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加以分析,促使戏曲艺术能够得到持续性的传承发展。

一、戏曲艺术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一)社会现实发展的需求。

在现代化社会戏曲的发展中,戏曲多元化的发展作为社会现实发展的需求,不论是西方文化还是国内文化都得到了融合,而且人们也比较认同当下中西文化融合的发展,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任何的文化形式都会随着时间渐渐的消逝。

因此,从时代发展角度来讲,戏曲想要继续传承发展,只有实施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才能够实现戏曲艺术的持续传承发展[1]。

另外,针对戏曲艺术传承,将戏曲中的精华利用剧目和表现方式,以便为人们的尊崇心理提供保障;同时创新戏曲发展形势,将戏曲中利用话剧以及演唱的方式展现出来,促使人们能够与创新后的人物形象产生共鸣反应。

这样的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不仅江戏曲原有的特征保留下来,而且还增加了戏曲的魅力,促使人们的物理需求及精神追求得以满足。

延续与创新:浅谈近三年中国喜剧贺岁片题材的发展趋势

延续与创新:浅谈近三年中国喜剧贺岁片题材的发展趋势

延续与创新:浅谈近三年中国喜剧贺岁片题材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喜剧贺岁片一直备受观众关注,不仅在贺岁档期备受期待,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喜剧贺岁片在延续传统的也在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改变,其题材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就近三年中国喜剧贺岁片题材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近年来中国喜剧贺岁片的题材更加多元化和现实化。

传统的贺岁片以家庭为主题,以农村为背景,大多以乡村民生为题材,通过家庭关系、地方文化等展现出中国传统年俗和生活习俗,给人以温馨幽默的感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改变,近年来的贺岁片题材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城市生活、都市情感、职场生活等,更多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现实生活。

例如2019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以城市为背景,展现出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奋斗精神。

而2018年的《红海行动》则是一部以军事题材为主,通过讲述中国军人的战斗故事,向观众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的拼搏和奉献。

近年来的贺岁片不再局限于乡村生活的笑料,而是将更多现实元素融入使其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引发更多共鸣。

中国喜剧贺岁片在题材上也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民族特色。

传统的贺岁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包括过年习俗、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等,通过笑料和戏剧冲突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但是近年来,贺岁片在注重现代题材的也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民族特色。

例如2017年的《熊出没·奇幻空间》就是一部以中国国粹动画熊出没为背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贺岁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2019年的《新喜剧之王》也是一部在讲述现代都市情感的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向观众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贺岁片在延续传统的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喜剧贺岁片在创新上也有了更大突破。

长期以来,贺岁片一直以家庭农村喜剧为主,大多数作品在笑料上千篇一律,情节上很难有新意。

交互体验设计:戏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艺术探索

交互体验设计:戏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艺术探索

交互体验设计:戏曲文化融入城市公共艺术探索刘淮兵【摘要】现代数字技术对文化空间、公共建筑等公共艺术场所进行了改造,戏曲文化需要更多地融入公共艺术,提升戏曲文化与公众的传播和互动频次与质量.将戏曲审美精神融入公共艺术,开启城市公共艺术的戏曲互动体验设计,以艺术与人,艺术与环境,人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为目标,弘扬传统戏曲传统文化,构建能唤起公众情感的新型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4页(P164-167)【关键词】戏曲文化;公共艺术;交互;新媒体【作者】刘淮兵【作者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42公共艺术(Public Art)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实施新政的时期,“自1983年纽约百分比艺术项目设立以来,在纽约市约有200件公共艺术作品被创作”,[1] 反映了纽约市的多元性文化和它令人瞩目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的公共艺术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而兴起,公共艺术作品遍布城市的角落,随着质量的提高,无疑能反映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和艺术性。

戏曲在解放后繁荣发展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后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当下急需更多地引入综合艺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数字虚拟博物馆、地铁空间等公共艺术场所进行改造的潮流,增加戏曲文化与大众的交流接触成为必然。

要拉近戏剧艺术实践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根本无视中国自己的戏曲是不行的”,[2]中国现当代戏曲研究理论家张庚说。

如何理解传统戏曲的特征并寻求与公共艺术的共通之处,便成为研究者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让戏曲艺术与城市生活体验互动起来,便成为公共艺术创新和戏曲艺术探索者的共同课题。

一、戏曲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表现戏曲艺术要重新构建吸引力,需要更大的环境氛围支持,而公共场所是最大公众集聚区,在公共艺术里注入戏曲艺术,让大众随处可见,既能摆脱戏曲影视和舞台上的局限性,又能让两者产生互动,一举两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艺术研究 院 话剧研究 所 , 京 10 2 ) 北 009
摘 要 : 当代 中 国 , 化 的 建 设 发 展 和 日益 加 速 的 城 市化 进 程 之 间 的 关 系 正 变 得 日益 在 文
紧 密 。 戏 剧 艺 术 由 于 其 自身 的 社 会 性 和 公 众 性 质 , 城 市 的 关 系也 变 得 愈 发 密 切 。 我 们 可 与
戏 剧 在 社 会 生 活 中重 要 性 的 逐 步提 高 , 国各 类 演 出场 所 的 建 设 也 越 来 越 多。 一 些 大 城 市 , 全
如 上 海 、 京 两 地 , 先 仿 照 着 纽 约 百 老 汇 、 敦 西 区 、日本 涩 谷 等 模 式 , 始 了建 立 中 国城 北 率 伦 开
个 城 市 的 精 神 成 长 的 见 证 。剧 场 作 为 一 个 具 有 交 流 和沟通 作用 的公 众 场 所 的 功 能 和 作 用 已 不 容 置 疑 。
些 大 城 市 , 上 海 、 京 两 地 , 先 仿 照 着 纽 约 如 北 率
百老 汇 、 敦 西 区 、 伦 日本 涩 谷 等 模 式 , 始 了 建 立 中 国 开 城市 戏剧 园区的探索 。 20 0 9年 3月 , 个 叫 “ 代 戏 剧 谷 ”的 商 业 文 化 一 现 街 区 在 上 海 市 静 安 区 出 现 。 这 是 上 海 市 静 安 区 在
的逐 步 提 高 , 国各 类 演 出 场 所 的 建 设 也 越 来 越 多 。 全

要 性 来 。如 戏 剧 是 一 个 城 市 的 标 志 形 象 , 一 个 城 市 是
的 文 化 符 号 , 一 个 城 市 的精 神 领 地 等 等 。 我 们 也 可 是
以很 容 易 地 找 到 戏 剧 演 出对 一 个 城 市 的 物 质 进 步 、 一
它 能 够 汇 聚一 个 城 市 的 文 化 风 情 、 文 图 景 、 彩 瞬 人 精
间 , 够 汇 聚 这 块 土 地 上 的人 们 共 同 的 情 感 、 志 、 能 意 想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历 史 精 神 和 时 代 愿 望 , 自强 不 息 , 开
放 宽 容 的 情 怀 和 信 念 , 能 从 这 个 城 市 的 剧 场 中 找 都
当 前 , 剧 正 由于 它 本 身 先 天 的社 会 性 和 公 众 性 戏 质 , 在 与 城 市 的 关 系 变 得 越 来 越 密 切 。从 理 论 上 来 正 说 , 们 可 以很 容 易 地 论 证 出 戏 剧 对 于 城 市 发 展 的 重 我
但 是 , 理 论 阐 释 相 比 , 践 的 意 义 似 乎 更 加 重 与 实 要 , 为 它 决 定 着 戏 剧 与 城 市 发 展 之 间 的 关 系 与 走 因 向。正是在 这个层 面上 , 们欣喜 地看到 , 年来 , 我 近 随 着 城 市 化 进 程 的加 速 , 着 戏 剧 在 社 会 生 活 中重 要 性 随
以很 容 易地 论 证 出戏 剧 对 于 城 市发 展 的 重要 性 来 , 可 以很 容 易地 找 到 戏 剧 演 出 对 一 个 城 也
市 的物 质 进 步 和 精 神 成 长 的 见 证 。剧 场 作 为 城 市 中一 个 具 有 交 流 和 沟 通 作 用 的公 众 场 所 ,
能 够 汇 聚 一 个 城 市 的 文 化 风 情 、 文 图景 、 彩 瞬 间 , 够 汇 聚 这 块 土 地 上 的 人 们 共 同 的 情 人 精 能
市 戏 剧 园 区 的 探 索 。 本 文 分 别 从 剧 场 、 剧 场 、 络 与 资 金 这 几 个 近 年 来 出现 的 新 现 象之 间 的 关 系。 指 出 随 着城 市 建 设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剧 文 化 与 城 市 发 展 戏 之 间 的 关 系必 将 越 来 越 紧 密 , 前 景 也 一 定 会 越 来 越 光 明 。 其 关键词 : 当代 中 国 ; 化 建 设 ; 化 发 展 ; 剧 艺 术 ; 市 化 ; 场 ; 文 文 戏 城 剧 网络 ; 系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8 2 2 J0 . 文献标识 码 : A
20 0 3年 开 始 的 “ 剧 大 道 ” 划 的 升 级 版 , 上 海 市 戏 规 是 探 索 戏 剧 文 化 向 戏 剧 产 业 延 伸 的一 次 全 新 尝 试 。 戏 剧 谷 以 静 安 区 为 中 心 而 又 不 局 限 于 该 区 , 射 了 上 海 辐
到 , 最 终 为 来 自不 同 城 市 的 人 们 所 接 受 和 认 同 。 并
作者简介 : 刘彦君(9 4一 ) 女, 河北安国人, 15 , 汉,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文学博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 究员, 研 中国艺 术研究院研 究生院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 动站合作导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立大学伯克利分校 高级访 问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 国文化部国家舞 台艺术精品工程 、 文华奖, 中国文联曹 禺戏剧 奖, 老舍戏剧奖等奖项评审委员。研 究方向: 戏剧戏 曲学。
感 、 志 、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 历 史精 神 和 时代 愿 望 , 意 想 自强 不 息 、 放 宽 容 的 情 怀 和 信 念 , 能 开 都
从 这 个 城 市 的 剧 场 中找 到 , 最 终 为 来 自不 同 城 市 的 人 们 所 接 受 和 认 同 。 实 践 正 在 日益 决 并 定 着 戏 剧 与 城 市发 展 之 间 的 关 系与 走 向 。 在 当代 中 国 , 着 近 年 来城 市 化 进 程 的加 速 , 着 随 随
1 3I
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 1 年 第 6 总第 17 00 期 1期
HU NDR C ED S H00L N AR S SI T

文章编号:0 3—90 (0 0 0 0 1 0 10 14 2 1 )6- 03— 6
当代戏剧文化 与中国城 市发 展
刘 彦 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