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历史世界史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原因: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贸易立国)
20C80年代 经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 济大国 政治: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 1970年大阪举行世界博 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 经济重新崛起
3.不结盟运动
(NAM 1961亚非拉国家)
受万隆精神(亚非团结)影响 宗旨: 非集团、不结盟、独立自主 影响:标志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以独立力量 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二、多极化趋势出现
(20C60、70年代) ★多极化趋势,是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出现的
1.欧洲的联合
①原因 二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成为“冷战”的主战场,为了应对超级大国的威胁 关键: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 ②概况:1951、1957、1967欧共体
政治: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
2.日本崛起
四月提纲,指方向 十月革命,现曙光
1.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后,政治形势的特点:两个政权并存
2.方向:指明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和平夺权 3.幻想:抛除和平夺权的幻想,两个政权并存局 面结束 4.十月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其他城市响应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①《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 政治 部政权归苏维埃
4.中国崛起
(1978年后,改革开放)
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C末21C初,一超多强,政治多极化趋势形成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苏联解体:1991,标志两极格局瓦解 2.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3.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2.直接原因:3.18临时政府偷袭国民自卫军 3.革命措施
没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 制,但没有从根本上改革以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巴黎公社客观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 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俄国十月革命(1917)
——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二月革命,倒沙皇 七月流血,抛幻想
3.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 进行局部调整 4.影响:
对美国:经济、缓和、开创 对世界:告别、进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时代
back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40-70年代,被称为“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国家减少干预
2.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实质: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1国.配家经垄济断政资策本:
“冷战”之美
1962 古巴导弹危机
洲
3.两极格局形成的百度文库本原因: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突显
真题演练
(2016)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 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 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 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 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1.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2.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3.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 主义的发展
4.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出现
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ack
列宁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农业: 余粮收集制(核心)
内容 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义务劳动,集中分配
Part1:现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专政成功实现:俄国十月革命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巴黎公社(1871)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族矛盾激化 临时政府屈膝投降行为引起群众不满,阶级矛盾尖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
(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1.直接原因:供需严重失衡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爆发标志:1929.10.24华尔街股市崩溃 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增 加、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来势凶猛 5.影响:对局部、对整体 6.应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②选举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经济 《土地法令》,消灭剥削:封建→国有化
外交 《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战时 盟友
美苏争霸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1945 1955 20C60、70年代 1991
多极化
两极格局
趋势
1947
冷战
一、两极格局
1.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基础:雅尔塔体系 2.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峙的方式:冷战
★不是完全没有作为, 只是措施不得力
back
罗斯福新政(1933-1939)
1.措施:
(New Deal)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前提和突破口)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③调整农业生产(减少、提高) ④社会福利政策
《全国工 业复兴法》 蓝鹰运动
⑤社会立法
最明智的做法:以工代赈
2.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立法形式)
★拉开冷战序幕:1946,丘吉尔“铁幕”演说
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 (标志冷战开始)
经济
马歇尔计划 (1947-1951)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1947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军事 北约(1949) 核心:遏制共产主义
华约(1955)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冷战”之欧 洲
“冷战”之亚 洲
1949德国分裂、1961柏林危机 1948 朝鲜分裂
特点
1.行政和军事手段来管理经济 2.一切国有化
★战争在1920年结束,还继续推行的原因: 幻想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列宁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1921-1927)
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内容 工业: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商业: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一超:美国 多强:欧盟、日、俄、中 ★多极化趋势形成,而不是多极化形成 4.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Part2:现代世界的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为何调整:经济危机
政策调整
如何调整:罗斯福新政
调整结果: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社会主义 建设
(苏联)
列宁:两个政策 斯大林:斯大林模式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美国主导→全球化
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贸易立国)
20C80年代 经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 济大国 政治: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 1970年大阪举行世界博 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 经济重新崛起
3.不结盟运动
(NAM 1961亚非拉国家)
受万隆精神(亚非团结)影响 宗旨: 非集团、不结盟、独立自主 影响:标志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以独立力量 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二、多极化趋势出现
(20C60、70年代) ★多极化趋势,是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出现的
1.欧洲的联合
①原因 二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成为“冷战”的主战场,为了应对超级大国的威胁 关键: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 ②概况:1951、1957、1967欧共体
政治: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
2.日本崛起
四月提纲,指方向 十月革命,现曙光
1.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后,政治形势的特点:两个政权并存
2.方向:指明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和平夺权 3.幻想:抛除和平夺权的幻想,两个政权并存局 面结束 4.十月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其他城市响应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①《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 政治 部政权归苏维埃
4.中国崛起
(1978年后,改革开放)
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C末21C初,一超多强,政治多极化趋势形成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东欧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苏联解体:1991,标志两极格局瓦解 2.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3.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2.直接原因:3.18临时政府偷袭国民自卫军 3.革命措施
没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 制,但没有从根本上改革以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巴黎公社客观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 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俄国十月革命(1917)
——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二月革命,倒沙皇 七月流血,抛幻想
3.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 进行局部调整 4.影响:
对美国:经济、缓和、开创 对世界:告别、进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时代
back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世纪40-70年代,被称为“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国家减少干预
2.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实质: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1国.配家经垄济断政资策本:
“冷战”之美
1962 古巴导弹危机
洲
3.两极格局形成的百度文库本原因: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突显
真题演练
(2016)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 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 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 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 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1.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2.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3.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 主义的发展
4.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出现
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ack
列宁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农业: 余粮收集制(核心)
内容 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义务劳动,集中分配
Part1:现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专政成功实现:俄国十月革命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巴黎公社(1871)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族矛盾激化 临时政府屈膝投降行为引起群众不满,阶级矛盾尖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
(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1.直接原因:供需严重失衡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爆发标志:1929.10.24华尔街股市崩溃 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增 加、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来势凶猛 5.影响:对局部、对整体 6.应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②选举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经济 《土地法令》,消灭剥削:封建→国有化
外交 《和平法令》,退出“一战”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战时 盟友
美苏争霸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1945 1955 20C60、70年代 1991
多极化
两极格局
趋势
1947
冷战
一、两极格局
1.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基础:雅尔塔体系 2.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峙的方式:冷战
★不是完全没有作为, 只是措施不得力
back
罗斯福新政(1933-1939)
1.措施:
(New Deal)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前提和突破口)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③调整农业生产(减少、提高) ④社会福利政策
《全国工 业复兴法》 蓝鹰运动
⑤社会立法
最明智的做法:以工代赈
2.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立法形式)
★拉开冷战序幕:1946,丘吉尔“铁幕”演说
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 (标志冷战开始)
经济
马歇尔计划 (1947-1951)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1947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军事 北约(1949) 核心:遏制共产主义
华约(1955)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冷战”之欧 洲
“冷战”之亚 洲
1949德国分裂、1961柏林危机 1948 朝鲜分裂
特点
1.行政和军事手段来管理经济 2.一切国有化
★战争在1920年结束,还继续推行的原因: 幻想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列宁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1921-1927)
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内容 工业: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商业: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一超:美国 多强:欧盟、日、俄、中 ★多极化趋势形成,而不是多极化形成 4.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Part2:现代世界的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为何调整:经济危机
政策调整
如何调整:罗斯福新政
调整结果: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社会主义 建设
(苏联)
列宁:两个政策 斯大林:斯大林模式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美国主导→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