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课的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农村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新课程农村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新课程农村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宁都县第四中学何宁东本课题的计划研究时间是2010.11—2012.12,由于课题组成员积极工作,学校大力支持,各项具体任务完成得较好,因此申请2012年3月结题。
在课题实施研究期间,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严格按预定方案执行研究工作,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研讨、积累、反馈、再实践、再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经过两年的克难攻坚,形成了一批反映化学教学探究设计,实验改进的论文、活动方案设计、课件等。
初步建立了宁都四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课堂的评价体系与实施方案。
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均已完成,研究初见成效,具备了结题的条件。
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化学课程改革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自主探索知识。
纵观现今化学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条分缕析,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
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
2.课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认为:人对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只有人这一主体的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
高中化学课例研究报告:等效平衡

高中化学课例研究报告:等效平衡大家都知道中学化学学习中化学平衡是学生的一个难点,等效平衡更是化学平衡的难点,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等效平衡有关知识归纳如下: 定义: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该反应无论是是从正反应开始, 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者是从中间状态(既有反应物又有有生成物)开始,只要加入物质的物质 的量不同,但达到平衡时同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分类:(1) 等温等容下的等效平衡a 在等温等容的条件下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 ,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 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完全 相同,则两平衡等效.例 1. 反应 2SO 2+O 2 2SO 3 在等温等容下(A )(B )(C )条件时建立了等效平衡 (A )起始时加入 2molSO 2+1molO 2(B )起始时加入 2molSO 3(C )超始时加入 1molSO 2+0.5molO 2+1molSO 3例 2.某等温等容的密闭容器充入 3mol A 和 2mol B ,反应 3A(g)+2B(g)m C(g)+n D(g)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为 w%。
若将 0.6mol A ,0.4mol B ,4mol C ,0.8mol D 作为起始物 充入,同温同容下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仍为 w%,则 m=_______,n=_______。
解析:同温同容下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仍为 w%,则两平衡为等效平衡,因而有3A(g)+ 2B(g)x C(g)+y D(g)Ⅰ 3mol2molⅡ 0.6mol 0.4mol4mol0.8mol有:0.6+12/m=30.6+2.4/n=2解得:m=5,n=1。
同步训练1. 在一个密闭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 2molA 和 1molB,发生反应为2A(g) + B(g) 3C(g) + D(g)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为 w%,若维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以下物质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仍为 w%的是 A 1molA+0.5molB+1.5molC+0.5molD B 2molA+1molB+3molC+1molD C 3molC+1molD D 2molA+3molC2. 在一定温度下,把 2molSO2和 1 molO2通过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2如下反应:2SO2+O2 2SO3。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研究背景高中化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也正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本研究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验教学模式的进展。
2. 实验设计:设计适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并进行实验验证。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验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评估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实验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法。
研究成果经过研究和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研究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断更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结论与建议本研究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实验教学指南和评价标准。
2. 提供教师培训和专业支持,帮助教师掌握实验教学技能和方法。
3. 鼓励学校为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设施和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总之,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为教育改革和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化学】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模板

【关键字】化学结题报告课题编号:课题名称: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组长:课题成员:指导教师:目的: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并通过此次研究,提高我们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化学服务于生活。
方法:查阅相关资料,联系课本进行知识迁移。
过程:(1)小组讨论并明确分工(2)做开题报告(3)查阅资料,进行研究(4)分析结果(5)总结,做结题报告正文:一、开启化学之门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在长期跟自然作斗争的过程里,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
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
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密切相关。
常规性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提高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这些技术的革新中,离不开化学知识,离不开化学工作者的努力。
在开发新能源中,化学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如核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都离不开特殊材料的研制。
二、进入化学之门1.实用的新能源——电池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是我国首创的,可用作水标志灯已研制成功。
还有特种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晶体硅和非晶体硅为材料制成的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这种电池的前景最为广阔,因为它没有污染,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世界的电力总耗量的20%~30%将由太阳能电池提供。
主要用于航天领域的氢氧燃烧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溶液。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执笔:曹军亭)一、问题的提出(一)、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做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有效,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有效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科学有效是教师和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就需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此为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我校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探索,寻找规律性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二)、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前人早已开展过,且已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以往的研究大多仅立足于教师的教,仅局限于课堂,并且不具有学科针对性,大多都是泛泛而谈。
但教学策略本身所具有的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导致教学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整齐划一和一劳永逸的。
所以教学要在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与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持续变化和发展。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关系、学校的条件等因素,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和探索,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某一学科进行高效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广华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教学设备先进,化学学科梯队合理。
但教学中也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旨在研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1. 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2. 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 通过实践验证研究结果,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3.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发现如下:1. 实验课时安排不足,部分学校实验教学得不到充分重视;2. 实验设施和器材配备不完善,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3.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4.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3.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讨针对现状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1. 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实验教学地位;2. 加强实验设施和器材建设,保障实验教学条件;3.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4.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验证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我们在某高中开展了实验教学实践。
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改进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实验教学活动。
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亟待改进;2. 提出的改进策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 实验教学实践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为今后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结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改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终结报告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终结报告高中化学课题讨论总结报告1.题目的提出:五个五模式的援教探究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学校教育只占15%,但是进入社会的基石,参与工作进入社会后的教育成长则占85%。
也就是说一个人进入社会后能走多远有多大的进展,更大的程度取决于他所受到的社会教育和校内之外的人生规划。
对于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来讲,其成长的好坏与快慢,则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自身的人生态度,和他所猎取得外部支援。
而对于参与工作十年左右的中青年老师来讲,则进入了一个进展高原期,一方面,对教学有了全面的熟悉,有了肯定的积累,具备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另一方面,这部分老师也进入了中国式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社会压力大,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心情为进一步拓展的人生供应规划,进入职业进展倦怠期。
而援教,则能适时的将这两部分老师群体有机结合,各取所需,各展所能,即充分发挥中青年的专业活力,又能给刚刚参与工作的年轻老师指示教学之路。
做的好的话,可一举两得。
2.成果呈现方式:论文,课例示范。
经过两年半,即高中老师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被救济的老师在详细的教学方法手段都会有一个完整的熟悉,对教学技术也会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因此,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果,而参加救济的老师,则以年轻老师为镜鉴,检验自己十年的工作阅历与不足,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自我反思与正思,从而自觉的进行专业梳理与自我提升。
成果的展现以这两个教育平台上的老师为主,赛课课例和论文的形式呈现。
3.背景:区大课题背景下,以生命化教育为核心理念,以慢课堂慢教育为指导思想4.周期:两年半,即五个学期。
之所以援教时间为五个学期为一个循环的缘由,符合高中三年一循环教学模式。
能够完整关心老师把握教材体系和同学心理成长全过程。
从时间的设计上更倾向于年轻老师为主体。
同时,五个学期的关注,对援教老师来说,也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反思过程,这个过程符合慢教育慢课堂的成长模式。
渐渐的成长,渐渐的反思,然后再渐渐的反思,在渐渐的积累成长。
高中化学课例分析报告

高中化学课例分析报告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节高中化学课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探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一、课例背景本次课例是高二年级的一节化学课,课程内容为“化学反应速率”。
授课教师为经验丰富的李老师,授课班级为理科班,学生化学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能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李老师通过展示一组化学反应的图片,如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反应速率。
这种导入方式贴近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概念讲解李老师首先明确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的反应,讲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即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在讲解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对概念的关键词进行强调,如“单位时间”“浓度变化”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3、实验探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速率,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两个实验:一是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二是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
在实验前,李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李老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李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4、巩固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和实验探究后,李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新课标下高三化学复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2014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14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计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a、不可估量(liàng) 给(gěi)予嫉(jí)恨豁(hu?)然开朗....b、妲(dá)己苑囿(y?u) 攒(zǎn)射夔(kuí)门....c、长歌当(dàng)哭桀(ji?)骜浸渍(zì)菲(fěi)薄....d、绯(fěi)红诅(zǔ)咒洗涤(tāo) 啃噬(s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d )a、谋(māo)求惩(ch?ng)罚挟(xíe))私报复...b、发难(nàn) 商埠(fǔ) 运筹帷幄(w?) ...c、怯(qia)弱耀(yào)眼联袂(qua)演出...d、干戈(gē) 证券(quàn) 亘(gan)古及今...3、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夙(sù)愿马厩(jiù)俏(qiào)丽茕(qi?ng)茕孑立....b、瘠(jí)薄通衢(qú)缱(qiǎn)绻命运多舛(cuǎn) ....c、簌(sù)籁灰烬(jìn)天籁(lài) 翠锦斑斓(lán) ....d、厄(a)运雪橇(qiāo) 婆娑(suō) 玲珑剔(tī)透....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a、寒暄玄机选拔炫耀b、雾霭拜谒遏制蔼然........c、珊瑚删除蹒跚姗姗d、懊丧澳门奥运凹凸........5、下列词语中,与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c )a、鲜 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 qiǎng: 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 gong: 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d、当 dāng 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时移事迁岁月流逝绝无仅有脍灸人口b、香清益远绿盖擎天听天由命事与愿违c、春水盈塘红花映日兴致勃勃细弱单薄d、亭亭荷叶迟迟疑疑红艳耀日鸟鸣山幽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幽辟羞涩旋律b、弥望清香丰姿c、独处班驳稀疏d、袅娜和协酣眠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一筹莫展众目暌暌独出心裁顾影自怜b、绰有余裕弥天大罪云云众生浅尝则止c、蓊蓊郁郁戎马一生急功近利光采夺目d、烟熏火燎按部就班鬼斧神工苍翠欲滴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c、咀嚼赏鉴来龙去脉阴谋鬼计d、相形见拙原形毕露毫不介意10、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坚韧悠远翻滚神采飞扬b、振撼葱茏和谐浩无际涯c、聆听班驳神弛炯炯有神d、隧道由衷沟槽五彩缤纷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 )a、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浙江省长兴中学课题组**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省中小学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课堂表现活泼多了,变得敢于质疑,敢于当堂发表不同见解。
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
但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沿用人教版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我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虽已有了“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提法,但研究非常少。
更谈不上深入。
到了80年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说法慢慢多了起来,直到整个20世纪90年代,“教学效率和效果”的说法才占主流,并且有了不少研究成果。
然而,有效课堂研究在方法上还是以文献和经验分析为主,实验为辅,做实证研究的更不多,专门针对具体学科的实例研究更是少之甚少。
因此,作为一名站在中小学教育前沿的化学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为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界定2.1理论依据2.1.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重新建构的。
2.1.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课例研究结题报告高中化学复习课的课例研究中期结题报告肇庆市端州中学化学科组黄伟卿[成果简介]:建立高效的高中化学复习课模式对完善高中化学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提高新课标下高考复习备考的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深入改革。
该课题研究通过一线的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讨总结,建立了一轮复习中有效地梳理知识点的复习课模式,始终致力于建立利于学生动手动脑的复习模式,[关键词]:动手动脑梳理知识点一、一轮复习中有效地梳理知识点。
复习课具体案例:【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阿伏伽德罗常数,这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平时练习和作业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归纳一下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的题中常见的一些陷阱。
说到阿伏伽德罗常数,就不得不说到物质的量,我们知道它是一个中心量,是连接微观与宏观的桥梁。
带领学生回忆有关物质的量的公式【提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高考题,这是2011年广东省高考中的一个选择题,大家看一下选哪个?学生一起回答【讲述】这就是高考题的难度了,大家觉得难不难?(学生回答)在高考题中,命题者往往会设置一些陷阱,来增加题目的区分度,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陷阱。
首先,陷阱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陷阱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22.4 L/mol指在标准状况下(0℃ 101 kPa)的气体摩尔体积。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需考虑所给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或混合气体),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标况下,Vm=22.4 L/mol【注意】告诉体积用到22.4 L/mol时,必须注意到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但告诉质量或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
大家把昨天发的习题拿出来,看看例题一大家选的哪个?学生回答,讲解。
【做练习】陷阱二: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一些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如CCl 4、水、液溴、SO 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高中化学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研究结题报告前言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2016年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高中化学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研究。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教育要把人类素质中更多的新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提倡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建构性学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彻底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教学为学生自主研究、自由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究实验中深化化学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探索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为了转变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和更新教师固有的教学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从现在我市采用的高中化学鲁科版新教材上分析,化学实验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淡化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强了学生探究性实验,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更多了。
这正是新课改的精神。
但从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探究实验教学的开发与创新反而少了甚至没有。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的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确实在不断更新,知识经验也在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有了明显的转变,但实验条件不够、工作量大、课时紧以及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原因,导致我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还只停留在演示实验和学生验证性实验上。
当然,这正是暴露了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对新课程教材的解读和处理能力、对新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中化学课例分析报告

高中化学课例分析报告一、课例背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本次课例选取了高中化学中“化学反应速率”这一重要知识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以数学表达式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如 v =Δc/Δt。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进行系统讲解。
2、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图片或视频,如铁与盐酸的反应、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问题,从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单位。
(2)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准备两组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在常温下,另一组在加热条件下,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2)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准备两组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相同量的二氧化锰,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温度、浓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
5、总结归纳(1)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表面积等。
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课堂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积极互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动教学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化学课堂互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化学课堂互动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择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采用高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施课后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4. 研究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化学知识掌握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 实验组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上明显提高。
5. 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化学课堂互动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有着显著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学习。
因此,建议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应用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6. 研究局限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仅选取了两个班级,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受到样本偏差的影响;- 本研究仅考虑了高中化学课堂互动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7. 研究展望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和局限,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扩大研究样本,增加样本的多样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探讨互动教学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影响;- 探索更加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以上是本次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参与!。
工作报告之化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化学小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化学组结题报告】化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时间、手段、方式的关系研究结题报告课堂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地方,只有这三者的角色同步才能找到出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目前随着知识的快速增加,课程门类的不断增多,单门课程教学课时数的不断减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增长最快的阶段。
高一化学教学内容是必修一和必修二;高二教学内容是选修系列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与结构,相比较而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比较难。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化学课的学习时间较短、内容较浅,而高中化学课本身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知识量大,深度加深,比较枯燥的特点,学生普遍觉得化学课较难提不起兴趣;高一每周三课时和高二每周六节课的学习时间紧迫等等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困难重重。
因此我们选择了十二五课题的子课题:教学质量与教学时间、手段、方式研究。
积极开展了化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时间、手段、方式研究工作,探索现代网络环境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为了搞好这个课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思想对于人来说是个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想改变不容易,要想改对更不容易。
思想决定意识,态度决定成败。
在学校教科研室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城关高中高一、二、三共五名化学任课教师多次召开小组会议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把课题“化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时间、手段、方式研究”当做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研究课题不仅是一项教学工作,更是每一名化学教师教研素质的成长过程。
让化学教研组每位成员清醒的认识到:参与课题研究不仅仅是个体的成败和荣誉,更是整个教研组和学校的成败和荣誉,真正践行“课题即工作,工作即课题”的研究理念。
二.加强培训转变观念去年冬学段,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的强化培训。
高中化学结题报告有效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结题报告有效教学研究“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申报单位:立项时间: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质把握不准,过分追求新课程理念,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使现在的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课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这样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根据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势,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09年3月确立了《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X年X 月被重庆市鱼嘴职业高级中学科研室正式立项,本研究从X年X月至2010年5月周期近X 年,现已完成准备阶段,进入实验探索阶段,在本年度,我校课题组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实验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将本年度研究成果报告如下:一、本课题研究意义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强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构建有效教学新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会并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强调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课堂互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发现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2. 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3. 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课堂互动的理论基础和现有研究成果。
2. 观察法: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观察,记录课堂互动的过程和问题。
3. 访谈法: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课堂互动的看法和建议。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高中化学课堂互动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四、研究过程1. 收集并分析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框架。
2. 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课堂互动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3. 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课堂互动的看法和建议。
4. 分析访谈和观察结果,总结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5.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高中化学课堂互动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6.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1.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当前高中化学课堂互动存在以下问题:师生互动不够充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的互动环节;教师对课堂互动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误区等。
2.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化学课堂互动策略和方法: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和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注重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思考;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提高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结尾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结尾
经过对化学课题的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我们对课题的涉及领域和解决方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XX(总结课题的核心内容和发现)。
此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列举具体的实验操作或数据分析问题),但我们坚持不懈,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对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化学不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化学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方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要感谢导师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的指导和鼓励使我们能够顺利完成这次课题研究。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的合作与支持,他们的帮助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研究成果,能够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并能够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相信,在共同努力下,化学学科定能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安徽省教育科研项目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安徽省教育科研项目《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结题报告马鞍山二十二中《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课题组课题《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于2002年3月申请,同年9月获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
原定于2004年9月结题,后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申请调整结题时间。
课题组经过近四年的工作,完成了课题预设的各项任务。
现报告如下:一、课题的形成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旧的课程计划中活动类课程发展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为落实新的课程计划,各地陆续展开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马鞍山二十二中也从2 000年9月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第一轮研究与实践。
2000年10月,课题主持人参加了为期一年的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通过学习,对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走向以及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这期间,马鞍山二十二中化学组的老师们在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研究性学习与化学教学的融合问题。
在对学校第一轮研究性学习的总结与反思中,课题组成员逐渐形成以下认识: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更应该是一种方法。
从课程的角度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对落实新的课程计划是必要的,但如果从方法的角度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似乎更有价值。
既然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是要改变学与教的方式,那么,这种改变必须在包括化学学科在内的各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获得突破,基础教育现行的教学方式才可能有根本改变。
因此,在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同时,有必要探索化学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在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背景下,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怎样展开,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协调?②借鉴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发理念,梳理本地化学教育资源,确定哪些内容能够融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其教学组织形式是怎样的?③从研究性学习的视角,重新审视现行(人教版)高一、高二化学教材的内容,哪些章节更适合用“研究”或“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选择上述内容研究,一是化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学生作为主体的观念得到了强调。
然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上,而非注重能力培养和研究过程。
这是由于教师还未能确立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和开放教学的理念。
因此,我们提出了“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旨在将新的理念在实践中具体化,让教师逐步认识、体验、内化并转化为教学语言和行为。
建构主义理论是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该理论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探究来构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在情境中探究问题,反思经验,并创造新的知识。
二)探究式研究理论探究式研究理论也是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该理论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来研究知识,而非单纯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这种研究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
三、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通过教育实验法,我们将实践“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法,我们将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访谈法,我们将深入了解教师对该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四、研究内容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情景的设计和实践;(2)探究式研究的实践和效果评估;(3)反思和创新的实践和效果评估;(4)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五、研究意义通过“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体,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该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研究者在一定情境下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研究信息与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它强调研究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此过程中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课例研究结题报
告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课例研究中期结题报告肇庆市端州中学化学科组黄伟卿[成果简介]:建立高效的高中化学复习课模式对完善高中化学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提高新课标下高考复习备考的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深入改革。
该课题研究通过一线的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讨总结,建立了一轮复习中有效地梳理知识点的复习课模式,始终致力于建立利于学生动手动脑的复习模式,[关键词]:动手动脑梳理知识点一、一轮复习中有效地梳理知识点。
复习课具体案例:【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阿伏伽德罗常数,这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平时练习和作业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今天我们就
来归纳一下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的题中常见的一些陷阱。
说到阿伏伽德罗常数,就不得不说到物质的量,我们知道它是一个中心量,是连接微观与宏观的桥梁。
带领学生回忆有关物质的量的公式【提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高考题,这是2011年广东省高考中的一个选择题,大家看一下选哪个?学生一起回答【讲述】这就是高考题的难度了,大家觉得难不难?在高考题中,命题者往往会设置一些陷阱,来增加题目的区分度,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陷阱。
首先,陷阱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陷阱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22.4 L/mol指在标准状况下(0℃101 kPa)的气体摩尔体积。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需考虑所给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标况下,Vm=22.4 L/mol 【注意】告诉体积用到L/mol时,必须注意到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但告诉质量或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
大家把昨天发
的习题拿出来,看看例题一大家选的哪个?学生回答,讲解。
【做练习】陷阱二: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一些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如CCl4、水、液溴、SO3、己烷、苯等常作为命题的干扰因素迷惑学生。
请学生起来回答例题,讲解陷阱三:物质的微观结构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CH4、CO2等特殊物质。
请学生起来回答例题,讲解陷阱四:质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质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要通过计算得出,不能只凭印象看出来。
这是一个难点问题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给学生渗透物质的量是中心量这样一个观点,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做练习】陷阱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可逆反应时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所以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停地相互转
化。
【做练习】陷阱六: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电子转移的数目(用钱来比喻)。
如Na2O2与H2O,Cl2与NaOH 溶液反应等。
这也是一个难点问题,解题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用生活中的宏观物质来打比方,让学生理解电子转移的实质。
【小结】【做练习】二、建立利于学生动手动脑的复习模式。
全体教师们积极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他们动起来,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和提高课堂效率。
1、知识梳理时让学生复习重要知识的时候最好以填空的形式来呈现,效果更好。
注意不要直接把知识点投影出来,以便于和新课讲授进行区别。
2、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完成,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化学兴趣。
同时注意安全。
通过默写、背诵和游戏等手段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让学生动起来要把握“度”,有一些九年级的
班级,动起来以后学生太活泼,教师觉得难以让他们静下来继续听课,故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度”。
4、提出一个课堂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坐着的一些学生把正确的答案说出来,教师就马上给予肯定,难以调动其它学生的积极性。
科组老师的建议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肯定,可以慢慢引导其它学生评价别人的答案和谈谈自己的看法。
5、多了解学生的知识的准备情况,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上多讲练结合。
6、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完成重要的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化学兴趣。
同时注意事先培训和安全。
三、复习课前展示相关的高考题,利于学生明白复习目标和考查形式。
复习课具体案例:电化学的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考查的内容有: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及根据总反应方程式书写原电池各电极反应式,根据电解时电极变化判定电极材
料或电解质种类,根据反应式进行计算,特别是原电池、电解池和电镀池精炼池在工业中的综合应用。
其中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考回顾】1、如图9所示,铜锌原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 + Cu2+ = Zn + Cu 2+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D.盐桥中的K+ 移向ZnSO4溶液[答案]C 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答案]D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B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D.新型复合材料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实用和新潮四、课题成果如下:老师们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积极展开相关的教学实践,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撰写教学论文。
成果名称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决赛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决赛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决赛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决赛2013年“区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优秀课评比作者形式竞赛辅导获得肇庆市优秀辅导教师奖竞赛辅导获得肇庆市优秀辅导教师奖肖雄吴新旭卿瑶瑶竞赛辅导获得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园丁奖吴宇扬获得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决赛
全国一等奖“区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优秀课肖雄评比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