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汇总一、自读文后,把文中不熟悉的字写在黑板的左侧,熟悉的同窗就把拼音注上去。
调派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鄙视冀二、积存以下词语:①狭隘②以身殉职③满腔热忱④漠不关切⑤微乎其微⑥精益求精⑦麻木不仁⑧拈轻怕重⑨见异思迁⑩低级趣味3、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略背景资料:诺尔曼ӗ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闻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暴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调派,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抵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有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尽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4、感知内容:①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此刻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咱们大伙儿要学习他毫无自擅自利之心的精神。
各段要点如下:第一部份: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份: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份: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份: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擅自利之心的精神。
②读第一部份A、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要紧内容是什么?分三层。
第一层:高度归纳白求恩同志的要紧事迹。
第二层:高度归纳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

纪念白求恩【原文】(1939年12月21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纪念白求恩 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回忆白求恩医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白求恩医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的经过;第二部分讲述了白求恩医生在战场上救治伤员的情景;第三部分描绘了白求恩医生因为救治伤员而感染病毒,最终因病去世的悲剧。
二、生字词解释1. 纪念:对已故的人或事物表示怀念和敬意的一种活动。
2. 白求恩:加拿大籍医生,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支援抗日救亡事业,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
3. 英勇:勇敢、有胆量。
4. 抗战:抵抗侵略战争。
5. 感染:病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病变。
6. 牺牲: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三、课文赏析1. 文章开篇就提到了白求恩医生的名字,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接着通过对白求恩医生的生平事迹的介绍,使读者对他产生了敬仰之情。
2. 文章通过讲述白求恩医生在战场上救治伤员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在战争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全意为伤员治疗,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3. 文章最后提到白求恩医生因救治伤员而感染病毒,最终因病去世的悲剧,使人深感惋惜。
然而,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四、课后习题1. 请简述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的经过。
答:白求恩医生是一位加拿大籍医生,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支援抗日救亡事业。
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
2. 请描述白求恩医生在战场上救治伤员的情景。
答:在战场上,白求恩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全意为伤员治疗。
他用简陋的设备,顽强地与死神抗争,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他的医术高超,为人谦逊,深受战士们的敬爱。
3. 请谈谈你对白求恩医生的印象。
答:白求恩医生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战火纷飞的战场。
他英勇无畏,医术高超,为无数伤员带来了生的希望。
《纪念白求恩》 讲义

《纪念白求恩》讲义一、白求恩其人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 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白求恩早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后来投身于医疗事业。
他医术精湛,心怀慈悲,始终将救助病患视为自己的使命。
白求恩不仅在加拿大行医,还曾奔赴欧洲战场,为伤员提供医疗救助。
在那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战地医疗经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苦难。
二、白求恩与中国的缘分白求恩与中国的缘分始于 1938 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伤员众多,医疗条件恶劣。
得知这一情况后,白求恩毅然决然地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
他不远万里,穿越重重险阻,只为了能够为中国的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求恩来到中国后,立即投身到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工作中。
他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在前线和后方,为伤员进行治疗。
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感,常常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不休息、不抱怨。
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白求恩的贡献白求恩在中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
他亲自为伤员进行手术,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提高了根据地的医疗水平。
其次,他设计和改进了许多医疗器械,使得医疗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再者,他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
他的无私奉献、勇敢坚毅,成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动力。
白求恩对伤员关怀备至。
他不仅治疗他们的身体伤痛,还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白求恩始终坚守岗位,从未退缩。
他曾说:“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的态度,面对那些贪得无厌之徒。
”四、白求恩的精神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无私奉献。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的抗日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名利。
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对待每一个伤员,每一次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力求做到最好。
纪念白求恩这一课的笔记

《纪念白求恩》课堂笔记一、生字注音白求恩(Báiqiúēn)唐(Táng)谢(xiè)列(liè)宁(níng)以身作则(yǐshēnzuòzé)纯粹(chúncuì)热忱(rèchén)精益求精(jīngyìqiújīng)见异思迁(jiànyìsīqiān)漠不关心(mòbùguānxīn)麻木不仁(mámùbùrén)精益求精(jīngyìqiújīng)二、多音字组词宁:nìng(宁可)níng(宁静)作:zuò(作业)zuō(作坊)处:chǔ(处理)chù(到处)担:dān(担负)dàn(担子)曲:qū(弯曲)qǔ(歌曲)三、近义词辨析1.热忱与热情:都有“热情”的意思,但“热忱”侧重于“诚恳”,而“热情”侧重于“高涨”。
2.精益求精与精进不休:都有“不断进步”的意思,但“精益求精”侧重于在已经很好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好,而“精进不休”侧重于不断进取,不停歇。
3.见异思迁与朝三暮四:都有“不专一”的意思,但“见异思迁”侧重于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而“朝三暮四”侧重于反复无常。
4.漠不关心与掉以轻心:都有“不在意”的意思,但“漠不关心”侧重于态度冷淡,而“掉以轻心”侧重于对事情的轻率处理。
5.麻木不仁与无动于衷:都有“对事物毫无反应”的意思,但“麻木不仁”侧重于感觉或知觉上的迟钝,而“无动于衷”侧重于心不在焉。
四、文章结构梳理1.第一段:介绍白求恩的国籍、姓名、出生地及对他人的贡献。
2.第二段:对白求恩的纪念和评价。
3.第三段: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五、重点句子解析1.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对同事和人民极端热忱。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纪念白求恩》知识讲解

《纪念白求恩》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本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1938年到达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
在那里,他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的生命。
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病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在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以示怀念。
知识积累1.殉.(xùn)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2.热忱.(chén):热情。
3.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4.冷冷清清:这里是冷淡的意思。
5.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感情。
6.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
益,更。
7.一班:文中是一些的意思。
8.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变动。
9.鄙.(bǐ)薄:轻视。
10.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11.派遣.(qiǎn):委派,打发。
12.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13.纯粹.(c uì):不搀杂别的成分。
本课中指白求恩高尚的人格是纯粹的。
14.漠不关心:态度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第9课 纪念白求恩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明确中心论点积分论点。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明确中心论点及分论点【课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晋察冀.纯粹.2.按拼音写汉字bǐ()薄以身()职麻木不()3.解词(1)以身殉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拍轻怕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见异思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冷冷清清:4.本文体裁:【课上突破】(1)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段重点句:要点:第二段重点句:要点:第三段中心句:要点:(2)白求恩有哪些精神?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吗?(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课后提高】1.议论文知识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论据包括、。
(3)论证方法及作用请举例。
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纯粹.(chuì) 鄙.薄(bǐ)B.漠.不关心(mò) 热忱.(chén)C.派遣.(xiǎn) 殉.职(xùn)D.拈.轻怕重(zhān) 狭隘.(ài)3.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
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本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课后反思】第9课纪念白求恩(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二、故事背景白求恩(1889-1939),国际主义战士。
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于1938年春上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派遣: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事物发展所达顶点。
热忱:热情。
冷清: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掺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对某人或某事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
高明: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鄙视菲薄,轻视。
出路: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
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纪念白求恩》 知识清单

《纪念白求恩》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二、写作背景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8 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 年因病逝世。
毛泽东在白求恩逝世的同年 12 月写下了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学习。
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时期,需要凝聚各方力量,鼓舞士气。
白求恩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精神,成为了激励广大军民的榜样。
毛泽东通过这篇文章,旨在倡导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为抗战胜利和中国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三、文章内容1、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他放弃了在自己国家的舒适生活,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这种跨越国界的援助体现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他以医疗为战场,不顾个人安危,尽心尽力地救治伤员。
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3、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白求恩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钻研,力求为伤员提供最好的治疗。
他的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医术上,更体现在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上。
4、批评“不少的人”的不良表现通过对比,毛泽东批评了“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5、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的课文梳理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毛泽东。
二、字词拼音: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殉(xùn)职、鄙(bǐ)视冀(jì)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三、思想内容本文深刻分析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四、写作特点⒈夹叙夹议的写法。
无论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还是发表议论证明观点的议论文,经常要运用叙和议两种表达方式,经常要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通过叙述来展示事件刻画人物,通过议论来点明意义,深化中心,发表看法。
⒉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不知道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⒊本文语言特色(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⒋全文结构。
纪念白求恩 复习要点

《纪念白求恩》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毛泽东二、字词默写派遣、殉职、狭隘、热忱、纯粹、漠不关心、见异思迁三、品读语言1. 结合语言环境,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生怕”就是“非常担心或害怕某事发生”的意思,生动传神地勾画出了自私、鄙俗的人遇事不出力,刚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力,就大肆张扬、自吹自擂的心理。
(2)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
....,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连用,强调了“不少人”的错误表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鄙夷。
与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每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真正”突出白求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一定”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必须学习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 请你分析一下“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中“没有一个不”的表达效果。
使用两个双重否定,强调说明白求恩在前线巡回医疗范围之广,工作影响之深,这正好与段首的两个“极端”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无限崇敬、无限怀念之情。
3.如果将原文中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改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原文运用排比句既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又突出了作者对白求恩及其精神的充分肯定,同时表达了对所有共产党员的恳切希望———继承并发扬白求恩精神。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改句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四、理解内容1.作者在第②段中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2 段开头两个“极端”的表述是准确无疑的。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详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详解【基础知识精讲】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殉职(xùn)狭隘(ài)热忱(chén)拈轻怕重(niān)派遣(qiǎn)纯粹(cuì)晋察冀(jì)鄙薄(bǐbó)殖民(zhí)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文中指心胸、思想、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
热忱:热情。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
冷冷清清:冷寂而凄凉。
文章中是冷淡的意思。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纯粹:文中指单纯地,单单。
漠不关心:不在意,非常冷淡。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变动。
鄙薄:轻视。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足:值得。
一班:文中是一些的意思。
实践:文中指实行。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
五、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
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例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六、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纪念白求恩》笔记整理

《纪念白求恩》笔记整理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非常有深度的文章,它表达了对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深深怀念和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笔记整理:
1. 背景介绍:
* 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医生,他在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
* 本文是为了纪念白求恩而写的,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和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
2. 细节描写:
* 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他不仅是一位技术高超的医生,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人们。
* 白求恩经常工作到深夜,为了救治伤员,他甚至不辞辛劳地爬山涉水。
* 在战场上,他毫不畏惧地面对危险,始终坚守岗位,为伤员治疗。
3. 比喻和形象的描写:
* 白求恩被比喻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 他被描述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典范,他的行为和品质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4. 引用和转述:
* 文章引用了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语句,表达了对白求恩的高度评价和敬意。
* 文章还转述了白求恩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些事迹和贡献,进一步突显了他的伟大形象。
5. 结论:
*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医生,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榜样。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正式上课前,我先带大家一起阅读第四单元导语,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圈画关键句“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1. 学习默读;2. 勾画出关键语句;3. 学会做标注(喜欢/疑惑的地方);4. 整体把握文意,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一、学题目《纪念白求恩》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延伸——题目的作用: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也可以做题目。
比如《西门豹》《藤野先生》等。
所以你在写作的时候,如果是写人作文,也可以考虑直接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力求准确、简洁、醒目。
二、整体感知,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探究第一题。
1. 找出每一段的重点句,并且用“这一段赞扬了白求恩的XXX的精神”的句式把本段的要点表达出来。
2. 段落之间的关系。
3. 课文结构(分论点,中心论点)思考探究第二题。
审题默读2、3两段(确定答题区域)——找能体现对比的句子,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完成表格(尽可能用文章的词汇,如果句子偏长,需要自己提炼概括)——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表格填写大家完成得不错,有难点的地方在于“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孩子只能回答出“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这一点,对于更深入思考,除了突出,也是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点没有同学能体会出来,需要老师引导。
总结: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思考探究第三题。
背诵课文第4段,将这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并说说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纪念白求恩》经典学习资料

第一段重点句: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 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 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 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 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 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 忱。”
冷冷清清,漠不 关心,麻木不仁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 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 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 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 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第三段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白求恩
对工作 极端的
的态度 负责任
对同志 人民的
极端的热忱
态度 满腔热忱
对工作 对技术 的要求 精益求精
⑶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 情。忱:情意。
⑷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 心。漠:冷淡。
⑸麻木不仁:本义指肢体麻木,没 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 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 不关心
⑹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课后练习一、请找出各 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 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 点(即段意),说说课 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极端的
的态度 负责任
对同志 人民的
极端的热忱
态度 满腔热忱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 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 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 生怕人家不知道
冷冷清清,漠不 关心,木不仁
对工作 的要求
对技术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鄙 薄技术工作以为不 足道,以为无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知识点
汇总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鄙视冀
2、积累下列词语:
①狭隘②以身殉职③满腔热忱④漠不关心⑤微不足道
⑥精益求精⑦麻木不仁⑧拈轻怕重⑨见异思迁⑩低级趣味
3、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略背景资料:诺尔曼・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有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4、感知内容:
①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
学习这种精神。
"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各段要点如下: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②读第一部分
A、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三层。
第一层: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B、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c、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
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中的,文中为什么并列提出?
并列提出是为了强调。
③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
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