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复合经营Agroforestry

合集下载

森林培育学----- (4)

森林培育学----- (4)
高 台 整 地 : 台 面 高 于 地 面 25~30cm , 台 面 边 长 或 直 径 30~50cm或1~2m,台面外侧挖排水沟。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
3 断面形状
(二) 整地规格 1 整地深度:气候、立地、根系、经济条件 2 整地宽度:坡度、植被、林种特性、树种特性和年龄 3 整地长度: 4 间隔距离: 5 土埂:
第二节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及结构
一、分类
林—农复合:林—农间作型,绿篱型,农田林网型,农林轮作型 林—牧(渔)复合型: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牧型,
林渔结合型。 林—农—牧(渔)多层复合型:林—农—牧多层复合型、
林—农—牧庭院兼营型、 林—农—牧渔或林—牧—渔结合型、 特种农—林复合经营:林木混交型(经济林)、林—药间作型、 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
第七章 植树造林
第一节 造林整地 一、采伐剩余物的清理
1 清理方式: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 2 清理方法:割除清理、烧除清理、堆积清理、化学清理
二、造林地整地
(一) 整地作用 1 改善立地条件: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和病虫害
2 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3 提高造林成活率
(二) 整地方式 1 全面整地 2 局部整地 (1)带状整地 (2)块状整地
(三)整地季节 (四)整地机械
第二节 造林方法
一、直播造林
1 播种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1)特
点:苗木根系完整、苗木对林地适应性强、
保留优良单株、对造林地要求严格、 施工简单、对抚育管理要求高、种子需求量大
(2)应用条件: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
使用性状较好的种子
2 种子播前处理:消毒、浸种、催芽、拌种、包衣等

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综述①

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综述①

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综述①谷瑶;朱永杰;姜微【摘要】农林复合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本文从固碳、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土壤肥力、改善空气和水质等6个方面对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效益展开讨论,依次总结了近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表明各地区对农林系统生态服务的强烈需求以及改善土地利用和减少贫困的愿望,指出提高林农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认识的必要性。

%Agroforestry system could provide man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it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ere under discussion recently. According to the six major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carbon sink, soil and water loss preven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oil fertilized, air and water quality improved and microclimate changing, this paper summarized resent research on agroforestry. It was shown that agroforestry could improve the land use and provide significan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us, it was proved that ecosystem services of agroforestry were needed urgently, and it wa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land utilization and reduce poverty all over the worl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it was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agroforestry ecosystems and promote of the land management, which would make agroforestry as the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 all over the world.【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7页(P57-63)【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清洁空气和水;土质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水土保持;土地可持续经营【作者】谷瑶;朱永杰;姜微【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2;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8分类号Q148②谷瑶(1988~),女,在读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工程管理,E-mail: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论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和发展的理念论文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论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和发展的理念论文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论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和发展的理念论文1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农林业是一个特殊的术语。

它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与1年生作物或牧草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中有目的地结合,通过时空安排,形成一个高效的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多种产品,充分利用土地潜力,保持生物体与环境、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平衡。

2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复合农林复合经营不是农业和林业的简单相加。

其实质是在考虑森林的作用和效益的基础上,发挥林农有机结合的互补作用,形成形式和内容都有新思路的产业结构。

这将在系统理论中产生增益效应,并产生增益效益,即1+1>2的效应。

3农林复合经营的重要意义农林复合经营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生态景观。

研究表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成后,可以对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当地小气候因素、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空气中二氧化碳、降尘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1]。

其他研究表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战略举措[2]。

3.1生态效益农林业在水土保持、土壤肥力、防风林、空气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林复合实施后,林冠可以有效拦截降雨,从而改变雨滴降落的方式。

由枯枝落叶和低矮作物组成的地表覆盖物也可以减少雨滴的影响和片状侵蚀。

同时,凋落物也是土壤养分的来源之一。

分解后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的大小、稳定性和孔隙率,提高土壤渗透性,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从而改善林下作物的生长环境[3]。

森林资源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很难用经济价值来估算。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适宜林地,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加快培育速生丰产林,改造低成本林和劣质林,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2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以系统性、社会经济可行性、最高效益和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

根据管理目的,主要从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等方面进行设计。

持续性发展农业与复合农林业相互作用

持续性发展农业与复合农林业相互作用

持续性发展农业与复合农林业相互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往往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为了实现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那么,什么是复合农林业呢?为什么它能够满足农业的持续性发展需求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复合农林业(Agroforestry)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与树木种植和林地管理相结合的生态系统。

它是一种以多种农林产品为主要生产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种植食用作物、水果、坚果、药材、树木木质产品、草地、绿肥、林木花卉、林下草等农林产品。

与传统农业相比,复合农林业有以下优点:一、多种农林产品的种植,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二、复合农林业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减缓洪涝、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复合农林业可以在保护和提高自然资源价值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土壤保水保肥度。

四、复合农林业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渐进恢复,促进永续利用。

五、复合农林业是一种低碳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减少能源消耗,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随着复合农林业的发展,其对于农业的持续性发展也有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复合农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复合农林业可以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普及和保护,为其它相关领域如环保、旅游业等带来较大发展潜力。

除此之外,复合农林业的发展也与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业的深度融合有关。

种植业通过高产、高效,多种农林产品结合的发展模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养殖业通过农业综合利用提高养殖饲料、生活条件等,促进了肉类、奶类、禽蛋产业的发展。

林业通过复合农林业的模式,结合水土保持、环境改善、果木的种植与食用效益相结合,它包括树木种植、马铃薯、大豆和绿肥等种植,同时还可以带来较多的林木花卉、饲料、木质副产品和生物饲料等。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存在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存在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存在问题与对策洪传春【摘要】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国家主导与农户深度参与的方式、小农户生产方式处于主体地位、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其生态服务功能和文化传承作用;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技术支撑不足、小农户面向大市场所表现的能力不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冲突、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以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制。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oforestry in China are as follow: the model of state steering and the peasant household deeply participating,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mall-scale farming, the func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has being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practice. The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oforestry include: the scarce technical support, the scarce capacity of the small farmers as they have been faced with the broad market, the conflict of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 the non-establishment of a mechanism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an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se problems, some policy proposals have been suggested.【期刊名称】《中国林业经济》【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小农户;生态补偿;农业文化【作者】洪传春【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7农林复合经营是“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布局安排,将多年的木本植物精心的用于农作物和(或)家畜所利用的土地经营单元内,使其现成各组分间在生态上和经济上具有相互作用的土地利用系统和技术系统的集合”[1],它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实践中广泛存在。

农林复合经营实施方案

农林复合经营实施方案

农林复合经营实施方案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中,通过相互补充和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良性发展。

农林复合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林复合经营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林复合经营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调查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等情况。

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其次,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农业和林业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比如,可以在农田周边种植果树、竹子等经济作物,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另外,还可以在林地中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实施方案中,还需要注重技术支持和培训。

农林复合经营涉及到农业和林业两大产业,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实施农林复合经营。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林复合经营的科学研究,推广适合当地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提高农林复合经营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林复合经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比如,可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林复合经营。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农林复合经营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林复合经营的认识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农林复合经营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注重农业和林业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良性发展。

(整理)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整理)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森林培育学第一章森林立地1、概念: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立地: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例子:森林、草原]。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2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1)物理环境因子,其中又包括:a、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布)。

举例:森林分布特点:稳定、简单。

b、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②与树木高生长以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c、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d、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其次论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以及评价这些综合效益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要想得到正确的评价和满意的结论,有时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方法1.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农林复合经营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早在农林复合经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前,世界各地就有多种农林复合经营的生产实践。

king于1968年最早提出用农林复合经营(agri-silviculture)这一术语来对土地利用形式进行概括,提出农林复合经营的含义:“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农作物与林业和畜牧业生产结合起来(他们在时间上可以是同时,也可以是交替),使土地总生产力得以提高的持续性土地经营系统”,论文中首次使用术语“agri-silviculture”。

关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定义,农学、林业、生态学、系统科学、生态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程鹏、曹福亮、汪贵斌认为林农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建立以林业为主体,林农牧副渔等多种产业相结合,实行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的高效生产体系,其具有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灵活性、地域性、产业性、本质性、最优性等特点。

这一解释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和接受。

2.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及其评价方法一般关于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的研究分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类。

国内学者大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下面笔者将这些方法分为三大类进行论述。

2.1成本-效益分析法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研究农林复合经营效益问题的学者大都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其中黄宝龙就应用贴现的效益-成本分析方法评价了林鱼农复合经营系统的经济效益。

何群亦应用此方法评价了农(小麦、大豆和棉花)桐间作系统的经济效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1. 引言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农业与林业两者相互结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来促进农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农业与林业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对农林复合经营的定义、意义、模式以及推动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详细探讨。

2. 农林复合经营的定义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经营农田和林地的相互结合与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3. 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农林复合经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3.1 资源综合利用农林复合经营充分利用农林资源的互补性,通过在同一地区内同时进行农业和林业生产,实现土地资源的更好利用。

同时,在养殖业中,通过利用农田的农作物秸秆养殖套种、农田水体的鱼塘养殖等方式,实现农业、林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 生态效益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能够增加农田的绿化面积,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通过在林地中种植农作物,可以提供丰富的绿色食品供应,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3.3 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在农田中种植经济作物和林地中进行林果种植,实现农林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中的养殖业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4. 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4.1 农田林业模式农田林业模式是指在农田中种植木本作物,如果树、花卉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使农田发挥木本作物栽培的优势,同时保证农田的正常农作物种植。

4.2 林地农业模式林地农业模式是指在林地中进行农业生产,如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等。

通过合理利用林地,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4.3 农林畜复合模式农林畜复合模式是指农田、林地和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

通过在农田中的农作物秸秆上养殖家畜,或利用农田水体养殖水产品,实现农业、林业和养殖业的相互促进。

4.4 农林副产品利用模式农林副产品利用模式是指利用农业和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秸秆、果皮等,进行再加工或利用,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综述摘要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人们又称为农用林业、混农林业或农林业。

是指为了一定的经营目的,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的前提下,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有目的地将林业与农业(包括牧业、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以多种方式配置在一起,并进行统一、具有序管理的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劳动密集型集约经营方式,有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高效性、尺度的灵活性等特征[1]。

现代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初始于20世纪50 年代,经过50 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现已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结合各类农林间作模式带网片点合理配置,多林种和多树种有机结合,时间上有序列空间上有层次,三大效益兼备的农林复合体系[ 2, 3,4]。

农林复合经营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 更使生态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5]。

研究表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成后, 对农业生态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特别是对局部小气候因子、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尘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5]。

还有研究表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战略措施[6]。

1 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当今世界各国正面临“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危机。

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毁林种粮、弃林从牧等现象,导致农林争地的矛盾日趋严重,造成林业资源被过度消耗,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失调、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方式迫在眉睫。

如何高效、集约经营利用土地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1.1 国外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农林复合系统研究在国外历史悠久。

1950年Smith 著的《树木作物:永远的农业》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农林复合的概念,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关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专著,但实际上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

农林复合经营名词解释1. 什么是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进行农业和林业的经营活动。

它是一种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通过农业和林业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产出的最大化。

2. 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2.1 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农业和林业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通过种植作物和养殖畜禽,可以提供食物和原料;同时通过种植树木和保护森林,可以保持水土、防治沙化、调节气候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还能够降低生态环境压力。

2.2 提高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可以增加产出品种和数量,降低生产风险。

在同一块土地上既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又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如果树、花卉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促进农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农林复合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使土地长期保持生产能力,减少土地退化和资源浪费。

在林木的选择和管理上注重生态效益,可以增加森林的抗灾能力和生态功能。

3. 农林复合经营的实施方式3.1 种植与养殖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农林复合经营方式。

在同一块土地上,既可以种植作物,如粮食、蔬菜、果树等,又可以养殖畜禽,如猪、鸡、鱼等。

种植作物提供饲料和有机肥料,养殖畜禽提供粪便肥料和劳动力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还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2 林果兼收林果兼收是一种以果树为主,兼种林木的经营方式。

在果树下种植乔木、灌木等林木,可以提供遮荫、保湿、固氮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在苹果园中种植杨树或柳树,既能够保护苹果树,又能够提供杨木或柳条的经济价值。

3.3 林牧结合林牧结合是一种将林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

在林地中放牧家畜,可以利用畜禽粪便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家畜通过食用杂草、树叶等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害虫危害。

第八章 农林复合经

第八章    农林复合经


由于农、林学家们在试验研究的侧重点方面有所不同, 对“农林复合经营”一书(1988)、《中国生态林业理论与 实践》(1988)(为1990年的学术会议文集)与《中国农林复 合经营》一书(1994)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农林复合经营 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农林复 合经营”也已成为普遍采用的名称。随着农业与林业的发 展,农林复合经营的技术也不断进步,将会在21世纪有更 广阔的发展前途。
中国是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最早最富于成就的国家之一,农家早就 有农林间作的丰富经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农、林学者有目 的地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与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1990年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生态林业学术研讨会”上,农林复合 经营的定义、技术与理论,是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取得了较好的共 识。

经过几年的讨论和 随着人们对混农林业内 涵与外延的理解, ICRAF最终推荐采用前 任主席Lundgren等的定 义:混农林业是指于同 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 上与时间顺序上,将多 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 或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 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 系统的集合。
在这些系统中,木本 成分与非木本成分之间必 然存在明显的生态学和经 济学的相互作用。此后 “Agroforesty”这一专门 术语得以广泛应用,经常 见诸于各类科学期刊中。 1982年,《Agroforestysystem》(农林复合经营系 统)创刊,更加推动了各国 在这方面从实践到理论的 研究,并使其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八章
第一节
农林复合经营பைடு நூலகம்
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 意义与特征
08林学 第一组
一、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
农林复合经营(Agroforesty),人们又称之为农用林业, 混农林业或农林业。我国有的学者将它称为“农林复合生 态系统”。其名称有多种,但其基本内涵没有多大区别。

混农林业

混农林业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剧增、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危机,第三世界人口飞速增长,耕地需求扩大,毁林种粮、弃林从牧的问题十分严重,引起土壤肥力衰退、水土流失、气候失调、环境恶化,从而阻碍了林、农、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陷入了重重矛盾之中。

为了保护森林,维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林业生产,解决农林之间的矛盾,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林、农、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林—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从传统的单项生产转向综合的混合农林业经营。

一.混农林业的概念混农林业(Agroforestry)是一定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林地生物性的生产组合。

Bene等(1977)对混农林业所下的定义是:在一片土地上,根据当地经济背景和经营水平,同时或先后进行农林间作或林牧结合生产。

事实上,混农林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混农林业,传统混农林业,现代混农林业。

1.原始混农林业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混农林业。

一片森林砍伐、火烧、清理后,利用林地自然地力粗放地种植粮食作物,到肥力降低,产量低下时,则抛荒,让其自然恢复植被,肥力。

这种混农林业经济效益低,环境破坏大,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

至今在中国西南、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等落后地区仍有这种作业方式。

2.传统混农林业简单的林农或林牧结合,在一片土地上同时进行林木和农作物(或药用植物等)生产,或在林内放牧禽畜。

这些林、农、牧的简单组合,目前在中国、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广泛推行作业。

3.现代混农林业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农林人口激增,林、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和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混农林业在第三世界迅猛发展。

从小规模的林农、林牧结合的土地利用,逐渐发展形成颇具规模的地区性气候、土壤、水体、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系,在培育木本植物的同时,进行农作物包括粮食、药用植物、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的栽培,家用动物的饲养,食用菌的培育等,并辅以相应的中间利用和加工体系,使之成为物质良性循环、能量合理流动、多级生产、稳定高效的相互促进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林、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又保证林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从而实现改善林、农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第1章 林下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1章 林下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张履祥《策邬氏生业》邬行素是张氏友人,在海宁角里堰附近(距 离张履祥所居住的桐乡不远),种田为生,有田十亩,池一方。邬 氏殁后,母老子幼,无以为生,张氏为之作策划。兹将其所述引录 于下:‚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 三亩(原注:桑下冬可种菜,四旁可种豆、芋,此项行素已种一亩 有余,今宜广之,已种者勿令荒芜)。种豆三亩(原注:豆起则种麦; 若能种麻更善……)。种竹二亩(原注:竹有大小,笋有迟早,杂植 之,俱可易米)。种果二亩(原注:如梅、李、枣、橘之属,皆可易 米;成有迟速,量植之。惟有宜肥宜脊,宜肥者树下仍可种瓜蔬。 亦有宜燥宜湿,宜湿者于卑处植之)。池畜鱼(原注:其肥土可上竹 地,余可培桑;鱼,岁终可以易米)。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 (原注:稚羊亦可易米。喂猪须资本,畜羊饲以草而已)。……竹果 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原注:计桑之成, 育蚕可二十筐。蚕苟熟,丝绵可得三十斤。虽有不足,补以二蚕, 可必也。一家衣食已不苦乏。豆麦登,计可足二人之食。若麻则更 赢矣,然资力亦倍费,乏力,不如种麦。竹成,每亩可养一二人; 果成,每亩可养二三人;然尚有未尽之利。若鱼登,每亩可养二三 人,若杂鱼则半之)”。
1987年,江苏省兴化县林蚕技术指导站撰文介绍了依据该县湖滩面 积大、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的基础,从1979年开始改造滩地 1246公顷,营造商品基地林1076.3公顷,进行林农、林牧、林果、 林经等综合对比试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林木生长迅速。由于林、 农、牧、果、经济植物相互结合,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 收入,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 1987年,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食用菌(草菇、双 孢蘑菇、冬菇等)与林、果、经济作物等在不同生育阶段套种的研究, 成效显著,其产值比单作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并能使废料还田, 为植物添加大量有机质和植物根际友谊微生物群体,其方法简单、 效益大、宜于推广。 珠江三角洲低洼地,早有桑基鱼塘、林渔复 合经营的模式。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该地区以蔗基鱼塘、杂 基鱼塘(蔬菜、瓜类、豆类、象草等)、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为主, 尤其是花基鱼塘日益扩大。 1994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与地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 院院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李文华等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 农林复合经营的专著《中国农林复合经营》一书,从科学研究层面 等理论实践的成果对我国的农林复合经营进行了全面阐述。

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_程鹏

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_程鹏
第 34 卷 第 3 期 2010 年 5 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http: / / www. nldxb. com
Vol. 34,No. 3 May,2010
Abstract: Based on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oforestry managemen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in China was analyzed. The progresses of study on the system classification,inter-cropping,energy flow,substance circulation and benefits evaluation of agroforestry system were summarized. Some problems of study on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were also discussed. Which include the basic theory,optimization patterns of region,social economics and ecology,variety and clone,site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problems,research directions on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inter-cropping; energy flow; benefit evaluation

混农林业历史发展概述

混农林业历史发展概述

混农林业历史发展概述福建林业科技)_一46--4919942ouroiFujlanForestrySci&Tech混农林业历史发展概述生些堑叶昌荣(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7,产;6摘要混农林业历经了游耕制和轮垦制,问作,套种制,混林农业和现代混农林业等发展阶段.混农林业的发展方向是经营模式多样化,系列化.经营技术集约化,科学化.关键词竖查;茎星乒史;塑;奎盐§LTheSumrnariza~ionoftheHlstoricalDeve|opmenlofAgroforestrYyttlla~nattYeGongtuYeCh~ngrongfFionResearchh{ttIPoyFore~ry) AbstractTheagrofotcstryhasgonethroughsevera[developmentalstagesoirov ingtiHagesys—tem.协ingcultlvationsystemintercrOppingsystem.interplantingsystemforestryagri cultureandmodernagro foresO’y.Thedevelopmentaldirectionsoiagroforestrywillbe thediversification andseriationofmanagementpatternsandtheintensionandscienceofmanagem enttechniqLIeS.KeywordsAgroforestry:developmentalh~tory:rovingtillagesystem:jnterpla ntingsystem混农林业(Agroforestry)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生物性生产组合.其定义是:在同一块土地上,把多年生植物与农业,牧业,在时间顺序和空间安排中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不同组成之间存在着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互作用”.”Agroforestry”这个词1977年后才见诸文献,但作为一种经营方式或栽培制度,在国内外农林业生产中已实践了千年上.近年来混农林业的发展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这项古老的生产实践正成为新兴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领域,是当今各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拟就混农林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一阐述,期探明混农林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条件性,为建立合理的混农林业制度提供参考.1混农林业的发展历史浅析1.1游耕制和轮垦制随着人类的出现,为了自身的生存与繁衍,人们必然到处寻找和设法生产粮食.早先人类仅靠狩猎野生动物和采摘可食植物来维系生命,形成狩猎社会,即随动物和季节迁徙,以获取充足食物.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生产力很低,只能养活少量人口由于当时陆地上覆盖着繁多的森林植物,先民们为寻找种植粮食的土地,就须砍伐森林,于是便产生了”游耕”和“轮垦”两种农林初步结合的耕作方式.游耕制是非洲农民最先采用的耕作方法,是指种植】一+收稿日期}19940225第2期俞白楠等:混农林业历史发展概述3年作物后.另寻土地开垦种粮.让已耕作过的土地休闲,使植被和土壤肥力得以恢复.由于当时人口稀少,土地资源丰富.一旦撩荒通常不再回来耕作,此即”游耕”之含义所在.轮垦制系指先砍伐森林,将其晒干焚烧清理后在林地上耕种,栽植数年后将土地弃耕.再寻一处森林砍伐和焚烧,待已种植过的土地休闲多年,森林植被恢复,再行采伐焚烧耕种,轮回垦殖.在轮垦耕作下,土地利用虽比游猎时代集中.但集约程度仍较低,约2Ohm土地才能养活一口人”.这种”刀耕火种”式的原始混农林业制度,许多时期以来一直被视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近年的研究表明,在人口密度小,土地多和经营年限短的情况下,这种耕作制度既能保证当地居民的生存,又不致引起生态环境的显着变化..通常一个农民需要17一l8块地.每年有一块新开辟的土地用以耕作,有一块已耕地撩荒轮回休闲..利用森林的自然演替,养分再循环和树木积累有机物质的潜在能力.通过弃耕休闹10一l5年可遂渐恢复土壤肥力.1.2问怍,套种制随着人口压力的加大而引起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如采用游耕制和轮垦制需要很多土地,农民不得不延长种植农作物的年限,缩短土地的休闲期,不能充分恢复肥力以及提供薪柴和用于放牧,也容易陷入地力减退,森林面积减少和农业产量降低的恶性循环中.在某些采用游耕制的地区,逐渐改变耕作技术,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以补偿因休闲期缩短造成的土壤肥力减退于是在非洲的农业生产上出现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间作,如玉米一大豆一瓜娄间作,马铃薯一玉米间作,以及木本植物如油棕树一咖啡间作等.中国农林业生产中采用间作,套种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齐民要术》载,早在5世纪农民即有桑豆套种的实践.南方山区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条件下,约自南宋时起杉木林区农民创造了独特的杉农套种制”.即林农选择山脚肥沃湿润的阔叶林烧垦,种植旱粮作物数年后栽杉,并利用幼林地套种l一3年杂粮,直至幼林郁闭,构成在同一块土地上农林结合的栽杉制度,并于明清时期发展成杉一桐一粮套种制.由于杉农套种制能充分利用土地和营养空间,提高土地收益率,以短养长.以耕代抚,促进杉木生产和山区经济的发展,因而在南方林区沿用至今,经久不衰.本世纪在印度尼西亚出现的汤雅(Taungya)耕作制,也是在造林的同时套种农作物,并已成为一些热带地区发展人工林的有效措施..间作套种制是早期的混农林业模式,主要特点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农,林业生产的简单结合.1.3混林农业本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农业技术的改革,使生产者们看到木本植物的重要价值,如具有一定防护效能和增加林副产品收入等,于是把木本植物引入农业,形成混林农业制度,以提高生产力和保护土地资源.混林农业就是把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在同一块土地上栽种木本植物,农作物或放养牲畜,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过这种农林生产技术结合多在耕地上进行,术本植物以保护农作物和牲畜为主,起着水土保持和调节农作物生态环境等作用.非洲最明显的混林农业制度之一是地垄间作,即一种在速生绿篱,固氮树种和灌木之间种植粮食作物的混合形式,由于地垄间作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有效养分和水分,因而即使不增加投入,也可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连续耕作.埃及在沙漠地区采用筛屏造林法(Screenaforestatloh),将树木不成行,不成带栽植在农田里,促进农作物增产.菲律宾在丘陵地区发展坡地混林农业制(Slopingagroforestry),于坡面隔一定距离栽植固氮及多用途树种,以保持水土,护田养地,也深受农民欢迎.所以混林农业阶段体现以农为主,以林促福建林业科技第2】卷农,农林结合多在耕地上进行等特点.1.现代混农林业近20年来,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激增,粮食和能源短缺,耕地需求扩大.毁林开荒种粮,弃林从牧等现象十分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产生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等.基于上述原因,林业经营者开始探求合理解决农林牧之间的矛盾,避免滥伐森林,以及增产粮食和薪材这些复杂问题的方法,逐步发展到把农林牧生产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事实上,混农林业是由现代科学和古代实践两者共同孕育的一套持续有效钓土地经营体系+以减轻农民在邻近森林中寻找农业用地的压力,强化现有林地的生产力.过去的十余年,新型的混农林业制作为一种替代轮垦的方法已被公认,国际援助组织亦确认发展中国家的农林业不可分离.如肯尼亚现在所需木材的47来自农业用地,25来自牧地,仅28来自森林”.发展混农林业被视为防止土地退化,保持生态平衡和改善农村贫困状况的重要途径.,由于混农林业可能带来的巨大好处+国际援助组织筹集了大量资金,致力于混农林业和村社林业.目前至少有11个主要国际组织为5O个以上国家提供资金,美国国际开发机构援助亚洲的林业资金中O用于这类项目.研究推广与资助混农林业的机构也竞相效尤,包括混农林业研究国际委员会(TCRAF),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热带农业研究培训中心(CATIE).国际树作物研究所(ITCI)等.据TCRAF材料,现有约100个发展中国家从事混农林业的研究工作.7O一8O年代以来,立体林业,生态林业和生态县等在我国兴起,创造了许多混农林业的典型,平原地区如江苏里下河水网池杉一水稻一渔复合生态系统’,山区如闽北”芝麻观山地多层次立体经营模式等.混农林业组合项目不断增加,并从小规模的林农,林牧结合逐渐扩大到地区性地形,土壤,山体和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系.在培植多年生木本植物(用材林,经济林或防护林等)的同时,进行农作物(粮食,油料,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并辅以相应的中间利用和加工活动,构成混农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按时间次序(长,中,短)和空间位置(乔,灌,草)合理配置人工生态系统,构成循环利用和多级生产的整体,有利于提高农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现代混农林业体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_,表现在:(1)发展林粮,林油林果,林药和林菌等间作套种,以耕代抚,可节省营林支出,又能以短养长,解决营林生产周期长,后续资金不足的困难;(2)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扩大绿色植被,有助于保持水土和增进地力,改善生态环境,使林术和作物生长受益;(3)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可以逐步改变林产品结构,增加林副特产品总量,满足社会需要,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搞活林区经济和兴林致富;(4)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多层次重复利用,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多层次经营上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既为扩大就业增加社会财富开辟了道路,也分担了风险.从混农林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如下几个特点(“从空间分布上看,树木和农作物从远隔的两块地逐渐聚集到一块地上,从平面单层次向立体多层次利用转变;(2)从经营技术上看,由原始的,无意识的,集约度低的传统耕作方法转向现代的,有意识的,集约度高的经营方式;(3)从经营目标上看,由自给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由原始的近期经济效益向现代的,长短期结合的综合效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转变;()从农林结合程度上看,由单项和单一树种或农作物的经营,向多项和多树种或农作物有机结合的多种经营转第2期俞白楠等混农林业历史发展概述?49?变由短期结合向长期结合转变.2混农林业制度展望发展混农林业的基本目的是建立持续性的土地利用体系,以得至最大的土地总生产力和经济收入,同时又能保持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随着混农林业研究的深A开展,混农林业必将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在经济开发和林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1经营模式多样化,系列化我国自然,经济条件的复杂性和物种的多样性,决定着混农林业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和系列化发展.随着社会对林产品和生态环境要求层次的逐步提高,现代林业生产已从单纯的术材收获利用朝着最大限度地发展森林的综合效益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方向转化.混农林业正是顺应这种趋势,形成了各种不同特点的混农林业模式,由林,农,牧,渔组合而形成的林农复合经营体系,就有林一农,林一牧,林一渔,林一菌,林一渔一农,林一农~渔等类型;由单一树种与不同树种和农作物的组合也有很多形式,如福建山区的杉木一油桐,杉木一山苍子,杉木一花生,杉术一大豆,杉术一仙人草,杉术一砂仁,杉术一烟叶;再如安徽黄淮平原的抱桐一小麦一玉米,泡桐一芍药,泡桶一秋苔干_,J,麦,泡桐一大蒜等类型随着山区经济综合开发和生态系统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预期将出现更多的混农林业模式.2.2经营技术集约化,科学化棍农林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技术经济原则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的持续高教的复合经营系统.当前混农林业的研究深度正从一般性调查向定位的实验技术研究发展,从一般的描述和定性阶段向系统的定量阶段发展.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混农林业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农林牧渔各业优化组合配套,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的生产体系,并辅以集约经营技术t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系统物质,髓量的循环转化效率,提高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如应用系统理论,灰色局势决箫.,层次分析法.等对复台系统进行优化组合,筛选出最佳模式,已取得良好成效.依靠科学技术,采用农林综合集约栽培,大力引进加工技术,实现产品商品化,使混农林业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外林业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新技术的应用,必将使混农林业经营技术科学化,集约化t促进混农林业制度的持续发展.参考文献竺聱华.农用林业的研究概况林农复台生态系纯学术论文集-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8闫丈中农林业轰坑:古老的实践,新的研究领域.生杏学进展,198e(2):85—9】束兆民.农林业的概念,发展与研究中国农监气泉一1990~(3):{一7俞新妥,叶功富.杉木栽培制度的却步研究.福建林学皖,1902;(3):251—258黄宝光.林农复音经营生态体未的研究生感学杂志一1991;(3):2一靶齐支虎等应用系缆理论建立套作玉米的系统数学模型.生态一1981;(1):1—11薛建辉.灰色局势执策在林下问作蛆音优化中的应用.生态学杂志,1991;(2):32~35骆特川等.用AHP方法筛选最优林一肢一椒模式.生态擘杂再,1991;(2);36—4O能文愈等.琨农林业.一务发展琳业的有效造径.世界林业研究,1qg1;(2J:27—3】JayHeinrichs.Agroforestry.WorldR~souices-BasicBooks,|nc,NewYorlc,19 881234567891。

复合农林业的由来与兴起

复合农林业的由来与兴起

复合农林业的由来与兴起
徐礼煜
【期刊名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卷),期】1993(2)4
【摘要】由于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烧柴的需求与日俱增,致使森林面积减少,土壤等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对此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复合农林业(Agroforestry)”,并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有意识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家畜结合起来,在为农村提供烧柴、木材、饲料、粮食的同时,又可保持土壤肥力,达到持久农业的目的。

它对我国大面积山丘地区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5页(P374-378)
【关键词】复合农林业;土壤侵蚀控制;自然资源
【作者】徐礼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11
【相关文献】
1.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草则草的"吉林省西部平原沙丘区复合农林业示范"技术[J],
2.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三农"问
题的认识及启示 [J], 史贤华
3.聚磷酸硒钾富硒复合肥在农、林业上的应用 [J], 刘少山;李福初
4.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动员大会上指出《决定》是指导我国林业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J],
5.从农而不士到农有农士:农业人才观念的转变和近代农科教育的兴起 [J], 王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农-林复合系统special agriculture-forest system

以生产特种产品为目的,常见的有以下形式: (1)林木混交型。(2)林-药间作型。(3)林 -食用菌结合型。(4)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structure of agroforestry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也就是该系统内的物种 成分及其在空间与时间上的组合形式。农林复合 经营系统的结构包括成分结构、空间结构与时间 结构3个方面的内容。
四川盆地林-竹-草模式forest-bamboograss mode in Sichuan basin
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importance of agroforestry

经济意义 生态意义 社会意义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agroforestry

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等级性
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历史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agroforestry
林农复合经营Agroforestry
喻方圆
林农复合经营Agroforestry

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意义与特征 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历史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及其结构 我国主要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农林复合经营的效益评价
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concept of agroforestry



1950年,Smith著的“树木作物:永久的农业” 一书被认为是第一部关于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专 著。 King(1968)首次使用术语“agri-silviculture”。 1977年成立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Agroforestry / ICRAF 国际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委员会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得到了广泛研究。
物种成分结构structure of species composition

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菌类、家畜、鱼类等。
空间结构structure of space

空间结构是各物种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内的空间 分布。即物种的互相搭配,密度与所处的空间位 置。空间结构又分为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verdical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Agroforestry / ICRAF第一任主席King(1969)把混农林业定义为: 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农作物生产与林业、畜牧业生产同 时或交替结合起来,使土地总生产力得以提高的持续性 土地经营系统。 ICRAF前任主席Lundgren把混农林业定义为:混农林 业是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上与时间顺序上,将 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 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把林木和农作物相结 合种植。主要形式有:(1)林-农间作型。(2) 绿篱型。(3)农田林网型。(4)农-林轮作型
林-牧(渔)复合系统foresthusbandry(fishery) system

是指在同一经营单位的土地上林和牧(渔)的结 合。主要形式有:(1)林-牧间作型。(2)牧 场饲料绿篱型。(3)护牧林木型。(4)林-渔 结合型
我国主要农林复合经营模式main agroforestry system in China

桐农间作 杉农间作 农田林网
岷江上游林-蔬模式forest-vegetable mode in up reach of mingjiang
乔-灌-草配置tree-shrub-grass mode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agroforestry

通常根据农林复合经营的经营目标、成分和功能 的不同,区分为四大系统:林-农复合系统;林牧(渔)复合系统;林-农-牧(渔)复合系统; 特种农-林复合系统。
林-农复合系统Forest-Agriculture system
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带状间作 团状混交 均匀混交 水陆交互式 景观布局式 等高带混交种植 镶嵌式混交
时间结构time structure

在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林草作物种植安排在时间 序列上有7种形式,即轮作、替代式间作、连续 间作、短期间作、间断间作、套种、复合套种。
林-农-牧(渔)复合系统Forestagriculture-husbandry(fishery) system

是指在同一经营单位的土地上林、农和牧(渔) 三者的结合。主要形式有:(1)林-农-牧多层 种植型。(2)林-农型转变为林-牧型。(3)林 -农-牧庭园兼营型(4)林-农-渔或林-牧-渔结合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