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习惯专业:机械类各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08总学分:6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该课程是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作过程”为主线,惯穿工艺规程制定与实施,有机融合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课程讲授了常用刀具的结构与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加工的质量分析、机械装配工艺、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等内容。
并对各类刀具的特点,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有关规律,工艺规程的制定,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装配工艺及其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尺寸链的建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本课程在内容方面侧重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的讲授,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机械加工技能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能正确地选择刀具与夹具,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刀具几何参数的表示、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熟悉各类刀具的特点,认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有关规律。
2、熟悉机床的要紧类型、性能特点及其工艺范围,具有合理选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3、熟悉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原则与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通常方法;4、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及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5、掌握“工艺尺寸链原理”及加工余量的确定与工艺尺寸链的计算,熟悉机械加工生产率与经济性,并能够进行工艺文件的初步规划。
6、掌握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7、熟悉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8、熟悉装配工艺及其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熟悉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初步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项目数:2
实验学时数:2X2=4
授课对象:机设,材成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实验项目名称:
1、刀具角度测量:主要设备:刀具角度测量仪
2、加工误差统计分析:主要设备:立式光学比较仪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刀具角度测量方法;
2、加深对刀具角度定义的理解;
3、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了解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加工误差的途径。
三、实验一般安排:
1、刀具角度测量实验:2人一组,各自测量等五个角度2次,取平均值;
2、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1人1组,每人测量10个数据;
四、实验前准备:
1、阅读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章节;
2、阅读实验指导书;
3、准备实验记录纸;
五、实验一般要求:
1、认真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2、听从实验老师的一切安排;
3、实验数据经指导老师签字后才能生效;
4、试验后完成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1.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发展现状和趋势。
2。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大家认识到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了解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了解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等概念,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知识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能正确分析工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刀具及切削用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
2.切削用量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
3.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车刀结构、掌握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的正交平面参考系内,刀具几何角度标注方法。
2.掌握切削力的形成,分解及影响因素,掌握切削热的来源,传散及影响因素。
3.掌握刀具磨损及刀具寿命的有关规律。
4.熟悉工件材料加工性,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5.掌握砂轮特性及影响因素,了解磨削运动、磨削力及磨削过程的特点。
第三章制造工艺装备教学目的:1. 掌握关键表面成形方法,能够合理选用加工机床。
2. 能正确选择工件的定位及装夹方式,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工件表面成形方法。
2.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3.机床传动链的分析与计算。
4.六点定位原理;常用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夹紧力的确定。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用途及特性.2.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
3.掌握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艺和方法。
3.具备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及作用•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3.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焊接工艺和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和方法•热处理工艺和方法•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4.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制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机械制造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机械制造实验的报告撰写和展示6.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项目等,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形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报告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者:张三,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2.《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李四,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扎实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时/学分:64/ 4课程类型:必修课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专科生选用教材:赵世友李跃中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52~64学时/4学分)【教学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主干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七章。
课程主要介绍了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及其系统。
包括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床、刀具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机械类专业专科生。
本课程要求授课对象先修下列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金工实习等。
二、素质目标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2、具有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3、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勇于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4、良好的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1、对机械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具有根据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刀具参数、切削用量的能力。
2、掌握制造工艺装备的基本理论、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时间定额的组成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了解机械制造主要工艺装备的用途和工艺范围, 工艺规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工艺方案经济分析方法;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及加工参数;3、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分析引起加工误差原因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学分:5.5 总学时:88 理论学时:80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共88学时,5.5学分,分两学期讲授。
该课程分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理论学时42,实验6学时,共48 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理论学时38,实验2学时,共40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典型的机械加工方法和机械产品的结构工艺性有透彻的了解,能选择加工方法及加工参数,所使用的机床,刀具等工装设备,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要求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并具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机床与切削工具的能力。
2.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要求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拟订工艺路线的原则,能用尺寸链原理求解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对典型零件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有所了解,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3.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为核心,要求熟悉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具有分析和控制影响加工质量因素的初步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金属材料成型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参考教材:[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任小中等,科学出版社,2011[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士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张洪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赵雪松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机械制造技术研究的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制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学习机械制造中的常见工艺控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组织与管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选用原则–常用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评价–常用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3.工具与设备的使用–常用手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用机械设备的分类和原理–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4.工艺控制方法–尺寸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加工过程参数的控制5.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基本机械加工操作的实践–常见机械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制定机械制造工艺方案的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实践操作: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设备,培养实践操作能力;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加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表现等;2.作业和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3.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程》 - 《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考资料: -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指导书》 - 《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设20周,每周3学时,按如下进度进行:周次内容第1周课程介绍及概述第2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3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4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5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6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7周工艺控制方法第8周工艺控制方法第9周工艺控制方法第10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1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2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3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4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5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6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7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8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9周复习与总结第20周期末考试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分类机械制造的特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机械制造概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实验法:安排金属切削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2.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金属切削实验设备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让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
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图片和视频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理解。
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英文)Fundamental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e techn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函授专升本学时:56 学分:3.5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该课程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选材和合理安排工艺方案的能力,掌握金属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2、教学方法:课堂讲课与金工实习相结合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要求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具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切削用量、切削液等)的初步能力;(2)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如定位理论、工艺尺寸链理论、加工精度理论等。
(3)了解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学会分析研究加工质量的方法;(4)学会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方法;(5)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课程类型:专业课5、先修课程: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
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五章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第六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七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第八章机械装配工艺。
要求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上述内容。
1、实习上课前,学生已经在自己工作的工厂进行过各种生产实习,即金工实习。
要求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结合理论教学进行,金工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三、学时分配表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见“课程内容和要求”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3.试卷结构(1)题型:单选题(20分),多选题(15分),判断题(20分),问答题(25分)应用题(20分);(2)题目难易比例:容易占40%,中等占40%,难题占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课程编号:B02020302
总学时:40 学分:2.5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和作用
该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流程,了解机械加工的对象,了解基本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以及检测手段和指标,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工程材料的性能指标、金属学基础、塑性成型工艺、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设备和机械加工工艺等知识。
二、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
1. 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能根据常用工件的性能要求选择出较为适合的金属材料;(对应毕业生应具备知识能力中的1、2、3、4)
2. 了解零件毛坯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可以设计简单零件的毛坯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对应毕业生应具备知识能力中的1、2、3、4、11)
3. 了解常见加工设备,能设计简单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对应毕业生应具备知识能力中的4、5、8、11)
4. 能对加工工件的质量做出基本评价,能够对制造过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基本的评估和判断。
(对应毕业生应具备知识能力中的4、5、6、7、8)
三、课程内容
绪言(1学时)
1.机械工程材料的发展;
2.机械制造的发展;
第一章工程材料及其性能指标(3学时)
1.工程材料及常用性能指标;
2.材料的力学性能;
3.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重点:工程材料及常用性能指标、材料的力学性能。
难点: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第二章金属学基础及铁碳合金(6学时)
1.金属的晶体结构及铁碳合金相图;
2.碳素钢及铸铁;
3.钢的热处理;
4.合金钢及硬质合金钢;
5.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6. 非金属材料及新型材料。
重点:金属的晶体结构及铁碳合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合金钢及硬质合金钢。
难点:金属的晶体结构及铁碳合金相图。
第三章工程材料的选用(4学时)
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2.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及步骤;
3.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工艺分析;
重点: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工程材料的选择原则及步骤。
第四章塑性成型工艺基础(4学时)
1.铸造成型工艺;
2.焊接成型工艺;
3. 锻压成型工艺。
重点:锻压成型工艺。
第五章工程材料的切削原理(4学时)
1.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
2.金属切削规律的应用;
3. 非金属切削加工。
重点:金属切削规律及应用。
第六章金属切削机床(2学时)
1.概述;
2.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部件。
第七章机床卡具原理与设计(4学时)
1.机床卡具定位原理与设计;
2.机床卡具定位误差分析;
3. 工件的卡紧;
4.机床卡具的组成;
5. 常用卡具。
重点:机床卡具定位原理与设计。
难点:机床卡具的定位误差分析。
第八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与机械加工精度(6学时)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3. 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4. 改善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5. 表面强化的常见方法;
6. 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7、工艺系统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
8、提高工艺系统加工精度的方法。
重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难点: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第九章工艺规程设计(4学时)
1.概述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 工艺尺寸链;
4. 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5.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重点: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设计、工艺尺寸链
难点: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第十章先进制造技术简介(2学时)
1. 电火花加工;
2. 激光加工;
3. 超声加工;
4. 电化学加工。
重点:了解与常规塑性和切削加工方法之外的精密与特种加工工艺。
知晓可以用电、化学、热、光、声等能的形式来加工材料并完成有特殊要求的零件的加工。
四、学时分配
五、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和措施
1、考核目标
在考核目标1时,重点考核工程材料的指标和失效形式;在考核目标2时,重点考察金属学基础及铁碳合金、毛坯零件成型工艺;在考核目标3时重点考核机床的结构和工艺规程设计,在考核目标4时重点考核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与机械加工精度以及对制造过程的综合评估能力。
2、考核方式及占分比
(1)考试(60%)
(2)作业(25%)
设计性作业(3次,每次5分)内容:材料选择、工艺设计、夹具设计等,要求:独立完成,如有雷同和抄袭以0分记,设计步骤符合要求、设计成果具有工程性。
知识总结性作业2次,每次5分;内容:知识点总结,要求:全面、调理、能够帮助自己记忆。
(3)课堂提问(5%)
(4)出勤(10%)
3、评价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贡献率及支撑材料
4、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1)各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权重占比分配
(2)单目标评价:()/A T W Q P =++ , A 大于0.6为达成目标; (3)全目标评价:()/i
A T W Q P =++∑ i —课程目标序号,A 大于0.6为达成目标。
六、主要参考书
[1] 张文灼. 机械工程材料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 [2] 李福援等. 机械制造工程学[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9 [3] 张平宽等. 机械制造工程学基础[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7
制定者:骆庆群 审定者:原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