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修订版)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7次授课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13、14、15课)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7次授课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13、14、15课)](https://img.taocdn.com/s3/m/9356512a4b35eefdc8d33392.png)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1.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
2.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提问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点对不对?
P169
对,说明理由。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阅读P175图示
谈谈怎样处理义利关系,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1.人生价值不在自己活得多少
2.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提问5:什么是意志?
参考答案:
P149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须的主观条件。
3.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提问6:什么是责任?
提问2: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区别是什么?
P127参考答案: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无明确的人生目标。
提问3: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P12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人的本质属性与利己利他
![人的本质属性与利己利他](https://img.taocdn.com/s3/m/5d765b0deff9aef8941e0649.png)
“狼孩”的事例说明了什么?给
我们什么启示?
“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 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 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狼孩”的事例启示我们:儿童 时期的教育在人类身心发育过程中 起关键作用
航天英雄及无数航天人发扬航天精神取 得成功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杨利伟:“我们从太空归来面对
3.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这是 因为 ①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
②人的自然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 条件
③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 质 ④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4.1912年,豪华 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首次航行 中便撞上了冰山,沉没在冰海中。1503人遇难, 704人获救。“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之前,船员 和乘客都临危不惧,次序井然,根据船长的指示把 妇女和儿童送上救生艇。这说明 ①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不仅要依赖物质条件,而且要 依赖人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的鲜花和掌声不是属于个人是 提示: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中 属于所有航天人属于整个中华民 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突破,靠的是社会主义大 族!” 协作,靠的是无数科研人员、保障人员、火 箭、飞船的研制者、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 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用齿轮 咬合般的协作精神,汇聚成的助推神舟飞天 的强大力量!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人具有自然属性(小结)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
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 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与动物一样,也有食欲、 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人具有社会性(小结)
1.人是社会的产物
2.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哲学与人生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ppt课件
![哲学与人生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7eb75710661ed9ad51f3b7.png)
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
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政治利益是保
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ppt课件
2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向前路过他面前的每 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 这个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 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 经认识到了自己与动物, 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10•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 会紧密相连。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ppt课件
11
人与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 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社会全体 成员努力的结果。但是,个人与社会相比较, 社会起着根本决定的作用。
16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P 169
个人正当利益: 是指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通过诚实 劳动或合法经营的途径和方式,所谋求的用以满足个人 正常生活和有效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应得利益。
不能将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自私的本质是损
人利己,如果是争取合理地正当的个人利益,非但不是自
私,还要受法律保护。
P 165
4
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你每天是否喝水、吃菜、吃肉?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ppt课件
5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 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 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求生 欲等自然欲求。
第一课时-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第一课时-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263141290c69ec3d5bb75f0.png)
第一课时 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班级:职三(1)(3)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 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 、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 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三、小结(5分钟) 四、课堂练习(5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什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为黄金一代的航天员, 能够上天、为祖国争光?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 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一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 社会条件?
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 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 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 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 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 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 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 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 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 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62c555b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5c.png)
第十三课《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教课设计一、说教材《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第一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联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看法来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五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为指导,创建人生价值” 。
《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重视点是“怎样运用人的实质拥有社会历史性的看法和方法,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
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据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此后的成长发展确立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解说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单薄。
他们的年纪多集中在 14--16 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分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考虑,可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关于怎样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踊跃的引导。
三、说教课目的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实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办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3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掌握人的实质,踊跃融入社会。
正确办理人生中碰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课要点1社会性是人的实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办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五、教课难点1怎样对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六、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教课手段解说法、议论法、案例剖析法七、课时安排本节课一共有 2 个学时八、教课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8 分钟1.运用多媒体展现资料《救人也要讲“价格”吗?》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类利该不应追求?在道义和利益眼前,我们该怎么选择?”3.让学生剖析议论,指引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13.2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精品
![13.2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ac7c90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c.png)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第二课时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板书设计导入新课:游戏“闪光的彩球”,通过游戏让同学们理解个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一轮游戏规则: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参加游戏。
各组的代表手持彩球的末 端,当老师喊“开始”后,各位选手同时把彩球从瓶中拉出,第一位拉出 彩球的选手为胜。
获胜的选手所代表的小组加分。
第二轮游戏规则:每个小组选出5名队员参加游戏。
5名队员在4秒钟内 把彩球全部从瓶中拉出的小组为胜。
获胜的小组加分。
学习新课: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成才的个人条 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 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分清什么是 公与私、义与利,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讲的主要内 容。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课件显示) 1 .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课件显示)孙茂辉的事迹(略,课件显示)。
在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孙茂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用生命诠释了 当代青年人的义利观。
结合孙茂辉的感人事迹,谈谈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 你会做出何种选择?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人在社会活动中会遇到义与利的考验,人生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公与私 的冲突,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
面对义与利、公与私的矛盾 时,一方面,要正视个人的合法利益,满足个人正当合理的要求,调动每 个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公与私利益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处理好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将国家利 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选择的出发点。
(课件显示)在实际生活当中,片面强调“义”或“利”和片面的强调“公”或“私” 都是错误的。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前学习书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前学习书](https://img.taocdn.com/s3/m/4608b9fe81c758f5f61f67f7.png)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二、看一看 思一思
请同学们观看《琅琊榜》第45集视频后,以寝室为单位思考讨论第45集中副将聂锋为何会被人误解为“野兽”。
三、想一想 比一比
1.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案列PK,通过网络搜索还有哪些类似的案列或者事件。比如《鲁滨孙漂流记》
2.互相谈一谈这些案列给自己的心理体会感悟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课前学习书
教学内容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教学班级
146503班
课时
2课时
授课教师
胡颖
一、课程导学
通过第十三课 《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理解和掌握人的本质属性,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https://img.taocdn.com/s3/m/fc12b908a45177232f60a29e.png)
狼孩的故事
鲁查努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 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 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 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8 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 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 “交谈”。小劳拉后来 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 心。经过18个年头的艰 苦学习,劳拉才逐渐恢 得人性,最终还上了大 学。
结合这个案例,思考:怎样正确对待公与 私二者的关系?
30
2020/11/16
0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要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公与私的关系 (1)所谓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私, 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 (2)公与私是对立统一的。①其对立表现在, 它反映了不同利益对象及其要求。②其统一表 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 是公共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 就是为私的利益
则能从事生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B. 人是社会的产物
C.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0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B 6.利己主义最大的弱点是必将导致()
A.强权即公理
B.不同主体间利益的冲突
C.道德建设机制的混乱
D.伦理、规则的不确定性
7.李大钊说:”真正合理的个人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会
01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
上得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 益和精神利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 础,政治利益是保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0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社会劳 动的产物 即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 属性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完整版)《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a7ab88e0740be1e640e9a0d.png)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
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浓。
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两门课程,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准备充分,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头脑简单,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
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件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课件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https://img.taocdn.com/s3/m/cb4b7f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b.png)
职业发展机会。
社交需求
课件人需要与同事、领导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归属感
和认同感。
物质回报
课件人期望获得与自己付出相 匹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满
足生活需求。
课件人的价值观
诚信
课件人认为诚实守信是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是建立信任和良好合作
关系的基础。
利己行为的负面影响
社会不公
利己行为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不 公平分配,加剧社会阶层分化和
贫富差距。
人际关系紧张
过度的利己行为可能导致人际关系 的紧张甚至冲突,破坏社会的和谐 稳定。
短视和风险
利己行为可能使个体忽视长远利益 和整体利益,导致短视和风险。
04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定义
沟通技巧
课件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善于倾听和表 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团队合作
课件人应该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的意见 和观点,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人际关系
课件人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积极拓展人脉 资源,为自己和团队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成功的课件人如何平衡利己与利他
详细描述
在社会现象中,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有些人则更加关注他人 的利益,愿意为了他人而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些不同的行为反映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也 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07
结论
对课件人的启示
课件人应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不断提升自
详细描述
失败的课件人可能缺乏足够的自我意识和人际敏感度,他们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需 求和利益。在面对冲突时,他们可能采取过于自私的行为,导致关系破裂,个人利益也受到损失。
哲学与人生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中职课件]
![哲学与人生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中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ef5c2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69.png)
10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 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那样,它 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了。 只有作为机体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 这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什么关系?
11
• 分析当前疫情,说明个人行为与社会紧密相连。
有时,也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长远的利益。
15
P174-175
博
弈
论
16
3. 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如何做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第一,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常怀感恩之心。 雷锋 焦裕禄 做志愿者
17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 是指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通过诚实 劳动或合法经营的途径和方式,所谋求的用以满足个人 正常生活和有效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应得利益。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2
人与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 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社会全体 成员努力的结果。但是,个人与社会相比较, 社会起着根本决定的作用。
18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19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 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义 , 所谓义,是指道德准则或道义要求,亦指道义
所要维护的公共利益。
利,所谓利,一般指位物质利益或物质功利,其中
包括公利和私利,但更多情况下指私利。
20
什么是“公”?什么是“私”? “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https://img.taocdn.com/s3/m/4f88152e4028915f814dc29a.png)
教学进程
及安排
一、人是社会存在物
1.人离不开社会
播放视频:有一种天意,叫做相依4′22(自然界里共生的树,诠释了人与人的相依)
人在社会中存在。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人始终生活在社会 关系之中。
3.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社会不是居于个人之上、个人之外的。社会是现实的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体系。
社会本质上是人们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系,社会矛盾最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思考与讨论:马克思指出,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对此,你如何理解?(见教材第123页“点击链接”)
“利”,是指利益、功利,主要指物质利益。
义与利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二是个人私利和社会公利的关系。
各抒己见:市场经济的义与利(见教材第126页)
归纳:在义与利的关系上,我们应当见利思义,以义制欲,以义导利,营造义重于利、见义勇为的优良社会风尚。
教学反思
查克是个联邦快递系统工程师,整天在各地飞来飞去工作。在一次空难中他成为了唯一的生存者,漂流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和他一起的只有一快镶有未婚妻相片的怀表、一个排球、一个联邦快递和一个皮划艇,
他曾经想过划皮划艇离开荒岛,但因为海上波浪太大他失败了,皮划艇也坏了,而这时他知道他将在荒岛上度过余生。他想到死,爬上山崖试图用绳子将自己吊死,但上天给予了他再一次生命,他没能死成。
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人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单一的,有经济关系、政 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阶级关系,等等,因而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应该考虑到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c1a9a7310661ed9ad51f37f.png)
• (4)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 整体利益的关系
3、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1)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利益关系问题
• (2)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视频:《高速路车祸现场村民见死不救抢货物》 视频:《小学生拾金不昧 20万物归原主》
•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 (2)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 社会劳动的产物
请思考: 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多 少“关系”呢?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
第一、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家庭、家乡、亲人、朋友、同学、同事。。。。。。 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生活。。。。。。
• 请思考:人,能不能脱离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孤立地存在呢?
• —— 比如: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部分同学可能
看过,鲁滨孙在航海时遇险,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 上生活了28年。鲁滨孙独自在一个孤岛上生活了28年, 他离开了社会照样生活得不错,
其中有狼孩当仍然是人而不是野兽然而后来找到的兽孩除了形体还像人外再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了和什么在一起就像什么甚至人们再花十几年的时间想把他们训练成人也难以办到了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 案例导入: • 小李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刚从一家软件
人的本质属性与利己利他18页PPT
![人的本质属性与利己利他1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3b99dd90c69ec3d4bb755b.png)
人的本质属性与利己利他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专题10二元思辨话题:“利他”与“利己”-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10二元思辨话题:“利他”与“利己”-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https://img.taocdn.com/s3/m/f8f45e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9.png)
专题10 二元思辨话题:“利他”与“利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黄宗羲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强调了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的合理之处。
但当今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个人私利作为唯一追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守“利己”本分,秉“利他”精神2.“利己”谋发展,“利他”聚长流3.“利己”兼“利他”,道义济天下4.“利己”以自强,“利他”促国强5. 推崇“利他”精神,合理追求“利己”6.“利己”华自我,“利他”顺万物7.“损人利己”不可取,“利他利我”行致远【范文1】守“利己”本分秉“利他”精神丁文静如木一般,牢固根基,坚定内心,守“利己”之本分;如水一般,心怀宽广,润物无声,秉“利他”精神。
在成长中,合理“利己”,提升自我,以谋求发展之路,不失为明智之举。
然与他人协手互助的过程中,怀有“利他”之精神,也是一种无私之爱。
吾侪正值青春年华,应坚守内心,协手共进,守“利己”本分,秉“利他”精神,为“利国”之事。
浮沉于人生的汪洋,合理“利己”,让我们在迎面而来的浪朝中,坚定内心之信念,毫不动摇。
黄宗羲曾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利也。
”表明了“利己”于人的合理性,适度“利己”可以让我们为自己的前途作出更多规划,同时面对不公的待遇时,坚守本分,不向外界妥协。
利己,它可以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赐金放还后,不向权贵低头的铮铮傲骨;可以是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观豁达,贬谪与失意掩盖不了的淡泊从容;可以是文天祥“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干青”,从容赴死,誓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碧血丹心……在面对变革与迎面而来的浪潮中,不向外界妥协,坚守“利己”本分,吾侪方可紧握手中帆绳,勇往直前。
人的本质是利他还是利己 作文
![人的本质是利他还是利己 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973e4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9.png)
人的本质是利他还是利己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本质:利他还利己自古本质,众说纷纭。
认自私利己其本性;也认利他帮助他其天性。
德育课堂生活化
![德育课堂生活化](https://img.taocdn.com/s3/m/bab89bce5fbfc77da269b165.png)
德育课堂生活化内容摘要:“教育即生活”,德育课应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里。
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提炼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改革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
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教育家杜威、陶行知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
他们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
德育课堂肩负着传授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任务。
德育课程从功能上来说,应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创造奠定基础,而不应该成为隔离学生与他生活世界的屏障。
学校德育要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摆脱困境,就应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里。
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提炼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改革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真正做到德育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课堂客观硬件环境而并不涵盖主观上的人际关系环境。
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具体表现在课堂环境的创设,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开展活动,从中学习,感受生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还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环境。
社会即课堂,把学生直接带入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甚至直接去参与各种活动,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技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第一讲: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第一讲: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d24af0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7.png)
教学课题: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的:1. 让学生了解人的本质和社会人的关系;2.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并掌握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3. 培养学生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的能力。
课时分配:1课时授课类型:讲授+互动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1. 重点:理解人的本质和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 难点:如何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3. 关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掌握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
教学手段、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主要方法:讲授+互动教学过程:Step1 自我介绍(5分钟)Step2 导入(10分钟)介绍人的本质和社会人的关系,引出利己和利他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两者的关系。
Step3 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10分钟)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正确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
Step4 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0分钟)讲解如何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
Step5 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10分钟)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并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掌握实现统一的方法。
Step6 总结(5分钟)Step7 作业布置(5分钟)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板书:人的本质利己和利他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作业布置:1.思考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与你的朋友分享。
2.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利己和利他的看法,以及如何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的本质和社会人的关系,正确理解利己和利他的概念,并掌握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在服务社会和关爱他人中实现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是我们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的重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
有一个盲人走夜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 个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 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呢?” 盲 人说:“我提灯笼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 让别人看到我、不会碰到我。”为别人照 路,也照亮自己。 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帮助别 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这绝不仅仅是 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做人的根本。
•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为黄金一代的航天员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 够在太空按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为祖国争光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总体要求是
第一,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根本上是统一的, 两者相辅相成、辩证发展。 第二,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 个人要顾全大局,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为 了集体利益、他人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 第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强调集 体必须尽力保障个人正当利益得到满足,促进个人价值 的实现,力求使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假如你是面试官你会录用小李吗?为什么?
一、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1. 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 上得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 和精神利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 政治利益是保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利益
人不能不利己,但不能 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那么 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与区
别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
回答的问题。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小李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刚从一家软件公 司离职,来到另一家公司面试。他非常想得 到这份工作,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对面试 官的提问对答如流。他看出面试官对他的表 现非常满意,但他知道这个职位有很多人在 争取。为了坚定面试官对自己的意向,他提 出可以拿出自己在原公司时开发的应用程序, 相信对新的公司会有价值。
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 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 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 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 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 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 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皆大有收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 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 是都到附近去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 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人个性不同。其中一人孤僻 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 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 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 “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 的决窍钓到鱼,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双方一拍即 合。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 是指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通过诚实劳 动或合法经营的途径和方式,所谋求的用以满足个人 正常生活和有效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应得利益。
不能将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自私的本质是损 人利己,如果是争取合理地正当的个人利益,非但不是自 私,还要受法律保护。 因为,个人对正当利益的追求,是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的基本保证,也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动力。正是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才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 进步。同时,个人利益得到保障和满足时,也就为个人更 好地利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孙茂珲是一名消防队员,他爱自 拍、会滑板,他工作努力,参军三 年五次立功受奖。 2012 年 2 月 1 日, 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电子企业突发大 火,作为搜救组成员之一的孙茂珲, 头戴面罩、身背氧气钢瓶,和战友 一起迅速展开了搜救工作;经过两 轮搜救,130多名被困员工被成功营 救。当得知还可能有遗漏的需要救 助的人后,孙茂珲请求再次进入火 灾现场:“队长,让我和浩君再进 去看看吧,我们熟悉里面的情况!” 就这样,孙茂珲和王浩君第三次探 入火海深度搜救,不幸牺牲。
导入新课: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前路过他面前的每 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 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
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 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
经认识到了自己与动物,
•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 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 性。
理论运用
2000年1月11日,江苏徐州大黄山煤矿发 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 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 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 而争斗。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链相 接关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 寓言故事: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 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 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 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 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 怎么能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 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 他仍紧追不舍。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 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 一团,不一会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所 有这些鸟儿都被捕获。 •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与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P167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 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社会全体 成员努力的结果。但是,个人与社会相比较, 社会起着根本决定的作用。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 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P 167
3. 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1992年,我国开始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 工作。选拔具有大本以上学历、身高1.7米左右、 体重约65公斤、年龄35岁以下、1000小时的经 历,除这些以外,还要具备思想作风好、政治 素质强、心理稳定临危不乱等品质。经过一系 列严格筛选,最终确定14人为中国第一批航天 员。之后这14人接受了基础理论训练、专业技 能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等各项训练。
案例一:丛飞的感人事迹
丛飞是深圳著名男歌手。在 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 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 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 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贵 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 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 捐物共计300多万元,被评 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和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 中国人物之一。
•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 授钓术, 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 ,把所有 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 还认识了—大群新朋友, 同时,左一声“老师”, 右一声“老师”,备受尊崇。另一方面,同来的另 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人们的乐趣。 当大家圈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 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 同伴的多。 • 启示 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钓到大鱼之后,自然在 助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这么美好的事情,有谁 不愿意干呢?
2.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教创始人释迦牟 尼这样问弟子。孤零零的一滴水,论份量只能以 毫克计,体积也微乎其微,风能吹干它,阳光能 晒干它,其寿命能有几何?弟子回答不出来。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个人和集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依赖于集体;另一方面,个人 也作用于集体。个人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相 互作用的。
人生的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事实上,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利益的实 现都离不开他人,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 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割裂的观点是不 正确的。一个人要想得到发展,就要为 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谋福利。
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人每天都需要要喝水、吃 饭,需要阳光、空气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 自然界。
东方之星 2015.6.1
1. 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义 , 所谓义,是指道德准则或道义要求,亦指道义
所要维护的公共利益。
利,所谓利,一般指物质利益或物质功利,其中
包括公利和私利,但更多情况下指私利。
人在社会活动中会遇到义与利的考验,人 生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公与私的冲突,即集 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面对义与利、 公与私的矛盾时。一方面,要正视个人的合法 利益,满足个人正当合理的要求,调动每个人 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公与私利益关系发生 矛盾的时候,要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 能只顾个人利益,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将国 家利益、人民利益作为价值选择的出发点。
• 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 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 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 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 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 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 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 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 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 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 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 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 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 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7
与其他 生命一样 , 人类也有 生老病死, 人总要受 自然规律 的制约。 总结: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 延续的前提条件,是人与其他动物的相似 或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