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师:有时候我们是不经意的犯了错误,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错,不过今天同学们既然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老师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2.下面我们就来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为自己和他人能享受到优异的社会秩序服务。
可以从交通、社区、商场、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入手。
3.大屏幕展示学生设计的“公共生活秩序单”,分析一下同学们的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设想一下社会生活没有了秩序,会有怎样的后果?
通过游戏亲身体验,感悟秩序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体会不遵守秩序不但是影响心情、耽误时间等,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通过完成清单知道了什么场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标志进行提醒。体会在好的环境下人们的感受
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做一个遵守社会秩序的文明人。
1.说一说你在公共场合见到的令你讨厌、反感的行为,为什么?
2.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听听大家的说法。播放视频《文明行为大讨论》。
3.视频中人们都提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
活动二:公共生活秩序单
1.通过同学分享的经历和视频中提到的,我们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谁愿意坦诚的说一说自己犯过的错误?
活动四:阅读角
阅读书中29页《应急车道就是生命车道》
1.读了这段文章谈谈感想。பைடு நூலகம்
2.不遵守社会秩序危害太大了,“应急车道就是生命车道”,同学们假如我们的亲人开车时占用了应急车道,我们一定要提醒亲人,制止他们的行为。
活动五:公共标志我知道
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在公共场所设置了公共标志。
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 自觉遵守
引发学生思考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危害。
结合自己已有的经历谈,回忆体验印象深刻。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2、做秩序小实验,体会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认识一些公共标志的图案及含义,知道这些公共标志能够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

4、知道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从而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游戏道具、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8页到11页的内容,初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

2、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和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3、收集公共标志,了解这些公共标志的含义并完成课本10页的学习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秩序小游戏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瓶口逃生的小游戏,我们先来看一下游戏规则:找五个一端系有长线的小球,一同放入一个瓶颈较小的瓶子中。

瓶口大小只能允许每次取出一个球。

下面我们请两个组的同学上台来进行比赛。

(生进行比赛)2.教师提问:(1)游戏失败原因是什么?(2)游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是的,这个游戏成功的关键也在于秩序,这进一步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秩序非常重要。

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才更加祥和、安宁、平静,而没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是混乱、糟糕和危险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第二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环节的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游戏谈感受,使学生在游戏分享过程中认识到,懂规则讲秩序的重要性。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设计不扔垃圾环境好当我们……分析一下同学们的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想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小结:共同之处:遵守公共秩序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将会引发混乱、无序、障碍、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2.有序生活更美丽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园秩序小实验看看哪个小组能又顺利又快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并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1)避免争抢,按先后顺序顺次取出。

(2)社会需要讲秩序,遵守秩序是人们正常高效地生活的必要条件。

播放视频一一不占用应急车道为生命让行活动园学习单一一公共标志我来认PPT表格展示,完成表格。

想一想,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是不是人们就会自觉维护或遵守公共秩序了呢?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观看视频思考交流讨论交认识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的必要性进一步认识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公共标志,提升学生遵守秩序的能力认识到公共秩序需要人们共课堂小结板书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

拓展提升找找我们生活需要遵守的规则。

课堂能力检测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来维护,每个社会的公民都应具备公德意识,共同维护公共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生活。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回答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更多秩序。

提升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共同建设有序生活》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共同建设有序生活》优质教学设计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共同建设有序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人生格言:
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
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0.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 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丨的角度综合思考如何共建有序生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国里人们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说一说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3、同学们说得很好,有了规则的约束,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加和谐有序。

4、除了这些规则外,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则,上节课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观察生活,收集我们身边的规则了,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规则与大家分享一下。

5、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身边的规则。

6、教师引导: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没有规则,我们连走路都不安全,看来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三、认识公共标志1、(出示课件)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志?(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2、当你看到这些标志时你是怎样做的?小结:公共标志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更多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公共标志,在理解公共标志设置意义的基础上,形成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态度情感。

四、深化认识1. 出示图:(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的道理。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共标志。

3.培养学生在公共生活中文明有礼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在公共生活中文明有礼的良好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在公共生活中文明有礼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一段交通事故的视频。

2.同学们在这段视频中一个有两个交通事故,一个是行人闯红灯被汽车撞成重伤,另一个交通事故是重型货车无视交规,闯红灯,造成三轮成驾驶人重伤。

同学们,你认为造成这两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些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交通秩序混乱造成的】同学们,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们的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

【板书课题: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二)活动探究活动一:公共生活秩序单1.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参与公共生活,那么在公共生活中你了解哪些公共秩序呢?下面我们在小组内来完成一份公共秩序单吧。

(教师下发表格)2.同学填写秩序单(三分钟)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按照这样的秩序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4.教师小结: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那么,如果公共生活中没有秩序会怎样呢?我们先来玩一个“井底逃生”的小游戏吧。

活动二:井底逃生游戏1.随机请两组同学参加这个游戏(每组5人)。

2.在教师指令下,开始逃生游戏,用时少的小组获胜。

3.教师提问:这个小游戏对你有什么启示呢?【有了秩序才能更好更快的逃生,公共生活离不开秩序。

】4.是啊,我们的公共生活离不开秩序,没有了秩序的公共生活就会混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9页下面的阅读角内容:应急车道就是“生命通道”。

5.读了刚才的这段话,哪位同学说说非法占用应急车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同学说感受)【交通拥堵、影响救援、发生危险】6.下面我来看一段因占用应急车道影响救援的视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5课的一节内容。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了解公共秩序的内容,以及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观念,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公共秩序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公共秩序意识淡薄,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此外,学生对公共秩序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公共秩序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需要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共秩序的含义、内容及其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观念,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共秩序的含义、内容及其重要性;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难点:公共秩序的内涵和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高遵守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制作课件。

2.准备讨论题目,划分讨论小组。

3.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公共秩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我们要维护公共秩序?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公共秩序对社会的重要性。

2.了解和分析不同场景下的公共秩序问题。

3.能够提出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1.公共秩序的定义和意义。

2.公共秩序的现状和问题。

3.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一些图片或情景引起学生对公共秩序的关注。

2.通过发问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对公共秩序的理解。

第二步:呈现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公共秩序的定义和意义。

2.阐述公共秩序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第三步:学习与讨论1.学生阅读课本第5课的内容,理解公共秩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公共秩序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展示和总结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讨论的公共秩序问题和解决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组的讨论结果,归纳出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方法和措施。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分发练习册,学生完成书本上的相关练习。

2.教师提供一些其他案例让学生思考公共秩序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六步: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四、教学评估个人评估1.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学生对公共秩序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学生能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组织评估1.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质量。

2.学生的练习册完成情况。

总结评估1.学生在课后布置的练习中的表现。

2.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

五、教学资源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情景。

3.学生练习册。

以上是《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通过课堂导入、讲解、讨论、展示、巩固和评估的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学习分析公共秩序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措施,培养良好的公共秩序意识和行为习惯。

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时讲解的是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

2.掌握维护公共秩序的方法。

3.学习尊重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道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何要维护公共秩序。

2.掌握维护公共秩序的方法。

3.理解尊重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与意义,掌握维护公共秩序的方法,培养尊重公共秩序的观念。

本课的难点则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直觉与批判精神,以及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与判断。

四、教学准备为了充分准备本课的教学,以下是需要准备的教材与工具:1.教材: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2.工具: 讲台,投影仪,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首先问询学生有关课程主题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公共秩序?2)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3)如何维护公共秩序?4)尊重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以便了解他们在主题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这些问题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新学环节(25分钟)–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方式,对公共秩序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什么是公共秩序以及其重要性。

–可以利用立场明确、言行一致、积极参与、谅解体谅、爱护环境、不扰民等方面的例子清晰传达如何维护公共秩序,并向学生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和贡献者。

–重点介绍尊重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及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公共秩序和个人利益的不可分割性。

3.拓展环节(20分钟)–学生独立思考当前所在社区存在的公共秩序问题,提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机会,并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组进行交流、探讨。

4.总结环节(5分钟)–通过输入“定期、普遍、准确”法则,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为学生提供总结思考的机会,与学生一同回答开头引导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情况。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优质教学设计

第五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公共生活秩序,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2.能力目标: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公共意识,培养秩序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难点:树立公共意识,培养秩序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小视频:《交通事故》提问:通过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观看视频,积极发表看法,能发现视频中行为的错误。

2出示案例,找一位学生朗读给同学们听,然后学生思考:这个人被撞死这件事可不可以避免?他为什么会被撞死呢?他被撞死这个结局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从身边小事和事例入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二)比一比通过展示第一组人群混乱和有秩序的图片,提问:从这两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更喜欢生活在哪一种环境中?再展示第二组交通混乱图片和交通有序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感悟秩序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从情感上认知到更喜欢生活在有序的生活中。

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总结出: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学生齐读,通过朗读再次明确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师:为了构建更加有序的公共生活,让我们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吧!展示课本图片:当我们过马路时:当我们参加社区活动时: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分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想到的最多,讨论的最积极。

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人记录,一人代表发言,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通过学生们列举的秩序单,归纳出其共同点:遵守公共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假设公共生活没有秩序会怎么样?课件展示三个例子,通过事例让学生谈一谈感受总结: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将会引发混乱、无序、障碍、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引出: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培养学生爱好和平、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家园、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动。

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授通过课文讲授,介绍公共秩序的概念、意义、维护方式等内容。

让学生明确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有义务维护公共秩序,从而培养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动。

2. 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对公共秩序的影响。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不仅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情境导入讲述小明放学后离开自行车时锁不上车,回来时发现车被人拿走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会使公共秩序变得如何?2. 课文讲授通过课文的讲授,介绍公共秩序的概念和维护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公共秩序的意义与重要性的认识。

3. 知识点讲解1.什么是公共秩序;2.有哪些方式可以维护公共秩序;3.如何做到自觉为公共秩序尽责。

4. 情境演练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以某一公共场所维护公共秩序为主题,比如:公园、超市、学校、市场、道路等。

请学生分析这些地方通常需要维护哪些公共秩序,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演练。

演练后学生讨论,总结如何合理维护公共秩序。

5. 情境拓展通过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不良现象对公共秩序的影响,明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出现1-2种以下的情况应为一般表现。

出现3-4种下列情况应为良好表现,出现5种以上应为优秀表现。

1. 语言表达能力1.能够准确表述什么是公共秩序;2.能够说出自己维护公共秩序的方式;3.能够简洁明了地陈述观点。

2. 分析问题的能力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公共秩序问题;2.能够合理分析某些不良现象对公共秩序造成的影响。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1课时)设计简介: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公共生活要靠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通过搜集公共标志,知道不同公共标志在相应场所的应用。

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

教学目标:1.通过“秩序小实验”的活动,理解公共秩序,知道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2.梳理生活中的秩序清单,认识了解公共标志并自觉维护和遵守,体会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3.通过辨析活动,深刻认识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它和《我们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同属第一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

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公共生活要靠良好的秩序来维护。

通过搜集公共标志,知道不同公共标志在相应场所的应用。

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秩序意识,也有一定的判定是非的能力。

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们就会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

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标志的设置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公共标志,在理解公共标志设置意义的基础上,形成有序参加公共生活的态度情感。

树立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观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

教学过程:活动一:“秩序小实验”的活动理解公共秩序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公共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享受公共利益,但是也要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说课教案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说课教案设计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依据: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

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也要求学生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是“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具有向下的统摄性。

本单元所呈现的共同维护公共秩序、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内容都是“公共参与”素养的表现形式。

在这一核心素养下,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进行以“为争创文明和谐社区共建美好公共生活”建言献策的单元大任务为线索的单元整体设计,分别从“共同分享和维护公共利益”“共同建设和遵守公共秩序”“共同参与社区生活”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公共教养,树立规则和公共意识,最终建立“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核心概念。

其中,第5课就是从“共建”的角度,以“公共秩序”作为话题,从“为什么需要建立公共秩序”和“如何建立公共秩序”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是第5课的第一课时。

本课通过创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分析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的意义,认识到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和国家精神形象的重要表现。

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提高公共教养,树立公共意识。

公共生活这一话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在中低年级的学习中也有过接触。

然而,与之前学习不同的是,本课更强调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重在思考个人行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公共秩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从小他们就被家长和老师教导要遵守公共秩序。

但却很少思考过遵守公共秩序的原因,以及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因此,引导学生形成“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的理性认知,树立规则意识就成为了学生的学习增长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教案思维导图流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学设计
序、障碍、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2.有序生活更美丽
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
提高。

活动园——秩序小实验
✍看看哪个小组能又顺利又快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并说出你的理提示:
(1)避免争抢,按先后顺序顺次取出。

(2)社会需要讲秩序,遵守秩序是人们正常高效地生活的必要条件。

播放视频——不占用应急车道为生命活动园
学习单——公共标志我PPT表格
✍想一想,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是不是人们就会自觉维护或遵守公共秩序了呢? 提示:不是。

有了公共标志,更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需要人们相互之间的监督,共同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

播放视频——公共秩序要遵守文明礼让好风尚
小结:
3.公共生活我会做
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

分组讨论
观看视频
思考交流
讨论交流
观看视频感悟
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进一步认识秩序的重要性
认识公共标志,提升学生遵守秩序的能力认识到公共秩序需要人们共同自觉遵守
培养学生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