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 教育综合知识简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简答、论述及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仅供参考)
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的特点?
一、教育的终身化。强调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一体化。
二、教育的全民化。让所有人都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和中青年。
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化,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民主化。
四、教育多元化。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标准多元化。
五、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方面现代化。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什么作用?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四、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什么影响?
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三、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5.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教育。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个体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7.如何根据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一、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的教育。
三、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进行适当的教育。
四、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五、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基本作用是什么?
遗传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生物因素;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会实践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
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外在条件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和个别差异。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主导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好些。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各种因素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的个性功能。
四、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
1.个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影响,从而获得主题自身的发展。
2.个体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等来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9.教育为什么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一、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四、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10.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和要求。
一、教育目的要反应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
三、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1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
二、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
三、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四、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五、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又是什么?
一、现阶段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培养现代化人的品质(如独立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表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13.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
3.改革考试制度。淡化升学考试的选拔功能。
4.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1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区别?
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具有不平等性、片面性和机械性。
一、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的。
二、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
三、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的需要,考什么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
四、教育方法不同。素质教育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应试教育采用填鸭式教学,大搞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五、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坚持多元评价;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尺度。
六、教育结果不同。在素质教育下,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得到忽视,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发展的潜力。
15.什么是教育制度?什么是义务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包括教育制度环境和教育制度安排。广义的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