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d9aacf524de518964b7d34.png)
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时间是()A.年B.公元前年C.公元前年D.公元前年2. 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帝位而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
这次战争史称()A.楚汉之争B.巨鹿之战C.桂陵之战D.垓下之战3. 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C.秦赵之争D.楚汉战争4. 以下景点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文物古迹,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5. 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
导致强秦短命速亡的根本原因是()A.秦的暴政B.大泽乡起义C.巨鹿之战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6. 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与棋盘中的“楚河汉界”相关的历事件是()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秦统一六国D.秦末农民战争7. 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A.商纣和周武王B.夏桀和商汤C.秦二世和陈胜D.项羽和刘邦8. 读史明智,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共同反映的道理是()A.刑法不能太严酷B.强者定能胜弱者C.为人处世不能骄傲D.人心向背的重要9. 下列事件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楚汉之争B.巨鹿之战C.张楚政权建立D.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10. 观察下列四副战争形势图,请回答以下三个小题。
(1)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图①→图②→图③→图④B.图③→图②→图④→图①C.图②→图③-→图①→图④D.图④→图①→图③→图②(2)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3)图①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促使孙刘联军迅速土崩瓦解D.使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题11. 公元前年,项羽在涿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a5511ed630b1c59eeb558.png)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四年收入粮食很多,却经常挨饿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列哪两个人最早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呐喊?()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秦朝的暴政B. 繁重的徭役C. 沉重的赋税D. 遇雨误期4.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5.中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6.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 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 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D. 他们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7.下列成语、典故中,与刘邦、项羽及楚汉之争直接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约法三章③草木皆兵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②④二、非选择题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它发生在什么时间?领导者是谁?(3)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4) 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9.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A4.B5.D6.B7.D二、非选择题8.(1)大泽乡起义。
(2)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3)会。
因为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2)(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2)(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c869d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6.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单项选择题1.楚霸王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的评价。
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
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A.吴广项羽B.勾践晋文公C.项羽勾践D.刘邦项羽3.下列漫画图片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是()A.《长平之战》B.《陈胜吴广起义》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4.陈胜,吴广成边的队伍)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成守误期要被处死。
“这表明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A.赋税沉重B.刑罚严苛C.征伐频繁D.摇役繁重5.历史叙述有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与历史解释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B.半坡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C.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主持变法D.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恶劣影响6.秦始皇修建了阿房宫和骊山陵等大型工程,为此动员了70余万人,并制定了严苛的法律,光死刑就有10多种;为了筹集费用,迫使农民上缴2/3的收获物。
由此可知秦朝灭亡的原因是()A.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B.战争频繁,连年对外用兵C.刑法严酷,摇役、赋税沉重D.农民起义摧毁其统治根基7.下图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对儒家学说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
其中与甲、乙所示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尊崇儒术C.百家争鸣尊崇儒术D.焚书坑儒百家争鸣8.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一童谣暗指()A.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B.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荡C.阿房将灭亡秦朝D.秦滥用民力,民怨沸腾9.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B.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起义胜利,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D.起义地点是大泽乡10.《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7480f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9.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秦始皇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措施是()A.实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D.焚书坑儒2.历史叙述有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与历史解释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B.半坡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C.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主持变法D.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恶劣影响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①秦统一全国②楚汉战争③焚书坑儒④秦末农民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李白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开疆拓土C.焚书坑儒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5.秦始皇是一个很伟大的皇帝,他的历史功绩为后人所仰,但秦始皇有些措施也是被后人所否定的,这一措施是()A.郡县制B.修筑万里长城C.焚书坑儒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6.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7.史料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读历史。
史载“赭衣塞路,囹圄成市”(道路上都是穿罪犯衣服的人,监狱里关满了囚犯,像市场一样拥挤),该材料说明()A.秦朝徭役繁重B.秦朝赋税沉重C.秦朝刑法严苛D.秦朝商业发达8.据史籍记载,秦朝营造宫室征用劳力为七十万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万人;对匈奴用兵为三十万人;北筑长城四十万人;戍守岭南五十万人。
仅此几项,累计达二百六十万人,占秦代全国总人口的13%。
这说明秦朝()A.重视国家建设B.徭役繁重C.赋税沉重D.重视军事发展9.学者刘仲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上,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暴力主义原则。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word](https://img.taocdn.com/s3/m/d637112e52d380eb62946d9c.png)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秦朝的暴政C. 修建阿房宫D. 项羽、刘邦起义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 陈B. 大泽乡C. 巨鹿D. 荥阳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 陈胜B. 吴广C. 项羽D. 刘邦4.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焚书坑儒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B. ①②③C. ①②③⑥D. ②④⑤⑥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④6.秦始皇统治时期。
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A. 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B. 秦朝法律残暴C. 当时市场竞争激烈D. 日常生活提倡文明礼貌7.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城濮之战D. 马陵之战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刘邦项羽起义C. 李自成起义D. 太平天国运动9.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10.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③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④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赋税沉重。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d3bbf0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6.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2023秋·云浮期末)《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时期 (B)A.繁重的徭役、兵役B.沉重的赋税C.严苛的法律法规D.残酷的刑罚2.(2023秋•深圳光明期末)秦国士兵在服役期间,除军服外,内衣和个人费用一律自理。
在考古发掘出土的秦朝士兵家书中,两位士兵不约而同地要求家人紧急寄钱和布,以便缝制衣服,如果寄不来,“即死矣”!这体现了秦国 (D)A.重视边疆的防御B.言论受到限制C.手工业水平落后D.百姓负担沉重3.(2023秋•汕头潮南期末)《里耶秦简》记载了秦朝有一名男子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处罚金11 271钱,因无钱偿还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按照当时一人工作一天的报酬是8钱计算,他要服役大约4年,其所述现象表明秦朝(D)A.赋税负担沉重B.思想控制严重C.违法现象频发D.刑法细致严苛4.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B.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C.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D.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5.(2023秋•深圳坪山期末)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中《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
这表明(C)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6.(2023秋•深圳期末)《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D)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7.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评价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教师版)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0090797375a417866f8f8f.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一、选择题1. 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匈奴的进攻B.社会经济发展缓慢C.秦朝的暴政C.农民起义的打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
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秦朝时期,人们的赋税、徭役、兵役非常繁重,并且刑法非常严酷,这些使得劳动人民无法生存,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
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A.刘邦领导的农民军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A.公元前209年B.公元209年C.公元前208年D.公元208年【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因为秦朝实行残酷的暴政,导致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所以答案是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4.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央集权B.刑法严酷C.赋税繁多D.徭役繁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暴政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时期,秦朝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任意杀害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这些暴政,最终导致秦的灭亡。
中央集权不属于秦的暴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80ce6da5e9856a5712600f.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带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2. 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领导者是()A.刘邦、项羽B.萧何、张良C.赵高、子婴D.陈胜、吴广3. 用“时间轴”了解历史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根据下列时间轴,这一历史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是()A.公元前3世纪末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2世纪初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B.秦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5.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下列不属于起义爆发原因的是()A.赋税繁重B.刑法残酷C.徭役沉重D.统一度量衡7. 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央集权B.刑法严酷C.赋税繁多D.徭役繁重8.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农民陈胜、吴广发出的呐喊。
这次大起义发生在()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三国时期9. “(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期。
误期,按照秦朝法令,(他们)都要被斩首。
”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是()A.没有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B.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C.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D.极其残酷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10.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秦朝法律严酷B.陈胜想称王C.老百姓快饿死了D.天下大雨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b7c5a7f7ec4afe05a1df5a.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秦朝的暴政C. 修建阿房宫D. 项羽、刘邦起义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 陈B. 大泽乡C. 巨鹿D. 荥阳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 陈胜B. 吴广C. 项羽D. 刘邦4.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焚书坑儒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B. ①②③C.①②③⑥ D. ②④⑤⑥5.6.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7.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③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④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赋税沉重。
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④8.“孟姜女,杞梁妻。
一去燕山更不归。
……长城路,实难行。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A. 沉重的赋税B. 繁重的徭役C. 严刑酷法 D. 繁重的兵役9.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10.中国历史上第—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 渔阳B. 陈C. 大泽乡D. 垓下二、列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1.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0.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0.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340d7bdd36a32d737581e3.png)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单选1.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表演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台词是()A.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与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历史人物是()A.商纣王与周武王B.秦二世与陈胜C.项羽与刘邦D.陈胜与吴广3.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人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4.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的巨鹿,它大败秦军主力。
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项庄舞剑D.三顾茅庐5.人们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我国历史上某次革命的首创精神.和该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秦末陈胜、吴广B.秦末项羽、刘邦C.商汤D.周武王6.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表现在()①发动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在陈建立政权③消灭了秦军主力④推翻了秦朝统治。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7.(2017秋•平邑县期末)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A.修筑万里长城B.修建阿房宫C.刑罚非常残酷D.秦朝的暴政8.(2017秋•丰都县期中)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这次战争的性质是()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B.争夺帝位的战争C.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D.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9.(2017秋•丰都县期中)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有关这次起义的说法错误的一组是()A.起义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B.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C.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D.起义军具有革命首创精神10.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50c3380722192e4536f662.png)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一课时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2、 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2、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 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1、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排练,以便在课堂上交流;2、组织学生编写《陈胜、吴广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3、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
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07362d195f312b3069a512.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 D.严酷的刑法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黄花岗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3.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以及阿房宫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法 D.可怕的殉葬4.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爆发在公元前209年B.爆发地点是大泽乡C.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推翻了秦朝的统治5. 导致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B.秦皇骄傲自大C.秦的暴政D.农民起义的打击6.下列有关陈胜、吴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们号召农民举行起义反秦B.他们在陈建立“张楚”政权C.相继战死沙场D.没能推翻秦朝统治7. 秦末农民起义中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8.成语“破釜沉舟”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9.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是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10. 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11.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残酷的刑法 B.骄傲自大C.剥削沉重 D.失去民心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法严酷,一人,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13.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ae08e2b783e0912a3162a1d.png)
人教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并试图将他开创的帝业代代相传。
但在后人看来,他的统治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A.好大喜功、爱民B.勤政爱民、有为C.短命而亡、开明D.急于求成、暴虐2.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时(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人民法治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3.〝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
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戈以惩后。
〞对材料所述事件,统治阶级的主观目的是(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4.〝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该诗〝将相本无种〞用的历史典故与以下秦末农民战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刘邦、项羽起义B.巨鹿之战C.陈胜、吴广起义D.楚汉之争A.沉重的徭役和兵役B.严酷的刑罚C.焚书坑儒D.沉重的赋税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其中〝破釜沉舟〞讲述的是项羽激励士气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它与以下哪一场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B.牧野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7.我国象棋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
〝楚河汉界〞和以下哪些人物有关? (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黄帝、炎帝D.秦始皇8.楚汉战争中,项羽最后在四面楚歌中拔剑自刎,刘邦最终获胜。
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有( )①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②刘邦势力一直占绝对优势③刘邦注重收揽民心④刘邦善用人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9.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
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二.学习了有关秦朝的历史,请你根据下面的年代提示,列一份〝秦朝大事年表〞【三】非选择题1.材料一阿房,阿房,亡始皇。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427d9cc8d376eeaeaa31dd.png)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了()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2.从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表现之一是()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3.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疾苦D.生产力严重破坏4.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次农民起义是()A.黄巾军起义B.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5.中国历史上通过破釜沉舟激励士气,最后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6.“楚河汉界”为中国象棋棋盘中的分界线,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7.史书记载:公元前203年八月,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属楚,西属汉。
根据所学推断,“双方”指的应该是()A.项羽和刘邦B.陈胜和刘邦C.吴广和项羽D.陈胜和吴广8.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与该成语相关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垓下之战9.“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10《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A.战乱频仍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11.人们用“伐无道、诛暴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陈胜、吴广起义中反映的革命首创精神。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秦的暴政B.战乱频繁C.修建宫殿和陵墓D.法律严苛12.认识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春秋争霸战争风起云涌B.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姓响应C.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D.项羽气吞山河的霸气13.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6f52c6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6.png)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我国象棋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
“楚河汉界”和下列哪些人物有关?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黄帝、炎帝D.秦始皇2.楚霸王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
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3.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中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项羽领导的农民军B.项梁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韩信领导的农民军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
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D.刘邦、项羽起义5.陈胜在大泽乡号召农民起义,高呼的口号是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始皇帝死而地分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天下若秦久矣6.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建立了“张楚”政权C.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D.起义地点是大泽乡7.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这说明秦朝A.徭役繁重B.赋税沉重C.刑法残酷D.秦二世残暴8.下列不属于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的是()A.项羽刚愎自用B.刘邦收揽民心C.刘邦实力强大D.刘邦善用人才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在()A.秦穆公在位时B.秦孝公在位时C.秦始皇在位时D.秦二世在位时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是()A.大周B.秦朝C.张楚D.西汉11.下列选项中,迫使陈胜等在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A.繁重的兵役B.刑法严酷,误期杀头C.赋税沉重,压迫残酷D.到渔阳服兵役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刘秀)陈胜)王莽)吴广A.))B.))C.))D.))13.据记载,一位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给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https://img.taocdn.com/s3/m/85a04d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5.pn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6. [2023·沧州期中]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西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
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B )
A. 涿鹿之战
B. 巨鹿之战
C. 长平之战
D. 马陵之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7.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多项巩固政权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但它的生命很短暂,从建立到灭亡共多长时间?( C )
A. 221年
B. 207年
C. 14年
D. 19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根据以上材料,评价秦始皇。(4分) 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 世政治制度的框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 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秦始皇不愧为我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础通关
1.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
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练习第十课秦末农民起义一、选择题1.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并试图将他开创的帝业代代相传。
但在后人看来,他的统治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 )A.好大喜功、爱民B.勤政爱民、有为C.短命而亡、开明D.急于求成、暴虐2.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时 ( )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人民法治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3.“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
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戈以惩后。
”对材料所述事件,统治阶级的主观目的是 ( )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4.“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该诗“将相本无种”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秦末农民战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刘邦、项羽起义B.巨鹿之战C.陈胜、吴广起义D.楚汉之争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爆发的原因不包括A.沉重的徭役和兵役B.严酷的刑罚C.焚书坑儒D.沉重的赋税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其中“破釜沉舟”讲述的是项羽激励士气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它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B.牧野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7.我国象棋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色分黑红,为“九五”而战。
“楚河汉界”和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黄帝、炎帝D.秦始皇8.楚汉战争中,项羽最后在四面楚歌中拔剑自刎,刘邦最终获胜。
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有 ( )①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②刘邦势力一直占绝对优势③刘邦注重收揽民心④刘邦善用人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9.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
童谣。
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二.学习了有关秦朝的历史,请你根据下面的年代提示,列一份“秦朝大事年表”三、非选择题1.材料一阿房,阿房,亡始皇。
————_童謠(1)材料一中的民间童谣为什么这样说?材料二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史记》(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描述的奇怪现象?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它发生于何时?有何地位?(4)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何联系?2..针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加强统一的举措,有人认为,秦始皇功不可没,是个伟人;针对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建立君主专制的强权统治,以及穷奢极欲、残酷暴虐,有人认为,秦始皇过失巨大,是个暴君。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一、选择题 1.D 2.D 3.B 4.C 5.C 6.D 7.B 8.D 9.B二、从上到下)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秦朝灭亡。
三非选择题1.(1)修建阿房宫等徭役繁重,这样的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
(2)秦朝刑法残酷。
(3)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材料一、二中的暴政是材料三中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提示: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秦始皇的功绩,又要看到其统治残暴的一面,总起来说,功大于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沉重的赋税徭役,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功劳远远大于过失。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残暴的统治;刘邦、项羽之间的楚汉战争。
这节课的内容对于前一课《秦统一中国》中有关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来说是一个补充,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秦始皇。
同时,秦朝的暴政是引发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亡汉立的过程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
二、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历史基础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通过展示情景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通过讲述陈胜吴广起义,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主要构成因素,掌握学史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副人物画像,同学们认识他是谁吗?你还记得他的历史功绩吗?学生: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被称作“千古一帝”。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统一六国之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的,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显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间土邦瓦解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一同走进那段峥嵘岁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本课内容,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学生:因为秦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
教师:那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它到底残暴的什么程度,以至于秦的百姓要起来反抗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一篇:“始皇行暴政,千秋梦难圆”——秦的暴政一、“始皇行暴政,千秋梦难圆”教师:两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了解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
学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教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同学们刚才读的很认真,答案一定也很准确,但我们现在先不忙与展示答案,老师这里有几段秦朝时的情景片段,请同学们结合下面这些情景,来一一验证你的答案,好不好?展示:“情景1”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驰道教师:秦始皇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兴办了很多大型的工程,比如屏幕上所展现的阿房宫、兵马俑、长城、驰道(高速公路)等。
同学们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修建如此多浩大的工程,最需要的是什么?(人)不错,仅仅是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每年服役人口就达到70多万,再加上修建长城、驰道和戍守边关,每年服役人口多达300万,而秦朝时期全国人口只有2000万,致使当时出现“丁男被甲,丁女专属,苦不聊生”的情景,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由此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承担着繁重的徭役。
教师:如此多浩大工程的修建,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还要大量的钱,那钱从何来?(百姓)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秦朝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赋税。
展示:情景2:“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教师:“赋”是按人口征收,“税”是按田地征收的。
此情此景,你有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秦朝的赋税沉重!教师:沉重的赋税使得百姓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的刑罚也是让人闻之色变的。
展示:情景3:走在街上你会发现有的人脸上刺有字,有的人没有鼻子,有的人只有一只脚……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他们是在战场上负的伤吗?学生:不是,是秦朝的刑罚所致。
教师:秦朝的刑法种类繁多,仅死刑就有腰斩、枭首、车裂等十多种。
罪行轻的要被割鼻、断腿、挖膝盖。
此外,秦朝还实行族诛(三代)、连坐等刑罚,一人有罪,家人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也就是说生活在秦朝,坐在家里什么都没干,也可能祸从天降!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秦朝刑法残酷。
教师:以上情景告诉我们,秦始皇企图用暴力来实现他的千秋梦,但这种做法能不能帮助他实现这一梦想?(不会)这些做法不仅没有帮助秦始皇实现他的千秋梦想,反而成为他梦碎的根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怀揣着他的千秋梦想死在了出巡的途中。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人称秦二世,他的统治会如何能?展示:情景4: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真的是虎父无犬子啊!这一情景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秦二世的残暴。
教师:通过以上这些情景,我们不难发现,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秦二世的残暴。
教师:和你找到的答案一样吗?我们不仅要能够从课本中找到历史,还要学会从图片、史料中发现历史!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做的都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教师:这样的残暴统治能不能使秦始皇的千秋梦想传递下去?它会在社会上会引起什么反应呢?展示:在二世的残暴统治下,人们走投无路,“欲为乱者,十家而五”。
人们纷纷逃往山林,聚而为盗,公开对抗秦王朝。
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也纷纷骚动,图谋东山再起。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学生:民众:逃往山林,对抗朝廷;六国贵族:图谋东山再起。
教师: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百姓,你打算怎么办?同学们一起大声回答:学生:反抗!教师:“反抗”的呐喊是出自于心底的,此时的秦王朝已是众叛亲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公元前209年,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率先吹响了反秦的号角,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二篇:“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秦末农民起义二、“揭竿而起,应者云集”教师:是谁揭竿而起,最早吹响了反秦的号角?学生:陈胜、吴广。
1、“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教师:两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学生1:……学生2:……教师:如何才能准确而简洁的概括一个历史事件?让我们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抽丝剥茧,找出识记历史事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