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40张PPT)

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40张PPT)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
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 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什么是大众传媒?有哪些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体 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
印刷媒介——阅读改变生活
报 刊 篇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 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 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 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 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 觉天下。
vs
反方观点:所传递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不良 的社会舆论不利于人们思想品格的发展。(弊大于利)
你知道吗?
中国网民规模 将近7亿
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88亿
22
每天发送微博
1亿条
这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23
每天电子邮件总量
1440亿封邮件
24
人们每天发送的文字信息
R
话题一: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 纸?
一分为二辩证地 观点一: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
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 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和手段。
看待历史问题 观点二: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
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 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 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30



新 时 代
历史的车轮
变化
是不可改变的
32
我们 如何面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4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 (共49张ppt)
(1)形成与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 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 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的形状和位 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 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
1895.2,法 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为他们发明的“连 续摄影和放映的机 器”申请了专利
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 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 (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
维、新方法; • (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
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 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 《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 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 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 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 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 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 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 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 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 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 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 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 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 前夕,该报终刊。
(2)你喜欢哪方面的报刊,谈谈这些报刊对你产
生了什么影响?
(3)你觉得报纸不足的方面有哪些?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原因: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
重视对科技文化的传播等 影响:开阔眼界,影响观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 窗口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结合以上资料思考: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 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新文化运动 时期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青年》
发 新民主主义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 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
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
生。
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 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 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
《歌女红牡丹》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 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 熟。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胡蝶主演的《歌女 红牡丹》,结束了中 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 记录。1935年,《渔光曲》在 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
D
C.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
3.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是开眼
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

人教版必修二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新(共65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新(共65张PPT)

《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 新四军一样,是党的又一个方 面军。
——毛泽东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产生 2.晚清时期的报刊 3.中华民国时期的报刊 4.共产党的报刊 5.新中国的报刊 ①机关报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产生 2.晚清时期的报刊 3.中华民国时期的报刊 4.共产党的报刊 5.新中国的报刊 ①机关报 ②综合性报刊
——《青年杂志》
1917年,《新青年》每期的发 行量达到一万六千多份,“青年得 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产生 2.晚清时期的报刊 3.中华民国时期的报刊 ①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 ②国民党的报纸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产生 2.晚清时期的报刊 3.中华民国时期的报刊 ①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 ②国民党的报刊 ③近代影响最大的报刊《申报》
——郑贯公《据约必须急设机关日报议》
举国之人 ,无不以我为大逆不道 ,为 乱臣贼子,为匪徒海盗。 (1895年)
排满革命四字,几成为无理由之宗教。 (1907年)
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 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 (1912年)
——孙中山
1903——1905年南京、武汉、 杭州、镇江、扬州、常熟、泰州 、 衢州、泰兴、海盐等 11座城镇的调 查统计,共订购报刊62种 ,20227 份 ……订阅者由官商学平分秋色。
1834年《中国 丛报》在中国的发 行量是200册,美国 160册,英国40册。
从1868年到 1907年近40年,出 版近1000期,是外 国传教士所办的中 文报刊中年代最久 远、发行最广、影 响最大的一种。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 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 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 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 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

课件6: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6: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九 么?有何启示?
推进新课
互联网兴起
提示:互联网的优势: 自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主 (2)费用低廉; 学 习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推进新课
互联网兴起
提示: 互联网的缺陷:

(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
主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_1_9_9_4__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更强,费用低廉,高度互动,双向传受。通过互联
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推进新课
互联网兴起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
题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 情 境 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
当堂检测
2.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一篇文章, 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 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 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 这一艺术形式是( B ) A.皮影 B.电影 C.戏剧 D.杂技
当堂检测
繁荣 改革开放后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的
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
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果
问 题 探
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 在人阅眼读前教显材示内的容话,,整人理眼电所影看发到展的线将索是。一组活动着的图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5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5张PPT)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 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1)《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2)《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3)《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采用蜡盘发音的 方法,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影片讲述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 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
6、四大媒介指的是哪四大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 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 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 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 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 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 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 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影响?影响:开阔视野、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3、报刊媒介的局限性是什么?
报纸的缺陷?
(2)作用 :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 了人们的生活。
材料一
年份 1978年 2000年
报纸 186 2007
刊物 930 8725
材料二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 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目前共有19种报刊,日均发行量达163 万份,2000年广告总收入达13亿元,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广告 收入第一位--------目前我国批准的报业集团有31家。

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20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20张ppt)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 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 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 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 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 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 媒介”,即“网络媒介”。
原因 特点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西方的影响; 国家政 精神生活的需要
9.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始扭 转多年来对知识分子的“左”的政策,知识和知
识分子重新得到重视和尊重。一批中外优秀文艺 作品重新上映,一批受迫害的文艺工作者得到平 反,文联、作协等各种群众文艺团体重新恢复活
动……1978年的春天,是知识分子的春天,是科 学、教育、文艺的春天。 10.1982年《宪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优点:时效性最强的新 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 内国际大事最快捷的渠 道。 缺点:普及面不广,直 观感染力不强.
优点:制作精良,画面清 晰,带来充分的视觉和听 觉享受;具有教化功能, 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 感体验,其特殊效果是其 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缺点:时效性并不强;
优点:集报纸、广播、 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费用低廉;可以高度 互动,双向传受;更 主动、更便捷和最大 限度地获取信息。缺 点:信息来源渠道不 确切,真实性得不到 保证;

《歌女红牡丹》: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历 20世纪30—40年代 《渔光曲》: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其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前,电影主要是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的电影走向辉煌时代,出 现许多著名的导演和演员;
《歌女红牡丹》我国第一部有声故 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洪 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剧 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 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失手杀人入 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1931年 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 轰动了上海滩,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 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的华侨。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28张PPT)

《中国丛报》
1872年《申江新 报》后改为《申 报》 1949年停办
上海《时务报》
《万国公报》 戊戍变法时 《中外纪闻》
辛亥革命时
《游学译编》
《浙江潮》
2.中共创办的报刊业
中共早期 办的报刊
《共产党》
《红色中华》
《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
《新华日报》 《红旗》
抗战与解 放战争后
《光明日报》
改革开放后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 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 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 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
早期导演与电影佳作
②.新中国的电影事业
谢晋导演的电影《女篮五号》 《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 《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
三.互联网的兴起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 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网电脑29.9万台,www网 站1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 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 www网站有15153个, 上网人数890万个。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 达到1580万,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互联网用户 人 数 达 到 2650 万 , 比 2001 年 1 月 的 2250 万 增 长 了 400万人, 2002年4月 境外权威调查机构的最新研 究表明,中国内地家庭上网人数达5660万,2006年 中国网民已达1.23亿.
课前的思考
进入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 化的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 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同学们想一想, 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 式获得信息?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2.新中国 (1)电影 ①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 为电影主题。 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 以前,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精良,画 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的教 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价值审视,其特殊的效果是 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2)电视 ①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已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
1.发展概况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速发 展。 2.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日益密切。
【问题】 报刊、影视、互联网是主要的大众媒介,试分析近代 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提示:报刊、影视、互联网,这几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依次出现,给 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教材, 从总体上把握大众传媒的演变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及知识、舆论宣传、服务社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 发展,其功能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二、影视业
1.旧中国 (1)1905 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 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5 阅读下列材料: 《时务报》 于 1896 年 8 月 9 日创刊于上海,总经理汪康年,主笔 梁启超,先后任撰述的有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太炎等。以宣传 变法维新、 救亡图强为办报宗旨,载有上谕、 奏折、 论说、 中外杂志、 域外报译等。许多文章议论新颖,文笔活泼,深受知识界欢迎。数月 间销行增到万余份,风靡海内,“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百日维新” 期间,被清政府改为官办,派康有为督办。于 1898 年 8 月 8 日终刊。 《时务报》在变法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请完成: (1)《时务报》是哪一派别所办的报纸?请再列举这一派别所办报纸 一例。 (2)这一派别所办的报纸有什么特点? (3)简述这一派别的办报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51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51张ppt)

二、第二媒体——广播 文字 + 声音 = 广播
特点:携带方便、覆盖面广 局限性:缺乏感染力与形象性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 线电台正式开播 (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 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bbs,网址 设置“1905”的寓意是这一年中国 电影事业起步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 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 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 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 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 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 不过十几家。
六七十年代发展缓慢:尤其是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 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
1958年3月17日,北方的天津春 寒料峭,国营天津无线电厂里却洋溢着 热烈的气氛,几个年轻的技术人员怀着 忐忑的心情围在刚刚研制出来的黑白电 视机前,等待接收电视信号。他们不知 道这次的试验将会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 式。
作用:成为宣传新文化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
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 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作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 党刊; “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 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革命派 陈独秀
国民党 共产党

第16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第16课_大众传媒的变迁.pptx
《邸报》 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
阅的报纸。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兴起
19C中期《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西人开始 在华办报
1873 《昭文新报》创国办人的最报早刊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阶段 时期 代表刊物 影响
戊戌变法 《时务报》宣传进步思
辛亥革命
《民报》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2)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
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 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时务报》:维新思想; 《民报》:民主革命思想; 《新青年》:民主与科学思想 。
材料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 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在中国近代 史上的作用。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 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 治革命。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 逐次替代的过程
合作探究:报纸、电视、广播、网络 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
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 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相对集中; 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 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 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电视:受众面广,权威高,时效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四大媒介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习目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
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 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 的巨大变化。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 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 在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 大变化。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之窗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 唐代《邸报》(一说源于西汉初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 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印刷出版的周报是1609年德国的《新闻报》 最早的日报是1663年德国的《莱比锡新闻》 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是 1833年美国的《纽约太阳报》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新文化运动 时期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青年》
发 新民主主义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形成
报刊业走向繁荣
发展

繁荣

迅速发展的原因
传 媒 的
影视事业的发展
广播 电影的发展历程
变 迁
电视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的兴起
1.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高
潮时期。这一时期的报刊作用主要有( D )
①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②起了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 ③推动了民主革命的高涨 ④传播了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 的视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五位; 6.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 800万,居
世界第二位; 7.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98亿。
想一想:互联网有着怎样的优势?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 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结合常识,请列举互联网应用的事例。 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 刊、网络游戏等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哪些报刊
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A )
①《红色中华》 ②《新华日报》 ③《解放日报》
④《中央日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生。
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 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 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
《歌女红牡丹》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 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 熟。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胡蝶主演的《歌女 红牡丹》,结束了中 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 记录。1935年,《渔光曲》在 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获奖。

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 窗口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结合以上资料思考: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 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新思潮萌发,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科技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等。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广播
文字 声音
广播
阅读教材第74页“历史纵横”,谈谈广播在中国的发展。
2.电影的发展历程 电影的发展阶段
无声
有声
黑白
彩色
1895年,由卢米埃尔 兄弟制作的电影《火 车到站》、 《工厂 大门》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思考:什么时候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主要是谁办的?
比较著名的有哪些?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你知道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吗?代表性的报刊是什么?
19世纪70年代;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艾小梅 1873年 汉口)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新文化运动期间《新 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新时期的报刊业
报刊业的演变历程
阶 段
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19世纪中前期
其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故事成为主 要的电影题材
20世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年代中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
普及原因 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 ③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议一议
你如何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
拓展延伸 不同的媒介各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特色栏目,能满足 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 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报刊、电台,还 是电视,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产 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三、互联网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 互联网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全球
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 4.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5.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 580万,居世界
1935年摄制的《风云儿女》
《翠岗红旗》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纷纷 被搬上银幕。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或时间
代表
1905年 《定军山》
影响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1935年 《风云儿女》 建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