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必修三教材分析详解
《稳态与环境》模块教材分析
《稳态与环境》模块教材分析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赵占良《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
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要搞好本模块的教学,首先应当深入理解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一、学生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具体内容标准”和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对于本模块在知识教育方面的价值,还需要将本模块与另外两个必修模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必修模块“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这是课程标准对必修模块内容的知识教育价值所做的高度概括,它明确指出了在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材梳理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原因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内环境的各种变化都有一定的范围,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 ℃;血液的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 kPa(37 ℃时);血糖正常水平为80~120 mg/dL等,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深化升华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称为稳态。
误区警示内环境的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这种波动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但当波动范围过大超出了正常范围的时候,内环境的平衡就被破坏了。
2.血液对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1)机体细胞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但由于组织液的流动范围有限,因此必须依靠血液在组织液与各内脏器官之间运输各种物质,然后才能通过各内脏器官的活动来维持稳态。
(2)血液对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如缓冲对可减轻代谢引起的pH 的变化;血液比热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而不使温度升得过高。
(3)血液可以反映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壁中的有关感受器(如颈动脉化学感受器),或者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受器(如下丘脑中感受温度、渗透压改变的细胞),为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在体液传送下对机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为激素调节。
3.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深化升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总是处于稳定状态的。
生物必修三教材解说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材解说一.说课标在知识方面,必修三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个体和群体与环境的关系。
可以理解生物个体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稳态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又是怎样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
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必修三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通过必修三的学习,可以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整体性思维的习惯,初步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必修三使学生了解人体的许多疾病都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调有关,能引导学生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说教材(一)教材地位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本章内容与必修2中“细胞”的内容以及本册教科书中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后续章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维持人体稳态的意义和部分调节过程的知识,为第二章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内容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了解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特性及其作用为主的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
2.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内容与第一章有密切的联系,并在初中阶段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基本内容,还可以获得以激素的作用、调节方式及其在生产中应用为主的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教材分析
平衡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的激素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
重难点分析
血糖调节的引入 书本图2-9清晰易懂,阅读易解答思考与讨论的问题,从而将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线条化,在解答中学生更易抓住人体正 常血糖浓度的平衡点.接着,引入胰岛细胞,在已有知识的基 础上,猜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进一步得出胰岛素和胰高血 糖素的调节机理.
(4)请学生根据已经讲过的实例自己分析回答饮水过多的情况下的调节方式。 教师予以补充讲解。即时的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也是培养学生应用 知识的能力。
3.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 系 免疫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 协调着完成生命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 基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 节有着密切的关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几乎是每 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 位。本节知识还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 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密切。学好本节 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 (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
也给分)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
1.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情况》第一章教材分析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知识点分析:
• 知识点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1.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1)血浆的化学成分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知识点分析:
• 知识点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1.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 (2)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 与血浆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很少。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材分析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重点、难点) •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介;(重点、难点) •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知识结构:
体液
细胞内液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知识点分析: 知识点三: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 1.实验原理
•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 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 围内生物体内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 相对稳定的机制。
2. 实验目的
• 探究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态的。
2.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酸碱度(pH值) • 正常人血浆pH值:7.35~7.45 • 血浆酸碱平衡的维持机制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渗透压
多
内环境溶质微粒数目
少
高
内环境渗透压
低
血浆酸碱平衡的维持
• 血液缓冲系统
NaHCO3 / H2CO3
• 肺排酸功能
HL+NaHCO3→ H2CO3+NaL
•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 尝试解释生物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必修3 稳态与环境新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比较分析
新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分析------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的比较分析(侧重于新教材特有、老教材特有和说法变化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一册)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一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全一册)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
第6。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3
免疫功能还有什么?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小结
用PPT展示
完善笔记
多媒体展示
后记:免疫调节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处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一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些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达成三维目标。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免疫调节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3课时学习:第1、2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第3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提问1.构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填写学案表格)
提问2.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提问3.与免疫相关的细胞有哪些?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有哪些?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又有哪些?
提问4.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对吗?它参与了那些防御?
结合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思考、总结,填写学案中空格部分。
多媒体课件展示要点
提问2.什么是抗原?抗原的本质是什么?
提问3.什么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什么?由什么细胞产生?
提问4.什么是淋巴因子?由什么细胞产生?作用是什么?
阅读课本,画出重点,思考、回答教师问题
多媒体展示要点
体液免疫(构建概念图)
观看体液免疫的动画和阅读课本P37体液免疫的过程,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回答:体液免疫过程中,涉及哪几种细胞?每种细胞发挥什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郑晓萍)
(3)调序 以文本原有的呈现顺序为教学线索 以科学发现的时间顺序为教学线索 以学生认知过程为线索 以生活问题为背景构建教学线索 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构建教学线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发现向光性——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设计实 发现向光性 分析原因 提出假设 设计实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验——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2)修改 新教材虽然由学科专家组成员编写,但是它毕竟还 处于实验阶段,存在某些问题也就不足为奇。因此,我 们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不仅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同 时,还应带着一种审视的目光,去发现教材中的某些不 足,为实验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章节
页码
内
容
第一章 7 17 第二章 24
2、内容设计:从文本内容到教学内容。
(1)增补 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提取其他教材的资料。 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小资料 ”与“课外读”,引 导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生物学史料和背景知识,使教材中的 生物学知识得到延伸。 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一些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资料, 或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来,可以使静态的教材转化为紧跟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生 活的“鲜活教材”
谢谢 !
刺激
系统1
系统2
系统3
反应
反馈调节
系统1 刺激 系统2 系统3 反应
(2006年 全国I 2)浙江:一般情况下,有抗原免疫机 一般情况下, 一般情况下 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 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 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 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 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材分析名师精编课件(新人教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稳态与环境是本模块的两大核心概念,彼此相 互关联。
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不同层次 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都存在稳态。
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不断 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命系统能够通过自我 调节实现稳态。
重在样方法的运用。
建立模型 —— 新课程提出的能力培养之一
《标准》必修部分的模拟实验建议
*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 模拟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
一.教材总体介绍
系统论的思想——本模块涉及的是多 层次生命系统,与《分子与细胞》模 块将“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 在系统论思想方面是一致的。
控制论的思想——反馈是控制论的核 心。控制论认为,生物界和人类行为 中,几乎所有的达到“目的”的控制 活动,都运用了负反馈原理。
关于系统分析方法
机体细胞+内环境
构系
统
稳
的
态
组
与 环 境
成 和 结
环 境
个体水平(以人体为主)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 节
稳态与健康
系统内的相互
生
作用
产
自我调节
稳
和 生
态
活
系统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群体水平
人类活动与生态 环境
内涵——系统的视角看生命
多层次的生命系统
系统的“稳态”与“调节”——以个体水平 为主
2.课标要求及新增加的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必修3教材分析
内容简介必修3的主要内容是生物个体的稳态及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态以及稳态的维持。
本章以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开篇,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要关注环境、关爱生物。
本章还通过科学史上人类认识病毒的过程,介绍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既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说明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因此,本章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本册教科书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必修本的3册书的第一章构成了一个体系,它们都是“生物科学和我们”。
而每一册的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都分别提出了一个人类面临的问题:必修1的第一节提出的是健康问题,展望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景;必修2的第一节提出的是粮食问题,联系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必修3的第一节提出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问题,阐述了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而每一册的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都从科学家的探索中提出了一个方法:必修1的科学实验方法、必修2的科学思维方法、必修3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必修3的第一章不仅与必修1和必修2的第一章具有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还是在它们基础上的深入和提高。
内容地位“生物科学和我们”是本教科书第一章的内容。
本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关于生物与环境、生物个体的稳态。
本章第一节提出了人类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
通过“积极思维”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关注身边的生物,学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关爱生命。
而要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就需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学习生物与环境,生物个体的稳态的知识。
如何学习呢?本章第二节以生物科学史上人类探索病毒的过程为例,概述了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本章对于本册教科书的学习既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作用,又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生物科学的方法,尤其是掌握学习本册教科书内容的相关方法。
教学特点生物与环境的问题是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学生有切实的体会,而解决这些问题又有待于生物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与行动的增强。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结构的说课稿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结构的说课稿生态系统结构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
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
1知识目标:(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环环相扣、链链相交”的复杂网络体系。
2能力目标:(1)概括生态系统成分,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
当系统运行发生障碍时,找出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环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概念。
四、说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的落实方案: 1、利用身边的场景导入法。
2、课件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3、联系实际的谈话法。
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1、学生模拟实验法。
2、讨论教学法。
3、图形直观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教学法。
五、说学生学习方法1、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思维迁移。
3、联系实际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场景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与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我们有着联系,本着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想,所以我在这里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编排体系的设计 本模块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这六个部分是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各层次稳态的维持为主线, 突出生命系统稳态 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强化人体稳态的调控和健康, 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个 方面。
• 根据每章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 稳态”和“环境”是贯穿本模块的核心概念 本模 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前言指出:“所有的生命系统 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这一表述 点明了本模块的基本立意:所谓“稳态与环境” 并不是个体水平的“稳态”与群体水平的“生物 与环境”的简单加和,而是将生物的个体和群体 都当作生命系统来看,它们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 境中,都能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将 “稳态”和“环境”当作贯穿整个模块的核心概 念,应当是设计本模块编排体系的基本思路。
三、关于本模块教材的内容结构
• 1、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特别是本模块的内容标准)是本模块教学 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总的设计思路是贯彻落实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结合 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本着便于教和 学的原则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编排体系的设计、知识内 容深广度的把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STS教育 思想的渗透等方面。
• 分析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本模块在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教育价值如下: • 知识方面: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理解稳 态,调节等概念。 •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模型构建 的方法。 • 情感方面:关注生物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形 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 念。 • 其他方面: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 模块做出了这样的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 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 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 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为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观 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二、该模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 必修 1:分子与细胞
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必修 3:稳态与环境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 2:生物科学与社会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本模块既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又与其他模块有一定的联系。本模块的教学 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选修模块──《生物科学与社会》 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生物科学与社会》中《人体的器官移 植》、《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等节,需要本模块中免疫调节的知识作基础,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一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生态工程》专题, 需要本模块中的生态学知识作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 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 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 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 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的内容,本模 块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章节都有所涉及,《现 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又专门设有《生态工程》专题,因此,在本模块只要 求学生一般了解即可,不要过多涉及工程技术细节,对应用成果的介绍也不 求全面。
• 知识性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 按所用知识 性目标动词,具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举 例说出、描述、列举)的有6项,属于理解水平 (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说明)的有11 项,属于应用水平(分析)的有1项,理解水平的 条目占61%以上。可见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 定位是理解。按照课程标准中的定义,理解是指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 解释、推理、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和整 理信息。这既是对体系内在逻 辑关系)
教材分析
姓名:李 孟 丽 学号:1404282070
内容大纲
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
一
关于本模块教 材的内容结构
三
局部分析
五
二
四
一、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
• 1、课程改革的背景 我国先前的教育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不适 应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近五十年,我 国先后进行了其次较大的课程改革。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强调“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 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颁布,高 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2、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 我国中学生物教材按照《纲要》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采用“一标多 本”的方式编制。目前,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试验教材共5个版本: 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 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河北少儿版”); 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简称“中国地图版”);刘相钰、 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浙江科技版”); 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简称“苏教版”)。 •
•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其他模块一样,本模块的能力目 标是全方位的。不同的是,本模块由于侧重于宏观水平的 内容,便于联系实际开展各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具体内容标准的活动建议中列出了五 项调查:调查某种动物激素的应用、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 免疫异常、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调 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调查当地生态 环境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此外还列 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土壤中 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探究,以及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等 活动。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本模块内容设计 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