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押新高考第5题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原卷版)

押新高考第5题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原卷版)

押新高考第5题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1.(2023·天津·高考真题)以更宽广的视角解读图中信息,可以生疏到()A.各地商帮长途贸易活跃B.国际垄断资本日益扩张C.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2023·河北·高考真题)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

这可用于说明,明代()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3.(2023·福建·高考真题)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

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

这反映了该地区()A.消费观念的铺张化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4.(2023·辽宁·高考真题)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

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

”此谕意在()A.加强中心集权B.维护国家一统C.调整民族关系D.规范文书体例5.(2023·广东·高考真题)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异》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

蒋生原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

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

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6.(2023·海南·高考真题)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

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到20世纪30年月才有现名。

有戏谚云:“生脚儒雅且潇洒,旦脚文静又婉娇。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四讲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 (2)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四讲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 (2)

第四讲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迟滞一、选择题1.(辽宁营口期末)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明)英宗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封诣阁下,预以各事处分陈上。

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

”这反映出明英宗幼年时( )A.内阁制正式确立B.专制皇权受到制衡C.决策权归于阁臣D.阁臣地位略有提高2.(山东济南联考)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完善了奏折制度。

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疆大吏,也有七品县令,人数有1 000多人。

由此可见,奏折制度(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摆脱了对内阁大臣的依赖D.缓解了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3.(北京东城期末)有学者认为,军机处可被视为内阁的凝缩组织,甚至还提出了“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的观点。

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最有可能是,内阁和军机处( )A.共同拥有票拟政令的职权B.共同推动宰相制度的重生C.均为处理军务的特殊部门D.均为君主施政的辅助机构4.(山东潍坊测评)明朝初年在全国设置“申明亭”,定期公示本地犯有罪错人员姓名及其罪错内容,同时各地普遍设立“旌善亭”,定期公布本地慈善节孝事迹。

此举( )A.旨在加强君主专制B.体现刑用重典思想C.有利于基层社会治理D.彰显儒学正统地位5.(福建三明期末)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共举行大计十四次,考课出卓异官员五百余名,罢斥、降调官员五千余名。

据此可知,康熙时期的考课制度( )A.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B.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C.促进了国家吏治的改善D.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6.(天津和平一模)永乐年间,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级。

各级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

法王是最高的僧侣,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职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_明清时期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_明清时期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___玉__米___、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种植广泛 (3)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开设工场,使用自__由__雇__佣__劳__动__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1)___白__银___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 业资本的集聚 (2)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__工__商__业__市__镇__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 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提示:反映出明代文学的世俗化趋势。这一特征正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在 文化艺术领域的突出反映。
9.思维拓展——明清小说的发展趋势和新内容 (1)发展趋势:平民化、大众化、通俗化。 (2)新内容:注重对商人的描绘(第一次歌颂商人):反封建、反礼教, 追求个性自由解放。
10.学术情境——“李约瑟难题”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一卷的序言中提出“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 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 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回答李约瑟的疑问?
①施耐庵和罗贯中各自创作《__水__浒__传__》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_章__回__体__的写作体裁。 小说 ②吴承恩的《西游记》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__神__话____小 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_现__实__主__义_文学的高峰。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
《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

2021高考历史北京版一轮复习精炼:第5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

2021高考历史北京版一轮复习精炼:第5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

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丞相制度的废除(2)明朝的内阁(3)清朝的军机处(4)康熙帝2019北京文综,15,4分明代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018北京文综,14,4分军机处的裁撤和恢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明清时期的农业(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3)明清时期的商业(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018北京文综,15,4分明代商业的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016北京文综,15,4分明代商业的发展历史解释儒学的新发展及科技文化(1)儒学的新发展(2)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2019北京文综,41(2),8分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内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19北京文综,37(2),12分黄宗羲的思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分析解读本单元在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北京卷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比较全面,军机处、明代商业、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等都有考查,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落幕时期,备考时要注意对古代历史线索进行专题性整合,同时要注意对同时期中外历史的比较。

【真题探秘】【考点集训】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2.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阁臣拥有“批红”权力C.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D.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答案C3.清初,有汉族官员反对盲目照搬明朝制度的做法,指出:“大明会典虽是好书,我国今日全照它行不得。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第4讲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第4讲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第四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一、选择题1.(安徽黄山一模)1385年,明太祖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帙,亲自写定刑典,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

《大诰》与《大明律》相比,其量刑大为加重,扩大了酷刑的使用范围,《大诰》的颁布( )A.体恤民意健全了法律体系B.以“乱世重典”维护了法律公正C.有利于整顿吏治,杜绝腐败D.“以诰破律”折射了人治理念2.(河南高考联盟联考)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受神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

张居正病逝后,皇帝先给予其最高待遇葬礼,两年后却查抄其全部家产并流放其家属。

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剧变表明( )A.明朝相权膨胀对皇权构成威胁B.明朝官僚体制存在制度性缺陷C.君臣共治的统治理念开始瓦解D.明朝官员的监察体制日趋完备3.(安徽芜湖期末)明朝后期和清朝前中期长江三角洲地区急递铺(传递军政信息的基层驿传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苏州府嘉定一带(今上海境内)。

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邮驿体系日臻完善B.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C.不断加强中央集权D.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4.(八省联考)明嘉靖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此时仍需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

清初“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视草”。

军机处成立以后,内阁逐渐成为处理一般政务的机构,但军机大臣没有独立行动和决策的权力。

这说明明清时期( )A.实行高度集权之下的有限分权B.国家治理方式的灵活多元C.国家机构的稳定性逐渐被削弱D.内阁的辅助作用不断强化5.密折是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地方官员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

雍正推行密折制是为了( )A.实现皇权独尊B.加强对官员的控制C.实现决策优化D.加强控制地方6.(福建泉州质测)明朝,“湖广熟,天下足”作为民间谚语开始出现。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朝廷对奏文本中经常出现“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湖广全省向为东南诸省所仰赖”等表述。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368—1840年)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368—1840年)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368—1840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山西大同高三调研)明宣宗时期,督抚在一些省份已经成为常驻官员,深度介入到地方的各项管理事务之中。

此后,督抚从最初仅发挥监察职能逐渐演变为拥有地方军政大权的巡抚,继而成为统领数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督抚职能的演变( )A.标志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B.弱化了朝廷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改善了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D.进一步健全了明朝的中央官制2.(2023·江西“赣抚吉十一校”联考)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彩瓷的发展也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其色彩发展到后面极为华丽。

而且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无不入画,极具收藏价值。

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明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繁荣趋势B.郑和下西洋全盛时的特点C.手工业发展促进民众审美变化D.手工业产品国际化的程度3.(2023·陕西渭南二模)康熙帝晚年曾回忆说,当年辅政大臣索尼、鳌拜等人“迫朕杀”与之有怨的尚书苏纳海,他“并未依其言降旨”,索尼、鳌拜等人依然宣称是其“旨意”,将苏纳海处绞。

这一事件反映出康熙时期( )A.内阁掌握政务大权B.朝廷决策缺乏效率C.军机处的权力扩大D.专制皇权逐渐发展4.(2023·四川泸州二模)清入关后颁行了时宪历,除京师一地之外,加入了各直省的日出入昼夜及节气时刻列表,堪称一大创举。

康雍乾时期,时刻列表内陆续增入各蒙古、回疆部落以及大小金川土司等政治单元。

这一做法( )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B.说明民族交融推动科技发展C.利于维系大一统的政治秩序D.反映清朝地方治理方式灵活5.(2023·四川凉山二模)中国古代白银作为一种稀缺之物,一直以来都是在皇庭贵族间辗转收藏。

中晚唐之前,中国历代均未将白银定义为一种流通货币。

但及至明朝中叶,白银却成为商贸支付的硬通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五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五明清—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

阶段评估检测(五)(阶段五)(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西南四省八校联考)对于权势熏天的张居正,史书这样记载,“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太监冯保)为之左右也”;而张、冯二人“所以胶漆如一人者,仅以通慈圣一路耳”。

材料说明明代( )A.内阁权力有制度保障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C.吏治败坏致权臣弄权D.才能决定阁臣权力【解析】选B。

根据“张、冯二人‘所以胶漆如一人者,仅以通慈圣一路耳’”可以看出张居正虽然权势很大,但是仍要听命于皇帝,说明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反映出明代政治体制运行中皇权不断强化的特点,B正确;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没有制度保障,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吏治败坏,排除C;D表述太绝对,排除。

【加固训练】明代内阁大学士把奏折的主要内容和处理意见写在“票拟”上,上呈给皇帝参阅,皇帝批阅同意后把“票拟”交给司礼监太监进行“批红”和用印,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

这一规定( )A.弱化了君主权力B.扩大内阁决策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使辅政制度完善【解析】选D。

由材料“‘票拟’……只有批过‘红’的‘票’才能正式生效”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中央的决策过程,即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最终集权于君主,三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体现了明朝辅政制度的完善,故D正确;此措施加强了君主权力,故A错误;内阁只有“票拟”权而无决策权,故B错误;题干与行政效率无关,故C错误。

2.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

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

这使得清代( )A.民间叛乱日趋沉寂B.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C.传统礼仪革故鼎新D.“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平定边疆叛乱后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在太学中立告成碑,全国各地文庙也都纷纷效仿,说明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大一统”意识加强,故选D;不能因为“造碑运动”就说民间不再有叛乱了,A不符合题意,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文人,故B 排除;“遵循汉族军礼”说明不是革故鼎新,故排除C。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专题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一、选择题1.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激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

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谦让步遵从。

这表明( ) A.礼乐制度得以重建B.儒家伦理影响深远C.君臣矛盾得以化解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2.史料记载,1384年9月14—21日,皇宫收到奏章1 000多件,共3 000多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3.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4.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5.思想家顾炎武主张: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

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的“任意师心,卤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B.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C.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D.强调文学艺术要为政治服务6.关羽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

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

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

关羽故事的流传( ) 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 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7.古代儒家学者认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同步练习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同步练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

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

这说明( ) A.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B.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C.内阁成为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2019·合肥一模]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3. [2019·河北邯郸一模]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

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4.[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大清律例》载:“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

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

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 ) A.法律带有野蛮特征 B.钱庄、票号已较普遍C.仍然推行抑商政策 D.重视规范商业行为5.[2019·广东茂名一模]1683年,康熙指出“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具有裨益,故令开海贸易。

”第二年,康熙分别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材料表明( )A.清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清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管制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6.[2019·南京学情调研]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

第4讲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答案)

第4讲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答案)

第四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一、选择题1.(2023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下表是不同学者对于明朝亡国原因的历史分析。

他们均认为明A.财政困难影响了军力B.内忧外患引发农民起义C.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D.经济退步激化各种矛盾2.明朝中后期,士大夫对“倭患”十分关注。

胡宗宪等人的《筹海图编》记载了抗击倭寇中几次大战争的经过;王在晋的《海防纂要》则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防御倭寇的策略;此外,同时期的《虔台倭纂》也是一部以“防倭御倭”为主要目的的著述。

这类著作的出现()A.巩固了当时的朝贡体系B.彰显了士人的海防意识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完善了明朝的防御体系3.(2023四川泸州二模)清入关后颁行了《时宪历》,除京师一地之外,加入了各省的日出入昼夜及节气时刻列表,堪称一大创举。

康雍乾时期,时刻列表内陆续增入各蒙古、回疆部落以及大小金川土司等政治单元,这一做法()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B.说明民族交融推动科技发展C.有利于维系统一的政治秩序D.反映清朝地方治理方式灵活4.(2023四川绵阳三模)明清时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社会群体流动加速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土地经营方式转变D.土地市场化趋势明显5.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近百年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8‰,略低于唐宋两代的最高水平。

迨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朝人口约为3.1亿,大大突破了此前历代的人口规模。

这折射出康乾时期()A.社会基层治理濒临崩溃B.赋税变革与经济发展成效显著C.地方官僚势力恶性膨胀D.经济增长模式实现根本性突破6.18世纪,荷兰的银行给商户贷款利率为3%,英国为4%—5%,而同期中国钱庄、票号的利率平均为39.2%。

据此可知()A.中国金融业更为发达B.传统伦理影响中国商业C.西欧国内市场较狭窄D.西欧银行经营效益低下7.(2023四川百校联考)下表所示为乾隆十四年(1749年)山东半岛与南方诸省部分商船贸易统计情况。

天津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天津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一、选择题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历史现象是( )①西汉武帝建立中朝制度②唐宋设政事堂③明朝设内阁、厂卫制度④清朝设军机处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5某某某某一模)《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3.史料记载,1384年9月14~21日,皇宫收到奏章1 000多件,共3 000多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4.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5.(2015某某某某一模)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

儒贾相通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6.某某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致富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

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使手工业产品缺乏市场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7.《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明清试题

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板块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明清试题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北保定模拟)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

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

”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

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D.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解析:C 本题材料提到“治天下者,正家为先。

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因此选C。

2.(2017·安徽江淮十校三模)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

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

材料旨在说明(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解析:B 题干材料表明八股文考试只占科举考试内容的一小部分,不能因为八股文的僵化形式而管中窥豹否定科举制度,应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故B项正确。

3.(2017·河南郑州一中入学考试)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

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

嘉庆帝更是把和珅贪墨所得收入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

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 )A.维护君主利益B.清除政敌势力C.保持官场稳定D.提高行政效率解析:A 从材料清朝各代君主的惩治贪腐措施,及清朝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的史实,可知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君主利益,故答案为A项;清除政敌势力不是目的,是维护皇权的手段,故排除B项;清朝皇帝惩治贪腐有维持官场稳定的目的,根源依然是维护皇权,故排除C项;提高行政效率最终的目的也是维护君主的统治,故排除 D项。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解析)-人教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1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含解析)-人教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整体感知]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2)权力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四川攀枝花模拟]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巡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

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渡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

由此可知,明代()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2.《皇朝掌故汇编》记载:“雍正元年,世宗御乾清宫西暖阁,召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入,面谕:建储,亲书名,密封藏于匣内,置乾清宫世祖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这一现象说明了()A.乾清宫是紫禁城政治活动的中心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乾清宫是雍正帝处理政务的地方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3()A.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4.[2021·广东惠州高三6月模拟]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例》等,因俗而治。

这些法规()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B.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意识D.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5.[2021·安徽淮北模拟]下表为《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

这反映出明朝()A.商业政策发生倾斜C.对外贸易受到重视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6.[2021·华中师大附中测评]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

其中所陈,穷极水陆。

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C.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7.[2021·新疆模拟]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时,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

他们还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

这说明()A.江浙的蚕桑生产居全国首位B.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农民承受着政府繁重的剥削D.商业资本已渗透到生产领域8.[2021·山东济南高三测试]“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原意是“经邦(或国)济世”或“经世济民”。

如《晋书·纪瞻传》有“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

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 A.反映了宽松的参政氛围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C.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D.印证了小农经济的落后9.[2021·百校联盟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

这一主张() 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10.[2021·哈师大附中等三校高三联合模拟考试]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这种主张()A.利于切实推动社会发展B.冲破了先秦儒学的束缚C.强调满足个人名利之心D.强调提高君主行政能力11.[2021·四川内江模拟]下图为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

清制八架铜仪在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传统,在刻度、游表、结构上直接反映西欧文艺复兴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

这表明()A.中体西用思想已确立起来B.清朝主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C.中国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D.西方科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2.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规定的实施()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B.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C.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D.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

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

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

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

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原因。

(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

(9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唯孝悌为先。

孝在养其身而顺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

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

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

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12分)1.解析:根据“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渡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可知,巡抚起初是中央派出协调地方的临时官员,后来变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后,皇帝又选派“近官”对其监督和制衡,这表明明代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故选B项;巡抚的主要职责是“抚巡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题干主旨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明代先后派出的巡抚和“近官”虽然能起到完善监察体系的作用,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题干与行省制度无关,排除D项。

答案:B2.解析:雍正帝推行密建皇储制,保证了皇权交接的有序进行,完善了皇帝制度,由皇帝全权决定皇位继承人,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B项;从雍正元年开始,养心殿成为清代宫廷政治活动的中心和雍正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排除A、C两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

答案:B3.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郡县制——州郡县制——州县制——道路制——行省制等,层级历经了两级制——三级制等,这与管理层级和制度相关,故选A项;统县政区中的“府”不是由高层政区发展而来的,排除B项;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排除C项;县级政区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答案:A4.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因俗而治”可知,清朝结合具体民族情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故选A项;仅仅从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无法体现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结合具体民族情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与天朝上国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结合具体民族情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与民族间交流交融无关,排除D项。

答案:A5.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明朝时期,“通商”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而“抑末”却逐渐降低,这反映出明朝对商业的政策出现了变化,即由“限制商业发展”转变为“逐渐放松对商业的限制”,即商业政策发生了倾斜,故选A项;“抑商”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并不能说明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终结,并且该政策在明朝并没有终结,排除B项;“通商”出现频率增加,并不能代表明朝政府重视对外贸易,排除C项;“通商”“抑末”体现的是明朝政府对商业和农业的态度问题,并不直接代表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答案:A6.解析:“其中所陈,穷极水陆。

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体现了奢侈的消费,故选B项;“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无法体现其产品属于民营还是官营的属性,排除A项;“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强调贫富分化,但社会的发展程度无法判断,排除C项;“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这些东西除了说明价值高外,不能体现其等级性,排除D项。

答案:B7.解析:根据材料“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还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可知,商人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优势已经开始控制生产领域,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呈现全国其他地方的蚕桑生产情况,无法得出江浙的蚕桑生产居全国首位,排除A 项;材料中并未呈现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且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要到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当地蚕农受到了商人的盘剥而不是政府,排除C项。

答案:D8.解析:根据材料“经邦(或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得出经济人才做官可以造福百姓和社会,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安民富国思想,体现出士人兼济天下的入世初衷,故C项正确。

答案:C9.解析:顾炎武的观点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彻底的否定,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治上的专制,不能说明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排除B项;顾炎武对人的私利与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业经济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从而也就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C项正确;顾炎武的主张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能定位为开启,排除D项。

故选C。

答案:C10.解析:黄宗羲以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为出发点阐释儒学,而非出自个人一己之私,这种主张于国于民于社会都有益处,故选A项;黄宗羲的“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这是对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排除B项;“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这种主张以为国为民为出发点,而非个人名利,排除C项;材料是黄宗羲对儒学品格的阐释,无关君主行政能力,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