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章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清朝继承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古设立盟旗。
以上这些措施A.比元代行省制更先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朝贡体系的发展D.说明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多元2.王阳明曾乘船航于海上,突遇大风,船只几乎倾覆。
他在危境中作诗曰:“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由此可知,王阳明A.提倡“经世致用”B.认为“心外无物”C.提倡“致良知”D.主张“知行合一”3.“(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按月一换。
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现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
”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A.防止了大臣专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C.取代了内阁权力D.扩大了统治基础4.下列作品中以贵族大家庭的兴衰为脉,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阁佳人的人生百态,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是A.《聊帝志异》B.《红楼梦》C.《大宅门》D.《金粉世家》5.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C.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D.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6.清代宫廷戏《宰相刘罗锅》曾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A.“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B.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C.“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D.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7.“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疆域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
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D.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2.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
顾炎武()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最早设立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新疆行省4.如图机构管辖的范围包括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
下列事件发生于该机构所管辖地域的是()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文成公主和亲C.册封“达赖喇嘛”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5.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
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C.以政治目的为主D.以经济目的为主6.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很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权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士或太监行使了。
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 “(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B.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C. “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
此诚内阁职业也”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7.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左宗棠收复新疆8.“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解析版)_1
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B.强化对官僚的控制
C.直接广泛获取信息D.关注地方秩序稳定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作为一个农业国家,中国社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降水的多少、是否应时等都直接关系到粮食的收成,进而影响到社会安稳,为此,统治者都非常关注降水的情况,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信息,排除A项;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强化皇帝对官僚的控制,排除B项;“直接广泛获取信息”并不是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导致武将和功勋集团出现断层,文官集团迅速崛起。明朝没了相权与皇权之争,却出现了严重的文官与皇权之争。这一现象带来的客观结果是()
A.助推了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B.使东林党人势力得以大发展
C.为后来清军入关提供了契机D.文武馆集团的斗争削弱明朝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随着明代文官集团崛起威胁皇权统治的时候,皇权大力借助了宦官的力量,意图平衡文官的势力,结果却出现了明代中后期宦官擅政的局面,A项正确;东林党人虽然代表了一部分文官的利益,但他们势力的大发展并不能直接归因于文官与皇权的斗争,排除B项;清军入关之时,明朝已经被农民起义推翻,与材料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材料说的主要是文官集团与皇权的关系,不是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的斗争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明朝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以加强北方边防?A. 明太祖朱元璋B. 明成祖朱棣C. 明宪宗朱见深D. 明世宗朱厚熜2、清朝初年,以下哪一项政策标志着清朝对台湾的正式统治开始?A. 明郑时期台湾归顺B. 清军入关后台湾归属明朝C. 康熙帝派施琅收复台湾D. 顺治帝赐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3、明朝政府在东北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边疆管理?A、废除市舶司B、设奴儿干都司C、设置宣政院D、实施海禁政策4、明朝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什么造成的?A、土地兼并严重B、宦官专权C、皇室内部争斗D、西北边疆危机5、《明朝的边塞险要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要塞是》选项:A. 山海关B. 古北口C. 阴山关D. 漠北关6、《清朝统一台湾后,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有效管辖,制定了哪一项政策?》选项:A. 设置五省制B. 行省制C. 形式一省制D. 置镇制7、明朝初年,为了巩固边疆,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下列哪一项不是他所采取的措施?A. 设置行省制度B. 建立卫所制度C. 分封诸王D. 撤销丞相职位8、清朝前期,为了解决边疆民族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以下哪项不属于清朝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措施?A. 实施改土归流政策B. 设立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C. 推行开科取士,吸收少数民族人才D. 大规模移民至边疆地区9、在明朝时期,以下哪项措施对于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A. 开疆拓土B. 设立卫所制度C. 实行海禁政策D. 设立行省制度 10、清朝前期,以下哪项措施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A. 修筑长城B. 实行屯田制C. 设立安南都统使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1、明代永乐年间,为了解决海禁带来的对外贸易困难,明成祖朱棣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A、实施更加严格的海禁政策B、派遣郑和七下西洋C、大力发展农业D、加强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12、清朝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后,面对西北边疆的紧张局势,清朝采取的下列哪一措施是直接强化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理?A、实施“改土归流”政策B、派遣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C、设立伊犁将军D、收复台湾13、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明清时期中国开始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 张居正改革B. 明成祖迁都北京C. 海禁政策实施D. 清初实行“一国两制”1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在明清时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海外贸易?A. 郑成功B. 宁文正C. 李光地D. 唐顺之15、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主要表现在:A. 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B. 手工业作坊中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C. 海外贸易的大幅增长D. 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控制16、清朝乾隆年间,为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A. 设置将军、办事大臣等职官B. 建立驻藏大臣制度C. 推行改土归流政策D. 实施海禁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三大挑战,并说明这些挑战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1.[2023·山西阳泉高三三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由农村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经营,在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坐收地租。
佃农可以把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出卖、转顶以及传给子孙后代,地主也不再干预佃农的生产行为。
这种现象( )A.冲击了原有的生产关系B.固化了农村的阶级结构C.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D.减轻了农民的封建负担2.[2023·湖南郴州高三模拟预测]顾炎武在书信中指出:“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
”其言论( )A.抨击了士人空谈义理的学风B.渗透了儒家民本主义的理念C.意在赓续孔子儒学主流思想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3.[2023·四川内江高三模拟预测]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及一些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其多种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其形成反映了当时( ) A.君主专制强化B.文化隔阂消除C.意识形态宽松D.民族交融加强4.[2023·浙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
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原始材料“气”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
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B.格物精神促进技术探究C.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宋明理学制约科学发展5.[2023·广东惠州高三期末]清军机处设立后,皇帝的命令,凡涉及“诰诫巨工、指挥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等机密事项,不通过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密封,交兵部捷报处直接寄给接受命令的官员个人。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
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
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2.顾炎武在评价东汉制度时指出:“汉人有以郡守之尊称为本朝者……亦谓之郡朝。
”《后汉书》亦记载有人威胁郡民戴就诬告其郡守,戴就反驳道:“奈何令臣谤君,子证其父!”上述观念在当时( )A.受到选官制度影响B.导致军阀割据形成C.动摇儒学独尊地位D.成为社会主流认识3.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
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
据此分析,“贡回市茶”有利于( )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4.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
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
这一现象表明(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5.黄宗羲强调“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批评那些不读书的心学家和读死书的理学家“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
同时,他认为“致良知”的“致字即是行字”,“致良知”便成了“行良知”。
由此可见,黄宗羲( )A.强调读书目的是探究万物B.否定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C.注重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D.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意识6.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人教统编版(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测试1.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说明内阁参与决策,有决定权C.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D.反映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2.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
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3.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
这表明明朝内阁A.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B.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D.适应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需要4.明代仁宗、宣宗到英宗正统前期,内阁的主要工作从“参预机务”转变为“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内阁已开始给人以“偃然汉、唐宰辅”的印象。
这一时期,明代内阁( )A.监督六部行政事务B.直接管理地方政务C.独立处理行政事务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5.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6.《檐曝杂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一现象主要是清代()A.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C.提高办事效率的必然选择D.弥补废除丞相的弊端7.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A级——合格考专项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明太祖废宰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
因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起到辅佐皇权的宰相的替代机构。
为此,明太祖设置了( )A.内阁B.殿阁高校士C.六部D.中书省解析:选B 依据材料“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起到辅佐皇权的宰相的替代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宰相后,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其侍从顾问,故选B项;内阁是明成祖在位时设置的,解除A项;六部是沿袭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不是明太祖时才有,解除C项;中书省被明太祖废除了,解除D项。
2.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A.派鉴真东渡日本B.派郑胜利驱除荷夷C.派张骞通西域D.派郑和出访西洋解析:选D 此题考查历史事务的时间概念,郑和出访西洋在明朝前期,故选D项;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解除A项;郑胜利收复台湾是在清初,解除B项;张骞通西域是在汉朝,解除C项。
3.下文是一首明代军歌,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岳飞B.文天祥C.郑胜利D.戚继光解析:选D 据材料信息“明代军歌”“杀尽倭奴”可知,与该军歌相关的历史人物是戚继光,故选D项;岳飞是南宋人,抗击金军入侵,解除A项;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解除B项;郑胜利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1662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解除C项。
4.中国古代历朝政府特别重视东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下列选项中为明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B.渤海都督府C.安东都督府D.奴儿干都司解析:选D 明朝在东北设置的管理机构是奴儿干都司,故选D项;黑水都督府是唐朝设在东北边疆的行政机构,解除A项;渤海都督府也是唐朝时设立的,解除B项;安东都督府是唐朝建立的管理高句丽故地的机构,解除C项。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君主专制C.改革中枢机构D.借鉴历代经验2.(2023云南昆明高一月考)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
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由来:“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职能: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地位: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A.秦朝丞相B.汉朝尚书令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3.(2023山东威海高一月考)《明实录》记载:“(永乐十三年十一月庚子)行在礼部尚书吕震奏,麻林国(位于今肯尼亚)进麒麟将至。
”该则材料可以佐证( )A.张骞出使西域B.遣唐使来华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4.汉代开始直至元朝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2.0时代的开端。
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明朝对外政策开明C.航海技术的进步D.商品经济的发展5.(2023四川凉山高一月考)下图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
据此推断,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 )A.防御倭寇骚扰B.封锁日本经济C.限制海外贸易D.打击走私活动6.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在藏族地区设置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这些机构的设置( )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7.一位日本学者认为:(雍正帝)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单选题1.乾隆年间各地陆续出现一系列“叫魂”案件,从浙江始发波及全国。
乾隆因发现其中有偷剪别人头发的作案手段,“叫魂”案随即被定性为“反叛”,要求严查重判,造成社会上人心惶惶。
军机大臣们老成持重,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一面重视和查办,一面刻意把矛盾的案情信息大量送乾隆审阅,十个月后,乾隆不得不低调叫停追查该类案件。
据此可推知( )A.军机处利用职权可以轻易干预司法审判B.军机处具有对皇权的东方式柔性约束力C.乾隆年间民间反清组织仍有很强的势力D.清代中期皇帝不满官僚系统的行政效率2.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良玉是明朝著名女将,自幼深受“执干戈以卫社稷”庭训的影响,承袭石柱宣抚使后,重视家规建设,要求子孙做到“崇祖德,守邱墓;重家塾,敦人伦;守恒业,正心术;端风俗,示激劝”。
秦氏家规教育出了满门忠烈,秦良玉一家兄弟子侄前后七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这反映古代家训( )A.有效实现民众教化B.有效加强君主专制C.扩大社会统治基础D.理学核心渗透其中3.明中后期,地主、文人、士子经商的现象日渐增多,他们儒贾兼业,并不以经商而降低身份……而一般的商人们,也常常凭借资财科举捐纳,跻身于官僚行列。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科举制度弊端日益严重C.抑商观念受到现实冲击D.商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4.“这个紧凑的小班子能迅速作出决定、提供快捷咨询且高度保密。
由于效率卓著,它在战事结束后仍保存下来……”。
据此判断,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尚书台 B.政事堂 C.枢密院 D.军机处5.据明代官方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十二月,龙潭、忠峒、容美等土司“各遣人贡马,贺明年正旦”。
正统六年(1441)四月,由于忠峒安抚司等土司未能在上年的圣节、冬至及当年的正旦向朝廷朝贡,招致朝廷“俱合问罪”。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A卷基础夯实1.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
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A.废除宰相B.设立殿阁大学士C.设立南书房D.设立军机处2.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
于是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这一变化表明()A.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却不能让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主要因为( )A.郑和不能航行到达美洲B.郑和不能航行到达欧洲C.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D.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加强海外贸易4.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说道,海滨一带大都是盐碱地.农民生活贫困,“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势不肯搏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集体抢劫),其久潜踪于外者.既触纲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5.朝贡贸易亦称“随贡贸易”“贡舶贸易”。
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 )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6.下表为不同史籍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7.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规定军机大臣须每天日夜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
当天必须处理完毕每天由下面送达的奏章。
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完善了中枢机构B.加强了中央集权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了丞相权力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主要意义是( )A.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的边防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C.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理9.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B.中俄雅克萨之战C.中俄《瑷珲条约》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10.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和佛教事务,元世祖尊奉喇嘛教首领为帝师;明朝对藏区制定了“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清朝通过扶持黄教,设立驻藏办事大臣来管理藏区事务。
统编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胡惟庸之事,对沿袭近两千年的传统君主专制政治架构的核心部位作出重大修改。
这里的“修改”是指A.恢复三省制B.废行省设三司C.废除宰相制D.确立内阁制2.明初,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政治地位上升,说明了()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B.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C.文臣地位得以大幅提高D.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3.钱穆先生指出明代是中国政治之再建(之前蒙古人的少数民族政治),然而恶化了。
恶化的主因是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丞相、权分六部C.废除行省,设三司D.设立内阁分割相权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
据此,下列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郑和航海活动遍布欧亚沿海B.明太祖遣郑和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为追求经济效益5.严嵩、张居正两人,一个谋私,一个为国,都是名为内阁首辅而实为宰相。
这两人一个为了迎合皇帝,一个为了国家利益,都以不惜得罪整个文官阶层为代价,最后的下场都极惨,都落得一个声败名裂、家产被抄、子孙受罪的结局。
这说明明朝的文人阶层A.刚烈正直不畏权贵B.形成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C.以制衡内阁为己任D.有效地制约了朝臣的专权6.有史料记载:“(皇帝)特赐一金瓶……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入瓶中,……在释迦牟尼像前掣签认定。
”这段记载反映的是清朝A.拓展西北部的疆域B.加强对西藏的管理C.与俄罗斯划定边界D.派郑成功收复台湾7.《尼布楚条约》签订,是在以下哪一皇帝执政时期A.康熙B.雍正C.乾隆D.道光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
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1.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鞑靼、瓦剌,但他们的军队多次南下,瓦剌甚至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威逼北京。
明朝后期,明王朝与鞑靼首领俺答汗订立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2.军机处的印信收藏在皇宫,用时由军机处的军机副职章京到内奏事太监处“请印”,用完即刻送回。
这最能说明( )A.军机处处在皇权严格控制之下B.司礼监的太监把持朝廷大权C.军机章京对军机大臣形成制约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3.下表是清朝人口与耕地变化情况表,该表表明清朝( )年份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人)1650年 1.0~1.5 6.00 6.00~4.001750年 2.00~2.50 9.00 4.50~3.601850年 4.10 12.10 2.95A.南北人口结构趋向平衡B.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受到破坏C.国家赋税收入日趋减少D.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
到明朝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50种1种5种11种2种12种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和逻辑学生理学炮战技术艺术5种1种6种3种2种若干种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6.下图是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题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1.明成祖规定:“分封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藩王不得私自与朝官见面,未经宣召不得入京。
”这些规定( )A.鉴于元代灭亡的教训 B.重建规范的分封制度C.旨在巩固中央的统治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2.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的主题应是( )措施目的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皇帝独揽大权设内阁协助皇帝决策设特务机构严密控制臣民、法外行事…………A. 明太祖加强皇权 B.明朝的君相关系C.明成祖加强皇权 D.明朝的皇权强化3.明初,政府在西北边境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藏马;在北部边境设互市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人的毛皮、牛马、木材。
明末,女真族兴起,明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市场,交换女真族人参、马匹、东珠、貂皮。
这表明明朝( )A.民族交流以公平互利为原则 B.对外贸易与边防密切相关C.通过互市贸易维护边疆稳定 D.在边境弃用重农抑商政策4.永乐年间,明成祖设立奴儿干都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
明政府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驻藏大臣C.枢密院 D.行都指挥使司6.1629年,马懋才上书崇祯皇帝,陕西自然灾害后,“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地方官员“严为催科(严征苛捐杂税)”,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转相逃,则转相为盗”。
这一材料反映明末( )A.天灾人祸交织 B.土地兼并严重C.边防危机四起 D.君主不理政事7.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如下表所示。
机构职能主要表现理藩院管理对汉族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这说明清朝( )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构建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对边疆地区控制十分严格8.清政府鉴于边疆地区与中原之间、边疆各地区之间历史文化传统均有较大差异,因此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朱元璋规定,自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起,内臣(宦官)需要凭铜符方可出皇城。
这一举措体现的本质是A.创新地方管理模式B.制约内阁首辅权力C.加强封建君主专制D.增加军机大臣职权2.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留都南京仍保留了六部、都察院、五府等官僚体系,并设南直隶管辖南京周边14个府、州,而北京作为首都,总揽一切政事并加强对北方边境进行军事防御。
明朝“两京制”的形成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B.缓和了统治者内部矛盾C.降低了集权统治的成本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发展3.有学者在评论明朝内阁时说,它“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机构的官员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这说明内阁A.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享有决策权B.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露而设C.其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D.是一个非正式的但职权清晰的机构4.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
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汉朝的中朝B.唐朝的中书省C.唐朝的门下省D.明朝的内阁5.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6.清朝入关之前,中央机关无内阁之设。
入关之后,开始设立内阁并成为定制,但地位愈来愈低。
雍正年间,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
这表明A.汉族制度先进性被否定B.内阁行政权力逐步减弱C.皇权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清朝政治统治日益腐朽7.清朝前期对新疆的经略治理规模和深度皆远胜于此前中原历代中央王朝,其措施包括兵屯戍边、派遣移民入疆、设立官营商铺、兴办各种文化教育事业。
新疆经济、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
据此可知清初A.清朝廷认为陆防重于海防B.开发治理新疆符合民心民愿C.中原文明对新疆有效辐射D.新疆发达程度远胜前朝内地8.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
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
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A.修筑驰道,巩固统一B.挥师入关,入主中原C.抗击沙俄,维护主权D.设台湾省,加强控制9.清代开放海禁后,白银大量流入及铜钱供给的相应增加,导致物价缓慢上涨。
清人汪辉祖记载乾隆五十九年浙江物价:“夏间米一斗钱三百三四十文。
往时米价至(一斗)一百五六十文即有饿殍,今米常贵,而人尚乐生。
盖往时专贵在米,今则鱼、虾、蔬、果,无一不贵,故小贩、村农俱可以糊口。
”这表明当时A.政府开放海禁有益民生B.农民实际负担不断加重C.海外贸易妨碍农民生活D.政府减轻对百姓的剥削10.如表为清初统治者采取的部分举措。
其共同目的是A.延续汉族传统文化B.笼络汉族人心C.弘扬中国传统典章制度D.表达民族认同的意识11.明清之际,王夫之指出:“天地之间有土而人生其上,因资以养焉。
有其力者治其地。
故改姓授命而民自有其恒畴,不待王者之授之。
”该主张意在A.减轻民众负担B.批判君主特权C.倡导土地国有D.发展商品经济12.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贩运商业的发展,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推进商业贸易与物质流通的过程中,出现了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习俗等沟通障碍,以及商业地方保护主义的排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A.政府严格管制贩运贸易B.全国性商贸城市得以发展C.“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D.新型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13.如表列举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
表明他们的思想A.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C.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D.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14.有学者称:“明代中叶以后,士大夫不再专擅学术与文化活动,于是明代后半期的文学、戏剧、艺术诸方面,也出现了浪漫精神的风气。
”下列作品能为之证明的有①《水浒传》②《西游记》③《感天动地窦娥冤》④《红梅记》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
”下列结论与材料不符的是A.手工业的发展仍受到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的限制B.国内市场的扩大C.商品经济的活跃促进了各地区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D.区域间长途贸易得到发展16.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耕地面积逐步较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17.隆庆年间(1567—1572),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情,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
由此可以看出A.明廷严格执行海禁政策B.明廷一度实行开禁政策C.明朝商业繁荣D.明朝对外贸易发达18.明清时期,面对传染病流行朝廷会减免税粮赋役、发帑赈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救灾防灾成为社会共识B.疫情有助于消解阶级对立C.儒家思想影响国民行为D.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19.明初以前,向朝廷进贡的茶是将采摘的茶叶制成茶饼,后来改为进贡茶芽。
江西的茶农精心研究,制出了如铅山县河口镇的“河红”,婺源县的“婺绿”、义宁州的“宁红”等名茶,使江西茶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
材料说明了明初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茶业繁荣B.江西制茶技术进步C.制茶业出现生产关系的变革D.江西是制茶业中心20.明朝初期,内阁大学士只是侍从顾问之臣,只有“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的职权,但“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说明明朝内阁A.政治效能的不断提高B.成为法定的中枢权力机构C.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D.对皇权具有显著制约作用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材料二(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1)依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22.康熙帝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但也注重西学。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
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
……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王胜军《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材料二康熙帝作为统治者,有必要处理好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但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传统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康熙帝西学观的影响甚大,决定了康熙帝对待西学的态度,决定了康熙帝虽然心仪西学,但从统治出发,就不能像彼得大帝一样,全面推行西学并变革社会。
康熙帝把西学局限于实用的西学观是传统的实用理性和儒家正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制和阻碍了西学的传播和发展。
——阎大伟《论康熙帝的西学观》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清王朝迫切需要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为此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帝的西学观。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
”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
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材料二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材料三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建立的。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
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
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四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
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1912—1919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
(2)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
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3)结合所学,从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材料三、四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元时期,北自朝鲜、日本,南至爪哇和苏门答腊,东起香料群岛,西至阿拉伯和东非,都有中国民间商船的频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