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50道选择题达标测试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50道选择题达标测试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50道选择题强化训练达标测试及答案1.清朝前期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C.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2.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现象。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行业(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纺织业 D.冶铸业3.史书记载:清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集于燕”。

这说明“燕”( )A.商品经济活跃B.农业生产发展C.手工业发达D.百姓富裕4.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A.汉口B.苏州C.江宁D.北京5.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县( 今山东宁津县 )大柳镇的统泰升记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100多人。

江宁( 今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广州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

这充分表明(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6.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蒙古,直达俄境西伯利亚、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国际商道,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

到了清朝,晋商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

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晋商活动范围非常广B.晋商开拓了国外市场C.晋商收益最大的行业是票号D.晋商贸易枢纽是山西和河北7.清朝前期为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 ) A.玉米、甘薯 B.玉米、水稻 C.小麦、水稻 D.棉花、茶叶8.清朝前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其主要原因是( )A.手工工场的出现B.耕地面积的扩大C.回族的形成D.越南占城稻的传入9.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 D )A.水陆交通发达 B.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C.出现大型的商帮 D.出现“交子”10.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晋商与徽商B.徽商与浙商C.苏商与鲁商D.鲁商与晋商11.苏州城阊门( 西门 )外之南濠黄家港,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 门户、人家 )且千,鳞次栉比”。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疆域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疆域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

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D.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2.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

顾炎武()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最早设立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新疆行省4.如图机构管辖的范围包括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

下列事件发生于该机构所管辖地域的是()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文成公主和亲C.册封“达赖喇嘛”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5.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

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C.以政治目的为主D.以经济目的为主6.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很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权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士或太监行使了。

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 “(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B.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C. “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

此诚内阁职业也”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7.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左宗棠收复新疆8.“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时练习(pdf,含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时练习(pdf,含解析)
材料三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 1635 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 年,改国号为清,为下阶段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二,说出努尔哈赤的功绩。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 处。
D.李自成
5.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是在起义军( )
A.进入西安时 B.进入中原后
C.进入成都时 D.进入北京时
6.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的时间是( )
A.1628 年
B.1643 年
C.1644 年 D.1645 年
7.下列有关李自成起义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起义军进入中原地区 ②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 ③起义军占领西安 ④起义军进攻北京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8.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 20 年,明朝
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食物
短缺。”该观点是( )
A.正确的
B.不完全正确的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12.下列朝代、建立时间及其建立者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秦朝——公元前 221 年——刘邦 B.西晋——317 年——司马睿
C.南宋——960 年——赵构
D.清朝——1636 年——皇太极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神宗在位 48 年,竟然有 20 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山东济宁期末]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

这一思潮( )A.旨在推翻封建制度B.引发了社会的变革C.具有民主启蒙色彩D.摆脱了儒学的束缚2.[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6月测试]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B.农民已摆脱人身依附关系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3.[2022·山东青岛胶州实验中学质测]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国运往荷兰的瓷器为28641件,而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则达69057件。

这一变化表明当时中国( )A.瓷器成为新兴外贸品B.民间制瓷工场规模扩大C.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D.政府废止了“海禁”政策4.[2022·山东青岛黄岛区期末]清代前期钱铺银号已经比较普遍地开展了存、放款业务,但钱铺银号在实际放款中,利率并不统一,关系交好与否、借贷形式、种类差别均影响利率高低。

这说明( )A.民间资本促使政府职能转变B.钱铺已经转变为近代银行业C.借贷交易秩序亟须规范D.商业资本借贷发展迅速5.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6.[2022·青岛黄岛区期中]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

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材料“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反映的是废除丞相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下边是《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依据辞条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A. 礼部B. 中书省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C【解析】根据“明朝始设”“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阁臣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故C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礼部是六部之一,A不符合题意,排除;晋朝以后出现中书省,不符合“明朝始设”,排除B;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不符合“明朝始设”,排除D。

选择题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的部分笔记。

其学习的内容是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郑成功收复台湾D. 雅克萨之战【答案】B【解析】该学习笔记的关键信息包括:时间、日本武士、东南沿海、台州大捷、倭患等,可以确认此事跟倭寇侵扰中国和戚继光抗倭相关。

故答案为B项。

A项,郑和下西洋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等,排除;C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荷兰、抗清等,排除;D项,雅克萨之战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俄罗斯、康熙帝、黑龙江等,排除。

选择题1553年,一队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澳(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其上岸。

1557年,该国商人擅自营建房屋居住,设置官吏管理。

侵入中国澳门地区的是A. 荷兰B. 葡萄牙C. 西班牙D. 沙皇俄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活动。

葡萄牙人借口晾晒被海水打湿的货物,贿赂广东香山县的地方官,获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所述现象,能够表明清朝中期( ) 时间现象 嘉庆二年(1797年)靠捐纳来弥补财政,官场上充斥着以钱买官之人,仕途拥塞不堪 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廷健锐营、火器营进行考核,27 000名士兵中,被列为头等的仅有60名 嘉庆十八年(1813年) 京畿和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地区爆发了天理教起义C .阶级矛盾的激化D .中央集权的削弱 2.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

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 .官营手工业B .私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资本主义萌芽3.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

他们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

这种创作表明( )A .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B .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 .商人社会地位有极大提升4.明武宗时,杨廷和曾到某机构任职。

该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据此判断,杨廷和所任职位应是( )A.御史大夫B.尚书C.宰相D.内阁大学士5.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6.清末御史张瑞荫认为:“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这说明()A.军机处成为清朝最有权力的机构B.军机处成为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C.张瑞荫反对军机处的设置D.军机处的运行会阻碍立宪运动7.文字狱自古就有,但在清朝登峰造极,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而康雍乾时期尤为恶劣。

2021 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练习题(含答案)

2021 高考历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练习题(含答案)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四川攀枝花模拟]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巡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

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渡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

由此可知,明代()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2.《皇朝掌故汇编》记载:“雍正元年,世宗御乾清宫西暖阁,召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入,面谕:建储,亲书名,密封藏于匣内,置乾清宫世祖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这一现象说明了()A.乾清宫是紫禁城政治活动的中心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乾清宫是雍正帝处理政务的地方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3()A.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4.[2021·广东惠州高三6月模拟]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例》等,因俗而治。

这些法规()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B.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意识D.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5.[2021·安徽淮北模拟]下表为《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

这反映出明朝()A.商业政策发生倾斜C.对外贸易受到重视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6.[2021·华中师大附中测评]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

其中所陈,穷极水陆。

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C.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7.[2021·新疆模拟]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时,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相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或调整都服从于皇权。不同: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解析】(1)由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等关键信息可知,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由材料“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等关键信息可知,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皇帝总揽大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8.D
【解析】黄宗羲依据内阁仅做“批答”认为,内阁成员是“宫奴”。这反映出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故选D项。黄宗義不是肯定而是批判内阁制度,内阁成员不可参与中央决策,而且内阁提高行政效率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ABC三项。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他们的不同做法。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两个时期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答案】(1)看法与做法: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测试: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2.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在何时排印面世()C.顺治时期D.康熙时期3.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

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这部书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4.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在阅读连环画中度过的。

下面搭配错误..的是()5.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融合的剧种有()①徽调②评剧③汉调④豫剧⑤昆曲⑥秦腔⑦京调A.①③⑤⑥⑦B.②④⑤⑥⑦C.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⑦6.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迨长生还四川,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

”材料反映的是()A.清兵入关B.军机处的设立C.八股取士D.徽班进京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图1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

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2)你知道图2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吗?它出自哪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3)图3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命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小诗材料二某古典名著中有这么一段对话:佛祖……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

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A.日本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英国侵略者D.葡萄牙侵略者3.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A.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B.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C.不足960万平方公里D.包括朝鲜半岛5.如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中书省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A.选拔廉洁官吏B.阻碍文化发展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D.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8.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9.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A.唐太宗B.元世祖C.明成祖D.明太祖10. 如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

这一“远航活动”是指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11. 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卷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卷

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卷基础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下图印章叙述正确的有①图片是锦衣卫的印章②它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③它的出现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④直接对丞相负责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A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明朝已经废除了丞相。

2.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2.D 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

A、B、C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

根据材料理解,正确答案为D。

3.“读书人,最不济,背时丈,烂如泥。

……三句玻题,两句承题……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明朝八股取士 B.清朝文字狱C.秦朝焚书坑儒 D.西汉察举制3.A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答卷的文体有着严格的规定,内容从四书五经中选取,故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

4.明朝中叶时“民当农时,方将举趾,朝为轿夫矣,日中为扛夫矣,暮为灯夫矣。

三夫之候劳而未止,而又为纤夫矣——如此民奔走之不暇,何暇耕乎?”为改变此现象,政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为A.两税法B.募役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4.C 材料的有效信息为明朝中叶“民当轿夫打夫灯夫纤夫”说明农民负担的各种杂税多,为改变名目繁多的徭役杂税实行一条鞭法。

5.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

这一现象说明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商品经济发展C.八股取士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5.B 题意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商人地位提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巩固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巩固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选择题1.造成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诗中感叹“万马齐喑”的原因是A.八股取士 B.文字狱C.军机处设立 D.厂卫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清朝社会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万马齐喑”的局面,是由于清朝制造“文字狱”,虽然对君主集权的有强化,起到巩固清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2.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①明太祖废除丞相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①②③所述均属于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武帝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3.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①西周的分封制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加强君权的相关知识,明朝废除丞相,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③④符合这两个特征,西周的分封制不是封建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受到法律的制约,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4.刘军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试卷(附解析)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试卷(附解析)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Ⅰ(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学习明清历史后,某同学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行总结。

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是()A.分裂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交往C.繁荣开放并存D.繁盛危机前夜【答案】D【考点】满洲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注意归纳和把握。

【解答】明清时期,封建经济持续增长,一度繁荣;但随着封建制度越来越腐朽,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出现,中国面临民族危机。

故选D。

2. 如果要追寻民族英雄戚继光进行抗倭斗争的踪迹,我们可到下列哪些省份考察()①浙江②福建③山东④广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考点】戚继光抗倭【解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

【解答】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威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威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故选C。

3. 汤显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的代表作品是()A.《牡丹亭》B.《长生殿》C.《桃花扇》D.《红楼梦》【答案】A【考点】明朝的文学艺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汤显祖的代表作品。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解答】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故选A。

4.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样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激之民不获宁息。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非选择题1.(2020·北京高考)“十三行”材料一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

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

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

“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

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

“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

“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

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

”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

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

”《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

[答案]广州“十三行”是“海禁”政策的产物,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但随着五口通商,“海禁”政策被打破,“十三行”失去了其政府控制下的优势,逐步衰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本题是一道评述题,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就“十三行”所产生的历史背景、起到的作用、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特别是涉及中国近代其衰落的主要原因进行评述。

结合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南京条约》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选择题1.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

这一变化(B)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推动了江浙自然经济解体[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是天下粮仓,但到了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出现了棉桑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粮食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由湖广地区供应,于是促进了长江中下游之间跨区域粮食贸易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宋代到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而农业生产结构性变迁不一定引起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故A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由宋到清南北漕运经济格局未曾改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D项错误。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期末过关检测试题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期末过关检测试题

期末复习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跳而……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2.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这反映了明初()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3.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4.“(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

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5.“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6.“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7.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

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A.开通丝绸之路 B.七下西洋 C.六次东渡日本 D.西游天竺取经8.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卷4 第三单元(含答案解析)-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总复习测试

卷4  第三单元(含答案解析)-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总复习测试

2020-2021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总复习测试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5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据《明太祖实录》载,明太祖要求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效率B.造福子孙C.加强皇权D.限制大臣2.《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3.明朝洪武初年(1393年),当时全国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亿四千万左右。

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

其重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C.明清社会安定毫无动乱D.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4.关于明朝对外交往与冲突的史实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葡萄牙在明朝时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倭患5.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和建筑。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而成的B.《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6.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它们取材于( )A.《三国志通俗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7.下列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A.推动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发生B.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C.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8.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信中说道:“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宋元明清测试题 上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宋元明清测试题  上科版必修1

《中国古代史》宋元——明清(新课)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2.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某某,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3.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4.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5.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6.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

”其具体做法是:()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C.“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8.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海禁B.抑商、海禁C.重农、限制造船业发展技术D.税收沉重、鼓励发展海外贸易9.对于春秋时期吴国的灭亡历史上有这样的评价:“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七年级历史下(部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七年级历史下(部编)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14-17课;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分)1.比较学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元、明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曾修筑长城C.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D.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2.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与“1368年”“朱元璋称帝”“应天府”这些关键词相对应的史实是A.北宋的建立B.元朝的建立C.明朝的建立D.清朝的建立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A.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皇帝个人的爱好C.国家统一的需要D.权利相互制约的需要4.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散,强化皇权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5.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明朝实施这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厂卫制度B.推行重文轻武C.为国选拔人才D.巩固君主专制的制度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访问当地首领,同当地居民开展贸易。

船队回国时,很多国家派使者随行。

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A.强化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C.增加了明朝的财政负担D.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7.“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

该历史事件指A.黄巢起义B.鉴真东渡日本C.郑和下西洋D.葡萄牙占据澳门8.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

《明清中国疆域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明清中国疆域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

“圣谕”的内容也由明初的六条扩展到清代的十六条并有详细的解读。

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A.重视基层治理B.弘扬程朱理学C.注重民族团结D.破坏乡村自治2.明代选妃制度非常特殊,太祖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女子,“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

”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大臣勾结宗室B.保证皇族血统纯洁C.打破血缘贵族政治D.扩大王朝统治基础3.王夫之认为,并不存在包容“气”(物质)的虚空,而是虚空本身即是“气”的一部分,一切不过是“气”显隐状态的区别,一物之生是“气聚”,一物之亡是“气散”。

王夫之这一思想A.继承了朱熹的世界观B.是新生产关系在思想领域的反映C.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D.体现了人类的理性追求4.《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恢复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废除君主D.反对王位世袭5.乾隆年间,清政府以英商不遵守中国法律为由,下令沿海只准广州一口与外国通商,同时还颁布了——系列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这说明当时A.海禁的主因是维护司法独立B.西方在经济上开始侵略中国C.中国进入严厉闭关锁国时期D.英国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6.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贩运商业的发展,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推进商业贸易与物质流通的过程中,出现了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习俗等沟通障碍,以及商业地方保护主义的排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A.政府严格管制贩运贸易B.全国性商贸城市得以发展C.“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D.新型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7.宋元时期,福建曾是对外贸易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明代“自海禁严而闽贫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测试题
时间:60分钟分数: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0.5分,共计10分。


1、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于
A沙俄侵略者B英国殖民者C日本倭寇D荷兰殖民者
2、戚继光抗倭主要在哪些省份?
A江苏、山东、浙江B江苏、浙江、福建
C山东、福建、广东D浙江、福建、广东
3、军机处设立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4、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是在那个皇帝在位时期?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5、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皇帝是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6、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是
A顺治帝B康熙帝C乾隆帝D雍正帝
7、从明朝初期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A专制统治日益衰弱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建立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D皇权日益加强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684年清政府就设置了台湾府,当时台湾府隶属于
A 江苏省B浙江省C福建省D广东省
9、郭沫若同志有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对联中的一代英雄指的是:
A岳飞B戚继光C渥巴锡D郑成功
10、下列人物中不是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A郑成功B岳飞C渥巴锡D戚继光
11、元朝和清朝前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其中在那一个方面有所不同?
A实行行省制度管理地方B对西藏进行有效管理
C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台湾D抗击西方殖民者侵略取得胜利
12、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郑成功包围赤嵌楼②清朝设置台湾府
③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国澳门④清军进入台湾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13、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贸易后来又关其他港口,
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宁波D南京
14、明朝时期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上放映的是A封建的生产关系B奴隶制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5、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资治通鉴》
16、下列著作中属于医学类一组的是:
①《伤寒杂病论》②《齐民要术》③《本草纲目》④《天工开物》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7、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的小说是:
A《牡丹亭》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
1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19、下列作品根据文学主流先后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窦娥冤》②《望庐山瀑布》③《念奴娇赤壁怀古》④《红楼梦》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
20、《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书中唐僧历尽艰辛去的“西天”是指:A天竺B日本C新罗D波斯
明清时期测试题
1、从1405年开始,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显示中国的富强。

材料二: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

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区?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5)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其中为他提供技术支持的是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网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1)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
(2)清政府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政策?
(3)结合材料说明该政策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西汉、明朝所采取的和此事件目的相同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唐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非常著名的王朝,唐朝曾经以繁荣与开放而著名于世,清朝以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而闻名。

(6分)
请回答:
(1)唐朝和清朝各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2)经过对比与分析,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清朝的对外政策?
(3)唐清两朝的对外政策的施行及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4、清朝各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其实就是清政府加强对西藏、新疆、北方(蒙古)、东北地区和台湾进行管理的过程。

试简述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