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精神与党校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精神与党校教育
作者:宫正
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年第4期
宫正
实事求是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赋予了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1941年5
月19日,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提出学习马列主义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
是我们去研究。”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肃
清了教条主义对党的影响,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
团结。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思想路线的内容,即“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可见,实事求是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实事求是与中央党校有着密切的联系。1941年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给中央党校题写了
“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党校一开始定名为“中共
中央高级党校”。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办的刊物就叫《实事求是》,这是继承发扬中央党校实事
求是的优良传统的象征。“文革”结束以后,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党中央任命胡耀邦为副校长,主持工作。胡耀邦同志要求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挂在礼堂,这是基于党的正反两方面
历史经验而做出的深刻总结。后来,这四个大字被铭刻在大礼堂南侧的石碑上,从此成为中央
党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从理论上看,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对党的事业意义重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
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从思想建设上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进行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党
性修养的重要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从根本上说,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就是要做到:既反对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不断开辟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
作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习仲勋同志曾指出:“我们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
最大的党性。”当前,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三严三实”
精神,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因此,在党校教育中,必须把坚持实事求是精神作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基本目标,无
论是专题教育、现场教学,还是学员课堂讨论都应融人实事求是精神的基本原则,要通过马列
主义、党章、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教学内容,促使实事求是精神在学员中“入耳、人脑、人心”。党校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提升学员的理论修养,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提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勇气,而且要注重提高学员的政治修
养和作风修养,树立政治勇气,坚持以求真务实作风解决问题,推动实践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宫正,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周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