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族概念的定义
民族的概念

民族的概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及其祖先共同创找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民族志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同时有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一般来说他是在原始社会解体时而形成的。
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共同体仍在不断的分化、融合、重新组合。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统一的国民族国家,一贯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饭丢民族歧视与压迫。
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与中国这样的社会和足以多民族国家来来说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手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正确的民主政府指引下各民族团结和睦,团结平等,共同发展、从而带来了中华民族兴旺发达、民族富强的景象。
中国多民主与发展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地交错分布,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互相依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地处亚热带东部,太轻阳西岸,四周天然隔阂,内部地理单元体系完整,这种特点鲜明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多民族内向凝聚的特点。
中华大地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国各民族的先民、都是中华大地上的最早居民,他们从远古洪荒时代便繁衍生息玉中华大地上。
共同促成了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进入父系社会后中国的部落联盟打体分为三大集团,及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男发的南蛮集团。
华夏集团包括皇帝、炎帝、……………三苗、伏羲、女娲、欢儿属南蛮集团。
以上三大部落经长期交往中华大地上丰富的古人类化中华话大地上中华大地上具有凝聚力中华大地是人类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具有丰富的凝聚力,中华大地上的丰富的古人类。
中华民族概念界定

中华民族概念界定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中华民族的概念涵盖了中国境内的56 个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中华民族的概念强调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统一,强调了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利益。
它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友爱、互助、和谐的关系,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基础。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是民族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基础 ,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 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或同类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民族成员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同一民族的人往往具有相同或类似的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民族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民族心理素质的形 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民族是具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 之间认同的群体。
民族的形成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的结 果。
民族是维系国家统一、独立的基础,是推动国家向 前发展的动力。
国家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02
01
03
国家为民族提供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促进民族的发展和进 步。 国家为民族提供安全保障,维护民族的权益和尊严。
80%
经济发展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少数民族 的生活水平。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交流与融合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与 合作,增进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缩 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范和打 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促进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动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也在不断 变化。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民族与国 家的关系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 和机遇。
正确处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民族”的定义

2. 最早对中国各族群冠之以“汉族”、“藏族”、“蒙古族”这样的称谓并与境外民族并列的,是黄遵宪,1903年。
3. 关于中文“国族” 一词的提法,最早见于孙中山先生1924年的《民族主义第一讲》,
从最基本的方面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民族”如何定义,即明确我们使用的“民族”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不同的民族群体是根据什么标准相互区别开的?每个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探讨和具体研究时,都必须事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即民族)作一个界定,这是与前人文献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对话的前提条件。二是民族意识的产生和传递,人并非天生而有族群和自己民族身份的意识,那么这种意识是如何获得的?这种意识又如何在代际之间、在人们交往过程中相互传递、延续和变化?三是民族群体之间、各民族的成员之间在交往中的关系,这些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受哪些因素影响?在这些交往中,族群意识如何具有象征性意义并影响个人与群体行为?我们在研究群体关系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分属不同群体的个人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把各个族群内部整体与个体两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和族群之间整体与个体的交叉互动既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分。
斯大林如此强调“共同地域”,也反映了沙皇俄国在短短200年中从一个单一民族的内陆小公国扩张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多民族政治实体这一过程的特点:沙皇俄国的对外移民拓展了俄罗斯的政治疆土,但各主要少数民族仍然居住在各自传统的地域上,其他各民族进入俄罗斯地区的移民数量十分有限。强调“共同地域”对俄罗斯是有利的,对于其他在传统居住地域内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如其他建立加盟共和国的族群)也不没有太大伤害,可以保持政治稳定。同时对于境内的“跨境族群”和小族群如日尔曼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可以通过不承认他们为“民族”而剥夺其争取自治方面的各种权利。而论断“北美利坚人”是一个民族,中国的回族不是一个民族,不过是这种“民族”划分标准应用于其他国家的可笑的延伸3。
民族团结教育总复习资料

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一、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历史渊源(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族源)、地域渊源(地源))2、共同生产方式3、共同语言4、共同文化(它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5、共同风俗习惯(它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6、共同心理认同(它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三、中国的民族识别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相近和就近认同。
第二课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一、民族的形成内在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
外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等。
(如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经济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二)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三)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的民族称为次生形态民族。
其有两种模式:同源异流(如苗族、瑶族的形成)异源同流(如回族的形成)二、民族的发展1、社会的发展决定民族的发展,民族的基本发展阶段: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⑴民族的经济发展(民族的经济发展是民族其他方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⑵民族的政治发展(保障,重要动力、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⑶民族的文化发展(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⑷民族的人口发展(主要指人口数量的发展和人口质量的提高)3、民族的发展模式各民族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常态发展、异态发展和跳跃式发展。
(1)民族的常态发展指民族在没有外部力量的干扰下的正常发展(2)民族的异态发展是指由外部原因所致使民族缓慢发展、停滞发展甚至暂时倒退等类型(3)民族的跳跃式发展是指民族在外部因素的推动下快速向前迈进。
三、民族的消亡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即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后才能实现。
种族民族族群的概念及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种族民族族群的概念及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概念:1、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2、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3、族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种生物所形成的团体。
联系:1、族群是相信共同分享历史、文化和祖先的人群。
2、民族是已被政治疆界化的族群或正在追求政治疆界化的族群。
3、种族是假定族群有生物性基础时的称谓,因此人们常常将种族和族群混为一谈。
区别:区分种族和族群的关键在于文化,即是说前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而后者是文化性的。
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而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
例如,中国的汉族、*** 、朝鲜的朝鲜族,日本的大和族都是黄种人;欧洲的许多民族都是白种人;非洲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黑种人。
而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人种。
3.标志之别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型等体质特征为标志划分的。
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
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在后期融合成新民族。
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 *** 体,也称族团。
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汉族群、朝鲜族群、京族群、蒙古族群、藏族群,氐羌族群,苗瑶族群,突厥族群和女真族群等。
扩展资料19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对于种族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三点:一、种族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发生的人类分类;二、种族和其他人类现象(如行为、文化、智力、道德水平)等有很深的联系,因此也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物质文明丰富与否的区别;三、种族因此是一个有效的科学分类,可以用来解释以及预测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必备!民族总结知识点

【民族的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历史渊源。
主要指族体渊源(族源)、地域渊源(地缘)。
共同地域是形成民族的物质条件之一,对民族的生产方式、语言、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族体渊源=共同族源,具有共同性和同源性。
共同的族源(或族源)是民族精神联系的纽带,是民族内聚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2.共同生产方式。
经济生活、经济上的联系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条件。
3.共同语言。
它是稳定的、表露在外的最明显特征,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4.共同文化。
民族文化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5.共同风俗习惯(区别标志)。
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民族风俗习惯随着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
6.共同心理认同。
共同民族心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对民族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共同民族心理是团结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的精神纽带。
【中国的民族识别】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渊源、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的四个方面。
【民族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多半也是经济原因引起的)等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
这就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有序: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也可称为“次生态民族”。
苗、瑶、錅等民族的形成是“同源异流”的结果。
【民族的发展】民族是在纵向质的提高和横向量地扩展过程中,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全面发展。
民族理论教育知识点

第一单元民族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历史渊源——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和地域渊源①族体渊源即共同族渊,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共同具有氏族、部落等起源的共同性或同源性。
共同族源是民族精神联系的纽带,是民族内聚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地域渊源也可称为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居住的地区。
是形成民族的物质条件。
(2)共同生活方式①含义:民族的共同生产方式主要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②地位: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条件。
(3)共同语言①含义: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
②地位: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
(4)共同文化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内容和形式特点的文化。
②地位: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5)共同风俗习惯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
②地位: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6)共同心理认可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素质。
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②地位: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
3、民族的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
4、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渊源、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四个方面。
中国民族史

民族定义、民族同化、民族融合民族定义:斯大林“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狭义的民族仅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而言,一般又指现代民族,广义的民族一词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民族国家);内有认同,外有界限。
民族同化:同化问题即丧失民族特性,变成另一个民族的问题;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失去自己的民族特征与另一个民族相结合为一体;民族同化有不同途径,主要有强制同化和非强制同化两种。
民族融合:所有民族都失去各自固有的民族特征而熔铸为没有界限的人类整体,所以民族融合就是民族的消亡;民族融合广义上理解,把民族间的融合汇合也包括进去,交融汇聚,分化组合历史现象。
略述中国民族史研究对象、基本内容研究对象: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历史上所有参与了这一进程并发挥作用作出自己贡献的民族群体,既包括今天中国疆域内的民族,又包括不在疆域内的民族内容:中国疆域问题:今天中国疆域范围、中国历代王朝的疆域范围;研究各民族的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族别史、各地区的民族史、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专门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内容。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正义与非正义,主要问题是要弄清楚这个战争是由什么引起的,它是由哪些阶级准备和进行的。
反抗民族压迫;推翻异族统治;自卫性质的反掠夺斗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统一国家的战争。
如何看待民族英雄“民族英雄”与“英雄人物”。
民族英雄,首先是有民族的因素。
只有在民族关系能反映出民族因素来。
单一的民族国家在国内根本就不存在民族关系问题。
反映在民族关系上,能成为英雄的,只能在民族存亡间的斗争中反映出来。
中国各民族共同的英雄:是在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本民族的英雄:即一个民族内部的英雄,是在跟别的民族斗争中或在本民族的内部斗争中成长出现的民族英雄;凡是中国某一个民族的民族英雄,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 概念

中华民族概念
"中华民族" 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通常指的是中国国家中各个不同民族、民族群体、文化和地域的综合体。
这一概念涵盖了中国国内众多的民族和文化,是中国国家和社会的多元性和文化丰富性的象征。
以下是中华民族概念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1.多民族性:中华民族包括汉族(Han)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传统和历史。
汉族是中国最
大的民族,但中国也有许多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回族、维吾
尔族、藏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
2.文化多样性:中华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传统医药、建筑、美食等。
各民族
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这些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相互影响和
融合。
3.地理分布:中华民族分布在中国广袤的地理区域中,涵盖了东
部、西部、南部、北部等各个地区。
不同地区的民族在生活方
式、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4.共同历史:中华民族的不同民族群体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交流、
融合和共同发展。
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将不同民族联系在一
起,形成了中国国家的统一性和凝聚力。
5.共同目标: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是维护国家的和平、稳定、繁
荣,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以实现国家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象征,强调了中国国家的
多元性和文化丰富性。
中华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国内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用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
民族(幼儿园大班课件)

民族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节日的历史和 文化内涵。
民族习俗
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如藏族的献哈达、回族的洗浴节等,以及习俗的 历史和文化意义。
03
民族语言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 一,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文字。
了解不同民族的绘画风格 和特点,如中国画、油画 、版画等。
雕塑艺术
欣赏不同民族的雕塑作品 ,如木雕、石雕、陶艺等 。
艺术欣赏
引导幼儿欣赏民族艺术作 品,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 素养。
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
民族音乐
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如民歌、民乐、戏曲等。
舞蹈艺术
欣赏不同民族的舞蹈作品,如民族 舞、民间舞、芭蕾舞等。
民族传说故事分享与解读
神话传说
分享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神话传 说,解读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民间故事
讲述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 ,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智慧和勇气。
民族英雄传说
分享各民族英雄的传说故事,如岳飞、文天祥等 ,解读他们如何为了民族利益而英勇奋斗。
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与好奇心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的意义
01
02
03
传承文化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有助 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 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促进交流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可以 更好地与不同民族的人进 行交流和沟通。
增强认同感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可以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04
民族艺术与手工艺
民族绘画与雕塑艺术
民族绘画
特点
民族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文化 性、群体性等特点,不同民族在 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也存在 差异。
民族与社会 第二讲 什么是“民族”和“族群”

• 潘光旦先生1936年指出: • “有三个名词是很容易相混的:一是 国家,二是种族,三便是民族。‘国家’ 容易和‘民族’相混,例如西文的Nation 一字,便有人译作国家、民族,或国 族。…… 国家的意义是政治的、法律的、 经济的;种族的意义是生物学的与人类学 的;民族则介乎二者之间” (潘光旦, 1995 : 48)。
问题:
在中文里这两类词汇中的“民族”是否是同一个 概念?是否具有同样的内涵?其含义与西方现代 文献中常用的“族群”这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西方文献中的“民族”(Nation)通常表示政治实 体,“族群”(Ethnic groups)表示文化实体,中 国人目前常说的“民族”一词到底是前者还是后 者?还是根据不同场合或属前者或属后者?根据 中国的历史及现实国情,中国的56个“民族”是 应当被称之为“民族”(Nation)还是应当被称之 为 “族群” (Ethnic groups)?
• 英国学者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 “Nation”(现通常译作“民族”) 是“指居于拥有明确边界的领土上的集 体,此集体隶属于统一的行政机构”, “Nation”(民族)和“Nationalism” (现通译作“民族主义”)“均是现代 国家的特有属性”(吉登斯,1998: 141)。
•
“ 族群”(作为具有一定文化传统 与历史的群体)与“民族”(作为与 固定领土相联系的政治实体)之间并 没有一道鸿沟,在一定的内部和外部 条件下,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演变的。 • 如外蒙古在一定条件下演变成一 个政治实体。北美印第安人各部落曾 是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在一定的条件 下演变成美国的一个族群。
夫,1985:22 , 27, 33)。
“中华民族”
孙中山先生早期把“中国人”称为“一个民族”, 称“中国人的本性是一个勤劳的、和平的、守法的 民族”(孙中山,1904:67)。他后来又提出“合 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 、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 中山,1912),即当时流行的“五族共和”的提法 ,把中国各族群均称之为“族”,合在一起统称为 “民族”。 梁启超在1922年所著“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一 文中多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
古今中外民族的概念

古今中外民族的概念古代民族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古代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族的入侵与征服时,逐渐形成了"民族"的概念。
民族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意为同一血缘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
在中国古代,民族的划分主要基于共同的文化、语言、习俗以及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概念逐渐扩展到抵抗外族侵略的民族自觉上。
古代中国的民族概念在现代有所延续,但有所变化。
在现代,民族不再仅仅指代中国人,而是指代世界各个地方的人们。
这一概念在19世纪兴起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民族主义强调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并鼓励各民族追求自身的利益和独立。
除了中国,世界各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民族主义运动,如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在今天,民族的概念更加广义,它已不再是单纯指代血缘关系,更多地是指代一群人的共享身份、意识和归属感。
民族可以基于共同的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来划分,也可以基于国家、政治、人权等因素来划分。
与古代中国相比,在国外的民族概念往往强调血统和种族之间的联系。
这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民族身份由出生时的血统决定,无法改变。
但是,在现代,这种观点很容易引起歧视和排斥,并逐渐被更为包容和多元化的民族观念取而代之。
现代民族概念更注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多元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概念不仅仅是固守狭隘的自我认同,也包括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具备多种文化背景,民族身份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这种趋势也体现在国际关系中,国家间的交往和合作不再局限于民族身份,而更强调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古代与现代的民族概念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变化。
在古代,民族概念主要基于共同的血缘、文化和地域,而在现代,民族更多地指代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意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个体的选择和多元文化交流成为主要的特点。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4、中国学者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已出现“ 两字;如戎、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已出现“民”和“族”两字;如戎、 狄、蛮、夷等。1400多年前的《南齐书》中出现合 夷等。1400多年前的《南齐书》 多年前的 民族”一词,但不同于今天的民族概念。 称“民族”一词,但不同于今天的民族概念。 1882年王韬在 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使用。 1882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使用。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首次使用了 1899年梁启超在 东籍月旦》 东方民族”一词。 “东方民族”一词。 1903年 梁启超将布伦奇里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1903年,梁启超将布伦奇里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提出了他的民族定义 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这五种力) (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这五种力)
1953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1953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1954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1954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1965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1965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基诺族
珞巴族
谢谢! 谢谢!
斯大林 的民族定义
一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 人们共同体; 人们共同体;二是民族具有四个基 本特征 。
民族的基本特征
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基本特征
是民族的第一特征
共同语言
对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势 是民族形成的空间条件和物质基础
民族民俗概况

谢谢!
什么是中国的民俗?
中国民俗定义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传承于民间世代相 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 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和 意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基础。
中国民俗的主要内容
经济民俗(居住、服饰、饮食、生产、 交通和交易等) 社会民俗(节日、礼仪等) 精神民俗(信仰、迷信、宗教、禁忌 等) 游艺民俗(民间文化娱乐、竞技、杂 技等)
民俗的特点
民俗现象千差万别,但作为人类的社 会现象都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的、集体的现象 (2)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类型的或模式的 (3)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散 布的 (4)具有稳定型和变异性
总结:
不同地区、民族在节日、服饰、饮食、 等,各方面的不同共同组成了中国民 俗。 这些民俗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地民众心 理感情的体现,我们应担尊重各地的 风俗习惯,要入乡随俗、入乡问禁。
中国民族的语言
汉族、回族、满族共同使用汉语。 其余53个民族都有各自语言,分为五大属系。 (1)汉藏语系:29个民族,中南西南 (2)阿尔泰语系:17个民族,东北西北 (3)南亚语系:3个民族 (4)印欧语系:2个民族 (5)南岛语系:1个民族
中国民族的文字
非拼音文字 汉字、音节文字 (如彝yi文) 拼音文字 印度字母变体体系、 阿拉伯字母体系、 回鹘(gu)字母体系、 朝鲜字母体系、阿 拉丁字母体系、斯 拉夫字母体系。
什么是民族?
概念
狭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 上形成的一种具有 共同语言、共同地 域、共同经济生活 以及表现于共同民 族文化特点上的共 同心理素质的稳定 共同体。(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历史的 产物) 广义: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各种人们的共同 体,如原始民族、 古代民族、近代民 族、现代民族。
简述中华民族的概念及其内涵

简述中华民族的概念及其内涵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华民族是泛指以汉族为主体、世居中国领域内并传承中华文化的多民族聚居区域。
恩格斯关于民族的定义

恩格斯关于民族的定义咱们都知道民族这个概念挺复杂又挺有趣的。
恩格斯对于民族有他的定义呢。
那这个定义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更好地理解民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不过这个大家庭可大了,不是那种简单的几个人的小家庭。
这个大家庭里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还有心理素质。
这几个方面就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几个支柱一样,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就说这共同的语言吧。
你想啊,如果一群人在一起,大家都说着不一样的话,你说你的,我讲我的,那交流起来得多困难啊。
就像你和一个外国人,他讲外语,你讲中文,要是没个翻译,那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一个民族的人呢,大家说一样的话,就能把自己的想法、文化、传统什么的,很方便地传递下去。
这语言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把这个民族的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比如说咱们中国人,咱们都说汉语,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虽然可能有方言的差别,但是咱们的文字和基本的语言体系是一样的。
这就让咱们在交流上没有太大的障碍,咱们可以分享从古到今的各种故事、知识,这多好啊。
再说说共同的地域。
这就好比是这个大家庭的房子。
一个民族往往生活在特定的一片土地上。
这片土地给这个民族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也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
就拿蒙古族来说吧,他们长期生活在草原上,那草原的广阔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住蒙古包,他们的文化里就充满了对草原的热爱和对马的敬重。
要是把他们放到海边去,那他们的生活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就不是咱们现在认识的蒙古族了。
经济生活也很重要啊。
这就像是这个大家庭的收入来源和生活方式。
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
有些民族以农耕为主,就像咱们汉族的很多地方,大家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种,种粮食、种蔬菜,靠土地的产出生活。
而有些民族呢,像藏族,他们在高原上,除了农耕,畜牧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经济生活方式影响着民族里的每一个人,从他们吃的穿的到住的,都和这种经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民族理论与政策之

第二节 民族旳科学定义
1、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
斯大林旳民族定义(1923年)
斯大林民族定义旳理论基础 ---马、恩、列有关民族特征旳论述
斯大林民族定义旳客观根据 ---欧洲、俄国民族情况
斯大林民族定义旳现实目旳 ---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民族理论
特点:
1.继承性、发展性 2.科学性、完整性 3.针对性、批判性
宗教”有关。
词义辨析
今日我们对这个词比较精确旳了解是它既包括“民 族”旳含义,也包括“国家”旳含义,而且要求“民族” “国家”是等同旳。这对单一民族旳国家来说,是比很好 了解旳,例如法兰西民族就等同于法兰西国家。正因为 如此,所以该词旳派生词都有国家旳含义。例如 nationality,指旳就是“民族性(国民性)”、“国籍”。
例如:藏族有藏语、彝族有彝语 ……民族语言是民族 共同体内部最主要旳交际工具
蒙古文 藏文 维吾尔文 朝鲜文 哈萨克文
4 共同文化
主要是指构成一种民族旳人们在长久旳社会实 践中发明和发展起来旳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旳文 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旳总和。
一种民族旳文化,是该民族智慧旳结晶,凝聚着该 民族旳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民族精神,构成该民 族旳要素,成为一种民族旳标志,对民族旳进步和社 会旳发展具有主要旳作用。
“我们在台湾不论是称河洛人、称客家人、称外省人,我们全部旳乡亲 旳祖先就是共同来自于今日所在旳土地,黄土高原,我们中原真正就是我们 老祖先发源地,中华文化不是只有那个漂亮旳宫殿,是那一股中华民族炎黄 子孙奋斗不息旳那种精神。所以,我们在这边每一种人都要问,我们旳祖先 是谁?我们旳血统证明,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
农耕经济类型——
平原农耕(汉、满、回等) 绿洲农业(维、回、朝等) 水田集约(壮、侗、布、锡、白、 仫佬等) 山地耕狩(苗、瑶、畲等) 山地耕牧(彝、普米、傈、羌、 纳西等 )
民族的概念和定义

作者: 杨庆镇
出版物刊名: 民族研究
页码: 17-17页
主题词: 民族;渔猎民族;时间顺序;狩猎民族;现代民族;古代民族;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社会发展形态
摘要: <正>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特点的人类社会群体。
按人类进化时间顺序分,有初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
按社会发展形态分,有原始社会民族、奴隶社会民族、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社会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和共产主义社会民族。
按生产方式分,有采集民族、渔猎民族、狩猎民族、农业民族、工业民族。
按种族不同分,有白种人民族、黄种人民族、黑种人民族等。
按地域不同分,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民族概念的定义
民族是指由某个共同文化,共同经历,共同语言,共同宗教,共同习俗和共同
历史背景组成的社会组织。
民族既可以指国家,也可以指跨越国界的社会群体,如华人社区,印度尼西亚国籍社会,加勒比海社会等。
民族是一种社会概念,反映了一个社会群体中共同生存的历史气氛和文化传承。
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建立起了某种社会根据,与其
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民族的历史的多样性,令人对民族自身的概念了解甚少,形成了关于民族概念的误区,促使我们去发掘民族的本质。
按照元素的不同,民族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有两个最主要的基本原则。
一是民族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秩序,关键在于它所构成的一种、共同的历史品牌;二是民族社会是以政治为核心的文化社会。
民族是自然形成的,通过历史融合和发展,形成了古老和多元的历史渊源。
需要指出的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除了个人习惯和活动流动外,跨越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交流也成为促进民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只有了解了民族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文化分歧,从而尊重他们的
差异和文化传统。
尊重民族的文化分歧有助于建立一个爱与和平的社会,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沟通,从而实现社会的融合和繁荣。
总的来说,民族概念涵盖着历史融合、多元文化、永恒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文化,它构筑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渊源,展现出一个爱与和平的社会。
民族传承和发展必须以尊重和理解民族文化、历史、习俗和宗教为基础,以此来推动民族间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