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_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民族常识学考基础知识
第一课民族1.民族含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2.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可。
3.民族形成的条件:①内在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交换的发展。
②外在条件是部落之间的冲突等。
③经济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
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民族。
5.民族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循序发展,最后归于大同。
6.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等。
7.民族的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8.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四个方面。
第二课民族问题1.民族自身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
2.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包括民族利益和民族权利两个方面。
4.民族与阶级的关系: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5.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①自然原因是民族差异(基本原因)。
②社会原因包括阶层阶级的划分、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及相联系的民族及政策等。
6.为什么说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不断得到满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才能不断持续。
第三课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发展)。
4.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四课民族平等政策1.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石):是民族平等2.民族平等政策的的内容:①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③各民族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④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⑤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小学背诵民族知识点总结
小学背诵民族知识点总结一、民族概念民族是指具有共同历史、语言、宗教、风俗、文化传统,集居于一定地域的群体。
民族是一个历史继承的概念,不同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成过程。
世界上有着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二、中国56个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56个不同的民族。
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如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等。
三、汉族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以表意文字代表语音的书写形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佛教等都与汉族密切相关。
四、少数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其独特的语言、服饰、饮食、宗教、节日等文化特色。
例如,藏族的藏文、藏服、藏食、藏戏等都非常有特色。
少数民族的节日也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五、民族团结中国历来倡导民族团结,倡导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中国政府也注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推动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六、马鞍山的民族特色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城市,马鞍山市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市内居住着多个民族,其中以汉族、苗族、壮族为主。
不同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互相包容,共同为城市的发展繁荣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少数民族,苗族、壮族也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服饰、饮食、节日等民族特色,在各自的传统节日,会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七、民族团结的意义民族团结是国家的重要稳定因素,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
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尊重,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同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能够丰富国家的文化底蕴,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八、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政府应根据各民族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也需要加强民族教育,提高各民族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同和归属感。
九、小结民族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世界民族概况
目前,全世界共有65,6亿人口,2000多个民族,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一千人的民族,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南美洲火地岛上的阿拉卡卢夫人和雅马纳人是人数最少的民族。
据1978年统计全世界一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
节日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
分析:宗教在民族形成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准,住进社会和谐,人们对神的信仰,就会使社会风气正,即使有人有坏想法,也会由于舆论的压力和气人的而不敢轻举妄动怕做坏事报应,就不敢去做,会迫使他去做好事。
讨论题:
产生原因:是因为苗族服饰工艺最为精湛,造型独特,发展过程远久,找就留到了外国。倍受人们喜爱。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省份是省。
全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民族的整体数目呈现的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愈益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的数目逐渐,若干个小民族聚合为一些,而大民族的数目在日渐。
五、作业(当堂以书面形式完成)
1、什么是民族?
2、民族有哪些特征?
预习:请借助互联网完成
1、亚洲的多民族国家有哪些?
2、亚洲的单一民族的国家有哪些?
⑤共同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⑥共同心理认同:共同民族心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
四、巩固复习
1、完成下列空白
中国有__个民族,全世界有__亿居民,__多个民族。
一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60多个。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多个。从世界民族统计资料来看,全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增长,民族的整体数目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愈益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的数目逐渐减少,若干个小民族聚合为一些大民族,而大民族的数目在日渐增多。
民族常识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一、教案目标1. 了解民族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特征的人群。
2. 了解我国的主要民族以及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
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的概念和分类a. 民族的定义和特点b. 民族的分类方法:地域划分、语言划分等2. 中国的主要民族a. 汉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b. 壮族: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c. 满族:中国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d. 藏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e. 维吾尔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 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a. 汉族: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 壮族:勇敢、豪放的民族,以广西的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著称c. 满族:多才多艺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服饰和音乐文化d. 藏族:神秘而深沉的民族,以寺庙建筑和唐卡画著称e.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音乐和舞蹈4. 民族团结与多元文化a.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b. 多元文化的优势和意义c. 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5. 课堂活动a. 学习民族服饰和民族乐器的制作b. 听取不同民族的故事和传统歌曲c. 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三、教学方法1.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民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的了解和认同。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检查学生对民族常识的掌握程度。
民族理论教育知识点
第一单元民族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历史渊源——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和地域渊源①族体渊源即共同族渊,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共同具有氏族、部落等起源的共同性或同源性。
共同族源是民族精神联系的纽带,是民族内聚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地域渊源也可称为共同地域,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居住的地区。
是形成民族的物质条件。
(2)共同生活方式①含义:民族的共同生产方式主要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②地位: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形成的物质基础条件。
(3)共同语言①含义: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
②地位: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
(4)共同文化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内容和形式特点的文化。
②地位: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5)共同风俗习惯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
②地位: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6)共同心理认可①含义: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素质。
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②地位: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
3、民族的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
4、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渊源、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四个方面。
民族(幼儿园大班课件)
民族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节日的历史和 文化内涵。
民族习俗
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如藏族的献哈达、回族的洗浴节等,以及习俗的 历史和文化意义。
03
民族语言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 一,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文字。
了解不同民族的绘画风格 和特点,如中国画、油画 、版画等。
雕塑艺术
欣赏不同民族的雕塑作品 ,如木雕、石雕、陶艺等 。
艺术欣赏
引导幼儿欣赏民族艺术作 品,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 素养。
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
民族音乐
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如民歌、民乐、戏曲等。
舞蹈艺术
欣赏不同民族的舞蹈作品,如民族 舞、民间舞、芭蕾舞等。
民族传说故事分享与解读
神话传说
分享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神话传 说,解读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民间故事
讲述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 ,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智慧和勇气。
民族英雄传说
分享各民族英雄的传说故事,如岳飞、文天祥等 ,解读他们如何为了民族利益而英勇奋斗。
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与好奇心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的意义
01
02
03
传承文化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有助 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 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促进交流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可以 更好地与不同民族的人进 行交流和沟通。
增强认同感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可以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04
民族艺术与手工艺
民族绘画与雕塑艺术
民族绘画
特点
民族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文化 性、群体性等特点,不同民族在 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也存在 差异。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 上册(1-12课) 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1-12课) 复习提纲标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政治上册(1-12课)复提纲一、第一课:政治与人生- 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政治的作用:政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政治的目标: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政治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参与民主决策二、第二课:民族、国家与政权- 民族的概念:民族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国家的概念:国家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政权的概念:政权的定义、类型和来源三、第三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坚持改革开放四、第四课:政治制度与政权组织- 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权的组织原则:权利制约、分权制衡和民主集中制五、第五课: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 国家的组织结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职能: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六、第六课:政治生活中的互动- 政治生活的概念:政治生活的定义和内容- 政治参与的方式:选举、参政议政和社会监督- 政治生活的规范:民主法制和良好风尚七、第七课:民主与专政- 民主的概念:民主的定义和形式- 专政的概念:专政的定义和种类-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区别和联系八、第八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九、第九课:宪法与法律- 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定义和意义-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权利- 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定义和种类十、第十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权利:人权、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 公民的义务:公民义务的内涵和履行方式十一、第十一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职权十二、第十二课: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的含义和特点-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的地位和作用- 依法治国的实践路径: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八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课件新人教
八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课件新人教1. 引言本课件是八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的教学课件,主要介绍了民族的定义、特征以及中国的主要民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族的概念,掌握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加深对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认识。
本章节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定义和特征•中国的主要民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 定义和特征2.1 民族的定义民族是指共同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等因素所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民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语言文字等诸多因素有关。
2.2 民族的特征•民族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和历史渊源。
•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系统。
•民族有一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民族共享一定的地域空间。
3. 中国的主要民族3.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
汉族的语言是汉语,汉字是汉族的文字系统,汉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3.2 少数民族中国还有56个少数民族,包括壮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
这些民族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的多样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4.1 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宗教信仰、住房形式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4.2 民族文化的交融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产生了交融和融合的现象。
例如,汉族和藏族在地理上的接触,导致了两个民族在语言、服饰、民间音乐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4.3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民族文化村、举办民族文化节等。
同时,学校教育也非常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5.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的定义和特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民族群体,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宝藏,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多元的社会。
开学第一课民族主义教育教案
开学第一课民族主义教育教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开展民族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所属的民族,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认同感。
知识点
- 民族概念和分类
- 国家独立和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活动
活动一:民族概念和分类
- 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民族组成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探讨民族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 引导学生发表观点,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活动二:国家独立和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 分析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国家独立和民族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 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介绍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 分享民族文化的代表性传统节日、俗和传统技艺
- 分组小研究,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文化,发表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
-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评估学生对民族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 观察学生在小研究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
通过开展民族主义教育教案,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民族常识上册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2)
四年级民族常识上册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2)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
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再连一连。
教案设计二次备课设计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西藏自治区银川三、课外拓展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西藏自治区银川第二课时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
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教案设计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4、中国学者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已出现“ 两字;如戎、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已出现“民”和“族”两字;如戎、 狄、蛮、夷等。1400多年前的《南齐书》中出现合 夷等。1400多年前的《南齐书》 多年前的 民族”一词,但不同于今天的民族概念。 称“民族”一词,但不同于今天的民族概念。 1882年王韬在 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使用。 1882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使用。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首次使用了 1899年梁启超在 东籍月旦》 东方民族”一词。 “东方民族”一词。 1903年 梁启超将布伦奇里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1903年,梁启超将布伦奇里的民族说介绍到中国。 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提出了他的民族定义 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这五种力) (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这五种力)
1953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1953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年首先确认了37个少数民族 1954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1954年又确认了16个少数民族; 1965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1965年确认了西藏的珞巴族; 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民族。
基诺族
珞巴族
谢谢! 谢谢!
斯大林 的民族定义
一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 人们共同体; 人们共同体;二是民族具有四个基 本特征 。
民族的基本特征
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的基本特征
是民族的第一特征
共同语言
对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势 是民族形成的空间条件和物质基础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这说明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和发展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捍卫着祖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教师: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内地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新疆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明清时期:元朝以后,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虽然元朝曾把女真、契丹称为“汉人”,但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元朝建立以后,民分四等,实行严厉的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这是我国第五次民族大互动、大整合时期。
教师:我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文化;民族人口不断地迁徙、杂居和通婚,逐步汇聚融合成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编辑
精品
可编辑教师出示资料: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张骞出使西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新疆不仅在政治上与内地保持着联系,在经济、文化上也有着密切的交往。早在先秦时期,新疆与内地就有经济文化交流;汉统一新疆以后,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内地先进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新疆,对新疆的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疆的农作物、文化艺术也大量传入内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
中考民族知识点总结
中考民族知识点总结一、民族的定义1. 民族是指拥有共同历史、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人群,具有共同祖先和血缘关系的社会群体。
二、民族的构成要素1. 语言:民族的语言是其文化的核心,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2. 宗教: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重要影响。
3. 传统习俗:包括民族的服饰、饮食、节日等民族习俗的保留和传承。
4. 地域特征:不同民族栖息地的气候、地形、资源等环境特征也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血缘关系:共同祖先和血缘关系是民族的人群之间共同的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三、民族的特征1. 多样性: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民族,他们在语言、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2. 传承性:民族的文化传统可以通过语言、学校教育、家庭、宗教等途径得以传承和保存。
3. 融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会相互融合、交流。
四、中华民族1. 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由多个民族组成,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鄂尔多斯族、基诺族、乌兹别克族、裳族、赫哲族、普米族、纳西族、布朗族等。
2.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92%以上。
3. 中国共有56个民族,分布于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
五、民族的传统文化1. 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宗教信仰、服饰、语言、音乐、舞蹈、民间艺术、建筑、饮食等方面。
2.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认同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
《民族》优质课说课稿
《民族》优质课说课稿引言概述:《民族》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以研究人类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为主要内容。
优质的《民族》课程可以匡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优质《民族》课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1. 课程目标的设定1.1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理解1.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1.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2. 教学内容的安排2.1 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2 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2.3 民族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2.4 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2.5 民族的艺术和文学成就3. 教学方法的选择3.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3.2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组织3.3 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3.4 视频和音频资源的利用3.5 学生报告和展示形式的设计4. 教学评价的方法4.1 学生参预度的评价4.2 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评4.3 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评估4.4 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态度和观点的评估4.5 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反思5. 教学资源的准备5.1 选取优质的教材和参考书5.2 采集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5.3 整理案例和实例材料5.4 准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安排5.5 制定学生报告和展示的要求总结:通过优质的《民族》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培养他们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参预度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并及时总结反思,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新疆民族团结篇 要点提示
九年级教材民族团结部分内容及《新疆民族团结篇》九年级教材民族团结部分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新疆民族团结篇》内容:第一课1、民族概念及其特征(民族含义、特征) P2-2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上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2、我国的民族概况及人口分布特点(我国民族的数量、人口分布特征) P3-3、4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地,又散居全国各地。
(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3、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什么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P4-5小标题(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着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公元前60年,西汉又设立西域都护府,统管整个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
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那时起,已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2)唐朝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关,分管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3)清政府在新疆实行军府制,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驻惠远城),统辖全疆军政事务。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共同的生活环境、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
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是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民族的理解与认知以及民族的共同特征和表现形式。
以下将探讨民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首先,民族的概念与认知存在多样性。
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对于民族的理解和概念都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传统观念中,对民族的定义强调了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共同的祖先以及文化心理和道德价值观的相似性。
而在西方国家,民族的定义更注重对个体精神特征的探讨,重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存。
此外,民族还具有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性。
民族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属民族特征的认同和自觉。
通过共同语言、文化和历史等因素,个体形成了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对于民族的凝聚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者认同是指其他群体对该民族的认可和认同。
民族之间往往有交流、接触和交融,这种跨民族的认同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
最后,民族还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民族并不是静态的,它随着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和演变。
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变化,新的思潮、观念和文化形式不断涌现,这使得民族成为一个多元、开放的概念。
不同民族会因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多样性在世界各地的民族关系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综上所述,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命题。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民族的理解与认知存在差异,但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记忆和地域共同性是构成民族的主要特征。
民族还具有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性,同时也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对民族概念与基本特征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和谐共存的多元文化社会的构建。
《民族》优质课说课稿
《民族》优质课说课稿引言概述:《民族》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变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脉络和民族的精神。
本篇文章将围绕《民族》这一主题,结合优质课说课稿的形式,详细阐述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的概念1.1 民族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的定义,即由共同的语言、宗教、文化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同时,介绍民族的特点,如共同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1.2 民族的形成过程:通过案例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的形成过程,包括融合、分化和演变等阶段。
1.3 民族的重要性:讨论民族对国家建设、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探讨民族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民族的兴起:介绍古代各个民族的兴起和发展,如中华民族、埃及民族、印度民族等,探讨其文化、宗教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2.2 近代民族的崛起:分析近代各个民族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期的抗争和崛起过程,如印度的独立运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等。
2.3 当代民族的发展:探讨当代各个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和挑战,如民族主义、多元文化和跨国交流等议题。
三、分析民族的文化传承3.1 民族的文化特色:介绍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3.2 民族的文化传统:讨论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如传统节日、习俗和艺术形式等。
3.3 民族的文化保护: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包括政府政策、社会组织和个人责任等方面的措施。
四、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的未来发展4.1 民族的和谐共处: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2 民族的自我认同:鼓励学生探讨个人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4.3 民族的未来发展:讨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跨文化交流、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等议题。
《民族》优质课说课稿
《民族》优质课说课稿引言概述:民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语言和血缘关系的群体。
优质课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民族》优质课的说课稿。
正文内容:1.1 课程背景- 介绍《民族》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1.2 教学目标-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尊重- 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如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分析教学难点,如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差异2.1 教学内容- 介绍《民族》课程的主要内容,如民族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分析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点2.2 教学方法-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互动等-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地考察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2.3 教学资源- 分析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如教材、课件、图片等-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利用相关资源3.1 教学评价- 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 分析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措施3.2 教学延伸- 提供相关的延伸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社区活动等-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更多关于民族的知识3.3 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总结:综上所述,优质课《民族》的说课稿应包括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延伸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更多的延伸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大班科学教案:少数民族
大班科学教案: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了解少数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文化习俗。
2.发展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跨文化意识。
3.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科技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课:少数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文化习俗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2.了解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服饰、食品、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文化习俗。
教学过程1.讲解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5分钟)。
2.展示不同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食品、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45分钟)。
第二课:科技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通过科技实验,了解科技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1.讲解科技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
2.展示科技对少数民族生活的改变的图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发言(45分钟)。
3.分组完成实验,观察和分析少数民族生活中有哪些科技创新能够提升生活质量(60分钟)。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文化习俗。
2.互动式教学法:展示文化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3.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索少数民族生活中科技的发展。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和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探究和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中科技的应用,提升课程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1.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跨文化意识是本课程的核心之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2.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后记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和跨文化意识,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科技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且表现积极。
他们对少数民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科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此类教育资源,对本课程进行内容更新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共同历史渊源: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指民族起源的族体渊源(族源)、地域渊源(地缘)等。
②共同生产方式:经济生活、经济上的联系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
③共同语言:民族的共同语言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④共同文化:民族文化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标志。
一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60多个。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多个。从世界民族统计资料来看,全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增长,民族的整体数目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愈益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的数目逐渐减少,若干个小民族聚合为一些大民族,而大民族的数目在日渐增多。
2、民族的概念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
民族的概念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具有共同的特征
①共同历史渊源
②共同生产方式
民族的基本特征③共同语言
④共同文化
⑤共同风俗习惯
⑥共同心理认同
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特征、民族源流、
民族意愿、相近和就近认同
解决办法:1、建立民族博物馆来报护苗族服饰及民族工艺品,
2、做好文物服饰的搜集工作。
多彩世界:这些古老的民族都有哪些特点呢?请借助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了解一下这些民族的特点。
我的感受:大致应是建筑师就地取材,房屋简陋,文化落后,工艺粗糙。,生活单一,礼节过多,信仰多、、、、、、、
板书设计:
蒙古族
地域
黑龙江、内蒙两地,地域零散
高原为主,兼有山地和高原,阴山山脉横亘本区中部。一般海拔1500-2000米
语言
类似蒙古语
服饰
达斡尔族男子头戴皮帽,身穿长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
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
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
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
婚姻
达斡尔族青年男女的提亲,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恋爱者亦如此
5、亚洲的多民族国家有哪些?
三、新课: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的概念,民族的基本特征,那么我们如何识别民族呢?我们本节课来学习中国的民族识别。
1、民族的识别
民族识别就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和确定。
我国民族识别主要依据: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及相近和就近认同。
比较
民主特点
达斡尔族
三、新课民族理论与基本特征
1、世界民族概况
目前,全世界共有65,6亿人口,2000多个民族,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一千人的民族,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南美洲火地岛上的阿拉卡卢夫人和雅马纳人是人数最少的民族。
据1978年统计全世界一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
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
饮食
主食有米食和面食,副食有肉类、鱼类、奶类和各种蔬菜
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主食有米食和面食,副食有肉
建筑
达斡尔族的住房多是坐北朝南的高大的“介”字形草房,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
3、我国属于“虽属同一民族,且分布的地域相连,却分属不同国家”这种情形的民族有哪些?
4、试比较达斡尔族和蒙古族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试分析宗教在民族形成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报告人数。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民族?
2、民族的基本特征?
3、全世界有多少个民族?
4、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1、了解世界民族概况
2、民族的概念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中国的民族识别
5、中国的民族的识别的依据
教学难点
1、讲解民族的本特征
2、讲解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教学方法
讲述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时间
两节课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报告人数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会唱《爱我中华》这首民歌,从歌词中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就汉族而言,其他的民族就叫少数民族。我们56个民族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56民族共同努力缔造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民族具有哪些特征?全世界又有多少民族?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民族理论常识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节日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
分析:宗教在民族形成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准,住进社会和谐,人们对神的信仰,就会使社会风气正,即使有人有坏想法,也会由于舆论的压力和气人的而不敢轻举妄动怕做坏事报应,就不敢去做,会迫使他去做好事。
讨论题:
产生原因:是因为苗族服饰工艺最为精湛,造型独特,发展过程远久,找就留到了外国。倍受人们喜爱。
⑤共同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⑥共同心理认同:共同民族心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
四、巩固复习
1、完成下列空白
中国有__个民族,全世界有__亿居民,__多个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省份是省。
全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民族的整体数目呈现的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愈益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的数目逐渐,若干个小民族聚合为一些,而大民族的数目在日渐。
五、作业(当堂以书面形式完成)
1、什么是民族?
2、民族有哪些特征?
预习:请借助互联网完成
1、亚洲的多民族国家有哪些?
2、亚洲的单一民族的国家有哪些?
第一单元民族
课题
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课型
综合
课堂
记事
班级
时间
缺席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名族概况,掌握民族的概念,民族的基本特征,掌握中国的民族识别依据。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学好民族理论常识,掌握名族的基本特征,尊重每个民族的风俗,团结不同民族的学生,团结各族人民,共建祖国美好未来。
教学重点